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1-5-15 22:39 编辑
第35天 20210515
今天的任务: 联系昨天语句: 损之兑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完成下述语句: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
1、查字,正音 当: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遮阳挡雨的屋顶。當,金文    ( 尚,屋顶,遮挡)   ( 土,土墩),表示被土墩遮挡。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土”  写成“田”  。 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url=]附件[/url]。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当”  ,依据草书字形  ,整体简化为三点  加“彐”  。当“當”的“遮挡”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擋”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當,田相值也。从田,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当,两块田地面积相对等。字形采用“田”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
其:“其”是“箕”的本字。其,简体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  ,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  而成,是“箕”的本字。简体金文  、简体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甲骨文  加“廾”写成会义字:    ( 竹制盛具)   ( 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  表示簸箕  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繁体金文  误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廾”  连写成“丌”  。有的繁体金文  误将本该写成“廾”  写成一横两点的  。繁体篆文  承续繁体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竹框“  ”  、与“廾”字  上部的一横  所构成的  ,连写成  ,导致字形费解。当“其”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箕”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箕,簸也。从竹、 ,象形,下其丌也。 ,古文箕省。其,籀文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其,箕簸。字形采用“竹、 ”会义,象形,下部是箕脚丌。 ,古文的写法是“箕”省略“竹”。其,就是籀文写法的“箕”字。
难: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绞刑或火刑的极刑。難,金文    ( 堇,极刑)   ( 隹,隼,食肉猛禽),表示以鸟啄为刑。篆文  、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酷刑,捆绑受刑者,让猛禽啄食而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堇”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隹”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的简体楷书“难”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堇”  简化成“又”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難, 也。从鳥,堇聲。難, 或从隹。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难(難),即 。字形采用“鸟”作边旁,采用“堇”作声旁。難,这是“ ”的异体字,字形采用“隹”作边旁。
易:“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    ( 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   ( 像正在灌液体的器皿),字形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  中的液体,倒入  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  中。简体甲骨文  将带握柄的器皿  简写成勺具形状  ,将倾注的液体形状  简写成  ,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金文  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  里装着锡液  ( 水),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  将盛器形状  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  ,并误将抓柄形状  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  。篆文  则将金文字形  中模糊不清的  写成明确的“日”形  ,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  、隶书  字形费解。 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当“易”的本义“低熔点金属”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锡”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陰陽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屬皆从易。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易,蜥易,又叫蝘蜒、守宫。字形像蜥易之形。《祕书》上说,日、月二字合成“易”,象征阴阳的变易。另一种说法认为,“易”采用 “旗勿”的“勿”作边旁。所有与易相关的字,都采用“易”作边旁。
后:“司”与“后”本同源,后分化。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嘴巴,发音、说话的器官。后,甲骨文    ( 卜,权杖)   ( 口,嘴巴,借代号令、命令),表示发号施令的最高权力者。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卜辞中有的甲骨文以“毓”  代“后”  ,表示生育能力强的妇女。有的甲骨文  将“后”成“反司”,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掌权者“司”。金文  、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生殖崇拜的母系氏族时代发号施令的女王。隶书  继承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用“后”合并代替“後”。在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社会最高权力者为智慧而生殖力强的妇女“后”;进入父系社会后,最高权力掌握在能征善战的男性手里,“后”的地位由女王下降为第一女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后,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令者,君后也。凡后之屬皆从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后,继承王位的君主。 象人之形。发布号令通告天下四方,所以广布。字形采用“一、口”会义,发号施令者,就是君王之后。所有与后 相关的字,都采用“后”作边旁。
谋: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謀,金文    ( 言,商议)   ( 某,不确定),表示为不确定的问题而商议。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因为对策略没把握而找人商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谋”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謀,慮難曰謀。从言,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谋,讨论、筹划如何解决困难叫“谋”。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某”作声旁。
因:“因”是“茵”的本字。因,甲骨文  像一个人  躺卧在席垫  上。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躺在席子上。隶化后楷书  继承篆文字形。楷书异体字  以“工”  (大)代“大”  。当“因”的“卧席”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卄”另造“茵”代替,强调苇、藤的材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因,就也。从囗、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因,就近依凭。字形采用“囗、大”会义。
自:“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  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  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  。简体金文  将两侧鼻翼  连写成封闭的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隶书  进一步失去鼻形。在向他人表达“我”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即头部正面)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自”(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再加  (像蛇信,感觉器官)另造“鼻”代替,表示“鼻”的嗅觉功能。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自,鼻子。字形像鼻骨与鼻弯的形状。所有与自相关的字,都采用“自”作边旁。
然:“然”是“燃”的本字。然,金文    ( 月,兽肉)   ( 犬,代表狩猎)   ( 火,烧烤),表示烧烤猎物。有的金文  将“火”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在远古时代,烤食是生存能力突破性的一大进步,所以“然”也表示“合理、正确”。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火”  写成“四点底”  。当“然”的“烧烤兽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燃”代替,强调“烧火”含义。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然,燒也。从火,肰聲。䕼,或从艸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然,烧烤。字形采用“火”作边旁,“肰”声旁。䕼,这是“然”的异体字,采用“艸”作边旁,采用“難”作声旁。
道:“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    ( 行,四通的大路)   ( 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  用“首”和“止”  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  ,“首”  表示动脑筋;“止”  表示行走,  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  用“又”  (抓)代替“止”  (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  用由“爪”  ( 抓)、“又”  (抓)、“曰”  (说明)构成的  代替  ,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  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  和“曰”  。 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道,人们所走的路。字形采用“辵、首”会义。直达的大路叫作“道”。
实:實,金文    ( 宀,家)   ( 伫物柜)   ( 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  误将伫物柜  与“貝”  写成合“貫”  ,表示钱财万贯。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头”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圆:“員”是“圆”的本字。員,甲骨文    ( 圆口)   ( 有脚的鼎),表示鼎的圆口。金文  将鼎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鼎”  误写成“貝”  。当“員”的“鼎的圆口”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圈形的  另造“圓”代替。 造字本义:名词,鼎口流畅的弧圈。《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圆”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  简化成“员”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圓,圜全也。从囗,員聲,讀若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圆,完整封闭的弧圈。字形采用“囗”作边旁,“员”作声旁,读音像读“员”。
行:行( háng),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  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  、  ,失去路口形象。 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  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方:“方”是“放”、“旁”的本字。方,甲骨文    ( 像剔发刺字的犯人)   ( 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简体甲骨文  将指事字  简化成  。有的简体甲骨文  将枷形  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枷形  简化成  。 造字本义:动词,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隶书  变形,导致“人”形  消失,枷形  消失。当“方”的“流放犯人”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旁”代替;或加“攴”(打击)另造“放”代替,表示刑罚驱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凡方之屬皆从方。汸,方或从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方,相并的两只船。字形下部像两个“舟”字省略合并成的样子,字形上部像两只船总缆在一起的样子。所有与方相关的字,都采用“方”作 边旁。“汸”,“方”的异体字采用“水”作边旁。
止:“止”是“趾”的本字。止,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  简化为线描。金文  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  略有变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止,事物的底基。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所以古人用“止”表示“足”。所有与止相关的字,都采用“止”作边旁。
谓: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喟”的省略,表示深深地叹息、感慨。謂,金文    ( 言,说话)   ( 胃,即“喟”,深深地叹息、感慨),表示感慨、喟叹着说话。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着不发不快的评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胃”  简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谓”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謂,報也。从言,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谓,报告。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胃”作声旁。
大:大,甲骨文  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隶书  失去手形。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 dài)夫”。“私”即“厶”  ,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  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  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  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才也。凡大之屬皆从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所以“大”字像人的形象。大,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才”字。所有与大相关的字,都采用“大”作边旁。
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    ( 工,巧具)   ( 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力”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力”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功,以勞定國也。从力,从工,工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功,费心费力,使国家安宁。字形采用“力、工”会义,“工”也作声旁。
2、翻译 被高大土墩遮挡开口簸箕颠簸扬糠,捆绑受刑者让猛禽啄食而死,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而因为对策略没把握而足履平地徒步前往发号施令的最高权力者商讨,躺在席子上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徒步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为柜中藏贝。鼎口流畅的弧圈聚众漫谈不前往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流放边疆聚众漫谈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顶天立地的成年人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感慨喟叹着不发不快的评论。
3、心得 圆是把神与物相接合,经过损兑的试探之后有绝对的把握再给出谋划,一切都要遵循自然之道,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在这样情况下制定出来的谋划应该不会错。
4、背诵 已经发企业微信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