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XIA

Xia的《曾国藩家训》读书会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3:40: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心得: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沟通,对家人的关心更加的顺畅,情感自由的流动,“家风”、“神威”、“信”越来越能融合到一起,前两周读信时的纠结感不再存在,不再追求对与不对。在读信时我自己感受到曾国藩更有了一种平和的情绪,也许这种情绪正是我自己的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3:0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1.读书最终是学做人,做人需“养得胸次博大活泼”。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期望。
2.做事要有恒心,一步一步达成目标。
3.父亲的期望和要求虽高,但确实很有道理。
4.做人自然是要品行的得当,不管学了多少最终要内化成自己的品德。
5.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学习是这样一个过程,希望孩子能遵循这样的路越来越好。
6.一个整体就是大家磨合调整,变得越来越默契。
7.做人做事都需要一点点打好基础,讲求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21:2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此封信印象深刻的点是对女儿们的称呼“二女”和“罗氏女”,初读时会觉得“罗氏女”显得很生疏。为何两个女儿称呼不一样,我想可能是因为一个女婿是入赘,女儿仍在家中,所以是二女。另一个女儿嫁出去,以后就是别人家的媳妇,所以是罗氏女。这两个说法把女儿摆在了相应的位置上。这也是现代人所缺少的,更多独生女儿(譬如我),家人后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还把自己当成未嫁人的女儿,把娘家当夫家,这位置没有摆对。
1.家中诸事,二女结婚,三女嫁人,纪鸿读书考试,都一样儿子能安排好,和妻子商量好,自己也能在外安心。
2.父亲廯疾未愈,战事紧张,仍然操心家里,我要多多帮助母亲,也是帮父亲分担。
3.在家中多听母亲和兄长安排,不让父亲操心。
4.帮丈夫分担家事,多和公婆沟通,把家里料理好。
5.镇守家中,不让后辈们出乱子。
6.目标统一,各司其职。
7.在遇到困难时,也要各自做好各自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20:50: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
1.此信体现了父子常常沟通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常常沟通,父亲对儿子的优势就很了解,所以才能马上说出来“大约宜作五言,而不宜作七言”。人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不要在短处上死磕。儿子的成长,父亲深用为慰,希望他能继续自己未卒之业。同时,家中必然更要节俭,钱要用在刀刃上。不要在意虚名,要做无愧于心之事。
2.父亲对儿子的提点细致准确,指明了方向,仿佛一盏明灯。
3.不管从哪一方面都能感受到父亲的期望和对孩子们的要求。
4.倡导节俭,为丈夫减轻负担。
5.这种期望和要求,也是一种对家庭的规划。
6.父亲已经是一位稳健的掌舵人了。
7.一家之长心中要随时有一张家庭的蓝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22:31: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治元年二月十四日
       曾国藩向家人详述军情,特别介绍了曾国葆、曾国荃的情况,也是为了让家人放心。一家人,有多位征战沙场,故对军情多多了解,也极有必要。现在的家庭教育,让子女知道整个家族中人的学业或职业状况,其实也是有必要的。
       私塾先生邓寅皆父子,与纪鸿一起去长沙,这次的相关费用,就是曾国藩认为要紧的花费,故会直接寄回。还有侄女结婚的礼物,也直接寄回。由此可知,俭朴作风,当是自家人的要求,对于塾师、亲戚则要注意礼数的周到。外松内紧的家庭财政,确实值得注意。
1.从这些细节上教导儿子,希望在具体事例中让儿子有所收获。
2.父亲的提点非常细致,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以后自己独当一面。
3.向父亲学习。
4.丈夫在信中提到的这些问题,一定要在家庭协调好。
5.先是从小事开始教导,以小见大,慢慢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6.细节和大方向都要把握。
7.感受到作为一个父亲,曾的压力很大,想的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22:5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治元年三月十四日
       先是表扬宽慰儿子辛苦,但马上又说“犹远胜于寒士困苦之境也”,体现出中国老父亲的心态,既觉得孩子辛苦。又要让孩子警醒,不要怕苦。信中同时关心了妻子的病,体会到了夫妻间的温情。每次通信的最后,曾国藩往往顺便告知孩子军营中的事务,现在做父母的其实也有必要经常告知孩子自己在忙什么。
1.你在家虽辛苦,但不然松懈,要担起长子的责任,同时也要关心母亲,操心兄弟姊妹。
2.虽诸事繁多,但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3.兄长担子很重,希望能为兄长分担。
4.自己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让孩子操心,孩子已经很辛苦了。
5.家人互相体谅是一件很好的事,这是互相关爱的体现。
6.某一部分有一些问题,其他人要学会补台,这样才能一个家庭才能长久。
7.学会互相关心和补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23:0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此信印象深刻的是“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曾国藩在这个年龄仍坚持练习,读书,思考,确实是一件值得学习的事。但人无完人,我认为一个人有长处有短处是正常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弥补短处也是正常的,但父母也应该多发扬孩子的长处,希望孩子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1.希望孩子能做事坚持,多弥补自己的短处。
2.思考如何“顺”父亲的意,同时又不违背做自己。
3.对兄长的想法产生共鸣。
4.跟随丈夫,同时在家中提出一些可以修正的建议。
5.每一代人需要从上一代手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6.求同存异。
7.做自己和做孩子如何做一个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23:1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
       欲求变化气质,唯有读书;而求变化,又必须先立坚卓之志。于是曾国藩现身说法,举出自己道光二十二年立志戒烟、近五年立志有恒的例子,以此二端来引导其子,很有说服力。志向是人生的方向标,故而教育必须时刻强调立志,而高远的志向所产生的力量也是极大的。而教育在于如何跳出自身经验,从孩子出发,我觉得这一点还值得仔细思考。
1.仍然希望儿子在“厚重”上下功夫,改变这个基础,其他其实也会相应改变。
2.按照父亲的方法加以尝试,多注重自己的言行。
3.没有长子的压力,尝试在父亲的规训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4.坚持和改变不易,希望能从中帮助孩子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5.思变一事,要多思考,多实践。
6.也许家长和孩子会有不同的想法,但只要大家都是从家庭出发,我不能说是错的只是还需要沟通融合。
7.思考家庭的沟通和教育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23:3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周心得:其实在之前读到曾国藩讲医生的信中有感觉到他想法中的一种刻板,他说乡野的医生一般不太行,不用去看。这周看了老师的一些解释,让我有了一些更强烈的感受,曾国藩本身是一个有强大内省机制的人,但这也让他更加内耗。记得查资料时有看到对他的评价中有“大清第一完人”的说法,在他的日记中也常常看到自我反省的部分,他的心中是否有一些不自洽的部分。那么在孩子的角度上如何好好继承家风和做自己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正如做父母的我们,如果面对自己的不自洽,让它不要投射到孩子身上,同时发现孩子的长处,让他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22:4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
1.对于儿子的文章方面,曾国藩用心颇深,尤其是“不妄下一字”“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可见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对于用字的精准,这在文章的基础方面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2.父亲的教导和建议可以先去实施,再从中找到自己的长项和方法。
3.怎么读好书,写好文章,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
4.丈夫把握教育的大方向,妻子从中协助帮助孩子的细节调整。
5.把握“威”和教育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方法。
6.儿子成家立室后可以让他自己有一些思考和主见。
7.把握教育的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9-8 08:58 , Processed in 1.118299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