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9-28 22:46 编辑
第五周第一天(20250928) 一、原文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二、查字正音 1至:“至”是“到”的本字;而“到”是“倒”的本字。至,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倒写的“交” (“交”的甲骨文 像一个人叉腿而立)下面加一横表示地板或床铺的指事符号 ,表示与站立相反的姿态,即倒地而卧。对远古狩猎时代整日奔波的男子来说,回到家中就意味着可以安全躺下、放松休息。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 用“土” 代替表示地面的一横指事符号 ,明确了“地板”(床铺)的含义。籀文“ ” 承续繁体金文字形。篆文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中,倒卧休息。 2难:難,金文  (“堇”的变形,绞刑、火刑等极刑) (隹,是“雞”的省略,家禽,百姓常用的牺牲),表示杀鸡洒血,祭奠死者。有的金文 用“爪” (“烏”的省略)代替“隹”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杀鸡洒血,祭奠死者。 3美:“美”是“ ”和“媄”的本字。美,甲骨文  (像花枝或草蔓) (大,人),表示头戴花环。简体甲骨文 将多重的花枝或草蔓 省略成单重花枝 。有的甲骨文 误将多重的花枝或草蔓的形状 写成似“花”又似“羊”的字形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似“花”又似“羊”的字形 写成明确的“羊”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头戴花环的女子,倍增娇艳,好看,漂亮。 4恶:惡,篆文  (亞,位居第二的) (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造字本义:动词,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 5博:“博”和“搏”在金文字形中原本是一个字,从篆文开始分化。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缚”的本字,表示捆绑。博,甲骨文假借“尃”。尃,甲骨文  (像线绕在纺砖上) (又,抓),表示抓住并捆绑。博,金文字形多样化,都强调武力拼杀、绑获对手:金文字形  (十,盾) (尃,即“缚”),表示武力拼杀,捆绑俘虏;有的金文 误将表示盾形的 写成“十” ;有的金文 将“盾”形的 写成 ;有的金文 以“干” (矛)代替“盾” ;有的金文 则以“戈” 代替“盾”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武力的线索消失。造字本义:武力拼杀,捆绑俘获敌人。 6喻:“喻”是“諭”的异体字。俞,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愉”的省略,表示得意、快意。諭,篆文  (言,言说) (俞,即“愉”),表示令人轻松愉快地说教,即用形象生动的类比,让我理解、接受抽象的观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俗体隶书 用“口” 代替“言” 写成“喻”。造字本义:动词,以形象生动的类比说理,使人轻松愉快接受一个观点或主张。 7长:長,甲骨文 是象形字,像一个人 头发飘散 的样子。有的甲骨文 像头发飘散 、拄着拐杖 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 在头发飘散形象 的基础上加“又” (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 突出了人 的头上飘飘的头发 和拄杖的手 。籀文  (头发) (发簪) (人),强调头发。篆文 在籀文的“人” 里面加“手” 。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三、翻译 君子知道到达学问之路的难易,而且知道学生的素质有好有坏,然后能广用比喻、因材施教。能广用比喻、因材施教,然后才能为人师表,能为人师表,然后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然后才能做国君。 四、阅读心得 因材施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有点奢侈了,现在的教育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都按照一个标准来生产的,不合格的提前淘汰了。 五、朗读 见微盘 师说:
从学者的角度体会,教的失败在于,学者发生了多寡易止四失,而未有知其心救其失,恢复学者内部的和易以思,从而保持了教的“长善”。
教者长善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教者善喻还需要长善救失,二者不可或缺
长善是善什么呢?善教善救
所有的善“行”,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或者性质呢?有的
所有的行包括善行,都是在追求极其志
只不过善行是能实现继其志的,恶行则不能实现这个追求
教者长善救失,也不过是教者被继其志而已
也就是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师学跳神
这可是教化的根本原理的自然表述
那应该接着说几句继其志
那这个继其志,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个自然原理是个什么内容ne ?
歌唱得好的人,他的城就是什么呢?
歌曲歌声的流行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让歌声飘过时空
所谓乐教
使得跟着他唱歌的人,体会到那样唱歌的“心”律,久而久之自己的心也就那么律动了
参照乐记的描述
音声相和,则心变
发出跟歌唱者相同的声,继其声
取得和歌唱者相同的“行”
同理,教者的“教”本身,跟歌者的“声”一样,是一种“行”,一种“声”,会通过学者的心的感知,引起心动(感物而动)。老师这个人教,学者老收到这样的“声”,学者之心反复那样动,久而久之,学者心变了,变成和教者一样的律动,获得和教者一样的“志”。
所以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志分志痣痔,教者传给学者的具体是哪一种,这是个关键问题和环节。如果这个环节的技术操作不清晰,这三种志,实际上传成了什么,边会失去控制 成功传递的前提是:教言,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约而达,少而精并且全部被吸收;微而臧,颗粒细小,切每一个颗粒都深藏营养;罕譬而喻,直达而非拐弯抹角围着本体打转转,甩丁甩当。
少(少一个叫少,多一个叫多),实(没有一颗秕谷稗子),准(靶向药,不绕圈圈)
如此,是继志的充要条件。
教言的性质,依照其有效成分,按照如此充要条件使继其志。
到底学生继其志到底“继”到的是志还是痣还是痔,这是一个可难可易的事情,有它的讲究。能处理这个难易,是教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