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双玉

双玉《乐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0 22: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1.30
【原文】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天地之情也。
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乐着大始,而礼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
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乐云。
【查字】
1. 辨:造字本义:动词,法官中立听取原告与被告的陈述,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非判断
2. 蟠:造字本义:动词,长蛇盘绕着树枝前行
3. 穷:造字本义:形容词,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
4. 〖注〗辨,别也。升,成也。乐失则害物,礼失则乱人。
5. ○“化不时”者,谓天地化养,不得其时,则不生物也。此明乐所以调和变化故也。○“男女无辨则乱升”者,升,成也。辨,别也。若男女杂乱无别,则乱成也。此明礼之所以别男女故也。○“天地之情也”者,乐以法天,化得其时则物生,不得其时则物不生,是天之情也。礼以法地,男女有别则治兴,男女无别则乱成,是地之情也。皇氏云:“天地无情,以人心而谓之耳。”
6.升:造字本义:动词,将盛酒的酒斗从酒坛里提起
7.〔〖疏〗“及夫”至“深厚”。○正义曰:此一节盛说礼乐之大。○“极乎天”者,极,至也。言礼乐上至乎天。○“而蟠乎地”者,蟠,委也。言礼乐下委于地。礼法天地高下,是礼至委于天地。乐法地气上升,天气下降,是乐至委于天地。天高故言“至”,地下故言“委”。○“行乎阴阳”者,礼法动静有常,乐法阴阳相摩,是礼乐行乎阴阳,阴阳和,四时玉烛,应于礼乐,是礼乐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者,礼乐用之以祭鬼神,是“通乎鬼神”也。○“穷高极远”者,穷,尽也。高远,谓天之三光,三光应礼乐而明,是礼乐尽三光之道也。○“而测深厚”者,测,知也。深厚,谓地之山川。山川应礼乐而出瑞应,是测深厚。此经盛论礼乐之大厚,虽取象于天地功德,又能遍满于天地之间。《礼运》云“天降膏露”,是极乎天也。“地出醴泉”,是蟠乎地也。日月岁时无易,百谷用成,是行乎阴阳也。作乐一变,以至六变,百神俱至,是通乎鬼神也。《孝经纬》云“景星出”,是穷高极远也。《礼运》云“山出器车”,“鱼鲔不淰”,是测深厚也。言礼乐无所不至。〕
8.〔〖疏〗“乐者”至“乐云”。○正义曰:“乐著大始,而礼居成物”者,言乐象于天,天为生物之始。著,犹处也,是“乐处大始”。礼法于地,言礼以禀天气以成于物,故云“礼居成物”。“著”与“居”相对,故注以“著”为“处”也。○“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者,“著”谓显著。言显著明白,运生不息者,是天也。案《易·乾·象》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显著养物不移动者,地也,故《坤卦·彖》云:“安贞吉。”言乐法于天,动而不息,礼象于地,静而不动。○“一动一静,天地之间也”者,动者,或一物飞走蠢动,感天之阳气也。静者,或一物安伏而止静,感地之阴气也。“天地之间也”者,言此一动一静,在天地之间所有百物也。动则《周礼》动物及雷风日月之属是也,静则植物山陵之属是也。○“故圣人曰礼乐云”者,云,言也。谓礼乐所言,法天地也。记者引圣人语证此一章也,言圣人云此一章,是礼乐法天地,故言“圣人曰礼乐云”。○〖注〗“乐静”至“间耳”。○正义曰:言礼乐之法天地也,乐静而礼动,其并用事,则亦天地之间耳。释礼乐所以亦是天地之间物义也。若离而言之,则乐静礼动。若礼乐合用事,则同有动静,故如天地之间,物有动静也。〕
【文义】
天地化养万物不合时宜,就无法使万物生长,男女没有区别就会乱了成事,乐法天,礼法地,这是天地之情由。
礼乐上达天性,下委地情;礼乐依据动静有常、阴阳相摩的原则而施行,祭拜天地、祭拜生死而连通鬼神;穷极三光之道,测知山川祥瑞响应的深厚。
乐法天,天为万物之始,礼居地,地养成万物。自强独立生生不息是天的运行,厚德载物静而不动是地的运行。
一动一静,构成了天地万物。礼乐法天地,所以圣人使用礼乐来合事,礼乐动静变化引起成事的动静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23: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1
【原文】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
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
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
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
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
【查字】
1. 教: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学文化、作算术
2. 缀:。造字本义:动词,一针针一线线,通过大量手工劳动将碎布缝缀成衣
3. 谥: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代皇帝、贵族或有地位的人死后得到的美称
4, 昔:造字本义:名词,发生千年不遇罕见大洪荒的远古时代
5. 劳:造字本义:形容词,操心费力,身心负担沉重
6. 逸:造字本义:动词,野兔逃脱猎人追捕
7.〔〖疏〗“故天”至“缀短”。○正义曰:此一经明诸侯德尊乐备舞具,各随文解之。○“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者,缀,谓酂也。“远”是舞者外营域行列之处。若诸侯治理于民,使民劳苦者,由君德薄,赏之以乐,舞人既少,故其舞人相去行缀远,谓由人少舞处宽也。○“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者,此诸侯治理于民使逸乐,由其君德盛,故赏之以乐,舞人多,故去行缀短也,谓由人多舞处狭也。舞处之缀一种,但人多则去之近,人少则去之远也。○〖注〗“民劳”至“多也”。○正义曰:酂,谓酂聚。舞人行位之处,立表酂以识之。〕
8.《大章》,章之也。〔〖注〗尧乐名也,言尧德章明也,《周礼》阙之,或作《大卷》。〕《咸池》,备矣。〔〖注〗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修而用之。咸,皆也。池之言施也,言德之无不施也。《周礼》曰《大咸》。○大咸,如字,一本作“大卷”,并音权。〕《韶》,继也。〔〖注〗舜乐名也,韶之言绍也,言舜能继绍尧之德,《周礼》曰《大韶》。○韶,上遥反,注同。〕《夏》,大也。〔〖注〗禹乐名也。言禹能大尧舜之德,《周礼》曰《大夏》。〕殷、周之乐尽矣。〔〖注〗言尽人事也,《周礼》曰《大濩》《大武》。○濩音护。〕
【文义】
远古时代,舜作五弦琴来歌诵《南风》,夔是第一个用制乐的方式来奖赏诸侯的。所以天子用乐,是为了奖赏有德的诸侯。
德盛大,他的教化被人尊敬,趁着五谷熟的天地收获之际,以乐奖赏他。
所以诸侯治理下,民众操心劳苦,负担沉重,表明他德薄,君王赏的乐就会舞人少,互相离得宽;诸侯治理下民众免于穷困,安逸愉悦,表明他德厚,君王赏的乐就会舞人多,互相离得近。
所以观察诸侯获得的乐舞,知晓他德薄德厚;听说他的谥号,知晓他的德行。
《大章》,彰明尧之德。《咸池》,完备地讲述了黄帝之德。《韶》,记述了舜能继绍尧之德。《夏》,讲述禹大过尧舜之德。殷周之乐,涵盖了所有的人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2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2【原文】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
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
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
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查字】
1. 疾:造字本义:动词,中箭受伤,卧床休养
2. 善: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
3. 〖注〗以法治,以乐为治之法。行象德,民之行顺君之德也。
4. 〖疏〗“天地”至“德矣”。○正义曰:此一节明乐之为善。乐得其所,则事有功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者,言先王作乐以为治为法,若乐善则治得其善,若乐不善则治乖于法,则前文“教不时则伤世,事不节则无功”是也。○“善则行象德矣”者,言人君为治得其所教化美善,则下民之行法象君之德也。
【文义】
天地之道,寒暑气候不合时宜,万物就会受伤,风雨没有节制,万物没有收成就会饥饿。
教化,就是民众的寒暑;教化不合时宜,就会损伤世道(天下百姓困苦流离)。
做事(劳动),就是民众的风雨;做事(劳动)没有节制,就没有功。
正因如此,先贤圣王就来作乐了。以乐为国事治理之法,乐善则百姓的言行举动就会象君王的美德(上行下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23: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3
【原文】
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
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
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
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
哀乐之分,皆以礼终。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着(著)其教焉。
【查字】
1. 〖注〗以谷食犬豕曰豢。为,作也,言豢豕作酒,本以飨祀养贤,而小人饮之善酗,以致狱讼。○豢音患,养也。食音嗣。酗,许具反。
2. 祸:造字本义:动词,神因人的过犯而降下死难
3. 〖注〗壹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
4. ○“壹献之礼,宾主百拜”者,谓士之飨礼,唯有壹献,言所献酒少也。从初至末,宾主相答而有百拜,言拜数多也。是意在于敬,不在酒也。
5. 〖注〗缀,犹止也。○缀,知劣反。
6.淫;造字本义:动词,降雨过度,雨天连绵不尽
7.〖注〗大事,谓死丧也。
8.终: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
9.○“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者,言乐体者,圣人心所爱乐也。圣人贪爱此乐,以乐身化民。
【文义】
本以飨祀养贤,并不是要招引祸患,但是牢狱罪犯和诉讼纷争越来越繁多,就是小人酗酒生事而引发祸患。
正因如此,先贤圣王凭借这个情况而制作酒礼。壹献之礼,宾客和主人都互相百拜(意在敬而不在于嗜酒),整天饮酒而不会喝醉,所以先贤圣王就能靠酒礼来防备酗酒的祸患。
所以,酒食,使众人欢乐相统合;乐,使百姓的言行举止象德;礼,使百姓的过度无禁得以节制。
正因如此,先贤圣王有死丧大事,一定有礼来表达哀情;有大福,一定有礼来欢庆。
哀情欢乐的区分,都是以礼来完成。
乐,是圣人的心头爱,可以使用乐来调善民心;乐直达心底(直接在人心的根本上发生作用),移风易俗,所以先贤圣王的教化之功显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22: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4-12-4 23:25 编辑

2024.12.4
【原文】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
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
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查字】
1. 噍:造字本义:形容词,落单雁雀呼唤追寻鸟群同伴,叫声焦急
2. 此一节“民有血气以下”至“淫乱以上”,论人心皆不同,随乐而变。夫乐声善恶,本由民心而生,所感善事则善声应,所感恶事则恶声起。乐之善恶,初则从民心而兴,后乃合成为乐。乐又下感于人,善乐感人,则人化之为善,恶乐感人,则人随之为恶。是乐出于人,而还感人,犹如雨出于山而还雨山,火出于木而还燔木。故此篇之首,论人能兴乐,此章之意,论乐能感人也。
3. 贲bē:造字本义:动词,突然发现的财宝,招致暴发的人群,奋不顾身,疾奔争夺
4. 奋:造字本义:动词,农夫用衣物全力捕捉田野草丛中的鸟雀
5. ○“故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者,人由血气而有心知,故“血气”“心知”连言之,其性虽一,所感不恒,故云“而无哀乐喜怒之常”也。“应感起物而动”者,言内心应感,起于外物,谓物来感己,心遂应之,念虑兴动,故云“应感起物而动”。
6. ○“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者,志微,谓人君志意微细。噍杀,谓乐声噍蹙杀小。如此音作,而民感之,则悲思忧愁也。
7. ○“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者,啴宽也。谐,和也。慢,疏也。繁,多也。简节,易少也。康,安也。言君若道德啴和疏易,则乐音多文采,而节奏简略,则下民所以安乐也。
8. ○“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者,粗厉,谓人君性气粗疏威厉。猛起,谓武猛发起。奋末,谓奋动手足。广贲,谓乐声广大,愤气充满。如此音作,而民感之,则性气刚毅也。
9. ○“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者,君若廉直劲正,则乐音矜庄、严栗而诚信,故民应之而肃敬也。
10. ○“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者,肉,谓厚重者也。君上如宽裕厚重,则乐音应序而和谐动作,故民皆应之而慈爱也。
11. ○“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者,流辟,谓君志流移不静。邪散,谓违辟不正,放邪散乱。狄成、涤滥,皆谓往来速疾,谓乐之曲折,速疾而成,疾速而止。僣滥,止谓乐声急速。如此音作,民感之淫乱也。
12. 此六事所云音者,皆据君德及乐音相杂也。君德好而乐音亦好,君德恶而乐音亦恶,皆上句论君德,下句论乐音。其意易尽者,则一句四字以结之,“志微、噍杀”是也。其状难尽者,则两句八字以结之,“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类是也。意稍可尽者,或六字以结之,“廉直、劲正、庄诚”是也。
【文义】
百姓具备血、气、心、知的天性,而喜怒无常,心感物而动,然后心术通道就显形了。
正因如此,君王志气微弱、焦急肃杀的心音作乐,百姓随之悲思忧愁;
君王缓慢和谐简单、删繁就简的心音作乐,百姓随之康坦安乐;
君王粗粝刚猛、奋发广阔的心音作乐,百姓随之刚直坚毅;
君王廉直、劲正、庄诚的心音作乐,百姓随之肃穆敬重;
君王宽裕肉好、顺成和动的心音作乐,百姓随之慈爱;
君王流辟邪散、往来迅疾曲折的心音作乐,百姓随之极端、祸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23: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5
【原文】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
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
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
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查字】
1. 稽: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忠臣为帝王的日常食品代尝检查,以身试毒,排除帝王饮食的安全隐患
2. 慑: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威势令对方畏惧
3. 畅:造字本义:形容词,田野百谷在阳光普照下茁壮生长
4. 〖注〗生气,阴阳气也。五常,五行也。密之言闭也。慑,犹恐惧也。
5.〖注〗等,差也,各用其才之差学之。广,谓增习之。省,犹审也。文采,谓节奏合也。绳,犹度也。
6. 〖注〗律,六律也。《周礼·典同》:“以六律六同济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小大,谓高声、正声之类也。终始,谓始于宫,终于羽。宗庙黄锺为宫,大吕为角,大蔟为徵,应锺为羽,以象事行。君为宫,商为臣。
7. ○正义曰:上经既明乐之感人,故此节明先王节人情性,使之和其律吕,亲疏有序,男女不乱,乃成为乐也。
○“本之情性”者,言自然所感谓之性,因物念虑谓之情。言先王制乐,本人情性。
○“稽之度数”者,稽之言考也,既得人情,考之使合度数。
○“制之礼义”者,谓裁制人情以礼义。
○“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者,言圣人裁制人情,使合生气之和,道达人情以五常之行,谓依金木水火土之性也。
○“使之阳而不散”者,阳主发动,失在流散,先王教之感阳气者,不使放散也。
○“阴而不密”者,密,闭也。阴主幽静,失在闭塞,先王节民情感阴气者,不有闭塞也。
○“刚气不怒,柔气不慑”者,言先王节之,使刚气者不至暴怒,感柔气者不至恐惧也。
○“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者,四畅谓阴阳刚柔也。四者通畅,交在身中,而发见动作于身外也。
○“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者,言阴阳刚柔各得其所,是“安其位”也。不相侵犯,是“不相夺”也。
○“然后立之学等”者,先王欲稽之度数,制之礼义,非教不可,故立之学等,使依其才艺等级而教学之。
○“广其节奏”者,广,谓增习宽广其乐之节奏也。
○“省其文采”者,省,谓省审也。文采,谓乐之宫商相应,若五色文采,省其音曲文采也。
○“以绳德厚”者,绳,度也。谓准度以道德仁厚也。
○“律小大之称”者,律,谓六律。小之与大,以为乐器,使音声相称也。
○“比终始之序”者,五声始于宫,终于羽,比五声终始,使有次序也。
○“以象事行”者,谓使人法象五声,是“事行”也。若宫象君,商象臣,角象民,徵象事,羽象物,是“以象事行”也。
○“皆形见于乐”者,以先王制乐如此,以化于民,由乐声调和,故亲疏之理,见于乐声也。乐声有清浊高下,故贵贱长幼,见于乐也。以乐声有阴阳律吕,故男女之理见于乐也。
○“故曰:乐观其深矣”者,皇氏云:“古语云:‘乐观其深。’言乐为道,人观之益大深。”古语有此,故记者引古语以结之。

【文义】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
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所以,先贤圣王依据人的本性情,审查其是否合乎天地度数,以礼义来裁制人情。使人情与生气和合,行走在金木水火土的五常道路上,使人积极发动而不流散,幽静安稳而不闭塞,刚猛而不暴怒,感柔气而不恐惧。
阴阳刚柔四者在身体中通畅交伍,而发出动作施于身外,四者都各得其所而不相侵犯。
这样之后,先王依据民众的才艺等级分类教学,拓宽民众所掌握的乐的节奏,省审民众的音曲文采,以度量民众的道德仁厚。
六律乐器大小和其音声相称,挨个排列从宫开始、从羽结束的五声次序,让人事的运行来象五声(宫象君,商象臣,角象民,徵象事,羽象物)。
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都在乐中体现,所以古语说:“乐通大道,人观察乐就越看到乐深不可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23: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4-12-6 23:54 编辑

2024.12.6
【原文】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世乱则礼慝而乐淫。
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
是以君子贱之也。
【查字】
1. 蔽:造字本义:动词,扯下树枝草叶作为伪装加以遮盖隐藏
2. 烦:造字本义:形容词,因思想负担而焦燥不安
3. 衰: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
4. 遂:造字本义:动词,上山采集
5. 湎:造字本义:动词,沉迷于酒,不可自拔
6. 狭:推测造字本义:形容词,山间的缝隙通道,极为窄促,以致夹兽
7. 贱:造字本义:动词,毁坏贝壳,使其失去货币价值
8.慝:奸邪,邪恶:隐~(人家不知道的罪恶)。
9.○“世乱则礼慝而乐淫”者,慝,恶也。淫,过也。世道衰乱,上下无序,故礼慝。男女无节,故乐淫。
10.○“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者,谓男女相爱,涕泗旁沱,是其哀也;男女相说,歌舞于市井,是不庄也;俾昼作夜,是其乐也;终至灭亡,是不安也。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者,朋淫于家,是“慢易以犯礼节”也。淫酗肆虐。是“流湎以忘根本”也。
11.○“广则容奸”者,广谓节间疏缓。言音声宽缓,多有奸淫之声也。○“狭则思欲”者,狭,谓声急。节间迫促,乐声急则动发人心,思其情Q欲Y而切急。○“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者,感,谓感动也。条,远也。畅,舒也。言淫声感动于人,损长远舒畅之善气,而毁灭平和之善德矣。
12.○“是以君子贱之也”者,贱谓弃而不用也。若师旷闻桑间濮上之声,抚而止之是也。
【文义】
山地遮盖下草木不生长,水流湍急离乱处鱼鳖不大,气衰竭的时候生物无法进行生产生活,世道衰乱则礼恶、乐无节制。
所以,民众沉迷于为爱情发出戚戚哀哀的声音,不庄重;欢乐在当下,不安焦虑着将来;互相轻慢越轨,侵犯礼节;沉迷于酒,酗酒肆虐,忘记人本。乐音广阔舒缓处,容纳靡靡之音;乐音急促迫切处,动发人心思欲;这些都是感一时放纵舒畅之气,而损灭平和之德。
因此,君子对这样的情况弃而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7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7
【原文】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
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其类相动也。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
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查字】
1. 逆: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
2. 慝:奸邪,邪恶:隐~(人家不知道的罪恶)
3. 设:造字本义:动词,布署兵力,指挥战斗
4. 倡:造字本义:动词,反复高呼提议,说服他人大力推行某项主张
5. ○“倡和有应”者,初有奸声、正声感人,是“倡”也。后有逆气、顺气,是“和”也。善倡则善和,恶倡则恶和,是“倡和有应”。
6. ○“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者,回,谓乖违。邪,谓邪辟。言乖违邪辟,及曲之与直,各归其善恶之分限也。言善归善分,恶归恶分。
7. 回:造字本义:动词,以圈状的轨迹不断旋转、扩展
8.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者,反情,谓反去淫弱之情理,以调和其善志也。
9.○“比类以成其行”者,比,谓比拟善类,以成己身之美行。
10、○“奸声乱色,不留聪明”者,谓不使奸声乱色留停于耳目,令耳目不聪明也。
11.○“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者,既邪辟不在于身,耳目口鼻想知虑百事之体,皆由顺正。由,从也。皆从和顺,以行其正直义理也。
【文义】
人有感于奸邪之声,就有奸邪之气来相应;奸邪之气成了气象,就会兴盛淫乐。人有感于正大之声,就有顺和之气来相应;顺和之气成了气象,就会兴盛和乐。
奸邪之声、正大之声来倡导,奸邪之气、顺和之气来跟从唱和,乖违、邪辟、曲、直,各自归于其群聚分类,万物之理,各自依据它们的群聚类别来进行生命活动。
所以,君子返归人情天性,以顺和其志,挨着正声顺气走,和正声顺气聚为一类,以成就君子美行。
奸邪之声、混乱(淫乱)之色不留于敏锐的耳朵和明亮的眼睛;淫乱的乐声,奸邪的礼制,不接通心术;惰怠轻慢邪辟之气,在身体上没有分布;使耳目鼻口的感应、心知思虑、百事之体的把握,都跟从顺正,以施行天道正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23: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8
【原文】
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
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
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查字】
1. 迭:造字本义:动词,在不同时间到达
2. 经:造字本义:动词,精心布置织机上的纵线,以便横线穿织有所依据
3. 伦: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龠”,表示音高高低有序的和音管乐器,喻等级、秩序。倫,篆文侖,秩序),表示世俗秩序。造字本义:名词,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包括君臣、父子、夫妻等
4. 宁:造字本义:动词,将玉贝等贵重珍宝储藏在精致的宝匣抽屉里
5. 惑: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
6. 〖注〗清明,谓人声也。广大,谓钟鼓也。周还,谓舞者。五色,五行也。八风从律,应节至也。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昼夜,不失正也。清,谓蕤宾至应钟也。浊,谓黄钟至中吕。
7. 〖注〗言乐用则正人理,和阴阳也。伦,谓人道也。
8.○“奋至德之光”者,谓用上诸乐,奋动天地职极之德。光明,谓神明来降也。
9.○“动四气之和”者,谓感动四时之气序之和平,使阴阳顺序也。
10.○“以著万物之理”者,乐既和平,故能著成万物之道理,谓风雨顺,寒暑时,鬼神降其福。万物得其所也。
11.○“是故清明象天”者,由乐体如此,故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于天也。
12. ○“广大象地”者,谓钟鼓铿锵,宽广壮大,以象于地也。○“终始象四时”者,终于羽,始于宫,象四时之变化,终而复始也。○“周旋象风雨”者,言舞者周匝回还,象风雨之回复也。○“五色成文而不乱”者,五色,五行之色也。既有所象,故应达天地五行之色,各依其行色成就文章,而不错乱。
13. ○“八风从律而不奸”者,八风,八方之风也。律,谓十二月之律也。乐音象八风,其乐得其度,故八风十二月律应八节而至,不为奸慝也。八风者,《白虎通》云:“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生也。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者,迎众也。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者,芒也。四十五日,景风至。景者,大也,言阳气长养也。四十五日,凉风至。凉,寒也,阴气行也。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阊阖者,咸收藏也。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者,不交也,言阴阳未合化矣。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大莫也,开阳气也。”八节者,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14.○“百度得数而有常”者,百度,谓昼夜百刻。昏明昼夜不失其正,故度数有常也。○“小大相成”者,贺玚云:“十二月律,互为宫羽而相成也。”○“终始相成”者,贺玚云:“五行宫商,迭相用为终始。”○“倡和清浊”者,谓十二月律,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黄钟至仲吕为浊,长宅浊也。蕤宾至应钟为清,短者清也。○“迭相为经”者,十二月之律,更相为常,即还相为宫,是乐之常也。○“故乐行而伦清”者,伦,类也。
以其正乐,如上所为,故其乐施行而伦类清美矣。人听之则耳目清明,血气和平也。乐法既善,变移敝恶讙风,改革昏乱之俗,人无恶事,故天下皆宁矣。
15.○正义曰:前经明正乐感人情,此经明君子小人各有所乐,故云“乐者,乐也”。“故”者,因上起下,所以言“故曰”诸例皆然矣。○“乐者,乐也”者,谓所名乐者,是人之所欢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者,道,谓仁义。欲,谓邪淫。君子所欢乐,在于得仁义之道,得其道则欢乐也。小人所欢乐,在于邪淫,得邪淫则欢乐也。若君子在上,以仁义之道制邪淫之欲,则意得欢乐而不有昏乱也。若小人在上,以淫邪之欲忘仁义之道,则志意迷惑而不得欢乐也。
【文义】
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
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
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这样以后,(教化和管理民众)用声音牵动人心,用琴瑟乐器的演奏来为乐表义,用干戚来舞动,用羽旄来装饰,用箫管乐器的吹奏来跟从。全天下在这样统一的乐音中奋力到达德之光,感应于四气之和,以著成万物之理。
所以,这样的人之声发出来的歌曲清明象天,钟鼓铿锵、宽广壮大而象地,终于羽音、始于宫音而象四时循环,舞者周匝回还而象风雨往复。应达天地五行之色而成文不乱,八风跟从十二月律而不为奸恶,昼夜百刻分明有数而万物有常。
十二月律互为宫羽而相成,五行宫商相迭而终始相生。先发声的倡、后跟从的和、长宅浊、短者清,这些互相交迭的依据就像乐动的经线。
所以,乐施行于天下,人伦秩序就清明,而且耳清目明,血气和平,改变歪风邪气恶俗,天下都安宁。
所以古语说:乐者感人情,是欢乐的。在乐中,君子欢乐于获得仁义大道,小人欢乐于获得邪淫的满足。以仁义大道摄制邪淫之欲,就能得其欢乐而没有惑乱;沉迷邪淫之欲而忘乎所以,不管仁义大道,就会迷惑而不欢乐。
所以,君子返归人情天性以和合其志,宽广乐之理以便成就其教化。乐推行到天下,民众视之如故乡,就成了,以此就可以看到君之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22: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12.9
【原文】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
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查字】
1. 端: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借着拐杖站直、站稳
2. 华:造字本义:动词,树木开花
3. 伪:造字本义:动词,人为,有意识地加工、做作。
4.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者,三者,谓志也、声也、容也。容从声生,声从志起,志从心发,三者相因,原本从心而来,故云“本于心”。先心而后志,先志而后声,先声而后舞。声须合于宫商,舞须应于节奏,乃成于乐,是故“然后乐气从之”也。
5. ○“是故情深而文明”者,志起于内,思虑深远,是“情深”也。言之于外,情由言显,是“文明”也。
○“气盛而化神”者,志意蕴积于中,故气盛。内志既盛,则外感动于物,故变化神通也。气盛,谓“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也。而化神者,谓“动天地,感鬼神,经夫妇,成孝敬”是也。
○“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者,谓思念善事日久,是和顺积于心中,言词声音发见于外,是英华发于身外。此据正乐也,若其奸声,则悖逆积中,淫声发外也。
○“唯乐不可以为伪”者,伪,谓虚伪。若善事积于中,则善声见于外。若恶事积于中,则恶声见于外。若心恶而望声之善,不可得也,故云“唯乐不可以为伪也”。

【文义】
德,是人天性的倚仗。乐,是德开出的花朵。金石丝竹,是把乐演奏出来的器物。诗辞来呈现人的心志,歌咏来呈现人的心声,舞蹈振动人心的内容。
三者本发于人心,然后乐气跟从心音而发出。
所以,情志至深于内,言辞显明于外,气盛而能引神化用,和顺积余在心中而英气俊华表现在外,则乐是不可能作伪的,善事发善声,恶事发恶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1:27 , Processed in 1.094097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