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XIA

Xia的《曾国藩家训》读书会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22:2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十年十一月初四日
       此信中父亲又一次提醒儿子“举止要重,发言要讱”,可见对儿子的品行要求之高。第一次在信中看到曾国藩直接夸奖儿子“泽儿字,天分甚高”,同时又提出了要求,可见不可懈怠。
1.希望儿子可以明白自己的苦心,如今社会不稳定,希望儿子快快成长,比自己更好。
2.感受到父亲的肯定、信任和压力。
3.时局动荡,感受到父亲的压力,希望能向大哥学习,为父亲分担。
4.在家中为丈夫分担,帮助孩子们成长。
5.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要延续就要承担。
6.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虽然渺小,但依然为着这个时代在做贡献。
7.肩负起自己家族的责任。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读此信又有了一种思考,孩子的教育究竟是该让他自己发展实践思考,还是将自己的经验直接给他。教育是否有一个度,家长介入的度在哪里。
1.自己的经验也要让儿子完全执行,是父亲对儿子的爱。
2.感受到父亲的爱,似乎也感受到父亲的“控制”。
3.听从父亲,体验总结自己的方法。
4.思考如何能帮助到儿子更好的发展。
5.家族确实需要传承和思考才能前进。
6.磨合整合也是必要的过程。
7.借鉴可用的方法。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此信开篇曾国藩问了儿子一个细致的时间问题,可见每次读信他都看得十分细致。曾纪泽尝试写作小赋,曾国藩一方面表扬其文字的古雅,另一方面又指出其气势、对仗上的问题,并以六朝时期名家为例,指示其进一步学习。曾国藩几乎对孩子每一次的作文都不轻易放过,做父亲的能在百忙之中如此用心,实在难得。
1.儿子的文章越来越好,不负众望,且有了自己的思考。
2.父亲百忙之中对自己的指导,要珍惜。
3.大哥越来越有父亲的样子,要以大哥为榜样。
4.丈夫和儿子都挺辛苦,自己也要为家里多承担一些。
5.孙子写的文章有雄奇之势,以文章见人,可见他胸中有丘壑,不拘泥于小事。大孙子小孙子儿子都有认真教导,不错。
6.稳步前行。
7.教育上也要注重细节。

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读此信再次感叹曾国藩心思细腻,家中之事也如军中之事,不可受人蒙蔽。指点其子如何做家里的主人。对小事也不可苟且,故而指出长夫送信慢所找的托辞不足为信。细密之处,值得学习。最后一段,点出了儿子的长处和短处很中肯客观,可以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也可以看出父亲的刻意培养,作为长子还要给弟弟带好头,时常教导弟弟。
1.将家中具细也交给儿子,提醒儿子小事也不可苟且,要多思考。
2.感受到父亲的各种嘱托,都是父亲的成功经验,要学习。
3. 家族责任也有自己的一份。
4.丈夫教育孩子,自己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好的经验。
5.儿子到这个年纪对教育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可以放心了。
6.从细节处着手改进。
7.一家人常常沟通是关键。

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
        写这一封信介绍局势比以前多且详细,在教导儿子的同时也希望家人了解以后宽心,这是正确对待家人的方式。其次,解释了本意和引申义,内传外传的主要内容,可见学习确实学无止境,曾国藩的涉猎颇广。最后教导儿子在人情往来上应如何做,这一部分虽难,但父亲的教导也细。
1.此信不管是父亲对待局势的态度还是人情世故的建议,都是一种适时教育,可见父亲没有好好在上,而是自己也置身其中。
2.父亲的亲身教育让人觉得亲近,受教。
3.同样受教。
4.和家人相处,人情世故自己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同时给孩子一些教育。
5.孩子很相处的更好,很有方法,欣慰。
6.大方向和小细节都要把握才是一个家族兴盛的方法。
7.学习了一些教育孩子和沟通的方法。

咸丰十一年二月十四日
       曾国藩平安之后,便关心家中琐事,要求老家保持耕读家风,故特别重视种竹、种蔬之事。此次便嘱咐在屋后的山内重新种上竹子,恢复曾父在世时候的旧观。一个家族的延续,其实就应当重视前人留下的旧观或故物,这不只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家风教育,以前的信中强调祭祀也是一种表现。
1.曾纪鸿年岁也大了起来,所以这封信同时写给两兄弟,给兄弟俩交代的同时,也希望兄弟俩可以互相扶持,共同建设家庭。
2.办好父亲交代的事,常记“劳”和“谦”。
3.为兄长打好下手。
4.两兄弟互相扶持,欣慰。
5.一代人慢慢成长起来,纪鸿也长大了。
6.一个家庭不止需要一个人的努力,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建设。
7.学习调动好家里的每一个人。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这封信读起来有些许沉重,军事危急,曾国藩大概在交代后事,交代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家风家训,颇有种总结概括的意思。
1.希望儿子能解自己遗憾,将家风家训好好传承下去,不必当大官,不要从军,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2.担心父亲,希望父亲能化险为夷,同时自己也要做好当家的准备。
3.和兄长一起担当起来。
4.担心丈夫,同时把家里料理好。
5.尊重每代人的命运,但同时也希望儿子平安归来。
6.来到了一个命运的关口。
7.更加明确自己家的家风家训,要好好总结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22:3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心得:本周心态还是存在一个矛盾点,先是对曾国藩的教育理论认同,但读到第二封又产生质疑,有必要向儿子交代得这么细,要求得这么多吗?孩子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这个度是否太过?但一想到作为一个父亲,恨不得把自己毕生所学所想都让儿子知道,希望他不要走歪路,比自己更上一层楼,以这样的父亲之心就可以理解了,这个“度”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父亲爱护儿子的拳拳之心,父亲的爱没有“度”,儿子对父亲的话必然是“信”的,但信的同时没有自己的思考吗?我相信是有的,因为一个爱思考的父亲必定会将自己爱思考的特质传给儿子,让他不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眺望,同时也可以往自己期望的路上更好的走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4 21:2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IA 发表于 2024-7-13 22:39
第四周心得:本周心态还是存在一个矛盾点,先是对曾国藩的教育理论认同,但读到第二封又产生质疑,有必要向 ...

我觉得,曾纪泽一定有许多自己对事情的思考和看法,所以曾国藩写信的时候告诉曾纪泽,有什么疑问和想法可以随书信提出,不管是对文章选择和文义解释,还是生活中的事情,曾国藩都会仔细解答,在这样的书信来往中,父子之间的“信”就建立了起来,从父亲地位的权威到父亲人品的权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21:0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四日
       此信篇幅不长,且大多讲军中之事,让我感觉自从上一次太平天国大挫湘军之后,曾国藩的心境产生了一些变化,其一多向儿子透露一些残酷的事实,让儿子面对现实,了解实事;其二更加信任儿子,相信他在成长,自己可以放手让他了解更多,面对更多。最后一段更加说明了“蔬”的重要性,蔬与书同样不可或缺,曾国藩虽是读书人,但比不是不食五谷死读书。
1.希望儿子成长成内外兼顾的男子汉,既关心苍生,也关心家庭。
2.感受到父亲对自己成长的托举和厚望。
3.对父亲的信,对社会现状了解更多,更加想为父亲和家庭和社会做一些什么。
4.生活不易,先顾好小家,才能让丈夫要外安心顾好大家。
5.人生在世不外乎顾好大家和小家,每个人要有每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6.把握好大方向就不会错。
7.这两个教育方向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21:1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此信中内容比较深刻的是曾国藩讨论如何种菜种地的片段,虽是对儿子的教导,但我把它看成一种讨论,促使儿子对“蔬”之一事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同时可以看出,曾国藩确实是一个很爱思考和我总结的人。
1.希望儿子做任何事都能有自己的思考,常思考常讨论才能有进步。
2.父亲确实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榜样,我可以借助他的经验看看能不能发现更多的经验。
3.父亲的信,常看常新,我也要多自己思考。
4.可以按丈夫的方式践行一下。
5.不错,儿孙们都在学习进步。
6.互相沟通是一种很好的进步手段。
7.实践出真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21:3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四日
      此信可以看出,曾国藩并没有觉得自己是父亲就高高在上的教育儿子,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他也并非闭门造车,只听一家之言,他非常谦虚,也会去听专家的意见,可见家长教育孩子不能太自负。
1.对儿子书法的进步感到非常欣慰,为儿子的坚持感到骄傲,希望他再接再厉。
2.受到表扬,开心,再接再厉。
3.为大哥感到骄傲。
4.为儿子开心。
5.希望一代比一代强。
6.越来越好。
7.付出才会有收获,练字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21:40: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这封信主要是父亲给以前给儿子布置作业的一些定期检查,曾回“此间军事平安”应该是儿子问他最近战况如何,儿子对父亲的关心,让我感受到了儿子的成长和父子之间情感的流动,父亲应该感受到了儿子的关心,后又交代了自己的一些近况。
1.感受到儿子学业和心智的成长,成熟。希望他依然严格要求自己。
2.希望父亲平安,不要过于操心家里,照顾好自己。
3.父亲虽要求严格,但也是一位温情的好父亲。
4.丈夫在外健康平安就是最好的。
5.情感的传承,也是家族精神的一种传承。
6.联系更加紧密。
7.父子之间的感情让人非常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3:15: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此信大多讲家中之事和人情世故,仍教导孩子“惟崇俭可以长久。”可见节俭教育要细化到家训中,足见老父亲苦口婆心。
1.希望儿子传承良好品质,不忘初心。
2.为人做事要在细节,落到实处。
3.学习父亲的良好品质。
4.一家人要一心,和丈夫品行保持一致。
5.家风传承在一点一滴中。
6.在细节中落实,纠偏。
7.节俭是一种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3:25: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日
      此信主要回答了儿子关于目录分类的问题。曾国藩讲述目录分类之学,希望培养孩子归纳分类的能力,让孩子知道,这看似一件小事,背后也有大学问在。这次教分类法,其实就是先让孩子自己摸索,然而再给出一个可以效法的榜样。
1.希望儿子能举一反三,经过思考和运用方法学习。
2.父亲耐心举例解释,收获良多。
3.同样受教。
4.丈夫思虑之事颇多,希望丈夫出门在外多顾好自己身体。
5.教育是一件持续一生的事,当然首先要教育者常思考,常学习,常总结,常运用。
6.上行下效。
7.大人要先做好榜样,起好带头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3:3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
      此信虽短,但关心了家中儿子,女儿和妻子,可见曾国藩用心之细。
1.儿子有长进要不吝表扬,希望他能得更多高人指点,越来越好。
2.感谢父亲对自己作业上的用心教导,时刻谨记节俭,行事说话得分寸。
3.向父亲和兄长学习。
4.一起带领孩子传承好家风。
5.关心家人是家风传承的根本。
6.做一个有温度的集体。
7.温馨有爱也是一种家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0-18 12:49 , Processed in 1.099691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