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黑河女

黑河女的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5: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第二周的评课1、针对规则的讨论自己第一反应是头大,情绪反应:怎么又在讨论规则,怎么又在投票,有很多站在个人角度的评判出来。即使随后能从情绪上退下来,去看学员到底在争论什么,但怎么去引导,没有想得特别清楚,只是站在自己有什么、能说什么的基础上去思考这个问题,背后是经验在驱动。看到老师之前在群里提醒大家要注意这种总是去讨论规则的情况,其实就是提示大家往内看,但显然部分学员还做不到,这次老师直接在群里说主张在规则上少花功夫,在规则上花太多时间带来的实际影响,直接告诉班长可以怎么做,组长应该怎么做,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关注规则,但是还要是遵守规则,按规则来,有种厉呵大家回到正轨上来的感觉。老师的处理措施让我看到这里面的进程感,老师对群里学员实际状态的准确把握。
2、针对精神早操自己设计时没有关注到。就是一个任务布置下去,学员在执行,随着执行状态是会有变化的,对其态和势这个培训师是要心中有数的。还是对进程感的把握。

二、第三周的课程设计
感觉到了第三周,群里打卡的热情有一点点回落,往深层就会遇到痣痔的抵抗,如何对待痣痔也成了很多学员关注的焦点。
1、继续每日罩场练习,问问大家罩场练习这段时间的功能变化;
2、继续每日精神早操练习,针对某个痔痣继续罩场,看它想输出什么,是如何输出的。
3、继续听同学汇报,至少听两场,并提问和写自己的心得。
三、编后感
没有了具体上课的内容,设计的依据只有学员的练习动态以及学员的心理变化,似乎更难以把握,但同时也有一种更落地和贴合的那种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20: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2-5-25 10:48 编辑

第三周评课:1、老师发了几段罩场记录的样子,让大家琢磨区别不同的罩场状态和程度,引导大家既要低头拉车也得抬头看路,内紧外松的做这个练习。这是我没有想到的部分,没有想过要针对大家的罩场进行更细致的指导。其实在看大家的罩场,会感觉某些记录不是罩场更像自我分析,很多人的罩场没有把自己的声音罩进去,只是在点上有些感觉,没有这样一个整体的把握。这跟自己没有紧着培训师这个志有关。
2、老师听同学们的报告会给予一些点评和发言,感觉到老师心里装着所有学员,那个志很坚定。 我是一有点事儿就跑了,呆不住。像是把自己罩在一个罩子里,一出去就感觉到内外皆混乱,所以干脆又退回来呆在自己的三分地。经不住事儿。还是紧在外面。

第四周课程编制:
第四周课程编制: 还有三周答辩完成。前三周进行了罩场。接下来一周: 1、每日打卡练习,用罩场的内在操作姿态进行经行或者原地经行一小时;2、作业:分享三周以来罩场的总的体会,尤其是对功能的影响;3、继续听至少两场报告,并写心得上传论坛。

编制后的感想:先想停下来这六周总的目标,再来看前三周都干了什么,再来看接下来干什么,学员们现在的状态大概是什么样子,再来看第四周要做些什么,理论上有点谱了,真去设计的时候还是不是那么清晰或确定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22:1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2-5-25 19:52 编辑

第四周评课:1、老师布置的练习是分辨感知和觉知,有明确的作法提示。老师的练习在心理操作上更精微了。积累的是心理操作的经验。相比之下我布置的练习(经行或原地经行),体会那个背后是对练习结果的追求。这又提示我了,练习是为了观察自己的心理操作进程,把每一个心理操作概念在体会上能分辨清楚,而不只是头脑上明白。
第一步,以一个场景或物件作为对象,感知它。
第二步,觉知你的感知。
2、在这一周的练习过程中,老师会根据大家的练习打卡记录随时进行反馈,提示大家直接做,做感知和觉知这个动作就是了,练习的目标在于从直觉上区分两种,并积累他们的经验。在练习了几天之后让大家说说心中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新经验。最后再让大家尝试分辨感觉跟感知和觉知的区别。这个过程感觉到老师对练习目标的实践过程是有一个非常明确准确的进程感的。
3、针对答辩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也给了针对性的反馈,分辨了志和情绪。这是我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的一个地方,这是对概念的本体体会还不足。

第五周课程编制:

还有三周答辩完成。前三周进行了罩场,第四周进行感知觉的练习。接下来一周: 1、每日打卡练习,知觉练习,辨别感和知、知和觉,从操作上去定义知觉;2、作业:报告知觉练习;3、继续听至少两场报告,并写心得上传论坛。

编制后的感想:
心理操作的精微就是在对心理进行格物致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2:2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2-6-2 10:36 编辑

一、第五周评课的
老师布置的练习是:在“感知—觉知感知”的练习中,区分知跟感、觉的区别。根据大家的练习内容老师给予了针对性的反馈,提供了两个案例,确定了分享的内容和形式,这样的一个框架就像一个锚,帮助大家把握感知和觉知的进程,更细致地体会,呆住不跑。这两天,对皮肤、肌肉、筋骨的练习,固定了感知觉的对象,也更贴近了自身,那个操作也更不容易滑动,更有利于体会进程。回顾整个练习,从整体到微观,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切近感、知、觉的操作进程那个元,身与心的合于一的感觉。真的非常赞叹老师设计的这么科学细致的练习进程。
相比之下,我的练习也提到了对感觉、知觉、觉知的体会和辨析,但显然是照葫芦画瓢,有点盲目,目标不够准确清晰,根源在于对感知觉本身进程的体会是不足的,练习无止境,继续练习。


二、第六周设计课程
这是最后一周了,1、继续练习感觉知觉觉知的练习以外,对知要进一步的体会,体会不同的知(感性知、理性知、行动知),2、结合同学的报告和自己的报告重新梳理感知觉,结合对感、知、觉、感知、觉知、感性、理性、觉性进行自己的定义,说清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三、编制后心得
整体有感,细节上有些模糊。对如何练习能达到目标想不太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3:10: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2-6-2 10:36 编辑

作为培训师,给大家一个近期目标:
3年计划的前2年,本期结束以后,希望改成多人参加的教学活动,大家可以琢磨改成什么样子,才能既协调多位讲师,又保障学员感受和效果。

        老师说的宽近严出特别赞同。严的标准在哪里?在练习效果。所以课程核心是练习。我也很赞成前面同学提到的,各自根据各自的特长(练习最有心得的)认领主题,不怕重复,然后一个主题可以有多个讲师,这几个讲师一起备这一主题,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大纲,每位讲师讲的内容有必讲的和选讲的,必讲的就是如何做练习这一部分,选讲的不限制,但几个讲师选讲的内容加起来要涵盖所有大纲,完成课程目标。有点像同课异构。如此兼顾讲师的个人特长和课程内容,同时又促进讲师之间的学习和成长。两(几)位讲师一起负责这个主题的学员练习的督导和跟踪,保证学员的练习量和效果。两个主题的所有讲师要就衔接部分一起备课,确保衔接顺畅。学员在每个主题至少选择听一位老师讲课(就像选课一样),另一位的课程可以选择回听也可以选择不听。最重要的还是练习部分的坚持。


自己可以担负和胜任什么样的角色
我希望自己可以担任讲师,指导练习也有兴趣。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15: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2-6-9 09:17 编辑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22:0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2-6-29 10:14 编辑

老师问:了解一下情况啊:对于身体三个层次的感知觉知练习,对你对自己的使用方式有什么影响?对事物,特别是不熟悉事物、复杂事物的认识,一般会有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浅入深”是个操作过程及其相应能力,本练习对这种能力是不是有什么作用?
一、第六周评课
1、本周继续进行对身体的皮肤、肌肉、筋骨三个层次的感知觉练习,老师提问:对于身体三个层次的感知觉知练习,对你对自己的使用方式有什么影响?对事物,特别是不熟悉事物、复杂事物的认识,一般会有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浅入深”是个操作过程及其相应能力,本练习对这种能力是不是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提问让大家在练习的过程中对练习本身有一个觉知,不止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这个练习不仅是对感知觉劳动对象尤其是复杂对象的细化、层次化、系统化,更是对劳动主体一个更深入地、全而实地关照。觉观是对观活动(感知觉)中劳动对象、进程、主体的觉, 如何去觉这个主体,谁在进行感知觉?感知觉的主体是什么状态?那么这样一个练习夯实了这一部分的操作。
2、本周汇报总结比较密集,老师仍然会对大家每个人的总结做一个概括性的点评,这些点评既是对汇报者的镜映,也指出来了需要进一步打磨的部分, 这位同学包括班上其他同学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相比之下,我在听汇报的时候有时候不知道在听什么,目标不定,有些茫然,听报告的志不明确,只能由着痣横行。


二、第七周设计课程
1、结合这一个月的练习体会再次把感知觉的总结形成书面报告,报告中注意对感、觉、知这些元心理之元的辨析,注意和概念的关系,对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有一个区分,和后续的思维课程联系起来,。
2、把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一个归类,进行自己的回答。并对听完同学的汇报进行一个总的总结。

三、编制后心得
就想说两个字, 沉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21:1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2-6-29 10:14 编辑

一、评课
1、这一周老师布置的练习是对一个月多的答辩作回顾总结,同时打卡练习体会“驻”的操作,给了具体参照格式模板。而我因为设计的时候在操作上对驻没有什么体会,没有布置到这么精微的练习。
2、鬼谷子读书会开始了,有同学两边参与,针对同学们感觉到时间不够用的状态做了非常明确的指导, 建立两个信念“不为别人做,不做给别人看”和“坚决完成任务”, 同时有一个时间安排的建议, 把大家定在志上而不是在痣痔上跑影响学习。检查了一下自己如果作为培训师面对学员的这种状态,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自我怀疑。说到底是自己没有彻底革命, 还是一个两面派。
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21:5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2-6-29 10:13 编辑

概念的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堂进程设计
1、对过去的感知觉学习打个包。
2、感知觉成果与概念的关系。
3、同学分享。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
4、驻与概念的生成过程。
5、概念的本体与表征。
6、布置练习。

二、课文
感知觉是人类心理活动之基础。感知这一个关口出了问题,后续心理世界就是在沙漠上的建筑,是无本之末。通过感觉这个过程,外部世界被转化为可加工的心理刺激。通过知觉这个过程,感觉信息变成了可识别的、有含义的、鲜活的质性体,这个质性体就是知觉的劳动成果,是概念的本体,是后续思维加工的基本单元。
如何保证知觉的劳动成果是全而实的,?主体是内紧外松的心, 心要驻在感知的念处,紧在感知本身上。
主,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住”的省略,表示停留。駐,篆文(馬)(主,即“住”,停留),表示让行进中的马停下来。造字本义:动词,骑行中强行收缰勒马,暂立稍停。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驻”是军队相对固定地在某地居留守防;“住”是百姓相对固定地在某地居留生活。
查象形文字,驻是强行收缰勒马,停留。在练习中你会发现心确实如野马一样往外奔跑,紧在别的地方了,这个时候就脱离了概念的本体。因此心要始终停留在感知上,守住这个门户的进进出出,才能不闭门造车。闭门造车就是脱离了概念的本体,只是在表征上做工夫。

三、课后练习
体会概念的形成。
四、编制心得
要进入一直有点排斥曾经逃跑过的一个领域, 有点战战兢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2 20:5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2-6-28 11:36 编辑

第二十三课 概念的形成 老师上课的记录
  
一、课前回顾
  
1、把感知觉学习及这一个多月以来的整个课程和节奏打个包,提取一个标签(把手)。每个人答案不同,显示的是:我们当下认为自己最该补的缺。这个认为是在觉层面的确信。
  
2、你感觉老师需要什么?需要大家总结。它为什么最重要?反复总结这样一个练习过程持久不衰,效果跟炼泥特别像。最后总结个啥,下次知道怎么炼(方法);炼的越来越少(功能),接下来就可以转移阵地。总结是告别,用做一场讲座这样庞大的仪式去告别,今天要转移到哪里?
  
3、一直折腾的感和觉是重点。感和觉是感性心理活动。开课以来一直在感性(感和觉)认识活动上打转转,接下来就要转移到知性上。感性和理性在大多数人那里鸿沟是很大的,通过我们对感性充分经历之后,我们能确认感性和理性是连着的,是一条流水线的上下两个活动,是连续的,没有那么多鸿沟。
  
4、人的理性活动包括知和识。知和识是有区别的,就像感和觉不同。今天晚上课是借概念的形成过程开始接触知。
  
二、学员分享和对分享的反馈:
  
沙子分享。
  
1、问题从外到内有一个模糊到清晰(击中、明了)的进程(选择困难——能不能接收选择中的放弃——发现自己缺点什么)。志变得单纯。不再是追求结果的完美而是自己的缺补了多少, “在我这一部分做了工作”。这是一个从感到知的过程。知了之后没有马上离开,又驻在这里来回摩挲了好几遍,体会变得更加细致完整。这个主题对自己功能的影响:干什么不带劲儿。
  
2、发现这一阵来分享还挺契合的。之前还担心分享的时候不知道挖掘什么,这段时间的这个状态时时刻刻存在,结果就知道要分享了。没想过要分享, 知道要分享继续说似乎不知道怎么分享。老师感知沙子的状态, 笑着反应“这么说你挺假的”(一个神入解释) ,沙子也笑。老师在这个笑这里停留, 对这个笑工作,让沙子对笑背后的那个本体有所觉知。这样一个一点点出来的过程的核心操作也是不断感知的过程。
  
这个觉知让对前面那个主题在内部运行的过程更加清晰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盯着这个结果,实际上却没有去行动,为获得结果而输出那部分停滞了。对行动是回避的。那部分是需要被带一下而启动的。笑是为获得结果而输出那部分被发现的开心。再次确认这(“行动力”)是自己的课题。就没有了通向结果的路,没有路只有期待。
  
3、神入性猜测:创伤是没有的。
  
老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感,总是怕把自己放在美好的位置上去。创伤不是环境给的,而是自己搞的。
  
有点怕。怕什么?小时候那些东西并不觉得有那么好。回想小时候是有些遗憾的。
  
先天不足。不能像在家里这样,占用社会上更多的资源。先天分配就这么多。给我分配的就只有这么点。收到的就是这个信息。不断接收我只有这些资源的信息,我认可了这样的结果,关闭了输出部分。我不再怀疑,约束自己的行为。
  
4、体会胃里撑的很难受,闷和堵,那种气没有地方可去,就放在这里。下面没有通道。整体感受命名:石头。身体的全部,石头加上石头之外的全部,身体的整体命名:包裹。包裹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学员,这个石头,在我每一次纠结时,堵和闷很明显,我缺的功课是把石头处理和消化,跟我的身体进行有机的融合转变。
  
老师不建议做转变,可以叫想飞的石头,或者沙子,内涵发生转变,或者叫包裹,你以后要注意这个包裹怎么走路,怎么睡觉,你要注意到你的特性,你就是这个样子,至于要做点什么建设不要着急,因为我们能做的挺少的。我们作为包裹,我们是起点,我们要感受清楚,我们把生活状态的过程多了解一些。
  
三、课程讲解
  
(三)新课部分
  
1、感知,觉知, 一直做下去就是捭阖,大道至简,说这么多讲这么多,看起来那么多事,其实就是感知觉知。感和觉本质没有区别,内在操作是一样的,就是紧着志,我就是个人了,等着世界撞进来,不往外边抓。做到位的感不会往外抓。感和觉的操作核心是一样的,不同在于:感的操作只是在说一个人在接收(外部)信息,不知道感者自身。感知者不能感知自己。觉知,把感知者加进去了,看到感知者内部加工过程和感知者本身。觉给我们的体验是比感深一些, 神驻的稳当一些。还有一个共同之处,感和觉不管哪种操作,成果都在人的内部,描述它的共同属性就是“感性”, 什么都在,就是无法言说,是一股所谓的气。所说的气和感觉的气是有区别的,知这个气像派出去的兵一样,质性不同。知仅仅是个代表,感这个本体的气是整体的。感性和理性在我们日常感觉中是没有联系的,通过刚才的体验,感性和理性是有联系的,是一家人。注意理性和知性是有区别的。
  
2、知是从感和觉中挤出的奶。知是从哪儿来的,要去哪儿?挤的过程想不想了解?要去练习体会挤的过程。要去区分劳动三要素。
  
练习操作:
  
1)、感知周围的全部声音,当你获得感知的时候,外部的信息撞进你的心里来,会在内部有一个接触的处,是什么让我觉得那里有处,我在那个地方有念,念就是此时此刻我的心的状态。念处,当我们感知到什么的时候,我们的内部有一个念处。
  
2)、感知你正在感知的,让你的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他走了回来就行,紧着志(就是驻)去做。当感知者驻好了,感知是不是更稳定一些,体会感知者驻在那的感知。
  
3)、前面驻着别动,后面:觉知你的感知,一直保持觉知。
  
坚持做每天五次以上。
  
这样做了之后就能找到知像锅里的水蒸气冒出来的冒的那个过程。
  
评课
一、        课前回顾部分,老师说大家对这段时间的节奏给的把手显示的是“当下自己最该补的缺”,让我一下子定住了,从体验层面真正的把这段时间的所做的和自己联系了起来,更加确定了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即使离开了也不会把它丢掉。带着它继续上路。
二、        过去的一段是感性活动,接下来要进入知性活动领域,从概念的形成过程开始接触知,这样一个过渡具有整体性,把这节课所处的位置清清楚楚地表现了出来。我在设计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节课所处的那个整体,就是知性活动领域。
三、        学员分享环节,老师和沙子的互动最开始从外到内确认主题,到后面一层一层,一点点对这个主题知道的越来越多,核心操作就是反复感知、觉知的过程。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在感后面获得知之后,老师并没有马上离开现场,而是在那里有一个驻,在哪个体会里反复摩挲,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笑”;通过对“笑”的反复感知又才有了对前面那个主题(输出的关闭)在内部运行的进程的清晰明了。而在最后老师给的建议仍然是持续感知,带着这样一个主题“要感受清楚,我们把生活状态的过程多了解一些”。而我是很有可能知道一点就离开的,知道一点就抓住那一点,把其它的就丢掉了。
四、        对于练习的布置,明显自己还是没有能结合之前的那个练习来设计,这显示出来的一个问题是,之前的练习对驻的体会还是不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7:15 , Processed in 1.092250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