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所谓感性和理性的隔离,是我们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现象级根源 在咨询和心理工作当中,高路和低路结合,领着在高低两路来回串动,是产生疗效的现象级方法论 所谓高路,指的是前面讲的所谓理性 所谓低路,指的是前面的所谓感性 这样的话我们就能理解,找到感性和理性的连接通道,他的临床价值在哪里? 有些人在有些情形下,长时间沉浸在低路当中打滚,整得晕头转向不知所踪,因为心中不明,而症状频出。 比如各种情绪化,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拖延症…… 这种情形下,人的整体性特征大概可以形容为“顽” 用自体心理学的术语描述,大概就属于自尊功能发挥的极端不好,而自信功能又极强的人。 显示自体理想化不够。 不能摆平自己的情绪。 这是感性的病态形式。 而另外一些人或者是一些情景下,长期停留在高路的控制之下,只讲道理,只讲规矩,看不到现实实,和情形变化,不动声色,好情感,出现机械化,空心化特征 这种情形下,人的整体性特征可以形容为“固” 用自体心理学的术语描述,大概就属于自信功能发挥的极端不好,而自尊功能又表现得极强的人。 那种给人感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情形 这是所谓理性的病态形式 其本质就是感性和理性割裂 不通 自尊自信不通 通过在高路和低路之间来回串动,打破感性和理性之间的隔离,使他们有序有机的“混和”起来。 人就获得疗愈 人的内部隔离成多个子人格或者是多元自我,产生系统内部的不协调,是基本的病理。 实现这种隔离的基本方式则是,在系统的整体当中插入纯的感性或理性部件以制造界线 熟悉了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连接机制,就可以调度这些部件 以上说的是治病。 评价这个东西他很重要,但他的重要性不在自我评价上
评价不应该拿来论述自我形象,自我意义
评价是基于本体的
人的生活也是基于本体的
评价是拿来接受的
评价是本体状态所决定的输出,带回来的反馈
人心应该紧着志,才成人,紧着评价成物
让人不断的去否决绵延不断的评价,诱导人脱离志
诱导人紧痣痔而不紧志
整天都在关心自己,是不是很特别。特别只是一个属性,不是本体。 评价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整天说的是属性。 属性是人把对象当物的时候产生的认识。 评价不应该拿来论述自我是什么,是拿来论述,我对别人有什么用的。
生: 评:造字本义:动词,以客观标准、平等原则,对事物进行衡量、定论。价:造字本义:名词,缠夹在士卒腿部的护革。 对,每个人的评价背后,都有一个他的标准,他其实在说,我对她有什么用 那,我自己的标准呢?我的志紧在哪里
师: 对头,抓住标准就对了 评价也算是一个行为 分析它的三要素 就不会被人拐卖 也能正确的讨论评价 但凡行为都需要这样 这样可以纠正我们一直以来积累的错误习性,克愚、治愚
生: 对,运动,要看到动背后的运
师: 嗯 这思路更能抓住人
生: 有的评价,它是把我当物的,在评价我作为他的菜的好坏如何,我对他的利用价值如何 有的评价,它是把我当人的,它是作为我的志的代表在对我发话 评价大概是这两种吧,敌人的,和同志的
师: 嗯 所以这样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评价 我评价和他评价 我评价是同志的评价 同 志 所紧之志,同 这才是真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