本帖最后由 莫雪萍 于 2024-11-26 16:07 编辑
2024.11.26 师说: 暖心(王雪良) 11-25 18:05:12 狭义来说,现在听一首歌或曲,有时候是歌词打动心,有时候是曲调打动心,也是心动的一种了。 陈刚 11-25 18:14:11 心总是要动的,所以非礼勿听,非礼勿视 这是乐礼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是礼乐 乐礼,作之礼;礼乐,述之乐。 暖心(王雪良) 11-25 18:41:32 所以,礼乐是通心通神的。 心神正道,接受天地礼乐。 心神离道,接受靡靡之音,行苟且之事。 陈刚 11-25 19:33:26 礼乐的操作本身并不强调通神,强调的是通心 但礼乐的前提是心的本来状态 前文所言“人心本静” 如果忽略了心的本性天性,把变异的心也当做心,礼乐就是可能变得邪恶 这是儒家后来出现王阳明之流的腐乳酸乳的原因 曾国藩也被当成了儒家有分量的人,也属于这一类 忽略了心的本性和变性的区分 西方启蒙运动奠定的“经验+理性”的现代西方文化,天花板也在这里 这样靡靡之音和苟且之事登堂入室之门,便虚掩若开。
陈刚 11-26 09:22:37 前面讲了礼乐之间的方方面面 今天开始的内容,就是乐经当中的乐施章了 所谓施,旌旗飘扬的意思吧 歌舞升平,歌声嘹亮 跟乐的传播和流行等呈现有关的方面 乐为什么能传播流行? 这个成语是什么?怎么创作出来的?去思考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乐,天地与天下万类相“和”的通道、机制 有了这个机制,大家混合在一起相互联系着,又独立着 你是你,我是我,但你加我等于我们 和 “这个成语是什么?怎么创作出来的?去思考” 这要从从乐是什么 而礼为何总与乐相携呢? 因为是天地之间的秩序 所谓该干什么 这样天地就赋予了一种容器的功能,通过规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把天下万类容纳在一起 因为大家共处一室,所以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彼此的变化 这本身就是乐 一首超级规模的交响乐 即便如此之“和”,因为秩序赋予各种个体的差别要求,也不至于每个人都融化了自己跟别人完全混同 所以文章说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这样描述出来一幅巨大的画卷 用大一统来形容挺传神的 一个社会一个组织和一个人的内部世界,都是如此 一个现象,一个活动也是如此 一件事一段情也是如此 用情绪心理学的视角,情绪也是如此 所以心理学有些派别就反复的去说自我组织 自我组织由多元自我组成,而每个多元自我有很多情绪组成 所有的多元自我,又组成一个统一的自我组织 情绪不就是音的绪吗? 一个自我组织系统不就是一个天地及其之间吗?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那些独立的活跃的,又受制于共同秩序的“乐”,是按照自然规律自动形成的,天“作”之象 那是约束万类,又让万类不至于融化成一坨的秩序,也是按照自然的要求生成的,地“述”之文。 在人的内部,情绪,是自然现象,是天理所生,天作之乐 人之常 如此情绪构成的人,必然如此思考和行动,和有如此体验 这是地述之文,是礼。 所以,我们在心理咨询和自我成长中遇到的常见问题,都是一对对礼乐 是天地所生 区分一下吉凶便是 吉是天地给的,凶也是天地给的 礼乐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不过作乐制礼得有个讲究,不是谁都行,怎么都行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不明天地不可以兴礼乐 情绪和情绪行为,是一对礼乐,也不是谁都可以生,怎么生都行 需要明了情绪的作者是心(德),情绪行为作为述的述者是心(志思) 才有资格生个情绪 不然会如何? 不然会过制过作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暴:内部崩溃 乱:外部失序 情绪可以生啊,不暴乱就行 就是不过作过制 就是先明天地 情绪和主体感的区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今天就说这些了,大家慢慢琢磨一下,特地从情绪的角度心理的角度说了说 就是要去实际运行礼乐,需要三个基本步骤(环节): 1.先知天地(作者述者) 2.识礼乐本身 3.不过
大家预习一下明天的内容: 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