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事项
1、损兑
用现代语言说,损兑是关于知行关系的描述。这样说,是把本经的意境降低了的,但好说(交流),和达不到损兑如灵蓍的人的交流。
人的活动,不外知行。借用王阳明的话,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是和合而一的。合处为一,和者为万,万一相和合。知者为兑,行者为损。
有两个地方要讲清楚:
一个是知行合一的合处,是个什么样的处。知(与现场之兑换)的真切笃实,指的是个什么处;行的明觉精察,有是个什么样的处。这两个处是同一个处。亲自到这个处,从两个方向都能来。带着知的姿态,做到真切、笃实;从行的方向来,做到明觉、精察。这个处,用本经的话说就是“大功”。
另一个必须讲清楚的是损(行)和兑(知)。它们都是人的行动,作为一种人的行动,必然有对象和目标以及主体的问题要回答,我把这两个行为的几个要素型态制成表格如下:
正确的损(行的明觉精察处)s=f{a2,(a2,a3),(a4,a5),(a6,a7),(a8,a9)} 正确的兑(知的真切笃实处)z=f{b2,(b2,b3),(b4,b5),(b6,b7),(b8,b9)} s=z=损兑(知行合一)
怎么样才能做得到?德以其“无穷之计”转圆,而得猛兽之圆方而接神;获得神覆以其威肃得伏熊之威分;而得神欲之使(志)而获灵龟之心气实坚;而得心气之思必达,而获腾蛇之实意。德神志思俱至,舍志思神德之心,便如鸷鸟散势之大功,成五龙之盛神而为神之使者。 这便是损兑如灵蓍,便是本经(径)。本经(径)即阴符。阴符即心术,分七说。
损兑=本经=阴符=心术=盛神。德为之大,故人之本在德。积德为人之本务,德正为中,德固为庸。
哪里去积德?《周易》讲了64种积德的地方。
2、机危之决
人的行动,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服从于环境,服从于别人的指挥,处在从动适应的位置;另一种是调动环境、调动其他人,处在主动“自然”的位置。人的行动不外两种身份:一种是符合当时当地的处境、位置、身份和个人条件,所谓“事”、“政”,“职务”行为;另一种是,与当时当地的处境、身份、位置,和个人条件不匹配,所谓“妄”、“玩忽职守'”。
人的行动结果,也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使某种“物”得以“称霸一方”,目标达成;另一种是要达到的目标没有达成,不但想成就的“物”没有“独霸一方”,还消耗了资源,毁坏了家当,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是机危之时,要么张弓搭箭(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手扣扳机,胜利在望,要么把自己置身于悬崖之上或者之下,随时担心坠下悬崖或者悬顶石头砸身,危在旦夕。此时的动作,就像开闸放水,或机或危,一发而不可收。
决定行动之前,一定要审视、细究,犹如祭祀时仔细掌握显示的神迹。 这个机危之决啊,很精妙,很斗争,很你死我活。很生死互根(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失败是成功他妈,今天成功不代表明天不失败),很盗(天,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天地人三才既安)绝无民主、自由、平等,绝无开心就好的个人主义,绝无随心所欲快乐至上。
所以人生绝无一劳永逸,绝无一锤子卖买,只有终身时时刻刻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什么是奋斗呢?以无为待有德!
3、以无为待有德
以心至诚接神,以明心志思体物,没有神外之欲为(此为无为),全心全意、全神贯注以神的志意为自己的志意。怎么才能做到?像春节拜年,持礼觐见拜会(待)实有之德,请君出山。静为躁君,重为轻根,至诚恭请皇上登基上位,来盛邀天神上朝。奉天承运。
向天神言(老实讲)所察神迹,报告实事,作出分析,提出建议方案,供天神定夺。按照天神旨意发布皇诏。皇帝昭曰。
二、本月总结
损兑法灵蓍。灵蓍,是祭祀用的一种草,也就是一种祭祀工具。天神在上,主祭在下,万民在主祭之下听令,这是一个概括化的祭祀场景。
对万民来说,主祭似乎就是皇上,他怎么说就怎么做。万民与主祭之间有一种默契,有一种天然固定的单纯通道,言听计从,不然为啥来参加祭祀呢?
主祭需要说明事项,细察事实(言察),并对事实真相有个判定,并在心里有应对的建议方案(言察辞合于事),并力图将此秉明神灵定夺。
主祭向神灵秉明事项和建议,需要有个公文窗口和通道。在这个通道上交换信息,在这个窗口上启动下达旨意。灵蓍便是这个窗口和通道。
损兑法灵蓍,就是要像灵蓍一样充当神与志之间的通道和窗口,才能完成损兑,才能获得心术,才能盛神,获得本经、阴符。
观察大家在最后一章阅读中,似乎有些程度不同、方式各异的神游,所谓神志不清。是因为:没有成为灵蓍。可能成为了天神,可能成为了焦灼不堪的万民(犹如帽子病毒肆虐下的我们),可能成为了开错通道的主祭。整个祭祀现场,没有灵蓍,就像我们现在交流,没有了微信,没有了网络。掉线脱网离线了,神-志失联!所以神志不清,找不到北。
三、全篇读后感
做人当有灵蓍气机
小学三年级之前,每天放学都要经过一个废弃的采石场。乱石堆,加上刀劈斧削的深坑,打那经过时总会担心,自己掉到下面,像刀子一样的石锋,会让我摔破头骨血流如注而死。也许因为这种持续的慢性惊吓,我老想一个问题——宇宙之外是什么?差不多每天都会想,特别是一个人经过采石场的时候。可是从来没有得到答案。心里的那个体会,现在都难以名状。大约两个学期后的某一天,那路面上翘起来的石块,终于硬生生踢掉左脚大趾甲,胡思乱想才就此打住。只可惜,连根踢掉的大脚趾甲,重新长出来后就破成两片,再也长不成完整的样子了。 那个成三维直角的地形,连同大大的黄角树,跟那个冥思苦想的内部体会凝结在一起,所构成的整体,影响我几十年了。我这一辈子剩下的时间,估计还是要交给它。 ——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到底是住在哪里的?我们跟这世界一起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转来转去,转到心理咨询这个职业上20多年了,仍然一个问题都没找到答案! 惊喜发生在七个月之后的今天。读完了《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我的第一个问题,似乎有点眉目了——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确信,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部经典之中。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指出,人是一团“五龙之气”,由志思神心德五气混运而成。志思神心德气气如龙,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健康的人,便是这五龙升腾,神盛而“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本经阴符七术》分七个章节,第一章先总述,人的本质在于“化气”之运,描述了化气自天地之始到真人怀天心养万类的完整流程;第二章到第六章分述志思神心德的运化程序;第七章,再总述人应该怎么做,便可以实现人的健康生活。 通过阅读本经,我获得如下体认: 一、人是什么? 按照世俗的理解方式,以个人为中心来描述,在天地人的大格局中,天地作为背景,容纳了人和对人有直接作用的事与情,人与世界发生的各种事项,都在这个大背景中实现。在这个背景之下,对象通过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与人的内部世界发生连接。有了这种交换通道,人可以在内部世界运筹,与对象的相处态度方式,从而指挥人实现对世界影响。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这个系统至少可以划分出三大对象化要素:背景、对象、内部身心(精神)活动。现代人最难理解和把握的,也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内部身心活动。 理解内部精神(身心)活动,人们普遍缺乏两个基本观念:一个是,内部精神活动是完全不同于对象化描述的背景和对象的存在,需要用完全不同于外部观察的方式去观察。另一个是,内部身心(精神)活动跟背景和对象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基质,这个基质往往被人们忽视或者异化地认识,这便是本经讲的“化气”。 这两点错误,意味着人们对背景和对象的认识是片面的,丢失了其作为本质的“化气”;也意味着人们把原本统一的大系统割裂成了碎片孤岛,犹如盲人摸象一般的困境。导致无论如何也无法回答什么是人这个基本问题。 人的本质,是那团“化气”,看到的人及其行动,是一个由这团化气控制的“气动系统”。这团化气的组份、结构和运行方式,便是这个人的各种表现和功能的根本依据。这团化气,要用特殊的方法才能检测到。用特殊的方法,也能影响这团化气的组份、结构。 本经,对这团化气的描述是我见到过最精细和最深刻的,它可以容纳我几十年来所学到的和接触到的心理现象,统摄我数十年的所学。
二、做人当有灵蓍之气机 灵蓍,是祭祀用的一种草,也就是一种祭祀工具。天神在上,主祭在下,万民在主祭之下听令,这是一个概括化的祭祀场景。 对万民来说,主祭似乎就是皇上,他怎么说就怎么做。万民与主祭之间有一种默契,有一种天然固定的单纯通道,言听计从,不然为啥来参加祭祀呢? 主祭需要说明事项,细察事实(言察),并对事实真相有个判定,并在心里有应对的建议方案(言察辞合于事),并力图将此秉明神灵定夺。 主祭向神灵秉明事项和建议,需要有个公文窗口和通道。在这个通道上交换信息,在这个窗口上启动下达旨意。灵蓍便是这个窗口和通道。 黄帝阴符经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人心之机,便是这个灵蓍。就是要像灵蓍一样充当神与志之间的通道和窗口,才能完成损兑,才能获得心术,才能盛神,获得本经、阴符。 这样,我又来已久的追问,似乎就得到了答案:什么是人?人是跟宇宙共用一个“化气”的存在,是道-天-地-人四位一体的气动系统的一个部分,跟天下万类一样。所不同的人,人是高纯度的、高级一些资源组合,天下万类则要粗糙、低级一些。 所以,做人,必须要有灵蓍之气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