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睿涵

睿涵《六韬》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14: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27 15:57 编辑

龙韬      王翼第十八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受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武王曰:”请问其目。“
    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潜谋应卒,揆天消烃,总揽计谋,保全民命;谋士五人,主图安危,虑未萌,论行能,明赏罚,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天文三人,主司星历,候风气,推时日,考符验,校灾异,知天心去就之机;地利三人,主三军行止形势,利害消息,远近险易,水涸山阻,不失地利;兵法九人,主讲论异同,行事成败,简练兵器,刺举非法;通粮四人,主度饮食蓄积,通粮道,致五谷,令三军不困乏;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击不知所由;伏喜旗三人,主伏喜旗,明耳目,诡符节,谬号令,闇忽往来,出入若神;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难,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通材三人,主拾遗补过,应偶宾客,论议谈语,消患解结;权士三人,主行奇谲,设殊异,非人所只,行无穷之变;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视变,览四方之事,军中之情;爪牙五人,主扬威武,激励三军,使冒难攻锐意,无所疑虑;羽翼四人,主扬名誉四,主扬名誉,震远方,摇动四境,以弱敌心:游戏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方士二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法算二人,主计会三军营壁、粮食、财用出入。”

一查字正音1翼[]”与“”本同源,后分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的本字,表示披戴面具。,金文飞,飞翔異,即”的本字,披戴),表示身披羽装,尝试飞行。有的金文羽,翅膀異,披戴双脚,奔跑),强调飞行所需的羽装和助跑。人类自古渴望飞翔,中国古人尝试在肩背上系着人工翅膀,借助跑产生的风力实现飞天梦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肩背上系人工翅膀,助跑试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羽”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異”写成。当“翼”的“系翅试飞”动词含义消失后,人们将表示“梦想、渴望”的“翼”写成“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翄也。从飛,異聲。翼,篆文从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翼,翅膀。字形采用“飛”作边旁,采用“異”作声旁。翼,这是“”的篆文异体字,字形采用“羽”作边旁。


2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手持器械。股,篆文肉,肢体殳,持械打击),表示挨打的肢体。造字本义:名词,臀部,大人教训孩子时常鞭打的部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将篆文字形中的“殳”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股,髀也。从肉,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股,大腿。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殳”作声旁。


3肱[gōng]“厷”是“”的本字。厷,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又”(手臂)下方加一个半圆指事符号,表示手臂上弧形隆起的肌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指事符号独立成“厶”,将甲骨文的独体结构调整成合体结构。籀文省去表示手臂的“又”,强调手臂上鼓起的肌肉。当“厷”成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异体字加“肉”(肌)另造“肱”代替,强调手臂“肌肉”突出的部位。造字本义:名词,手臂上鼓起的肌肉群。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甲骨文里,隆起的半圆在“人”的前部为“身”(;隆起的半圆在“人”的后部为“臀”;隆起的半圆在“又”(手臂)下方为“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肱,厷,臂上也。从又,从古文厶。厶,古文厷,象形。肱,厷或从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肱,手臂的上部。字形采用“又、厶会义”。厶,这是古文写法的“厷”,像人手的曲臂之形。肱,这是“厷”的篆文异体字,字形采用
“肉”作边旁。


4殊[sh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吐丝结网、捕食昆虫的昆虫。,甲骨文蛛,吐丝结网、捕食昆虫的昆虫死,生命结束、亡命),表示杀死蜘蛛,即雌性蜘蛛在雌雄交配后,残食雄性蜘蛛。有的甲骨文将“死”省略成“歺”,同时加“女”(雌性),强调“雌蛛杀死雄蛛”。“交配食偶”是动物世界丰富进化模型中罕见的案例,奇案发生的三个客观条件是:一,自然进化的结果,雌蛛体型普遍远大于雄蛛;二,“雌蛛优势”演化出雄蛛“单向寻偶”的繁衍模式;三,“单向寻偶”的雄蛛在长途跋涉中能量透支,这为雌雄交配后雄蛛的被动与献身制造了形势条件。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歺”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蛛”写成“朱”造字本义:动词,强大的雌性蜘蛛交配后杀死并吃掉弱小的雄性蜘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朱”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殊,死也。从歺,朱聲。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殊,杀死。汉朝曾有一条法令说,蛮夷之长多有罪,应该杀死他们。字形采用“歹”作边旁,采用“朱”作声旁。


5卒[]卒,甲骨文字形衣,服装爻,交错捆绑),在衣服上交错捆绑,也就是用绳索在裹尸布上交错捆绑,表示远古抛葬仪式前敛尸者给死者整理并固定衣着。金文将交错捆绑的绳索简化成一撇指事符号。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死亡后敛尸备葬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一撇写成一横;将篆文字形中的两袖两襟形状写成两个“人”,至此“衣”形尽失。楷书继承隶书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卒,隸人給事者衣爲卒。卒,衣有題識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卒,隶役听差者穿的衣服上写着“卒”字。卒,是隶役衣服上标记其听差身份的符号。


6揆[kuí]“癸”是“揆”的本字。癸,甲骨文是个指事字:纵横交错的“乂”形指事符号表示东西与南北方向。有的甲骨文在“乂”形符号的四个方位上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用仪器测量方位。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方位的短横指事符号误写成“又”。金文进一步突出了四个“又”的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籀文误将篆文字形上部的个两“又”写成两个“止”的“癶”,误将篆文字形下部的两个“又”误成“矢”,变成会义结构。当“癸”的本义消失后,籀文再加“手”另造“揆”代替,强调手工测量。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癸”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仪器手工测量精确方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提手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癸”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揆,葵也。从手,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揆,度量。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癸”作声旁。


7烃[tīng]释义: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按性质和结构分为烷、烯、炔、脂环烃和芳香烃等。天然气和石油的分馏产物、煤的干馏产物都属烃类,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8涸[]涸,金文水,海水固,硬化、结晶),表示蒸发海水,使盐分结晶。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水,海水鹵,盐舟,海船,借代盐床),明确“晒盐、制盐”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让盐床上的海水蒸发以使盐分结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涸,渴也。从水,固聲。讀若狐貈之貈。,涸亦从水鹵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涸,水源枯竭。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固”作声旁。读音如同“狐貈”的“貈”。,“涸”字的或体也采用“从”作边旁, 采用
“鹵、舟”作声旁。


9蓄[]“稸”是“蓄”的异体字。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储备,积聚。蓄,篆文艸,遮蔽、隐藏畜,储备、积聚),表示积聚并隐藏。造字本义:动词,积聚并隐藏,储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卄”,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蓄”代替“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蓄,積也。从艸,畜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蓄,积聚。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畜”作声旁。


10驰[chí]馳,篆文馬,善跑的力畜虫,蛇,也表示龙),表示如龙快马。造字本义:动词,策马飞奔,如御飞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四足写成“四点底”,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驰”,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馳,大驅也。从馬,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驰,极力驱马疾行。字形采用“马”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


11诡[guǐ]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怕、险恶。詭,篆文言,说危,险恶),表示危言耸听。造字本义:动词,危言耸听,并借机误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危”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诡”,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汉语中常“诡谲”并用,本义动词,表示说话深藏误导对方的阴险动机,“诡”表示危言耸听,借机误导;“谲”表示用诡诈的语言刺探、套取情报。“诡谲”多引申为形容词,表示暗藏多重危机内幕的,令人难辨虚实利害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詭,責也。从言,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诡,责令。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危”作声旁。


12谬[miù]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寥”的省略,表示空落、空乏。謬,篆文言,话语翏,即的省略,空乏),表示空话。造字本义:名词,轻浮、经不起考验的空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翏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谬”,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謬,狂者之妄言也。从言,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谬,轻狂的人妄说的鬼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翏”作声旁。


13闇[àn]:,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神色暗淡。,篆文門,借代家园音,即“黯”),表示黯然神伤之家。造字本义:动词,黯然神伤地居丧悼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音”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闇,閉門也。从門,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闇,闭门。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音”作声旁。


14堑[qiàn]”是“”的异体字,而“”又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续的水流在漫长地质年代里缓慢地、逐步地侵蚀地表,最终开山劈地,深凿出河床、沟谷。,籀文漸,缓慢积累地、逐步地斬,砍,劈土,地面),表示劈地为沟,即水流冲蚀出两岸陡直的沟谷。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水”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地面挖掘很深的壕沟,注入水,作为防御工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堑”,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斬”简化成“斩”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塹,阬也。一曰大也。从土,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堑,壕沟。一种说法认为,“堑”是“大”的意思。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斩”作声旁。


15谲[ju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尖利的矛刺穿物体,以使内部液汁流出。,金文言,言语矞,刺穿以使内部液汁流出),表示用言语刺探,话中藏话。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矞”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诡诈的语言刺探、套取情报,话中藏话。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矞”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谲”,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汉语中常“诡谲”并用,本义动词,表示说话深藏误导对方的阴险动机,“诡”表示危言耸听,借机误导;“谲”表示用诡诈的语言刺探、套取情报。“诡谲”多引申为形容词,表示暗藏多重危机内幕的,令人难辨虚实利害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譎,權詐也。益梁曰謬欺,天下曰譎。从言,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谲,玩弄权术与欺诈。益、梁等地称这种可耻行为为“谬”或“欺”,而天下大多称之为“谲”。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矞”作声
旁。


16痊[quán]
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完整。痊,篆文疒,疾创全,完整),表示机体从疾创中恢复到完整水平。造字本义:动词,受伤的创口或疮口恢复到完好状态。古籍常假借“愈”代替“瘉”,因此“痊瘉”有时也常写作“痊愈”。“痊瘉”表示病情好转,恢复健康:“痊”强调创口﹑疮口恢复完好的生理效果;“瘉”强调摆脱疾病、健康愉快的心理效果。二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君王统帅军队,必有将官司辅佐,以使君王具有不凡威势,该怎么做呢?”
    太公答道:“君王发兵统帅军队,要把将帅当成主宰军队命运的人。身为命运主宰者的将领,要有掌握全局的本领,不能只专精某一技能。要做到因材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调整,以此作为用人方面的制度,所以将帅需要有七十二个参谋辅助他,以顺应一年的七十二候。将领能效法天道配备参谋人数,清楚为将者肩负的使命,发挥各类人才的特殊才能,就能使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武王说道:“请允许我询问一下这方面的具体内容。”
    太公说:“
        一人担任腹心,主要职责是密谋军务,应付突发事迹观测天象,消除变异,统缆全军谋划,保全民众生命令;
        五人担任谋士,主要职责是图谋安危,思虑尚未发生之事,议论人的德行才能,申明赏罚标准,授予各种官职,决断疑难问题,裁决事情可做与否;
        三人担任天文,主要职责是掌管天文历法以,观测风云天象,推究时辰和日子的吉凶,考察祥瑞是否与人事相符,核验灾异预兆,了解人心背的苗头;
         三人担任地利,主要职责是了解大军行进与驻扎的地形状况,分析利弊消长,清楚空间距离的远近与地理形貌的险易,查明河水的充沛干涸与山地的艰难险阻,不能丧失地理环境的优势;
        九人担任兵法,主要职责是计论研究各种战法的异同,分析作战成败的原因,查验兵器是否熟练使用,侦察检举军中的不法行为;
        四人担任通粮,主要职责是制订伙食标准,储备粮草物资,保证粮运通畅,征收五谷军粮,使军队的粮食供给不匮乏;
        四人担任奋威,主要职责是选拔勇士,研究军备,保证军队能风驰电掣般快速行动,让敌人不知我军从何而来;
        三人担任伏鼓旗,主要职责是熟练掌握军鼓与军旗的使用,使军中士兵明白军鼓与军旗的号令含义,有意制造虚假的传令凭证,传递虚假的军事号令,让敌人感到我军往来突然,出入行动犹如神灵般变化莫测;
        四人担任股肱,主要职责是保卫军事重地,守护要害工程,挖掘壕沟,修筑城墙,以完备军队的防御工事;
        三人担任通才,主要职责是指出将帅的疏漏,弥补他的过错,接待外国的使者宾客,与之讨论谈判,消除外交隐患,解决国妹纠纷;
        三人担任权士,主要职责是实行诡诈谋略,实施奇导师绝技,不让敌人识破,使我军行协变化无穷;
       七人担任耳目,主要职责是往来刺探军情,观察各种变化,纵览天下大事,掌握敌军情况;
       五人担任爪牙,主要职责是宣扬军威,激励士气,使我军冒着危险攻克强敌,没有任何疑问顾虑;
       四人担任 羽翼,主要职责是宣扬将帅的威名,使之声震远方,动摇周边邻国的军心,以削弱敌人的斗志;
       八人担任游士,主要职责是窥察敌人奸细,侦察敌情变化,观察敌军意图,进行间谍活动;
       两人担任术士,主要职责是故意制造诡异,依托鬼神,以迷惑敌人的军心;
       两人担任方士,主要职责是管理各种药品的使用,以医治创伤,治愈百病;
       两人担任法算,主要职责是计算军队营垒、粮食的总体开销以及钱财物资的出入情况。“
三心得:将帅,要有掌握全局的本领,要做到因材授职,各取所长。将领能效法天道配备参谋人数,清楚为将者肩负的使命,发挥各类人才的特殊才能,就能使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做为家中的将帅,同样要有全局观,家中孩子性格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因着他们的不同而用好这些孩子们,让他们都可为家做事,成为不一样的才。就不会有逆反这么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30 10: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4-4 21:56 编辑

第七周 (3月30日——4月5日)任务
龙韬

论将第十九
选将第二十
立将第二十一

论将第十九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其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武王曰:”善哉!“

一查字正音:
1勇[yǒ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使、操作。勇,金文用,使,操作戈,武器),表示英武之士,敢打敢拼,无所畏惧。有的金文甬,“用”的误写),表示农业时代在家庭里起关键作用的大力壮丁,敢做敢担。篆文字形有的从心”,强调胆大无惧;有的从“力”,强调力大敢为;有的从“戈”,强调英武无敌。造字本义:形容词,力大胆大,敢做敢担,无所畏惧隶书承续金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勇,气也。从力,甬聲。,勇或从戈用。恿,古文勇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勇,使人充满力量的志气。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甬”作声旁。,这是“勇”的异体字,采用“戈、用”会义。“恿”,这是
古文写法的“勇”字,字形采用“心”作边旁。


2智[zhì]: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传授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说明),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干”写成“亏”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亏”,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曰”。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智,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智,器物上可辨识的标志性文字。字形采用“白、亏、知”会义。


3仁[rén]:”是“仁”的异体字。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普天之下不同身份地位的生活者。仁,甲骨文人,他人二,等同、相等,参见“均”、“齐”),表示人人相等,亦即等而视之,视人若已,将心比心,同情包容。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尸”。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尸”写成。有的籀文写成“千”(众多,代表众生)、“心”(慈爱)会义的结构,表示心怀众生,宽容博爱。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视人若已,同情包容,尤指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厚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楷书异体字“忈”用“心”(慈爱)代替“单人旁”,强调以慈爱之心同等对待。古籍多以“仁”代替“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仁,親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古文仁或从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仁,亲爱。字形采用“人、二”会义。忎,这是古文写法的“仁”,字形采用“千、心”会义。,这是“仁”的古文异体字,字形采用
“尸”作边旁。


4信[xìn]:
”的字源解说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1.75分



“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籀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古籍多以“信”代替“訫”和“㐰”。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5忠[zhō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与四周等距离的核心位置。忠,金文中,核心位置心,感觉和思维器官),表示内心的中央,即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中”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把对方放在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出于道义而非出于个人回报地、自觉利他地、真诚专一地为之服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儒家提倡在处理社会关系时遵循“忠恕”之道,以达成封建时代农业大国的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忠”指充满敬意维护上级,用心专一;“恕”指推已及人,抱持同情同理之心包容下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忠,敬也。从心,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忠,尊敬。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中”作声旁。


二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评论将领的原则是怎么样的呢?“
    太公曰:“将领应具备五种才能,警惕十种缺点。”
    武王曰:“我要冒昧地询问一下这方面的具体内容。”
   太公曰:“我所说的五种美德是:勇敢、智慧、仁慈、诚信、忠诚。勇敢不会被侵犯,智慧就不会思虑惑乱,仁慈就懂得爱人,诚信就不会欺诈,忠诚就会对君主没有贰心。

    “我所说的十种缺点是:有的作战勇敢却愿轻易赴死;有的秉性急躁,匆忙决策;有的心地贪婪,喜好财货;有的讲究仁爱却心慈手软;有的聪明智慧却内心怯懦;有的对人诚信却喜欢轻信别人;有的廉洁守法却不能施慧于人;有的聪明智慧却优柔寡断;有的坚强勇猛却刚愎自用;有的怯懦胆小,喜欢依赖别人。       作战勇敢却愿轻易赴死的,可以贿赂他;
      讲究仁爱却心慈手软的,可以劳碌烦扰他;
     聪明智慧却内心怯懦的,可以让他困窘不安;
      对人诚信却喜欢轻信别人的,可以用言语欺骗他。
      品德廉洁却不会尊重人的,可以侮辱他;
      聪明智慧却优柔寡断的,可以偷袭他;
      坚强勇猛却刚愎自用的,可以奉承迷惑他;怯懦胆小而喜欢依赖虽人的,可以设计欺骗他。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军队的命运由将领掌握。将领是国家的辅佐,为先王所重视。任命使用将领不可不慎重考察所以说:战争不会让双方都获胜,也不会让双方都失败。大军出发越过国境,为期不到十天,如果不是灭掉敌国,就必定是己方军队战败,将领导被杀。”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三心得:选将必选择勇敢、智慧、仁慈、诚信、忠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4 2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4-4 22:35 编辑

选将第二十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不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而反易人者,有嗃嗃而反静悫者,有势虑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賎,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奕;三曰与之间谋划,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这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一查字正音:
1悾[kōng]: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虚无、不存在。悾,甲金篆字形资料暂缺,隶书心,内心空,虚无、不存在),表示内心虚空。造字本义:形容词,内心虚空、无着落。楷书承续隶书字形。
2诡[guǐ]: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怕、险恶。詭,篆文言,说危,险恶),表示危言耸听。造字本义:动词,危言耸听,并借机误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危”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诡”,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汉语中常“诡谲”并用,本义动词,表示说话深藏误导对方的阴险动机,“诡”表示危言耸听,借机误导;“谲”表示用诡诈的语言刺探、套取情报。“诡谲”多引申为形容词,表示暗藏多重危机内幕的,令人难辨虚实利害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詭,責也。从言,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诡,责令。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危”作声旁。


3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攻击。激,篆文水,急流敫,攻击),表示急流冲击。造字本义:动词,比喻急流撞击水道中的岩石而急剧飞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敫”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激,水礙衺疾波也。从水,敫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激,水流受阻后急速腾溅的水波。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敫”作声旁。


4怯[qi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离开、逃离。怯,篆文犬,恶狗去,逃离),表示躲狗而逃。造字古人发现,“怕狗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经典的胆怯场面。篆文异体字心,怕去,逃离),突出因心理恐惧逃避。造字本义:动词,因惧怕而想逃避、畏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㹤,多畏也。从犬,去聲。怯,杜林說,㹤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㹤,充满畏惧。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去”作声旁。“怯”,杜林说这是“㹤”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心”作边旁。


5嗃[xiào]:,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超常、强度大。,篆文口,责骂、训诉高,超常、强度大),表示高声责骂、训诉。造字本义:动词,高声责骂、训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高”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嗃,嗃嗃,嚴酷皃。从口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嗃,嗃嗃叫,严酷的样子。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高”作声旁。


6悫[què]:诚实;忠厚。
7肖[xiāo]: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形体不大。肖,金文小,形体不大肉,借代身体),表示形体很小的新生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父母的小型肉身,即亲生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肖,上下两代人的体貌相似。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小”作声旁。有些孩子不像他们的父母,所以就说他们“不肖”。


二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君王起兵征伐,要挑选并磨炼出智勇双全的杰出人才,了解将领水平的高低,该怎么做呢?“
    太公答道:”将领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品质不相符合的情况有以下十五种:有的看似严正,实则为非作歹;有的看似温和善良,实则实施偷窃;有的看似恭敬,实则内心傲慢无礼;有的外表廉洁恭谨,实则内心极不实诚;有的貌似精明干练,实则并无才干;有的貌似忠厚老实,实则不讲诚信;有的貌似喜好谋略,实则缺乏决断;有的看似果断,敢于决策,实则并非如此;有的貌似诚恳本分,实则不守信用;有的看起来糊里糊涂的,实则相反,忠实可靠;有的言语奇异激烈,不合觉悟办事却颇有轻蔑他人;有的看似严酷苛刻,实则相反,常青诚实;有的看起来身体虚弱,相貌丑陋,但出使外国却能顺利到达各地,完成各项任务。天下都看不起的人,正是圣人要重视的,普通人没有哪一个能理解得了,如果不具备鉴别人的高明见识,就无法看清他们的区别,以上就是将领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品质不相符合的各种情况。“
     武王问道:”您是用什么方法去了解他们的?“
     太公答道:”了解他们可通过以下八种考验方法;一是问他一些问题,看他言辞是否周密;二是用言辞诘问,对他穷究到底,看他是否具有应变能力;三是派人私下为他谋划私利,看他是否忠诚;四是明白直接地询问隐情,从他是否不加隐瞒看其品德是否优良;五是让他处理鲸物,看他是否廉洁。六是用美色试探他,看他是否坚贞;七是把难事告诉他,看他是否勇于担当;八是用酒灌醉他,看他是否不失常态。如果以上八种考验方法全都使用了,那么将领是贤还是不贤,就能区分出来了。“

三心得:方法是可以的,重点在使用方法来试探对方的人能不能运用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4 22: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4-4 23:26 编辑

六将二十一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这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珐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共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賎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一查字正音:
1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杀头。避,甲骨文彳,行进辟,杀头),表示为躲死难而逃亡。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为躲刑戳或战乱而逃离是非之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避,回也。从辵,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避,迂迴绕开。字形采用“辵”作边旁,“辟”作声旁。


2殿[diàn]:“殿”是“壂”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臀部。壂,篆文受罚时挨板子的屁股土,垫高的土台),表示王宫中天子专坐的高台。篆文异体字“殿”省去“土”。造字本义:名词,设有天子高台专座、供天子上朝理政的高大堂皇的建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殿”写成古籍多以“殿”代替“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殿,擊聲也。从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殿,打击声。字形采用“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3稷[]:”是“”的异体字。,甲骨文禾,稻谷兄,即“祝”,祭祀祝祷),表示为稻谷祭祀祝祷。古人在播种、插秧季节,为谷(穀)神举行祭祀仪式,感恩地神、谷神赐予粮食,祝祷风调雨顺,五谷生长。金文用“麦”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禾”,用“鬼”(佩带面具的巫师)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兄”(祝)。籀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鬼”写成,并加“夂”(倒写的“止”,后退),表示农夫在水田里双手一边插秧,双脚一边后退。造字本义:动词,祭祀谷神,感恩粮食,祝祷五谷生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畟”写成。篆文异体字“畟”省去“禾”。古籍多以“稷”代替“畟”。古籍常“社稷”并用,“社”表示种植神树、专供聚落祭拜土地神的土台;“稷”表示代表五谷之神的稻麦黍菽等庄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稷,也。五穀之長。从禾,畟聲。,古文稷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稷,荠黍。五谷之首。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畟”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稷”字,字形省略了“夂”。


4珐[]: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法”的省略,用来拟古西域地名“拂菻”发音的开头音节。珐,甲金篆字形暂缺,隶书王,玉,玉质、玻璃质去,即“法”,拟类似“拂菻”开头fa的音节),表示由拂菻传入的有透明感的玉质涂料。推测造字本义:半音译名词,秦汉时代由西域读音为“拂菻”或“法蓝”或“佛郎”的地方传入的玉质涂料,被称为“搪瓷”,清代以来称为“景泰蓝”,是一种用石英、长石等加硼砂、钴、镍的氧化物等制成的像玉像釉的涂料;涂在金属表面,既可美化装饰,又可防蚀防锈。
5钺[yuè]:“戉”是“钺”的本字。戉,甲骨文像是大斧和戈的组合兵器。金文突出了斧形和手柄形状。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斧形变形成,锋刃形象消失。当“戉”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鉞”代替,强调兵器的金属性质。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将帅使用的长柄圆刃青铜大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钺”,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古籍多以“钺”代替“戉”。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鉞,車鑾聲也。从金,戉聲。《詩》曰:“鑾聲鉞鉞。”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钺,战车上銮铃的鸣声。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戉”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銮声钺钺。”


6疾[]: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只。,甲骨文大,人矢,箭),像一个人被箭矢射中。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人”、加“疒”(病床),表示因中箭受伤而卧床疗养。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床形写成船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中箭受伤,卧床休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外伤为“疾”;称内患为“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疾,病也。从疒,矢聲。,古文疾。,籀文疾。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疾,小病。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疾”。,这是籀文写法的“疾”。


7驰[chí]:馳,篆文馬,善跑的力畜虫,蛇,也表示龙),表示如龙快马。造字本义:动词,策马飞奔,如御飞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四足写成“四点底”,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驰”,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馳,大驅也。从馬,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驰,极力驱马疾行。字形采用“马”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


8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的本字,表示极力、勉强。,篆文敄,即“務”的本字,极力馬,善跑力畜),表示极力驱马。造字本义:动词,极力让马奔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骛”,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騖,亂馳也。从馬,敄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骛,狂乱奔驰。字形采用“马”作边旁,“敄”作声旁。


9咎[jiù]的本字;而咎”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倒写的“止”,践踏尸,死者),表示踏尸泄愤。繁体甲骨文加“口”(说话)写成“”,强调“谴责、咒骂”的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双“止”,表示众人践踏。篆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咎”将篆文字形中的“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并将篆文左“各”、右“人”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处”、下“口”上下结构的。造字本义:动词,远古时代祛灾祭祀仪式中,对招灾致祸的罪人尸体践踏咒骂,以示对神灵的谢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咎,災也。从人,从各。各者,相違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咎,灾祸。字形采用“人、各”会义。各,表示相违背。


10殃[yā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绞刑。殃,篆文歹,残骨,借代活剐央,绞刑),表示施行活剐或绞刑。造字本义:动词,活剐或绞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央”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殃,咎也。从歺,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殃,神降的惩罚。字形采用“歺”作边旁,采用“央”作声旁。


二译文:
    武王问太公曰:“君王任命大将的方式是怎样的呢?”
    太公答道:“凡是国家有危难,君王应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大将,向他发布诏令道:‘国家命运的安危,全掌握在将军你的手上。如今某国不愿意臣服我国,望将军领兵讨伐它。’
    “大将已经接受了任命,君王就命令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用龟甲预测吉凶,通过卜卦选择了一个好日子,在这天将象征权力的斧钺授予大将。君王进入太庙大门,面朝西站立;大将进入太庙大门,面朝北站立。君王亲自手持钺的头部,把钺的手柄交给主将,对他说道;“从此以后,军中事务即使上至天界,也全由将军处理。‘君王又手持斧柄,将斧的刃部交给主将,对他说道:”从此以后,军中事务即使下至深渊,也全由将军处理。发现敌人虚弱就进兵攻击,发现敌人强大就停止进攻,不要因为我军人数多就轻视敌人,不要认为使命重大就必须与敌拼死,不要认为自己身份尊贵就看不起别人,不要认为自己见解独到就违背众人的意见,不要认为自己擅长辩论申说,想法就一定正确。士兵没有坐下休息自己就不要先坐,士兵没有吃饭自己就不要先吃,与士兵一同忍受寒冷与酷热。如果能做到这些,士兵们一定能拼死杀敌。’
     “大将已经接受任命,向国君行拜礼并回答道:“臣听说国事不能让境外的人去治理,军队在外不能让朝中的人去指挥大臣若怀有贰心,就不能中心侍奉国君;叵若心存疑虑,就不能专心对付敌人。臣已经接受任命手持威严的斧钺,有指挥军队的专权,如果不完成使命就不敢活着返回。希望君王您能下达授权的指令给臣。国君您不答应臣,臣就不敢担任大将。‘
    “国君答应了大将的要求,大将就向国君告辞,领兵出发。军队的事务,不听国君的指令,全部由大将直接发令。面对强敌决一死战,没有人有贰心。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就会上不受制于天,下不受制于地,前不受制于敌人,后不受制于君王。军中有智慧的人为大将谋划,勇敢的人为大将战斗,全军士气高昂,直冲云霄,如奔驰快跑一般行动迅速,还未与敌交锋,敌人就投降归顺。在国外占用强敌,在国内建立功勋,军官升迁,士兵受赏,百姓欢乐,将帅没有获罪遭殃。国家因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定太平。“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三心得:一旦将兵权交给大将,就要信他,由将直接发令军队,指挥军队,军队上下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3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4-13 18:19 编辑

第八周(4月6日--12日)任务
将威第二十二
励军第二十三
阴符第二十四

将威第二十二
一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为禁止而令?”y
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这;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二查字正音:1诛[zhū]:
1.责问;谴责。如:口诛笔伐。 2.惩罚。 3.讨伐。 4.杀死。如:人人得而诛之。 5.剪除。

2厩[url=][ jiù ][/url]马房。3震
zhèn:
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振”的省略。震,甲骨文辰,即“振”双腿发抖,两点指事符号表示颤抖),表示天雷振撼天地,令人恐惧发抖。金文加“雷”,强调“打雷”的“震源”。籀文以“雨”(天象)代替“雷”,强调天象含义。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打雷,撼动天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震”的本义是雷撼天地;“振”的本义是奋力挥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震,劈歴,振物者。从雨,辰聲。《春秋傳》曰:“震夷伯之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震,天穹的劈历,振动室内物什。字形采用“雨字头”作边旁,采用“辰”作声旁。《春秋传》上说:“响雷震撼夷伯的庙堂。”

4竖1.直立;使直立。如:竖电线杆。 2.垂直;纵向。与“横”相对。如:竖线。 3.旧称未成年的仆人,童。


三译文:武 王问太公说:‘将帅用什么办法来树立威信?用什么办j法来体现圣明?用什么办法做到有禁必止,有令必行?’
大公答道:‘将帅通过诛杀地位高贵的人来树立威信,通过奖赏地位低下的人来体现对圣明,通过审慎而严明的赏罚做到有禁必止,有令必行。因此,杀一人而能使全军震骇的,就杀掉他;赏一人而能使全军高兴的,就奖赏他。诛杀,贵在诛杀地位位高贵的人,奖赏,重在奖赏地位低下的人。能诛杀那些官高位显担当重要职务的人,说明刑罚的对象没有上限;能奖赏牛倌、马夫、饲养人员等地位低下的人,说明奖赏的对象也没有下限。刑罚及于最上层,奖赏达到最下层,这就是将帅的威信得以树立,命令能够执行的原因所在。”
四心得:
励军第二十三
一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 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
太公曰:‘将有三。”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二查字正音:

三译文:武王问太公说:”我想使全军将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听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听到前进的号令就欢喜,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
太公答道:‘将帅有三个克敌致胜的要领。”
武王答道:“请您谈谈具体内容好吗?”
太公:“身为将帅,能冬天不穿皮衣 ,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将;奖帅不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翻越险阻关隘,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的将帅叫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入自己的宿舍,军队的饭菜做好,将帅才开始就餐。军队没有举火照明,将帅也不举火照明,这样的将帅叫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己,就不能体会士卒的饥饱。将帅能同士卒同寒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前进的号令就欢听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攻打高城深池时,即使面临箭石如雨的危境,士卒也会争先恐后奋勇上登城;进行野战对,双方刚一交锋,士卒就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士卒并不是天性喜欢死亡、乐于伤残,而是由于将帅关心自己冷暖和饥饱,体恤自己的劳苦,因此深受感动而甘心尽力报效。”
四心得:

阴符第二十四
一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三军卒有缓急,或利或害,吾将以近通远,从中应外,以给三军之用,为之奈何?”
太公:‘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凡大九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杀将之符,长九寸;降城郭得邑之符,长八寸;却敌报远之符,长七寸;警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曰:"善哉!"
二查字正音
1邑
yì:
邑,甲骨文囗,四面围墙的聚居区人,民众),表示众人的聚居区。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名词,有一定人口定居的城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邑,國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凡邑之屬皆从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邑,小帮国。在先王的制度中,公、侯、伯、子、男有尊卑高下不同,所管辖的地域有大小不同,所以字形采用“卪”作边旁。所有与邑相关
的字,都采用“邑”作边旁。



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品尝美食。稽,金文旨,品尝美食頁,头脑,省思、审察),表示代尝并审查食物的安全性。籀文在“旨”的中间误加一横,并将金文字形中的“頁”省略成“首”。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頁”,并加“禾”(稻米,代粮食),强调代尝食物;同时在“旨”(品尝、试吃)上加“尤”(特别),表示有安全针对性地品尝试吃。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忠臣为帝王的日常食品代尝检查,以身试毒,排除帝王饮食的安全隐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稽,畱止也。从,从尤,旨聲。凡稽之屬皆从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稽,停留。字形采用“、尤”会义,采用“旨”作声旁。所有与稽相关的字都采用“稽”作边旁。







三译文: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到敌国境内,全军突然遭遇紧急情况,或者对我有利,或者对我有害,我想从近处通知远方,从国内策应国外,以适应三军的需要,应当怎么办?“
太公答道:“君主授予主秘密的兵符,一共分为八种:有我军大获全胜、全歼敌军的阴符,长度为一尺;有击破敌军,擒获敌将的阴符,长度为九寸;有迫使敌军投降,占领敌人城邑的阴符,长度为八寸;有击退敌人,通报战况的阴符,长度为七寸;有激励军民坚强守御的阴符,长度为六寸;有请求补给粮草、增加兵力的阴符,长度为五寸;有报告军队失败,将领阵亡的阴符,长度为四寸;有报告战斗失利,士卒伤亡的阴符,长度为三寸。凡是奉命传递阴符的,如果延误时限、泄露机密,听到的和随便传告机密的,都一律处死。这八种阴符,由君主和将帅秘密掌握,是一种用来暗中传递消息,而不泄露朝廷和战场机密的通讯手段。这样,即使敌人有十分高深的智慧,也无法识破它的奥秘。”
武王说:“高明啊!”
四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21: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4-19 22:24 编辑

第九周 (4月13日-19日)任务
龙韬
阴书第二十五
军势第二十六
奇兵第二十七



阴书第二十五

一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繁多,符不能明,相去辽远,言语不通,为之奈何?”
太公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相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曰:“善哉!”二查字正音
测[c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铭刻。測,金文水,河水、水位則,铭刻,刻记),表示刻记水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河岸石壁上刻记洪水水位,作为历史水情资料,以资治水参考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测”,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則”简化成“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測,深所至也。从水,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测,检查水深所达到的程度。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则”作声旁。


明[míng]“朙”是“明”的异体字;“眀”是“朙”的异体字。明,甲骨文日,太阳月,月亮),表示太阳和月亮发光照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日”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月”写成。甲骨文异体字“朙”月,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黑暗房间的角落。“朙”的隶书异体字“眀”误将“囧”写成“目”。古籍多以“明”代替“朙”和“眀”。“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朙,月光透过窗户照亮房间。字形由“月、囧”会义。所有与“朙”有关的字,都采用“朙”作边旁。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国君与主将想要集结兵力,根据敌情进行灵活的机动,谋求出其不意的胜利。但事情繁杂,要讨论的事情比较多,用阴符难以说清楚,彼此相距又十分遥远,没法用言语当面讨论作战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回答道:“所有密谋大计,都应当用阴书,而不用阴符。国君用阴书向主将传达指示,主将用阴书向国君请示问题,这种阴书都是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所谓一合而再离,就是把一封书信分为三个部分;所谓三发而一知,就是派三个人送信,每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三个人互相隔离就无法知道书信的内容是什么。这就是阴书,无论敌人怎样聪明,也不能识破书信中的军情信息。”武王说:“高明啊!”
四心得:阴书确实高明。


军势第二十六
一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
太公曰:“资因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忽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圣人征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善战者,居之不扰,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夫将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见而视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衡敌,对无立国。”
武王曰:“善哉!”

二查字正音
1盈[yíng]“夃”和“”是“溋”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器皿中水满外流。溋,甲骨文两个人益,即“溢”),表示两人进入浴缸后,缸内的水满出。有的甲骨文用“止”(趾,双脚)代替“人”,强调人站在装满水的浴缸里。有的甲骨文用“太”(即“汰”,淘洗)代替“止”(趾,双脚)。金文综合甲骨文和甲骨文两款字形,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误写成“乃”,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夃”省去“皿”造字本义:动词,人进浴缸,缸水满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夂”(止)写成“乂”。而印刷体楷书又误将俗体楷书字形中的“乂”写成“又”(用手抓),以致字形费解。楷书异体字“夃”省去“皿”。楷书异体字“盈盈”将“又”写成“夂”古籍多以“盈”代替“溋”和“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盈,滿器也。从皿、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盈,液体装满盛器。字形采用“皿、夃”会义。


2缩:[suō]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过去的、旧的。縮,篆文糸,丝线,借代丝织衣物宿,旧的),表示旧衣服尺寸变短变小。造字本义:动词,衣物的尺寸因陈旧而变短、变紧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宿”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缩”,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縮,亂也。从糸,宿聲。一曰蹴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缩,杂乱。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宿”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缩”是踩踏的意思。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进攻作战的原则是什么?”
太公答道:“作战的态势要根据敌人的行动而决定,战术的变化产生于两阵之间的战场变化,奇正的运用来源于将帅无穷的智慧和思考。重大的战事是不需要讨论的,用兵的微妙是无法言说的。而且阵前讨论对将军的临战指挥也没有什么价值,两军阵势出现变化的瞬间,怎么作出合理的指挥决策,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倏然而去,忽然而来,独断专行而不受制于人,这就是用兵的原则。
指挥打仗,如果听多了别人的意见,就会陷入讨论;如果有了成见,就会根据成见做出先行的判断;如果干扰信息太多,就会难以做决策;如果在指挥上不能决策,互相辩论和争执,就说明战事要危险了。所以善于用兵的,取胜于军队动用之前;善于消除祸患的,能够消除祸患于未然;善于打胜仗的,能够取胜于无形之中;最高明的作战是不战而使敌人屈服。因此,经过白刃相交殊死拚搏而取胜的,不是良将;在失败之后再来设置守备的,不是智士;智慧与一般人相同的,不能称为国师;技艺与一般人相同的,不能称为国工。用兵最重要的莫过于所攻必克,作战最重要的莫过于精神专注和冷静思考,行动最重要的莫过于出其不意,计谋最重要的莫过于神妙难测。凡是未战而先胜的,都是先示弱于敌,然后进行决战。这样便可事半而功倍。
圣人观察天地的变化,反复探求其运行的规律,根据日月的运行,季节的变化,昼夜的长短,推断出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万物的生死,取决于天地的变化。所以说,没有弄清战争的形势就贸然作战,虽然军队众多,也必定失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按兵待机不被假象所干扰,看到有胜利把握就进攻,没有获胜的可能就停止。所以说,不要恐惧,不要犹豫。用兵的害处,最大的是犹豫;军队的灾难,最大的是狐疑。善于打仗的人,看到有利的情况决不放过,遇到有利的战机决不迟疑。否则,失掉有利条件放过有利战机,自己反而会遭受祸殃。所以,明智的指挥者抓住战机就不放过,机智的指挥者一经决定就绝不迟疑。所以投入战斗才能象迅雷使人不及掩耳,象闪电使人不及闭目,前进有如惊马奔驰,作战有如狂风迅猛。阻挡它的就被击破,靠近它的都被消灭,这样的军队谁还能抵抗呢?
将军在战场上指挥打仗的时候,无需言语表达和讨论,而是让自己保持极度的专注和玄默状态,这就是神。不需要用眼睛看到,就能洞察一切,这就是明。所以,掌握了神明之道,作战就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天下就没有敢于作对的敌国。”
武王说:“您说得好啊!”
四心得:在占场上形势千变万化,抓住时机,才是关键。

奇兵第二十七


一原文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道,大要何如?”太公曰:“古之善战者,非能战于天上,非能战于地下,其成与败,皆由神势,得之者昌,失之者亡。夫两阵之间,出甲陈兵,纵卒乱行者,所以为变也;深草蓊[wěng]翳[yì]者,所以逃遁也;溪谷险阻者,所以止车御骑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击众也;坳[ào]泽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无隐者,所以战勇力也;疾如流矢,如发机者,所以破精微也;诡伏设奇,远张诳[kuáng]诱者,所以破军擒将也;四分五裂者,所以击圆破方也;因其惊骇者,所以一击十也;因其劳倦暮舍者,所以十击百也;奇伎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强弩长兵者,所以逾水战也;长关远候,暴疾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喧嚣者,所以行奇谋也;大风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后也;伪称敌使者,所以绝粮道也;谬号令与敌同服者,所以备走北也;战必以义者,所以励众胜敌也;尊爵重赏者,所以劝用命也;严刑重罚者,所以进罢怠也;一喜一怒,一与一夺,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调和三军,制一臣下也;处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险阻者,所以为固也;山林茂秽者,所以默往来也;深沟高垒,积粮多者,所以持久也。故曰: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能治乱,不可以语变。故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武王曰:“善哉!”二查字正音:
1蓊[wěng]: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鸟颈毛。蓊,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艸,植物翁,鸟颈毛),比喻植物的茎杆上长满枝叶。推测造字本义:形容词,草木茎杆上枝叶茂盛。
2翳[yì]”是对“”的误写;“”是“”的本字;而“”是“”的异体字字;可以说“”是“”的本字;也可以说“”原本与“”()无关,后人假借“”(遮盖箭只)代替“”(疗伤治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只,狩猎或作战武器。,甲骨文像遮挡物矢,箭只),表示用遮挡物遮盖箭只,隐藏攻击动机。甲骨文异体字将“矢”写成,误将表示遮蔽的“写成“匸”(竹筐),将“”写成“”。当“”(被误写成“”)的“遮挡箭只”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字基础上加“丮”(“执”的本字,抓持)、加蔧草(古人容易就近获取的遮蔽物)另造“”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是“的反写),表示用芦花蔧草遮盖箭筐里的箭只。当“”和“𦑄”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异体字用“殹”代替“医”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用芦花蔧草遮蔽箭筐里的箭只,避免引起猎物或敌人的警惕,以便抵近目标发起突然袭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羽”写成表示动词“遮蔽箭只”时,古籍多以“翳”代替“医”和“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翳,華蓋也。从羽,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翳,华盖。字形采用“羽”作边旁,采用“殹”作声旁。

3
坳[ào]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拗”的省略,表示抓紧。坳,篆文土,地面幼,拗,抓紧),比喻地面交错、扭结。造字本义:名词,地面由土疙瘩牢固扭结的凹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坳,地不平也。从土,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坳,地而凹凸不平。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幼”作声旁。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的法则,其要领是什么?”太公答道:“古代善于用兵的人,并不是能战于天上,也不是能战于地下,其成功与失败,全在于能否造成神妙莫测的态势。能造成这种态势的就胜利,不能造成这种态势的就失败。当两军对阵交锋时,卸下铠甲,放下武器,放纵士兵,行列混乱,目的是为了变诈以引诱敌人;占领草木茂盛地区,目的是为了便于隐蔽撤退;占领溪谷险阻地形,目的是为了以少击众;占领低谷、水泽等低湿幽暗地区,目的是为了阻止敌人成车和骑兵行动;占领险隘关塞山林地形,目的是为了隐蔽军队行动;占领平坦开阔地区,目的是为了同敌人比勇斗力;行动快如飞箭,猛如发机,目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破敌人的深谋妙计;巧妙设伏,布置奇兵。虚张声势,诱骗敌人,目的是为了击破敌军,擒获敌将;四面出击,多方进攻,目的是为了打破敌人的圆阵和方阵;乘敌人惊慌失措之机发起进攻,目的是为了达到以一击十;乘敌人疲劳不堪、夜晚宿营之机实施突袭,目的是为了达到以十击百;利用奇妙的技术架桥造船,目的是为了越过深水,渡过大河;使用强督和长兵器,目的是为了便于越水作战;在边远地区设置关卡,派出侦察人员,快速行动,不拘常法,目的是为了降服敌人城池占领敌人土地;故意大声鼓噪暄嚣前进,目的是为了扰乱敌人耳目施行奇计妙策;冒着大风暴雨天气展开行动,目的是为了攻前袭后多方进击;冒称敌人使者潜入敌后,目的是为了切断敌人粮道;诈用敌人号令,穿着敌军服装,目的是为了便于准备撤退;作战中对官兵晓以大义,目的是为了激励士气战胜敌人;加封官爵,加重奖赏,目的是为了劝勉官兵奋勇效命;实行严刑重罚,目的是为了促使疲惫的官兵坚持战斗;有喜有怒,有赏有罚,有礼有威,有慢有快,目的是为了协调全军意志,统一部属行动;占领高大而又视野开阔的地形,目的是为了利于警戒和守备;保守险隘要地,日的是为了稳固自己的防御;占领山深林密的地形,目的是为了隐蔽军队的行动;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多储粮秣,目的是为了持久作战。所以说,不懂得攻战的策略,就谈不上对敌作战;不会机动使用兵力,就谈不上出奇制胜;不通晓军队治乱的关系,就谈不上随机应变。所以说,将帅不仁慈,军队就不会拥护;将帅不勇敢,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将帅不机智,军队就会产生疑惧;将帅不精明,军队就会遭到惨败;将帅考虑问题不审详,军队就会失掉战机;将帅缺乏警惕,军队就会疏于戒备;将帅领导不坚强有力,军队就会玩忽职守。所以,将帅是军队的主宰,将帅严整军队就同他一起严整,将帅无能军队就同他一道混乱。得到了贤明精干的将帅,就会国家昌盛军队强大;得不到贤明精干的将帅,就会国家衰弱军队覆亡。”武王说:“您说得好啊!”
四心得:将有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18: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周 (4月20日-26日)任务:
龙韬之
五音第二十八
兵征第二十九
农器第三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18: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4-26 18:51 编辑

五音第二十八
一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律音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太公曰:“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知敌。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之。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偏持律管当耳,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此五行之符,佐胜之征,成败之机。”
  武王曰:“善哉!”
  太公曰:“微妙之音,皆有外候。”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敌人惊动则听之,闻枹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此五者,声色之符也。”二查字正音:
1徵[zhǐ]:有召集、现象、讨伐之意。
2枹[fú]: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裹着。枹,篆文木,代果子包,裹着),表示如杯状包裹着的果实。造字本义:名词,一种壳斗科落叶乔木的果实,坚果卵形或椭圆形,被杯形的壳斗包围近半,露出一半。枹栎木材坚硬,宜作器具和车轮用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枹,擊鼓杖也。从木,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枹,击鼓用的鼓槌。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包”作声旁。


3佐[zuǒ]:”即“”,是右手的简写,也是“的本字,而”的本字;“”是左手的简写,也是“的本字,而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只五指朝右的手(以三指代表五指),即左手,亦即正面朝南时身体西侧的手,与右手“相对。由本义名词“左手”,引申出方位名词“左边、左侧、左方”等含义。当“”引申出动词“抓持、伸出援手、支持、辅助”等含义后,金文加“言”(说话)另造“”代替,表示口头上的声援;金文加“工”(巧具)另造“”代替,表示以工具巧力协助成功。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当“”被经常当作方位名词使用时,篆文加“人”(人际)另造“”代替,强调“支持、配合、辅助”的人际关系含义。造字本义:动词,支持,配合,辅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左”写成古籍中“左”和“右”、“佐”和“佑”,四个字都有“伸出援手、支持、配合”的含义。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从律管发出的声乐中,可以判断军队力量的消长,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术部署吗?”
太公回答道:“君王所问的这个问题太有深度了。律管共有十二个音阶,其中主要的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这是最基本的声音,千秋万代都不会改变。五行相生相克,神妙无比,乃是天地变化的自然规律,藉此可以预测敌情的变化。金、木、水、火、土五行,各以其相互生克取胜。用兵之道也是以其胜攻不胜啊!古代三皇的时候,崇尚虚无无为,以克制刚强暴虐。当时没有文字,一切都按照五行生克行事。五行相互生克的原理,就是天地演变的自然规律。六甲的划分,是进行微妙判断的神机。
运用五音五行的方法是:当天气清明晴朗,没有阴云风雨时,于半夜派遣轻骑前往敌人营垒,在距离敌营九百步以外的地方,都手拿律管对着耳朵,向敌方大声疾呼以惊动他们。这时,就会有来自敌方的回声反应于律管中,这回声非常微弱。如果是角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白虎所代表的方位从西方攻打敌人;如果是徵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玄武所代表的方位从北边攻打敌人;如果是商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朱雀所代表的方位从南边进攻敌人;如果是羽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勾陈所代表的方位从中央攻打敌人;所有律管都没有回声的是宫声的反应,应当根据青龙所代表的方位从东边攻打敌人。所有这些就是五行生克的应验,辅佐制胜的征兆,胜败的关键。”
武王说:“太妙了!”
太公说:“微妙的音律,都有外在的征候。”
武王问:“怎么才能知道呢?”
太公说:“当敌人被惊动时就仔细倾听,听到鼓声是角声的反应,见到火光是徵声的反应,听到金铁矛戟各种兵器声是商声的反应,听到敌人的呼叫声是羽声的反应,寂静无声的是宫声的反应。这五种音律与外界的动静是各有对称,互相符合的。”
四心得:律管共有十二个音阶,其中主要的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这是最基本的声音,千秋万代都不会改变。五音战场上不同的形势有着不同的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18: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4-26 19:27 编辑

兵征第二十九

一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未战先知敌人之强弱,预见胜负之征,为之奈何?”
太公曰:“胜负之征,精神先见[xiàn],明将察之,其效在人。谨候敌人出入进退,察其动静,言语妖祥,士卒所告。凡三军说[yuè]怿,士卒畏法,敬其将命,相喜以破敌,相陈以勇猛,相贤以威武,此强征也。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zhǔ],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
三军齐整,陈势已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甚雨之利,三军无故,旌旗前指,金铎[duó]之声扬以清,鼙[pí]鼓之声宛以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行[háng]陈不固,旌旗乱而相绕,逆大风甚雨之利,士卒恐惧,气绝而不属[zhǔ],戎马惊奔,兵车折轴,金铎之声下以浊,鼙鼓之声湿加沐,此大败之征也。
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城之气出而北,城可克;城之气出而西,城必降;城之气出而南,城不可拔;城气出而东,城不可攻;城之气出而复入,城主逃北;城之气出而覆我军之上,军必病;城之气出高而无所止,用兵长久。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必亟去之,城必有大辅,此所以知可攻而攻,不可攻而止。”
武王曰:“善哉!”
二查字正音:
1见[xiàn]:見,甲骨文目,用眼看人,人类),表示人眼的动作。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见”,依据草书字形,将楷书字形中的“目”简化成下框“冂”向前看为见”,回头看为“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见,视,用眼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2怿[]: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釋”的省略,表示解开、放下。懌,篆文心,情绪、精神压力睪,即“釋”的省略,解开、放下),表示解除精神压力。造字本义:动词,由顾虑担忧转而释然欣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睪”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怿”,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睪”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新附》:
懌,說也。从心,睪聲。經典通用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怿,喜悦。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睪”作声旁。经典著作,通用“释”代替“怿”。


3铎[duó]: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驛”的省略,表示用快马传递消息。鐸,篆文金,铜铃睪,即“驛”),表示用铜铃传令。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主持者或指挥者向众人发令的大铜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铎”,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鐸,大鈴也。軍法: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司馬執鐸。从金、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铎,大铃。军法规定:五个人组成一伍,五个伍组成一两,两的司马官执掌铎。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睪”作声旁。


4鼙[pí]:古代军用小鼓。亦指乐队中的小鼓。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在未交战之前就先知道敌人的强弱,预见战争胜负的征兆,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胜败的征兆,首先在敌人精神上表现出来。精明的将帅能够察觉,但能否利用征兆打败敌人,则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周密地侦察敌人出入进退的情况,观察它的动静,言中谈论的吉凶预兆和士卒们相互议论的事情。凡是全军喜悦,士卒畏惧法令,尊重将帅命令,相互以破敌为喜,相互以勇猛为荣,相互以威武为誉,这是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征兆;如果全军上下不断惊动,士卒散乱行列不整,相互之间被敌人的强悍所恐吓,相互传播作战不利的消息,相互之间议论纷纷,谣言四起不能制止,互相煽惑欺蒙,不畏惧法令,不尊重将帅,这是军队战斗力虚弱的征兆。
全军步调一致,阵势坚固,沟深垒高,又凭借大风大雨的有利气候条件,三军不待命令而旌旗指向前方,金铎之声高扬而清晰,鼙鼓之声婉转而嘹亮,这是军队得到神明的帮助,必将取得大胜的征兆;行阵不稳固,旌旗纷乱而方向不明,又逆着大风大雨的不利气候条件,士卒震骇恐惧,士气衰竭而涣散,军马惊骇乱奔,战车轴木折断,金铎之声低沉而混浊,鼙鼓之声沉闷而压抑,这是军队大败的征兆。
凡是攻打包围城市:如果城上的气是死灰之色,城可被毁灭;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北流动,城可被攻克;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西流动,城可能投降: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南流动,城就坚不可拔;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东流动,城就不能进攻;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又人,守城的主将必定逃亡败北;如果城上的气出而覆盖我军,我军必遭不利;如果城上的气高升而不停止,作战一定历时长久。凡是攻城围邑,如果过了十天仍不打雷下雨,必须迅速撤围,因为城中一定有贤能的辅助。这样,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可攻就攻,不可攻就停止的道理了。”
武王说:“好啊!”
四:心得:在战争前观敌人的精神状态,会有胜败的征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19: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4-26 19:26 编辑

农器第三十
一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
太公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耒[lěi]耜[sì]者,其行马蒺藜[jí lí]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也;锄耰[yōu]之具,其矛戟也;蓑薛簦[dēng]笠者,其甲胄干盾也;镢[
jué、锸[chā]、斧、锯、杵[chǔ]、臼,其攻城器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其伺候也;妇人织纴[rèn],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春钹[bó]草棘,其战车骑也;夏耨[nòu]田畴,其战步兵也;秋刈[yì]禾薪,其粮食储备也;冬实仓廪,其坚守也;田里相伍,其约束符信也;里有吏,官有长,其将帅也;里有周垣,不得相过,其队分也;输粟收刍,其廪库也;春秋治城郭,修沟渠,其堑垒也。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
武王曰:“善哉!
二查字正音:1耒[lěi]:1.古代形似木叉的翻土农具。
2耜[sì]:1.古代农具名。似锹。
3刈[yì]:“乂”是“刈”的本字。乂,甲骨文(双手持握)(“交”形的剪子),表示持剪铰剪多余的东西。有的甲骨文将剪子形状简化成。简体甲骨文省去双手,并将剪子的“交”状简化成“乂”。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加“刀”另造“刈”代替,明确“用刀具剪、割”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剪梢割草,或收割庄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古籍多以“刈”代替“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乂,芟艸也。从丿、从乀相交。刈,乂或从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乂,割草。字形用“丿、乀”构成。“刈”,这是“乂”的异体字,采用“刀”作边旁。


4耰[yōu]:1.农具名。形如大木榔头,用来击碎土块,平整土地。 2.播种后用耰平土,掩盖种子。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天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野战、攻城的器械,可以不要准备吗?防守御敌的设施。可以不要建设吗?
太公答道:战时的攻战守御器材,实际上全在平时人民生产生活的工具中。耕作用的耒耜,可用作拒马、蒺藜等障碍器材;马车和牛车,可用作营垒和蔽橹等屏障器材;锄耰等农具,可用作战斗的矛戟;蓑衣、雨伞和斗笠,可用作战斗的盔甲和盾牌;钁锸斧锯杵臼,可用作攻城器械;牛马,可用来转运军粮;鸡狗,可用来报时和警戒;妇女纺织的布帛,可用于制作战旗;男子平整土地的技术,可用于攻城作业;春季割草除棘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战车骑兵作战的技术;夏季耘田锄草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步兵作战的技巧;秋季收割庄稼柴草,可用作备战的粮秣;冬季粮食堆满仓库,就是为战时的长期坚守作准备;同村同里的人,平时相编为伍,就是战时军队编组和管理的依据;里设长吏,官府有长,战时即可充任军队的军官;里之间修筑围墙,不得逾越,战时即是军队的驻地区分;运输粮食,收割伺料,战时就是军队的后勤储备;春秋两季修筑城郭,疏浚沟渠,如同战时修治壁垒沟壕。所以说,作战的器具,全寓于平时的生产生活之中。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无不重视农事。所以必须使人民大力繁殖六畜,开垦田地,安定住所,男子种田达到一定的亩数,妇女纺织有一定的尺度。这就是富国强兵的方法。
武王说:说得好啊!

四心得:国家重视农事,男耕女织,富国强兵。生活中的工具可以用在战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25 23:40 , Processed in 1.134059 second(s), 11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