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ndylichan

苗苗的《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9 22: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21 13:41 编辑

第三周  第七天  
一、原文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二、正音查字
1.豫:予,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舒”的省略,表示安适的、徐缓的。豫,篆文(予,即“舒”的省略,安适的、徐缓的)(象,陆地上身体最庞大的动物),表示大象安适、徐缓地度步。籀文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
2.陵:陵,甲骨文(人,登山者)(止,即“趾”,借代脚板)(阜,盘山石阶),表示踏着石阶上行登山。有的甲骨文省略“止”,用“大”(成年人)代替“人”。有的甲骨文将“阜”简化成齿状的,将登山者写成一脚蹬地一脚高抬的登山姿势。繁体甲骨文加“又”(用手抓),表示手、脚并用,攀登陡直的山岩。金文加“土”(山地),表示在石阶或土路上攀登;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攀登形象上下重叠成“夌”,导致字形费解。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土”,将金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拾阶而上,登上高山。
3.节:“莭”是“節”的异体字。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就餐。節,金文(竹,竹子)(即,就餐),表示竹制餐具,带结的一截竹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即”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即”写成。隶书异体字“莭”用“草头”(包括竹子在内的草木植物)代替“竹”,表示进餐碗具的用材不限于竹子,还广泛取材于瓜壳、木材等。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作为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
4.陵节:意思是超越制度规定之范围。
5.施: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它”同源,是“蛇”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施,金文(㫃,是“旗”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蛇”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㫃”写成,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写成“方”形的,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写成“人”形的。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
6.摩: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磨”的省略,表示搓、擦。摩,篆文(麻,即“磨”的省略,搓、擦)(手,掌),表示用手掌搓擦。造字本义:动词,把手掌当作磨盘,在物体表面施加暗力搓擦。
7.禁:禁,篆文(林,林野、苑囿)(示,使看得清楚、警示),表示警告不可砍伐、狩猎。造字本义:动词,出于对皇家苑囿或特殊林园的保护,而戒阻砍伐或行猎。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大学的法则是:在未发生时就能禁止这就是所谓的豫(警惕而沉稳),所做的就是恰当的就是所谓的时(把握时机),不超越规则范围去施展自己就是所谓的逊(谦逊不逾矩),相互的学习观察都是充满善意的,就是所谓的摩(观摩学习)。豫、时、逊、摩此四者,是教学所能兴的原因。

五、心得:
豫时逊摩,充分的展示学习时内部的各种情况,也是对前章敬孙务时敏的更细致的操作。

老师解析:
教之不刑”之前没有读明白,这恰是教者重要的功能。
既然都已经可以“教之不刑”了,就说说教学的如何兴吧: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加以防范,叫做从容如大象漫步(豫);所施加的教育行为恰逢其时,叫做适时(时);不超越阶段、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叫做顺序(孙),互相观察学习,吸取对方长处,叫做观摩(摩)。豫时孙摩,教之有刑。
未雨绸缪,因时而动,因势制宜,自助学习,可以使教者的工作先产生成效,让学生有效掌握具体的知识。
实现了教学之间的智识传递,教学的职能有了最初的起点。这是很小的一步,但却是最基础的一步。万丈高楼从地起
兴教,教者由此出发。
那怎么把教的职能搞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0 11: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22 21:00 编辑

第四周  第一天  

一、原文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二、正音查字
1.发:“髪”是“”的异体字;“发”是“髪”的简化字。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跋”的本字,表示狗突然拔腿奔跑。,金文(犮,即“跋”的本字,狗拔腿奔跑)(首,顶部长有长毛的人的头部),表示人拔腿奔跑时头上飞扬的长毛。有的金文将“犮”写成“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首”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犬的奔跑形象明确写成“犮”(跋),强调“”与“跋”的关系。篆文异体字“髪”误将“犮”写成“犬”,并用“髟”(动物头上飞扬的长毛)代替“首”,强调人急奔时头上飞扬的“长毛”。造字本义:名词,人或动物头上的长毛。

2.禁:禁,篆文(林,林野、苑囿)(示,使看得清楚、警示),表示警告不可砍伐、狩猎。造字本义:动词,出于对皇家苑囿或特殊林园的保护,而戒阻砍伐或行猎。
3.扞:hàn。“扞”是“捍”的异体字。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悍”的省略,表示刚烈勇猛,无所畏惧。捍,籀文(旱,即“悍”,刚烈勇猛,无所畏惧)(攴,持械击打),表示持械搏杀,无所畏惧。简体籀文把“旱”(悍)省略成“干”。篆文异体字“扞”将简体籀文字形中的“干”写成“干”,并用“手”代替简体籀文字形中的“攴”。造字本义:动词,刚烈勇猛、无所畏惧地持械搏杀。
4.格: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进犯。格,有的甲骨文假借“各”,表示进犯。甲骨(各,进犯)(亍,行),表示行军作战。有的金文(木,械具)(各,进犯),表示用棍棒等木械进犯、攻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木械攻击。
5.杂:“杂”是“朹”的异体字。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数量大。朹,籀文(木,树)(九,数量大),表示多种树木。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九”写成。楷书异体字“杂”将“朹”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将读音由qiú变读为zá。造字本义:动词,一个林子里混合多种树木。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该生发成长的去禁止,不管如何勇猛的攻击都是没有办法胜利的;过了该施加学习的时间去学习,则再勤苦也是难有大成的;混合不加规律的施行教育而不按照顺序规律,则产生坏乱却没法修正了。

五、心得:
学习是讲究时序,规律,没有脉络,时序规律,就会越学越乱,难成大人。
老师解析:
教的基础核心可以由豫时孙摩而兴,却可以由不豫、不时、不逊、不摩、燕朋、燕辟而废
孽根已生孽缘已起的时候,再来禁止,是为不豫,不豫者会遭到强烈的抵触和抗拒,难以奏效。
错过了时机然后学,是为不时。不时者,即使非常勤奋刻苦,也难以取得大的成就。
杂乱无章而不循序渐进,支离破碎而无系统完整是为不孙。不孙者,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知识体系混乱而无法得到有效的修缮和整理
再加上不摩,燕朋、燕辟,教的基础核心就会彻底摧毁

申熙宇 9/22 12:16:25
确实,现在已经是发生了在进行补救,这个过程要面对之前已经形成的坏习惯,这种与以往的坏习惯的对抗确实让人汗流浃背,确实是像要死一次那么难,但是还是得去!

李影 9/22 13:04:10
@陈刚幼儿启蒙太重要啦

陈刚 9/22 14:14:10
对哟,不然怎么会有暴殄天物一说

陈刚 9/22 14:14:24
暴殄天物就意味着发生了不可逆转不可挽回的损失

陈刚 9/22 14:14:32
只有等来生了

陈刚 9/22 14:19:38
我们的学习困难、恶习,困难困厄的处境,你都只不过是这个结果的不同形态

陈刚 9/22 14:24:02
所以我们成年以后的进步是如此的痛苦和艰难@申熙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2 22: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23 20:45 编辑

第四周  第二天
一、原文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二、正音查字

1.燕朋:轻慢朋友。燕亵朋友。燕,亵渎,轻慢。2.逆:“屰”是“逆”的本字。屰,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是“大”(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止”另造“逆”代替,或加“彳”(行进),或甲骨文加“辵”(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写成“大”字加一横的字形“屰”。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
3.辟:“辟”是“劈”的本字。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具。辟,甲骨文(人,跪着人)(口,宣读判决)(辛,刑具),表示宣读官方的死亡判决,并行刑斩首。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辛”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和“口”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宣读官方的死亡判决,行刑砍头。
4.燕辟: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
5.废: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投射、攻击。廢,篆文(广,半开放的简易建筑)(發,投枪发箭,代指战争),表示战争破坏建筑,使建筑不完整。造字本义:动词,战争杀戮,摧毁房舍。
6.独: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西北地域,四川古称。獨,篆文(犬,猎狗,借代猎物、野兽)(蜀,四川),表示蜀地野兽。造字本义:名词,一种活跃于蜀地的不合群的野生动物。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不合人一起学习时没有学业上的朋友的,则会固陋而寡闻;轻慢朋友悖逆老师;轻慢老师讲义摧毁自己的学业。这六点,是教学之所以废掉的原有。

五、心得:
读书要有友,不可一个人,对待学友与老师要信服,不然就是自以为是,摧毁自己的学业。
老师解析:
教之性,可以由不豫、不时、不逊、不摩、燕朋、燕辟而废
如此重要和美好的教化事业,奠定一个良好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
失去了一个好的基础,已经养成了一些成珂烂政之后,在寻求补救,其实会遭到已经坏掉的“教育共同体”的强烈的抵触和抗拒,难以奏效。
这是不可不豫
错过了修补抢救已经烂掉的“教育共同体”的时机,即使举全社会之力非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
这是不可不时
杂乱无章而不循序渐进,支离破碎而无系统完整的修补,混乱的措施使得败坏的“共同体”无法得到有效的修缮和整理。这是不可不孙。
一个学生独学无友,不与同学“相观而善”,便会因为孤与独而使自己的学识结构变得简陋鄙陋,会因为少了同学切磋而一个人瞎琢磨,使得自己的学识内容的范围视野变得见识狭隘稀少。这是不摩。
学生交酒肉朋友,不学损友,会抵触师长的教导,背离学习正道。这是燕朋逆师。
学生做邪僻、不正当的言行,做不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会丧失求学的目标与动力,荒废学业。这叫做燕辟废学。
不豫、不时、不孙、不摩、燕朋逆师(人)、燕辟废学(事),可以废掉所有的事情,学当然也会废得掉
自己要做个事儿,自己用有效的方法去败坏它
这是荒唐的
所以要把握住教之兴废之法,不自己挖自己的墙角
干些滑稽事,做成了滑稽人
只有这样不做滑稽事,不做滑稽人,知道教怎么做好的,又知道怎么就做坏了,才可以打算去做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3 20: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24 18:54 编辑

第四周  第三天
一、原文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二、正音查字
1.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2.由:“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
3.兴:興,甲骨文(不同方向的四只手)(凡,多柄夯具)(口,劳动号子),表示众人和着号子一齐举起多柄夯具夯地。有的甲骨文将夯具“凡”写成“井”,突出沉重夯具的多柄特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夯具“凡”和“口”合写成“同”。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喊着号子一齐使劲,用多柄夯地桩夯地。
4.废: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投射、攻击。廢,篆文(广,半开放的简易建筑)(發,投枪发箭,代指战争),表示战争破坏建筑,使建筑不完整。造字本义:动词,战争杀戮,摧毁房舍。
5.为:“爲”是“撝”和“僞”的本字;“為”是“爲”的异体字。爲,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君子既然已经知道教是怎么齐心协力一直兴的,也知道做事怎么摧毁的,就可以成为人的老师了。

五、心得:
即需要知如何兴,也知道如何废,这样才能知道全局而做人师了。



老师解析:

教之所由兴,豫(远见与格局),时(智慧与艺术),孙(效能与系统),摩(生态与活力)。
教之所由废,不豫(战略懒惰),不时(时机麻木),不孙(系统混乱),不摩(生态孤立),燕朋(关系污染),燕辟(内容腐蚀)。
有能力做教师的人(君子),能够把握的住这两者,才拥有了做教师的资格。


什么叫既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道教之所由废呢?
首先要做到豫,禁于未发 。对学生的性状有完善的认识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有完美的引导发展的策略和方案;
然后要做到时,当其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学生所施加的任何教化行动,都不前不后刚刚在学生的发动之时。时间(进程)上的舒爽。
第三要做到孙,不陵节而施,对学生所施加的教化行动,都不多不少刚刚在学生的发动之处。空间(结构)上的舒爽。
第四要做到摩,相观而善。将学习从一个孤立的个体行为,转变为一个开放的、共生的社会过程。它要求教育者是一位出色的“社群建筑师”,打造一个“敬业乐群”、“论学取友”的学习共同体。

通过“豫” 创造了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态(防御)。
通过“时” 抓住了高效转化的关键节点(攻击)。
通过“孙” 确保了前进路径的有序扎实(根基)。
通过“摩” 激发了学习共同体的内在活力(氛围)。
四者协同并用,教育便走上正轨,“教之有刑”。

如此的教学过程,把他当成一个有生命的任务体,他会是一个什么生存体验呢?其中的教者会是什么体验,其中的学者会是什么体验?
合作、超越、快意
有个字,非常能表达这个复杂的体验

这个过程明显不是划船,而是主要用语言完成的
所以不是俞
而是喻


所以,这种君子所为的掌握好了兴与废的教,是什么呢?

喻的意思,君子之教,即知道教之所有兴,又知道教之所由废,所以完美的运用了豫时孙摩,而使教学共同体,共同超越书山学海而浅浅的开心。
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4 19: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25 21:13 编辑

第四周  第四天
一、原文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二、正音查字
1.喻:“喻”是“諭”的异体字。俞,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愉”的省略,表示得意、快意。諭,篆文(言,言说)(俞,即“愉”),表示令人轻松愉快地说教,即用形象生动的类比,让我理解、接受抽象的观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隶书用“口”代替“言”写成“喻”。造字本义:动词,以形象生动的类比说理,使人轻松愉快接受一个观点或主张。
2.牵:牽,甲骨文(牛,力畜)(囗,环圈)(糸,绳子),表示农人在牛鼻孔上穿环圈,并用系在环圈上的绳子来控制犟牛。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糸”写成“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环圈写成“冂”,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牛”写成。篆文异体字“牵”加“爪”(抓),强调手拽牛绳控制犟牛。造字本义:动词,将绳子系在牛鼻子上拉牛。
3.抑:“印”是“抑”的本字。印,甲骨文(爪,抓住)(蹲跪着的人),表示将对象制服跪地,并强制在其额头烙戳记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印”的“强制烙印”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抑”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官府强制性在发配边疆的罪犯额头上烙戳发配记号。
4.开:開,金文(門,户)(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
5.达: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繁体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彳”写成“辵”,强调“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
6.易:“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像正在灌液体的器皿),字形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简体甲骨文将带握柄的器皿简写成勺具形状,将倾注的液体形状简写成,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金文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里装着锡液(水),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将盛器形状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并误将抓柄形状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模糊不清的写成明确的“日”形,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隶书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
7.思: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细”的本字,表示细致、讲究。思,金文(囟,即“细”的本字)(心,考虑),表示心虑审慎细密。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审慎细密地反复考虑。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所以君子之教,是使人愉悦的接受你的主张。在道上但是不是强制拉扯的,强靠的不是强制烙印的,敞开的门不是说通行无阻。入道不是靠强制拉扯则是和上的,强大靠的不是强制烙印则是自然灌注的,敞开而不是通行无阻的,则启动心里活动。和易以达到思,就是所谓的擅长喻呢。

五、心得:
这样的教是自然无阻顺畅的,是入心的。

老师解析:
教,还是得靠謏闻动众化俗,一句话就是学者能自已动起来,至于怎么做的术,其实不是教职。
强弗抑,大声疾呼其上道行动,唤其行心声音要响亮,但不要把人给吓住了。
开弗达,替他砸烂锁链开启心智之门,让世界撞到他的心里去,但不要提他生活在世界,让他自己去活。
道强开,都是要在心上做工的,不在他的面对上做功
启动机器,开动脑筋,然后让脑筋自己去运转任务
道而弗牵则和,  道弗牵能怎么样呢?和
把人领到“道”上丢了,人和道的不同就会在那里碰撞发酵,发热脓肿,最后涅盘生根开花结果
这一切都是人与道的自然作用,就像狗见羊,只要他们在一起就会自己开打
然后就能怀孕生崽
和,和合的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强弗抑会怎么样?

大声地把人从另一个状态频道喊出来,进入另一个状态,不把他吓到不让他对新频道抵触,你说会怎么样呢?
他肯定就会自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推动事情的变化
所以易

开而弗达则思, 开弗达会怎么样
开启新世界,把它扔掉世界面前,让他自己去面对世界要求,他的神道身位已经没有了牵绊而坐进此道(道弗牵),他的活力命力气力已经被唤醒(强弗抑),并乐对世界场景(开弗达)。这一路下来,到了开弗达这里,是不是相当于一个走对了道,攒足了力的战士,正与对手四目相对。

和对手四目相对的时候干什么?

开弗达则思
老师,发错了群
如此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思都齐活了,这“喻”的事业,教这个事业,也就算是到了至善之境了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是志思神心德运行的一幅生动画面
@陈刚老师,这是不是说学子能自己动起来去自发的做是核心,至于他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即使做得可能差点,或者偏离了,都是可以从中让学子积累的经验,但是不要去具体的细致的告诉他怎么做,这样就抹杀掉学子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又隐其学了对头
教者不是来做事的,而是来造人de
就像造汽车的人,不会亲自如车轮一般去趟路
只是造车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5 20: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29 20:29 编辑

第四周  第五天
一、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二、正音查字
1.失:失,金文字形是指事字,字形在“手”的下部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
2.寡:“寡”是“𡪍”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眔”的繁体,即“鳏”的本字,表示男子失去妻子而自哀流泪。𡪍,金文(宀,房屋)(是“眔”的繁体,即“鳏”的本字,男子失去妻子而自哀流泪),表示男子失去妻子,独居空房;其中“頁”表示人头,两点表示泪滴。简体金文省去表示泪滴的两点,将繁体的“眔”简化成“頁”。篆文“寡”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泪滴的两点和“人”所构成的“流泪的人”,写成“分”,以致于误将金文字形中繁体的“眔”(即“鳏”的本字),写成“頁 + 分”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失去配偶,独守空房,自哀自处。
3.止:“止”是“趾”的本字。止,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简化为线描。金文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
4.易:“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像正在灌液体的器皿),字形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简体甲骨文将带握柄的器皿简写成勺具形状,将倾注的液体形状简写成,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金文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里装着锡液(水),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将盛器形状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并误将抓柄形状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模糊不清的写成明确的“日”形,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隶书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
5.多:多,甲骨文(夕,肉块)(夕,肉块),表示两份肉食。在物质匮乏的原始共产平分时代,人们均分物用,尤其均分对生存影响重大的肉食,一人独占双份或数份肉食,就是“超额”的破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一人独占双份、数份肉食。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学习的人会有四种缺失,作为教育者是需要知道的。人所学的过程,或因为这个缺失而贪多,或因缺失而自哀自处,或因缺失则轻易的改变不坚定,或因为这个缺失而止步不前。

五、心得:
学习中的缺失自己是不易察觉的,这时候教者的作用引导就很关键。

老师解析:

知其心上的坑洞
教者有兴有废,知兴废者喻,善喻者能使和易以思。其法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
与此对应,学有兴废么?
有,学之废,失于四:多寡易止
有必要,对多寡易止进一步说明:
多,贪多嚼不烂,说的可不只是个数量问题,他的基本含义应该是思维方法错误——把一个整体割裂一块一块的,还怀抱多片,连自居都无法实现,错误认识都无法达成。
寡,见识浅视野窄,也不只是个数量问题,而是方法问题:一个整体只是一个整体,没有细节和划分的思维,用道德经的话说: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绝对的实用观妙的方式,抛弃了观徼。观妙无名,观徼有名,有名万物之母。寡,是一种什么的方法错误
“学跟教一样是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以自己的身份运动”这句关于“身份”,特别有感啊。
多寡,对应的是将观妙观缴割裂出来的方法论

易,之所以流变不居,因为无形以至于无正形,这也是一种方法论错误。认为事物没有“态”。与前面的多寡性质一样,都是割裂自居,不同的是多寡割裂的是形与态,易止割裂的是进程。易否定态,止否定了势。
否定态的意思是,事物的内在运动没有细节没有中间层状态,什么都没有;否定势的意思是,事物运动的任何的态都是静止的,没有指向未来的趋势。

多寡易止:魂魄态势
多者无魂,寡者无体(只有魄)
易者无态,止者无势

学跟教一样是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以自己的身份运动
教的生命在于以自己的身份运动,学的生命也在于以自己的身份运动
生命之名与生命之实
名实
身份保障和运动机制保障,是教学不失两块基石
多寡易止,破坏了学的魂魄态势,学的生命之名和生命之实,都被消灭了
这是学者之失。教者必救,不救则教不成学不就。

子君 9/26 15:05:17
@陈刚多寡居然还有这样的深层含义

陈刚 9/26 15:08:19
多了少了的,不就是关于数量么
数量不就是分裂程度
对数量的倚重,不就是压抑(撕裂)之后的自居?
压抑(撕碎)+自居=投射

况智迪(小迪) 9/26 15:09:53
是哦

陈刚 9/26 15:10:35
所以学的多寡,就是不学
无学之名

况智迪(小迪) 9/26 15:11:05
对!

陈刚 9/26 15:11:13
有名万物之母
学无其母
生不出儿来
学的儿是业嘛,学业作业
一天到晚抱怨和纠缠作业多了少了的,就是这种情形
学之失于多寡

子君 9/26 15:16:20
原来如此!

况智迪(小迪) 9/26 15:16:45
哦~

陈刚 9/26 15:16:53
管他作业多还是少,唛头就做,做死算数
知道把作业作死
直到
怎么样吧作业做死?和易以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09: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29 20:32 编辑

第四周  第六天一、原文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二、正音查字
1.莫;“莫”是“暮”的本字。莫,甲骨文(两个“林”,林莽)(日,太阳),表示太阳下山,阳光隐没在丛林草野。简体甲骨文将丛林改成草丛“茻”。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
2.救: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力图、努力实现。救,金文(求,力图、努力实现)(攴,持械打击),表示极力打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极力打击,力图阻止。
3.同:同,甲骨文(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
4.心: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
5.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人),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人”里面加“手”。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这四个缺失,心是不同的。知道学者是什么样的心,然后就能阻止这样的缺失。教者,就是要做长久善于阻止缺失的人。

五、心得
教者要把每个学生放进心里,才知道其心,然后阻止缺失,再次感叹这样的天地君亲师。
老师解析:
子君 9/26 21:32:13
今天这部分内容会想到2N11讲的打开心门,安神。失——失神则失,知其心则能开心门,开心门则能安神,安神则不失

李影 9/26 21:36:28
这段时间学了学记,联想到最近孩子的周总,发现他也觉得自己在思想上和以前不一样了,变化挺大,我在想,要更留意是不是青春期到了产生的

陈刚 9/27 07:05:12
多寡易止是学者失败的四大途径,他们是学者这个学习共同体从结构到功能旳失能原因
学者之心从实到名的丢失与败坏
也就是说,这四失,失的是心,不是别的。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心德结构,所失不同
了解一个学生的心德结构了,就能知道他的所失为何
也就能针对性的准确的救其所失了
教者,长期日常化的维持一种有效的教职之能,随时救助学生之失的人而已。
也就是说,教有兴废,通过教者善喻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促进学生和易以思来解决。
学者之失,通过教者常善施救来解决
如何施救?今天的内容
申熙宇 9/27 12:00:34
老师这段话,我感觉强调了教者作为教化工具的基本作用,仅仅是在日复一日、勤勤恳恳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作用/功能,再没其他多的了;但是在这种功能持续顺利地运行中,我又能感觉到很多人会在中间迷失、走偏,会觉得自己无比优越、自己能力很强、影响力很大,可以操控很多人事物(可能是荧惑,做事做着做着就开始自我欣赏起来了,然后开始后续一系列慢慢由公转私,最后至私、毁灭)

陈刚 9/27 19:55:32
小时候上学上街都需要过一条河(当地人知道这条叫做御临河的河流),河上有渡口。小时候见到他们家爷爷做完摆渡人,他们家的爸爸接着做了,多少年好以后上班休假回家,见到的摆渡人是这家的孙子
一直从这个渡口过河的人很多,有很多人都从这个渡口出去,去过很远的地方,有的人走出去以后做过很大的事情,比如大商人、大官(省的保卫局长算大官了吧)
在这些各色人等各自按照自己或者辉煌或者暗淡的生活打发着日子的数十年间,这渡口依旧,摆渡人依旧

李影 9/28 08:40:16
@陈刚 感觉是三代人的相守

李影 9/28 08:41:16
教与学,老师与学生是心心相印的过程,能这样的老师难得,学生难得

风语 9/28 08:45:42
心灵的摆渡人

莫雪萍 9/28 08:50:25
教者就如这摆渡人

陈刚 9/28 10:04:45
从学者的角度体会,教的失败在于,学者发生了多寡易止四失,而未有知其心救其失,恢复学者内部的和易以思,从而保持了教的“长善”。
教者长善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教者善喻还需要长善救失,二者不可或缺
长善是善什么呢?善教善救
所有的善“行”,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或者性质呢?有的
所有的行包括善行,都是在追求极其志
只不过善行是能实现继其志的,恶行则不能实现这个追求
教者长善救失,也不过是教者被继其志而已
也就是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师学跳神
这可是教化的根本原理的自然表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7 09: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29 21:18 编辑

第四周  第七天一、原文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二、正音查字
1.歌:“可”是“哥”的本字;“哥”是“謌”的本字;而“歌”是“謌”的异体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可,甲骨文(似竽的乐器)(口,发声),表示吹笙歌唱。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可”的“吹笙歌唱”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可”另造“哥”代替,表示长久地吹笙歌唱。当“哥”本义消失之后,篆文再加“言”(诉说)另造“謌”,表示且说且唱,倾诉衷情。篆文异体字再加“欠”(吟叹)另造“歌”代替,表示深情吟唱。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年轻男子以吹笙吟唱的方式向年轻女子讨好求偶。
2.继:繼,金文(“绝”的简写,即,被切成两段的丝线)(二,两截),表示将两截被切断的丝再连接起来。篆文(糸,完整的丝线)(绝,割断丝线),表示将割断的丝线接起来。造字本义:动词,接续断丝。
3.声:聲,甲骨文(殸,击磬奏乐)(口,说唱)(耳,听),表示耳朵听到的乐音或说唱的话音乐音。篆文省略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殸”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造字本义:名词,音波,包括乐音、话语以及耳朵能辨别的所有听觉信息。
4.言:言,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舌”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鼓舌说话。有的甲骨文在“言”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横指事符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
5.约: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
6.微:“”是“微”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和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
7.罕: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捕猎的木杈。罕,篆文(网,捕鸟的网罩)(干,猎兽的木杈),表示用网罩、干枪捕猎。造字本义:动词,捕获少见的奇特猎物。
8.譬: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分开、分析。譬,篆文(辟,分开、分析)(言,说话),表示把事情分开说。造字本义:动词,分析问题,并作比喻,使其知晓。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善于歌唱的人,可以使人接续分辨所有的听到的声音;善于教化的人,可以使人接续正确的志向。其所说的话,说的很少却能通达其心,说的很缓慢却能轻易的抓住人心,极少的分析却达到真正的松弛,这就可以叫做继志。

五、心得:
这就像四两拨千斤,善建者不拔,真正善于教化的人,总是无形中就给对方立了志。
老师解析:
那应该接着说几句继其志
那这个继其志,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个自然原理是个什么内容ne ?

歌唱得好的人,他的城就是什么呢?
歌曲歌声的流行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让歌声飘过时空
所谓乐教
使得跟着他唱歌的人,体会到那样唱歌的“心”律,久而久之自己的心也就那么律动了

参照乐记的描述
音声相和,则心变
发出跟歌唱者相同的声,继其声
取得和歌唱者相同的“行”

同理,教者的“教”本身,跟歌者的“声”一样,是一种“行”,一种“声”,会通过学者的心的感知,引起心动(感物而动)。老师这个人教,学者老收到这样的“声”,学者之心反复那样动,久而久之,学者心变了,变成和教者一样的律动,获得和教者一样的“志”。
所以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志分志痣痔,教者传给学者的具体是哪一种,这是个关键问题和环节。如果这个环节的技术操作不清晰,这三种志,实际上传成了什么,边会失去控制

成功传递的前提是:教言,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约而达,少而精并且全部被吸收;微而臧,颗粒细小,切每一个颗粒都深藏营养;罕譬而喻,直达而非拐弯抹角围着本体打转转,甩丁甩当。

少(少一个叫少,多一个叫多),实(没有一颗秕谷稗子),准(靶向药,不绕圈圈)
如此,是继志的充要条件。
教言的性质,依照其有效成分,按照如此充要条件使继其志。
到底学生继其志到底“继”到的是志还是痣还是痔,这是一个可难可易的事情,有它的讲究。能处理这个难易,是教者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8 2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29 21:21 编辑

第五周  第一天
一、原文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二、正音查字
1.至:“至”是“到”的本字;而“到”是“倒”的本字。至,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倒写的“交”(“交”的甲骨文像一个人叉腿而立)下面加一横表示地板或床铺的指事符号,表示与站立相反的姿态,即倒地而卧。对远古狩猎时代整日奔波的男子来说,回到家中就意味着可以安全躺下、放松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一横指事符号,明确了“地板”(床铺)的含义。籀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中,倒卧休息。
2.美:“美”是“”和“媄”的本字。美,甲骨文(像花枝或草蔓)(大,人),表示头戴花环。简体甲骨文将多重的花枝或草蔓省略成单重花枝。有的甲骨文误将多重的花枝或草蔓的形状写成似“花”又似“羊”的字形。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似“花”又似“羊”的字形写成明确的“羊”。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头戴花环的女子,倍增娇艳,好看,漂亮。
3.恶:惡,篆文(亞,位居第二的)(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造字本义:动词,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
4.博:“博”和“搏”在金文字形中原本是一个字,从篆文开始分化。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缚”的本字,表示捆绑。博,甲骨文假借“尃”。尃,甲骨文(像线绕在纺砖上)(又,抓),表示抓住并捆绑。博,金文字形多样化,都强调武力拼杀、绑获对手:金文字形 (十,盾)(尃,即“缚”),表示武力拼杀,捆绑俘虏;有的金文误将表示盾形的写成“十”;有的金文将“盾”形的写成;有的金文以“干”(矛)代替“盾”;有的金文则以“戈”代替“盾”。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武力的线索消失。造字本义:武力拼杀,捆绑俘获敌人。
5.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人),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人”里面加“手”。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君子知道真正的至道学习的难易,而知道了学习中令人内心接受和不接收的,然后就能捆绑俘获学生而做到喻,能做到入学生心而喻的能为老师,能到老师然后才能当一方官长,当官长然后才能到君主。

五、心得
真正的学而优则仕的出处,学到至道方可成。

老师解析:
善教者直接感染学者,不需要中介和套路,这是所谓继志
继志之“法”:约而达 (言简意赅,直击核心);微而臧 (精微深刻,富含价值);罕譬而喻 (不譬而喻,直接做功)
回顾这个流水线:君子知道学兴废而知喻,以致善喻
善喻者,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至学者,和易以思
其难易在于内心的偏好
多寡易止
心之莫同也
知道这些,便是知道了至学之难易,从而知道了学者的好恶
便能喻、善喻
教者收拾学者的途径办法广博
博喻
如此君子就不是普通的君子了,是一个可以为师的君子
因为善喻博喻的统御功能,能为师者自然能为长
长做到很大便是君了
能做师,便能做管理者,能做管理者便能做领导者
以此看来,教者为师,简直就是一场实习
一场做管理者做领导者的实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9 21: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30 23:12 编辑

第五周  第二天
一、原文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二、正音查字
1.择: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观察辨别、拘捕嫌犯。擇,金文(睪,观察辨别、拘捕嫌犯)(廾,双手),表示拘捕嫌犯。有的金文将“睪”写成,省去“廾”,加“攴”(持械击打),表示强力拘捕。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睪”写成,以“手”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廾”。造字本义:动词,观察辨别、拘捕嫌犯。
2.慎: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贞人。慎,金文(心,态度)(真,贞人),表示贞人贞卜时态度谨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贞人贞卜,小心翼翼,深思谨言。
3.唯: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维”的省略,表示 给鹰隼系足,驯养助猎。唯,甲骨文(口,说话)(隹,即“维”的省略, 给鹰隼系足,驯养助猎),表示经过驯养的宠物鸟,学习跟着主人说话。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隹”省略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经过驯养的宠物鸟,学舌跟调,模仿主人说话。
4.三王:三王,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禹、汤、周文王(姬昌)以及周朝第二位帝王周武王姬发)的合称。
5.四代:虞、夏、商、周四个朝代。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所以作为老师,是要跟着他学习可作为君主的,所以观察选择老师是不可以不小心翼翼的。礼记说:“三王四代都是在模仿他们的老师。”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五、心得
老师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老师的地位也不可谓不重要,对老师选择很重要。
老师解析:
教者因为能从兴废难易中识别一个人的好恶,从而生出博喻以带领学生和易以思,所以成为师
这意味着对人的活动管理,意味着对一个人的领导,所以,为师这件事其本质是学者为君
因此择师就显得很重要了
学生与老师的教学共同体,学生的对老师的继志,会具有跟家庭对一个孩子养性养志养志养德相似相同的功能
校风学风班风师道,会如家风家教家道一样塑造一个人
深刻的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
如果这个人注定今后是国君,这事儿就关乎国运了


史书上说,夏商周三代和虞夏商周四代的圣王,他们成就伟业的唯一共同点就是尊重和善用老师。大概说的就是择师极其重要需要极端慎重这个道理吧
这样我们就不得不认真审视一下师与君的关系了
历史上发生的事实,为这个审视提供了大量史料
这就是华夏传统的圣王之道
从圣(国师)王(国君)分离,到王师一体,再到师道堕落至今遍地皆师。

原文: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李影 9/30 07:10:58
老师,既然选择老师古人也说这么慎重,为什么文王找姜子牙却通过占卜呢?对于现在来说,好像占卜不一定准啊

陈刚 9/30 07:12:39
你这话的逻辑前提是什么?
占卜很落后是吧
占卜是问天啊
这多么神圣庄严
所谓通天切地,那可不是比喻呢
只不过我们现代人做不到了,就斥之为腐朽落后。我们一直这样干的
这也是老师教的,正好证明择师要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0-15 21:43 , Processed in 1.099144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