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fengyu

风语的《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9 19: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第六天一、原文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二、查字典
1.隐
隱,籀文穴,山崖、洞穴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𢚩简写成“急”。“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2.疾
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只。,甲骨文大,人矢,箭),像一个人被箭矢射中。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人”、加“疒”(病床),表示因中箭受伤而卧床疗养。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床形写成船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中箭受伤,卧床休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外伤为“疾”;称内患为“病”。  
3.苦
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久远。苦,金文(艸,植物)古,古老),表示古老的植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远古采集时代发现的味似黄连的荼草,捣烂涂抹病痛部位,可以清热解毒,是远古中药系统中的重要消炎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艹”
4.难
,金文“堇”的变形,绞刑、火刑等极刑隹,是“雞”的省略,家禽,百姓常用的牺牲),表示杀鸡洒血,祭奠死者。有的金文用“爪”(“烏”的省略)代替“隹”。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杀鸡洒血,祭奠死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堇”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的简体楷书“难”,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堇”简化成“又”。  
5.益
益”是“溢”的本字。益,甲骨文(皿,盛器水,液体),表示液体从盛器的开口处溢出。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四点的“水”简写成三点的。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横写的“水”,强调“水横溢”。造字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有的隶书将横写的“水”写成当“益”的“横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溢”代替。
6.终
的本字。,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同时加(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结绳)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生,长,收,藏。
7.业
業,金文辛,刑具去,出门劳作),表示在严酷监督下劳作。有的金文省去,加(人),表示众多劳作的人。籀文省去金文的,将写成,误将写成。篆文则误将籀文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奴仆在严酷管理下艰辛劳作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业”,省去正体楷书下部的
8.去
“去”是“却”的本字。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写成开口的“凵”(楷书写成“厶”)。篆文异体字“在“去”的字形基础上加“户”(门),强调“出门远行”。造字本义:动词,离开住地,前往他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了“土”;将篆文字形中的“凵”写成“折”加“点”的“厶”,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邑)形消失。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再加“卩”(人)另造“却”代替。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
9.必
“必”是“的本字。,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隶书变形,似乎成了字加一撇的结构,篆文字形中的形消失。当“必”的“多层柔韧竹片构成的器械手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手柄)另造“柲”代替。
10.速
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简体甲骨文对“東”的误写,表示旅客的行囊。速,甲骨文東,行襄止,即“趾”,行进),表示背负行囊远行。有的甲骨文用“彳”代替“止”,并误将“東”写成“束”。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或“彳”写成“辵”,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東”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東”写成“束”造字本义:动词,背负行襄远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束”写成
11.刑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井”形的木枷。刑,金文“井”中加一点,表示套在头上的木枷刀,刑具),表示戴着木枷受刑。有的金文省去“井”中的一点。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的“井”写成“开”造字本义:动词,用刀砍杀披枷戴锁的罪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


三、诵读(微盘)
四、翻译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逃学厌学,憎恨厌恶老师,觉得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象吃了黄连一样,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好处。即使坚持到学业结束,他也会很快就忘了所学,教者不能严格施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五、阅读心得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战士在训练场上严格训练,才可能在战场上多一分胜利的把握,多一点活着回来的可能。

看过一个电视剧桥段,印象很深:一人造反要去杀了朝廷学 武堂里的少年学子,让朝廷十年之内没有人才可用,计划失败,因为学 武堂那里已有人在保护。


玉不琢不成器,做为匠人,须有匠心。教者,培养的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0 22: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第七天一、原文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二、查字典
1.法
”是“”的简体字。,金文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后人(老子)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并由此总结宇宙大道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的金文写成左中右结构。篆文“灋”将金文字形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简体篆文“法”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廌”,将金文字形中的“去”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去”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中华智慧先祖以崇拜自然的谦卑姿态,模仿、学习流水和跃鹿所代表的自然,践行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生存之道。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2.
,篆文林,林野、苑囿示,使看得清楚、警示),表示警告不可砍伐、狩猎。造字本义:动词,出于对皇家苑囿或特殊林园的保护,而戒阻砍伐或行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林”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动词:忍耐,克制,承受。动词:警戒,阻止,忌讳而制止 jìn 名词:忌讳的习俗,控戒的法令、条规 jìn 名词:警告庶人止步、高度戒备的帝王居处 jìn
3.未
未,甲骨文屮,草木枝叶木,树),表示树木“枝桠重叠”,枝叶茂盛。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夏季果树枝叶正茂,还没结果。隶书淡化树梢的枝叶形象。“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是会义字,甲骨文表示树上枝桠重叠,显示枝叶茂盛;“”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4.发
是“”的异体字;“”是“”的简化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狗突然拔腿奔跑。,金文犮,即”的本字,狗拔腿奔跑首,顶部长有长毛的人的头部),表示人拔腿奔跑时头上飞扬的长毛。有的金文将“犮”写成“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首”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犬的奔跑形象明确写成“犮”(跋),强调”的关系。篆文异体字“髪”误将“犮”写成“犬”,并用“髟”(动物头上飞扬的长毛)代替“首”,强调人急奔时头上飞扬的“长毛”造字本义:名词,人或动物头上的长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髟”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误写的“犬”恢复成“犮”(跋)。简体草书将楷书字形中的“髟”省略成“彡”,并将楷书字形中的“彡”简化成一点,将楷书字形中的“犮”写成“友”字形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发”,依据草书字形大幅简化,导致“长毛”的本义线索消失。古籍多以“髪”代替“”。《汉字简化方案》用“发”(髪)合并代替读音相近、但字形与含义毫不相关的“發”。
5.
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遮阳挡雨的屋顶。當,金文尚,屋顶,遮挡土,土墩),表示被土墩遮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土”写成“田”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当”,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为三点加“彐”。当“當”的“遮挡”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代替。
6.
,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的省略,表示安适的、徐缓的。,篆文予,即“舒”的省略,安适的、徐缓的象,陆地上身体最庞大的动物),表示大象安适、徐缓地度步。籀文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古籍常“犹豫”并用,表示反应迟缓,无力决断:“犹”表示宠物醉酒,神志不清,反应迟缓,强调失去决断力;“豫”表示大象从容度步,强调动作节奏缓慢。
7.
陵,甲骨文人,登山者止,即“趾”,借代脚板阜,盘山石阶),表示踏着石阶上行登山。有的甲骨文省略“止”,用“大”(成年人)代替“人”。有的甲骨文将“阜”简化成齿状的,将登山者写成一脚蹬地一脚高抬的登山姿势。繁体甲骨文加“又”(用手抓),表示手、脚并用,攀登陡直的山岩。金文加“土”(山地),表示在石阶或土路上攀登;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攀登形象上下重叠成“夌”,导致字形费解。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土”,将金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拾阶而上,登上高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夌”写成当“陵”的“登山”本义消失后,后人用同音字“凌”代替。
8.
“莭”是“節”的异体字。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就餐。節,金文竹,竹子即,就餐),表示竹制餐具,带结的一截竹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即”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即”写成隶书异体字“莭”用“草头”(包括竹子在内的草木植物)代替“竹”,表示进餐碗具的用材不限于竹子,还广泛取材于瓜壳、木材等。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作为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古籍多以“節”代替“莭”。《汉字简化方案》用“莭”的简化字“节”(将“即”省略成“卩”)代替“節”。正如一些陶器(如缶)作为打击乐器一样,远古时代的竹碗,也被古人当作临时代替的打击乐器——倒扣竹碗,以箸击之,震荡之声,伴奏慷慨激昂的即兴说唱,即,击节 = 敲击倒扣的竹碗。动词:紧缩,制约,克制,管控,自律。名词:约束,纪律,高度自律的品德
9.
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同源,是“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金文㫃,是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㫃”写成,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写成形的,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写成形的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㫃”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动词,散布,给予采用,进行。添加,设置
10.
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辅助,佐助
11.
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着两只大眼的大鸟,两只大眼之上是夸张醒目的眉羽,整个字形像类似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当雚”的“大眼睛猛禽瞪大眼睛察看”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見”另造“觀”代替,强调猛禽夸张的大眼“无所不见”的洞察力。造字本义:动词,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观”,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雚”简写成“又”,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简写成“见”
12.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写成“艹”加“口”的
13.
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磨”的省略,表示搓、擦。摩,篆文麻,即的省略,搓、擦手,掌),表示用手掌搓擦。造字本义:动词,把手掌当作磨盘,在物体表面施加暗力搓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麻”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14.
,甲骨文不同方向的四只手凡,多柄夯具口,劳动号子),表示众人和着号子一齐举起多柄夯具夯地。有的甲骨文将夯具“凡”写成“井,突出沉重夯具的多柄特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夯具“凡”和“合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喊着号子一齐使劲,用多柄夯地桩夯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下部的两只手“廾”连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上部的简化成
三、诵读(微盘)
四、翻译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大学的教学准则:当那些不合正道之事在未发生之前,就加以禁止,这叫预防,发生了,要抓住适当时机进行教育引导,这叫因时制宜,教导时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叫循序渐进,学生彼此观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叫切磋研究。做到这四点,教育事业就会因此兴旺起来。
五、阅读心得
可以用这四点做为把手,来衡量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1 16: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第一天

一、原文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二、查字典
1.
“扞”是“捍”的异体字。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悍”的省略,表示刚烈勇猛,无所畏惧。捍,籀文旱,即“悍”,刚烈勇猛,无所畏惧攴,持械击打),表示持械搏杀,无所畏惧。简体籀文把“旱”(悍)省略成“干”。篆文异体字“扞”将简体籀文字形中的“干”写成“干”,并用“手”代替简体籀文字形中的“攴”。造字本义:动词,刚烈勇猛、无所畏惧地持械搏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捍”代替“扞”。动词:触犯,违犯动词:抵御,抵挡,抵制,抗拒
2.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进犯。格,有的甲骨文假借各”,表示进犯。甲骨各,进犯亍,行),表示行军作战。有的金文木,械具各,进犯),表示用棍棒等木械进犯、攻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木械攻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各”写成名词:规则,标准,规限物名词:模型,类型。  名词:木棍并列的方框,框子名词:线框
3.
胜”是“鮏”的异体字;而“腥”是“胜”的异体字。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性”的省略或假借,表示事物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鮏,甲骨文自,鼻,嗅、闻鱼,水生动物),表示从生鱼嗅到的难闻气味。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用“生”(“性”的省略)代替“自”(鼻子、嗅觉),表示鱼类难闻的骚臊特性。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魚”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生”写成。篆文异体字“胜”用“肉”(动物的有机组织)代替“鱼”,强调野生动物发臊的普遍特性。有的篆文异体字“腥”用近音的“星”(xīng)代替“生”(性 xìng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将篆文字形中的“生”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鱼等野生动物发出的气味,粗浊呛鼻,恶臊难闻“胜”被异体字“腥”代替之后,“胜”字中本该读“性”( xìng )的“生”,被误读成 shēng 。而《汉字简化方案》则用字形简单、字音相近的“胜”合并代替字义毫不相关的“勝”。
4.
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残骨,借代死亡。,金文辵,行进残骨,借代死亡),表示生命在岁月的行进中化成枯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残骨形状写成“咼”造字本义:动词,在时光流逝中走向死亡,身化枯骨,生命不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咼”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过”,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咼”简化成“寸”
5.
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因遭受束颈套枷的刑罚和火刑的煎熬而痛苦嗷叫。,金文堇,因受刑而痛苦力,劳役),表示受刑和劳役。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在酷刑下从事苦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堇”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力”写成。楷书异体字加“心”,表示使内心受苦。
6.
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久远。苦,金文(艸,植物)古,古老),表示古老的植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远古采集时代发现的味似黄连的荼草,捣烂涂抹病痛部位,可以清热解毒,是远古中药系统中的重要消炎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艹”
7.
,金文“堇”的变形,绞刑、火刑等极刑隹,是“雞”的省略,家禽,百姓常用的牺牲),表示杀鸡洒血,祭奠死者。有的金文用“爪”(“烏”的省略)代替“隹”。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杀鸡洒血,祭奠死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堇”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的简体楷书“难”,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堇”简化成“又”。  
8.
,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
9.
“杂”是“朹”的异体字。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数量大。朹,籀文木,树九,数量大),表示多种树木。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九”写成。楷书异体字“杂”将“朹”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将读音由qiú变读为造字本义:动词,一个林子里混合多种树木。古籍多以“杂”代替“朹”。《汉字简化方案》用“杂”合并代替“雑”、“雜”、“襍”和“朹”。
10.
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同源,是“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金文㫃,是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㫃”写成,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写成形的,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写成形的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㫃”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
11.坏
坯”()是“坏”(pēi)的异体字。坏,金文,即“郭”的本字,借代城墙不,否定),表示不可筑墙的材料。有的金文用“才”(即“材”,建筑用料)代替“(城墙):不,否定才,即“材”,建筑用料),表示不宜使用的建筑材料,即未烧煅的、易断易碎的泥坯砖瓦。有的金文误将略有变形的“才”当成“土”和折角形状的,误将“才”写成了不知所云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本该是“才”的写成“土”造字本义:名词,不宜用作建筑材料的未烧煅的泥坯砖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不”写成。楷书异体字“坯”用“丕”代替“不”。古籍多以“坏”代替“坯”。现代汉语《汉字简化方案》用“坯”合并代替“坏”。
12.乱
𤔔”是“”的本字;而“𤔐”是“𤔔”的异体字。𤔔,金文上下两只手相配合,精细操作缠绕在织机上的交错丝线),表示两只手相互配合,精细操作,理顺交织在织机上的混乱丝线,以便持续纺织。当“𤔔”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乙”(不打结的顺滑丝线)另造“”代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工理顺织机上交错混杂的丝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𤔔写成。俗体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由爪、糸、工、又所构成的“𤔔省略成“爪”(抓持、操作),强调“手动”理顺混杂或打结的丝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双手“廾”。魏碑中的俗体楷书“乱”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𤔔当作“”的省略,并用“舌”代替简化“”,表示辩、讼双方所陈虚实难断,头绪混杂不清。古籍多以“亂”代替“𤔔”和“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乱”采用俗体楷书字形。
13.修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小心。修,金文攸,即“悠”的省略,小心二,疑为“彡”的简写,光彩),表示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二”写成“彡”造字本义:动词,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攸”写成。由于“脩”字与“修”字的读音相同、且字形相近,古籍常将“修”字与“脩”字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修”字合并代替“脩”字。

三、诵读(微盘)
四、翻译:
表现出不好的习气再去拚力阻止改正,就如鱼等野生动物发出的恶臊难闻气味,粗浊呛鼻,无论用如何激烈的方式也不会使其消除得无影无踪的;错过求学的最佳时机再学,无论再下怎样大的功夫,花再多的时间,在这方面也难有很深的“称霸一方”的造诣了;东一头西一棒,不按规律学习,就象不宜用作建筑材料的未烧煅的泥坯砖瓦,和手工理顺织机上交错混杂的丝线,无法加工修理使用了;  
五、阅读心得
教与学是有自己的规律,循道而行,相得益彰,事半功倍,背道而行,事倍功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2 17: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第二天一、原文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二、查字典
1.
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西北地域,四川古称。獨,篆文犬,猎狗,借代猎物、野兽蜀,四川),表示蜀地野兽。造字本义:名词,一种活跃于蜀地的不合群的野生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反犬旁”,将篆文字形中的“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独”,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蜀”简化成“虫”古籍常“鳏寡孤独”并称,表示社会关系脆弱、没有依靠的弱势群体:“鳏”表示男子失去妻子而自悲自哀;“寡”表示失去配偶而独守空房;“孤”表示幼失双亲而独来独往;“独”表示疏离群体而自立自生。
2.无
,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字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兀”写成。“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古籍多以“無”代替“无”。《汉字简化方案》用“无”合并代替“無”。
3.友
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握。友,甲骨文又,抓握又,抓握),表示握手结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曰”(说),强调相互协商、鼓励。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结交,协力互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简写成。双手配合为“友”,三(多)手配合为“协”
4.
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狐”的省略,表示生性多疑、独来独往的动物。孤,篆文子,儿童瓜,即“狐”的省略,生性多疑、独来独往的动物),表示独来独往的儿童。造字本义:名词,幼失父母、独来独往的儿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瓜”写成。俗体楷书误将“瓜”写成“爪”古籍常“鳏寡孤独”并称,表示社会关系脆弱、没有依靠的弱势群体:“鳏”表示男子失去妻子而自悲自哀;“寡”表示失去配偶而独守空房;“孤”表示幼失双亲而独来独往;“独”表示疏离群体而自立自生。
5.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陋”的本字。陋,籀文匚,半封闭的空间内,疑为“穴”的误写),表示原始的穴居。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内”写成“丙”,并加“阜”(阜,石阶,代表荒山旷野)另造“陋”代替,强调远离市井城区。造字本义:名词,偏远、封闭、狭隘的生活空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
6.
“寡”是“𡪍”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眔”的繁体,即“鳏”的本字,表示男子失去妻子而自哀流泪。𡪍,金文宀,房屋是“眔”的繁体,即“鳏”的本字,男子失去妻子而自哀流泪),表示男子失去妻子,独居空房;其中“頁”表示人头,两点表示泪滴。简体金文省去表示泪滴的两点,将繁体的“眔”简化成“頁”。篆文“寡”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泪滴的两点和“人”所构成的“流泪的人”,写成“分”,以致于误将金文字形中繁体的“眔”(即“鳏”的本字),写成“頁 + 分”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失去配偶,独守空房,自哀自处。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𡪍承续繁体金文字形,将繁体金文字形中繁体的“眔”写成。古籍多以“寡”代替“𡪍”。古籍常“鳏寡孤独”并称,表示社会关系脆弱、没有依靠的弱势群体:“鳏”表示男子失去妻子而自悲自哀;“寡”表示失去配偶而独守空房;“孤”表示幼失双亲而独来独往;“独”表示疏离群体而自立自生。
7.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聞,甲骨文像一个人举起一只手在耳边夸张的大耳朵),表示举掌在耳边,以增强对声音信号的捕捉。金文有所变形,突出了耳朵形象。篆文聞”另造会义兼形声的字形: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双户耳,耳朵),表示竖起耳朵在门里听门外的动静。造字本义:动词,竖起耳朵,用心注意地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写成“门”
8.
,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秋南春北。篆文将鸟头和鸟喙写成“廿”加“口”的,将鸟的两翼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呢喃蜜语的候鸟。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鸟尾形象当作“火”写成“四点底”,候鸟形象完全消失。古籍常假借“燕”代替“醼”(充满欢声笑语的新婚酒宴)。
9.
“朋”的字源比较复杂,分解如下——
一,“”是“鳳”的甲骨文字形的局部之简写(即),表示阔羽长尾的大鸟;
二,“朋”不是两个“月”、也不是两个“肉”,而是隶书对阔羽长尾大鸟“”的籀文字形的简写(即朋鳳);
三,“”是两个“玉”连在一起(即),表示远古时代作为流通货币的玉串。   
      
可见,“朋”就是“”、“朋”就是“鳳”,是阔羽长尾的大鸟,是有机体的动物。“”是玉串,是当作货币的矿物。也就是说“朋”和“”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然而由于字形相似(略有形似)、读音相近(fèng与péng都用eng韵),籀文假借“朋”代替了“”,造成了“”的消灭,也造成“朋”、“倗”、“鹏”与“鳳”之间的复杂纠葛。
      
,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两串玉串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两串玉片系在同一根绳子上,形成更大的一挂玉串。古代货币单位,以五贝为一系,以两系为一朋。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用字形字音相近的“”代替表示大挂玉串的“”。造字本义:系在一起的两挂玉串。隶书在籀文字形“”基础上有所变形,将籀文“简化成两个“月”,导致“羽”形的消失。古籍中多假借“朋”代替“”和“倗”。

10.
的本字。屰,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是“大”(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止”另造“逆”代替,或加“彳”(行进),或甲骨文加“辵”(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写成“大”字加一横的字形“屰”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屰”写成古籍多以“逆”代替“屰”。
11.
,甲骨文残块兵符——参见“𠂤”*虎豹等猛兽的尾巴,借代将帅手中象征军队指挥权的旌旄),表示拥有兵权的统帅,手执旌旄,指挥全军。其中顶部一横代表手柄,下部倒写的“毛”是“尾”的省略参见*表示威风凜凜的虎豹猛兽尾巴,借代统帅的旌旄令旗。简体甲骨文误将表示旌旄的“简写成似“帀”非“帀”的字形。金文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与“阜”相似的,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帀”造字本义:动词,拥兵统帅,手执旌旄,率军伐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两竖古籍有时假借“𠂤”(检验兵权的兵符)代替“师”(手握兵权的统帅)。
12.
“僻”是“”的异体字。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避”的省略,表示表示躲避。,篆文厂,岩崖辟,即“避”,躲避),表示为逃开野兽、逃开兵灾而躲进偏远岩穴。篆文异体字用“人”代替“厂”(岩崖),表示逃避者。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可怕灾难而躲进偏远岩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僻”代替“”。
13.
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投射、攻击。,篆文广,半开放的简易建筑發,投枪发箭,代指战争),表示战争破坏建筑,使建筑不完整。造字本义:动词,战争杀戮,摧毁房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發”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废”,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發”简化成“发”
14.
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15.六
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房屋的外形框架,有立墙、斜顶,表示房屋的空间维度:四壁加屋顶地板两面。有的甲骨文在突出了屋脊,像屋顶的烟囱(——参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屋顶形象变形成费解的造字本义:名词,庐,由四面墙,以及屋顶、地面两面构成的房屋隶书则将金文字形中的屋顶形象简化成一点一横当“六”作为单纯数字之后,后人再加“盧”(器皿中装着兽肉)另造“廬”代替,表示生活栖息的空间。
三、诵读(微盘)
四、翻译:
一个人读书,不和同学讨论交流切磋,则他所学知识的宽度、深度不足,视野狭窄,思维僵化;结交轻慢学业志趣低俗的人为友,违背老师的教导;沉迷歪理邪说,乱了心智,偏离了教育的正道。出现这六个现象,则教育的目的就被破坏了。


五、阅读心得
教学兴废之道,前车之,后车之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3 16: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第三天一、原文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二、查字典
1.
旡”是“既”的本字。旡,甲骨文转向背后的“口”既,跪坐着的人),表示吃饱饭后,掉过头,嘴背着面前的餐桌。当“旡”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食”另造“既”代替。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吃饱打嗝,转身离席,与相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旡”。古人称近食就餐为“即”;称餐毕离席为“既”。
2、知
“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3.
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组交叠的算筹。教,甲骨文爻,算筹子,蒙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训导孩子学文化、做算术。简体甲骨文省去“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爻”写成“井”。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诱导)代替“攴”(体罚),表示“者循循善诱,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学文化、作算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
4.由
“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由”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水”另造“油”代替。
5.兴
興,甲骨文不同方向的四只手凡,多柄夯具口,劳动号子),表示众人和着号子一齐举起多柄夯具夯地。有的甲骨文将夯具“凡”写成“井”,突出沉重夯具的多柄特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夯具“凡”和“口”合写成“同”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喊着号子一齐使劲,用多柄夯地桩夯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下部的两只手“廾”连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上部的简化成
6.
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投射、攻击。,篆文广,半开放的简易建筑發,投枪发箭,代指战争),表示战争破坏建筑,使建筑不完整。造字本义:动词,战争杀戮,摧毁房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發”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废”,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發”简化成“发”
7.所
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斫”的省略,表示用刀斧砍、削。所,金文户,门窗,借代房屋斤,即“斫”的省略,用刀斧砍、削),表示木匠用刀斧造门筑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斤”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木匠拉锯挥斧,造门筑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
三、诵读(微盘)
四、翻译
有德性的人,知道怎么做是发展教育,怎么做是破坏教育,了解这些之后就可以在人品学识方面做人学习的榜样,有话语权。
五、阅读心得
先独善其身,把自己教育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4 17: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第四天一、原文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二、查字典
1.
“喻”是“諭”的异体字。俞,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愉”的省略,表示得意、快意。諭,篆文言,言说俞,即“愉”),表示令人轻松愉快地说教,即用形象生动的类比,让我理解、接受抽象的观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隶书用“口”代替“言”写成“喻”。造字本义:动词,以形象生动的类比说理,使人轻松愉快接受一个观点或主张古籍中“喻”只作动词;“谕”多作名词。古籍中“谕”与“喻”常相互假借。
2.
弗,甲骨文乙,即“纪”的本字,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表示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捆绑箭支、枪矛、干戈,表示休战。隶书继承篆文字形。
3.
牽,甲骨文牛,力畜囗,环圈糸,绳子),表示农人在牛鼻孔上穿环圈,并用系在环圈上的绳子来控制犟牛。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环圈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牛”写成。篆文异体字(抓),强调手拽牛绳控制犟牛造字本义:动词,将绳子系在牛鼻子上拉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人)代替篆文字形中的“爪”,表示农人用绳子拉牛。
4.
,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弘”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
5.
印”是“抑”的本字。印,甲骨文爪,抓住蹲跪着的人),表示将对象制服跪地,并强制在其额头烙戳记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印”的“强制烙印”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抑”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官府强制性在发配边疆的罪犯额头上烙戳发配记号。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6.
開,金文門,户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连写成开”。《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开”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7.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繁体甲骨文(行进),将彳”写成“辵”,强调“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8.
”是“”的简化异体字;“”是“”的异体字;“”也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甲骨文侖,即“龠”,吹奏排笛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写成“龠”,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写成。简体金文“和”省去“龠”的中下部分,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写成,或将金文字形写成,或将篆文字形写成。篆文“和”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金文异体字“訸”用“言”(说话)代替“口”(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和”代“龢”、“咊”与“訸”。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9.
“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像正在灌液体的器皿),字形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简体甲骨文将带握柄的器皿简写成勺具形状,将倾注的液体形状简写成,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金文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里装着锡液),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将盛器形状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并误将抓柄形状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模糊不清的写成明确的“日”形,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隶书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当“易”的本义“低熔点金属”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锡”代替。古籍中常“贸易”并用,表示商品交换,贸,表示以货币为中介进行商品买卖交易,可以有中转,买卖行为往往不同步,交易双方承担一定程度不可控的利益风险;易,表示双方面对面交换货物,各得目标商品,期间没有中转,交易行为同步,全程简单、直接,可控、踏实;现代汉语中“贸易”偏指“贸”。
10.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细致、讲究。,金文囟,即“细”的本字心,考虑),表示心虑审慎细密。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审慎细密地反复考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囟”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自虑为“思”;他念为“想”。
三、诵读(微盘)
四、翻译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好的老师,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类比说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一个观点或主张。是给学生引路,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虽然老师自己学识渊博话语权威,但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是启发学生而不是给学生扫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引路而不是拽着拉着走,那么老师学生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有权威但不压制,那么学生就思维活跃,启发学生而不是替学生扫除学习困难,那么学生就会审慎细密地反复考虑。观点不同但可以共处,善于思考,思维敏捷,这就叫善于教人了。


五、阅读心得
"不塞其原,则物自生,不禁其性,则物自济。"
深入浅出,能够把深奥抽象的道理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给听者,这需要讲者自己有德(得),他吃过糖知道糖是甜的,而不是从别人或书本上知道糖是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5 17: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第五天一、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二、查字典
1.
失,金文字形是指事字,字形的下部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2.
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组交叠的算筹。教,甲骨文爻,算筹子,蒙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训导孩子学文化、做算术。简体甲骨文省去“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爻”写成“井”。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诱导)代替“攴”(体罚),表示“者循循善诱,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学文化、作算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
3.
”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篆文对“”的误写。,甲骨文鼎,经久的青铜器刀,刻镂),表示用刀在金属器皿上刻镂。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鼎”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并将“貝”兼做声旁。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将法律条文及其他重要记录刻铸在青铜钟鼎上,以便久存流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当“則”的“刻铸”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鍘”代替。
4.
多,甲骨文夕,肉块夕,肉块),表示两份肉食。在物质匮乏的原始共产平分时代,人们均分物用,尤其均分对生存影响重大的肉食,一人独占双份或数份肉食,就是“超额”的破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一人独占双份、数份肉食。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平分肉食为“宜”;独享双份肉食为“多”;堆积大量肉食为“叠”。
5.
“寡”是“𡪍”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眔”的繁体,即“鳏”的本字,表示男子失去妻子而自哀流泪。𡪍,金文宀,房屋是“眔”的繁体,即“鳏”的本字,男子失去妻子而自哀流泪),表示男子失去妻子,独居空房;其中“頁”表示人头,两点表示泪滴。简体金文省去表示泪滴的两点,将繁体的“眔”简化成“頁”。篆文“寡”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泪滴的两点和“人”所构成的“流泪的人”,写成“分”,以致于误将金文字形中繁体的“眔”(即“鳏”的本字),写成“頁 + 分”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失去配偶,独守空房,自哀自处。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𡪍承续繁体金文字形,将繁体金文字形中繁体的“眔”写成。古籍多以“寡”代替“𡪍”。古籍常“鳏寡孤独”并称,表示社会关系脆弱、没有依靠的弱势群体:“鳏”表示男子失去妻子而自悲自哀;“寡”表示失去配偶而独守空房;“孤”表示幼失双亲而独来独往;“独”表示疏离群体而自立自生。
6.
“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像正在灌液体的器皿),字形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简体甲骨文将带握柄的器皿简写成勺具形状,将倾注的液体形状简写成,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金文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里装着锡液),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将盛器形状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并误将抓柄形状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模糊不清的写成明确的“日”形,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隶书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当“易”的本义“低熔点金属”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锡”代替。古籍中常“贸易”并用,表示商品交换,贸,表示以货币为中介进行商品买卖交易,可以有中转,买卖行为往往不同步,交易双方承担一定程度不可控的利益风险;易,表示双方面对面交换货物,各得目标商品,期间没有中转,交易行为同步,全程简单、直接,可控、踏实;现代汉语中“贸易”偏指“贸”。
7.
”是“”的本字。止,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简化为线描。金文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形被淡化。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8.
,金文网,逮捕言,议论、观点人,臣子或士民),表示逮捕持不同政见的人士。有的金文将“网”简写成“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网”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刀”,强调使用刑械惩治不同政见者。造字本义:动词,逮捕因言获罪者,并施以轻刑惩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网”简写成“四”,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9.
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體,金文身,身子“豊”的简写,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篆文用“骨”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豊”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以“人”“ 本”会义的结构,另造简单字形“体”,表示“體”为人之本、躯之干。
10.必
“必”是“的本字。,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隶书变形,似乎成了字加一撇的结构,篆文字形中的形消失。当“必”的“多层柔韧竹片构成的器械手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手柄)另造“柲”代替。
三、诵读(微盘)
四、翻译
学者有四种因未抓牢而丢落的事,教者一定要了解知晓。人的学习,有的是学得知识过多超过了理解消化能力,有的是学得太少,需要用时发现不够用,有的是今天学这明天学那,有的是学学就不学了。
五、阅读心得
贪多嚼不烂、书到用时方恨少、见异思迁、浅尝辄止,说的就是这多寡易止吧。
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精力状况制定学习任务,结合实际学习调整,完成每天的计划任务,有了目标任务坚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念终始典于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15:0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第六天
一、原文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二、查字典
1.同
“同,甲骨文(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多柄夯具叫“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夯地叫“同”。
2.莫
“莫”是“暮”的本字。莫,甲骨文(两个“林”,林莽)(日,太阳),表示太阳下山,阳光隐没在丛林草野。简体甲骨文将丛林改成草丛“茻”。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下端的“艸”(草丛)当作两只手而连写成“大”。当“莫”的“太阳下山”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日”另造“暮”代替。日在草上为“早”,日在草中为“莫”(暮),日在树下为“杳”。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旦”,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莫”(通“暮”)。  
3.长
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人),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人”里面加“手”。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与“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長,久遠也。从兀,从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纼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从長。仧,古文長。,亦古文長。
4.救
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力图、努力实现。救,金文(求,力图、努力实现)(攴,持械打击),表示极力打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极力打击,力图阻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
5.失
失,金文字形是指事字,字形在“手”的下部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三、诵读(微盘)
四、翻译
这四个方面,不是教者心之所愿。知晓理解学者心里所思所想就可以努力挽救过失阻止错误。教者的任务,是尽力长养学者优点使其长者更长,努力帮助学者改正错误或者避免/少发生错误。

五、阅读心得

教育是长善救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23:1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yu 发表于 2025-9-26 15:06
第四周第六天
一、原文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第四周第六天
五、阅读心得
在人的“志思神心德”精神结构中,心是德与加入进来的“志、思、神”化合(和合)而成的有“机”体。
构成人心之机的各要素,惟有德是需要人自己去积的。所积之德,控制着心的形成与发展的方向。
知其心,就会知其得(德)与不得(德),从而长善救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7 21:2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第六天
一、原文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二、查字典
1.善
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和。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写成“艹”加“口”的。
2.歌
“可”是“哥”的本字;“哥”是“謌”的本字;而“歌”是“謌”的异体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可,甲骨文(似竽的乐器)(口,发声),表示吹笙歌唱。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可”的“吹笙歌唱”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可”另造“哥”代替,表示长久地吹笙歌唱。当“哥”本义消失之后,篆文再加“言”(诉说)另造“謌”,表示且说且唱,倾诉衷情。篆文异体字再加“欠”(吟叹)另造“歌”代替,表示深情吟唱。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年轻男子以吹笙吟唱的方式向年轻女子讨好求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哥”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作为动词“吹笙吟唱”,古籍多以“歌”代替“可”、“哥”和“謌”。古人称拼出字音为“读”;称自言自语为“念”;和曲念词为“歌”,称无曲伴奏的高声诵念为“唱”;称背书为“诵”;称节奏和缓地诵读为“咏”。汉语中常“诗歌”并称,词义偏指“诗”——“诗”将浪漫、神秘的心与灵外化为文字,但阅读欣赏者限于知识阶层少数精英分子;“歌”将诗句咏叹为便于传播的曲子,任何不识字的百姓都可以听可以唱;“诗”有韵,是文字层面的歌;“歌”有腔,是有声的诗。
3.使
“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动词本义“出使”消失后,篆文加“人”(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强调外交官员的职责。造字本义:动词,外交官手持旌节护照,奉命与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文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吏”写成。作为动词“外交官出国谈判”时,古籍多以“使”代替“史”。
4.继
繼,金文(“绝”的简写,即,被切成两段的丝线)(二,两截),表示将两截被切断的丝再连接起来。篆文(糸,完整的丝线)(绝,割断丝线),表示将割断的丝线接起来。造字本义:动词,接续断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根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两个“丝”简化成“米”,使“断丝”的线索完全消失。《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继”,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断”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5.言
言,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舌”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鼓舌说话。有的甲骨文在“言”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横指事符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写成。俗体隶书变化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舌”简写成。有的俗体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大幅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幅简化成三横,字形遂面目全非。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6.约
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7.达
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繁体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彳”写成“辵”,强调“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8.微
“”是“微”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和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微”代替“”。
9.臧
“臧”是“”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臣,即“目”的竖写,睡卧)(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口”(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加“走”(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综合金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演变成“臧”。造字本义:动词,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谋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戕”写成。古籍多以“臧”代替“”。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再加“艸”(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10.罕
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捕猎的木杈。罕,篆文(网,捕鸟的网罩)(干,猎兽的木杈),表示用网罩、干枪捕猎。造字本义:动词,捕获少见的奇特猎物。隶化后正体楷书将“网”写成“四”;俗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的“四”写成“穴”,以致“罕”字形中“网”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
11.譬
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分开、分析。譬,篆文(辟,分开、分析)(言,说话),表示把事情分开说。造字本义:动词,分析问题,并作比喻,使其知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辟”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
12.约
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三、诵读(微盘)
四、翻译
将诗句咏叹为便于传播的曲子,任何不识字的百姓都可以听可以唱,这样的人,可以令别人记住他的声音;擅于教化的人,可以令人传续他的志向。他所说的话,语言简洁通透,和缓中透着坚定,比喻既全面又条理清晰,这样就可以学其精髓。

五、阅读心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0-15 21:43 , Processed in 1.176298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