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酒宴 , 接杯举觞 。
歌舞弹唱伴随着盛大的宴会,人们高擎酒杯,开怀畅饮。弦歌是“鼓弦而歌”的简称,弦字的古写应该是纟旁,弓字旁的弦是弓弦,于丝竹之声的丝弦乐是完全不同的。 此处的“弦歌”是引经,引用《论语》里孔子的话。《论语?阳货篇》里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孔子的学生子游在武城理政,孔子到了那里,听到有弦歌之声。孔子笑着说:这个子游,用高级的礼乐文化教育普通百姓,是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了! 古代的酒具分承酒器和饮酒器,尊觥壶是承酒器,杯觞爵则是饮酒的器具。杯是战国以后才有的,最初是木质的,椭圆形两侧有耳,又称耳杯、羽觞。觞是兽角雕刻的,爵则是古代饮酒具的通称,作为专用名称的爵是三条腿的青铜器,下面可以点火,用来温酒、热酒。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
人们手舞足蹈,快乐安康。矫是高举的样子,举手、抬头都可以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顿足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跺脚,悦是喜悦,豫是心里面舒适、安乐,康是身心康泰、康乐。 “矫手顿足”形容体健,“悦豫且康”形容心悦,身心二者都快乐康泰,才是悦豫且康。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歌舞升平,盛排筵宴。 人们接杯举觞,开怀畅饮。 随着音乐的旋律手舞足蹈, 身心既快乐又康泰。
嫡后嗣续 , 祭祀烝尝 。
妻所生之子为嫡,妾所生之子为庶,庶是众多的意思。先秦礼制,嫡子只有一人,是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位之权。嫡庶之争,无论在皇家或士族,历来都是家族动乱的根源。直到现代社会,培养和任用自己的嫡系,也是当权者上台后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后是能够承祖之宗的后代,宗的本义为宗庙、祖庙,后世多指血缘关系。嗣是子嗣,也就是后代子孙的意思,其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长子叫嗣。续是继承、接续的意思。 祭祀是以食物祭奠天、地、祖先的一种大礼。祭天称为祭,祭地叫做祀,祭祖叫做享。古代有五祭: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灶。祭祀时要杀牲,把牲肉放在祭台上,根据祭祀的等级有三牲祭(羊豕犬),有五牲祭(马牛羊豕犬)。 烝尝是礿禘尝烝,四时之祭祀的简称。《礼记?王制》规定:“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这是夏商两朝的祭祀,在一年中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正时的祭祀。周则春曰祠,夏曰礿。这里仅用“烝尝”两个字,代指四时祭祀。 这句话为引经,语出《诗经?小雅?天宝》“礿祀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普通人家是初一、十五给祖先上供,古人认为阴间和阳间隔界也隔时,就是时间和空间不一样。阴间的一天是我们阳间的一个月,初一、十五给祖先上供,就相当于供养祖先一个早餐、一个午餐。秦以前,古人一日两餐,日出以后一食,日落以前一食。那个时候人的生活不富裕,吃得很少,但身体健康,寿命也长。日本人还是这个规矩,吃得少,但也不是两餐。我们现代人吃宵夜,加之上午茶、下午茶、点心,一天吃七顿,身体反而越来越糟糕,看来还是撑死的比饿死的人多。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
稽颡是屈膝下跪,以额触地的一种跪拜礼。稽是停留、到达的意思,颡是额头,额头触地停留一会叫稽颡。拜在古代是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的一种礼节,后世发展为两手着地的大礼。 “稽颡再拜”一句出自《礼记?射义》,其中有“再拜稽首”。再是第二次,古文里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法。一次又一次的行跪拜礼,叫做“稽颡再拜”。拜多少次是个标准呢?按古制,一拜是三叩首,最多是三拜共九次叩首,故此三拜九扣是大礼,是最高的礼节。 “悚惧恐惶”描述敬畏、畏惧、战战兢兢的心理,是一个人诚敬到极点时的心理反应。我们要注意这里描写不同心里层次的四个用词,程度一层比一层严重。 悚是浑身一抖,汗毛乍起,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如毛骨悚然。惧是轻微的害怕,内心有一点揣揣不安。惧为心之志,在人体脏腑中对应的是人的心脏。恐是严重的害怕,为肾之志,对应的是肾脏。人害怕厉害了会大小便失禁的,因为恐伤肾,所谓吓得人屁滚尿流。惧和恐一个伤的是心,一个伤的是肾,且轻重程度有所不同。现代汉语里恐惧连用了,但在古文里要区别开。惶是惊慌失措,指人的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安、烦躁,如有“惶惶不可终日”的说法。 在祭拜祖先的时候,诚敬恭谨、严肃矜庄,这很好理解。为什么这里说会悚惧恐惶,甚至吓得屁滚尿流,大小便失禁呢? 我们在祭祀天地、祖先的时候,在慎终追远的时候,在先人神灵面前要反省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恶劣的想法、龌龊的心理等一切见不得天地、对不起祖先、给祖宗蒙羞的地方,每想到这一些就会悚惧恐惶。犯小错的人毛骨悚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再厉害一点的人,心中揣揣不安。真正行为有失检点,让祖先蒙羞的就会吓得大小便失禁,屁滚尿流。更有甚者则惶惶不可终日,吃饭吃不下,睡觉也睡不着。 这样的人虽然犯了错误,但是还有救,因为他(她)还有羞耻之心。孟子说:“无羞耻之心者非人也”。做了错事,连悚惧恐惶之心也没有,厚颜无耻,没皮没脸,这是“非人”,就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所以古代的祭祀是大典,庄严异常,目的之一就是借天地祖先的力量,净化参与者自己的心灵。如果你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诚敬之心,这样的典礼最好不要参加,去了有过无功,何苦呢! 这四句话的整体意思就是: 子孙一代一代传续, 四时祭祀不能懈怠。 又磕头,又下拜, 虔诚恭敬,自我反省。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
笺牒是书信的代称,笺是信纸,如便笺、手笺等。牒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简,小的曰牒,大的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笺牒两个字联用代表了书信。 “笺牒简要”的意思是说:写给他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不要罗嗦。有些人写信就喜欢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真正想说的东西反而被淡化了。你看这样的信都着急,好像吃包子三口下去还没吃到馅。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怀念起当年的小伙伴,想请他们到皇宫来玩玩,就让手下的学士们给写一封信。信写完了,有好几大篇纸。朱元璋一看之乎者也的就火了,说:哪里用得着说这么多废话,他们也看不懂啊!就两行字,我想你们了,来看看我吧!不就完了嘛! 顾是回顾,答是复答。“顾答审详”的意思是:回答别人的问题要审慎周详。相反地,我们回答被人的问题要审慎、要详尽。清宫皇史宬里面保留有全部的清宫档案,我们看到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批复大臣的奏章,朱砂御笔的批字比原奏章的字数还要多上好几倍,尤其是雍正动辄批上数百字,真是苦口婆心,反复叮嘱。可有的批复就三个字“知道了”,显然是嫌他们罗嗦。可见,即使是帝王也一样,既要“笺牒简要”也得“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
骸是骨骼,人体有骨有骸,大的骨头叫骨,小的叫骸。现代解剖学证明,人身有骸骨205块,女人比男人多两块,207块。《圣经》上不是说女人取了男人身上的两根肋骨吗?所以女人比男人多两块骨头。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胶质,碳酸钙是大自然固化的二氧化碳,与山石的碳酸钙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人体骨骼的胶质不足,特别是老年人骨胶质流失过多,就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与山石自然风化的道理一样。所以补钙并不重要,补充骨胶质才是最重要的。 古人辞官不做,称“乞骸骨”,意思是请皇帝将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吧。这里的骸是“四肢百骸”的缩略语,代指人的整个身体。 “执热愿凉”是说,人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快点凉,常常有人端着杯热茶不停地吹气,希望它快点凉。这都是人之常情,是人的共同心理。 两句话连起来,意思是: 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 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快点凉。
需要查询的字词
觞
详细释义
〈名〉
(形声。从角,傷( shāng)省声。金文从“爵”。本义:古代盛酒器) 同本义
觞,爵实曰觞,虚曰觯。——《说文》
请行觞。——《礼记·投壶》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觞勺(指觞与勺。都是盛酒器);觞令(即酒令。今俗谓猜拳、划拳);觞豆(酒器与笾豆。皆为饮食的用具。借喻饮食);觞爵(酒器);觞觥(泛指酒器);觞酌(饮酒器)
〈动〉
向人敬酒
管仲觞 桓公。——《吕氏春秋》
觞酒豆肉。——《礼记·表记》
王觞将军。——《战国策·秦策》
楚王觞之。——《庄子·徐无鬼》
又如:觞客(宴飨宾客);觞奠(酹酒祭奠);觞祝(敬酒祝愿);觞行(行觞,传杯)
饮,喝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又如:觞歌(饮酒放歌);觞弊(饮酒时以为笑乐);觞燕(酒宴;饮宴);觞饮(执杯而饮);觞次(宴饮之所)
宴请
[楚襄王]谓 宋玉曰:“寡人欲觞群臣,何以娱之?”—— 傅毅《舞赋》
矫
造字本义:动词,使弯箭变直
。
文言版《説文解字》:矯,揉箭箝也。从矢,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矫,揉压弯曲的箭杆,使之恢复平直。字形采用“矢”作边旁,采用“乔”作声旁。 词汇分类
①动词:使弯箭变直。 本义只见于古文
矫,直也。——《广雅》
坎为矫輮。——《易 • 说卦传》
古枸木必将待櫽括烝矫然后直。——《荀子 • 性恶》
今天下锻甲磨剑,矫箭控弦。——《汉书 • 严安传》)
②动词:使弯,变直,改变。 矫形 矫正 矫治 矫揉造作 矫枉过正
以绳墨自矫。——《庄子 • 天下》
其刑矫诬。——《国语 • 周语》
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荀子 • 性恶》
③动词:假托。 矫命
矫王命以杀之。——《谷梁传 • 宣公十五年》
[弦高] 遇之殽,矫以郑伯之命而犒师焉。——《公羊传 • 僖公三十三年》
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吕氏春秋 • 悔过》
非其事而居之,矫也。——《大戴礼记 • 曾子立事》
彼用无为有,故谓矫。——《墨子 • 非命》
矫君命。——《战国策 • 齐策四》
后果有人上书,告显颛命矫诏开宫门。——《汉书 • 不显传》
矫魏王令。——《史记 • 魏公子列传》
④形容词:做作的,不自然的。 矫气 矫情 矫饰
王允矫情曲意,每相承附。——《后汉书 • 王允传》
⑤形容词:刚劲利索的,轻快的。 矫健 矫捷 矫若游龙
矫矫虎臣。——《诗 • 鲁颂 • 泮水》
烝
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年末将蒸笼架在沸水锅上,利用热汽蒸熟米糕,并以此香甜的“年糕”进行冬祭,感恩神祇祖先保佑一年的风调雨顺和收成。
文言版《説文解字》:烝,火气上行也。从火,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烝 ,像蒸笼里火气上升的样子。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丞”作声旁。词汇分类
①本义,动词:冬季蒸年糕祭祀感恩。 本义后由“蒸”代替。
冬祭曰烝。——《尔雅 • 释天》
烝,进也。——《尔雅 • 释诂下》
烝,冬祭也。——《玉篇 • 火部》
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书 • 洛诰》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礼记 • 王制》
烝者,以十月进初稻也。——《春秋繁露 • 四祭》
烝享无度,民神同位。——《国语 • 楚语下》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诗 • 周颂 • 丰年》
②动词:用蒸汽将食物加热至熟。 该义项后由“蒸”代替(烝炊 烝煮 烝壶)
故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燃后直。——《荀子 • 性恶》
易牙烝其子首而进之。——《韩非子 • 难一》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列子 • 仲尼》 (注:“烝民”即“烝子而食之民”,亦即“既贫且暴之民”,可用于谴责,可用于极自谦的贱称;传统汉字工具将“烝民”直接释为“百姓”,极谬)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孟子 • 告子上》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诗 • 大雅 • 生民》
使不善之人任事九年,烝民泛滥。——宋 •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二:
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薑液,烝之使十裂。——宋 • 苏轼《酒经》
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世说新语》
③动词:热汽向上升腾。 该义项后由“蒸”代替(烝濡 烝润 烝云 烝烝)
烝,火气上升也。——《说文》
烝,气之上达也。或作蒸。——《集韵 • 证韵》
阳气俱烝。——《国语 • 周语》
夫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烝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汉 • 王充《论衡 • 自然》
月丽于上,山烝于下。——汉 • 王充《论衡 • 自然》
颡
颡
外文名
forehead
拼音
sǎng
本意
额头
基本释义
<名>,
额头 [forehead]
颡,额也。从页,桑声。——东汉·许慎《说文》
中夏谓之额,东齐谓之颡。——《方计》
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1]
可使过颡。——《孟子》
河目龙颡。——《孔子家语·困誓》
靥辅在颊则好,在颡则丑。——西汉·刘安《淮南子》
八世生公(袁可立)。生有异姿,广颡稀眉。——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更有家臣一人,姓阳名虎,字货,生得鸳肩巨颡,身长九尺有余,勇力过人,智谋百出。”
又如:颡骨(额骨);颡泚(额上汗淋淋。借指心中惶惶不安);颡汗(额头上冒汗)
头 [head]
修鳞脱远枝,巨颡拆老拳。——唐·杜甫《义鹘》
喉咙;嗓子 [throat]。如:颡根(喉的后部);颡子眼(喉咙眼);颡根轴子(即人体咽喉与食管部位);颡子(喉咙)
颡道
服装技术中通过捏进和折叠面料的一个量,让面料形成立体效果的特殊结构。
颡
sǎng
<动>
“稽颡”的省称,即叩头、磕头 [kowtow;kotow]
拜稽颡。——《仪礼·士丧礼》。注:“头触地。”
再拜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2]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蘇朗切,桑上声。《玉篇》额也。《易·说卦》震其於马也为的颡。《又》巽其於人也为广颡。《仪礼·士丧礼》主人哭拜稽颡。《注》头触地无容。《扬子·方言》𩔣、頟、颜,颡也。
又《集韵》《韵会》𠀤蘇郞切,音桑。义同。《易林》𤣥鬣黑颡,东归高鄕。《魏文帝·东巡观兵诗》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3]
悚
惧
造字本义:形容词,鹰隼攫取的眼光令人生畏
是深度惧怕。
文言版《説文解字》:懼,恐也。从心,瞿聲。,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惧,恐慌。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瞿”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惧”。 词汇分类
①本义,形容词:鹰隼攫取的眼光令人生畏。 本义消失。
②形容词: 害怕,恐慌。 惧内 惧怕 惧怯 惧色 / 惊惧 恐惧 畏惧 面无惧色 无畏无惧
惧,恐也。——《说文》
勇者不惧。——《论语 • 子罕》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墨子 • 尚同中》
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 • 礼运》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易》
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荀子 • 解蔽》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 • 庄公十年》
围徐以惧吴。——《左传 • 昭公十二年》
楚兵惧,自秦归。——《史记 • 屈原列传》
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曹相国之对而心说。——《汉书 • 惠帝纪赞》
恐
造字本义:形容词,内心强烈惧怕,有如大杵击捣心脏。
文言版《説文解字》:恐,懼也。从心,巩聲。[img=12,18]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A--renti==/--CAJ--xin(zu)--new/085kong/[3]zhou(1).gif[/img],古文恐。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恐,惧怕。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巩”作声旁。[img=12,18]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A--renti==/--CAJ--xin(zu)--new/085kong/[3]zhou(1).gif[/img],这是古文写法的“恐”字。 词汇分类
①本义,形容词:惊慌惧怕,心如杵撞。 恐慌 恐惧 恐龙 / 惊恐 诚惶诚恐
恐,惧也。——《说文》
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左传 • 僖公二十六年》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荀子 • 天伦》
舟人大恐。——宋 • 苏轼《石钟山记》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
②动词:担心,顾虑。 恐怕 / 唯恐 有恃无恐
不治将恐深。——《韩非子 • 喻老》
秦王其破璧,乃辞谢。——《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常恐秋节至。——《乐府诗集 • 长歌行》
恐不任我意。——《玉台新咏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③动词:施威震慑,使惧怕。 恐慑 恐吓 / 反恐
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韩非子 • 有度》
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史记 • 高祖本纪》
惶
造字本义:形容词,古代臣奴面对皇帝时惊慌不安,不知所措。
文言版《説文解字》:惶,恐也。从心,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惶,恐慌。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皇”作声旁。 词汇分类
①本义,形容词:臣奴面对皇帝时惊慌不安。 本义消失
②形容词:极度紧张不安的。 惶惶 惶惑 惶急 惶窘 惶惧 惶恐 惶然 惶惶不安 惶惑不解 惶惧失色 惶惶不可终日 / 人心惶惶
惶,惶恐也。——《说文》
惶,惧也。——《广雅》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史记 • 刺客列传》
垢
造字本义:动词,用污泥涂抹对方的脸,以满脸污秽表示此人所犯过错极其可耻[size=14.3999996185303px]。
文言版《説文解字》:垢,濁也。从土,后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垢,污秽物。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后”作声旁 词汇分类
①本义,名词:涂抹在对方脸上、以示对其羞辱的污泥。 本义只见于古文
垢,浊也。——《说文》
维彼不顺,征以中垢。——《诗 • 大雅 • 桑柔》
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庄子 • 天下》
国君含垢。——《左传 • 宣公十五年》 (通“诟”)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 司马光《训俭示康》
②名词:附着的脏物。 垢泥 垢腻 / 尘垢 泥垢 油垢 污垢 耳垢 牙垢 积垢 藏垢纳污
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庄子 • 大宗师》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韩非子 • 大体》
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想
造字本义:动词,心存其容其貌,追思、怀念。
自虑为 * ;念他为“想”
文言版《説文解字》:想,冀思也。从心,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想,因期望得到而思念。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相”作声旁。 词汇分类
①本义,动词:心存其容貌,追思、怀念。 想家 想念 想头 想见 想象 / 怀想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韩非子﹒解老》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史记 • 孔子世家》
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王充《论衡》
窈冥兮潜翳,心存兮目想。——晋 • 潘岳《寡妇赋》
揽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唐 • 杜甫《客居》
想此絓长樯,想此倚短辕,此玩雲月,狼籍盘与樽。——宋 • 王安石《谢公墩》
结思想伊人,沈忧怀明发。——南朝 • 宋 • 刘铄《拟明月何皎皎》
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曲。——《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②动词:希望,打算,企图。 想要 想望 想死 想得美 想方设法 想入非非 / 猜想 思想 畅想 梦想 幻想 狂想 妄想 胡思乱想 冥思苦想 朝思暮想
想,冀思也。——《说文》
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晋 • 刘琨《劝进表》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 • 李白《清平調詞三首》
数惊闻雀噪,暫睡想猿蹲。——唐 • 杜甫《东屯月夜》
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唐 • 李咸用《闻泉》
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儒林外史》
③动词:思考,思虑,估计。 想必 想来 想法 想办法 想不到 想不开 想不通 想来想去 …… / 思想
想,思也。——《玉篇﹒心部》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楚辞﹒九章﹒悲回风》
去想去意,静虚以待。——《呂氏春秋﹒知度》
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稱‘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孔融传》
想是京师救军去取他梁山泊,这厮们恐失巢穴,慌忙归去。《红楼梦》第十九四回 宝玉想一想,果然有理。——《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④名词:意念,点子,思考结果。 / 感想 断想 理想 奇思妙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