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7-14 23:27 编辑
20220714星期四 第五周第5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忤合第六 第一天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提问:鬼谷子开篇以来,先讲述了圣人在天地间为众生之先。筹策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而司守门户,纵横捭阖。捭阖首先要坚守自己“其道唯一”的“孤独”。反应章指出,圣人捭阖,必须要反而复、反而应,这是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到现场去,实事中求是。 捭阖者与圣道为一,这是自己跟自己(道)的内揵,接着就要为建立组织而内揵。内揵者内也揵也,内进说辞外揵所谋,内揵之要,素结本始。 自己与道、自己与组织的内揵,都会出现巇罅。抵巇之术,先独保其身,可治抵而塞之,不可治抵而得之。这是抵巇讲述的组织建设。 一个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圣人先独保其身,素结本始建立和维护组织,还需要联合和运用组织外资源执行使命。飞钳之术,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凡”度权量能、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这是飞钳章讲述的与组织之外的其他组织建立联盟的基本方法。运用飞钳术建立联盟,基本问题在于怎么确立联合谁、对付谁。忤合章专门回答这个问题。 今天的经文,定义了忤合术的基本环节,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对于你来讲,反复相求因事为制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第二天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提问:昨天的经文定义了忤合之术的根本依据在于“化转环属,各有形势”。今天的经文讲述无不与和无不听的做法和计谋不两中的事实。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无合无离的对外关系为什么是错误的?
第三天 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钳之术。 提问:昨天的经文指出了无常贵常师和计谋不两忠的客观事实,今天的经文讲述忤合术如何“大小进退,其用一”而后“行之以飞钳之术”。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针对不同“大小”非进则退?
第四天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钳,故归之不疑也。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述忤合的操作需要仔细的完整的调查研究,“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然后以飞钳之术而合之。今天的经文讲述向背之决不易,需要大胸怀大视野,即便如此还会多次反复。 今天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说说天命之钳之中,双方内在是什么感受?
第五天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非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提问:昨天经文讲,忤合之地协四海包诸侯,需要经过大量努力反复探索验证,方能获得天命之钳而归之不疑,这是讲忤合术需要对外做的功夫。今天的经文,讲述忤合术各环节,要求忤合者内部需要具备的相应条件,以及忤合术功能是进退纵横。其中指出,忤合者完成知人环节,需要克服“忠实无真”的劣习。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叫忠诚无真? 一、 原文抄写
二、查字正音 1非:“非”是“排”的本字。非,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相北的两个人 (背)头上各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两人思想相背、观念冲突、行为排斥。有的甲骨文 变形,指事特征消失。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 有所变形。 造字本义:动词,思想相背者之间互相抵制、排挤,相互攻击、责难。隶书 继承篆文字形。当“非”的“排斥”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在“非”字 基础上再加双手 另造“排”代替,强调“排”的手部行为特征。从本义上看,时日恰当为“是”;相互抵制为“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非,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凡非之屬皆从非。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非,违背。字形采用“飛”字下部表示“翅膀”的字形部分构成,采用左右两翼相背的含义造字。所有与非相关的字,都采用“非”作边旁。
2达: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 ( 彳,大道) ( 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 加“止” (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 通行”含义。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竹” ,同时加“羊” (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简体字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 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字,字形采 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3奥:奥,篆文 ( 宷,即“審”的本字,审察) ( 𠬞,双手抓持),表示双手抓持、把玩,反复审视、琢磨。造字本义:形容词,自然形成或人工制造的物品,充满鬼斧神工的魅力,令人把玩审视,却百思不得其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宷” ( 審)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𠬞” 简写成“大”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奥,宛也。室之西南隅。从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奥,宛曲。即房屋的西南角。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4苦: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久远。苦,金文 (艸,植物)( 古,古老),表示古老的植物。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造字本义:名词,远古采集时代发现的味似黄连的荼草,捣烂涂抹病痛部位,可以清热解毒,是远古中药系统中的重要消炎药。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艹”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苦,大苦,苓也。从艸,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苦,非常苦涩,苓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古”作声旁。
5原:“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 ( 穴,石洞) ( 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 加“下” (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 将表示向下的水流 省略成“下” 。金文 综合甲骨文字形。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厂” (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泉” 写成 。 造字本义:名词,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泉” 写成 。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 又再加“水” 再造“源”代替。在古籍中,“元”和“原”都有时空上起始、最初的意思:“元”侧重于抽象的、时间性的、整体性的起始;“原”侧重于个体的、空间性的、具象性的起始;因此表达“蒙昧太古”时,“元始”比“原始”更准确,但现代汉语以“原始”代替“元始”。古籍有时将“元”与“原”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厵,水泉本也。从泉出厂下。原,篆文从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厵,泉水的本源。字形采用“泉”作边旁,像泉水从石崖下流出。篆文字形灥,采用“泉”作边旁。
6悉:悉,篆文 ( 釆,是“宷”即“審”的省略,审视、详察) ( 心),表示审视、详察,了解于心。籀文异体字“ ” 用“囧” (“朙”的省略)代替“釆” ,表示详知而心明。 造字本义:动词,详察详知,内心明了。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悉,詳盡也。从心,从釆。,古文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悉,详尽。字形采用“心、釆”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悉”字。
7成:成,甲骨文 ( 戊,大钺,战具) ( 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 将城邑“囗” 写成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征战结束。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戌”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 的“戌”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成,就也。从戊,丁聲。,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8材:“才”是“材”是本字。才,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在柱子 (半个“木”)上架一根横木 ,表示房柱上架着的横木,即栋梁。当“才”的“栋梁”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木” 另造“材”代替,强调木料性质。 造字本义:名词,可用于建筑的木料。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才”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材,木梃也。从木,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材,木棍。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9质:質,金文 ( 斦,双斧双刃构成的铡刀利器,借代武力胁迫) ( 貝,钱财),表示武力胁迫以求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斦”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劫持绑架人员作抵押,以求赎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斦”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质”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斦” 简化成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質,物相贅。从貝,从斦。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质,用物品抵押。字形采用“贝、斦”会义。
10真:“真”与“貞”同源,后分化。真,甲骨文 ( 人,巫师) ( 鼎,祭祀神器),表示用神鼎祭祀占卜的巫师。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 (巫师)写成“卜” (神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卜” 写成“匕” ,将金文字形中的“鼎” 写成 。篆文 则将金文字形中的“鼎” 写成 。 造字本义:名词,占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匕” 写成“十”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具” ,至此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眞,僊人變形而登天也。从匕,从目,从乚,八所乘载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真:长生不死的人变形升天。字形采用“匕、目、乚、八”会义,“八”表示仙人升天所乘坐的东西。
11睿:“睿”和“叡”是“壡”的异体字。壡,金文 ( “壑”的简写,抛葬尸骸的深谷) ( 目,察看) ( 見,目睹),表示目睹抛葬尸骸的生命终结仪式,冷峻思考生命的存在与意义。籀文“壡” 省去金文字形中的“見” ,加“又” 加“土” ,将金文字形中省略写法的“壑” 写成 。篆文异体字“叡” 省去“土” ,将省略写法的“壑” 写成 。籀文异体字“睿” 将省略写法的“壑” 进一步简写成 。 造字本义:形容词,洞察生死无常的生命本质,因而对人生存在的意义有深刻省悟力,为人处世明智通达。隶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多以“睿”代替“壡”和“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叡,深明也,通也。从,从目,从谷省。睿,古文叡。壡,籀文从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睿,深明真相,智慧通达。字形采用“”、“目”、省略式的“谷”三形会义。“睿”,是古文写法的“叡”。“壡”,籀文采用 “土”作边旁。
附三 网友“尘飘扬”观点:睿,曾亲眼看见亲手参与抛葬埋葬死者,一切都想开了,对人生有深刻理解,思想明智通达醒悟看开,对事物有了更高境界的认识。
12短: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逗”的省略,表示停顿。短,金文 ( 矢,箭) ( 豆,即“逗”,停顿),表示箭的射程近。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造字本义:形容词,箭射得不远。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短,有所長短,以矢爲正。从矢,豆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短,当物体有长短区别时,就用箭只作标准进行测量。字形采用“矢”作边旁,采用“豆”作声旁。
13远: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遠,甲骨文 ( 袁,衣物) ( 又,抓、持) ( 亍,即“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简体甲骨文 将“袁” 简写成“衣” 。金文 加“止” (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袁”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袁”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远”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袁” 简化成“元”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遠,遼也。从辵,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远,辽远。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袁”作声旁。
14进:進,甲骨文 ( 隹,鸟) ( 止,脚,表示追逐),表示追鸟。金文 加“彳” (行走),强化追逐含义。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追逐鸟雀。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隹”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进” ,用“井” 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隹” ,其中“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来捕兽的陷坑。古人称急速寻捕犯人为“追”,称追兽为“逐”,称追鸟为“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進,登也。从辵閵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进,向上登高。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省略了“門”的“閵”作声旁。
15退:退,甲骨文 ( 豆,食器) ( 止,即“趾”,脚板),脚趾朝着与食器相反的方向,表示离开进食的餐桌。有的甲骨文 把食器“豆” 写成空的“皿” ,表示食物吃完。金文 加“彳” (行),强调从餐桌走开。籀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器“豆” 写成“日”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同时再加“止” 。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止” 。 造字本义:动词,餐毕下桌离席。隶书 承续籀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退,郤也。一曰行遲也。从彳,从日,从夂。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退,却步。一种说法认为“退”是走得慢。字形采用“彳、日、夂”会义。
16纵: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听从、听任。纵,籀文 ( 糸,绳索) ( 从,听任),表示解绳听任被缚者自由。篆文 以“從” 代替籀文的“从” 。 造字本义:动词,解开绳索,听任被俘被捕者逃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糹 ,将篆文字形中的“從”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纵”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的“從” 简化成“从”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縱,緩也。一曰舍也。从糸,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纵,松绑。另一种说法认为,“纵”是放弃的意思。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從”作声旁。
17横:“黄”与“寅”同源后分化,表示练习射箭。横,篆文 ( 木,架子) ( 黄,即“寅”,练习射箭),表示架弓射箭。 造字本义:动词,把弓身平放在弓架上。弓子竖挂时弓身与地面垂直,弓子平放时弓身与地面平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横,闌木也。从木,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横,栏杆。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黄”是声旁。
三、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四、翻译 不是道德最高尚能够通达高深道理的人,不能治理天下;不是费尽心力苦苦思索的,不能穷尽事物的原理;不是精心地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就不能给事物以成功的命名,以达到名实相副;天赋的才干不够聪明,就不能用兵打仗;为人处事虽然忠于实际但没有真诚的态度,也是不能了解别人的。所以运用忤合的原则,一定先要衡量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估量己方与对方之间的长短远近,优势或劣势,确定对方不如己方之后再实施。做到这样,就可退可进,纵横天下了。
五、理解联想事例 圣人运用忤合之术是御世,劳心苦思能原事,悉心见情能成名,材质惠能用兵,忠实真能知人,所以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自己就是一直停留在忠诚无真上,所以不能知人。人与事分不开,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屡屡碰壁。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昨天经文讲,忤合之地协四海包诸侯,需要经过大量努力反复探索验证,方能获得天命之钳而归之不疑,这是讲忤合术需要对外做的功夫。今天的经文,讲述忤合术各环节,要求忤合者内部需要具备的相应条件,以及忤合术功能是进退纵横。其中指出,忤合者完成知人环节,需要克服“忠实无真”的劣习。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叫忠诚无真? 践行承诺把对方放在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就是没有高人了。重点都在人上,而没有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