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6-5 00:26 编辑
2023.05.11星期四 第七周第5天。 第二十七章 不贵其师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一、查字: 无:无,篆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  字上加一横  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 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兀”  写成  。“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古籍多以“無”代替“无”。《汉字简化方案》用“无”合并代替“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辙: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徹”的省略,表示撤离,离开。轍,篆文    ( 車,轮子)   ( 是“徹”的省略,撤离、离开),表示车轮离开后路面的样子。 造字本义:名词,车轮辗压后路面出现的印痕。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辙”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  简化成“车”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轍,車迹也。从車,徹省聲。本通用徹,後人所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辙,车行所留痕迹。字形采用“车”作边旁,用有所省略的“徹”作声旁。“辙”本来与“徹”相通用,“辙”字是后人加“车”另造的。
迹: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刺、戳。迹,金文    ( 辵,行走)   ( 朿,刺、戳),表示行走时脚戳地面。篆文  写成“辵”形、“亦”声的形声字“迹”。篆文异体字    ( 足,脚印)   ( 责,“積”的省略,累积),表示脚印所构成的行踪留痕。 造字本义:名词,行走时戳印在地上的脚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跡,步處也。从辵,亦聲。蹟,或从足、責。 ,籀文迹从朿。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迹,步子踩过留下印痕的地方。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亦”作声旁。蹟,这是“迹”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足、責”会义。 ,这 是籀文写法的“迹”字,字形采用“朿”作声旁。
瑕: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假”的本字,表示不纯正。瑕,篆文    ( 王,玉)   ( 假,不纯),表示玉石中不纯的部分。 造字本义:名词,影响白玉纯洁度的红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常“瑕瑜”并用,用“瑕”比喻事物的有缺陷、不完美;用“瑜”比喻事物的纯粹、完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瑕,玉小赤也。从玉,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瑕,白玉略带红斑。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叚”作声旁。
谪: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最高话语权。謫,篆文    ( 言,说话、评论)   ( 啻,最高话语权),表示帝王的批评、评论。 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受到帝王批评责备,并被处以降职或流放的惩罚。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简写成  ,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啻”  写成“啇”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谪”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謫,罰也。从言,啻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谪,处罚(即获罪贬官)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啻”作声旁。
数:數,金文    ( 双手,表示体罚)   ( 人,代表受罚者)   ( 目,代表脸)   ( 言,表示责骂),表示列举孩子的错误,并加以体罚、教训。诅楚文    ( 双手,体罚)   ( 人,代表受罚者)   ( 今,即“吟”和“念”的本字,念念有词)   ( 女,妇人)   ( 攴,持械打击),表示对犯有过错的妇女念念有词地责骂,进行体罚。在男权占优势的社会,妇女是常常受罚的弱势群体。篆文  误将诅楚文的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列举过错,并加以惩罚。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数”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的“婁”  写成“娄”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數,計也。从攴,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数,计算。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娄”作声旁。
筹:壽,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生生不息,年高、岁数大。籌,篆文    ( 竹,签条)   ( 壽,数量多),表示大量竹签。 造字本义:名词,用来计数的大量的竹签。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筹”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壽”  简化成“寿”  。在汉字结构中,“寿”多有“大、多、广”的意思:聚签为“筹”;广田为“畴”;大浪为“涛”;大帐为“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籌,壺矢也。从竹,壽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筹,投壶用的竹签,形如箭矢。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寿”作声旁。
策: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刺”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    ( “竹”的变形)   ( 朿,棘刺),表示竹鞭。 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策,馬箠也。从竹,朿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策,赶马的竹鞭。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朿”作声旁。
闭:閉,金文  是指事字,在门栓“闩”  上加上一竖指事符号  ,表示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一根木棍,构成牢固的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撞。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十”  写成“才”  。 造字本义:动词,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木棍,构成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简体楷书  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才”  写成“下”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闭”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简化成“门”  。“關”(关)表示拉上门栓,拒绝出入;“閉”(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閉”(闭)是更彻底的“關”(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閉,闔門也。从門;才,所以歫門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闭,将两扇门板拉合。字形采用“门、才”会义。才,是用来顶住门板的木棍。
关:“関”是“關”的异体字。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穿连贯通。關,金文    ( 門,控制房屋进出的设施)   ( 两个“十”,是两个“又”即“廾”的简写,双手),表示双手将敞开的两扇门合上,阻止进出。有的金文  用“串”  ( 穿连贯通)代替“廾”  ( 双手抓持),表示将一根门栓  穿插进左右两扇门上的栓孔  。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串”  写成“丝”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形状  写成不知所云的  。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不知所云的  写成明确的双手“廾”  。 造字本义:动词,将门栓插进左右两扇门的两个栓孔,紧闭大门。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关”  ,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行书  将楷书字形中的“門”  简写成  ;草书  将行书字形中的“門”  简化成点带弧钩的  ;而简体楷书  则将草书字形中的点带弧钩的  简化成两点  ,将草书字形中的“  ”  简化成“天”  。楷书异体字“関”  误将草书字形中的“  ”  当作“关”  。尽管笔画简单的“关”,表面上与笔画复杂的“關”看起来毫不相干,但若沿着草书字形追溯,可知“关”本来就是“關”,所以“    ”的楷书异体字字形  ,纯属结构误解。古籍多以“關”代替“関”。汉语中常“关闭”并用,“关”(關)与“闭”(閉)近义,但有所不同:“关”表示拉上门栓,阻止出入;而“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闭”是更彻底的“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關,以木橫持門戶也。从門, 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关,用木栓横穿两扇门的栓孔,使两扇门板牢牢紧闭。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楗:“ 楗”是“鍵”的异体字。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竖起、树立。鍵,篆文    ( 金,金属)   ( 建,竖起、树立),表示古代防盗门上竖插使用的金属控件。防盗门的限木上有十字穿孔,横向穿孔较大,可以滑动门栓,竖向穿孔较小,可以插入铜柱;关门时将带有穿孔的门栓,推进限木上的穿孔,将小铜柱从限木上方的竖穿限木和门栓,使小铜柱、限木、门栓连锁成一体,防止盗贼从门外将门栓拨开。篆文异体字“楗”  用“木”  代替“金”  ,表示防盗门上竖插的小柱子控件。 造字本义:名词,使限木、门栓连锁成一体的竖插小柱子,是古代防盗门的机关控件。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建”  写成  。古籍多以“键”代替“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楗,限門也。从木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楗,控制门栓。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建”作声旁。
开:開,金文    ( 門,户)   ( 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  连写成“开”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开”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開,張也。从門,从幵。 ,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开,开张大门。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开”字。
绳: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蛇”的变形。繩,篆文    ( 糸,麻线)   ( 黽,疑为“蛇”字的变形),表示蛇形缠绕的麻线。 造字本义:名词,蛇形的带状柔韧织物,用麻线或其它纤维交织缠绕而成,比线粗比索细。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绳”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黽”  简化成“黾”  。合线为“绳”,分线为“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繩,索也。从糸,蠅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绳,麻索。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省略了“虫”的“蠅”作声旁。
解: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解,甲骨文    ( 双手,抓持)   ( 角,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   ( 牛,长角的动物),表示屠夫双手  从牛的头  上剖取牛角  ,牛角上的两点指事符号  ,表示血滴。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代表剖牛。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角”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牛”  写成  ,并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手  ,另加“刀”  (切割),强调剖宰,字形结构有所调整。 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角”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和“牛”  简写成  。汉语中常“解剖”并用,“解”表示分割动物肢体,目的是化整为零;“剖”表示切开动物的胸腹,目的是进入内部观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一曰解廌,獸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解,分开,剖开。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表示用刀判牛角。一种说法认为,是解廌,剖解兽体。
袭: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袖。襲,甲骨文    ( 像一个人有所执握,机警专注,长途急行)   ( 戉,宽刃兵器),表示特种兵手执斧钺武器,机警隐蔽,长途急行,以便在敌方的意料之外发动突击。甲骨文字形中的“目”  (蹙眉)表示机警专注、“爪”  (抓)表示执握、“戉”  (斧钺)表示武器、“止”  (脚)表示急行军。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手执斧钺的形象  写成似“龍”非“龍”的  ,并加“衣”  (借代衣袖),强调“袖藏兵器、发动突击”的含义。先秦古人的衣袖长而宽大,可以内藏刀锥之类的利器。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似“龍”非“龍”的  写成明确的“龍”  ;将金文字形中的“衣”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袖藏武器,趁敌不备,突然近距离攻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龍”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衣”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袭”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龍”  简化成“龙”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襲,左衽袍。从衣,龖省聲。 ,籀文袭不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袭,衣襟居左的死者穿的内衣。字形采用“衣”作边旁,采用“龖”作声旁。 ,这是籀文写法的“袭”字,“龖”未加省略。
资: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出行过程中因故临时住宿或驻扎。資,篆文    ( 次,临时住宿或驻扎,借代旅行在外)   ( 貝,钱财),表示旅行在外时所费的钱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次”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 造字本义:名词,旅费,路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次”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资”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資,貨也。从貝,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资,财货。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次”作声旁。
迷: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眯”的省略,表示看不清。迷,篆文    ( 辵,行进)   ( 米,即“眯”的省略,半睁眼睛,看不清),表示看不清前路。 造字本义:动词,辨不清前进的方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米”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迷,或也。从辵,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迷,因失去方向而困惑。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米”作声旁。
二、翻译 善行无辙迹;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 善数不用筹策; 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 是谓袭明。 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