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双玉

双玉《道德经》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4-30 23: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3-5-16 21:40 编辑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2023.4.30-5.1)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查字】
1. 德: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繁体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2. 容:“容”与“冏”(“冏”也写作“冋”)同源,后分化。“㝐”是“容”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简写,即囧”的简写,表示窗洞。冏,甲骨文穴,岩穴囗,即“囧”的简写,窗洞),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便寄居栖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冏”由“山洞中采光通风的窗口”引申出形容词“光明、灿亮”后,金文异体字将“穴”写成,突出了人造建筑的形象“宀”,将字形写成“容”,强调以岩穴为居所。有的金文异体字“容”误将表示窗洞的“囗”写成“,以致于字形呈现“宀、谷”会义的结构。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窗洞的“囗”写成“厶”,以致于将“容”的字形写成“㝐”。篆文承续金文异体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窗洞“写成古籍多以“容”代替“㝐”。作为动词表示“栖身洞穴”时,古籍以“容”代替“冏”。
3. 是:“是”是“昰”的异体字。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昰,金文日,太阳又,即“手”的变形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有的金文弱化“又”的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简化成一横,将金文字形中由“又”和“止”构成的简化成“正”,表示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夏至是夏历法则中的重要节令:夏至即入夏农忙的恰当起始日。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正”写成。隶书异体字将“正”写成。古籍多以“是”代替“昰”。
4. 从:从”是“從”的本字。从,甲骨文人,行路者人,行路者),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为区别于字形几乎相同的“比”的字,繁体甲骨文再加“彳”(即“行”,通道),表示在通道上两两相随。有的繁体甲骨文再加“止”(即“趾”,脚板、走路),表示跟随他人走路。繁体金文则综合两款甲骨文字形,再加“辵”(彳 止)写成“從”,强调在路上跟随。经过演变,“从”侧重于表示心思、语言等方面抽象的跟随、保持一致;“從”侧重于表示走路时地理空间上跟随、跟进。古籍多以“從”代替“从”。《现代汉语简化方案》用“从”合并代替“從”。
5. 为:”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汉字简化方案》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6. 惟: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唯”的省略,表示绝对、别无选择。惟,金文唯,绝对、别无选择心,意愿),表示唯一意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唯”省略成“隹”造字本义:动词,遵循一愿,舍此不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由于“惟”与“唯”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也相近,古籍中“惟”与“唯”常相互假借。
7. 恍:“恍”是“愰”的异体字。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光亮闪烁不定。愰,甲金篆隶字形资料暂缺,楷书心,意念晃,光亮闪烁不定),比喻意念晃动不定。楷书异体字“恍”将“晃”省略成“光”。推测造字本义:形容词,意念忽明忽暗,心神迷离不定。古籍多以“恍”代替“愰”。
8. 惚: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突然、意外。惚,甲金篆隶字形资料暂缺,楷书心,意念忽,突然、意外),表示心念不确定。造字本义:形容词,神志迷离不定,心念若有若无。汉语中常常“恍惚”并用,“恍”表示精神不济,抓不住注意力,意念时有时无;“惚”表示神志完全涣散,失去自我意念。“惚”是更深的“恍”。
9. 象:𤉢”和“𤊱”是“”的异体字。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鼻、大口、大耳、形体超大的动物。简体甲骨文省去耳朵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的形状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简写成。有的金文描画出长鼻、长牙、大耳的剪影。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大象的长鼻、大口的形状写成长鼻、大口、大耳的,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在古人眼里,陆地上的万千生命中,象的体形最为庞大而且优美,鼻子曲长动感,富于视觉震撼力,遂以大象借代世间万物之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超长、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𤉢”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𤊱”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古籍多以“象”代替“𤉢”和“𤊱”。
---------------------------------------------------------------------------------------------------------------------------------------------------------------------------------------------------
:“象棋名称的由来
中国象棋,为什么叫“象棋”,而不叫“龙棋”、“凤棋”、“牛棋”、“马棋”或其他什么动物棋?对于此问,众说纷纭,但基本都倾向认为“象棋”中的“象”,与那种鼻子超长、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无关。
     
象形网以为恰恰相反,“象棋”的本义,就是以大象为首的古老“动物棋”,以兽中之王的“象”命名,理所当然——棋戏双方以相同数量、相同战力的动物对阵搏杀,比如以八兽借代百兽的“动物搏戏”,双方以象、狮、虎、豹、狗、狐、猫、鼠等八兽组阵,战力以“象〉狮〉虎〉豹〉狗〉狐〉猫〉鼠〉象”为序,同类相拼,双方同归于尽;任何一方的动物攻入敌方的兽穴,即为获胜(任何动物不可进入本方的兽穴,即双方不可自毁);或者任何一方将对方动物全部消灭,亦为获胜。
        
“象〉狮〉虎〉豹〉狗〉狐〉猫〉鼠〉象”的搏杀规则,体现了自然界循环的食物链,也体现“相生相克”的中国古老阴阳哲学观念。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战争形态与古老的“动物搏戏”相融合,经过数千年演变,形成现代的“中国象棋”。
10. 物: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刎”的本字,表示用刀宰杀,刀刃溅血。物,甲骨文牛,头部长角、体型粗壮的力畜勿,血溅刀刃),表示用刀杀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和三点血滴连写成“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杀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勿”写成。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物”,解牛为“判”。
11. 窈: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青黑色。,篆文穴,石洞幼,即,青黑色),表示洞穴深邃而幽暗。造字本义:形容词,洞穴深邃幽暗,神秘莫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12. 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屋。甲骨文宀,房屋,指阴宅、地宫双手持,意即仿造阳间建筑),表示模仿阳间宫室建造的地宫,供帝王或集权者在长眠中延续阳间生活。古人为建皇陵开山凿石,常挖得很深,因此”有“阴森幽暗”的引申含义。金文将甲骨文的“宝盖头”(宀)写成“秃宝盖”(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日”,用“大”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供帝王或集权者死后延续阳间生活的地宫、阴宅,俗称阴间、地府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六”写成
13. 精: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好看的、漂亮的。精,金文米,稻、粟等粮食青,即“倩”的省略,漂亮),表示特别好看的大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粒长而均匀、晶白而莹润、高级而漂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精”是谷子舂捣加工后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粗”是谷子舂捣加工后尚未吹粉去粹、勉强可以食用的杂米;“糙”是初步舂捣加工后尚未筛去糠尘、食之难以下咽的杂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
14. 真:同源,后分化。,甲骨文人,巫师鼎,祭祀神器),表示用神鼎祭祀占卜的巫师。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巫师)写成“卜”(神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匕”,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占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具”,至此字形面目全非。
15. 信:“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籀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古籍多以“信”代替“訫”和“㐰”。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16. 名:名,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金文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牙形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古代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大部分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与“”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是对“”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
17. 今:“今”是“亼”的异体字;而“今”是“吟”的本字。亼,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将“口”(张开的嘴巴)上下颠倒,表示朝下张嘴,即俯首低吟、饮食、或居高临下发话命令的状态。当“”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异体字在倒写的“口”下方,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另造“”代替,表示俯首低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短横指事符号写成折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低头吟语。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今”的“低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口”另造“吟”代替;或加“口”另造“含”代替;或加“心”另造“念”代替。
18. 谷:”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豁口、山口。,甲骨文重“八”,即多重切分口,山口),表示多重切分大山的系列山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由多重切分大山的山口所构成的U形狭长低洼地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多定居于有水源保障的河谷;作为农作物的“穀”也多产于山谷、河谷,榖在谷中,由此古人常常假借同音的“谷”代替“榖”。当“谷”被假借为“穀”之后,楷书加“山”另造“峪”代替。楷书异体字“硲”用“石”(岩崖)代替“山”,表示山岩沟谷。《汉字简化方案》用“谷”代替“榖”。
19. 去:“去”是“却”的本字。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写成开口的“凵”(楷书写成“厶”)。篆文异体字“在“去”的字形基础上加“户”(门),强调“出门远行”。造字本义:动词,离开住地,前往他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了“土”;将篆文字形中的“凵”写成“折”加“点”的“厶”,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邑)形消失。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再加“卩”(人)另造“却”代替。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
20. 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使愉快、讨好。,篆文門,房门兑,即”的省略,讨好),表示讨好人的门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望族人家将得意家史刻写在大门正面,供人观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阅”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的“門”简化成“门”
21. 众:”、“”、“”和“”,“㐺”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㐺,甲骨文从,相随从,相随),表示相随、同行的一群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从”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第一个“人”写成,将第二个“人”写成,将第三个“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众”将正体楷书的左中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甲骨文异体字加“口”、或加“日”,表示蓝天红日之下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篆文“眾”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目”;楷书异体字“衆”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血”古籍多以“衆”代替“乑”、“㐺”、“众”和“眾”。《汉字简化方案》用“众”代替“衆”。
22. 甫:“甫”是“”和“”的本字。从甲骨文字形看,“是培植在田地里的成片的花草;“邦”是种植在地界上高大茂盛的草木;“甫”是培植在田地里的单株花草。有的甲骨文屮,植物皿,陶盆),表示盆栽植物。有的甲骨文将陶盆写成,表示陶盆里装有培植泥土。有的甲骨文将装土的陶盆写成,强调用于盆栽的陶盆有两个提耳;并加“止”(趾,行进),强调“”可以“位移”的盆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以“用”(桶)代替陶盆“皿”,表示以桶代替陶罐,栽培花草。有的金文以“父”代“屮”,表示男子从事盆栽工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盆栽花草,观赏盆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屮”错误地写成。至此,“”字的“”形、“”形完全消失。当“甫”的“盆栽花草”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囗”(围栅)另造“圃”代替。古人尊称持斧伐木的力士为“父”,尊称种植花草的智农为“甫”。
23. 状: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壮”的省略,表示硕大、强健。状,篆文爿,即“壮”的省略犬,狗),表示狗硕大、强健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壮硕的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24. 以:”是“姒”的本字;“以”是“”的异体字;“佀”是“以”的异体字;“以”也是“似”的本字。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临产胎儿。,金文(厶,即母胎中头朝下出生的临产胎儿女,母亲),表示胎儿与母亲似。远古造字者认识到,胎儿与母体存在某种“命中注定”的神奇关联,使得胎儿出生后在形神方面与母亲高度相似。隶书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厶”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女”写成,将隶书字形中的“厶”写成。当“”字消失后,楷书加“人”(父亲)另造“姒”代替,将“厶”(临产胎儿)写成“以”(“似”的本字),表示胎儿与亲生父母相似的遗传关系。“”的甲骨文异体字“以”用“人”(父亲)代替“女”(母亲),强调胎儿与生父存在的相似遗传关系。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厶”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简写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厶”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新生儿与其生父形神相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厶”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以”引申出虚词含义后,篆文将“厶”写成“㠯”另造“佀”代替,表示二者相似。当“佀”字偏废后,俗体隶书在“以”字隶书基础上,再加“人”(父亲)另造“似”代替,表示子像其父。作为动词表示两者相像时,古籍多以“似”代替“以”和“佀”。

古代王权社会中帝王有无男性后代,直接影响到王位继承权和国体的稳定,生育出“与帝王相似”的男婴的妃子(即“”,亦即“姒”,异体字是“以”),便可凭借生子对王权稳定的特殊贡献,地位腾飞,享受一国女性之至尊的荣誉,由此“以”从动词“新生儿与其生父形神相似”,引申出动词“凭借、倚靠、仰仗、借用”的含义。“以”和“佀”本该都读作“姒”(sì 去声),古人将“以”误读成“巳”(sì 去声)的异体字“已”(yǐ 上声)的读音。当“以”的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似”仍读“姒”(sì 去声)的读音。
25. 此: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翻译】


【聊录笔记】


【心得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30 23: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3-5-4 23:12 编辑

第二十二章 (2023.5.2-5.3)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查字】
1. 曲:曲,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截竹子被揉折成直角。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竹子烧烤到发软,就可以用外力将竹子揉折出不同角度。篆文像一截竹子被揉成∪”形。造字本义:动词,将烧软的竹子揉折变形变弯,形成弧形框架。隶书“曲”误将篆文字形中“”形的竹管简写成2. 全:“仝”是“全”的异体字。全,金文入,放进下,下葬卯,钩住、连缀),表示古人用金线将玉片卯连拼缀成衣(史称“金缕玉衣”),将尸身整体包裹后下葬,以达到对帝王尸身完整、彻底保护的目的。籀文入,放进“玉”的变形,玉石,古人眼中驱邪辟佑的通灵宝物化,死亡又,持有),表示帝王死后持玉入葬。有的籀文省去“化”,并用“廾”代替“又”,强调为入葬死者穿着完整玉衣的精细手工。有的籀文用“卯”(钩住、连住)代替金文字形中的“下”(下葬),强调将玉片卯连拼缀成衣。简体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化”、“卯”、双手“廾”,字形简化成“入、玉”会义的简单结构,表示帝王穿着和身的玉衣入葬。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为帝王量身打造的、完整包裹通体尸身的金缕玉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入”写成“人”。篆文异体字“仝”用“工”代替“玉”,强调葬玉制作之精工;并以“工”作为声旁,将“仝”读作tóng。古籍多以“全”代替“仝”。
3. 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狂”的省略,表示疯乱、不正常。枉,金文木,树,即“狂”的省略,病态),表示树木颠狂,即扭曲生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树枝弯曲,造型夸张,病态生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并省去篆文字形中的“止”,误将(出头的“王”)写成“王”
4. 直:“直”是“值”的本字。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金文、篆文对甲骨文字形中表示聚焦视线的竖线指事符号的误写。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眼睛上方加一竖线指事符号表示目光聚焦视线,向正前方看。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短竖线写成,并加一曲笔,表示去曲求正。有的金文在“的字形上加,表示木匠眯眼看木料,以便消除凸曲部分。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正视,面对而不回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和折笔所构成的连写成当“直”的“正视前方”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值”代替。
5. 洼:漥”和“窪”是“洼”的异体字。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蛙”的省略,表示善于跳跃和泅水、呱呱叫的两栖动物。洼,篆文水,积水圭,即“蛙”),表示有蛙的积水。低凹处易积水,长期积水的地方则蚊飞蛙鸣。造字本义:名词,山间积水有蛙的低凹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异体字“漥”和“窪”加“穴”(洞穴),表示洞穴或地面凹坑里的积水。《汉字简化方案》用“洼”代替“漥”和“窪”。
6. 盈:“夃”和“”是“盈”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器皿中水满外流。盈,甲骨文两个人益,即“溢”),表示两人进入浴缸后,缸内的水满出。有的甲骨文用“止”(趾,双脚)代替“人”,强调人站在装满水的浴缸里。有的甲骨文用“太”(即“汰”,淘洗)代替“止”(趾,双脚)。金文综合甲骨文和甲骨文两款字形,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误写成“乃”,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夃”省去“皿”造字本义:动词,人进浴缸,缸水满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夂”(止)写成“乂”。而印刷体楷书又误将俗体楷书字形中的“乂”写成“又”(用手抓),以致字形费解。楷书异体字“夃”省去“皿”。楷书异体字“盈盈”将“又”写成“夂”古籍多以“盈”代替“夃”和“盈”。
7. 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扯破布帛。蔽,篆文艸,草木敝,扯破),表示扯下树枝草叶。造字本义:动词,扯下树枝草叶作为伪装加以遮盖隐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敝”写成
8. 新:”是“”的本字;而“”又是“”的本字。,甲骨文像刀斧的锋刃木,原木),表示加刃于木,即用刀斧劈柴。有的甲骨文将“木”形省略成半个“木”的字形“屮”,表示“不完整的木”,即一小段木头。当“”的“劈柴”动词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斤”(斧子)另造“”代替,强调用刀斧劈开原木。有的甲骨文将“辛”字中的“木”简化成“屮”。原木的表皮通常灰暗而多褶皱,而劈开后木心所呈现的,却白晳而平滑,并且富于清新宜人的自然气息,因此“”从“劈柴”的动词本义引申出“开辟性的、前所未有的”形容词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辛”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斤”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斤”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锋利的刀斧将原木劈成两半,备作柴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亲”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当“新”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卄”(草木)另造“薪”代替。
9. 少:小”、“少”同源,后分化。少,甲骨文在指事字“小”(沙子)字上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小”的相关特征。造字本义:形容词,规模小的,数量不多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为区别于“小”,将底部的一点写成撇“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10. 得:䙷”是“得”的本字。䙷,甲骨文手,捡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捡拾贝壳。当“䙷”的本义消失后,繁体甲骨文再加“彳”(行进)另造“得”代替,强调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持有)写成“攴”(持械打击)。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見”,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寸”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䙷”写成,“貝”形消失。古籍多以“得”代替“䙷”。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11. 多:多,甲骨文夕,肉块夕,肉块),表示两份肉食。在物质匮乏的原始共产平分时代,人们均分物用,尤其均分对生存影响重大的肉食,一人独占双份或数份肉食,就是“超额”的破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一人独占双份、数份肉食。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平分肉食为“宜”;独享双份肉食为“多”;堆积大量肉食为“叠”。
12. 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惑,金文或,不确定)。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则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得明智。
13. 圣:圣,甲骨文共,供奉土,土地),表示供奉、敬拜的土地神。在古人眼中,滋生万物的土地神奇而完美。有的甲骨文共”简化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神奇完美的土地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古人称主天者为神”,称主地者为“圣”。由于“圣”、“聖”本义相近,唐宋之后多以“圣”代替“聖”;《汉字简化方案》以“圣”合并代替“聖”。
14. 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裹住。抱,篆文手,两臂包,裹),表示环臂包裹。造字本义:动词,用双臂将对方整个身体包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包”简写成搂”,双方相拥;“抱”,将整个身体揽在双臂之间。
15. 式:,籀文弋,干,武器工,生产、劳动器具),表示武器或工具。古代的先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打仗,因此劳动工具与武器的使用方法至关重要。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工”写成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工具、武器的使用套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弋”写成
16. 自: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简体金文将两侧鼻翼连写成封闭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隶书进一步失去鼻形。在向他人表达“”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即头部正面)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像蛇信,感觉器官)另造“鼻”代替,表示“鼻”的嗅觉功能。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借武器代称人,也体现了相同的自我中心意识: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17. 明:“朙”是“明”的异体字;“眀”是“朙”的异体字。明,甲骨文日,太阳月,月亮),表示太阳和月亮发光照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日”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月”写成。甲骨文异体字“朙”月,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黑暗房间的角落。“朙”的隶书异体字“眀”误将“囧”写成“目”。古籍多以“明”代替“朙”和“眀”。“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18. 是:“是”是“昰”的异体字。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昰,金文日,太阳又,即“手”的变形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有的金文弱化“又”的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简化成一横,将金文字形中由“又”和“止”构成的简化成“正”,表示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夏至是夏历法则中的重要节令:夏至即入夏农忙的恰当起始日。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正”写成。隶书异体字将“正”写成。古籍多以“是”代替“昰”。
19. 彰:的本字。,金文辛,带木柄的刻刀囗,木、石的圆形横截面),表示用刻刀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姓名或标识性的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后,可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作为个人特有地位或身份的醒目标识。有的金文在圆圈内加一横指事符号,将圆形的写成,表示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图文。有的金文(抓持),强调手持刻刀在或圆或方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当的动词本义“刻印标识身份”消失后,金文再加“(印泥的醒目红彩)另造”代替。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圆柱形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在白纸黑墨的文件背景上,以红色印痕突显个人的姓名或身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20. 伐:伐,甲骨文人,受刑者戈,击杀武器),表示用戈戟砍杀人的颈项。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杀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征”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多褒义;“伐”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多中性。
21. 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工,巧具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力”写成
22. 矜: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吟”的本字,表示呻吟。矜,籀文吊,慰问受难者今,即“吟”),表示为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低语呻吟安慰。有的籀文用“令”(怜)代替“今”,表示怜悯。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吊”写成“矛”造字本义:动词,对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谨慎低语安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今”写成
23. 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里面加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24. 争:爭,金文爪,上面一只手又,中间一只手又,下面一只手),表示众人伸手抢夺同一物品。篆文将金文字形下部的两只手混合成造字本义:动词,竞相抢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爪”简化成
25. 莫:“莫”是“暮”的本字。莫,甲骨文两个“林”,林莽日,太阳),表示太阳下山,阳光隐没在丛林草野。简体甲骨文将丛林改成草丛“茻”。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下端的“艸”(草丛)当作两只手而连写成“大”。当“莫”的“太阳下山”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日”另造“暮”代替。日在草上为“早”,日在草中为“莫”(暮),日在树下为“杳”。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旦”,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莫”(通“暮”)。
26. 古: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言说。古,简体甲骨文口,言说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繁体甲骨文再加一个“口”(言说),强调“古”的“口口相传”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由一竖表示的“十”写成一竖加一点的“十”。有的金文将一竖加一点的“十”写成一竖一横的“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言说),强调“”与“言说”的关系。繁体金文在“古”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籍中常“古昔”并称,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27. 虚:”是“”的本字。,金文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28. 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实现、达到。,金文成,实现、达到“言”的简写,承诺),表示实现承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在“成”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实现诺言,践行承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29. 归:,甲骨文,兵符,代表中央朝廷授权的军政权力方,方国、边境势力),表示边境方国依附中央,获得中央的军政授权。繁体甲骨文将“方”写成,并加“止”(即“趾”的本字,前行),表示顺服并前往中央受权。有的甲骨文将“止”写成似“爪”又似“帚”的。有的甲骨文误将本为“止”的与“方”所组成的,混写成了“帚”。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行”,表示与中央朝廷保持来往。有的金文加“口”(讲和),表示讲和调停。有的金文加“辵”(行进)。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和“行”的上半部,合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边境方国顺服中央朝廷,获得军政授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和“止”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帚”写成。楷书异体字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字被省略成一横。《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归”,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帚”简化成

【翻译】      烧软的竹子能揉折变形,就能变弯圈起来、包裹住想要包裹的全部;树枝弯曲生长、造型夸张,木匠就会眯眼看木料,以便消除掉凸曲的部分,使木料变直;山间积水有蛙的低凹地,水注入进去就会积满;扯下树枝草叶作为伪装,就像原木表皮通常灰暗而多褶皱,然而劈开树皮的遮盖后,木心白皙平滑、富有清新怡人的自然气息;规模小、数量不多的古代中原人,能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捡拾贝壳;一人超额独占双份或多份肉食,就会心乱。
       所以神奇完美的土地神之人,用双臂将整个“一”包揽在怀里,这样来做治理天下的工具套路、武器套路。
       眼睛睁着不是看“我”,而是观天地、与物相接,所以能像日光、月光照亮空间一样,心里敞亮;跟随着夏至而进入农忙,不自定时节去务农,自己的名字就能用红色印泥印刻在白纸黑墨的文件背景上,突显出个人的姓名、身份;不为了解决自身的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所以能持有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不对自己的死难悲伤怜悯,郑重其事低语安慰,就能活成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长寿)。
      不由发出感叹:众人只有不伸手去抢夺同一物品啊,像阳光隐入丛林草野、不见、不彰显,就不会发生竞相抢夺这回事。
      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所流传下来的“曲则全”的传说,难道会是虎豹横行、渺无人烟的吗?这个传说完全实现了诺言,才能顺服中央朝廷(天道),获得军政授权。


【聊录笔记】


【心得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4 23: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3-5-5 00:20 编辑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2023.5.4-5.5)

【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查字】
1. 希:希”是“絺”的本字。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布帛。希,篆文爻,交织状巾,布帛),表示古代手工纺织的布帛。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门为帝王权贵精工纺织的经线宽疏、轻软透气的细葛布。隶化后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当“希”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糸”(丝织物)另造“絺”代替。2. 言:,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舌”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鼓舌说话。有的甲骨文在“言”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横指事符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写成。俗体隶书变化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舌”简写成。有的俗体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大幅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幅简化成三横,字形遂面目全非。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3. 然:然”是“燃”的本字。然,金文月,即“肉”,借代兽肉犬,猎犬,借代狩猎火,火堆,烧烤),表示烧烤猎物。在远古时代,烤制熟食是生存能力突破性的一大进步,所以“然”也表示“合理、正确”。有的金文将“火堆”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肰”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底”当“然”的“烧烤兽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燃”代替,强调“烧火”含义。古籍中表示动词“烧火”时,“然”与“燃”相通用。
4. 终:的本字。,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同时加(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结绳)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生,长,收,藏。
5. 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会集。驟,篆文馬,善于奔跑的力畜聚,会集),表示众马会集。造字本义:动词,万马齐奔,蹄声铺天盖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聚”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骤”,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众人齐跑为“奔”;众犬齐跑为“猋”;众马齐奔为“骤”;众鸟雨中齐飞为“霍”;众鸟齐栖为“集”;众车齐发为“轰”。
6. 孰:的本字。,甲骨文祭祖的庙宇丮,执,像伸手献祭),表示在祖庙献祭。金文加“女”,表示用女童献祭。篆文以“羊”代“女”,表示用羔羊献祭。造字本义:动词,带着困惑用煮熟的香肉献祭,向祖先问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丮”写成“丸”;同时以“子”代“羊”,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享”,表示用男童献祭。当“孰”的“祭祀的熟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熟”代替。
7. 飘:“旚”是“飄”的异体字。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火苗飞舞摇曳。飄,篆文票,火苗飞舞摇曳風,气流),表示在风中飞舞摇曳。篆文异体字“旚”用“(旗帜)代替“風”,表示旗帜在风中飘扬。造字本义:动词,旗帜在风中飘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飘”,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風”简写成“风”。古籍多以“飄”代替“旚”。
8.  此: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9. 久:”是“”的异体字。,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人”的腿部位置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驻足等待。驻足等待容易感受时间的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停止行进,驻足等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久”从动词“驻足等待”引申出形容词“持续时间长”后,籀文再加“長”(时间长)另造“镹”代替,强调等待的时间长。古籍多以“久”代替“镹”。长途迁移为“千”,驻足等待为“久”。
10. 况:况”是“況”的异体字。況,甲骨文水,小水兄,即“祝”的本字,祷告),表示为河川枯水而祭祀祷告。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祭祀祷告,祈求缓解冬季枯水势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俗体隶书用“两点水”(冰)代替“三点水”,表示与寒冷的冬季枯水期有关。后世多以“况”代替“況”。
11. 从:从”是“從”的本字。从,甲骨文人,行路者人,行路者),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为区别于字形几乎相同的“比”的字,繁体甲骨文再加“彳”(即“行”,通道),表示在通道上两两相随。有的繁体甲骨文再加“止”(即“趾”,脚板、走路),表示跟随他人走路。繁体金文则综合两款甲骨文字形,再加“辵”(彳 止)写成“從”,强调在路上跟随。经过演变,“从”侧重于表示心思、语言等方面抽象的跟随、保持一致;“從”侧重于表示走路时地理空间上跟随、跟进。古籍多以“從”代替“从”。《现代汉语简化方案》用“从”合并代替“從”。
12. 事:”是“使”的本字;“”、“”与“”同源。,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
13. 道: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抓持)、“又”(抓持)、“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
14. 同:同,甲骨文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多柄夯具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夯地叫“同”
15. 德: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繁体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16. 失:失,金文在手上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17. 乐: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说唱、倾诉。樂,甲骨文丝,丝弦木,架子,琴枕),表示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曰“(说唱、抒情),强调伴随着丝弦的演奏歌唱抒情,同时也以“”为“”的声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告白、自白)。造字本义:动词,边弹边唱,和着琴声的节奏或说或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丝”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乐”,依据草书字形大幅整体简化,以致“丝”形消失、“白”形消失,“木”形隐现其中。
18. 得:䙷”是“得”的本字。䙷,甲骨文手,捡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捡拾贝壳。当“䙷”的本义消失后,繁体甲骨文再加“彳”(行进)另造“得”代替,强调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持有)写成“攴”(持械打击)。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見”,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寸”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䙷”写成,“貝”形消失。古籍多以“得”代替“䙷”。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19. 信:“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籀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古籍多以“信”代替“訫”和“㐰”。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20. 足:甲骨文中“正”(即“征”的本字)与“足”同源,后被转注成两个字。足,甲骨文囗,村邑或部落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字(“疋”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及脚板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得胜,凯旋归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古人称得胜凯旋为“足”,称征而无获为“乏”。
21. 有: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手张开,有所抓持。当又”的“持有”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又”的字形基础上再加“夕”(肉)另造“”代替,突出“手持肉食”的含义。繁体金文将肉块写成“肉”。远古时代肉食是生存资料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古人因此将“持肉”借代为“持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肉”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手持肉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简写成“𠂇,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
22.  朝:朝,繁体甲骨文茻,深密的草丛日,太阳夕,晓月),表示东边的太阳还隐藏在远处的山巅草木丛中,西边的晓月还没有落尽,天色微明但还没有大亮。简体甲骨文将四个“屮”的“简化成两个“屮”的(草丛)。甲骨文异体字用“木”(树丛)代替草丛。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当作“水”而写成似“水”似“川”的。有的金文将似“水”似“川”的字形写成明确的“川”。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早”写成“倝”;同时又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川”写成“舟”,导致字形复杂化。造字本义:名词,晓月尚未落尽、太阳欲出而未出的大清早,即黎明之后、天亮之前的时段。隶书恢复简体甲骨文字形的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早”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金文异体字“早”省去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夕”,把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草丛省略成“屮”,即把“朝”省略成“早”,表示晓月落尽,日上山岗,天已放亮。“早”是“朝”的特殊异体字。中国远古政治家选择每天日出时分举行君臣议事晨会,称为“上朝”,这个“天人合一”的政治设计,深藏“皇帝如天子,君临如日出”的教化用意。生活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形态中的远古中国先民,对日月运行及明暗变化特别敏感,他们以太阳为计时器,创造出丰富的时间概念:晨光微露为“曙”;月尽日出为“朝”;日上山岗为“早”;荷锄出工为“晨”;太阳升高为“晓”;日照天窗为“晌”;太阳西沉为“昏”;太阳落山为“暮”;太阳从山头完全落尽为“晚”;月亮初升为“夕”;月高人静为“夜”。
23.日:,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圈形的天体。繁体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体的圈形“囗”内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发光特性的天体。有的甲骨文写成内外两个圈,表示有多重光圈的天体。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短横指事符号与圈形的连接,弱化了象形特征。造字本义:名词,太空运行、发光的天体;因为在白天发光,与黑夜发光的月亮太阴相对,故称太阳隶化后楷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24. 为:”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汉字简化方案》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翻译】
像经线宽疏、轻软透气的细葛布一样的话语,自然地呈现出来。
所以风儿吹动旗帜飘扬,飘风不会在大清早完结一个纪事主题,像万马奔腾、蹄声铺天盖地的急雨,不会在白天完结一个纪事主题。
带着困惑用煮熟的香肉献祭,向祖先问卜:谁驯服了飘风骤雨,让它们站立在它们的位置上,使它们不终朝、不终日?是天地。
天地尚且不能停止行进,驻足等待,何况人呢?
所以相随于道,去出使邻国谈判,完成国界划定的历史文件的人,就能在兴桩夯地的时候和道统一节奏;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的人,在兴桩夯地的时候和德统一节奏;手未抓牢而丢落东西的人,在兴桩夯地的时候和 失 统一节奏。
在兴桩夯地的时候和道统一节奏的人,道也会和着琴声吟唱他捡到贝壳、喜获财富;在兴桩夯地的时候和德统一节奏的人,德也会和着琴声吟唱他捡到贝壳、喜获财富;在兴桩夯地的时候和 失 统一节奏的人,失也会和着琴声吟唱他捡到贝壳、喜获财富。
许诺发誓、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无法出征得胜、凯旋归邑,要去动手抓取自然无为之道。

【聊录笔记】


【心得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21: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2023.5.6)

【原文】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查字】
1. 跂:“歧”是“跂”的异体字。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分开、分叉。跂,篆文足,脚支,分叉),表示脚趾叉开。造字本义:动词,脚趾叉开,露出脚丫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支”写成楷书异体字“歧”用“止”(趾)代替“足”(脚),强调叉开的是脚趾。古籍多以“歧”代替“跂”。
2. 立: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的脚底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站在地上。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站着的人写成“介”形的造字本义:动词,站在地上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3. 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放大。跨,篆文足,双腿夸,放大)。造字本义:动词,迈开大步越过障碍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4. 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5. 见:見,甲骨文目,用眼看人,人类),表示人眼的动作。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见”,依据草书字形,将楷书字形中的“目”简化成下框“冂”向前看为见”,回头看为“艮”。
6. 明:“朙”是“明”的异体字;“眀”是“朙”的异体字。明,甲骨文日,太阳月,月亮),表示太阳和月亮发光照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日”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月”写成。甲骨文异体字“朙”月,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黑暗房间的角落。“朙”的隶书异体字“眀”误将“囧”写成“目”。古籍多以“明”代替“朙”和“眀”。“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7. 是:“是”是“昰”的异体字。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昰,金文日,太阳又,即“手”的变形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有的金文弱化“又”的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简化成一横,将金文字形中由“又”和“止”构成的简化成“正”,表示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夏至是夏历法则中的重要节令:夏至即入夏农忙的恰当起始日。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正”写成。隶书异体字将“正”写成。古籍多以“是”代替“昰”。
8. 彰:的本字。,金文辛,带木柄的刻刀囗,木、石的圆形横截面),表示用刻刀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姓名或标识性的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后,可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作为个人特有地位或身份的醒目标识。有的金文在圆圈内加一横指事符号,将圆形的写成,表示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图文。有的金文(抓持),强调手持刻刀在或圆或方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当的动词本义“刻印标识身份”消失后,金文再加“(印泥的醒目红彩)另造”代替。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圆柱形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在白纸黑墨的文件背景上,以红色印痕突显个人的姓名或身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9. 伐:伐,甲骨文人,受刑者戈,击杀武器),表示用戈戟砍杀人的颈项。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杀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征”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多褒义;“伐”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多中性。
10. 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工,巧具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力”写成
11. 矜: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吟”的本字,表示呻吟。矜,籀文吊,慰问受难者今,即“吟”),表示为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低语呻吟安慰。有的籀文用“令”(怜)代替“今”,表示怜悯。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吊”写成“矛”造字本义:动词,对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谨慎低语安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今”写成
12. 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里面加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13. 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在,金文才,房柱房梁,借代居所土,田地),表示赖以生存的居所和田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土”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有屋有地,定居生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变形较大。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14. 余:余,甲骨文尖圆屋顶才,房柱和横梁),表示单柱尖顶的简易建筑。有的甲骨文将尖圆屋顶写成“宀”,明确“余”与“建筑”的关联。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在房柱(才)两侧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用三角支撑方式加固房柱。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单柱、无壁的尖顶茅屋,一种最简易的建筑,用于存放一般农资、杂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才”字加两点的字形写成“未”
15. 食: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食,甲骨文朝下的,低头吃东西皀,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表示低头吃饭。有的甲骨文省去表示热气的两点。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豆器中的白米饭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豆器的脚部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津津有味地进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皀”写成形似“良”的从甲骨文字形看,“即”是人在米饭旁边;“食”是口在米饭上面。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饭”;有吃有喝的正餐为“食”;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享”。
16. 赘:”是“”的本字。,篆文,即的省略,出游作为货币的贝壳),表示出游用的货币。远古以贝壳为货币,出行时要带大量沉重的贝壳作为游资。造字本义:动词,带着沉重的贝壳出游。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敖”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赘”,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17. 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18. 物: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刎”的本字,表示用刀宰杀,刀刃溅血。物,甲骨文牛,头部长角、体型粗壮的力畜勿,血溅刀刃),表示用刀杀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和三点血滴连写成“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杀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勿”写成。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物”,解牛为“判”。
19. 或:或”是“國”和“域”的本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武器囗,城郭),表示武力守城。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囗”(城郭)写成,表示四边有护墙的城邑。有的金文将四边护墙省略为一边。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军队守卫的一方疆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当“或”的“军队守卫的疆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土”另造“域”代替。当“域”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加“囗”另造“國”代替。古人称军队守城为“或”,称全民皆兵为“咸”。
20. 恶:惡,篆文亞,位居第二的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造字本义:动词,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亞”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亞”简化成“亚”
21. 处:处,甲骨文倒写的“止”,由外归来人,当事者),表示回到家中,在家休息,是“止”的倒写,表示与出行相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止”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止”写成“夂”,用“几”(小凳子)代替金文字形中的“人”,表示归家人坐在家中的凳子上休息,享受居家时光。 造字本义:动词,驻足家中,坐几休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几”写成由“人”变形的“卜”由于“处”(居家休息)的篆文字形与“處”(实施虎噬酷刑)的篆文下部字形完全相同,古人误将本义表示“居家休息”的“处”,与本义表示“实施虎噬酷刑”的“處”* 相混用。古人称深居闺中而未嫁的少女为“处女”或“处子”。《汉字简化方案》用“处”合并代替“處”。

【翻译】
      脚趾叉开露出脚丫的人不站在地上,迈开大步越过障碍物的人不会行走在纵横啊畅通的十字路口。
       睁着眼睛只看自己的人,心里不亮堂;自定义时节忙农务的人,姓名或者身份不会被印刻在木、石、画的显眼位置;为了自己利益而进兵杀戮的人,无法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对自己的死难悲伤、怜悯而低语安慰的人,无法活成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一个人定居生活在道中,就会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些是余食赘行——堆放过多的粮食以准备进餐,带着大量沉重的贝壳作为出行的游资,走在纵横通畅的十字路口。
       用刀宰杀牛,刀刃溅血,武力守城,这是被天道所不接受的。所以这样不为天道所接受的方式,抓取道的人不会驻足其中,甚至在“不道”里面坐几休息。
【聊录笔记】

【心得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7 22: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3-5-8 00:05 编辑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2023.5.7-5.8)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查字】
1. 物: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刎”的本字,表示用刀宰杀,刀刃溅血。物,甲骨文牛,头部长角、体型粗壮的力畜勿,血溅刀刃),表示用刀杀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和三点血滴连写成“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杀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勿”写成。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物”,解牛为“判”。
2. 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多。混,篆文河水昆,多)。造字本义:动词,多条溪河会流在一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3. 成:,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
4. 先: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的本字,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5. 天:天,甲骨文口,即“日”的简写,太阳大,成年人),表示人的头顶上方、日月星辰所在的太空。有的甲骨文将“大”写成“夫”。有的甲骨文用“上”代替“日”:上,与地相对的空间大,成年人),强调太空在人的头顶之上。有的甲骨文将“上”和“大”混写。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上”简写成“一”。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类头顶上方的太空苍穹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
6. 地:”是“”的异体字;“”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是“”的异体字;“”是“”的异体字;“”是“”的异体字;而“”是“”的异体字。队,甲骨文阜,石阶,借代山崖倒写的“子”,早夭的儿童),表示将早夭的儿童从山崖抛葬。有的甲骨文用倒写的“人”(亡故的成年人)代替倒写的“子”(早夭的儿童),表示将亡故的成年人从山崖抛葬。远古时代人们将死者从山崖上抛坠而下,自然简葬。金文将甲骨文字形“队”写成(即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人”写成),并再加“人”、加“又”(抓持、托举),表示托举死者从高崖抛葬。当“”的“抛葬”本义消失时,繁体金文加“女”(女尸)、加“土”(深坑)另造“”代替,表示抛葬于深坑,表明远古葬史由抛葬发展成土葬。篆文误将繁体金文字形中倒写的“人”当作猛兽的血盆大口,进而将繁体金文中表示抛葬动作的字形写成表示猛兽的“㒸”,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隊”写成导致本义线索消失。篆文异体字“墬”误将“㒸”写成“彖”俗体隶书用“它”(虫蛇)代替篆文字形“墬”中的“彖”(猛兽),将“”的字形变成“”,表示虫蛇赖以栖身之地。简体篆文省去“左耳旁”,将“”字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字中的“”写成“也”,将“”的字形大幅简化成“”。客家方言称“扫墓祭祖”为“告地”,表示“在祖先墓前祝祷。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抛葬尸体的人造土坑,即最原始简陋的填埋式坟堆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当“地”由“人造的抛葬土坑”引申出“天下广土”之后,籀文异体字“埊”另造“山、水、土”三形会义的新结构,表示由大山、大河组成的广野沃土。楷书异体字“坔”省去“山”。古籍多以“地”代替“墬”、“”、“埊”、“坔”。古人称抛尸深谷的天葬为“坠”,称抛葬尸体的深谷为“壑”,称人造的抛葬尸体土坑为“地”。
7. 生: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繁体甲骨文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写成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8. 寂:“寂”是“”的异体字。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叔”和“戚”的本字,表示执干舞蹈,哀号祭亡。,篆文宀,房屋尗,即“叔”的本字,为祭亡执干舞蹈,哀号叹息),表示人亡楼空。造字本义:形容词,人亡楼空,没有话声人气。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用“叔”代替篆文字形中的“尗”古籍多以“寂”代替“”。
9. 寥:”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远古时代头戴羽饰的族长。,篆文宀,房屋翏,头戴羽饰的族长),表示族长主持祭祀活动的宽大建筑。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族长主持祭祀或公共活动的建筑,内部空间广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代替“”。
10. 独: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西北地域,四川古称。獨,篆文犬,猎狗,借代猎物、野兽蜀,四川),表示蜀地野兽。造字本义:名词,一种活跃于蜀地的不合群的野生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反犬旁”,将篆文字形中的“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独”,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蜀”简化成“虫”古籍常“鳏寡孤独”并称,表示社会关系脆弱、没有依靠的弱势群体:“鳏”表示男子失去妻子而自悲自哀;“寡”表示失去配偶而独守空房;“孤”表示幼失双亲而独来独往;“独”表示疏离群体而自立自生。
11. 立: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的脚底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站在地上。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站着的人写成“介”形的造字本义:动词,站在地上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12. 改:改,甲骨文,幼儿攴,持械击打),表示体罚孩子,三点指事符号表示孩子哭泣流泪。简体甲骨文省去泪滴指事符号。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己”造字本义:动词,体罚、训导犯错的孩子,使其悔悟、修正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反文旁
13. 周:周,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一定领域的空间内,进行反复的纵横切割划分,形成众多相对独立的、封闭的较小区域。有的甲骨文写成指事字,字形在纵横划分的若干区域内加上几点指事符号,表示在划分的封地内耕种生产(参考“画”即“劃”*)。远古时代的天子取得天下之后,划分出若干领地,由众多宗亲诸侯封而建之,以期巩固政权。简体甲骨文将纵横划分的封地写成“田”。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闭的圈)写成会义结构:封地而建口,封闭的圈,围墙),表示封地而建的界墙。有的金文省去四点指事符号。篆文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封建”的字形写成“用”造字本义:名词,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田”形若隐若现。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启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14. 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15. 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殆,篆文歹,即“死”的省略台,即“胎”的省略),表示死胎。造字本义:动词,胎死腹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
16. 为:”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汉字简化方案》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17. 母:母,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女”的胸部位置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妇女因生育而发达的两乳。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婴儿的生育、哺乳者隶书有所变形。
18.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19. 名:名,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金文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牙形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古代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大部分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与“”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是对“”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
20. 字:“字”、“𡥜”和“𥤪”都是“”的异体字。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孩、婴儿。,金文是“匜”的省略,盛水盛酒器皿上下两双手捧着腹连脐带的婴儿),表示用匜器中的沸水消毒,给婴儿接生,其中是“它”的省略,而“它”是“匜”(盛水盛酒器皿)的省略;像腹部连着脐带的婴儿。简体金文将由“匜”省略而成的写成“宀”,将两双手捧着连脐婴儿的字形省略成“子”。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女子生孩子,接生者用沸水消毒接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楷书异体字“𡥜”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上下两双手,将由“匜”简写的写成“宀”,将腹部连着脐带的婴儿简写成“子”,并加“巛”(流水),表示婴儿顺着母体的羊水出生。楷书异体字“𥤪”用“穴”(洞孔,借代母体产道)代替由“宀”和“巛”构成的字形,表示婴儿脱离母体的产道,诞生面世。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灾乱重生的远古时代,催生出标记妻子的婚育传统:在出嫁女子身上标记只有丈夫知道的暗号;在新生婴儿身上标记只有亲身父母知道的暗号;这种永久而秘密的随身记号,可资妻离子散之后团圆认亲时,提供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确证。由此“字”又引申出男子成年时记入家谱族谱的书面名号。古籍多以“字”代替“”和“”。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字”,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名”与“字”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字”。
21. 道: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抓持)、“又”(抓持)、“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
22. 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弘”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
23. 大: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隶书失去手形。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24. 逝:逝,篆文辵,行走折,转、拐弯),表示转折、拐弯而行。造字本义:动词,曲折绕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折”写成
25. 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甲骨文袁,衣物又,抓、持亍,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简体甲骨文将“袁”简写成“衣”。金文加“止”(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袁”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远”,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袁”简化成“元”
26. 反: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岩石又,抓),表示手抓岩石,即攀岩、攀崖。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厂”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再加“手”(抓住)另造“扳”代替,强调手抓岩石,攀崖翻山。作为动词“攀岩翻山”时,古籍多以“扳”代替“反”。
27. 域:或”是“域”和“國”的本字。“郭”是“國”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四周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武力囗,城邑),表示武力保卫的城邑、疆域。当“或”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并加“土”(领地)另造“域”代替,强调有军队守护的独立领地。有的金文“域”将象形字的写成“土”,并加“八”(分界),强调领土分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土”加“界”的字形写成“壬”。篆文异体字在金文字形基础上省去“八”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疆土,城邦、国度。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或”写成古籍多以“域”代替“或”。
28. 居:居”是“毓(育)”的异体字。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孕妇。毓,甲骨文女,孕妇水,产妇的羊水倒写的“,胎儿降生),表示胎儿伴随大量羊水排出母体。甲骨文异体字用“母”代替“女”,强调产子为母。甲骨文异体字将伴随羊水的胎儿省略成倒写的“子”。甲骨文异体字“居”写成“人”(母亲)与倒写的“子”(婴儿)会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尸”,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字的“子”写成“古”,导致本义线索消失。在古人眼里,妇女生育后安安定定在家里“坐月子”,最能体现“住家过日子”的本质,因此“居”从“生育”的本义引申出“住家过日子”的含义,又因此用“居”代替本义为“住家生活”的“凥”。造字本义:动词,妇女生育坐月子,安安定定在家里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古”写成
附 “凥”的字源解说: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凳子。凥,金文尸,坐着的人几,小凳子),表示坐在小凳子上。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坐在自家几凳上放松停歇,即呆在家里过日子,不在户外奔波。隶化后楷书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几”写成。由于“凥”与“居”在字形、字义上相近,古籍多假借“居”(生育子女)代替“凥”(休闲在家),而“凥”字偏废。 
29. 法:”是“”的异体字。,金文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篆文将金文字形的混合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简体篆文“法”省去“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法”承续简体篆文字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去”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翻译】有一物的形成,像多条溪河汇在一起而有了形势、占领了一方水土,它生在天地诞生之前。
它如族长主持祭祀的宽大建筑 人亡楼空一样寂寥无声,不合群地站在地上却不因体罚训导而悔悟修正,沿着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运行却不会胎死腹中、中道崩殂,这样的它可以做天下之母,生育哺乳芸芸众生。
我不知道怎么称呼它,根据它的特质而产出它的名字称呼叫“道”,它是带路的向导,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把对它的特质像震撼人心的呼啸声一样凸显出来,就是称呼它为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也会曲折绕行,曲折绕行那就要带上衣物行囊长途远行,带上衣物行囊长途远行就是去攀岩翻山了。
所以道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天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地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也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军队守护的独立领土里具有这四大,而人安定地处在其中一大的位置上。
人从地的生产活动里领悟并践行生存之道,地的最高运行准则是天,天的最高运行准则是道,道的最高运行准则是自然。
【聊录笔记】

【心得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9 23: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3-5-10 00:15 编辑

第26章 轻则失根——玄行之重静(重静之玄)(2023.5.9-5.10)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城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查字】
1. 重: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甲骨文人,旅者束,是“東”的简写,行囊),表示旅人背负行囊旅行。有的甲骨文将左右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像行囊落在了旅人的脚跟位置,强调脚跟所感受到的行囊的下沉份量。金文画出了旅人和行囊之间的背带,画出了脚板,强调行囊对脚板的作用力。金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土”,表示背负装土的筐子,双脚感受到的负担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远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人”和“東”构成的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导致“”形消失、“”形消失。
2. 轻: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便道、小道。,篆文車,战车巠,即“徑”,便道、小道),表示可以在小道上运转自如的小型战车。造字本义:形容词,战车负重少、运转自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
3. 根: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跟”(足底)的省略。跟,篆文木,树艮,即“跟”,脚底),表示树的脚跟,比喻树木长在地下、使之“站稳”的部分。造字本义:名词,比喻草木长在地下、使树木牢牢挺立的营养器官。隶书简化了“艮”的字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4. 静:”和“”是“”的异体字;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5. 躁:“躁”是“趮”的异体字。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燥”的省略,表示心焦心急。趮,篆文走,步行喿,即“燥”的活力),表示因心急火燎而坐立不安,到处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隶书异体字“躁”用“足”(脚)代替“走”,表示不断走动为躁动者的外部表现。造字本义:形容词,心急火燎而坐立不安,不停地走动。古籍多以“躁”代替“趮”。
6. 君:的本字。,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为;称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为;称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为;称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为”。
7. 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8. 辎: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缁”的省略,表示黑帛黑衣。輜,篆文車,马车甾,即“缁”的省略,黑帛黑衣),表示车箱用黑布遮盖的车。造字本义:名词,为避人耳目将车箱披盖黑帷的大车,古代部队用它来运输军需物资,特别负重,因此也叫“辎重车”;停车驻扎时,可用作部队的临时仓库,因此也叫“库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辎”,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9. 重: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甲骨文人,旅者束,是“東”的简写,行囊),表示旅人背负行囊旅行。有的甲骨文将左右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像行囊落在了旅人的脚跟位置,强调脚跟所感受到的行囊的下沉份量。金文画出了旅人和行囊之间的背带,画出了脚板,强调行囊对脚板的作用力。金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土”,表示背负装土的筐子,双脚感受到的负担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远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人”和“東”构成的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导致“”形消失、“”形消失。
10. 荣:“燊”、“爃”是“榮”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熒”的本字,表示花丛密集的花蕊和花粉色彩明亮,眩人眼目。榮,篆文“”,即“熒”的本字,花蕊荧亮木,树),表示树木花开满枝,眩目荧亮。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繁花绽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荣”,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篆文异体字“燊”用“ 焱”代替“”。楷书异体字“爃”再加“火”,写成左右结构。古籍多以“榮”代替“燊”和“爃”。古籍常“荣华”并用,表示草木花开繁盛,也比喻地位出众,风光气派,引人称羡;“荣”多指木本开花;“华”多指草本开花。
11. 观: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着两只大眼的大鸟,两只大眼之上是夸张醒目的眉羽,整个字形像类似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当雚”的“大眼睛猛禽瞪大眼睛察看”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見”另造“觀”代替,强调猛禽夸张的大眼“无所不见”的洞察力。造字本义:动词,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观”,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雚”简写成“又”,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简写成“见”
12. 燕:,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秋南春北。篆文将鸟头和鸟喙写成“廿”加“口”的,将鸟的两翼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呢喃蜜语的候鸟。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鸟尾形象当作“火”写成“四点底”,候鸟形象完全消失。古籍常假借“燕”代替“醼”(充满欢声笑语的新婚酒宴)。
13. 处:处,甲骨文倒写的“止”,由外归来人,当事者),表示回到家中,在家休息,是“止”的倒写,表示与出行相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止”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止”写成“夂”,用“几”(小凳子)代替金文字形中的“人”,表示归家人坐在家中的凳子上休息,享受居家时光。 造字本义:动词,驻足家中,坐几休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几”写成由“人”变形的“卜”由于“处”(居家休息)的篆文字形与“處”(实施虎噬酷刑)的篆文下部字形完全相同,古人误将本义表示“居家休息”的“处”,与本义表示“实施虎噬酷刑”的“處”* 相混用。古人称深居闺中而未嫁的少女为“处女”或“处子”。《汉字简化方案》用“处”合并代替“處”。
14. 超: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招”的本字,表示挥手。超,篆文走,追赶召,即“招”的本字,招手),表示招手追赶。造字本义:动词,挥手呼叫着追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走”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召”写成
15. 乘:乘,甲骨文大,人木,树杈),像一个人爬上大树,站在树杈上远眺侦察(参见“相”)。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鄂舟车节上的字形双脚几,小凳子),像是一个人的左脚、右脚站在凳子上,强调借着垫脚的凳子,登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籀文基本承续鄂舟车节上的字形。篆文综合了金文、籀文的两款字形,字形由此变得晦涩:金文的被简化成不知所云的;于是金文被篆文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爬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隶书则误将篆文字形中“大、木”构成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正体楷书承续隶书字形。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的写成,至此”字中形消失,形消失,字形面目全非。
16. 主:主”是“柱”的本字。主,甲骨文较小的方榫插在较大的方孔中木,房柱),表示凿出了方孔、可以榫接横梁的房柱。有的甲骨文将方孔方榫的简化成。有的甲骨文则将“木”省略成。金文误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表示“木”的写成“土”,导致“木”形消失。金文异体字另造会义字,表示造屋(“宀”)的柱梁(“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支撑屋架的核心房柱,即顶梁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顶端开口的柱形简写成“王”,导致“柱”形消失。当“主”的“房柱”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柱”代替。
17. 失:失,金文在手上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翻译】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远行途中,战车的脚后跟 接收着行囊沉重的分量,是前行过程中稳定自身、移动自如的根本保证,纯净无污染的宁静状态 握权执政,管理着心焦心急坐立不安的状态。
所以圣人从早到晚行走在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而随身携带运输军需物资、特别负重的辎重车,瞪大眼睛警觉察看,即使有草木繁花绽放的明亮景象炫人眼目,但圣人也能像燕子飞在风中一样,在超然的境界里驻足、坐几休息。
奈何凌驾于一万辆兵车之上的顶梁柱啊,却把身体用作负重少、在小道上运转自如的小型战车去治理天下。
负重少的小型战车没有负载沉重的份量抓牢地面,就会丢落使自己平稳的根(战车的脚后跟),心急火燎坐立不安、不停走动,就会丢落“静”下达的号令,而无法执政治国。
【聊录笔记】

【心得感想】
树根是树木得以站稳的脚后跟,沉重的受力是战车的脚后跟。脚后跟是平衡稳定的起点和落点,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4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3-5-11 23:20 编辑

第二十七章 不贵其诗(2023.5.10-5.11)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查字】
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写成“艹”加“口”的
1. 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撤离,离开。轍,篆文車,轮子是“徹”的省略,撤离、离开),表示车轮离开后路面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车轮辗压后路面出现的印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2. 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刺、戳。迹,金文辵,行走朿,刺、戳),表示行走时脚戳地面。篆文写成“辵”形、“亦”声的形声字“迹”。篆文异体字足,脚印责,“積”的省略,累积),表示脚印所构成的行踪留痕。造字本义:名词,行走时戳印在地上的脚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3. 瑕: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假”的本字,表示不纯正。瑕,篆文王,玉假,不纯),表示玉石中不纯的部分。造字本义:名词,影响白玉纯洁度的红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瑕瑜”并用,用“瑕”比喻事物的有缺陷、不完美;用“瑜”比喻事物的纯粹、完美。
4. 谪: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最高话语权。謫,篆文言,说话、评论啻,最高话语权),表示帝王的批评、评论。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受到帝王批评责备,并被处以降职或流放的惩罚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啻”写成“啇”。《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5. 数:數,金文双手,表示体罚人,代表受罚者目,代表脸言,表示责骂),表示列举孩子的错误,并加以体罚、教训。诅楚文双手,体罚人,代表受罚者今,即“吟”和”的本字,念念有词女,妇人攴,持械打击),表示对犯有过错的妇女念念有词地责骂,进行体罚。在男权占优势的社会,妇女是常常受罚的弱势群体。篆文误将诅楚文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列举过错,并加以惩罚。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数”,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的“婁”写成“娄”
6. 筹:,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生生不息,年高、岁数大。籌,篆文竹,签条壽,数量多),表示大量竹签。造字本义:名词,用来计数的大量的竹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筹”,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壽”简化成“寿”在汉字结构中,“寿”多有“大、多、广”的意思:聚签为“筹”;广田为“畴”;大浪为“涛”;大帐为“帱”。
7. 策: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竹”的变形朿,棘刺),表示竹鞭。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8. 闭:閉,金文是指事字,在门栓上加上一竖指事符号,表示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一根木棍,构成牢固的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撞。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木棍,构成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才”写成“下”。《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關”(关)表示拉上门栓,拒绝出入;“閉”(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閉”(闭)是更彻底的“關”(关)。   
9. 关: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穿连贯通。,金文門,控制房屋进出的设施两个,是两个的简写,双手),表示双手将敞开的两扇门合上,阻止进出。有的金文穿连贯通)代替双手抓持),表示将一根门栓穿插进左右两扇门上的栓孔。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形状写成不知所云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不知所云的写成明确的双手造字本义:动词,将门栓插进左右两扇门的两个栓孔,紧闭大门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关”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行书将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草书将行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点带弧钩的;而简体楷书则将草书字形中的点带弧钩的简化成两点,将草书字形中的简化成。楷书异体字误将草书字形中的当作。尽管笔画简单的,表面上与笔画复杂的看起来毫不相干,但若沿着草书字形追溯,可知本来就是,所以的楷书异体字字形,纯属结构误解。古籍多以“關”代替“関”。汉语中常“关闭”并用,“关”(關)与“闭”(閉)近义,但有所不同:“关”表示拉上门栓,阻止出入;而“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闭”是更彻底的“关”。
10. 楗:”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竖起、树立。,篆文金,金属建,竖起、树立),表示古代防盗门上竖插使用的金属控件。防盗门的限木上有十字穿孔,横向穿孔较大,可以滑动门栓,竖向穿孔较小,可以插入铜柱;关门时将带有穿孔的门栓,推进限木上的穿孔,将小铜柱从限木上方的竖穿限木和门栓,使小铜柱、限木、门栓连锁成一体,防止盗贼从门外将门栓拨开。篆文异体字“楗”用“木”代替“金”,表示防盗门上竖插的小柱子控件。造字本义:名词,使限木、门栓连锁成一体的竖插小柱子,是古代防盗门的机关控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建”写成古籍多以“键”代替“楗”。
11. 结: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喜庆。,篆文糸,绸带吉,喜庆),表示喜庆的红绸带。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12. 绳: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的变形。,篆文糸,麻线黽,疑为“蛇”字的变形),表示蛇形缠绕的麻线。造字本义:名词,蛇形的带状柔韧织物,用麻线或其它纤维交织缠绕而成,比线粗比索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绳”,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黽”简化成“黾”。合线为“”,分线为“”。
13. 约: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14. 解: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解,甲骨文双手,抓持角,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牛,长角的动物),表示屠夫双手从牛的头上剖取牛角,牛角上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血滴。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代表剖牛。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并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手,另加“刀”(切割),强调剖宰,字形结构有所调整。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和“牛”简写成汉语中常“解剖”并用,“解”表示分割动物肢体,目的是化整为零;“剖”表示切开动物的胸腹,目的是进入内部观察。
15. 救: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力图、努力实现。救,金文求,力图、努力实现攴,持械打击),表示极力打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极力打击,力图阻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
16. 弃: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箕”的本字,表示箕筐,农用盛具。棄,甲骨文子,幼婴其,即“箕”,竹筐双手),表示双手持箕,将箕筐中的幼婴送出家门。远古时代有些先民出于生存环境的压力,被迫将病婴、女婴、或无力养育的婴儿装在箕筐里,送到确信有人经过的地方,让善心人收养。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子”写成倒写的形状,表示初生的婴儿。篆文则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其”写成。籀文简化字形,省去篆文字形中的“其”造字本义:动词,将幼婴装在箕筐里送出门外等人收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子”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双手持箕的形状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弃”,承续简体的篆文字形
17. 袭: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袖。襲,甲骨文像一个人有所执握,机警专注,长途急行戉,宽刃兵器),表示特种兵手执斧钺武器,机警隐蔽,长途急行,以便在敌方的意料之外发动突击。甲骨文字形中的“目”(蹙眉)表示机警专注、“爪”(抓)表示执握、“戉”(斧钺)表示武器、“止”(脚)表示急行军。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手执斧钺的形象写成似“龍”的,并加“(借代衣袖),强调“袖藏兵器、发动突击”的含义。先秦古人的衣袖长而宽大,可以内藏刀锥之类的利器。篆文将金文字 形中似“”的写成明确的“龍”;将金文字形中的“衣”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袖藏武器,趁敌不备,突然近距离攻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龍”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衣”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龍”简化成“龙”
18. 明:“朙”是“明”的异体字;“眀”是“朙”的异体字。明,甲骨文日,太阳月,月亮),表示太阳和月亮发光照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日”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月”写成。甲骨文异体字“朙”月,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黑暗房间的角落。“朙”的隶书异体字“眀”误将“囧”写成“目”。古籍多以“明”代替“朙”和“眀”。“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19. 师: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古代兵符,像是圆块中的一部分。古代朝廷将刻有虎、狮等图案的圆形玉块,切割成裂纹不规则的两块或几块,部分留在朝庭,部分放在地方或军队,朝廷和军队均以所持兵符能否吻合来检验兵权和调动权的真伪。这种有图案的残块是最早的兵符。有的甲骨文加写成会义字:,残块兵符,兽尾制成的帽饰或表示权力的道具),表示代表军队最高指挥权的兵符、和表明军中最高指挥者身份的虎豹彪尾帽饰,的简写(参见)。有的甲骨文误将表示兽尾的写成“帀”。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检验军权的兵符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两竖
20. 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出行过程中因故临时住宿或驻扎。,篆文次,临时住宿或驻扎,借代旅行在外貝,钱财),表示旅行在外时所费的钱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次”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貝”写成造字本义:名词,旅费,路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次”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资”,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21. 贵:貴,甲骨文双手,抓、捧土,故土),表示手捧着故土。繁体甲骨文增加(即,储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意义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写成不知所云的,并用(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者心中神圣而不可替代的价值”。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篆文字形中的爪”形消失,以致字形晦涩。《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贵”,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22. 爱:愛”的本字。,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简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繁体篆文“愛”再加“夂”(倒写的“止”,行进),表示因疼惜对方而奔波。造字本义:动词,用心疼惜呵护,喃喃倾诉柔情,为之奔波辛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爱”,采用行书字形,行书字形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和“夂”简化成“友”。楷书由“愛”简写成“爱”,不仅导致金文字形中的“欠”形(温柔的呢喃)消失,连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形也消失。
23. 迷: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看不清。,篆文辵,行进米,即“眯”的省略,半睁眼睛,看不清),表示看不清前路。造字本义:动词,辨不清前进的方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米”写成
24. 要: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晏”的本字,表示在晴天丽日伴女游玩。要,甲骨文妟,在晴天丽日伴女游玩双手,表示邀请),表示邀约女伴游玩。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妟”写成,强调受邀女子的美目。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妟”写成“交”,表示女子姿势的优美。造字本义:动词,邀女游玩,讨其欢心。隶书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有的隶书则将简化成“西”,以致字形面目全非。
25. 妙:“竗”是“妙”的异体字。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玅”的省略,表示单丝极为细微玄秘,难以看清辨别。妙,甲金篆字形资料暂缺,隶书女,女子少,即“玅”的省略,细微玄秘,难以看清辨别),表示青春萌动的女子,气质神秘迷人而难以捉摸,难以形容。推测造字本义:形容词,青春萌动的少女,形体与气质神秘迷人,又难以捉摸,难以形容。古籍多以“妙”代替“竗”。   
26. 师: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古代兵符,像是圆块中的一部分。古代朝廷将刻有虎、狮等图案的圆形玉块,切割成裂纹不规则的两块或几块,部分留在朝庭,部分放在地方或军队,朝廷和军队均以所持兵符能否吻合来检验兵权和调动权的真伪。这种有图案的残块是最早的兵符。有的甲骨文加写成会义字:,残块兵符,兽尾制成的帽饰或表示权力的道具),表示代表军队最高指挥权的兵符、和表明军中最高指挥者身份的虎豹彪尾帽饰,的简写(参见)。有的甲骨文误将表示兽尾的写成“帀”。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检验军权的兵符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两竖
【翻译】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神态安详地行动,没有印迹;
神态安详地说话,没有瑕斑,不因过失而批评指责;
神态安详地数算,通明精准,而不用计数的竹签、竹鞭;
神态安详地紧闭门扉,不使用门栓小柱子插进栓孔而无法开门;
神态安详地牢固联结,这个联结没有绳索的束缚,却无法剖开。
所以圣人日常神态安详地力图阻止人不为人、努力实现教化人,所以没有弃养的人;日常神态安详地努力实现物的生养变化,所以没有弃用的物。
这就是手执斧钺武器,机警隐蔽,突然发动就能通彻明亮。
所以神态安详的人,检验、治理不安详之人;不安详之人,是神态安详之人达成天命治理的材料。
不去特别珍重检验军权的兵符,不去特别疼惜旅行在外时所费的钱财,即使具有行猎作战的经验也不表现,大智若愚仿佛辨不清前进的方向,这才是邀女游玩、神秘迷人难以捉摸之处。
【聊录笔记】


【心得感想】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联想到了《鬼谷子》的“事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圣人完成天命任务,是做制人者、做善人者、做大鱼,不做被吃的小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21: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3-5-16 22:35 编辑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2023.5.13)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豀。
为天下豀,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查字】
1.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2. 雄: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肱”的本字,表示健壮有力的、富于男性特征的。雄,篆文厷,即“肱”,男性的隹,鸟),比喻像男人一样有支配力的公鸟。造字本义:名词,公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古人称阳性的鸟为“雄”;称阴性的鸟为“雌”。在古人眼里,“英雄”是杰出的生灵:“英”是植物中的精华,“雄”是动物中的精灵。
3. 守: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4. 雌:鴜”是“雌”的异体字。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脚踩。雌,金文此,踩在脚下隹,鸟),表示被雄鸟踩在脚下的鸟。造字本义:名词,交配时被踩在下面的鸟,母鸟。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用“鳥”代替“隹”。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雌”代替“鴜”。古人称阳性的鸟为“雄”;称阴性的鸟为“雌”。
5. 豀:“溪”、“磎”、“豀”是“谿”的异体字。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嗘”的省略,相当于拟声词“嘻”,拟低细而清晰活泼的声音,摹拟山沟清水在石壁、沙地上流淌时发出的“嘻嘻”声。谿,篆文奚,摹拟“嘻嘻”流水声谷,山岭间的狭长洼地),表示山谷间“嘻嘻哗哗”作响的水流。造字本义:名词,山间石壁或沙床上“嘻嘻哗哗”流淌的水流。俗体隶书将篆文左“奚”右“谷”的结构,写成左“谷”右“奚”古籍多以“溪”代替“谿”和“磎”。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山脚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的叫“江”。  
6. 常:裳”是“常”的异体字。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崇尚的、流行的。常,金文尚,崇尚、流行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裳”用“衣”代替“巾”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代称连体裙为“裳”,称长裙为“常”。
7. 德: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繁体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8. 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捕鸟。,甲骨文隹,飞鸟禽,即“擒”,捕鸟),表示用网罩抓捕飞鸟。简体甲骨文将“禽”简化为。繁体甲骨文再加“又”(抓捕),强调“擒捕”的含义。金文用“林”(树林)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隹”,表示在林中捕鸟,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禽”写成。篆文用“屮”(草丛)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林”(树林),表示在草丛捕鸟。繁体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加“隹”造字本义:动词,鸟儿落入猎人抓捕的网罩。简体隶书承续简体篆文结构,将篆文字形中的“屮”(草丛)简写成一点一横的,将篆文字形中的“禽”写成。繁体隶书承续繁体篆文结构。古籍多以“離”代替“离”。《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离”,采用简体隶书字形。
9. 复:”是“”的本字。,甲骨文南北两端各有瓮城的城邑夂,倒写的“止”,行走),表示往返于城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带瓮城的城邑写成,并用“人”代替“夂”。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的城邑简写成表示两个瓮城的“吕”,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一点一横的。造字本义:动词,往返于城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瓮城“吕”简化成“日”,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当“复”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彳”(行,走动)另造“復”代替,强调“行走往返”的含义。古籍多以“復”代替“复”。《汉字简化方案》用“复”代替“復”,并用“复”(復)合并代替“複”。
10. 归:,甲骨文,兵符,代表中央朝廷授权的军政权力方,方国、边境势力),表示边境方国依附中央,获得中央的军政授权。繁体甲骨文将“方”写成,并加“止”(即“趾”的本字,前行),表示顺服并前往中央受权。有的甲骨文将“止”写成似“爪”又似“帚”的。有的甲骨文误将本为“止”的与“方”所组成的,混写成了“帚”。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行”,表示与中央朝廷保持来往。有的金文加“口”(讲和),表示讲和调停。有的金文加“辵”(行进)。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和“行”的上半部,合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边境方国顺服中央朝廷,获得军政授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和“止”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帚”写成。楷书异体字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字被省略成一横。《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归”,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帚”简化成
11、婴:嬰”是“纓”的本字。嬰,甲骨文朋,玉串、贝串又,抓持女,女子),表示女子手持玉贝项圈装扮自己。金文省去“又”,并以“贝”代“玉”,明确项圈的“宝贝”含义。篆文以双贝代替金文的,强调用若干贝壳串成的贝串。在医疗保健条件简陋的古代,生育对母子都是一次严峻挑战,怀孕女子将贝串挂在脖子上,祈望平安生产。造字本义:动词,孕妇项挂贝串,祈求平安生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賏”简化成当“嬰”的本义消失后,再加“丝”(串绳)另造“纓”代替。
12. 白:白”是“皀”的异体字,或者说“白”是“皀”的甲骨文省去字底部的“匕”而形成的简写字形;同时“皀”也是“即”的本字。也就是说,“皀”省略“匕”形成“白”;“皀”加上“人”(卩)构成“即”。皀,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被盛满了的豆器顶部露出尖圆椎形的白米饭,表示炊熟的米饭已经装盛上桌,即将开饭。有的甲骨文将豆器简写成,将尖圆椎形的白米饭与豆器连写,弱化了豆器的象形。繁体甲骨文在豆器外围加上代表雾气的,表示满盛在豆器里的白米饭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当“皀”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加“人”另造“即”代替。即,甲骨文表示一个人跪坐在白花花、香喷喷的米饭面前,准备马上进食。“即”的简体甲骨文将满盛白米饭的豆器略写成“白”,省去了豆器的支脚。食,甲骨文表示一个人低头朝下张开大口,对着香气扑鼻的白米饭尽情享用。“皀”的甲骨文简化异体字省去了豆器的支脚。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豆器的白米饭热气向上飘散。在造字时代的先人眼里,新蒸出笼的大米饭,香得迷人,白得亮眼。造字本义:形容词,新蒸出笼的大米饭馨香迷人,明晰如雪的样子。隶书继承篆文字形。作为动词,古籍多以“即”代替“皀”;作为形容词,古籍多以“白”代替“皀”。“皀”的甲骨文本义,后来体现在篆文字形“粲”:,是“餐”的本字,进食米,米饭气,香气),表示餐桌上香喷喷、白灿灿的米饭。
13. 黑:黑,甲骨文大,人像面孔之形),表示一个人的脸。金文在人脸上再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脸上有污点”。有的金文在脸上、身上都加上污点指事符号,表示浑身上下都沾有污点。古人烧火烹煮时头部经常靠近火堆吹火,因此脸上、身上容易沾上烟灰。有的金文将金文有污点的脸写成。篆文将金文沾满污点的花脸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由人和污点组成的写成,导致人形(大)消失。造字本义:名词,沾在脸上、身上的乌烟灰隶书则误将篆文字形的上半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四点底,至此黑”字面目全非。
14. 式:,籀文弋,干,武器工,生产、劳动器具),表示武器或工具。古代的先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打仗,因此劳动工具与武器的使用方法至关重要。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工”写成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工具、武器的使用套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弋”写成
15. 忒: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贰”的省略,表示将宝贝一分为二。忒,篆文弋,即“贰”的省略,一分为二心,态度),表示分心,心态投机。造字本义:动词,不忠心,心存二两个或多个敬主。隶化后楷书将将篆文字形中的“弋”写成“戈”,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由于“忒”与“贰”字形、读音相近,古籍有时将“忒”与“贰”相互假借。
16. 极: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住。极,篆文木,械具及,抓住),表示起控制作用的器械。造字本义:名词,绑在马背或驴背上的木架子,方便载物或插、挂物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及”写成。古籍有时假借“极”代替同音的“極”。《汉字简化方案》用“极”合并简化“極”。
17. 荣:“燊”、“爃”是“榮”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熒”的本字,表示花丛密集的花蕊和花粉色彩明亮,眩人眼目。榮,篆文“”,即“熒”的本字,花蕊荧亮木,树),表示树木花开满枝,眩目荧亮。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繁花绽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荣”,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篆文异体字“燊”用“ 焱”代替“”。楷书异体字“爃”再加“火”,写成左右结构。古籍多以“榮”代替“燊”和“爃”。古籍常“荣华”并用,表示草木花开繁盛,也比喻地位出众,风光气派,引人称羡;“荣”多指木本开花;“华”多指草本开花。
18. 辱:”是“”的异体字;而“”是“䢅”、“”和“”的本字;而“”又是“”的本字。,甲骨文,是“石”的简写,借代石器是“丮”的简写,即“执”的本字,双手持握),表示手执石器,进行原始的劳作生产;其中“是“石”的简写、是“丮”(执,双手抓持)的简写。简体甲骨文将“石”简写成,将“丮”简写成。甲骨文异体字用“又”(单手抓持)代替“丮”(执,双手抓持)。当“”的“手持石器、砍斫挖凿”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又”(抓持)另造“”代替、或甲骨文加双手“廾”另造“䢅”代替、或金文再加“手”另造“”代替,强调手持石器的劳作的含义。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辰”写成。有的金文将“又”写成“寸”,强调“持握”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辰”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石器时代的先民手持石器,伐木锄草,垦田耕作,辛勤忙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辰”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寸”写成。当“”的“垦田耕作”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翻土耕地)另造“”代替。
19. 谷:”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豁口、山口。,甲骨文重“八”,即多重切分口,山口),表示多重切分大山的系列山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由多重切分大山的山口所构成的U形狭长低洼地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多定居于有水源保障的河谷;作为农作物的“穀”也多产于山谷、河谷,榖在谷中,由此古人常常假借同音的“谷”代替“榖”。当“谷”被假借为“穀”之后,楷书加“山”另造“峪”代替。楷书异体字“硲”用“石”(岩崖)代替“山”,表示山岩沟谷。《汉字简化方案》用“谷”代替“榖”。
20. 足:甲骨文中“正”(即“征”的本字)与“足”同源,后被转注成两个字。足,甲骨文囗,村邑或部落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字(“疋”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及脚板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得胜,凯旋归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古人称得胜凯旋为“足”,称征而无获为“乏”。
21. 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手杖。朴,篆文木,树卜,手杖),表示制杖之木。造字本义:名词,榆科落叶乔木,制杖原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朴”合并代替“樸”。
22. 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麻”的本字,表示麻林。,甲骨文林,麻林攴,持械打击),表示持械打、扯麻皮,使麻缕与麻青分离。金文将甲骨文写成;同时加“夕”(肉),表示从骨头上剔析分离的零碎杂肉。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外力破坏物体原有结构,使之分离成若干部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麻林的写成似“脊”非“脊”的、似“林”非“林”的
23. 器: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24. 官:官,甲骨文宀,房屋兵符、权印),表示存放兵符的房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藏有朝廷所授权印的军政要地,政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汉语中常“官宦”、“官僚”并称。古人称拥有大权的军政要员为“官”;称辅佐大臣或帝王的家臣为“宦”;称辅佐一般官吏的私人高参为“僚”。 
25. 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里面加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26. 大: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隶书失去手形。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27. 制:,甲骨文木,树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字形中的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表示刀剪之间的枝叶碎屑。有的金文用“未”代替,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在繁茂的枝叶“未”与修剪工具“刀”之间加“彡”(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未”写成不知所云的,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
28. 割:“害”是“割”的本字。害,甲骨文被系扎捆绑的舌头口,嘴巴),表示系扎捆绑舌头,以防人之口。金文在舌头中间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割断舌头。有的金文将独体形写成断开的两部分,强调“割断”。繁体金文加“丮”(执,紧紧抓住),强调恶意致伤的强制性。当“害”的“切割”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刀”另造“割”代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用“丯”突出纵横切割的创伤。造字本义:动词,古人为了消灭口供或证词,抓捕并割去当事人舌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


【翻译】


【聊录笔记】


【心得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22: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3-5-16 22:50 编辑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20023.5.14-5.15)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查字】
1. 将:将”与“酱”同源,后分化。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卧床。将,甲骨文爿,卧床两个“又”,两只手),表示双手忙碌,照顾卧床的老弱病伤者。金文省去双手,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爿”(床)写成“疒”,并加“酉”(酒),表示用美酒侍候“病人”。诅楚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加“月”(肉),表示用香肉等高级食物侍候“病人”。篆文基本承续诅楚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酒肉美食侍候卧床的老弱病伤者。楷书继承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将”,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爿”简化成“丬”,将正体楷书的“月”写成“夕”当“将”引申出名词含义后,甲骨文再加“夕”(肉食)、加“鼎”(盛器)另造“酱”代替,表示放在盛器里的豆麦等食物加肉加酒后发酵成的糊状营养食品。2. 取:取,甲骨文耳,听觉器官,耳朵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3. 为:”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汉字简化方案》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4. 不:”是“不”的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而产生的特殊指事字;,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而产生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帝,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上端的“才”(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树杈形状简化成倒三角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横写的“工”状。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就产生“不”的字形,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就产生“”的字形。甲骨文“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省去篆文字形中表示“才”的倒三角形古籍多以“不”代替“”。
5. 得:䙷”是“得”的本字。䙷,甲骨文手,捡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捡拾贝壳。当“䙷”的本义消失后,繁体甲骨文再加“彳”(行进)另造“得”代替,强调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持有)写成“攴”(持械打击)。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見”,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寸”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䙷”写成,“貝”形消失。古籍多以“得”代替“䙷”。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6. 已:“已”(yǐ 上声)、“了”(liǎo上声)与“巳”(sì 去声)是同源异体字。巳,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襁褓中只露出头部的婴儿。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婴儿头部的“口”写成开口的形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开口形状的写成“口”。相对于临产的胎儿(厶),包裹在襁褓中的新生儿(巳),从不见天日的胎儿状态,到独立自由呼吸于天地之间,已经完成了破天荒的突进,“”因此从名词“新生儿”引申出动词“完成、结束”的含义。当“”字引申出动词含义后,楷书异体字将“巳”字上部的“口”写成开放的“口”,另造“”( 上声)字代替“”(sì 去声)。造字本义:名词,包裹在襁褓中的新生儿“巳”字在现代汉语中只用于传统纪年纪时。已经出生的婴儿,性别、形象不再神秘,因此“已”引申出“清楚的、明白的”形容词含义。当“已”引申出形容词含义后,篆文异体字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襁褓的形状简化成一撇,另造“了”(liǎo 上声)字代替“已”(yǐ 上声)
7. 器: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8. 神:”同源,后分化;“”是“”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另造”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申”写成由两个“爪”和一竖指事符号组成的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示”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申”写成“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9. 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财宝。敗,甲骨文貝,财宝攴,持械敲打),表示毁坏宝贝。有的甲骨文鼎”(至尊的象征)代替“貝”(财宝),表示毁坏尊鼎。金文用“賏”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强调毁坏大量钱财。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敲破尊鼎或宝贝,损毁家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文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败”,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10. 执:“執”是“挚”的本字。執,甲骨文幸,拷手的枷锁丮,伸出双手的人),表示一个人的双手被锁在木枷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枷“幸”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幸”写成,同时将金文字形中伸出双手的人“丮”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木枷锁住嫌犯双手,正式逮捕拘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丮”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执”,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幸”简化成“提手旁”当“执”的“拘押嫌犯”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手”另造“挚”代替。
11. 失:失,金文在手上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12. 或:或”是“國”和“域”的本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武器囗,城郭),表示武力守城。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囗”(城郭)写成,表示四边有护墙的城邑。有的金文将四边护墙省略为一边。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军队守卫的一方疆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当“或”的“军队守卫的疆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土”另造“域”代替。当“域”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加“囗”另造“國”代替。古人称军队守城为“或”,称全民皆兵为“咸”。
13. 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坠崖。,篆文辵,行进隋,是的异体字,抛崖天葬),表示跟进入葬,即活体陪葬。造字本义:动词,生者跟着死者陪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随”,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14. 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15. 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拟缓缓呼气时的声音。嘘,篆文口,发音虚,拟“吁”的声音),表示发出“吁”的声音。造字本义:动词,遗憾而自嘲时缓缓呼气,发出的声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虚”写成
16. 吹:”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口,气孔、入口欠,张嘴呼气),表示向气孔呼气。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撮口向气孔呼气,奏响管乐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楷书异体字“龡”用“龠”(即“籥”的省略,竹管乐器)代替“口”(气孔),表示撮嘴向竹管的气孔呼气,奏响竹管乐器。古籍多以“吹”代替“龡”。
17. 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弘”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
18. 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移动速度极慢、可以轻易捡拾的贝壳类动物。,篆文,即“蠃”省略,移动速度极慢、可以轻易捡拾的贝壳类动物羊,温顺的食草动物),比喻羊弱如蠃,毫无防御能力。造字本义:形容词,羊只因老幼瘦弱而毫无抵抗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19. 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临刑。,金文,即”的本字,临刑幸,刑具),表示临刑。有的金文(囚车)代,表示将囚犯投入囚车游街示众。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年终施刑,将重罪犯投入囚车游行示众后行刑作活祭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車”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载”,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20. 隳:“隊”是“墜”的本字;“”又是“”和“”的本字;而“隳”是“隋”和“墮”的异体字。队,甲骨文阜,石阶,借代山崖倒写的“子”,早夭的儿童),表示将早夭的儿童从山崖抛葬。有的甲骨文用倒写的“人”(亡故的成年人)代替倒写的“子”(早夭的儿童),表示将亡故的成年人从山崖抛葬。远古时代人们将死者从山崖上抛坠而下,自然简葬。金文将甲骨文字形“队”写成(即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人”写成),并再加“人”、加“又”(抓持、托举),表示托举死者从高崖抛葬。当“隊”的“抛葬”本义消失时,繁体金文加“女”(女尸)、加“土”(深坑)另造“墜”代替,表示抛葬于深坑,表明远古葬史由抛葬发展成土葬。篆文误将繁体金文字形中倒写的“人”当作猛兽的血盆大口,进而将繁体金文中表示抛葬动作的字形写成“㒸”,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隊”写成,导致本义线索消失。篆文异体字将金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即用“肉”(借代遗体)代替金文字形中由倒写的“人”和“女”构成的并误将金文字形下部由“又”和“土”组成的写成“左”,以至于将“”的字形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隳”加“㐱”(长发飘逸的老人——参考1“参”*参考2“珍”*),表示抛葬老人。造字本义:动词,远古山民的天葬仪式,即抛葬——将夭折的孩童和死去的老人从山崖抛入深谷
21. 去:“去”是“却”的本字。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写成开口的“凵”(楷书写成“厶”)。篆文异体字“在“去”的字形基础上加“户”(门),强调“出门远行”。造字本义:动词,离开住地,前往他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了“土”;将篆文字形中的“凵”写成“折”加“点”的“厶”,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邑)形消失。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再加“卩”(人)另造“却”代替。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
22. 甚:甚”是“湛”的本字。甚,金文甘,品味匕,食匙酒勺),结构与“旨”相反,表示用食匙或酒勺享用美食。籀文用“口”代替金文字形中的“甘”,将金文字形中的“匕”写成“匚”形的,并在“匕”上加“八”(“兮”的省略,呻吟、感叹),表示因享受美食口福而情不自禁发出感叹。篆文综合金文和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沉溺于美酒声色享受,生活安逸。隶书将“甘”与“匹”连写。当“甚”的“沉于酒色”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酒)另造“湛”代替。
23. 奢:奢,金文者,烹煮)。籀文多,一人独享双份肉食),肉食数量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大鼎熬煮膏汤,排场出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用大鼎熬汤为奢”,一人独占两份肉食为“侈”。
24. 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洗涤、清洗。泰,金文汰,洗涤、清洗双手,捧、持),表示泼水清洗。古人认为净水是圣洁的,因此酷热夏季将水泼在身上,不仅能清爽降温,还能去污驱邪,带来吉祥与幸福。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误将写成籀文异体字大,“太”的省略,即“汰”大,人),表示一个人将水泼在自己身上洗澡。造字本义:动词,用净水泼身,去污驱邪,祈祥求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由大”与双手组成的写成不知所云的,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

【翻译】


【聊录笔记】

【心得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22: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3-5-17 00:24 编辑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2023.5.16-5.17)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查字】
1. 道: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抓持)、“又”(抓持)、“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 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2. 佐:”即“”,是右手的简写,也是“的本字,而”的本字;“”是左手的简写,也是“的本字,而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只五指朝右的手(以三指代表五指),即左手,亦即正面朝南时身体西侧的手,与右手“相对。由本义名词“左手”,引申出方位名词“左边、左侧、左方”等含义。当“”引申出动词“抓持、伸出援手、支持、辅助”等含义后,金文加“言”(说话)另造“”代替,表示口头上的声援;金文加“工”(巧具)另造“”代替,表示以工具巧力协助成功。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当“”被经常当作方位名词使用时,篆文加“人”(人际)另造“”代替,强调“支持、配合、辅助”的人际关系含义。造字本义:动词,支持,配合,辅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左”写成古籍中“左”和“右”、“佐”和“佑”,四个字都有“伸出援手、支持、配合”的含义。
3. 人: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概括了古人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常见姿态。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凭借集体想象、虚构的无限联合力,超越生物本能的地球生物圈霸主以古老的中国阴阳论观之,自然状态的生物,是“纯阳”的单维生物,只在“实在”维度上生存;而作为霸主的人类,则是“阴阳”二维的生物,不仅具有“实在”的有限阳面,还有“想象虚构”的无限阴面。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4. 主:主”是“柱”的本字。主,甲骨文较小的方榫插在较大的方孔中木,房柱),表示凿出了方孔、可以榫接横梁的房柱。有的甲骨文将方孔方榫的简化成。有的甲骨文则将“木”省略成。金文误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表示“木”的写成“土”,导致“木”形消失。金文异体字另造会义字,表示造屋(“宀”)的柱梁(“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支撑屋架的核心房柱,即顶梁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顶端开口的柱形简写成“王”,导致“柱”形消失。当“主”的“房柱”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柱”代替。
5. 兵:兵,甲骨文廾,双手持握斤,斧子),字形像士卒双手持握斧子参战。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斧”写成斤”;将“廾”写成。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斧子“斤”替换成“干”,并加“人”,强调“兵”是作战者。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斧”写成“斤”造字本义:名词,手持战斧作战的士卒。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斤”连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双手“廾”连写成。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王”。竹制武器叫“不”;带刃的木制武器叫“帝”;文治天下的叫“君”;头戴金冠之王叫“皇”。
6. 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弘”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
7. 好:好(hào),甲骨文女,女子子,男子),表示男女亲密相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子”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男女之间,相悦相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
8. 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配边境的犯人。,甲骨文行,前进眉目,张望方,发配边境的犯人),表示被发配边境的犯人对家乡眷念回望。金文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方”,用“瞏”(環,围绕、环视)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强调远行者“眷念回望”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离家远行者眷念回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瞏”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睘”简化成“不”
9. 师: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古代兵符,像是圆块中的一部分。古代朝廷将刻有虎、狮等图案的圆形玉块,切割成裂纹不规则的两块或几块,部分留在朝庭,部分放在地方或军队,朝廷和军队均以所持兵符能否吻合来检验兵权和调动权的真伪。这种有图案的残块是最早的兵符。有的甲骨文加写成会义字:,残块兵符,兽尾制成的帽饰或表示权力的道具),表示代表军队最高指挥权的兵符、和表明军中最高指挥者身份的虎豹彪尾帽饰,的简写(参见)。有的甲骨文误将表示兽尾的写成“帀”。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检验军权的兵符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两竖
10. 处:处,甲骨文倒写的“止”,由外归来人,当事者),表示回到家中,在家休息,是“止”的倒写,表示与出行相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止”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止”写成“夂”,用“几”(小凳子)代替金文字形中的“人”,表示归家人坐在家中的凳子上休息,享受居家时光。 造字本义:动词,驻足家中,坐几休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几”写成由“人”变形的“卜”由于“处”(居家休息)的篆文字形与“處”(实施虎噬酷刑)的篆文下部字形完全相同,古人误将本义表示“居家休息”的“处”,与本义表示“实施虎噬酷刑”的“處”* 相混用。古人称深居闺中而未嫁的少女为“处女”或“处子”。《汉字简化方案》用“处”合并代替“處”。
11. 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阱”的省略,表示陷阱。荆,简体金文人,山中行路者扎在人手、人脚上交错的棘刺),表示穿行山中时扎在人手上、脚上的棘刺。繁体金文井,即“阱”扎在手上、脚上的棘刺),表示猎人或部队设置在陷阱里的竹枪棘刺。有的繁体金文省去手脚上的棘刺,将字形简化成“人”,导致本义线索消失。有的繁体金文在“井人”基础上再加“艸”(植物),强调棘刺的植物属性。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井”写成“研”,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刀”,误将金文字形中“井、人”构成的写成“刑”造字本义:名词,山野里容易刺伤人的手脚的棘丛灌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刑”写成
12. 棘:”是、“茦”、“刺”、“莿”的本字。朿,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棵树上长满尖刺,像荆棘。有的甲骨文淡化树形。有的甲骨文将荆棘的尖刺形状简化成。有的甲骨文突出荆棘丛生的形象,树形完全消失。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横“工”写成“冂”当“”的“荆刺”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一个“朿”另造“”代替,表示丛生的树刺;或篆文再加“”另造“”代替,强调其植物属性。造字本义:名词,树木或灌丛的棘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横“工”写成下框形的“冂”古籍多以“刺”代替“朿”、“棘”、“茦”和“莿”。
13. 生: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繁体甲骨文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写成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14. 军: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均等。,金文勻,即“均”,均等車,战车),表示相同数量的战车。有的金文省去的字形中的等号,把变成。有的金文则误将写成。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会战双方以相同数量的战车对等交战,对阵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秃宝盖的字形,从金文字形中的到隶书字形中的秃宝盖”,会义线索和读音线索消失。《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军”,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15. 必:“必”是“的本字。,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隶书变形,似乎成了字加一撇的结构,篆文字形中的形消失。当“必”的“多层柔韧竹片构成的器械手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手柄)另造“柲”代替。
16. 凶:凶,篆文凵,像凹陷的坑乂,像交错的利刺),表示在陷阱里布满尖刺,以刺杀坠落的猎物。造字本义:名词,致命的陷阱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凶”是客观环境险恶;“兇”是人为的凶恶;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多以“凶”合并“兇”。
17. 年:”和“䄭”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迁移。,甲骨文禾,借代谷物人,农夫),表示农夫载谷而归。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人”写成形旁兼声旁的“千”(迁移),表示搬运收割好的庄稼。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千”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千”写成。楷书异体字“年”将正体楷书的上下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将“禾”字写成“午”形的,将“千”字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收成的谷物搬运回家有的楷书异体字“䄭”将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古籍多以“年”代替“秊”和“䄭”。秋冬谷物收成叫“年”;秋冬谷物欠收叫“歉”。
18. 果:果,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树上结满球状的籽实。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多颗籽实省略成一颗,并画出籽粒。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籽实形状简化成“田”造字本义:名词,草木结出的球状籽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简化成。“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19. 勿:“勿”是“刎”的本字。勿,甲骨文两点水,毒液刀,兵器),表示用毒液浸泡的利刃进行谋杀。有的甲骨文误将两点写成一撇。有的甲骨文两点水,毒液弓,兵器),表示用毒液浸泡过的箭矢进行谋杀。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的三点与“刀”连写成三撇造字本义:动词,用带毒的利刃或带毒的箭矢进行谋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形写成“勹”,加两撇。当“勿”的“谋杀”含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刀”另造“刎”代替。
20. 矜: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吟”的本字,表示呻吟。矜,籀文吊,慰问受难者今,即“吟”),表示为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低语呻吟安慰。有的籀文用“令”(怜)代替“今”,表示怜悯。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吊”写成“矛”造字本义:动词,对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谨慎低语安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今”写成
21. 伐:伐,甲骨文人,受刑者戈,击杀武器),表示用戈戟砍杀人的颈项。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杀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征”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多褒义;“伐”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多中性。
22. 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高。,甲骨文喬,高馬,力畜),表示马匹高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喬”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馬”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马匹高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骄”,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喬”简写成“乔”
23. 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弘”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
24. 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睡卧家具。壯,金文爿,即“床”,卧具立,挺直),表示挺立于床,即男子熟睡时阳具自然勃起挺立,将裤子撑起如伞状。健康的成年男子进入深度睡眠时,交感神经让位于副交感神经,此时副交感神经全力以赴检查和修复机体的本能性繁殖功能、本能性免疫功能,也就是说,男子的生殖器官在熟睡中“雄壮挺立”的时刻,正是副交感神经为机体的阳气“充电”的时刻(同理,健康的成年女子在熟睡时,副交感神经为机体的阴气即女性生殖本能“充电”)。造字古人洞察到,男孩熟睡(不限于晨睡)时发生自然勃起,正是进入青春期的典型成年标志。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形“立”写成斧形的“士”,原因在于“士”的金文字形)与“立”的金文字形)相似,是对金文的简写。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床”简化成“爿”造字本义:动词,男孩进入青春时期,熟睡时发生自然勃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爿”写成。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爿”简写成“丬”
25. 老:“考”与“老”同源,后转注分化。老,甲骨文像上卿、大夫戴的冠冕人,长者像手拄棍杖),表示头戴冠冕、手拄棍杖的年长上卿或大夫。有的甲骨文省去冠冕,加“毛”(长发),表示上卿、大夫因年长而发长。简体甲骨文省去棍杖。中国古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长。金文用头盔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冠冕,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拄杖者简写成,表示手拄棍杖的年长将帅。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毛”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拄杖者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棍杖写成“卜”。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匕”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对年长大臣的尊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毛”简写成两横一竖的,将篆文字形中的长发长者形象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篆文字形中的人形、发形消失。
26. 早:“早”是“朝”的特殊异体字。朝,繁体甲骨文茻,深密的草丛日,太阳夕,晓月),表示东边的太阳还隐藏在远处的山巅草木丛中,西边的晓月还没有落尽,天色还没有大亮。简体甲骨文将四个“屮”的“简化成两个“屮”的(草丛)。甲骨文异体字用“木”(树丛)代替草丛。金文异体字省去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夕”,把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草丛省略成“屮”,把“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早”写成,表示晓月落尽、日上山岗、天已放亮。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由甲骨文“屮”简写的“十”,误写成“甲”,导致本义线索消失。造字本义:名词,晓月落尽、日上山岗、天已放亮的清晨。隶书回复到金文字形。生活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形态中的远古中国先民,对日月运行及明暗变化特别敏感,他们以太阳为计时器,创造出丰富的时间概念:晨光微露为“曙”;月尽日出为“朝”;日上山岗为“早”;荷锄出工为“晨”;太阳升高为“晓”;日照天窗为“晌”;太阳西沉为“昏”;太阳落山为“暮”;太阳从山头完全落尽为“晚”;月亮初升为“夕”;月高人静为“夜”。
27. 已:“已”(yǐ 上声)、“了”(liǎo上声)与“巳”(sì 去声)是同源异体字。巳,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襁褓中只露出头部的婴儿。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婴儿头部的“口”写成开口的形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开口形状的写成“口”。相对于临产的胎儿(厶),包裹在襁褓中的新生儿(巳),从不见天日的胎儿状态,到独立自由呼吸于天地之间,已经完成了破天荒的突进,“”因此从名词“新生儿”引申出动词“完成、结束”的含义。当“”字引申出动词含义后,楷书异体字将“巳”字上部的“口”写成开放的“口”,另造“”( 上声)字代替“”(sì 去声)。造字本义:名词,包裹在襁褓中的新生儿“巳”字在现代汉语中只用于传统纪年纪时。已经出生的婴儿,性别、形象不再神秘,因此“已”引申出“清楚的、明白的”形容词含义。当“已”引申出形容词含义后,篆文异体字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襁褓的形状简化成一撇,另造“了”(liǎo 上声)字代替“已”(yǐ 上声)
【翻译】
       人类的顶梁柱用道来辅助自己做好君主之为,不以手持战斧作战的士卒军队去强取天下,用兵征讨天下就会一报还一报,将来会被别的国家征讨回来。
       带兵打仗的兵符驻足百姓们的家,百姓外出避祸,田地荒芜,庄稼不长,荆棘丛生。
       两军战车对战,战争经过以后,必定在谷物收成搬运回家的时候出现致命陷阱,农业荒废。
       所以善以道佐君主之为的人,自然获得道结出的果实(立功),不敢用兵强占天下。
       立天下大功,谋杀掉对自己死难的悲伤怜悯、低语安慰;立天下大功,谋杀掉武力杀戮之欲;立天下大功,谋杀掉自高自大;立天下大功,不得已而取天下(天命任务不得不做),不能是自己主动、自为要占天下;立天下大功,谋杀掉用兵强征天下的方式。
       万物到了雄壮、繁盛的时候,就意味着开始迈入衰老(衰落)的进程,为其雄、不守雌,这就是“不道”,无法常德无法复归,这样的“不道”如果运行在一天之中,在晓月落尽、日上山岗的大清早就会被结束。

【聊录笔记】

【心得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7:29 , Processed in 1.453837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