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byssLiu

子君的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22: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答辩第四周的评课

本周老师在群里布置的作业,以及伴随作业提出的几个问题,在展现感知觉、觉知的操作进程,或者说进阶进程。同时也在串联起感觉、感知、觉知之间的桥梁,从作业中可以逐步体会发现这个心理操作进程以及感、知、觉的联系。同时也帮助了提升上一周的罩场能力,觉知的过程也就是在罩场,是对前阶段练习的进阶提升。
在整个过程中体现出了精确的操作和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修补了在前段时间学习过程中练习上的碎片化与空白,将知识在体验层面体系化、系统化,这样几段练习,老师在其中进行的提问引导,更大效率和范围的帮助同学体会到感知觉,同时也在逐渐铺好去往下一阶段“知”的路。

对答辩第五周的设计
1.继续观看分享并书写心得
2.打卡感、知、觉、感知、觉知、知觉的观察


编后感

操作性进程性很重要,是系统化的重要枢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2: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答辩第五周的评课:
这一周的练习能感觉到老师的阳谋,首先从对“感,知,觉”的分辨,一方面重新认识感觉,知觉,另一方面锻炼觉知(罩场),最后这个练习过程可以直接体会到“知”,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再后来老师对这个体会开始进行细致化的规范,似乎是观察到了同学们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办法真正做好这个体会,就开始进一步进行练习,这个练习感觉,跟禅修一样,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拖上了学员。老师的阳谋感觉很妙。
这一周丛老师这里学到了如何在体验层面操作概念,同时如何把操作做到精细。这是自己所不足的。

对答辩第六周的设计
(1)继续深入感知觉练习
1、整体感知我的皮肤表层,觉知我的感知。
2、整体感知我的肌肉(身体中层),觉知我的感知。
3、整体感知我的筋骨中心(骨髓),觉知我的感知。

(2)继续参加同学的分享与答辩

编后感:
其实很难设计出新的练习,只能继续沿用老师的练习,再如何深入感知觉的操作上,我是没有合适的想法的,只能跟着老师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22: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答辩第六周的评课
1.这周的每日练习是由浅入深的深入操作感知觉,同时也是对每个人身体的回归。这个操作有些像我以前参加过的禅修,但是又不同,更具有整体性,老师对整体的强调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的,而整体性又是如此重要,脱离了整体就会进入病态的分裂,同时老师对特殊情况的提示,也提示了这种练习在某些特殊人群中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有老师托底进行。
2.本周的答辩非常密集,老师在同学答辩中的互动和反馈,对于深入理解感知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反馈是解惑同时也是正志的现场。

对总结周的设计
1.结合这一个多月的答辩和练习,重新定义感知觉,并区分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关系,找到通往思维的路。
2.对答辩进行总结,并在群内对感知觉进行定义。

编后感
能发现一个进程感,但是无法细致化,只能体会到这个感觉,却不能落成精细化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22: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答辩总结周的评课
本周用了一周的时间来做总结,同时在练习上体会“驻”。这个操作是一个停留回头看看的识别操作,也是答辩马不停蹄进行后停留下来回顾总结的操作。
同时本周开始了经典的阅读,同学中也有不少人同步参加经典阅读,有一些是新同学。这个节奏给人以很大的压力,能看到最近在班群里同学的分享中开始流露这种压力,老师在这个时候开始对大家进行一些指导,内部的定志,和一些操作性的指导,这个指导,对于稳定有很大作用。相比自己在这段时间,因为马不停蹄,反而对班级同学的分享关注的很少,只顾着自己的脚步,而管不过来其他,脱离了培训师的位置。


对概念形成过程的设计
在一个多月的感知觉练习过程中,把感,知,觉同步提了出来,也感受到了知是从感性世界通往理性世界的过度阶段。
从“知”开始,进一步加工,便获得了概念。知,是从感性中挤出的奶,我们的精神系统如何将“感”加工成“知”,“知”又是如何得出“概念”,如何“驻”在知处,“驻”出概念。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我们将从下行到上,进入思维。

课堂进程
1.回顾总结这一个多月的分享与练习,打包
2.提出“知”,提出“驻”,详细讲解
3.同学分享
4.引入概念讲述

课后作业
描述概念形成的进程。

编后感
恍恍惚惚,有大致的感觉,但无法确定细节,在一些关键字上,无法判断方向。是一种恍惚的朦胧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1 17: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课概念的形成

一、评课课前回顾——总结,串联整体,引出下个单元

1. 总结这段时间的练习的感受——在体验上面对觉的确信
2. 反复总结的意义——总结是告别。
3. 感和觉——人的感性心理活动
4. 感性和理性是一条生产线上的上下两个工序,通过工序连接起来的。
5.   人的理性活动包括知和识,引出下一个阶段感念的形成

同学分享
老师和沙子的分享,让我有很多不解的惊叹,尤其是那个“假”的确认,和抓住的那个“笑”。在这次的分享中是一直在“磨”感知觉的,沙子几次要离开现场,甚至已经离开,总是被老师转个圈再拉回来,一遍遍磨,在这个磨的过程中,有通神接物的状态,当老师提到那个“假”的时候,我自己是不解的,反思是因为持续的“驻”在那里,持续的感知,最终获得的直觉——世界撞进来,不是逻辑层面可以到达的体会。

后续练习
这一次的练习——驻,是启动下一个过程的关键,也是一个很有操作感的练习,把“认”逐步体验话的分解了出来。

------------------------------
第二十四课 对身体的概念形成
课文:
上一周,我们在练习中体会了认,什么是认
认——“認”是“訒”异体字。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忍”的省略,表示强迫自己坚持。訒,籀文(言,说话、许可)(刃,即“忍”的省略,强迫自己坚持),表示强忍不满勉强表示同意。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刃”写成。隶书异体字“認”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刃”写成“忍”。造字本义:动词,强忍不满地表示同意或接受。驻——主,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住”的省略,表示停留。駐,篆文(馬)(主,即“住”,停留),表示让行进中的马停下来。造字本义:动词,骑行中强行收缰勒马,暂立稍停。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驻”是军队相对固定地在某地居留守防;“住”是百姓相对固定地在某地居留生活。
驻在感知处的感知,忍者不跑,就是认。认是直接作用于当下感觉,对当下刺激的知。再往之后,认知去掉“忍”,反复的觉知、认知之后,就形成了概念。

练习:
在感知觉知练习中体会“认知”的形成,说一说身体各部位概念是如何诞生的。

课堂进程:
1.回顾、总结何为认
2.同学分享
3.对认知的讲解,从认知引入概念
4.做身体概念的练习,找到概念的形成体会


编后感:对于把认知和概念区分开来,感觉上是模糊的,对于认知和概念的界限,难以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10: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到了2N11的作业本上,今天补提交

一、 对第二十四课对身体的概念形成的评课

课堂内容:一、第一部分
1.回顾分辨知跟感知觉的不同——定义知
2.明确知的特性
3.定义概念——一遍一遍对知进行知
4.从知对言语进行区分——何为言
5.何为认——没有言语参加的知
6.知与感觉认——感觉认,感性;知,感性和理性中间的表达
7.概念的形成——认和知下的概念

二、同学分享
老师反馈:分享过程即为对身体各个系统做反复的感觉认
提出练习要求,布置任务
总结:在有上说话。

老师在课堂过程中对感觉认知概念描述,环环相扣,又各不相同,对于这种感念的细致区分是我一直都没有办法搞清楚的。感觉系统和认知系统就这样被精细的拎了出来。这种精细化的操作,是真正理解精神系统的所必需的。也是操作的关键。




二、课程设计——第二十五课 情绪概念的形成
课文:
  认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刺激下的“物”的“知”。这种知,只是当下的具体(与驻有关且无言)的知。
当我们把“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时,感知者是以“忍”的方式与外部传入的“信息”持续接触于“念处”的。所获得的知,不包括感知者本身特别是本身的“忍”,主要是对对象的知,这是感知。
当我们觉知我们的感知,便会启动一个新的“感知者”(称之为觉知者),对前面的感知获得全要素的感知(称之为觉知)。在觉知者这里获得的知,包含了前面感知的对象信息、感知者信息特别是感知者“忍”的信息。这种感知(觉知),在言语加入之前,是“认”。作为结果的认,在西方心理学中命名为“知觉”。
  概念比认还要靠后一些,是对认的认。概念是反复知觉、反复认的成果。
  概念的形成过程,北边是反复的知觉、反复的认的过程。而认,又是包含了感知觉知的整个过程。后面的练习,我们要反复锻炼这个过程,以获得精准把握。

课后练习:
对情绪进行“感知-驻在念处-觉知”的练习,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

课堂进程:
一、回顾总结,明确认,认知,概念
二、同学分享
三、引导练习,明确练习目标

编后感:
这一次参考老师的课文,发现在编写中是有了这个过程的,但是不能很清晰的展现出来。需要更精准的去把握和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0: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二十五课情绪概念的形成评课

课堂进程:
第一部分:
从对上周的练习-认识了身体的几个部分的提问开始引入身体的重要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身体是人生而为人的最基本结构,也是安全感、存在感的唯一来源——感知觉认对安全感、存在感得重要性,直接与身体建立连接,认识身体的方法——提示每堂课的两个并行目标:1.完成具体练习任务;2.通过练习理解概念——总结:生而为人:1.爱护好身体 2.发展好智慧
同学分享:同学从最近的一次事件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持续的驻,持续的认,探索到情绪背后的内部结构,总结:能驻才能成人
第三部分:
从分享点出操作重点“驻”,关注“驻”的动作,“驻”在那里发生了什么,引出“忍”,“忍”在“认”的旁边。
提出感知与觉知的区别,从感知引入觉知。
点出本周目标:情绪的感知觉。

不同:老师上课有一个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能感觉到老师上课是跟着课堂上的反应来随时调整自己讲述的内容,应时而变,而不是提前做了教案,按部就班。整个感觉行云流水,形散。神不散:但是每堂课的目标,和核心一直都牢牢地定在那里,甚至包括同学分享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是贴着课程目标的。
这样讲课的操作感很强,也很贴人,很入心。相比之下,我容易抓住一边而丢了另一边。




第二十六课 对现象的概念形成的课程设计
现象,人或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
通过象形来看
现: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看到。現,甲、金、篆文的字形资料暂缺,隶书王,即“玉”,珍藏的宝玉見,看到),表示看见宝玉。推测造字本义:动词,让他人看到自己珍藏的玉石宝贝,展示珍宝楷书继承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现”,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类推简化成“见”
象:𤉢”和“𤊱”是“”的异体字。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鼻、大口、大耳、形体超大的动物。简体甲骨文省去耳朵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的形状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简写成。有的金文描画出长鼻、长牙、大耳的剪影。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大象的长鼻、大口的形状写成长鼻、大口、大耳的,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在古人眼里,陆地上的万千生命中,象的体形最为庞大而且优美,鼻子曲长动感,富于视觉震撼力,遂以大象借代世间万物之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超长、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𤉢”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𤊱”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古籍多以“象”代替“𤉢”和“𤊱”。

现象,可以解释成人展现出的自己所具有的本质形象。这个形象是人内部世界向外的表现。但是人们所看到的又是人的外部形态。
这个解释里提示了两个特性,内部性和外部性。所以现象本质所具有这样两个特性。

课后练习:通过反复的“认”来识别现象,体会现象的概念形成过程。

课堂进程:
1.回顾上周练习中对“驻”的练习,和“驻”在念处后形成的“认”,强调练习的重要性,同时引出感知觉认与现象的关系
2.同学分享
3.提炼出分享过程中的感知觉认与现象,定义现象,带领现象的感知觉练习,在体会上,体会现象。

编后感:这次编写有了感觉,编织过程中能理解概念的本质,转换了过去编写的思维到象形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3: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课 对现象的概念形成的评课

一、课堂进程
第一部分
1. 总结天天做练习的一个半月与换节奏之后的段落
2. 对这两个部分进行区分
3. 对过程进行梳理:认
4. 点出今天的主题:认现象

第二部分 同学分享
这个分享部分对我来说是有些难呆住的,诱起我的很多反应,感觉如果是我面对同学的这个分享的话,会完全被带走,陷入自己和对方相似的感觉里,脱离师的位置(在听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老师在这个分享中很稳,同时有一个让我惊讶的地方就是感觉老师在很多地方挺“狠”的,如果是我,当对方表达出抵触的时候,我会退缩,而老师却能够继续深入,并且在对方表达出质疑性的“进攻”时,去直接面对。这一块是我没法做到的,我会很害怕很担心。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有一种打太极的感觉,内部的力量是很强的,但是又是跟着对方退退进进,在关键的时候出击。

第三部分
1. 通过分享再一次解析认,认叫忍,诛心。讲解何为忍,如何做。
2. 布置这周练习
3. 讲解现象

不足:
我是没法像老师这样行云流水的讲课了,好像没有任何招式,又仿佛有什么招式在一直钳着你的心。对于讲课的内容,还有与同学的互动都是这种感觉:好像从哪里都能开始,还都能切中要害,讲出主题。而我如果是讲课,就无法做到这个自然了,更多的可能会集中于课程主题,而不是心,老师讲课像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3: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二十七课 “心”的概念形成过程的课程设计

课文:
心,其实是一个蛮神奇的字,它存在于我们肉体本身的器官,也存在于我们的精神无形态的表现。
心的运转,究竟是机械的,还是主观的。
我们从课程开端就在说“切近心理”,那么“心”究竟该如何定义?
心性三要素:先于人而存在,后于人而消失,自动导引人向善向好。心性即中心性、主体性。
对于“心”的感念的形成,如何体会并理解心,是我们本次课程的目标。

课后练习:
运用感知-觉知-认,来认识心

课堂进程:
第一部分
1.回顾现象的练习
2.定义现象
3.点出现象形成的对象——心,引出今天的目标
第二部分 同学分享
第三部分
结合分享引出心得概念
讲解练习

编后感:对心有一个感觉,却没有老师所给出的课文中提到的概念上的理解,心让人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又好像可以简单的二元对立来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23: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七课 对心的概念的形成 的评课

本周课程,老师从有无语言参与的“认”来引入,这个过程里呈现了一个反应链条,人如何因为紧抓着言语而逐渐陷入精神死亡体验的“自我否定”的。这个操作的关注点,在老师提出前我是完全没有关注过的,当老师提出后,确实发现,正是如此。这是开端课程给人的感觉,确实像老师在群里说的,心静才能细。本周同学分享,是一个非常清晰地认心的过程,认到两颗心的状态,驻在心里,查明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6:51 , Processed in 1.071578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