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彦《道德经》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20: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彦 于 2018-5-12 17:20 编辑

彦道德经第十五章分享

一、原文抄写

第二十七章 不贵其师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二、原文理解

1.君王辅佐天道,不会留下任何以人之道治国的行迹。
2.圣人善行不言之教,而不饰之以伪巧之瑕疵
3.圣王善以天治天下,而不以人智筹策来治天下。
4.圣人齐同天地万物为一,一天下而治,执道枢,应物无穷,而不开天。
5.圣人善结天人为一体,以天救人,而不以人教人。所以,不会以人文教经来解开天人之会。
6.圣人的责任就是以天救人,带离家的人归家,故从无弃人,从无弃物。
7.善于事天治人的君王,用天治天下,行自然之教,处无为之事。不善于事天治人的君王,他就会以天下之师自居,以人资天下。
8.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9.  句式,知XX,守XX,为XX。为XX,常德XX,复归于XX.

三、主要心得

        圣人对于下了然于胸,无所不知,但能做到虽有大智慧却不用,不以人开天,如同不知道这些智慧一样。而我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却以为自己聪明得不得了,显摆之,炫耀之,以使人外表涂抹一层“好气”,以愚当道。我还嫌弃之,而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助人破除心智之桎梏,复归于天。————原来道是虽智大迷,不智不谈迷,常善救人,无弃人,常善救物,无弃物。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得有此“不弃”之道心,虽智大迷之道心。

        习道之人并非是除了跟道相关之内容皆不学,而是用道心去知客体,学习时守住无——雄,黑,辱,让学有根,而非不学,当傻子。

        对天下万物皆知其象,内在守住本,在为上下功夫,在事功上下功夫,抱常德,复归于道。
        此乃正道,内外一体,内外皆俱,缺一则裂。
        戒之慎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20:2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16周分享及月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20: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20: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彦 于 2018-5-26 20:29 编辑

道德经第17周分享
一、原文
第三十一章 用兵贵右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二、原文理解
       战争,致凶,伤物害民,为祸天下。所以有道的圣王,除非是为了禁暴除害,否则是不会轻易发动战争的。君子面南而居,左为东方,阳气生发之地,故为吉;而天下暴乱,为禁暴除乱为务,故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为之以道,虚以应敌,应之无穷,战之必胜。胜而不美,而以杀人为美,是悖离天道生养万物。乐杀人者,则不得得志于天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天子誓师之辞,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圣人虽载道而成天下之功,但是圣人与道为一,君王退身合道,无身无名,故谓道常无名。虽为天下王,不以身自彰于天下,故为小。以人灭天,只会导致天下大乱,不可能长久地统治天下。所以,不可能以人为君,以天为臣。天人颠倒,只会自取灭亡。侯王若能笃守天人相合,与道为一,天下不失道,道不失天一,故,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不需要人的政令,就能自然而然地均施于天下万物,令万物和谐共处。道生万物的开始,就已经有了天道伦常,万物纲纪。既然天道伦常已有,万物纲纪已定,万物莫不法则天地而存,那君王为什么还要画蛇添足地为万物立法呢?君王也应该明白罢止人智之治,罢人以复天。知止可以不殆,君主罢人复天,万物就会恢复自然秩序和最好的生存状态,天下才不会出现昏乱,才会长久的太平。打比方说,道之在天下,就如同川谷之于江海。

三、心得分享
     读完用兵贵右之一章,理解了之前老师说的自我建设路上,困难重重,要打仗,要杀人。人的生活应该合道,而我们内部世界中,生出了很多不合道之人,侵犯并扰乱天伦秩序,甚至篡权,使天为臣。这样的一帮乱贼逆子,不得已而用兵,但君王誓师前以丧礼处之,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一则纪念在战争中为正义付出生命与代价的战士,二则提醒君王不以人灭天,三则乱贼逆子,皆为我-天所生,同为天地之子,杀者,哀之。故在建设路上死去的将士们,乱贼们,君王皆需要哀悼之。
     古人言之上势,杀人众,战胜时皆祭祀,感觉出强大的仪式感,以及对天地的敬畏心。我之前屈解祭祀,以为一群神叨之人,做封建活动。实则这些仪式背后有敬畏心啊。人得知常!即使我现在对为常懵懂,也得努力去知,去体悟。
      发现聪明,脑子快,成绩好不过是偷懒的代名词,真正的学习是修为自己,透过一次次反复的体悟,修炼自心,修为己身之道。行于道,没有捷径,没有智巧,唯有行不离辎重。事于天下皆该如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 17: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18周分享

一、原文
第三十三章  不失其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不大,故能成其大。

二、原文理解
1.知人智所能为,知人之智巧,知人能御物,是为知人者智。圣人自知,人智不及天道,知人智之局限。明白人不能悖天,不能御天,知天道之不可违,为明。
2.万物以大小智力相搏,人君能雄居天下,足见其智力之盛。非有力无以雄天下,非有智而不能超凡入圣。能始终恪守,不以人胜天,而以道自佐,守天道之雌,胜人主之雄,镇其欲,使其不得出离天道。此谓自胜者强。
3.知天道至真至全,于万物无所不覆,无所不泽。而人智妄为,于天道而言,无异于画蛇添足,徒劳添乱。圣人知天之足,知人之不足,故能奉天运而化天下,而不妄施人之智巧。不贷人智于天下,故能不欲得,不欲得为知足。天道至静,而人欲好动。君王以虚静自处,终日行不离大道,若负辎重而行。制其人欲妄为之轻浮躁动,是谓强行者有志。
4.就象河流不失其水源才能长流不息。天下唯有不失去道这个水源,才能够长久的安定太平。绝弃以人助天的益生之妄为,曲己全道,守天道之真,与天为一,守常德之相。去伪存真,伪死而不真亡,是谓不亡。
5.大道周流无穷,无所不在,万物莫不以道为宗。大道如川欲泛于江海那样,泛于天下,泽被万物。圣人只要能退身全道,就可以把握它。
6.万物依赖道而生,但是道不会以言教命令它们应该怎么做,而是行不言之教,任万物自然而然生生不息。同时道不会因为自己生了万物造化了万物,就把万物据为己有。
7.道虽然衣养万物,但从不会因此而以万物的主宰自居,自命为万物之主。无欲有,欲得,欲宰万物之欲,故道常无欲。常无欲则无身,道无身,虽至大,而不以身自见,故可命名为小。
8.万物皆归附于自然之教,而道却不会以万物之主自居,对它们进行宰制。道复,万物皆归;道全,万物皆成。万物称成之,大道皆无所不蓄,故可名为大。
9.所以,圣人自始自终都要做到不以身自见自大,才能退身全道。唯有退身全道,道才能无所不生,无所不养,无所不成。退身全道,去人之大,而成天之大。圣王有道,天下皆归,圣王才能成天下之功大,才能成自然之道大。成圣功之至大,是谓故能成其大。

三、心得分享

      得道者,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知足,不失其所,但同时知人智之局限,守天道之雌,终日行不离大道,去伪存真,抱道合一,此乃真内圣外王。此章我明白一道理,我们成圣人并非不知人智,绝弃世间礼乐智识,而是知道人智皆人智,不以人智来灭天理。
      第三十四章则是通过阐述天地生万物不辞,衣养万物不为主,万物归焉不为主,论功论赏,无人能比道。但道功成不名有,不生欲,常无欲,不为主,因此圣人皆以天地道之胸怀纳百川,终不自为大,才能成自然之道大。

     结合生活来看的话,我们常常因做了一件事而自认有功,甚至妄为自称为大,以为我们生养孩子而控制孩子,以孩子依赖于我们生存而高高在上,与道之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完全背离。且对待父母上,我们计较孝顺父母所付出的心力物力财力时间,兄妹之间互相争纷,实则是私欲横行,天道灭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 19:1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习了一遍所有心得,似观影了一遍自私及对道体悟的模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21: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照母山半日休闲

       缘起于儿子今天下午要去照母山,于是我们下午约上儿子姑妈家的哥哥去了。
       很久没去照母山了,我们先顺着山往目的地熏衣草花海走,可是到了的时候发现花已经被割了,只剩些枯草。有些小失望,转念一想,既来之,则安之吧。于是沿着上山的公路往山上走,走了一阵以后呢,沿着梯坎下山到湖边转。一路上,我一直在观察花,草,树,水。沿着湖边走,湖面波光粼粼,微风吹过,似一双婴儿的手抚着脸庞,各种颜色形态的花静静的开着,每一朵都看得出带着喜悦的绽放。草也在路边立着,不管人工种植的还是未经打造的野草,都安然的生长着,以其独有的方式存在着,平时我们不太容易注意到它们,但它们安然的存在着。各种树木也以其自己的方式生长着,有的成林,有的单独立着。所有的这一些连成绵延的山脉。一派美景,任何的声音都会打扰到这份和谐,甚至呼吸都变得深而缓慢,淡然的与自己在一起。连念头都停止了,除了安静的跟自己在一起。
       一路走着,明白了大道泛兮,此刻这一切皆恃之以道而生,可道并不会将这一切据为已有。这一切由道衣养,归附于道。但道不会作主,由万物自化,以道设定的天伦生长着,存在着,秩序井然,和谐美丽。而我与心也贴得如此的近,安心的在身体内,慢慢的走着,我甚至能听到自己轻微的呼吸声,腹部微微的升降。

       同时法师所讲的经行,心性文明,对境不数心,以及道,老师所讲的二胎的养育......在心里慢慢发酵。
       但是这个良好的感觉,在我到了草坪与同行同伴开口说话后,被分心了,不能再全心的在这美好里。那时,我明白了禅修时为什么要禁语,生活中被外界绑架的实相,失去自我,被控制的实相。
      最后,摘了一把野菜,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 21: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彦 发表于 2018-6-3 21:08
照母山半日休闲

       缘起于儿子今天下午要去照母山,于是我们下午约上儿子姑妈家的哥哥去了。

你的静带动了我的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19: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19周分享

一、原文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二、经文理解
    圣人不自为大,成道之大,则不失道于天下。百姓就会自然而然地前来归往。天下往,非君子之功,而是冲道而来。圣人需要明白这一点,· 守道而不失道,不可伤物害民。安平泰。用人道之乐与饵,则百姓会停止前来归往。圣人体道用道,立自然之道,与道不为,至道至静,昏 昏默默,感无所感,察无所察,淡然而无味。大象无形,视之不足见,大音希声,听之不足闻。用道,在于用其虚无,大用之用,至大至虚,无物可操持,故用之不可既。
    将欲闭之,则道自张之;将欲弱之,则道必强行天下。道欲废之,则道必兴之;将欲夺之,则道必常驻天下。不恃于物理人情,执大道之虚静,去人复天,退身全道。人道弱,则天道强;人道强,天道弱,此乃柔弱胜刚强之本义。人不可脱离于大道,正如鱼不可脱于渊一样。国之利器即人道不能示于天下,需闭之,弱之,夺之,废之。

三、心得分享
        
        读这两章的时候,对人道弱之,闭之,夺之,废之,则天道强之,开之,与之,兴之。这一点特别有感,当我们一头扎进自我中心的世界里,那时人道强,将道关之,除了自我世界,其余全无。而我们退出自我中心的时候,则知自己自我中心,此时道之口开之,眼的能见度更高更广,人也自然的聪明起来。我其实相信处在退身而道的状态的时候,所谓生活的困境都会不解而解的。
       可是我总是很害怕,极度的恐惧,如果生活在道的状态,我将会死亡。而老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闭人合天之后,则天道必张。人之道亡,天之道昌。闭人之出口,则天之道口必开。人不可脱于道,正于鱼不可脱于渊。似一记响锤,人道亡,天道必张!!就象爸爸拍了板,不怕,人道亡,天道张。
       从道德经开篇以来一直在讲去人道开天道,直到今天才在心理打下烙印。此前人道强,天道弱。天道强,则人道弱。去人开天则入我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5: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20周月度总结

        历经五个月,从只听说道德经到现在完成了道德经道经部分的读书,于我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怀孕五个月的感觉。

        什么是道?为什么要合道?这几个月来反复在揣摩这些问题。道万物之宗,生万物,养万物,化万物。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万物并作,参差各态,各命其名。这几个月一直浸泡在虚无静朴,灭人道,人之智巧,复归天道的河流中。刚才似乎惊鸿一瞥。
        在未读道德经之前,我的眼界智识停留在自己层面,停留在六根上,这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眼耳鼻舌身意收集到的信息经过加工后形成蓝图的。而读道德经五个月,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要打破人的思维智识,人的自我中心,认识到万物皆以道为宗。我存在是因为我有来处,有根。这样就打破自我的局限。而虚静无朴则是归根后人的状态,思维不乱作祟,不异军突起,不争着当主角表演,世界自然呈现它本来的样子,回归虚静致极,见素抱朴之态。内部世界外部世界都以其天伦秩序运转着。
        我的体会是,要读懂道德经,放下自我,是一个前提。
        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有很多的我要,我不要,真的是要那个形质?我的答案是我们要形质背后的虚无,即道。
        心中有道,天地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09:10 , Processed in 1.062360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