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双玉

双玉《乐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2: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10
【原文】
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归。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
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
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查字】
1. 饬:造字本义:动词,努力修整、整治,使之完备完善
2. 举: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合力,用手托起重物
3. 尊: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
4. 听: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
5. 〖注〗文采,乐之威仪也。先鼓,将奏乐,先击鼓,以警戒众也。三步,谓将舞,必先三举足,以见其舞之渐也。再始以著往,武王除丧,至盟津之上,纣未可伐,还归二年,乃遂伐之。武舞再更始,以明伐时再往也。复乱以饬归,谓鸣铙而退,明以整归也。奋疾,谓舞者也。极幽,谓歌者也。
6.○“是故先鼓以警戒”者,谓作武王伐纣《大武》之乐,欲奏之时,先击打其鼓声,以警戒于众也。○“三步以见方”者,谓欲舞之时,必先行三步以见方,谓方将欲舞,积渐之意也。
○“再始以著往”者,谓作《大武》之乐,每曲一终,而更发始为之,凡再更发始,以著明往伐纣之时。初发始为曲,象十一年往观兵于盟津也,再度发始为曲,象十三年往伐纣也。
○“复乱以饬归”者,乱,治也。复谓舞曲终,舞者复其行位而整治,象武王伐纣既毕,整饬师旅而还归也。
○“奋疾而不拔”者,拔,疾也,谓舞者奋迅疾速,而不至大疾也。故庾云:“舞者虽贵于疾,亦不失节,谓不大疾也。”
○“极幽而不隐”者,谓歌者坐歌不动,是极幽静而声发起,是“不隐”也。
○“独乐其志,不厌其道”者,乐其志者,多违道理。言武王今独能乐其志意,不违厌其仁义之道理也,恒以道自将。
○“备举其道,不私其欲”者,武王既不违厌其道理,能备具举行仁义之道,以利天下,不私自恣巳之情Q欲Y也。
○“是故情见而义立”者,情见,谓武王伐纣之情见于乐也。义立,谓伐纣之义而兴立。
○“乐终而德尊”者,谓观武王伐纣乐终,而知武王道德尊盛也。
○“君子以好善”者,谓在位尊者,既观武王之乐德类如此,故庶几好行善道也。
○“小人以听过”者,小人,谓士庶之等。既观武王乐音,以听伏己之愆过也。
○“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者,记者既引《大武》之乐,利益如此,是生养民人之道,乐最为大,此特引武王乐者,以武王之乐,利益为深,馀乐莫能及故也。但前文舞与声心相应,故引武王乐,明心见于舞也。
7. 拔:造字本义:动词,猛然挥手,将物体从平面中抽出来
【文义】
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归。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
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
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乐的起源是人心感物而动;声,是乐显形出来的象;诗歌文采、乐器演奏节奏,是声的装饰。君子从人心根本处施工,以乐来摄制人心的象,然后从文采节奏入手进行治理(治疗)。
所以,武王伐纣《大武》之乐先击打鼓声以警戒示众,先行三步以起舞;再更发始以分别表述十一年、十三年前往伐纣,舞者复归其位整理队伍而象征武王伐纣后整饬大军归来。舞者奋发疾速而不突然转变,歌者内心极幽静而声自起、不隐蔽。(武王)独立在道中乐得其志(得起所愿),不厌烦道;完备地高举大道旗帜,不私心恣意。
所以,武王伐纣的义愤填膺之情显现出来,仁义就立住了,武王伐纣乐终,而知其道德尊盛。君子听武王伐纣乐,应其倡导而好行善道;士庶听武王伐纣乐,反思自身过错。
所以古语说:生养人民之道,乐为最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1 22: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11
【原文】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
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也。
【查字】
1. 施: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
2. 报:造字本义:动词,古代法官升堂传令,带押罪犯受审
3. 辂lù:造字本义:名词,四匹或六匹白马并驾的皇家大型马车
4. 旂
  :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系在树杆上、标志领地或军队的醒目彩绸
5. 旒
liú
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旌旗下边直幅、飘带之类的悬垂饰物
6. ○正义曰:此明礼乐之别,报、施不同。
○“乐也者,施也”者,言作乐之时,众庶皆听之,而无反报之意,但有恩施而已,故云“乐也者,施也”。
○“礼也者,报也”者,礼尚往来,受人礼事,必当报之也。故《曲礼》云“往而不来非礼”,故云“礼也者,报也”。
○“乐,乐其所自生”者,此广明上乐者施也。自,由也,言王者正乐,欢乐其己之所由生,似若武王民乐其武德,武王由武功而生王业,即以武为乐名。以受施处立名,无报反之义也。
○“而礼,反其所自始”者,言王者制礼,必追反其所由始祖,若周由后稷为始祖,即追祭后稷,报其王业之由,是礼有报也。
○“乐章德”者,覆说“乐者,施也”,言乐但施恩而已,不望其报,是乐章明其盛德也。
○“礼报情,反始也”者,此覆说上“礼者,报也”,言行礼者,他人有恩于己,己则报其情,但先祖既为始于子孙,子孙则反报其初始。以人竟言之,则谓之报情;以父祖子孙言之,则谓之反始,其实一也。
7. ○正义曰:前经明乐者为施,礼者为报,此明礼报之事。诸侯守士,奉其土地所有,来朝天子,故天子以此等之物报之,是礼报之事也。不覆明乐施者,以乐施之恩,其事易知,记者略而不言也。
○“大辂者,天子之车也”者,大辂,谓金辂也。据上公及同姓侯伯,故下云“龙旂九旒”,亦上公也。若异姓则象辂,若四卫则革辂,蕃国则木辂。受于天子,总谓之大辂也。
○“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者,据上公言之,侯伯则七旒,子男则五旒。
○“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者,宝龟之甲,并以青黑为之缘。
○“从之以牛羊之群”者,天子既与大辂、龙旂及宝龟占兆,又随从以牛羊,非一,故称“群”,将此以与诸侯,故云“则所以赠诸侯也”。
8.缘:造字本义:动词,沿着衣物外边缝制褶皱的花边装饰
【文义】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
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也。
乐,只讲恩施;礼,要求往来回报。乐,人发自内心地施行乐的倡导而对此感到欢乐;礼,追反礼是从哪里开始发源的。乐,彰显德,礼汇报人心性情的由始。
所谓大辂,是天子乘坐的车。龙旂九旒,是天子使用的旗帜。衣物外沿使用青黑色,是天子的宝龟之甲。天子有牛羊群随从着,就用这些赠予诸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20: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4-12-13 22:56 编辑

2024.12.12(补)
【原文】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
天地䜣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查字】
1. 情:造字本义:名词,痴心,美意
2. 理:造字本义:名词,玉石内部奇妙天成的绚丽纹案
3. 穷:造字本义:形容词,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
4. 统:造字本义:动词,将全部丝线系在一起
5. 诚:造字本义:动词,实现诺言,践行承诺
6. 偩:依照;摹仿。
7. 降:造字本义:动词,从山顶往山下走
8. 凝:造字本义:动词,流水不可思议地结成坚冰
9. 䜣xīn:同“”。
10. 煦:造字本义:形容词,连日天晴,天气热暖,如火光照耀
11. 妪yù:造字本义:名词,年老色衰、不受重视的老妇女
12.昭:造字本义:动词,像太阳普照四方一样,皇帝召令天下,彰显皇天恩威
13.区:动词,以界墙划分行政管理的地域范围
14.
dú:
胎儿死在腹中。殈:xù鸟卵未孵而裂开。15. 觡
gé:
有蹄兽类的骨质实心的角:“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麋鹿有分叉的角。
16.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乐出于心,听之则欢悦,是情之不可变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见于貌,行之则恭敬理事也,言事之不可改易也。乐出于心,故云“情”,礼在于貌,故云“理”也,变易换文也。○“乐统同”者,统,领也。言乐主相亲,是主领其同。○“礼辨异”者,辨,别也。礼殊别贵贱,是分别其异也。○“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者,言礼乐所说义理,包管于人情。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人情所怀,不过于此,是管人情也。
17.管: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官吏治理权力的竹制毛笔
18. ○“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者,以乐本出于人心,心哀则哀,心乐则乐,是可以原穷极本也。若心恶不可变恶为善,是知变也,则上文云“唯乐不可以为伪”是也。此言穷人根本,知内外改变,唯乐能然,故云“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者,诚,谓诚信也。伪,谓虚诈也。经,常也。言显著诚信,退去诈伪,是礼之常也。若人内心虚诈,则外貌敖狠,唯礼知之,故云“礼之经也”。○“礼乐偩天地之情”者,负,犹依象也。礼出于地,尊卑有序,是负依地之情也。乐出于天,远近和合,是负依天之情也。○“达神明之德”者,礼乐出于人,心与神明和会,故云“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者,兴,犹出也。礼乐既与天地相合,用之以祭,故能降出上下之神,谓降上而出下也。○“而凝是精粗之体”者,凝,犹成也。是,谓正也。精粗,谓万物大小也。言礼乐之能成就正其万物大小之形体也。○“领父子君臣之节”者,领,犹理治也。言礼乐理治父子君臣之限节。而乐主于和,听之则上下相亲。又宫为君,商为臣,是领能领父子君臣也。礼定贵贱长幼,是礼能领父子君臣也。
19.著: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宰牲或祭祀的日子,将筷子插在煮熟的猪头或其它兽头上,以示敬请祖先和神灵钦享他们虔诚的供献
20.○“煦妪覆幼茯物”者,天以气煦之,地以形妪之,是天煦覆而地妪育,故言“煦妪覆幼茯物”也。○“然后草木茂”者,草木据其成体,故云“茂”。○“区萌达”者,据其新生,故云“达”也。○“羽翼奋”者,谓飞鸟之属,皆得奋动也。○“角觡生”者,谓走兽之属,悉皆生养也。○“蛰虫昭苏”者,昭,晓也。苏,息也。言蛰伏之虫,皆得昭晓苏息也。○“羽者妪伏”者,谓飞鸟之属,皆得体伏而生子也。○“毛者孕鬻”者,言走兽之属,以气孕鬻而繁息也。○“胎生者不殰”者,谓不有殰败也。○“卵生者不殈”者,言不有殈裂也。○“则乐之道归焉耳”者,言所以致此在上诸物各顺其性,由此乐道使然,故云“乐之道归焉耳”,谓归功于乐也。乐道所以然者,乐之根本由人心而生,人心调和则乐音纯善。协律吕之体,调阴阳之气,二气既调,故万物得所也。
【文义】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
天地䜣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乐出于人心,是情不可变;礼是事务内部的纹理,不可改易。
乐统合人心相亲相同的部分,礼殊别贵贱,是分辨人不同的部分。礼乐的义理,治理了人情。
能让人心在根本上变恶为善,是乐之情的感染;能让人插筷子虔诚奉仰神明、信守诺言,去除伪装做作,是因为礼作为人做事的经线。
礼乐依据天地之情,使人心通达神明之德,能牵动上下之神,使万物精粗大小的体形凝成形,理治父子君臣之节。
所以,大人举用礼乐,那么天地将昭告天下万物遵从。
天地欢欣地和合,阴阳相得,天的和煦阳光覆盖万物、地像妇女一样承载养育万物,然后草木就这样成形,各个结构和功能萌生、达成,长了羽翼的鸟类得以奋飞,长了角觡的走兽获得生养,蛰伏的虫子得以昭彰苏醒,飞鸟能伏窝生子,长毛的走兽能孕育繁衍,胎生的生物不会胎死腹中,卵生生物不会鸟卵未孵而裂开,这些都归功于乐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22: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13(无)
2024.12.14
【原文】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
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
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
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
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
【查字】
1. 尸:造字本义:名词,坐在祭位上、代替死者接受祭拜的死者亲属
2. 笾
biān:
古时祭祀和宴会用以盛干食品的竹器。
3. ○“黄锺、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者,此等之物,唯是乐器,播扬乐声,非乐之本,故云“乐之末节”。其本在于人君之德,“穷本知变”是也。
4. ○“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者,此等物所以饰礼,故云“礼之末节”。其本在于人君“著诚去伪”,恭敬节俭。以末节非贵,“故有司掌之”。
5. 司:造字本义:动词,掌权执法,判案施刑
6.○“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者,此明知礼乐末者,其位处卑,即乐师以辨晓声诗,但知乐之末节,故北面而鼓弦,言其位处卑也。○“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者,宗,谓宗人。祝,谓大祝。但辨晓于宗庙诏相之礼,故在尸后也。○“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者,商祝,谓习商礼而为祝者。但辨晓死丧摈相之礼,故后主人,谓在主人之后。言此宗祝、商祝但知礼之末节,故在尸与主人后,言其位处卑贱也。○“是故德成而上”者,则人君及主人之属是也,以道德成就,故在上也。○“艺成而下”者,言乐师、商祝之等,艺术成就而在下也。○“行成而先”者,行成则德成矣。言德在内,而行在外也。○“事成而后”者,事成则艺成矣。在身谓之艺,所为谓之事。○“是故”至“天下也”者,人有多少品类,故先王因其先后,使尊卑得分,然后乃可制礼作乐,为法以班天下,如周公六年乃制礼乐也。

【文义】
乐,不是所谓的黄钟、大吕、弦歌、干扬这些传播乐声的乐器,这些是乐的末节,所以初学者舞弄乐器。
铺设筵席,陈列酒樽肉食,摆放笾豆,以位置升降为礼,这些都是礼的末节,所以司法者以这些制度为准则。
乐师辨晓声乐声诗歌,知道这是乐之末节,所以处卑位,在北面弹弦;宗人大祝辨晓宗庙诏相之礼,所以在坐祭位上代替死者接受祭拜的死者亲属之位的后面;习商朝之礼的大祝,辨晓死丧摈相之礼,所以在主人之后。
所以道德有成而在上,技艺有成而在下;德在内而行于外,为先,艺在身而事成,为后。
所以,先王依据人的上下先后而制礼作乐于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4-12-15 23:28 编辑

2024.12.15
【原文】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子夏对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糅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
【查字】
1. 旅: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士兵追随着战旗,行军征战
2. 匏páo :阴干后可以收纳种子的大葫芦。3. 俯:造字本义:动词,百姓进入官府衙门屈身低头申诉,以示承认官府的裁断权威
4. 滥:造字本义:动词,洪水暴涨,危及民众生命及财产,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5. 溺:造字本义:动词,落水淹死
6. 端,玄衣也。古乐,先王之正乐也。云“端,玄衣也”者,谓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称“端”也。
7.○“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者,文侯言身著端冕,明其心恭敬而听古乐,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心所爱乐,不知休倦也。○“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者,言古乐何以朴素之如彼,使人不贪,至于卧也。○“新乐之如此,何也”者,新乐何以婉美,使人嗜爱志乐,不如其倦也。○〖注〗“魏文”至“衣也”。
8. 拊:造字本义:动词,用手掌抚摸对方,应和安慰
9. ○正义曰:此一经明子夏对文侯古乐之体也。古乐,谓古者先王正乐也。○“进旅退旅”者,旅,谓俱齐。言古乐进则俱齐,退亦俱齐,进退如一,不参差也。○“和正以广”者,乐音相和,正以宽广,无奸声也。○“弦匏笙簧,会守拊鼓”者,言弦也,匏也,笙也,簧也,其器虽多,必会合保守,待击拊鼓,然后作也,故曰“会守拊鼓”。○“始奏以文”者,文,谓鼓也。言始奏乐之时,先击鼓。前文云“先鼓以警戒”是也。○“复乱以武”者,武,谓金铙也。言舞毕,反复乱理欲退之时,击金铙而退,故云“复乱以武”也。○“治乱以相”者,相,即拊也,所以辅相于乐,故谓“拊”为“相”也。乱,理也。言治理奏乐之时,先击相,故云“治乱以相”。○“讯疾以雅”者,雅,谓乐器名。舞者讯疾,奏此雅器以节之,故云“讯疾以雅”。○“君子于是语”者,谓君子于此之时,语说乐之义理也。○“于是道古”者,言君子作乐之时,亦谓说古乐之道理也。○“修身及家,平均天下”者,言君子既门古乐,近修其身,次及其家,然后平均天下也。
10.相: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
11.〖疏〗“今夫”至“发也”。○正义曰:此经明子夏对文侯新乐之礼。新乐者,谓今世所作淫乐也。“进俯退俯”者,谓俯偻曲折,不能进退齐一,俱曲屈进退而已,行伍杂乱也。○“奸声以滥”者,谓滥窃不正,言奸邪之声,滥窃不正,不能和正以广也。○“溺而不止”者,声既淫妙,人所贪溺,不可禁止也,不能始奏以文,复乱以武也。○“及优、侏𠍶、獶杂子女”者,言作乐之时,及有俳优杂戏侏𠍶短小之人。优杂,谓狝猴也,言舞戏之时,状如狝猴,间杂男子妇人,言似狝猴,男女无别也。○“不知父子”者,言乐之混杂,不复知有父子尊卑之礼也。○“乐终,不可以语”者,言作乐虽复终毕,尽皆邪辟,不可以语。既与古乐乖违,故不可语道于古也。此皆新乐之为,故云:“此新乐之发也。”○〖注〗“獶,狝猴也”。○正义曰:按《诗·小雅》云:“毋教猱升木。”《毛传》云:“猱,猿属也。”是“獶,狝猴也”。《汉书》檀长卿为狝猴舞,是“状如狝猴”。
【文义】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子夏对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糅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

魏文侯问子夏:“我穿着端冕听先王正乐,唯恐坐卧下去;听郑卫之音,则心喜听不倦。敢问:古乐何以朴素成那样,使人安静以致于要坐卧下去?新乐何以悦人成这样,使人百听不倦?”
子夏回答说:“如今所说的古乐,节奏音律的变化像士兵追随着战旗而行军征战,进则齐进,退则齐退,和正以广。弦、匏、笙、簧,多种乐器会和保守,等拊鼓以后作乐,从击鼓开始乐的演奏纹理,敲击金铙来平复收归乱音以表示舞毕欲退,用拊鼓来治理(导引)繁乱的乐声,用雅来节理迅疾的舞动。君子于此之时,言说乐之义理,君子作乐也就是在言说古乐的道理,先修身,再德泽齐家,然后平均天下。这是古乐的发心。
如今所说的新乐,节奏音律的变化像百姓进入官服衙门一样屈伸低头,俯偻曲折而行伍杂乱,奸声泛滥暴涨,人心落在其中淹死而无法停止;一并有俳优杂戏侏儒短小之人,舞动状如猕猴,男女没有差别,乐混杂而不知有父子尊卑之礼。作乐即使完成,但都是邪辟,不可讲说乐之义理,不可讲说古乐的道理。这是新乐的发心。现在你所问的是乐,所喜好的是人心感物而动的音!所谓乐,与音相近而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16
【原文】
文侯曰:“敢问何如?”
子夏对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诗》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此之谓也。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
【查字】
1. 顺:,甲骨文川,水流見,即“頁”的简写,头脑,借代思虑),表示思绪舒畅如流。造字本义:形容词,心情舒畅如流,没有郁结
2. 昌:金文曰,说话曰,说话),表示反复地申说、强调,推行观点、主张。造字本义:动词,反复高呼倡议,说服他人大力推行某项主张
3. 疢:
chèn
疢,篆文疒,疾病),表示体内火气过旺、阴阳失衡造成的疾病。造字本义:名词,火气攻心的燥热病。
4. 俾:
俾,金文卑,地位低下),表示地位低下的人。造字本义:名词,旧社会被役使的下人。
5. 〖注〗此有德之音,所谓乐也。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庆赏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俾”当为“比”,声之误也。择善从之曰“比”。施,延也。言文王之德,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于后世也。
6. ○“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者,按《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六纪,谓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是六纪也。”○“弦歌诗颂”者,谓以琴瑟之弦,歌此《诗·颂》也。○“《诗》云:莫其德音诗颂,此《大雅·皇矣》之篇,美王季之德,云“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莫然而靖,定其道德之音。以道德既正,天下应和,所以莫然而靖也。○“其德克明”者,以其莫然而靖,故其德能照临天下之明也。○“克明克类”者,类,谓勤施无私。施惠勤劳,不私于己,外及等类,以明能然,故云“克明克类”也。○“克长克君”者,克长,谓教诲不倦,能为人师长。克君,谓庆赏刑威,能与人作君教化,故云“克长克君”也。○“王此大邦,克顺克俾”者,俾,当为比,谓比方善事,择善而从之。既能慈和徧服,又能择善从之,故云“克顺克俾”。○“俾于文王,其德靡悔”者,《诗》美王季之德,比拟文王。其王季之德,无可耻悔,言堪比文王也。《左传》引此《诗》“唯此文王”,所以为文王之德,言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者,谓此校文王之德,事事皆美,无可悔恨也。是《左传》与《诗》文互意别也。○“既受帝祉,施于孙子”者,《诗》云王季既受天福祉,以遗子孙,子孙有天下也。《左传》云:“文王既受帝祉,以遗后世子孙。”○正义曰:此之谓也”者,言《诗》云“德音”,则此经之所谓也。
7. 当:當,金文尚,屋顶,遮挡土,土墩),表示被土墩遮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土”写成“田”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
8. 祥:有的甲骨文羊,祭祀的羊羔目,察看神迹),表示巫师用羊羔献祭,察看神迹,祈求幸福。
【文义】
文侯说:“请教这里头的学问怎么说?”
子夏回答说:“所谓古时候,天地顺而四时周转恰当,民有德,运用天地四时的规律进行生产建设生活,五谷昌盛,阴阳相得而没有疾病疢症,没有反常妖异的迹象,这就是大功。然后圣人作父子君臣的礼制,用它来作为人事的纪纲。纪纲已经端正,天下就海晏河清。天下海晏河清,这样以后正六律,和五声,用弦乐器弹歌、用诗文颂扬,这就是所谓德音;德音,就是乐。
《诗》说'德音德正应和,其德照临四方。又照临四方又勤施无私,又教诲不倦又庆赏刑威,这样的人能称王统领一个大邦;又慈和徧服又择善从之,王季之德比肩文王,像文王之德一样无可悔恨。已经受天之福祉,就要施德施福于后世子孙。'
这就是古乐。现在你所喜好的,不是沉溺音中不可自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17
【原文】
文侯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
子夏对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
《诗》云:『诱民孔易』,此之谓也。”然后,圣人作为鼗、鼓、椌、楬、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
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
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
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鼓鼙之声讙,讙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枪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查字】
1. 鼗
táo:俗称拨浪鼓。

2.
qiāng: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3. jiē
4. chí:古代一种竹管乐器。
5. yìn:吃东西后用酒漱口;同“酌”,少饮。
6. pí: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
7. huān
8,滥,窃也,谓男女相偷窃。
9.〖疏〗“《诗》云”至“不行”。○正义曰:此一节,子夏重为文侯明正乐敬和之事,所以劝励文侯用古乐也。此《诗·周颂·有瞽》之篇。肃,敬也。雍,和也。言乐音敬和而鸣,先祖之神,听而从之。若能敬和,施设于政教,何事不行也?
10.肃:造字本义:动词,严格依照礼仪虔敬祭祀
11. 雍: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用护城河环卫的都城
12.〖疏〗“为人”至“谓也”。○正义曰:此经明子夏既劝文侯所好古乐,又谨慎行之,以此化民,无不从也。引“《诗》云:诱民孔易”者,此厉王《大雅·板》之篇也。诱,进也。孔,甚也。言在上教道于民甚易也,但己行于上,则民化之于下。《诗》之所云,则此之谓也。○〖注〗“诱,进也。孔,甚也”。
13.○正义曰:上经言人君谨慎所好恶以诱人,故此一节论圣人作为乐器道德之音,以示后世也。○正义曰:此六者,德音之音也”者,言此鼗、鼓、椌、楬、埙、篪,其声质素,是道德之音,以尚质故也。
【文义】

文侯说:“请教溺音的由来是什么?”
子夏回答:“郑国乐音偏好偷窃,是淫邪之志;宋国乐音安于女子,淹没志气;卫国乐音急促快速,使人意志烦劳;这四者都在形色上过度了,损害德,所以祭祀不能用这四个乐音。
《诗》说:乐音敬和而鸣,先祖之神听而从之。肃肃而敬,雍雍而和,又敬又和,什么事干不成呢?为人君,就要谨慎自身的好恶。君有所喜好,臣就会投其所好而好之。国家管理层所流行、推崇的,民众就会跟从。
《诗》说:使百姓进步是非常容易的——这就是了,只要上行于道,百姓就会有样学样。这样以后,圣人做出了鼗、鼓、椌、楬、埙、篪,这六个乐器其声质素,是德音之音。这样以后,钟罄竽瑟来相和,干戚旄狄来舞动,因为这是德音,能用来祭祀先王之庙,接着用于宗庙中接纳宾客,接着官位顺序贵贱各自得到适宜的安排,接着告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
钟声铿锵有力,铿锵有力来立起号令,号令立起来了军队就会士气昂扬,军队士气昂扬,那么威武就立起来了。君子听钟声,就思索武臣。
石声磬轻清响,罄清以辨别分明,把道德节义辨别分明就会视死如归。君子听罄声,就会思索死守疆域的封疆之臣。
丝声宛转哀戚,宛转哀戚以立廉洁,廉洁守本分,自立其志。君子听丝声,就思索志义之臣。
竹声竹声揽然有积聚之意,所以能汇聚,能把众人集合起来。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就会思索有号召力的畜聚之臣。
鼓鼙之声喧哗,引人立刻动起来,动起来进击,君子听鼓鼙之声,就会思索将帅之臣。
君子听音,不是只听乐器发出来的声,而是和乐音志意有所相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18
【原文】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对曰:“病不得众也。”
“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对曰:“及时事也。”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对曰:“非武坐也。”
“声淫及商,何也?”对曰:“非《武》音也。”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
对曰:“有司失其传也。若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
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查字】
1. 逮:造字本义:动词,追赶并抓捕走兽
2. 《武》,谓周之武乐,欲作武乐之前,先击鼓备戒其众。备戒之后,久始作舞。
3.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者,姓宾牟,名贾,侍坐于孔子。
4. 言武王伐纣之时,忧病不得士众之心,故先鸣鼓以戒士众,久乃出战。今《武》乐故令舞者久而不即出,是象武王忧不得众心故也。○〖注〗“武谓”至“难也”。○正义曰:此以下王事,故知周舞也。“忧其难”者,忧其不得士众之难,故击鼓久而不舞。
5. ○正义曰:“咏叹之,淫液之,何也”者,此孔子之问,欲舞之前,其歌声吟咏之,长叹之,其声淫液,是贪羡之貌,言欲舞之前,其歌声何意吟歆长叹歆羡也。○“对曰:恐不逮事也”,此是宾牟贾答孔子之词。所以舞前有此咏叹淫液之歌者,象武王伐纣,恐诸侯不至,不逮及战事,故歌声吟咏而歆羡。此答是也。○〖注〗“咏叹、淫液,歌迟之也”。○正义曰:咏叹者,谓长声而叹矣。淫液,谓音连延而流液不绝之意。歌迟之,谓作此歌吟思之,欲待众之至也。
6.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者,此又明是孔子之问。初舞之时,手足发扬蹈地而猛厉言,舞初则然,故云:“已蚤,何也?”意谓舞时发扬蹈厉即大蚤。○“对曰:及时事也”者,此亦宾牟贾对词。所以舞时蚤为发扬蹈厉,象武王及时伐纣战事也,故发扬象战。此答非也,知非者,下云“发扬蹈厉”,是“大公之志”,故知此答非也。
7.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者,此亦孔子问词。坐,跪也。致,志也。轩,起也。问武人何忽有时而跪,以右膝至地,而左足仰起,何故也?○“对曰:非《武》坐也”,此是宾牟贾答云。致右轩左,非是武人之坐,言以舞法无坐也。此答亦非。知者,下云“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是武法有坐,故知此答非也。
8. ○“声淫及商,何也”者,此亦孔子问词。淫,贪也。问奏乐之声,何意有贪商之声也?王氏云:“声韵歆羡,淫液贪商也。”○“对曰:非《武》音也”者,此宾牟贾之答。非武音,谓非是《武》乐之音。宾牟贾言武王应天从人,不得已而伐之,何容有贪商之声,故言“非《武》音”。
9.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者,宾牟贾既答贪商非是《武》音,孔子因而问之,云:贪商之歌,若非《武》乐之音,则何音也?
10. ○“对曰:有司失其传也”者,此宾牟贾答云。有司,谓典乐者。失传说也,言《武》乐之歌,有贪商之意者,是典乐有司失其传说。谓为贪商,故时人惑之。
11. ○“若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者,宾牟贾又云,若非是有司失其传说,将言武王实为贪商,则是武王之志荒耄矣。言武王荒耄,遂有贪商也。然武王大圣,伐暴除残,何有贪商之意?故知有司妄说为贪商,使时人致惑。
12. ○“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者,孔子既得宾牟贾之答,故云“闻诸苌弘”。诸,于也,闻于苌弘之说。○“亦若吾子之言是也”者,谓宾牟贾为吾子者,《仪礼》注云:“子,男子之美称。言吾子,相亲之词。
13.〖注〗苌弘,周大夫。
【文义】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对曰:“病不得众也。”
“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对曰:“及时事也。”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对曰:“非武坐也。”
“声淫及商,何也?”对曰:“非《武》音也。”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
对曰:“有司失其传也。若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
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宾牟贾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与他谈事,然后讨论到乐,说:“周朝《武》乐击鼓警示、舞蹈准备这么久,为什么?”宾牟贾回答:“武王担心自己无法体察士众之难,无法得人心。”
“舞蹈开始之前,歌声吟咏长叹,连延流液而歆羡不绝,为什么?”宾牟贾回答:“武王担心诸侯不掺和、不助力伐纣战事。”
“初舞之时,手足发扬蹈地,动作猛厉,为什么?”宾牟贾回答:“已经到了武王伐纣战事进行之时。”
“《武》的舞者忽而有时右膝跪地左脚仰起,为什么?”宾牟贾回答:“这不是武人之跪。”
“奏乐声韵歆羡,有贪商之声,为什么?”宾牟贾回答:“这不是《武》乐之音。武王应天从人心而伐纣,不须有贪商之声。”
孔子说:“如果这不是《武》乐之音,是什么音呢?”
宾牟贾回答:“传说中经典的乐音已经失去了。如果不是经典乐音失去传承,就是时人荒废了武王之志。”
孔子说:“哎呀我听说周大夫对时下《武》的看法,也像是我们宾牟贾说的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19
【原文】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命矣,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
子曰:“居!吾语汝。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
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
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
分夹而进,事早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
且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武王克殷反商。
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
庶民弛政,庶士倍禄。
济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櫜。然后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
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说剑也。
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查字】
1. 櫜
gāo:
古代车上用来盛东西的大袋子;也泛指袋子;收藏盔甲弓矢的器具;用袋子装。
2. 驺
zōu:
传说中的一种仁兽,不食生物,亦称“驺吴”、“驺牙”。
3.
yìn:酌,少饮。

4. 搢
jìn:
搢笏(插笏于腰间)
5. ○“夫乐者,象成者也”,言作乐者放象其成功者也。○“总干而山立”者,言将舞之时,舞人总持干盾以正立,似山不动摇,象武王持盾,以待诸侯之至也。○“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者,言《武》乐之舞,发扬蹈厉,象大公威武鹰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者,乱,谓失行列。作此《武》舞,回移转动,乱失行列皆坐,所以坐者,象周公、召公以文德治之,以文止武,象周、召之治也。
6. ○“且夫《武》,始而北出”者,谓初舞位最在于南头,从第一位而北出者。次及第二位稍北出者。熊氏云:“则前云三步以见方,见一成也。作乐一成而舞,象武王北出观兵也。”○“再成而灭商”者,谓作乐再成舞者从第二位至第三位,象武王灭商,则与前文再始以著往为一也。○“三成而南”者,谓舞者从第三位至第四位,极北而南反,象武王克纣而南还也。○“四成而南国是疆”者,谓《武》曲四成舞者,从北头第一位却至第二位,象武王伐纣之后,南方之国于是疆理也。○“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者,从第二位至第三位,分为左右,象周公居左,召公居右也。○“六成复缀以崇”者,缀,谓南头初位,舞者从第三位南至本位,故言复缀以崇。崇,充也。谓六奏充其《武》乐,象武王之德充满天下。
7. ○正义曰:“天子夹振之”者,谓《武》乐之作,言天子与大将夹舞者,振铎以节之。○“而驷伐”者,驷当为四。四伐,谓击剌。作《武》乐之时,每一奏之中,而四度击剌。象武王伐纣四伐也。○“盛威于中国也”者,象武王之德,盛大威武于中国。
8. ○正义曰:“分夹而进,事蚤济也”者,分,谓部分;夹,谓振铎夹之。言舞者各有部分,振铎夹之而进也。事,为也。象武王伐纣为蚤。济,成也,象为事之蚤成,故前进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者,言○正义曰:“分夹而进,事蚤济也”者,分,谓部分;夹,谓振铎夹之。言舞者各有部分,振铎夹之而进也。事,为也。象武王伐纣为蚤。济,成也,象为事之蚤成,故前进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者,言未舞之前舞者,久立于酂缀,象武王待诸侯之至。
9.○“武王克殷反商”,此孔子为宾牟贾说牧野克殷后事。反商者,反当为及,言武王牧野克殷已毕,及至商纣之都也。○“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者,既释箕子,使之行商容者。行,视也。容,谓礼乐之官。使箕子检视殷家礼乐之官。若有贤者所处,皆令复居其故位也。
10.○“庶民弛政”者,弛,去也。庶民被纣虐政者而放去之也。○“庶士倍禄”者,谓庶士纣时禄薄者而倍益之。
11.○“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者,言车甲不复更,用故以血衅而藏之。○“倒载干戈”者,倒载而还镐京也,所以倒之者,熊氏云:“凡载兵之法,皆刃向外。今倒载者,刃向国,不与常同,故云倒载也。”○“包之以虎皮”者,虎皮,武猛之物也。用此虎皮包裹兵器,示武王威猛,能包制服天下兵戈也。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见文止武也。○“将帅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櫜”者,封为诸侯者,以报劳赏其功也。即《牧誓》云“千夫长”是也。“名之曰建櫜”者,键,籥牡也。櫜,兵铠之櫜也。言铠及兵戈悉櫜韬之,置于府库而键闭之,故云“名之曰建櫜”也。○“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者,见其放牛藏器,故知也。
12.○“祀乎明堂,而民知孝”者,罢武而教民之行孝于明堂。明堂是文王之庙也,于时未有明堂,而云“明堂”者,文王庙如明堂之制,故云“明堂”也。天子于中祀其父也,故教民知孝之道矣。然不于后稷庙,而于文王庙者,既是述父之志,故初于中祀也。○“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者,六服更朝,故诸侯知为臣之道,还国而教也。○“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者,王自耕藉田,以供粢盛,故诸侯见而知其敬,亦还国而耕也。
13.○“五者,天下之大教也”者,郊射一,裨冕二,祀乎明堂三,朝觐四,耕藉五。此五者大益于天下,并使诸侯还其本国而为教,故云“大教”也。
14.○“天子袒而割牲”者,谓天子养三老五更之时,亲袒衣而割牲也。○“执酱而馈”者,谓天子亲执酱而馈之。○“执爵而酳”者,谓食讫,天子亲执爵而酳口也。○“冕而总干”者,谓天子亲自著冕,手持干盾而亲舞也。此冕当鷩冕,享先公以飨射养老之类。○“所以教诸侯之弟也”者,天子亲自养老,则诸侯亦然。
三老亦五更,五更亦三老,故云:“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
【文义】
宾牟贾起身,避开坐席而请教:“《武》击鼓示警准备许久,已经听您讲过了。敢问:舞者迟迟等待不动,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请坐!我讲给你听。所谓乐,象征立功立事;舞人手持干盾像山一样正立,像武王静待诸侯到来,一起举事;舞者动作发扬,蹈地猛厉,象征大公威武之志。《武》舞乱而失序,全体跪坐,象征周、召之治。
再说《武》,初舞位最在于南头,第一位北出,象征武王北出观兵——这是一成;再成舞者从第二位到第三位,象征武王灭商——这是二成。舞者从第三位至第四位,极北而南反,象武王克纣而南还——这是三成;四成舞者,从北头第一位退至第二位,象武王伐纣之后,南方之国归于本国疆域治理之中;五成舞者,从第二位至第三位,分为左右,象征周公居左,召公居右;六成舞者,南头初位舞者从第三位南至本位,象征武王之德充满天下。
天子与大将夹舞,振铎以节治,随着每一次奏乐而四度击刺(象征武王伐纣四伐),武王之德,盛大威武于中国。
舞者各有分区,振铎相互夹交着前进,象征武王举事已成。未舞之前的舞者久久站立着连接在一起,象征武王等待诸侯到来。
况且你没听说过牧野之战吗?武王攻克了殷朝,回到商纣都城。
没等到下车到达目的地,封黄帝后人到蓟,封尧帝后人到祝,封舜帝后人到陈。下车到达后,封殷后人到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释放囚困的箕子,派遣他去检视殷商礼乐之官,复归启用贤能之才。
被纣王所虐政的庶民,放其离去;被纣王刻薄俸禄的庶士,增加其俸禄。
武王接着渡河往西,把战马放逐到华山之阳,不再骑乘;把拉辎重的牛散放到桃林野山,而不再劳役。车甲涂上牲血藏进府库,不再使用。把干戈用虎皮包起来倒放着;将帅们,派遣为诸侯;这些叫建櫜。这样以后,天下人就知道武王不再发起战争。
解散军队,而兴郊射活动,左射狸首,右射驺虞,停止贯穿兵甲杀人的射击。身穿礼服,头戴冠冕,腰插笏板,打仗的虎狼将士们解下佩剑。
在文王之庙祭祀,教天下人行孝道。六服更朝觐见,诸侯知晓为臣之道,回到自己的封国也会教导百姓。武王亲自耕田以示让天下人有饭吃,诸侯见了就知晓敬重,回到自己的封国也会耕地。
这五者大益于天下,是天下之大教。
天子在太学宴请三老五更,亲自撸起袖子探路手臂来割肉,拿着蘸酱请他们食用,端着酒杯请他们引用,天子戴着礼冠,手拿盾牌,教导诸侯兄弟。
像这样做以后,周朝的教化之道就通达全天下,礼乐交互相通。武王功德盛大,须迟久慎重,《武》迟慢久停,不是很合适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20
【原文】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
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
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文义】
君子说:礼乐不可以离身。能深远详审此乐就可以正心,则和易、正直、子爱、诚信之心油油然从内而生。和易、正直、子爱、诚信之心油油然从内而生,就令人和乐,和乐则身心安稳,身心安稳则性命长久,志明而久则通天,通天则神明造化。天,不言而信,神,不怒而威,所以深远详审乐能正民心。
深远详审礼能正端庄技肃敬的体貌,端庄肃静则严肃威重。心中贪欲多而不可调和,鄙吝诈伪之心就会趁虚而入。不致礼治躬,体貌就会不庄不敬,轻易怠慢之心就会趁虚而入。
所以说乐从心起,感动于内;礼从外生,发动于外。乐能感人心,极益于和,礼以检貌,极益于顺,内心和乐而外貌恭顺,百姓观察他的颜色而不与其争;望他的容貌,百姓就不对他生出轻慢之心。
所以德的光辉由内而发,百姓没有不承接听从的;事理发动于外,百姓没有不承接敬顺的。
所以说:深耕礼乐之道,众人合力奉行礼乐之道,天下百姓没有不敬从的,天下无难事。
【查字】
1. 谅:造字本义:动词,守望卫兵发出军情信号
2. 举: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合力,用手托起重物
3.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者,言礼乐是治身之具,不可斯须去离于身也。○“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者,致,谓深致详审。易,谓和易。直,谓正直。子,谓子爱。谅,谓诚信。言能深远详审此乐以治正其心,则和易、正直、子爱、诚信之心油油然从内而生矣。言乐能感人,使善心生也。○“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者,四善之心生,则令人和乐。○“乐则安”者,心乐故体安而不躁也。○“安则久”者,既身不躁,故性命长久也。○“久则天”者,志明行成,久而不改,则人信之如天。○“天则神”者,既为人所信如天,故又为人所畏如神也。○“天则不言而信”者,谓四时不失。○“神则不怒而威”者,言宗庙社稷之中,而民自敬,是“不怒而威也”。言圣王既能用乐和心,故不言而信似天也,不怒而威似神也。“致乐以治心者也”。言圣王所以能如此者,正由详审于乐以和治民心,遂能如此。
4. ○正义曰:“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者,前经云“致乐”,此经云“致礼而治躬”,谓致礼意以治躬,外貌则庄严而恭敬。若能庄严而恭敬,则严肃威重也。言内心庄严恭敬,则人惧之严肃威重。○“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者,前经明致乐治心,则向善心生。此经明乐治心失,则怨心起。言不能致乐治心,心中斯须不能调和,则不能喜乐,而有鄙吝诈伪之心入于内矣。由贪欲多,故鄙诈起也。○“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者,前经致礼以治躬,得则庄敬起。此经明致礼以治躬,失则易慢生。故云“外貌斯须不庄不敬”,不能致礼治躬,故轻易怠慢之心从外而入内矣。
5. 〖疏〗“故乐”至“承顺”。○正义曰:此一经言圣人用礼乐以治身,内外兼备,使德煇动于内,而民顺于外。○“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者,但乐从心起,故感动于内。○“礼也者,动于外者也”,礼从外生,故发动于外也。○“乐极和”者,乐能感人心,故极益于和也。○“礼极顺”者,礼以检貌,故极益于顺也。○“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者,由心内和,色和于外顺之,能望其颜色,而弗与争。内和色见于外,故不争矣。此覆结上“内和”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者,外貌和顺,故民不生易慢。此覆结“外顺”也。○“故德煇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者,由乐以和心,故德煇美发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奉听从也。○“理发于外,而民莫不承顺”者,由礼以治貌,故理发见于外,而民莫不承奉敬顺也。○〖注〗“德煇”至“止之”。○正义曰:“德煇,颜色润泽也”,由内心和顺,故和顺之德,煇然发见于颜色,是德煇由动于内而来也。云“理,容貌之进止也”者,以经云“理发诸外”。凡道理从内心而生,今云“理发诸外”,非道理之理,止谓容貌进止之理。郑恐有道理之谦,故云“容貌之进止也”。
6. ○正义曰:此一经总结致备礼乐之道也。言圣人若能详审极致礼乐之道,举而错置于天下,悉皆敬从,无复有难为之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0:49 , Processed in 1.107251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