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胡冬梅(Tammy)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07: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我不要那么功利,不要想着一定要得到些什么——这话要辨析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2 10: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5-26 20:12 编辑

第三十一章 用兵贵右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理解:
战争是不祥之物,伤物害民,为祸天下,所以有道的圣王,除非为了禁暴除乱,否则是不会轻易发动战争的。天下太平时期,君王以衣养生民为务。如果天下出现了暴乱,以歼灭暴徒乱匪,禁暴除乱为务。战争为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唯有禁暴除乱,才可以不得已而用之。以兵止兵,以战止战,战争只是戡乱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戡乱才是目的。天以生养万物为大美,而不以杀人为美,为人之道,则乐杀人。乐杀人之人君,失天之道,必会失道于天下。左主吉,右主凶。偏将军为左军,主护军;上将军为右军,主杀敌。天子誓师,战争为凶事,故以丧礼处之。战争中杀敌众多,天子代天而泣。战胜了之后,也要举行祭祀之礼,来汇报战果。
圣人虽载道而成天下之功,但是圣人与道为一,退身合道,无身无名,不以身轻天下,不自矜,不自伐,不自骄,不自强,不自彰。不可能以人为君,以天为臣,天人颠倒,只会自取灭亡。候王若能笃守天人相合,与道为一,这样万物才能自正,宾服于大道。天地阴阳相合,以生万物,天降雨露,润泽万物,不需要人的政令,就能自然而然地均施于天下万物,令万物和谐共处。道生万物的开始,就已经有了天道伦常,万物纲纪。万物尊崇自然纲纪,才是最好的秩序,君王也应该明白罢止人智之治,罢人以复天,万物就会恢复自然秩序和最好的生存状态,天下才不会出现昏乱,才会长久的太平。打个比方来说吧,道之在天下,就如同川谷之于江海。

心得:
1、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战争是不祥之物,不得已才用之,用之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为了以兵止兵,以战止战,让臣民能顺应天道自然生息。我们国家坚持不称霸,但也一直加强国防力量的建设,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2、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海纳百川,百川为江海的源头,有了百川的汇入,江海才能永不枯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0 13: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6-2 07:43 编辑

第三十三章  不失其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理解:
君王知人之所能为,知人之智巧,知人能御物,是为智。圣人自知,人智不及天道,知人智之局限,明白人不能悖天,不能御天,知天道之不可违,为明。万物以大小智力相搏,非有力无以雄天下,知其雄,守其雌,镇其欲,不出离天道,此谓自胜者强。圣人知天之足,知人之不足,奉天运而化天下,圣人无为而天下富。君王以虚静自处,终日行不离辎重,制其人欲妄为之轻浮躁动。天下唯有不失去道这个水源,才能够长久的安定太平。辅万物常自然,而不妄为,虚无恬淡,入于无为之境。去伪存真,伪死而真不亡。
大道周流无穷,无所不在,如川谷泛于江海那样,泛于天下,泽被万物。万物依赖道而生,但是道不会以言教命令它们应该怎样去做,而是行不言之教,任万物自然而然地生生不息。道生万物,定万物,使万物得以成,但是道不会因为自己生了万物造化了万物,就把万物据为己有。道虽然衣养万物,但从不会因此而以万物的主宰自居,自命为万物之主。无欲有、欲得、欲宰万物之欲,道常无欲,常无欲则无身,虽至大,而不以身自见,可名为小。万物皆归附于自然之教,而道却不会以万物之主自居,对它们进行宰制。万物皆归,万物皆成,大道皆能无所不蓄,可名为大。所以,圣人至始至终都要做到不以身自见自大,才能退身全道,去人之大,而全天之大。

心得:
1、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做到知人,自知,能够胜人,更重要的是能够自胜,知足,强行,才能达到不失其所,始终在道的引领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之事,达到死而不亡的结果。
2、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生万物,化万物,养万物,不名有,不为主,不自为大,终能成其大。做自己该做的,让事物自然地发生,发展,万物将自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5 1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6-9 22:17 编辑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理解:
圣人不自为大,退身全道、退人全天,就能以无为而执大道,不失道于天下,百姓就会自然而然地前来归往。君王要守道,不可伤物害民,以天治天下,万物皆复归于自然,万物处其和,乱无可乱,天下安定太平,百姓安乐富足,万事皆兴,百业皆旺。儒家的礼乐与法家的赏罚,都是人之道,如果君王以人助天,前来归附的百姓就会停止继续前来归往。圣人体道用道,与道为一,所行教化之门,至虚至静,昏昏默默,感无所感,察无所察,淡然而无味。大象无形,视之不足见。大音希声,听之不足闻。大用之用,至大至虚,无物可操持,用之不可既。
圣人闭人之道之后,则天道必张。圣人弱人之道,强行天之道,则天道必能大行于天下。废人之道,则天之道必兴。夺人之道,则必能天道常驻。闭之、弱之、废之、夺之;人之道亡,则天之道昌。圣人治天下,执大道之虚静,去人复天,退身全道。道之出口与人之出口,于天下如同两个风箱,不停地以教化相吹。人道强则天道弱,天下昏乱;人道弱则天道强,则天下兴旺。人脱离了天道,就如同鱼脱离了水那样。圣人治天下,不可以立人之道,以伪巧之智教化天下,不仅不能这样做,还要把对人之道的闭、弱、废、夺,彻底禁绝,使它们不得见于天下。

心得:
1、执大象,天下往。乐与饵,过客止。只要坚持道,便会自然人心所向。以人智之伪巧,无论是还是礼乐还是赏罚,纵能有一时之效,但终究留不住人心。以此可见守道之必要性。
2、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一直以来从字面理解的很肤浅,其实质是弱人道,强天道,所以柔弱胜刚强,依然是指天道胜人道,退身全道,退人全天是本书一以贯之的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3 1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6-16 21:33 编辑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理解:
道生化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行不言之教,却无所不生,无所不化,无所不成。人君若能笃守天道,万物将自化。道运天下,万物自化,君王欲作欲为人道之教,我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去荣守辱,退身去名而全道,闭人之门,守道之出口。天人浑然为一,则君王不复起人欲。圣人不以人智伪巧的妄为教化天下,守虚静之道,抱一不离,才能去人复天,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君王遵奉天道,不以人智来教导天下,才能具备上德。人以智慧教导天下,行有言之教,这是不失人之德,就不具备天德。上德之君配天下,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圣人无所为,道至虚至静,所以持无可持,人不持道,道自化万物。下德秉持人智伪巧之道治天下是有以为。上仁以仁德教化天下,教导百姓要互相亲仁,让百姓自觉地去遵守仁的教化,但不会强制百姓如何去做。自觉遵守这个仁的规范的人,为上义。悖逆这个仁的规范的人,为不义。人们只要按照既定的流程演习和遵循礼乐,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符合了伦理的人,如果人们不积极响应怎么办呢?君王就会强行牵着百姓的胳膊,让他们必须得如此。当人们都失去了天地之常,那么要维系社会秩序,就只能通过效法天地,以人为制定的准则为依据和行为规范。如果君王之德不足以蓄天下,只能以人德蓄天下,天下就会失德,就需要仁政来治理天下。天下仁恩不足以互相兼蓄,只能退而求其次,制定标准的伦理规范和准则,为正义。社会正义作为最低限度的规范,也不能维系社会秩序了,就只能以礼教来约束人们了。以人为天下立法,化性起伪,为礼。人为人德所府,则忠信不能自成,而只能勉力强为。天下失去了天,万物失去了根,天伦秩序出现了昏乱。君王制礼,相对于天道,人文仪节和礼仪法度,失质而成文,不过是道散而成。这样舍本逐末、舍天逐人的做法是天下愚昧的开始。守道之君子,处天真素朴之厚,不居忠信之薄。处道德之实,不居仁、义、礼之华。故去下德,去仁义礼,去伪巧文节。存天德,存上德,存道德。

心得:
1、道常无为,万物将自化。有时候最好的管理方法便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遵循天道自然的发展。
2、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不起人欲,守道之虚静,天下将自正。很多时候要控制人为的欲望很困难,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为欲望所控制,倾听内心的声音在这个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越来越不易,随波逐流一生就过去了。
3、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现代社会看起来法律制度是多么的健全,而且还在不断地完善中,却总是出现无法控制的现象,总有人找漏洞钻空子,甚至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便是失道的恶果。前者识,道之华,而愚之始。何时才能认识到这样的做法才是造成天下伪巧奸邪丛生的开始!


月度小结:
从一月份开始读书到今天将近半年的时间,道经已全部读完进入了德经,能够坚持到现在挺为自己高兴的,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还习得一些新技能,比如歌诀体诵读,吟诵(虽然唱到嗓子痛还不敢在群内发声),学习大家读书的方法,感觉收获很大。同时也在学习过程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比如最初的急躁,对某些内容浅薄的理解,刷油漆的现象,忙碌之时的懈怠。在老师的引领下看到越来越多的以前见怪不怪的社会怪象,这些都是读书带来的生活和视角的改变。
回到内容上来,道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道,如何坚守道?在这三十七章中作者反复从不同的侧面试图让我们去一窥真容,理解道为何物,牢固树立了一个观念,不可以人害天,当抱道守一,虚静自处。
希望自己能够以最初的热情坚持下去,深耕细读,与生活相结合。
  
编号
  
主要内容
学习收获
第三十一章
圣人用兵之道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
君王罢天奉人是行不通的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真正能泽被天下的是道,而不是人
知人,自知,胜人,自胜,知足,强行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绝弃人之大,而全天之大
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不以人害天
执大象,天下往
  
乐与饵,过客止
第三十六章
闭人之出口,张道之出口,绝弃人之道,尊奉天之道
人道弱,天道昌,柔弱胜刚强
  
天下不可无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圣人无欲,万物自化,天下自定
道常无为,万物将自化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三十八章
以人德治天下,会一步步走向大乱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无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0 14: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6-21 09:08 编辑

第三十九章 天清地宁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理解:
  受道之造化之物。天得一以清扬;地得一以安宁;神得一才有造化万物之良能;谷得到了道的本始设定,才有可能从虚空里面源源不断地生出万物;万物可以持存而有生命是得到了道的本始设定;候王从至德,就可以正天下,教化天下。天、地、神、谷、万物、候王都是遵循道的本始设定的。天失去了清扬之气恐怕就要裂开了;地不再安宁恐怕要崩废;神徒有造化之能,而无法施以造化之为恐怕很快就要停歇了;谷失去了源头恐怕很快就会枯竭;天裂、地废、神歇、谷竭,万物都不能继续繁衍生息下去,恐怕它们很快就要灭绝了。候王不奉从至德,就无法统治天下,自然就会招致败亡。道无状,德不形,似乎是贱且下者,候王之贵,在于其为政以道德为本。候王之高,在于其为政以德为上,以人为下。所以候王自称孤、寡、不毂。候王以自贱的称谓自称,这正是以贱为本啊,不是吗?废除以乘舆的规格来自彰贵贱尊卑的礼节。废除以美玉自彰其德的礼节。应该恢复自然之法式,以德为贵,而不是以礼彰贵,以器彰德。
去文,去巧,去智,去人之妄为,君王就能反于天道。虚静之至,道之动。柔弱之至,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世人中知有物,而不知有道,更不知天下万物,皆生于无,才会蔽于物,以物为事。
心得:
1、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俗观之,道无状,德不形,不自是,不自彰,似贱且下。而君王只有尊道贵德,以道为本,以德为贵,才能成天下贵。所以君王应该绝弃自彰其贵、自彰其德的文礼之节。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不用。君王守虚静,反于大道,天道自然无为,从不强求万物听从自己,可谓德之至柔至弱。君王绝弃人道强为之德,用天道之至柔之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5 1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6-29 09:50 编辑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负阴抱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理解:
上士闻道之后,就会笃守大道,须臾不离其宗,勤而习之,不论做什么,都遵循崇奉道。中士闻道之后,一会儿说,哦知道了,一会儿又忘得无影无踪。下士闻道之后,会哄然大笑。如果下愚之人听闻大道,不哄然大笑的话,说明这个道,也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古语里说过这样的话,有这样的道理。对于得道之人来说,对道的体会就是昏昏默默、惟恍惟惚、杳杳冥冥。对于行道之人来说,不是向物的方向前行,而是要向后反。道是那么地大,却像丝结那样浑然一体,根本没有一条具体可见可行的路径。圣王行天德于天下,如同川谷之于江海。真正的广德,不是教导别人如何如何,而是引导百姓自然而然地生活。不施不为,看起来好像圣德不足一样。天道非人君所有,圣王取而用之,建天德治天下。用非己有,治非己功,若盗天之道。返璞归真的人,沌沌兮浑然不化,去文巧浮华,看上去好像变浑浊了。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不显露任何变化和特性,不萌不荣。最大的区域是没有角落的,无边无际。天下神器的生成却要比任何其他器物都要晚慢。执天下神器而统御天下,行不言之教,虽有大美而不言。神器造化天下,天所垂范自然之为,神化之功,无人为之迹。道没有边界涯际,不自生而生,没有言语和音声,也没有形状,生成衣养万物,功成而不名有。万物并作,到底是谁在推动它们呢,是道在背后推动着它们。
道生虚漠鸿蒙之气,称为冲虚之气。一气分阴阳,生阴阳二气。冲气和阴阳二气,合为三。有了阴阳之后,阴阳二气相合,便能够生成出来万物。光有阴阳二气还不足以相合。是冲气撮合阴阳二气相合。阴者为形,阳者为神,冲气,为造物之机。人们所厌恶的,通常都是不生不长,只嫌自己不够强大。而王公则以孤寡不榖自称。去人复天,为政以天为本,禁绝人道和人为,导致损,对天下来说,却是有益的,天下会安定的更长久。以人助天,自以为是恩泽天下,能增益万物,却是有害的。因为天下失天,必然会导致伤物害民。人们都尊奉人道之教,崇尚以人助天,但我也要为天下立天道之教。以人道强为治天下,没到该死的时候就死了。以人智治国,只知雄而不知守其雌,这样的教行,是为雄之道,称之为教父。

心得: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在这里我把道替换为对初心或目标的坚持好象也是同样的情形,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坚守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阻扰,勤而习之,不轻易被周围人反对的声音所左右,也不被前进途中的困难所击退,不能一会儿热情高涨,一会儿抛到脑后,如果决定了就努力去做吧!
2、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有时候我们所以为的增益,可能是有害的,看起来的减损反而是有益的。进道若退与损之而益感觉是同一方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9 13: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发上周的作业:
7月3日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理解:
天下之至柔,道也。天下之至坚,物也。天下再坚硬的事物,也不过是阴阳二气所化成。而道之虚漠冲和之气,则是调和二气的指挥者和设计者。再坚硬的东西对它来说,都如同驰骋于无物之境。至柔虚漠之气,驰骋于天下万物,以无有入无间。我以此而知道,人之所为,有为之益,不过都是益之而损。而道之所为,无为之益,则是损之而益。道从来不用告诉万物该如何生活,也从来不刻意增益万物什么,反观天下之人,具有这般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德行的人,太少了。
如果圣人要爱慕虚名的话,那么这是没有止境的,对道的疏离以及对功名的爱慕都只会陷入得越来越深。君王出离大道之后,不再能以道立己,而只能以物立己,就会陷入纷纭的名物之中,那么君王要多少财货才能彰显自己的尊贵呢?得财货,以物市尊,则失道。天下无道,不正为病。这一切都是怎么开始的呢?都是因为君王功成之后,贪恋圣人之名,接着退道全身,再接着以物立道,以物为事。事物得物,则最终导致失道亡天下。知足,则道不亏。知止,则道不离。道不亏不离,圣人如此治天下,天下方能长久。
心得:
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的另一种说法。
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爱之所以成,道之所以亏。物与道相反,物之所以得,道之所以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贪慕虚名,终会自取其辱,从贪恋功名开始,就会一步步陷入最终的败亡之地。从第一步就要终止自己的丧道之举,就不会招致一连串的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9 13: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作业发错论坛的反应:
一切因此而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0 10: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7-13 11:53 编辑

7月10日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理解:
好像天道自成,跟圣人没有什么关系一样。圣人亏己成道,至于无名无身。道常足而不亏,所以用之不弊。大道之盈,虚漠无穷,而衣养万物,道无始也无终,唯有道之用,才能无穷。人以物理人情为正,道以至虚至静、不物不亲为正。以人道观之,道之正,屈人之情。唯有屈人,才能德正。天工神化才是真正的大巧,但是这种大巧却是与人工相反,浑然天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人心如火,大道似水。人一旦被自己的心智和欲望所主宰,就会导致灭天丧道。怎样才能把大道找回来,以天胜人呢?在于守静笃,水静犹明,人静则归根复命。君王虚静内守,抱神守一,方得清静。君王清静,则灭人复天,则天下正。
天下有道,万物和平,各正其命。天下无战事,马用在了农事上,而不是用在战事上。天下无道,导致天下大乱,战乱频仍,马就会被用在战事上。君王开始贪恋圣人之名,接着贪恋王位之尊,进而贪恋财货之丰,就会逆天而为、德不合天。君王做了祸国殃民的事,关键在于他为政以人,以人害天。因为他以物为事,总是处在道的匮乏状态。道越亏,则爱愈甚,则愈不知足。多藏必厚亡,君王以物为事、以物为得,势必会导致天下无道,从而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能够体会通达大道,并能抱道不离,那么天下就会恒常有道,君王天德常足,天下方能常正。

心得:
1、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直和曲,巧和拙,辩和讷,乃是天人之别。
2、清静为天下正。正上面的一为天,一下面是止,人止于一,故能德合于天,人的一切行为要以天为准则。
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大罪莫若伤天害理,逆天而为。祸国殃民不过是以物为事,爱不知足,多藏必厚亡。人须臾不离于大道,才能体会和理解只有道才是完备的,才是足全恒常的。天下之物,不过是道的衍生物,它们都是细末的、不完备的、不足全的、不长久的,治理天下决不能以物理人情来作为依据和法度。这一点,昨天的体会特别深刻,因为作业发布到了老论坛上被班长记违规一次,当时心中万分委屈,希望老师能网开一面,证明自己是提前完成了作业。但经历了情绪的起落后,坦然接受了被记名的结果。希望老师网开一面,不正是以人情来作为处事的依据吗?再来反观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情绪反应,不是因为自己心中有欲吗?自己不过是为了贪恋那个好学生的名,并不是真的因为自己没按时完成作业,如果把事情分别来看,书我读过了,但作业发错了地方,怎么那么糊涂呢,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情绪,也不会急于想找人去申诉了。君王守道,与道为一,抱神以静,本为无欲。无欲,无欲,尚需警惕!

月度小结:
四十六章了,读经已过半,似乎离目标已经很近了,但同时也感到了无力,回头看背过的经文,有些已记忆模糊,这让我有一些挫败感,难道这就是我读书的结果。另外上周作业被点名的事情,也有些让我气馁,坚持完成作业是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现在好象连这点都没做到(辨析了一下,不是没做到,而是没被承认),因为此事,本周有些懒洋洋的。加上最近俗务缠身,早上才从头看了这两天群内的分享,老师说到了“多养孩和接受公婆的导引是妇女解放,从而改善家庭系统状况的基本途径,或者说妇女人格完善”的话,莫名的感伤,人总是能一眼看到自己的缺少的东西,或者对此反应敏感,做不到人格完善,是不是失败的人生呢?
以上的感受似乎与读经无关,但却与读经联系,早上在那种情绪中朗读了近半小时,全然地读,不去想其他的。读经是一根救命稻草,让我感觉走在自我完善的路上,或者永远达不到自己所追求的境界,或者达不到自己认为重要他人的认可。那我要怎样去完善自己呢?这或许是我最近半年来一直把自己搞得那么忙乱的根源,就是我要如何去证明我的价值,向自己。
编号
主要内容
学习收获
第三十九章
万物莫不以德为贵,君王只有以德为贵,才能正天下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第四十章
君王去伪存真,去文复质,去巧守朴,复归于道,用道之弱的道理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一章
生育化成万物的,是道,而不是人。圣人应该退身全道,勤而行之,造福天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万物之理和损益之理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道理
侯王治理天下不要用无道之强梁,而应用道之柔弱。
第四十四章
圣人为政以道为本、道为功之实、圣为功之名、圣人无名的道理。
不可以爱亏道,不可以欲离道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理。
第四十五章
君王去人复天,清静为天下正的道理
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的两种不同的政治后果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5:28 , Processed in 1.097352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