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
第7天
一、原文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二、查字正音
歌: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年轻男子以吹笙吟唱的方式向年轻女子讨好求偶。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歌,詠也。从欠,哥聲。謌,歌或从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歌,咏唱。字形采用“欠”作边旁,“哥”作声旁。“謌”,有的“歌”采用“言”作边旁。
继:繼,金文  (“绝”的简写,即 ,被切成两段的丝线) (二,两截),表示将两截被切断的丝再连接起来。篆文  (糸,完整的丝线) (绝,割断丝线),表示将割断的丝线接起来。造字本义:动词,接续断丝。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俗体楷书 根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的两个“丝” 简化成“米” ,使“断丝”的线索完全消失。《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继”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断”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繼,續也。从糸 。一曰反 爲繼。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继,续丝。字形采用“糸、 ”会义。一种说法认为,将“断” 反写就是“继”(繼)。
约:約,金文  (糸,系、束) (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刀” 写成“勺” 。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約,纏束也。从糸,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约,缠绕捆缚。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勺”作声旁。
微:“ ”是“微”的本字。 ,甲骨文  (長,长发的老人) (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 加“辵” (行进),强调行进。篆文 大体综合了金文“ ” 和 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 。古籍多以“微”代替“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微,隱行也。从彳, 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春秋传》上说:“白公的门徒将他的尸体隐匿在山上。”
臧:“臧”是“ ”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 ,甲骨文  (臣,即“目”的竖写,睡卧) (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是遭到戕杀。简体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用“口” (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 (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 (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 加“走” (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 综合金文字形 和金文字形 ,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 ”演变成“臧”。造字本义:动词,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谋害。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戕” 写成 。古籍多以“臧”代替“ ”。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 再加“艸” (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臧,善也。从臣,戕聲。 ,籒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臧,叫好、赞许。字形采用“臣”作边旁,采用“戕”作声旁。 ,这是籀文写法的“臧”字。
譬: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分开、分析。譬,篆文  (辟,分开、分析) (言,说话),表示把事情分开说。造字本义:动词,分析问题,并作比喻,使其知晓。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辟”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譬,諭也。从言,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譬,打比方,用比喻使对方明白。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辟”作声旁。
三、翻译
会唱歌的人,不仅声音悦耳,动人心弦,还要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会教人的人,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要启发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老师讲课,要简单明确,精练而完善,举例不多,但能中肯,说明问题,这样,才可以达到使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的目的。
四、心得 长善救失,善歌继声,善教继志,一个善了得。善才救的了失,还要长善,善一会儿,恶一会儿,继的声与志就变形了。废话多,方向多,表明本身内部分裂。
五、朗读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师说:教者有兴有废,知兴废者喻,善喻者能使和易以思。其法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与此对应,学有兴废么?
有,学之废,失于四:多寡易止
有必要,对多寡易止进一步说明:
多,贪多嚼不烂,说的可不只是个数量问题,他的基本含义应该是思维方法错误——把一个整体割裂一块一块的,还怀抱多片,连自居都无法实现,错误认识都无法达成。 寡,见识浅视野窄,也不只是个数量问题,而是方法问题:一个整体只是一个整体,没有细节和划分的思维,用道德经的话说: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绝对的实用观妙的方式,抛弃了观徼。观妙无名,观徼有名,有名万物之母。寡,是一种什么的方法错误。
多寡,对应的是将观妙观缴割裂出来的方法论
易,之所以流变不居,因为无形以至于无正形,这也是一种方法论错误。认为事物没有“态”。与前面的多寡性质一样,都是割裂自居,不同的是多寡割裂的是形与态,易止割裂的是进程。易否定态,止否定了势。否定态的意思是,事物的内在运动没有细节没有中间层状态,什么都没有;否定势的意思是,事物运动的任何的态都是静止的,没有指向未来的趋势。
多寡易止:魂魄态势
多者无魂,寡者无体(只有魄) 多了少了的,不就是关于数量么。数量不就是分裂程度,对数量的倚重,不就是压抑(撕裂)之后的自居?压抑(撕碎)+自居=投射
所以学的多寡,就是不学,无学之名,有名万物之母,学无其母,生不出儿来,学的儿是业嘛,学业作业
一天到晚抱怨和纠缠作业多了少了的,就是这种情形,学之失于多寡
管他作业多还是少,唛头就做,做死算数
直到把作业作死
怎么样吧作业做死?和易以思
易者无态,止者无势
学跟教一样是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以自己的身份运动
教的生命在于以自己的身份运动,学的生命也在于以自己的身份运动
生命之名与生命之实——名实
身份保障和运动机制保障,是教学不失两块基石
多寡易止,破坏了学的魂魄态势,学的生命之名和生命之实,都被消灭了
这是学者之失。教者必救,不救则教不成学不就。 多寡易止是学者失败的四大途径,他们是学者这个学习共同体从结构到功能旳失能原因
学者之心从实到名的丢失与败坏
也就是说,这四失,失的是心,不是别的。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心德结构,所失不同,了解一个学生的心德结构了,就能知道他的所失为何,也就能针对性的准确的救其所失了
教者,长期日常化的维持一种有效的教职之能,随时救助学生之失的人而已。也就是说,教有兴废,通过教者善喻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促进学生和易以思来解决。
学者之失,通过教者常善施救来解决。
如何施救?今天的内容
救失之道:基于心德结构的诊断与调试
一、诊断之本:洞察心德结构
多寡易止这四失,根源不在行为,而在内心,每个学者因其天赋、经历、习气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心德结构——即其心理运作模式(心)与知识品德积淀(德)的特定组合。
教者的首要能力:就是成为一位高明的心灵诊断师,能够敏锐地观察和判断出特定学生的心德结构特质。
判断所失:一旦了解了其心德结构,就能像医生一样,准确诊断出他最容易陷入哪一种或那几失失
例如:
一个心思散漫,兴趣多变的学生,其失多在易(流变不居)
一个固执已见、拒绝新知的学生,其失可能在寡(见识浅窄)或止(固步自封)
一个急于求成,盲目积累的学生,其失必在多(贪多嚼不烂)
二、施救之则:常善救人,对症下药
有了精准的诊断,施教便有了明确的方向,教者的角色,就是一个常善救人的守护者
1、救多者(无魂)
病症:知识碎片化,缺乏统领(魂)
施救:引导其观妙,帮助他暂停盲目积累,转而从已学内容中提炼核心纲领,发现内在联系,为其零散的魄注入一个统一的魂,重在提炼与贯通。
2、救 寡者(无魄)
病症:空有框架,缺乏支撑(魄)
施救:引导其观徼,鼓励并带领他深入细节,进行扎实的钻研和练习,用具体,丰富的材料(魄)去充裕那个空间的框架(魂),重在深耕与积累
3、救易者(无态)
病症:浮躁不定,无法形成稳定成果(态)
施救:帮助其确立态,设置明确的,可达成的小阶段目标,要求其在每个阶段进行沉淀和总结,体会止于至善的成就感,从而养成专注和深入的习惯,重在定力与沉淀。
4、救止者(无势)
病症:动力枯竭,学习进程中断(势)
施救:重新点燃其势,通过道弗牵重新唤起其对大道(学问本身)的向往,或通过强弗抑激发其内在志气,让他看到新的可能性和未来的希望,使生命重新流动起来,重在唤醒与激励。
总结:教者的天职——心灵的工程师
教者为长期日常化的维持一种有效的教职之能,随时救助学生之失的人而已,它意味着
教学的重心从传授转身救治:最好的传授是避免学生失,而一旦有失,精准的救治比任何灌输都重要。
教者的专业性体现在因材施教的极致:它要求教者不仅能教授统一的内容,更能像调试精密乐器一样,对每个学生独特的心德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调试。
因此,完整的教学艺术,是兴与救的统一
一方面,通过善喻(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来积极促进和易以思的理想状态(兴教)
另一方面,通过常善救人来及时修复的各类偏差(救失)
唯有掌握这兴救两手,方能真正履行长善而救其失的师道,守护好每一个学生生命体的健康成长,这便是《学记》留给所有教育者最核心的实践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