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第七天(9.20) 一、原文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二、查字正音 1、法:造字本义:动词,中华智慧先祖以崇拜自然的谦卑姿态,模仿、学习流水和跃鹿所代表的自然,践行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生存之道。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2、禁:造字本义:动词,出于对皇家苑囿或特殊林园的保护,而戒阻砍伐或行猎。 3、未:造字本义:动词,夏季果树枝叶正茂,还没结果。 4、发:造字本义:名词,人或动物头上的长毛。文言版《説文解字》:髪,根也。 5、之: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到达某地。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借武器代称人,也体现了相同的自我中心意识: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白话版《说文解字》: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6、谓: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不发不快的评论。 7、豫:造字本义:动词,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 8、当: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 9、可: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 10、陵:造字本义:动词,拾阶而上,登上高山。 11、节: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作为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 12、施: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 13、善: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文言版《説文解字》:善,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 14、摩:造字本义:动词,把手掌当作磨盘,在物体表面施加暗力搓擦。白话版《说文解字》:摩,用手掌将东西研细。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麻”作声旁。 15、兴: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喊着号子一齐使劲,用多柄夯地桩夯地。白话版《说文解字》:兴,众人合力举起。字形采用“舁、同”会义。同,表示大家同心合力。
三、朗读 已上传微盘
四、翻译 大学的教学法则:在邪念未萌发之时就加以禁止,这叫豫(从容沉稳,预防)。在恰当的时机加以教育,这叫时(符合太阳运行节奏,适时),不超越学习阶段而循序渐进地施教,这叫孙(谦逊、有序),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优点,这叫摩(暗力搓擦,观摩学习)。这四项(豫、时、孙、摩),是教育之所以能兴盛的方法。
五、阅读心得 豫、时、孙、摩,这四项内部的操作感挺强的,和之前的“敬孙务时敏”气吞山河如虎的气势一样,于自己有了安、定的内部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