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6-4 11:56 编辑
2023.04.28星期五 第五周第6天。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 儡儡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一、查字: 而:“而”是“耏”的本字。而,甲骨文 ( 口,嘴巴) ( 下垂的须发),表示垂在下巴的长须。简体甲骨文 把“口” 形简化成下唇的形状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 简化成一横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 写成 。有的金文 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彡” (毛发)另造“耏”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借武器代称人,也体现相同的自我中心意识: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 旁。
贵:貴,甲骨文 ( 双手,抓、捧) ( 土,故土),表示手捧着故土。繁体甲骨文 增加“宁” (即“贮”,储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意义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宁” 写成不知所云的“人 ”,并用“貝” (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 ,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者心中神圣而不可替代的“价值”。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臾”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篆文字形中的“爪”形消失,以致字形晦涩。《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贵”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貴,物不賤也。从貝,臾聲。臾,古文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贵,货物价格不低贱。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臾”作声旁。臾,古文写作“蕢”。
食: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食,甲骨文 ( 朝下的“口”,低头吃东西) ( 皀,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表示低头吃饭。有的甲骨文 省去表示热气的两点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豆器中的白米饭“皀” 写成 。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豆器的脚部 写成“匕” 。 造字本义:动词,津津有味地进餐。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皀” 写成形似“良”的 。从甲骨文字形看,“即” 是人 在米饭 旁边;“食” 是口 在米饭 上面。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饭”;有吃有喝的正餐为“食”;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食,一米也。从皀,亼聲。或說亼皀也。凡食之屬皆从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食,一粒米。字形采用“皀”作边旁,采用“亼”作声旁。也有的人说,字形是由“亼、皀”会义。所有与食相关的字,都采用“食”作边 旁。
母:母,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女” 的胸部位置加两点指事符号 ,表示妇女因生育而发达的两乳。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婴儿的生育、哺乳者。隶书 有所变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母,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字形采用“女”作边旁,像怀抱孩子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母”的字形像给孩子喂奶的样子。
唯: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维”的省略,表示 给鹰隼系足,驯养助猎。唯,甲骨文 ( 口,说话) ( 隹,即“维”的省略, 给鹰隼系足,驯养助猎),表示经过驯养的宠物鸟,学习跟着主人说话。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隹” 省略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经过驯养的宠物鸟, 学舌跟调,模仿主人说话。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隹” 写成 。“唯唯诺诺”表示一味顺从他人,没有主意:“唯”表示一味学舌跟调,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语言;“诺”表示一味应承许让,没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由于“惟”与“唯”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也相近,古籍中“惟”与“唯”常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唯,諾也。从口,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唯,诺,答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隹”作声旁。
附三 网友宝泉峡谷的观点:唯,不是人学鸟叫,而应是鸟学人言。
相:相,甲骨文 ( 木,树) ( 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 写成左右结构。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 。“目”在“木”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相,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 鼠有多厚的皮!”
几:几,篆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造型简单的小凳子。造字本义:名词,由三块木板简单拼凑成的极简小凳子。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几,踞几也。象形。《周禮》五几:玉几,雕几,彤几,几,素几。凡几之属皆从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几,半蹲着坐的矮凳。字形像矮凳的侧影。《周礼》上提到五几:坐面嵌玉的几,雕刻图案的几,丹饰的几,漆饰的几,朴素未修饰的木 几。所有与几相关的字,都采用“几”作边旁。
何: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作战武器。何,甲骨文 ( 丮,伸手扶持的人) ( 横放的戈,武器),表示士卒肩扛戈戟武器,保持警戒。有的甲骨文 将“戈” 简写成 。繁体甲骨文 加“口” (盘问,呵斥),表示守关士卒肩扛戈戟,盘问路人。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由“口” (张口吆喝)、“丮” (肩扛手扶)所构成的 ,写成“欠”形的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戈” 写成“丁” ,再加“口” ,写成“可” ,并以“可”为声旁,至此“何”的“戈”形消失,“武气”不再。简体金文 将繁体金文字形中表示张口吆喝的 省略成“人”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守关的士卒肩扛戈戟,盘问过往行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可” 写成 。古籍常假借“荷”代替“何”,表示“扛着,担着,负担,负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何,儋也。从人,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何,挑担。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可”作声旁。
若:“ ”是“若”的本字;“若”是“喏”的本字;而“诺”是“喏”的异体字。 ,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长发柔顺的人 ,一手持梳 (匕)、一手扶发 (又),梳理头发,显示女子特有的柔顺形象特征。有的甲骨文 将柔顺飘扬的头发形象 写成“屮”状的 ,省去表示梳子的“匕”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若”加“口” 写成会义字: ( ,整理长发的柔顺女子) ( 口,应答),表示女子顺从应答。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长发的“屮” 写成“艸” ,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廾” 简化一只手“又” ,字形面目全非。 造字本义:动词,女子顺从答应。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草字头“艹”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当“若”的“顺从答应”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喏”代替;或再加“言”另造“诺”代替。当“若”从动词“像、有如、与……一致”引申出代词“如此,这样,这么,那么”后,俗体隶书 加“人” 另造“偌”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若,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若,择捡菜蔬。字形采用“艸、右”会义,“右”表示与“手”有关。另一种说法认为,“若”是“杜若”,是一种香草。
畏: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巫师扮演的邪魔妖怪。畏,甲骨文 ( 爪,抓持) ( 田,是“鬼”的省略,鬼面具),表示巫师手持面具化装。有的甲骨文 ( 卜,神杖) ( 头戴鬼面具的巫师),表示戴鬼面具的巫师手持神杖表演降神仪式。有的甲骨文 将神杖“卜” 写成 。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诅楚文 将“人” 写成 ,将“卜” 写成“爪” 。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巫师头戴鬼面具,手执魔杖,表演逐鬼驱邪的舞蹈。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鬼头”的“由” 写成“田”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导致“爪”形消失,“人”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畏,惡也。从甶,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畏,厌恶。字形采用“甶”和省略式的“虎”会义。“畏”字像怪物长着鬼头,张着虎爪,形象可怖。
荒:“巟”是“荒”的本字。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死亡、毁灭。巟,金文 ( 亡,死亡,毁灭) ( 川,代洪水),表示洪水毁灭家园。当“巟”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 再加“艸” (野草),另造“荒”代替,强调洪灾之后了无人烟,田地长草。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形容词,洪水泛滥,家毁人亡,田园荒废。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卄”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因为洪灾或战争的毁灭性破坏,田园草盛人稀,叫做“荒”;因为庄稼地辍耕,草盛禾稀叫“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荒,蕪也。从艸,巟聲。一曰艸淹地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荒,芜,不长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巟”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荒”是野草长满了田地。
未:未,甲骨文 ( 屮,草木枝叶) ( 木,树),表示树木“枝桠重叠”,枝叶茂盛。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夏季果树枝叶正茂,还没结果。隶书 淡化树梢的枝叶形象 。“木”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 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 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会义字,甲骨文 表示树上枝桠重叠,显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 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 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 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凡未之屬皆从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未,即“味”。六月,是最富于滋味的时候。五行之中,木大于未。字形像树上枝叶重叠的样子。所有与未相关的字,都采用“未”作边旁。
央:“央”是“殃”的本字。央,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剔发刺字的罪犯 颈脖位置加一个上框指事符号 ,表示被处以绞刑。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同时省去罪犯头部的一横指事符号,将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在城邑中心地带搭台立架,将剔发罪犯处以绞刑。隶书 严重变形,将篆文字形中的枷形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六” ,至此“央”的人形消失,枷形消失。楷书 恢复“大”形 。当“央”的“施刑”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歹”(死)另造“殃”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央,中央也。从大在冂之内。大,人也。央㫄同意。一曰久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央,中央。字形采用“大”作边旁,像“大”在“冂”之内。“大”,即站立的“人”。“央”与“㫄”(旁)同一意思。一种说法认为, “央”是“久”的意思。
众:“乑”、“众”、“眾”和“衆”,“㐺”的异体字。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㐺,甲骨文 ( 从,相随) ( 从,相随),表示相随、同行的一群人。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从”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楷书异体字“乑” 将正体楷书字形 中的第一个“人” 写成 ,将第二个“人” 写成 ,将第三个“人” 写成 。楷书异体字“众” 将正体楷书的左中右结构 写成上下结构。 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甲骨文异体字 加“口” 、或 加“日” ,表示蓝天红日之下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篆文“眾” 误将金文字形 中的“日” 写成“目” ;楷书异体字“衆” 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目” 写成“血” 。古籍多以“衆”代替“乑”、“㐺”、“众”和“眾”。《汉字简化方案》用“众”代替“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眾,多也。从乑目,衆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众,人多。字形采用“乑、目”会义,众多的意思。
熙: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子嬉母怀,和悦愉快。熙,篆文 ( 巸,子嬉母怀,和悦愉快) ( 火,热焰),表示孩童和悦愉快地承受火或光的温和热量。造字本义:动词,孩童在温和的火光旁或温和的阳光下嬉戏。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巸”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火” 写成“四点底”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熙,燥也。从火,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熙,烤干。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巸”作声旁。
享:“享”是“亯”的异体字;而“亨”是“享”的异体字。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篆文字形 像通风采光的朝阳窗口,借代世人居住的阳宅;倒写的“向” 表示先祖灵魂居住的阴宅,借代先祖之灵。亯,甲骨文 ( 亭,可遮风挡雨的简易建筑) ( 囗,平台、祭台),表示筑有亭子的祭台,即建在国都祭祀先王的祖庙。有的甲骨文 将尖顶的亭子 写成 ,表示多层亭楼的祖庙。有的甲骨文 将祭台 写成柱状形 ,表示搭建祖庙的高台。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异体字 在祭台“囗”中加一点指事符号,将“囗”写成“甘” (品尝美味),表示神灵和先祖受用祭品。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多层亭楼 写成“人”加“口”组成的 ,将金文字形中的“甘” 写成“曰” 。篆文异体字“享” 用倒写的“向” (阴宅,借代先祖之灵)代替“甘” (先祖受用祭品),强调在祖庙摆放祭品,供奉先祖之灵。 造字本义:动词,在祖庙摆放祭品,供神灵祖先受用。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表示亭子的字形 写成 ,误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向” 写成“子” 。俗体隶书 则误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向” 写成“了” ,形成“享”的同源字“亨”,专指由动词“神灵祖先受用祭祀供品”引申出的形容词“受神灵祖先保佑赐福而通达兴隆的”。古人称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饭”;称有吃有喝的正餐为“食”;称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称神灵祖先受用祭祀供品的满足为“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亯,獻也。从高省,曰象進孰物形。《孝經》曰:“祭則鬼亯之。”凡亯之屬皆从亯。,篆文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亯,献祭。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高”作边旁,字形下部的“曰”,像是进献的熟肉等食物的形状。《孝经》上提到:“后人献祭,鬼神 欣享。”所有与亯相关的字,都采用“亯”作边旁。,这是篆文写法的“亯”字。
牢:牢,甲骨文 ( 围栏) ( 牛),像牛被关在围栏里。 造字本义:名词,圈养牛羊牲畜的围栏。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在牛栏 门口加一横 ,表示将牛锁在牛栏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牢,閑,養牛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牢,闲,饲养牛马的圈槽。字形采用“牛”和省略了两点的“冬”会义。用“冬”省作边旁,是取其四周封闭的意思。
如: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女性,人类的雌性。如,甲骨文 ( 口,应答) ( 女,女性),表示女子应答。包容、顺从的“随性”是女性突出的性格特征之一,在男权时代被视为女性的美德。有的甲骨文 以“每” 代“女” ,表示“如”的“母性”特征。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传统妇女唯唯诺诺,包容顺随。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女” 写成 。“如”由“包容顺随”引申出“往、到”含义,古人称可以到达无限将来的永恒之神为“如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如,从隨也。从女,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如,依从顺随。字形采用“女、口”会义。
春: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种籽萌芽扎根。萅,甲骨文 ( 林,林野) ( 日,太阳) ( 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有的甲骨文 将“林” 改成“艸” ,表示严冬过后,大地回温时野草重新发芽吐绿。有的甲骨文 将“艸” 写成四个“丰” ,表示春风带来漫漫丰草。金文 将字形简化成“草”、“屯”、“日”三形会义: ( 艸,绿草) ( 屯,生根发芽) ( 日,暖阳),表示暖阳暖风催生遍地绿草。篆文 、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隶书 将“草+屯”的 连写成 ,字体严重变形,至此“艸”形消失,“屯”形消失。 造字本义:动词,严冬之后,风和日暖,使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萅,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春,催生。字形由“艸、屯、日”构成,表示草在春天生发。“萅”是会义字,同时“屯”也是声旁…现在隶书写作“春”,也写作 “芚”。
登: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盛器。登,繁体甲骨文 ( 两个“止”,双脚) ( 豆,盛器) ( 収,两手),表示双手捧着装满祭品的豆器走上祭台,“豆” 中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豆器内盛满食物。简体甲骨文 省去双手“収” 。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籀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手捧装满丰收粮食的盛器,走上祭台敬献神灵。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双“止” 写成“癶”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登,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籀文登,从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登,上车。字形采用“癶、豆”会义。像踏板登车的样子。,这是籀文写法的“登”字,字形采用“収”作边旁。
台:“台”是“胎”的本字。台,金文 ( 厶,倒写的“子”) ( 女,母亲),表示母亲所怀的孩子。有的金文 误将“女” 写 成“口” ,表示胞胎。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 造字本义:名词,胎,胎胞。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台”的“胎胞”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月” (肉)另造“胎”代替。《汉字简化方案》用“台”合并代替笔画繁复的“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台,說也。从口,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台,喜悦。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㠯”作声旁。
泊: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颜色浅显明晰、透明无色。泊,甲骨文 ( 水,流动液体) ( 白,颜色浅显明晰、透明无色),表示水质纯净透明。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白” 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水清而透明,纯净无杂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白” 写成 。由于字形、字音相近,古籍多假借“泊”(bó 水清而透明)代替“洦” (pò 河道纵横的湖泽群水网区域)。《汉字简化方案》用“泊” 合并代替“洦” 。 兆:兆,甲骨文 ( 八,一撇一捺) ( 八,一撇一捺),表示一组笔画符号。古代巫师在祭祀占卜的现场获得“通神”能力后,写下旁人看不懂的神秘“天书”符号,传达“神意”,预示吉凶。有的甲骨文 将一组笔画符号写成左右结构。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最外边的两组画符 写成“人” 和“匕” 。籀文 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有所变形。篆文 加“卜” ,强调卜问。 造字本义:动词,通神巫师写下天书,预示吉凶。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八”形、“卜”形消失。俗体楷书 将正体楷书 字形中的“北” 简写成四点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兆,灼龜坼也。从卜、兆,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兆,被灼灸的龟甲的裂痕。字形采用“卜、兆”会义,像龟甲的裂纹。
儡: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靁”的省略,表示雷同。儡,篆文 ( 人,木偶) ( 畾,即“靁”的省略,雷同),表示雷同木偶人。造字本义:名词,没有个性、没有表情、千篇一律、受人操控的木偶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儡,相敗也。从人,畾聲。讀若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儡,相破坏。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畾”作声旁。读音像读“雷”字。
余:余,甲骨文 ( 尖圆屋顶) ( 才,房柱和横梁),表示单柱尖顶的简易建筑。有的甲骨文 将尖圆屋顶 写成“宀” ,明确“余”与“建筑”的关联。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在房柱 (才)两侧加两点指事符号 ,表示用三角支撑方式加固房柱。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单柱、无壁的尖顶茅屋,一种最简易的建筑,用于存放一般农资、杂物。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才” 字加两点 的字形 写成“未”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余,語之舒也。从八,舍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余,表示语气舒缓的助词。字形采用“八”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口”的“舍”作声旁。
遗: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价值高的。遺,金文 ( 彳,前行) ( 貴,价值高的),表示持有价值的好东西前往赠送他人。有的金文 以“辵” (行进)代替“彳” ,强调“前往”含义。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双手持贝,前往馈赠。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遗”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貴” 简化成“贵”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遺,亾也。从辵,貴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遗,丢失。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贵”作声旁。
沌: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聚集,集结。沌,甲骨文 ( 水,河川) ( 屯,聚集,集结),表示洪水淹积不退。造字本义:形容词,原始洪荒的时代,大水淹积住地,世界水茫茫一片,不分天地南北。隶书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 昭:“詔”是“昭”的异体字。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召令。昭,金文 ( 召,召令) ( 跪着的人,代表群臣) ( 日,普照四方的太阳),表示如日照四方一样召令群臣。有的金文有的 省去“日” 。篆文 在金文字形 基础上省去“人” 。 造字本义:动词,像太阳普照四方一样,皇帝召令天下,彰显皇天恩威。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召” 写成 。当“昭”的“召令”本义消失后,以“言”代“日”,另造“詔”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昭,日明也。从日,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昭,太阳朗照大地。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召”作形旁。
昏:“昬”是“昏”的异体字。昏,甲骨文 ( 氏,即“氐”、亦即“低”,垂在地上) ( 日,太阳),表示太阳从空中垂落地上。有的甲骨文 将“氏” 写成“氐” (低垂),明确日落含义。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氐” 写成“氏” 。 造字本义:名词,太阳从天空坠向地平线、天地间光线变暗的傍晚。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氏” 写成 。隶书异体字“昬”用“民”(眠)代替“氏”(低),表示日落而眠。古籍多以“昏”代替“昬”。生活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形态中的远古中国先民,对日月运行及明暗变化特别敏感,他们以太阳为计时器,创造出丰富的时间概念:晨光微露为“曙”;月尽日出为“朝”;日上山岗为“早”;荷锄出工为“晨”;太阳升高为“晓”;日照天窗为“晌”;太阳西沉为“昏”;太阳落山为“暮”;太阳从山头完全落尽为“晚”;月亮初升为“夕”;月高人静为“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昏,日落西山。由“日”、有所省略的“氐”构成。“氐”,是“下”的意思。有一种说法认为,“昏”字以“民”为声旁。
察:察,篆文 ( 宀,庙宇) ( 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 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祭”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察,覆也。一说“复审也”。从宀、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祭”作声旁。
闷: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关闭房间的设备。悶,篆文 ( 門,关闭) ( 心,情绪),表示情绪封闭,得不到释放。 造字本义:动词,情绪无法交流、释放而不快。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闷”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的“門” 简化成“门”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悶,懣也。从心,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闷,心懑。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门”作声旁。
澹: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瞻”的省略,表示远眺预警。澹,金文 ( 水,水域) ( 詹,即“瞻”的省略,远眺预警),表示远眺中的水面。籀文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远眺中的水面平静无浪。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詹”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澹,水摇也。从水,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澹,水波摇荡。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詹”作声旁。
海: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毓”的本字,表示妇女孕育后代。海,金文 ( 水,河川) ( 每,即“毓”的本字,孕育),表示孕育百川的高山水体。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每” 写成 。 造字本义:名词,孕育百川的高山水体,众多 河流的发源地,通常指中国西部陆地上源于高原冰川的大池大湖。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每” 写成 。中国古人的水体等级概念中,“池”是超大的潭;“湖”是超大的池;“海”是超大的湖;“洋”是超大的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从水,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海,天然大湖。赖以广纳百川的大池。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每”作声旁。
飂: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鷚”的省略,表示鸣声似百灵的鸣禽。飂,篆文 ( 風,气流) ( 翏,即“鷚”,鸣禽),表示风声如鹨。造字本义:动词,长风疾吹,风声如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風”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翏”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飂,高風也。从風,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飂,高风。字形采用“风”作边旁,采用“翏”作声旁。
止:“止”是“趾”的本字。止,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 简化为线描。金文 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 略有变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止,事物的底基。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所以古人用“止”表示“足”。所有与止相关的字,都采用“止”作边旁。
顽:“頑”是“忨”的异体字。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浑沌、初始的。忨,金文 ( 元,混沌的、初始的) ( 心,本性),表示未受教化之前儿童初始的心性,即天真任性、好奇游戏。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頑” 用“頁” (头)代替“心” ,表示儿童天真无知、敢想敢干的头脑。 造字本义:形容词,儿童天真无知而任性,充满游戏感。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顽”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 简化成“页” 。“忨”表示儿童天真任性、好奇游戏的心性;“ 頑”表示儿童天真无知、敢想敢干的头脑。古籍多以“ 頑”代替“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頑,頭也。从頁,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顽,很难劈开的木头。字形采用“页”作边旁,采用“元”作声旁。
鄙:“啚”是“鄙”的本字。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村镇。啚,甲骨文 ( 囗,村邑) ( 啬,设在田野的临时谷仓),表示粮仓之邑。有的甲骨文 颠倒上下结构。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谷仓“啬”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㐭” 。当“啚”的“粮仓之邑”本义消失后,篆文 加“邑” (村落)另造“鄙”代替,强调“村落”的含义。 造字本义:名词,垦荒种粮的边邑农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啚”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邑” 写成“双耳旁” 。古籍多以“鄙”代替“啚”。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鄙,五酇爲鄙。从邑,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鄙,五百家叫“鄙”。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啚”作声旁。
异: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胎儿。异,篆文 ( 巳,胎儿) ( 双手抱持),表示手抱婴儿。 造字本义:动词,送养或遗弃不正常的婴儿。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由于“异”和“異”字形相似、字义相近,古籍常常将“异”和“異”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异”合并代替“異”。“尤”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骑马代步;“特”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是不正常的婴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异,舉也。从廾,㠯聲。《虞書》曰:“岳曰:异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异,推举。字形采用“廾”作边旁,采用“㠯”作声旁。《虞书》上说:“诸侯长说,推举他吧!”
二、翻译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美好和丑恶,又想差多少?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 荒兮,其未央哉! 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众人熙熙攘攘、兴高采列,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如婴儿之未孩; 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 儡儡兮,若无所归。 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