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陈慧Michelle

陈慧《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23: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6-30 23:11 编辑

20220630
第五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内揵第三
第一天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联,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提问:说说“素结本始”是个什么操作?
第二天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揵,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揵。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提问:昨天的经文说要素结本始,独往独来莫之能止。今天的经文讲怎么样运用语言进入人的内心(进),并锁定其内心志意(揵)。其中两个操作环节很基本——隐度和循顺,问题是:什么是隐度,什么是循顺?
第三天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以待决事也。
提问:昨天的经文指出,内建立联系和外着手行事并举,是捭阖的阴阳两面,其操作原则是,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今天的经文讲述,这两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提出思考的问题是:阳亲阴疏和阴亲阳疏分别会出现些什么情况?
第四天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述了外合和内结的不同情况,今天的经文与前文为同一段落,在昨天内容的基础上,得出如何“结合”的行动原则是“得其情,乃制其术”。提出思考的问题是:设立的“情”是什么,“术”是什么?
第五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而无失计,立功建德。
    提问:昨天前天的经文,讲述捭阖的内外、结合之术。今天的经文讲述圣人在“结合”之前,通过什么顺序和方法决定“结合”,并“见疑决之”。提出的问题是:“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是个什么操作?
一、 原文抄写
二、查字正音
由:“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由”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水”另造“油”代替。
仁:”是“仁”的异体字。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普天之下不同身份地位的生活者。仁,甲骨文人,他人二,等同、相等,参见“均”、“齐”),表示人人相等,亦即等而视之,视人若已,将心比心,同情包容。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尸”。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尸”写成。有的籀文写成“千”(众多,代表众生)、“心”(慈爱)会义的结构,表示心怀众生,宽容博爱。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视人若已,同情包容,尤指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厚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楷书异体字“忈”用“心”(慈爱)代替“单人旁”,强调以慈爱之心同等对待。古籍多以“仁”代替“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仁,親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古文仁或从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仁,亲爱。字形采用“人、二”会义。忎,这是古文写法的“仁”,字形采用“千、心”会义。,这是“仁”的古文异体字,字形采用
“尸”作边旁。

义:“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的本字,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的本字,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
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礼:“豊”是“禮”的本字。豊,甲骨文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豊”作为单纯字件后,有的金文再加“示”(祭祀)另造“禮”,强调“禮”的“祭拜”含义;同时误将“玉串”和“建鼓”构成的金文,拆写成“曲”和“豆”,玉和鼓的形象消失。有的金文加“酉”(酒)另造“醴”代替,表示以美玉、美酒敬神。籀文“礼”综合将金文字形,采取金文字形中的“示”、金文字形中的“酉”(酒),并以“水”代替“酉”(酒),大大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俗体隶书承续籀文字形,将籀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同时误将籀文字形中“水”(酒)写成“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古文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礼,履行敬拜活动。用来敬神致福的仪式。字形采用“示、豊”会义,“豊”也是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礼”字。


乐: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说唱、倾诉。樂,甲骨文丝,丝弦木,架子,琴枕),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曰“(说唱、抒情),强调伴随着丝弦的演奏歌唱抒情,同时也以“曰”为“樂”的声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造字本义:动词,边弹边唱,和着琴声的节奏歌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丝”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乐”,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樂,五聲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乐,五声八音的总称。,像鼓鞞的样子。木,表示鼓鞞的支架。


忠: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与四周等距离的核心位置。忠,金文中,核心位置心,感觉和思维器官),表示内心的中央,即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中”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把对方放在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出于道义而非出于个人回报地、自觉利他地、真诚专一地为之服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儒家提倡在处理社会关系时遵循“忠恕”之道,以达成封建时代农业大国的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忠”指充满敬意维护上级,用心专一;“恕”指推已及人,抱持同情同理之心包容下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忠,敬也。从心,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忠,尊敬。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中”作声旁。


信:“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籀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古籍多以“信”代替“訫”和“㐰”。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损: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钟鼎的圆口。損,金文手,捣毁钟鼎的圆口),表示捣毁钟鼎器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简化成造字本义:动词,捣毁、破坏钟鼎等贵重器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损”,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简化成“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損,減也。从手,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损,减少。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员”作声旁。


益:“益”是“溢”的本字。益,甲骨文盛器),字形像水从盛器的开口处溢出。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四点的“水”简写成三点的。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横写的“水”,强调“水横溢”。造字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有的隶书将横写的“水”写成。当“益”的“横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溢”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益,饒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益,富饶有盈余。字形采用“水、皿”会义,“皿”表示水从器皿上满出来。


外:外,甲骨文倒写的“人”,是“队”即“坠”的省略,从高空坠落内,居室、家庭),表示远离居所、发生坠亡的风险环境。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内”写成“夕”。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倒写的“人”写成“卜”。有的金文将“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离居所、充满个人生命安全风险的山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古人称平安栖身的家室为“内”;称风险重重的山野为“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外,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外,远处。占卜的人平常喜欢在白天占卜,而今在夜晚占卜,这对于占卜之事来说就是例外了。


数:數,金文双手,表示体罚人,代表受罚者目,代表脸言,表示责骂),表示列举孩子的错误,并加以体罚、教训。诅楚文双手,体罚人,代表受罚者今,即“吟”和”的本字,念念有词女,妇人攴,持械打击),表示对犯有过错的妇女念念有词地责骂,进行体罚。在男权占优势的社会,妇女是常常受罚的弱势群体。篆文误将诅楚文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列举过错,并加以惩罚。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数”,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的“婁”写成“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數,計也。从攴,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数,计算。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娄”作声旁。


疑:”是“疑”的本字。,甲骨文口,嘴大,成年人),表示张嘴问话。有的甲骨文像行路人拄杖的行路人张嘴问话。繁体甲骨文加“亍”(“行”的省略,四通大道),强调行路人在十字路口询问方向。金文加“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亍”写成“辵”,加“牛”(疑为“屰”的误写,即“逆”的本义,反向迎面而来),表示向迎面而来的人问路。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口”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矢”;用“子”(儿童)代替金文字形中的“牛”,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疑”代替“”。“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决:“决”是“決”的异体字。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玦”的本字,表示中断、分别。決,篆文水,洪水夬,即“玦”的本字,中断),表示洪水将堤岸冲出口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夬”写成。楷书异体字“决”,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三点水”简写成“两点水”造字本义:动词,大水冲裂堤岸。古籍多以两点水的“决”代替三点水的“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決,行流也。从水,从夬。廬江有決水,出於大別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决,在洪汛期打开水坝,让洪水畅通。字形采用“水、夬”会义。庐江有決水河,源出于大別山。


失:失,金文在手“手”上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失,縱也。从手,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失,放手、脱手而不能控制。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乙”作声旁。


三、翻译
圣人在了解君主的志意和需求时,要顺着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等方面来进言,从《诗经》、《尚书》中征引语句,在此基础上夹杂进自己的言辞,或增加或减少,来议论时局,决定自己是离开还是留下辅助君主。如果决定辅助君主,那么就要与君主的内心相交结;如果要离开,那么就不用去迎合君主的内心了。无论是用“外”还是用“内”都必须符合与君主相处的规律。对遇到的疑难之事,先揣测清楚然后再出计谋解决它。计谋从来没有失策的,就能立功建立德业。
四、理解联想事例
圣人借助君主的权势来间接治理天下,先会了解君主的志意和需求,然后以内搜揵之术和君主建立连接连接,进而再驾驭他。圣人从高至低来观察和考察君主,道德(天道天德,有道怀德之人)、仁义、礼乐、忠信、计谋。
“必明道数”合离、去就、内外,圣人是依据“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来应对的。“得机而动与潜居抱道”这也是明道数。
五、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昨天前天的经文,讲述捭阖的内外、结合之术。今天的经文讲述圣人在“结合”之前,通过什么顺序和方法决定“结合”,并“见疑决之”。提出的问题是:“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是个什么操作?
圣人了解清楚了君主的志意意和需求,则用内揵之术和他建立连接,两人合在一起(亲),共同治理天下。圣人和君主不合,则用阳亲而疏,合而不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 16: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7-1 23:55 编辑

20220701一、原文抄写
策而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返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二、查字证音
,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字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兀”写成。“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古籍多以“無”代替“无”。《汉字简化方案》用“无”合并代替“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的本字。,甲骨文口,嘴巴下垂的须发),表示垂在下巴的长须。简体甲骨文“口”形简化成下唇的形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隶书承续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
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巨大数量。,金文午,疑为对“十”的误写言,说话、商谈),表示大量的商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午”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众人七嘴八舌地商议、谋划篆文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计”,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写成“讠”
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工,巧具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力”写成
治,篆文水,洪汛台,通,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
業,金文辛,刑具去,出门劳作),表示在严酷监督下劳作。有的金文省去,加(人),表示众多劳作的人。籀文省去金文的,将写成,误将写成。篆文则误将籀文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奴仆在严酷管理下艰辛劳作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业”,省去正体楷书下部的
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黯”的省略,表示颜色深黑。暗,篆文日,天色音,即,颜色深黑),表示天色深黑。造字本义:形容词,日暮天黑,完全无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音”写成。太阳西沉为“昏”;完全天黑为“暗”。

治,篆文水,洪汛台,通,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
𤔔”是“”的本字;而“𤔐”是“𤔔”的异体字。𤔔,金文上下两只手相配合,精细操作缠绕在织机上的交错丝线),表示两只手相互配合,精细操作,理顺交织在织机上的混乱丝线,以便持续纺织。当“𤔔”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乙”(不打结的顺滑丝线)另造“”代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工理顺织机上交错混杂的丝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𤔔写成。俗体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由爪、糸、工、又所构成的“𤔔省略成“爪”(抓持、操作),强调“手动”理顺混杂或打结的丝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双手“廾”。魏碑中的俗体楷书“乱”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𤔔当作“”的省略,并用“舌”代替简化“”,表示辩、讼双方所陈虚实难断,头绪混杂不清。古籍多以“亂”代替“𤔔”和“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乱”采用俗体楷书字形。
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简体金文将两侧鼻翼连写成封闭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隶书进一步失去鼻形。在向他人表达“”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即头部正面)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像蛇信,感觉器官)另造“鼻”代替,表示“鼻”的嗅觉功能。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金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鸟儿振动双翅的样子。籀文字形画出翔鸟的完整形象,鸟头鸟身和振翔的双翅。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鸟头鸟身简化成。有的篆文省去表示鸟头鸟身的,并将左右对称的双翅写成上下重叠的双翅造字本义:动词,鸟儿振翅翱翔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的双翅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飞”,用单翅代替篆文字形的双翅,即简体楷书字形是篆文字形中一支羽毛的变形。“飞”是鸟儿振翅翱翔,“翱”、“翔”、“翻”、“翩”是对“飞”的不同姿态的具体描绘。

義(义)”是“儀(仪)”的本字。義,甲骨文羊,祥,吉兆我,武器,借代战争),表示吉兆之战。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为神灵福佑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以“义”代替“義”,“乂”表示杀戮,“乂”加一点,表示公正顺天的战争。


三、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四、翻译
在运用策略时不失算计,建立功勋,累积德政。既能帮助国君处理好君臣之间的职分,又能帮助国君治理百姓,使百姓有固定的产业,这就叫从内部与君主交结。君主昏暗,国家得不到治理,臣民作乱,国君尚不悟而觉察,则可考虑返回,不再为其谋划。对于那些内心自以为是而不能采纳别人之说的君主,己方只能假意去称颂他,以钓取他的欢心。如果有君主之命来召己,那么就接受它侍奉它,然后使用它以行自己的意愿。如果自己要离开君主,就说自己继续留在君主身边将会危害到他,这样君主就自然会放行。或去或留,就像圆环一样随着情况的不同而转换,让人不知他的作为。做到这样,可以说是能懂得全身而很的大法则了。

五、理解联想事例
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万无一失的,就算是建立连接的时候没有问题,后期也是需要维护的,持续的关系管理才是长久之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00: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7-2 01:05 编辑

20220701星期五  第三周第六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内揵第三
第一天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联,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提问:说说“素结本始”是个什么操作?
第二天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揵,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揵。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提问:昨天的经文说要素结本始,独往独来莫之能止。今天的经文讲怎么样运用语言进入人的内心(进),并锁定其内心志意(揵)。其中两个操作环节很基本——隐度和循顺,问题是:什么是隐度,什么是循顺?
第三天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以待决事也。
提问:昨天的经文指出,内建立联系和外着手行事并举,是捭阖的阴阳两面,其操作原则是,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今天的经文讲述,这两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提出思考的问题是:阳亲阴疏和阴亲阳疏分别会出现些什么情况?
第四天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述了外合和内结的不同情况,今天的经文与前文为同一段落,在昨天内容的基础上,得出如何“结合”的行动原则是“得其情,乃制其术”。提出思考的问题是:设立的“情”是什么,“术”是什么?
第五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而无失计,立功建德。
    提问:昨天前天的经文,讲述捭阖的内外、结合之术。今天的经文讲述圣人在“结合”之前,通过什么顺序和方法决定“结合”,并“见疑决之”。提出的问题是:“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是个什么操作?
第六天
    策而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一、 原文抄写
二、查字正音
失:失,金文在手“手”上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失,縱也。从手,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失,放手、脱手而不能控制。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乙”作声旁。


建:建,甲骨文凵,柱洞三点,代表泥沙才,房柱与横梁,借代房架丮,即“执”的本字,抓持止,即“趾”的本字,脚板),表示众人七手八脚地合力将房柱立于柱洞后,为柱洞填土加固,在房柱上架上横梁,搭起新房的骨架。金文“爪”的变形,抓持午,即“杵”的本字廾,双手持握(土,土墙或地板丮,即“执”的本字,抓持),表示众人参与的筑墙夯地的造屋活动,表示双手持握杵棒夯地。简体金文省去“爪”、“丮”,并用代替繁体金文字形中的“土”,“阜”表示山地,一横表示地面墙基,将“午”的写成,并误将表示双手执杵的字形写成“聿”。有的简体金文则误将山地开凿的地面墙基写成“辵”。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由“彳”变形的造字本义:动词,立柱架梁,筑墙造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聿”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建字底”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建,立朝律也。从聿,从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建,定立朝庭法律。字形采用“聿、廴”会义。


暗: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黯”的省略,表示颜色深黑。暗,篆文日,天色音,即,颜色深黑),表示天色深黑。造字本义:形容词,日暮天黑,完全无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音”写成。太阳西沉为“昏”;完全天黑为“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暗,日無光也。从日,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暗,虽在白天却没有光亮。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音”作声旁。


治:治,篆文水,洪汛台,通,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从水,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治,河川名。源于东莱郡曲城县的阳丘山,向南流入大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名:名,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金文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牙形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古代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大部分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字”,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名”与“字”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名,自称。字形采用“口、夕”会义。夕,天黑。天黑了人们不相见,所以用嘴向别人说自己的名。


产:産,金文“彦”的省略,即“谚”,古谚,表示狩猎、农耕经验生,草木萌发),表示依据农谚耕作庄稼。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生”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利用农谚耕种作物。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彦”写成“产”,将篆文字形中的“生”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产”,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産,生也。从生,彥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产,生出。字形采用“生”作边旁,用省略了“彡”的“彥”作声旁。


业:業,金文辛,刑具去,出门劳作),表示在严酷监督下劳作。有的金文省去“口”,加“大”(人),表示众多劳作的人。籀文省去金文的“大”,将写成,误将“大”写成“火”。篆文则误将籀文中的“火”写成“木”造字本义:动词,奴仆在严酷管理下艰辛劳作。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业”,省去正体楷书下部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業,大版也。所以飾縣鍾鼓。捷業如鋸齒,以白畫之。象其鉏鋙相承也。从丵从巾。巾象版。《詩》曰:“巨業維樅。”,古文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业,乐器架子上方横木上的大版。是用来装饰支架、悬挂钟鼓的大版。大版形状参差不齐像锯齿,并用白色颜料涂画。大版和所悬钟鼓之
间,参差错落又相互承接。字形采用“丵、巾”会义。“巾”像版形。《诗经》有诗句唱道:“大版系在柏木上。”,这是古文写法的“业”。

寤: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悟”的省略,表示因深度自觉而通透的灵感。寤,籀文冖,房屋吾,“悟”),表示在家中睡觉时通过梦境而获得灵感顿悟。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冖”写成“宀”,将籀文字形中的“梦”简化成“爿”(床)。造字本义:动词,在睡梦中获得灵感顿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有时假借“寤”代替“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寤,寐覺而有信曰寤。从㝱省,吾聲。一曰:晝見而夜㝱也。,籒文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寤,从睡梦中觉醒过来对梦境有所相信就叫寤。字形采用省略了“夢”的“㝱”作边旁 ,采用“吾”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寤”是在
白昼有所见,梦中有所见。“”,这是籀文写法的“寤”字。

留: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钩住、连住。留,金文卯,连住田,庄稼地),表示人口与田地紧密相连。有的金文调整成上下结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卯”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农人依恋赖以生息的田地,在故土长住不迁徙,即使遭灾遭荒也不肯背井离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卯”写成“吅”。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吅”还原成“卯”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畱,止也。从田,丣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留,止歇于某地。字形采用“田”作边旁,采用“丣”作声旁。


飞:飛,金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鸟儿振动双翅的样子。籀文字形画出翔鸟的完整形象,鸟头鸟身和振翔的双翅。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鸟头鸟身简化成。有的篆文省去表示鸟头鸟身的,并将左右对称的双翅写成上下重叠的双翅造字本义:动词,鸟儿振翅翱翔。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的双翅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飞”,用单翅代替篆文字形的双翅,即简体楷书字形是篆文字形中一支羽毛的变形。“飞”是鸟儿振翅翱翔,“翱”、“翔”、“翻”、“翩”是对“飞”的不同姿态的具体描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飛,鳥翥也。象形。凡飛之屬皆从飛。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飞,鸟振翅而翔。象形。所有与飞相关的字,都采用“飞”作边旁。


迎: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仰视。迎,篆文辵,行进卬,仰视),表示上前仰视接客。造字本义:动词,仰面上前接待,以示敬重和热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卬”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迎,逢也。从辵,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迎,相逢也。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卬”作声旁。


危:危,甲骨文像悬崖像坠石),表示悬崖坠石。有的甲骨文将坠石形象繁化为。金文另造会义字:人,登山者厂,崖岩巳,即的变形),表示人在崖顶,担心坠崖;人在崖下,担心坠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高崖或崖下而害怕,担心自身坠崖或坠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巳”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危,在高而懼也。从厃,自卪止之。凡危之屬皆从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危,人在高处而恐惧。字形采用“厃”作边旁,表示自卪履高而止。所有与危相关的字,都采用“危”作边旁。


环: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圜”的本字,表示回望、转着圈看。環,金文王,玉睘,转着圈看),表示圆形玉圈。有的金文写成两个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瞏”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穿孔、可以套戴转玩的圈状美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瞏”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环”,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睘”大幅度简化成“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環,璧也。肉好若一謂之環。从玉,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环,圈形的璧玉。玉肉即玉圈体的粗细完全均匀一致的叫作“环”。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睘”作声旁。


因: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xí)的省略;甲骨文“”是“𠩛”的本字,而“𠩛”是“席”的本字。因,甲骨文”的省略,是“𠩛”即“席”的本字大,成人,休息者),表示人在席上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坐或躺在席子上,以阻隔或减缓地面湿气对身体健康的损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因,就也。从囗、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因,就近依凭。字形采用“囗、大”会义。


仪:“義(义)”是“儀(仪)”的本字。義,甲骨文羊,祥,吉兆我,武器,借代战争),表示吉兆之战。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为神灵福佑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以“义”代替“義”,“乂”表示杀戮,“乂”加一点,表示公正顺天的战争。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儀,度也。从人,義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仪,法度。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義”作声旁。


三、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四、翻译
计谋从来没有失策的,就能立功建立德业。既能帮助国君处理好君臣之间的职分,又能帮助国君治理百姓,使百姓有固定的产业,这就叫从内部与君主交结。君主昏暗,国家得不到治理,臣民作乱,国君尚不悟而觉察,则可考虑返回,不再为其谋划。对于那些内心自以为是而不能采纳别人之说的君主,己方只能假意去称颂他,以钓取他的欢心。如果有君主之命来召己,那么就接受它侍奉它,然后使用它以行自己的意愿。如果自己要离开君主,就说自己继续留在君主身边将会危害到他,这样君主就自然会放行。或去或留,就像圆环一样随着情况的不同而转换,让人不知他的作为。做到这样,可以说是能懂得全身而退的大法则了。
五、理解联想事例
圣人与君主从讨论到达成共识,再到合作,已经完成了内揵操作,两个人的志意和计谋真正结合起来了。内合是确定了关系,也是个开始。关系的管理在于维护,圣人与君主,婚姻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需要日常维护的,维护是持续长久的。关系的管理是做事的第一位,磨刀不误砍柴工。
“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想到的是《素书》中的“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如其不遇,没身而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22: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702周六  第三周第七天
《内揵第三》
一、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揵,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揵。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以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
策而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二、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
用捭阖之术打开了对方心门,反应之术让我们把对方的志意摸清楚了。我们进到对方的心里之后,怎么样才能与对方合。圣人要驾好君主这辆车,合:远而亲,去之反求,遥闻声而相思。素结本始:道德、党友、财货、采色,是决定合的层次。与对方合的动力在于用其意,则能达到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不合:近而疏,就之不用,日进前而不御。
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隐度和循顺,儿子放鸟的时候,就是用到循顺,顺着鸟儿的心意去走,然后把它们抓回笼子里,在动物身上可以使用这个,与人的交往的时候,容易被认为是有心机,自己内心好像也是不太认同这个,反复的去感觉这个,自己的心生痔痣的时候容易邪。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圣人以内揵术内合君主,驾驭君主的操作模式。
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君主的志意和圣人的计谋未完全相应或不相应时,是因内有不合,未完全建立连接,不可以施行内揵术。
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双方还没有完全相合时,在交谈的过程当中先顺着君主的话。
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跟对方不是一路人,就尝试建立连接,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就贸然进说辞,违背了计事者务循顺的原则。阴不合,阳不合,阴阳皆不合。只有在了解了对方的志意和需求之后,再针对性的设计和施行内揵术。
外内者,必明道数。用内与用外,需要根据当下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应对的。
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圣人不能驾驭君主时,退身保道是最好的法则。潜居报道,以待其时。
文中所讲君主只是圣人手中的方向盘,圣人是为天下,所以用内揵之术来驾驭君主,间接的对社会进行操控,统治人民,得以立功立事。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关系也是一样,建立关系只是一个开始,持续的关系管理是长久的事情。我们容易的理解为与外人的关系需要维护,家是放松的地方,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不用维护和管理的,这或许是家庭乱象的部分原因。
三、背诵
已经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21: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7-3 21:56 编辑

20220703星期日  第四周第一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抵巇第四
第一天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提问:前一章内揵讲事物合离之根本在于内结,功用在于外合,所谓结合。本篇以“物有自然,事有离合”开篇转承,指出结合的事实中,存在“近而不可见”和“远而可知”的情况,进而阐述了离合进程及其应对之道术——抵巇。指出,抵巇之术使用在“事之危之”的场景,技术基本环节是“独保其身、因化说事以识其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你如何理解独保其身,在整个抵巇操作中的作用?
一、 原文抄写
二、查字正音
抵: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垂手触地。抵,篆文氐,垂手触地),造字本义:动词,伸手触及、推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抵,擠也。从手,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抵,相排挤、相对抗。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氐”作声旁。


巇:险恶;险峻   隙间   比喻可乘之机
罅: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𨻲”的省略,表示发出呼呼风声的山岩缝隙。罅,篆文缶,陶器虖,即“𨻲”,山岩缝隙),表示陶器裂隙。造字本义:名词,陶器的裂隙、裂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虖”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罅,裂也。从缶,虖聲。缶燒善裂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罅,陶器裂开。字形采用“缶”作边旁,采用“虖”作声旁。陶器烧制,多破裂。


涧: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夹杂。𡼥,籀文山,山谷閒,夹杂),表示两山相夹的山凹。篆文山泉、溪瀑閒,夹杂),表示两山相夹的溪瀑。造字本义:名词,山泉汇入两山相夹的山凹所形成的小瀑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涧”,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間”简化成“间”。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的叫“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澗,山夾水也。从水,閒聲。一曰澗水,出弘農新安,東南入洛。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涧,两山夹一水。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閒”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涧水出于弘农新安,东南注入洛河。


隙:隙,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洞穴外面的阳光透过小孔时发出耀眼的光圈。籀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透光的小孔写成“小日”,表示小量的日光;同时加“谷”(山谷),表示山谷中涌泉的岩缝、石穴。篆文以“阜”(盘山路,代表山崖)代替籀文字形中的“谷”,强调“隙”常出现在洞穴和崖壁。造字本义:名词,洞穴、崖壁上透光的小孔或小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隙,壁際孔也。从、从,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隙,墙壁交接处的孔缝。字形采用“”会义,也是声旁。


验: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檢”的省略,表示查对、核实。驗,篆文馬,力畜,核查),表示相马师检测马匹。造字本义:动词,相马师检查、测试马匹。隶书将篆文“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僉”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验”,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简化成“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驗,馬名。从馬,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验,一种马的名称。字形采用“马”作边旁,“佥”作声旁。


塞:塞,甲骨文宀,房屋两个,表示大量器械、材料双手操持),表示借用工具修补房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加“土”泥巴),强调胶泥的补砌作用。造字本义:动词,借助工具、材料,用泥土填堵房墙的漏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塞,隔也。从土,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塞,筑在边区的隔障。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却:“去”是“却”的本字;“卻”是“却”的异体字。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写成“凵”(厶)。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再加“卩”(人)另造“却”代替。造字本义:动词,迫使眼前的人向后撤,迫使对方退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去”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卩”写成“单耳旁”。篆文异体字“卻”误将“去”写成“谷”。古籍多以“却”代替“卻”。《汉字简化方案》用“却”合并代替“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卻,節欲也。从卪,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却,节制他人提出的要求。字形采用“卪”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息:“瘜”是“息”的异体字;“𦞜”是“瘜”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心脏所在的胸部。息,金文自,即“鼻”的本字,呼吸器官心,胸、腹),表示以腹为鼻进行呼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为鼻,即胎儿不用口鼻、只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沉静安定,运气若有若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当“息”引申出动词“在器官腔壁或管壁上额外赘生良性组织”后,篆文异体字加“疒”(床,借代病变)另造“瘜”代替,强调赘生的病变原因。楷书异体字用“月”(肉,机体组织)代替“疒”(病床)另造“𦞜”,强调良性组织的定性。在表达“赘生良性组织”时,古籍多以“瘜”代替“息”和“𦞜”;《汉字简化方案》则以“息”代替“瘜”和“𦞜”。古人称张口吐气为“呼”,称张口吞气为“吸”,称胎儿在娘胎里不用口鼻的寄生呼吸为“息”。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息,喘气。字形采用“心、自”会义,“自”也作声旁。


匿: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喏”的本字,表示答应。金文匚,是“匸”的变形,围墙,表示躲藏若,即“喏”的本字,表示应答),表示藏而不应。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若”写成,明确“应答”含义。造字本义:动词,藏身躲避,不回应。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若”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匿,亡也。从匚,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匿,逃亡。字形采用“匚”作边旁,采用“若”作声旁。


细: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像一个线团。細,篆文囟,像线团糸,丝线),表示绕成团的丝线。有的篆文写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名词,绕成团的丝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线团形状的“囟”简写成“田”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细”,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細,微也。从糸,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细,丝线微小。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囟”作声旁。


末:末,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树梢。篆文将短横写成长横。造字本义:名词,树梢部位。隶书略有变形,树的枝、根形象消失。“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末,树的顶部叫“末”。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上部。


本:本,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树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籀文在树的下方加倒三角,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篆文将根部的三点简写成一横。造字本义:名词,树的根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树枝形状“屮”简化成“十”。“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本,树的下部叫“本”。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部。


三、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四、翻译
万事万物都具备自己的特殊性和唯一性,每个事物都是按照自己的禀赋而存续。自然生灭的规律,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合则成,离则败。和自己不是同气的人,即使他一直生活在自己身边也会视而不见,与自己性格志趣相同的人,即便在天涯海角也了解得很清楚。近而不可见者,是因为没有通过对方的言辞进入对方的内心,探知其心中的志意。远在天边的,因为了解对方过去的情况,通过对过去的分析已经了解透析了这个人内心的实情,所以不管他身处何处,只要是他就能从以往的经验当中来比证。巇是刚刚出现分裂,将裂未裂,罅是把裂缝已经裂开了,涧是裂缝越来越大双方形成了分界,隙是边界正式形成,这是从巇走向隙的过程,也是从同走向彻底的异。抵巇之理按事情发展的情况不同用法不同: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
事情出现危兆的时候,圣人已经察觉,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注意力集中,在危机面前保持着清醒的心智和冷静的洞察能力。顺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分析事物,洞穿复杂变化背后的原因后进行预判和分析,再自己内心运行一遍找出漏洞,心中有数,能够进行全盘控制,做到了以识细微。从细节着手查找问题、漏洞,锁定出现缺陷和漏洞的部分,制定出解决方案,修复好整个系统。如果要施策于外,必须根据抵巇的原理,漏洞一出头就打,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时,及时发现其罅隙,并想出新的计策来堵塞它。把分岐、漏洞和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以防出现分崩离析的结果。如果已经出现了裂隙,则进行补救,这是抵巇之术的用法。就是圣人处理事情的根本方法。
五、理解联想事例
万事万物都有其特殊性和唯一性,都是在按照自己的禀赋而存续的,所以是独立的,如果不与其他的事物产生联系,又是无法存续的,所以与其他事物又是互相联系的。独阴不长孤阳不活,这是事物的客观事实。在自己的认知里好像很少看到事物客观事实的存在,所以都会去追求标准化,在关系上就很容易发生问题。当关系发生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撕了,因为这是最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这样大家都受伤,都是受害者,不单单只是自己。或许在关系出现裂缝的初期会补救一下,但是不能把它坚持到最后,或者说自己的补救的方法是有问题的,最后还是撕了。
    合不来的发展过程从巇---罅---涧---隙。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洞察力,在关系出现裂缝的萌芽状态就觉察,及时制定补救措施防止继续恶化,补救过程:塞---却---息---匿---得。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前一章内揵讲事物合离之根本在于内结,功用在于外合,所谓结合。本篇以“物有自然,事有离合”开篇转承,指出结合的事实中,存在“近而不可见”和“远而可知”的情况,进而阐述了离合进程及其应对之道术——抵巇。指出,抵巇之术使用在“事之危之”的场景,技术基本环节是“独保其身、因化说事以识其微、经其秋毫之末挥之太山之本”。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你如何理解独保其身,在整个抵巇操作中的作用?
在危机开始萌芽之时已经觉察,保持着清醒心智和冷静的洞察力,对整个局面观察得清楚透彻。面对危机圣人先在心里计算和推演,并且制定出可行的修复方案,把危机都消灭在萌芽的状态,防止事态继续恶化。如果已经发展到出现裂缝了,则是要想办法补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4 16: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7-4 22:55 编辑

20220704星期一  第四周第二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抵巇第四
第一天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提问:前一章内揵讲事物合离之根本在于内结,功用在于外合,所谓结合。本篇以“物有自然,事有离合”开篇转承,指出结合的事实中,存在“近而不可见”和“远而可知”的情况,进而阐述了离合进程及其应对之道术——抵巇。指出,抵巇之术使用在“事之危之”的场景,技术基本环节是“独保其身、因化说事以识其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你如何理解独保其身,在整个抵巇操作中的作用?
第二天
    天下纷错,士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提问:昨天的经文定义了抵巇及其使用场景。今天的文字讲述在萌牙巇罅的时候,如何抵之以法
给大家提出的思考问题是:君臣相惑、社会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而乖乱反目,其发生原理是什么?
一、 原文抄写
二、查字正音
纷: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散开。紛,篆文糸,丝分,散开),表示游丝分散。造字本义:动词,装饰旗帜的众多游丝迎风飘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分”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纷”,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紛,馬尾韜也。从糸,分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纷,包藏马尾的套子。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分”作声旁。


错: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措”的省略,表示放置。錯,篆文金,黄金或黄铜昔,即,放置),表示将金粉或金线嵌入器物表面凹槽,使器物两面产生金色文字、或线条或图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金粉或金线置于器物表面的沟槽中,构成金色图文,装饰贵重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錯,金涂也。从金,昔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错,用金粉涂沫。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昔”作声旁。


谗: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双“兔”重叠,表示像兔子一样嘴巴动个不停,不断说话。讒,篆文言,说话毚,嘴动不停,话语不断),表示不断地说好话。造字本义:动词,不断地用甜言蜜语讨好献媚。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毚”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谗”,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毚”简化成“二”、“免”(“兔”的变形)构成的。“谗”是用甜言蜜语献媚当权者;“谄”是是恶语诅咒,毁谤陷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讒,譖也。从言,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谗,说别人的坏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毚”作声旁。


窜: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将多个有孔的物体由孔洞连在一起。竄,篆文穴,地洞),表示鼠在洞穴中穿行。造字本义:动词,老鼠飞快钻进地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简体楷书异体字“窜”,用会义兼形声的“串”(由孔洞将多个物体连在一起)代替正体楷书字形或的“鼠”,表示老鼠在多个洞穴中穿行,强调洞穴间相穿通。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竄,匿也。从鼠在穴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窜,隐匿。字形采用“穴、鼠”会义,表示鼠在穴中。


惑: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惑,金文或,不确定)。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则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惑,亂也。从心,或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惑,内心迷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或”作声旁。


乖: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苽”,表示孤伶伶、静悄悄挂在藤蔓上的果实。乖,籀文人,当事人瓜,即“苽”,藤蔓上孤伶伶、静悄悄的果实),表示人如瓜,比喻孤单而安静。有的籀文以垂蔓形状(“苽”的省略)代替“瓜”,以“北”(背)代替“人”,表示背离人群,孤僻。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两个“人”构成的“北”写成“兆”。造字本义:动词,像闷瓜一样不合群,孤僻独处。隶化后楷书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垂蔓形状写成“千”,将籀文字形中的“北”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乖,戾也。从,古文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乖,怪戾。字形采用“”会义。“乖”字中的“”,是古文写法的“別”字。


世:“丗、卋、世”是“卅”的异体字。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传统数学进制的满数,九加一之和。卅,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三道表示“十”的竖线指事符号下面再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三个“十”相连相加,三十。金文在甲骨文字形中的竖笔指事符号上加一圆点指事符号,写成。有的金文将三竖笔画上的圆点连写成一横。篆文写成由三个“十”构成的会义字,明确“三十”的含义。隶书“丗”将篆文字形中的三个“十”连写成“卅”,并在第一个“”的竖笔上加一折笔,写成“”形的。有的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在三个“十”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三个十相加。楷书简化字形,写成三个“十”相连的结构。楷书异体字写成一个“十”和一个“廿”。由于“”的金文异体字“误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三个“十”的写成“止”,“”的字形分由此化出篆文的“和篆文的“;篆文“隶化后楷书写成“卅”,篆文“未见相应的隶书和楷书字形,隶书字形“世”是隶书字形“丗”的演变发展;楷书异体字“丗”是隶书字形“丗”的楷化;楷书异体字“卋”是隶书字形“卋”的楷化。造字本义:数词,三十。古籍多以“世”代替“丗”和“卋”。现代汉语多以双音词“三十”代替单音单字的“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世,三十年爲一世。从卅而曳長之。亦取其聲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世,三十年算作一世。字形采用“”作字形根,通过拉长一竖而成。同时也采用作声旁。


崩: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并连。崩,籀文阜,高山朋,并连),表示山体连锁。篆文以“山”代替“阜”造字本义:动词,山体连锁塌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朋”,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崩,山壞也。从山,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崩,山体坍塌。字形采用“山”作边旁,采用“朋”作声旁。


瓦:瓦,篆文像两片凹凸交互钩连的泥片。古人在瓦窑烧制拱形泥片,遮盖屋顶时将泥片凹、拱反向安装若干列的凹瓦和若干列的拱瓦,在每两列凹瓦之间,用一列拱瓦加以扣盖,使屋顶形成严密相连的瓦顶,以确保遮挡每一滴雨水,并通过凹列的瓦沟将雨水导向屋檐。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用于遮盖屋顶的、凹形或凸形的泥板烧制品。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瓦,土器已燒之總名。象形。凡瓦之屬皆从瓦。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瓦,经过烧制的泥料器皿的总称。字形像泥料器皿的形状。所有与瓦相关的字,都采用“瓦”作边旁。


解: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解,甲骨文双手,抓持角,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牛,长角的动物),表示屠夫双手从牛的头上剖取牛角,牛角上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血滴。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代表剖牛。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并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手,另加“刀”(切割),强调剖宰,字形结构有所调整。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和“牛”简写成。汉语中常“解剖”并用,“解”表示分割动物肢体,目的是化整为零;“剖”表示切开动物的胸腹,目的是进入内部观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一曰解廌,獸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解,分开,剖开。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表示用刀判牛角。一种说法认为,是解廌,剖解兽体。


伐:伐,甲骨文人,受刑者戈,击杀武器),表示用戈戟砍杀人的颈项。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杀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征”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多褒义;“伐”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多中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伐,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伐,击杀。字形采用“人、戈”会义,像人手持戈。一种说法认为,“伐”是“毁坏”的意思。


射:射,甲骨文弓,射箭战械矢,箭只),表示箭矢从弓子上发出。有的甲骨文将箭只写成。金文将箭矢简写成,并在箭尾加“又”(抓持),表示持箭搭弓。有的金文加“目”、用“廾”代替“又”,表示拉弓、搭箭、瞄准。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弓”写成形似“身”的,导致“弓”形消失。有的篆文将石鼓文中形似“身”的“弓”写成明确的“身”,将金文字形中持箭搭弓的形象简写成“寸”。有的篆文用“矢”代替“寸”,强调“箭矢”的武器性质。造字本义:动词,用弓弦将箭只弹出,攻击远处目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身”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寸”写成。在甲骨文字形中,箭只竖在弓后的是“引”;箭只横穿于弓子的是“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䠶,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从矢,从身。射,篆文䠶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䠶,箭矢从身边的弓弩发出,而命中远处的目标。字形采用“矢、身”会义。射,篆文䠶采用“寸”作边旁;寸,表示行事法度,也表示手。


作:“乍”是“作”的本字。乍,甲骨文刀,匠具纵横的刻纹),表示用斧削刻器物。有的甲骨文在刀形上方加一个缺口,表示用刀斧砍斫木头。有的甲骨文省去纵横刻纹。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的缺口“V“写成“卜”。当“乍”的“砍斫制作”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木匠)另造“作”代替,强调巧匠“人为创造”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木匠用刀具砍斫削刻,制成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乍”写成。古籍常“做作”并用,词义偏指“做”,行为夸张、不自然。“做”的所指范围小,“作”的所指范围大,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交叉,因此准确区别使用“做”和“作”颇为不易。“做”强调人类行事的姿态,带有表现、表演的意味,只用于描述显性的、直观的人类活动(比如“做事、做生意”,不能写成“作事、作生意”);“作”强调从无到有的前后变化, 可以、并用常常描述隐性、非直观的行为、以及大自然的状态(如不外露的创造性思维,文艺“创作”不能写成“创做”;“风雨大作”不可写成“风雨大做”)。大体上说,“做”的行为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对应于“作”的行为抽象性、自然性、自发性;但实际用字习惯中,二者存在一定交叉,如“做学问”虽然不强调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却不能写成“作学问”;“认作、当作”,也可用“认做、当做”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作,起也。从人,从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作,由卧或坐而站立。字形采用“人、乍”会义。


三、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四、翻译
天下混乱,士没有遇到明主,公侯道德沦丧,小人谗害贤臣贼害忠良,贤臣得不到重用。圣人逃离乱世隐居起来,贪婪奸诈之徒兴起作乱朝政。君臣之间互相猜疑,各种势力之间互相攻伐,国家的形势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而普通民众中也是父子离散,彼此反目为仇。这些都叫社会有裂缝的状态。圣人见到这种状态,就会用抵巇之法来处理。世道如果还能治,就运用“抵巇”之法采取措施来弥补,使之走上正轨。如果不可治,就运用“抵巇”之法,循其缝隙毁掉它,然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秩序。或者用抵巇之法达到弥补缝隙的目的,或者用抵隙之法以达到取而代之的目的。或者用抵的手法反过来,或者用抵的手法倒过去。五帝时期,政治清明,偶有缝隙,用抵巇之法来弥缝漏洞。三王之时,天下大乱,缝隙已不能弥补,因此禹用疏导办法取代堵塞办法来治洪水,而商汤和文王就起来反叛,取代夏桀和商纣,重新建立新的秩序。现在各诸侯国之间,都是利用对方的缝隙,或抵而塞,或抵而得,数也数不尽。在当今的这个时代,善于运用抵巇之法的便是处理国家关系的上上之策。
五、理解联想事例
    开头对天下乱的描写非常有画面感,读完感觉是一个国家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要修补这样的裂缝也是在考验圣人的功力。从这一段中发现自己对巇、罅、涧、隙的理解不清晰。
    在当前的乱局当中圣人生则能用抵巇之术,如果圣人窜匿,奸邪小人当道,则土崩瓦解。合于君子,离于小人。社会的现象可以影响到家庭,家庭本不稳固的话,也跟随着社会的步伐,进而父子离散。
    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想起韩非说汤武或反君臣之义,这是忠于法而不忠于天的说法吗?三王之后出现的诸侯争霸,说是百家争鸣其实是道裂为百。圣人在这样混乱时局中要必明道数,得机而动,抵而得之。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昨天的经文定义了抵巇及其使用场景。今天的文字讲述在“萌牙巇罅”的时候,如何“抵之以法”。
给大家提出的思考问题是:君臣相惑、社会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而乖乱反目,其发生原理是什么?。
君主与臣子内心混乱,不遵守天下公道,瓦解共同的秩序,朝堂之上是这样的状态,继而到社会、到家庭中都土崩瓦解父子离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23: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7-5 23:13 编辑

20220705星期二  第四周第三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抵巇第四
第一天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提问:前一章内揵讲事物合离之根本在于内结,功用在于外合,所谓结合。本篇以“物有自然,事有离合”开篇转承,指出结合的事实中,存在“近而不可见”和“远而可知”的情况,进而阐述了离合进程及其应对之道术——抵巇。指出,抵巇之术使用在“事之危之”的场景,技术基本环节是“独保其身、因化说事以识其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提问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你如何理解独保其身,在整个抵巇操作中的作用?
第二天
天下纷错,士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提问:昨天的经文定义了抵巇及其使用场景。今天的文字讲述在“萌牙巇罅”的时候,如何“抵之以法”。
给大家提出的思考问题是:君臣相惑、社会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而乖乱反目,其发生原理是什么?
第三天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此道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述了“萌牙巇罅”之时,可治抵而塞,不可治则抵而得,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今天的经文,是本篇章最后的内容,概述在事物存续的开始和结束之时,必然会出现巇隙,一定要保持警觉。圣人职责便在于“察之以捭阖”,并能用抵巇之道上合,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今天提给大家的思考问题是:圣人为天地守神,需要做些什么?
一、 原文抄写
二、查字正音
自:“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简体金文将两侧鼻翼连写成封闭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隶书进一步失去鼻形。在向他人表达“我”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即头部正面)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自”(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像蛇信,感觉器官)另造“鼻”代替,表示“鼻”的嗅觉功能。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自,鼻子。字形像鼻骨与鼻弯的形状。所有与自相关的字,都采用“自”作边旁。


离: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擒”的本字,表示捕鸟。離,甲骨文隹,飞鸟禽,即“擒”,捕鸟),表示用网罩抓捕飞鸟。简体甲骨文将“禽”简化为。繁体甲骨文再加“又”(抓捕),强调“擒捕”的含义。金文用“林”(树林)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隹”,表示在林中捕鸟,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禽”写成。篆文用“屮”(草丛)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林”(树林),表示在草丛捕鸟。繁体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加“隹”造字本义:动词,鸟儿落入猎人抓捕的网罩。简体隶书承续简体篆文结构,将篆文字形中的“屮”(草丛)简写成一点一横的,将篆文字形中的“禽”写成。繁体隶书承续繁体篆文结构。古籍多以“離”代替“离”。《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离”,采用简体隶书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離,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离,就是离黃,仓庚鸟。仓庚鸟鸣噪的季节,蠢虫就四处繁生了。字形采用“隹”作边旁,采用“离”作声旁。


终:“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系”),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的“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同时加“仌”(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纟”(结绳)另造“终”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終,絿絲也。从糸,冬聲。,古文终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终,将丝线缠紧。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冬”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终”字。


察: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察,覆也。一说“复审也”。从宀、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祭”作声旁。


使:“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动词本义“出使”消失后,篆文加“人”(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强调外交官员的职责。造字本义:动词,外交官手持旌节护照,奉命与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文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吏”写成。作为动词“外交官出国谈判”时,古籍多以“使”代替“史”。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使,伶也。从人,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使,摆布,命令。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吏”作声旁。


世:“丗、卋、世”是“卅”的异体字。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传统数学进制的满数,九加一之和。卅,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三道表示“十”的竖线指事符号下面再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三个“十”相连相加,三十。金文在甲骨文字形中的竖笔指事符号上加一圆点指事符号,写成。有的金文将三竖笔画上的圆点连写成一横。篆文写成由三个“十”构成的会义字,明确“三十”的含义。隶书“丗”将篆文字形中的三个“十”连写成“卅”,并在第一个“”的竖笔上加一折笔,写成“”形的。有的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在三个“十”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三个十相加。楷书简化字形,写成三个“十”相连的结构。楷书异体字写成一个“十”和一个“廿”。由于“”的金文异体字“误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三个“十”的写成“止”,“”的字形分由此化出篆文的“和篆文的“;篆文“隶化后楷书写成“卅”,篆文“未见相应的隶书和楷书字形,隶书字形“世”是隶书字形“丗”的演变发展;楷书异体字“丗”是隶书字形“丗”的楷化;楷书异体字“卋”是隶书字形“卋”的楷化。造字本义:数词,三十。古籍多以“世”代替“丗”和“卋”。现代汉语多以双音词“三十”代替单音单字的“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世,三十年爲一世。从卅而曳長之。亦取其聲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世,三十年算作一世。字形采用“”作字形根,通过拉长一竖而成。同时也采用作声旁。


深: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探”的本字,表示伸手探穴。深,金文水,潭罙,即“探”,伸手探洞),表示探测潭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伸手或用工具探测潭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深,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从水,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深,河川。源出桂阳南平,向西流入营道。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罙”作声旁。


隐:隱,籀文穴,山崖、洞穴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𢚩”简写成“急”。“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隱,蔽也。从,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隐,蔽匿。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㥯”作声旁。


待:待,金文彳,前行寺,持),表示有所持而前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礼前往,表达敬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待,竢也。从彳,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待,等着。字形采用“彳”作边旁,“寺”作声旁。


检: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簽”的省略,表示标记。檢,金文木,札,简册僉,即“簽”,标记),表示标记简册位置的题签片。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标明简册内容以便查索的题签木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检”,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简化成“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檢,書署也。从木,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检,书内的标签。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佥”作声旁。


守: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神:“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另造“神”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万物的存在。字形采用“示、申”会义。


三、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四、翻译
天地万物之间有合有离,有开始有终结,必然会产生缝隙。这是不可不详察的。觉察到这一点,能够用抵巇之术加以掌控的,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时世没有缝隙可利用的,就深深地隐居起来等待时机;如果有缝隙可利用的话,就为之策谋。用这个方法,上可暗合君王,助其治国;下可以约束民众,收拾局面。如果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来运用,那么就能掌握天地间一切变化的规律。
五、理解联想事例
天地万物之间的合离终始,必然会有巇隙,没有静态的完美恒稳系统,都是动态的恒系统,面对变化要不停的做出更新和迭代。要一直保持着警觉和洞察力来识别系统的漏洞,随时对这个系统进行补漏洞和升级。
现在有多少家庭会有想过家庭合与离,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离,抱着这样的态度过日子,合的力量在这个家庭存在的力量就很微弱,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合的力量抵不过离的力量,家就分崩离析了。以捭阖之道随时观察漏洞,用抵巇之术把这个漏洞给塞上。
圣人保持警觉和洞察能力为老天爷管理着天,维护着老天爷所建立的秩序。而小人却是时时盯着秩序漏洞好捡便宜,他们办法破坏秩序好食腐苟活。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述了“萌牙巇罅”之时,可治抵而塞,不可治则抵而得,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今天的经文,是本篇章最后的内容,概述在事物存续的开始和结束之时,必然会出现巇隙,一定要保持警觉。圣人职责便在于“察之以捭阖”,并能用抵巇之道上合,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今天提给大家的思考问题是:圣人为天地守神,需要做些什么?
天地之使,独保其身,察之以捭阖,以抵巇之理,能因能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3: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7-6 23:40 编辑

20220706周三  第四周第四天
《抵巇第四》
一、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天下纷错,士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用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此道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二、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
根:物有自然,事有合离。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罅,不可不察也。
本: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末: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巇。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
天下万物之间,合与离都是万物的自然规律,巇罅也是不避免不了的。圣人为天地之使,察之以捭阖,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觉察到巇罅萌芽,使用抵巇之术将其塞之。圣人为天地守神,世不可治时,则抵而以得之。
三、背诵
已经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22: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7-7 23:36 编辑

20220707星期四  第四周第五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飞钳第五
第五天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定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提问:昨天结束的抵巇章,讲述了组织内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忘成初心方得始终”的组织建设原则和方法。今天开始的飞钳章,讲述怎么联合、征用组织外的力量完成使命。今天的经文基本上定义了飞钳术的基本内容。
今天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从国家而论,我们为什么要韬光养晦;从个体而言,我们为什么会置身于被商家诈骗的现代商业环境?
一、 原文抄写
二、查字正音
1飞:飛,金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鸟儿振动双翅的样子。籀文字形画出翔鸟的完整形象,鸟头鸟身和振翔的双翅。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鸟头鸟身简化成。有的篆文省去表示鸟头鸟身的,并将左右对称的双翅写成上下重叠的双翅造字本义:动词,鸟儿振翅翱翔。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的双翅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飞”,用单翅代替篆文字形的双翅,即简体楷书字形是篆文字形中一支羽毛的变形。“飞”是鸟儿振翅翱翔,“翱”、“翔”、“翻”、“翩”是对“飞”的不同姿态的具体描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飛,鳥翥也。象形。凡飛之屬皆从飛。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飞,鸟振翅而翔。象形。所有与飞相关的字,都采用“飞”作边旁。


2钳: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将美食含在口中。鉗,篆文金,金属甘,将美食含在口中),比喻条形铁夹子像张口含食一样夹持住物体。造字本义:动词,张开铁夹子夹持住物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金”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甘”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钳”,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鉗,以鐵有所劫束也。从金,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钳,用铁圈刑具紧束颈脖。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甘”作声旁。


3度:,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庶”省略,即为“庶”的上半部,表示石块。度,甲骨文石,即“庶”的省略,石块、石料又,抓持、测量),表示建筑施工时设计师或石匠测量、评估石料。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庶”的省略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测量、评估石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度,法制也。从又,庶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度,法制所依据的标准。字形采用“又”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四点底”的“庶”作声旁。


4非:“非”是“排”的本字。非,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相北的两个人(背)头上各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两人思想相背、观念冲突、行为排斥。有的甲骨文变形,指事特征消失。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有所变形。造字本义:动词,思想相背者之间互相抵制、排挤,相互攻击、责难。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当“非”的“排斥”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非”字基础上再加双手另造“排”代替,强调“排”的手部行为特征。从本义上看,时日恰当为“是”;相互抵制为“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非,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凡非之屬皆从非。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非,违背。字形采用“飛”字下部表示“翅膀”的字形部分构成,采用左右两翼相背的含义造字。所有与非相关的字,都采用“非”作边旁。


5决:“决”是“決”的异体字。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玦”的本字,表示中断、分别。決,篆文水,洪水夬,即“玦”的本字,中断),表示洪水将堤岸冲出口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夬”写成。楷书异体字“决”,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三点水”简写成“两点水”造字本义:动词,大水冲裂堤岸。古籍多以两点水的“决”代替三点水的“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決,行流也。从水,从夬。廬江有決水,出於大別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决,在洪汛期打开水坝,让洪水畅通。字形采用“水、夬”会义。庐江有決水河,源出于大別山。


6定:定,甲骨文宀,房屋足,结束征战归邑),表示结束征战,消除暴乱,归家安生。远古男子为了觅食和战争,总是常常外出远行奔波,回归家园是身心踏实的歇息。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足”写成“正”。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结束征战,安居度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正”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定,安也。从宀,从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定,安生度日。字形采用“宀、正”会义。


7征:“正”是“征”的本字。正,甲骨文囗,城邑、方国止,即“趾”,借代行军),表示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当“正”的“征战”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彳”(即“行”,行军)另造“征”代替,强调部队为讨伐不义之地而远途行军。繁体甲骨文加表示朝庭派兵的“师”、加“二”相等),表示兴师讨伐“等同于”天子之旨意。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城邑的“囗”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中央朝庭派兵长途行军,讨伐不义之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用“辵”代替“彳”。古籍多以“征”代替“”。“征”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褒义;“伐”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中性。《汉字简化方案》用笔画简单的“征”合并笔画复杂的同音字“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正行也。从辵,正聲。,征或从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为正义展开的行军。字形采用“辵”作边旁,“正”作声旁。,“征”的篆文异体字采用“彳”作边旁。


8求:“求”是“裘”和“俅”的本字。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求,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水”。当“求”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裘”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当“裘”再次引成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用“人”代替“衣”另造“俅”代替,表示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裘,皮衣也……求,古文省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裘,兽皮制的保暖外衣……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字,字形省略了“衣”。


9用:“用”是“桶”的本字。用,甲骨文、金文字形极其多样丰富,绝大多数字形像某种器具。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的字形上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供人洗脚的水桶。有的甲骨文将“止”形写成。有的甲骨文将“止”形写成。有的甲骨文将“止”形写成。有的甲骨文写成有提手的桶形。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供人盛水洗脚的木桶。隶书对篆文字形进行较大变形,写成“冂”加“的三包围结构。当“用”的“木桶”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桶”代替。由于洗脚是睡前卫生、保暖养生的日常必须,“用”从“洗脚木桶”的名词本义,引申出“行使、消费、施行”等动词含义,表示日常行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衞宏說。凡用之屬皆从用。,古文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用,可以施行。字形采用“卜、中”会义。此论是旁引卫宏先生对“用”的本义说法。所有与用相关的字,都采用“用”作边旁。,这
是古文写法的“用”字。

10毁:“燬”和“譭”是“毁”的异体字。毁,金文像陶器壬,即“任”的本字,聪明能干攴,持械打击),表示持械打破精工制作的陶器。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陶器形状写成“臼”。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壬”聪明能干)写成“土”土制陶器),强调打破精美而脆弱的陶器。造字本义:动词,将宝贵而脆弱的精美陶器打破,使之失去盛器作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土”写成“工”(精巧),表示打破精巧做工的陶器。古籍多以“毁”代替“燬”和“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毁,缺也。从土,毇省聲。,古文毁从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毁,陶器打破缺口。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省略了“米”的“毇”字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毁”字,采用“壬”作边旁。


11重: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重,甲骨文人,旅者束,是“東”的简写,行囊),表示旅人背负行囊旅行。有的甲骨文将左右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像行囊落在了旅人的脚跟位置,强调脚跟所感受到的行囊的下沉份量。金文画出了旅人和行囊之间的背带,画出了脚板,强调行囊对脚板的作用力。金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土”,表示背负装土的筐子,双脚感受到的负担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远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人”和“東”构成的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导致“人”形消失、“東”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重,厚也。从壬,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重,厚重。字形采用“壬”作边旁,采用“東”作声旁。所有与重相关的字,都采用“重”作边旁。


12累:“畾”是“纍”的本字;“絫”是“纍”异体字;“累”是“纍”简体字。畾(“纍”局部),篆文田,即“囟”的变形,丝线绕成的线团田,即“囟”的变形,丝线绕成的线团田,即“囟”的变形,丝线绕成的线团),表示一堆线团,其中“田”是篆文“囟”(线团)的变形。当“畾””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糸”(丝线)另造“纍”代替,强调储积丝线。隶书承续篆文字形。简体隶书将“畾”省略为“田”。造字本义:动词,将加工好的丝线缠绕成线团,将线团堆放在、累积一起,以备纺织使用。古籍多以“累”代替“畾”、“纍”和“絫”。《汉字简化方案》用“累”代替“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纍,綴得理也。一曰大索也。从糸,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累,将丝线连缀得有条理。另一种说法认为,“累”是粗绳索。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畾”作声旁。


三、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四、翻译
凡考虑问题衡量情势,必须广泛地从或远或近的各方面来吸取信息。确立做事获得成功的态势而能有效地去行事,其前提必须先看到对方与己方是同还是异,能分别出对方语言中的是与非,分辨出对方言辞表面和背后的含义,知道对方和己方所拥有的或者没有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决断事关安危的大计,确定己方与对方或是亲近或是疏远之事。然后再地实践中加以检验衡量,对上述同或异、是或非、内或外、有或无等的做法加以调整和修改,最后才决定如何去取,如何使用。
一般的人,都是喜欢听奉承话的,对这些人要用奉承的话,故意赞扬对方,为对方制造声誉,使对方高兴而泄露实情然后箝制他。作为说辞的“钩箝之语”要根据情势而善于变化,一会儿表示赞同对方,一会儿又表示与对方相异。对那些不喜欢虚名,不喜欢听人吹捧,用飞箝之语难以相诱的人,可以先行离开奉承的话题,不断抬高他的名誉地位,使其名不副实,为以后訾毁他做准备。一次飞扬不成,就反复使用,直到达到毁掉对方的目的。有时高扬对方优点使其缺点暴露是诋毁,有时历数其缺点使他的优点显露出来,这也是一种重累飞扬的方法,其目的还是要最终诋毁他。在迎合时具体使用对方可能喜欢的财货、美玉、珍珠、玉璧、丝帛、美女等,也可以以正确衡其才能,酌情任用以立其势来箝持对方。或者见对方有缝隙可钻,那么就利用对方的缝隙来箝持他。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结合“抵巇之法”来使用了。
五、理解联想事例
内揵术讲的是内合,飞钳术讲的是外合,阴阳都合,不能进行内合的部分可以采用外合,是另一个层次的合。内与外,组织与联盟,组织用内揵,联盟用飞钳,联盟的关系可以没有那么深,对外合的团结要求没有内合高。内揵素结本始,用其意;飞钳的连接只是外部的,双方的志意可以不相同,只是追求一时的共同利益。之前不能明白那些为什么叫联盟,或者什么战略合作伙伴,这些都是外合的操作模式。
圣人做事方法,通过揵合万物,没有势,也要创造出形势出来,一旦等形势出现了时机,就可以制事。。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昨天结束的抵巇章,讲述了组织内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忘成初心方得始终”的组织建设原则和方法。今天开始的飞钳章,讲述怎么联合、征用组织外的力量完成使命。今天的经文基本上定义了飞钳术的基本内容。
今天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从国家而论,我们为什么要韬光养晦;从个体而言,我们为什么会置身于被商家诈骗的现代商业环境?
从国家而论我们为什么要韬光养晦,目前国家还处于发展阶段,我们要壮大自己,团结盟友,等待时机出现的时候可以制事。从个体而言,我们为什么会置身于被商家诈骗的现代商业环境:志衰则神不盛,这样就被商家牵着跑了。商家利用與论的手段,从思想上去引导大家,前期都会为其要销售的东西做好铺垫,让大家着商家铺好的路一直往前走,在这路上会告诉你离开这条路都是深渊,只有走在这上面是安全的,这条路的目的地就是商家早已经挖好的陷阱,掉进去了还不知道。商家的目的都是逐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23: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7-8 23:46 编辑

20220708星期五  第四周第六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飞钳第五
第五天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定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提问:昨天结束的抵巇章,讲述了组织内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忘成初心方得始终”的组织建设原则和方法。今天开始的飞钳章,讲述怎么联合、征用组织外的力量完成使命。今天的经文基本上定义了飞钳术的基本内容。
今天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从国家而论,我们为什么要韬光养晦;从个体而言,我们为什么会置身于被商家诈骗的现代商业环境?
第六天
将欲用之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崄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提问:昨天的经文,完整的定义了飞钳术的操作是:以天道使命为出发点,然后度权量能、征远来近、最后立事制事,并讲述了每个环节的细节。今天的经文讲述把飞箝术用于社会和用于人的情况。
给大家提出思考的问题是:对于你来说,将飞钳术用于人的最基本障碍是什么?
一、 原文抄写
将欲用之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崄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二、查字正音
1盛: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益,即“溢”的本字,满溢“成”的省略,用武力实现霸业),表示“溢之成”或“成而溢”,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益”写成“皿”。有的金文将“成”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皿”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盛,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黍稷。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2衰:“衰”是“蓑”的本字。衰,金文“衣”的省略,借代衣领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连写成,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明确写成“衣”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有的隶书误将棕毛披垂的(似“冄”非“冄”)写成“口”加一横,导致“衰”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当“衰”的“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艹”(草)另造“蓑”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衰,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古文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衰,用草纺织的雨衣。这种雨衣在秦地叫作“萆”。字形采用“衣”作边旁,,像雨衣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衰”字。


3狭: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相合力相持。狭,甲金篆字形暂缺,隶书犬,兽夹,两相合力相持),形容通道极为窄小,以致两壁夹兽。推测造字本义:形容词,山间的缝隙通道,极为窄促,以致夹兽。俗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4岨:形声。字从山从且,且亦声。“且”意为“加力”、“使劲”。“山”与“且”联合起来表示“需要加把劲儿才能翻越的山”。本义:路途上的山石障碍。
5崄:1、通假字,同“险”。2、 高峻的样子。
6难: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绞刑或火刑的极刑。難,金文堇,极刑隹,隼,食肉猛禽),表示以鸟啄为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酷刑,捆绑受刑者,让猛禽啄食而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堇”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的简体楷书“难”,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堇”简化成“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難,也。从鳥,堇聲。難,或从隹。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难(難),即。字形采用“鸟”作边旁,采用“堇”作声旁。難,这是“”的异体字,字形采用“隹”作边旁。


7孰:“孰”是“熟”的本字。孰,甲骨文祭祖的庙宇丮,执,像伸手献祭),表示在祖庙献祭。金文加“女”,表示用女童献祭。篆文以“羊”代“女”,表示用羔羊献祭。造字本义:动词,带着困惑用煮熟的香肉献祭,向祖先问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丮”写成“丸”;同时以“子”代“羊”,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享”,表示用男童献祭。当“孰”的“祭祀的熟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熟”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孰,食飪也。从丮,享聲。易曰孰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孰,食物被煮熟。字形采用“丮”作边旁,采用“享”作声旁。《周易》上曾提到“烹熟食物”。


8爱:”是“愛”的本字。,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简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繁体篆文“愛”再加“夂”(倒写的“止”,行进),表示因疼惜对方而奔波。造字本义:动词,用心疼惜呵护,喃喃倾诉柔情,为之奔波辛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爱”,采用行书字形,行书字形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和“夂”简化成“友”。楷书由“愛”简写成“爱”,不仅导致金文字形中的“欠”形(温柔的呢喃)消失,连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形也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愛,行皃。从夊,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爱,行走的样子。字形采用“夊”作边旁,采用“㤅”作声旁。


9憎: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增”的省略,表示无以复加。憎,金文心,恨曾,即“增”的省略),表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曾”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无以复加地恨,极端地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曾”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憎,惡也。从心,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憎,恨恶。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曾”作声旁。


10宣:“亘”是“宣”的本字(注:“亘”本义读 xuān(宣);“亘”合并“亙”后转读( gèn )。亘,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收卷形状的卷册中间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将竹简文卷展开,当众宣读由天子题写、由重臣宣读的“圣旨”。后来“亘”合并了“亙”的含义,而“宣读”的本义却消失了;当“亘”的“宣读”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卷册上方加“宀”(宫殿)另造“宣”代替,表示天子发布“圣旨”。金文对甲骨文字形中的“亘”底部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亘”写成,表示卷册两端的卷轴。有的篆文将卷册形状写成“曰”(说),强调“诵读”。造字本义:动词,朝廷重臣展开卷册,高声诵读由天子签署的诏告或任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宣,天子宣室也。从宀,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宣,天子发诏的大殿。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亘”作声旁。


11缀:“叕”是“缀”的本字;而“裰”是“缀”的异体字。叕,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衣”字两边各加一条连接线,表示在衣服的几个开口处添加连接,即将零碎的布块连缀成衣。当“叕”作为单纯的字件后,篆文再加“糸”(丝)另造“缀”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针针一线线,通过大量手工劳动将碎布缝缀成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叕”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缀”,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籍多以“缀”代替“叕”和“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綴,合箸也。从叕,从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缀,用丝线将两块以上的布帛缝在一起。字形采用“叕、糸”会义。


三、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四、翻译
将飞箝之术推广应用到诸侯国之间的斗争中去,在游说君主时,必须审时度势,能够看到天时是否助其盛或者来使其衰,准确判断该国的地理形势,疆域是广大或狭小,地势险要是否易于攻战或据守,知悉其国人口多少、经济实力如何,了解这个国家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亲近或是疏远,国君比较亲近哪个国家,比较憎恨哪个国家,国君个人耿耿于怀的心意是什么。仔细观察国君的意图,知道他的喜好和憎恶,然后去游说国君最关心的事情,并用“飞箝”的言辞,钩住他的喜好,然后再来控制他,使他能够随着己方的意愿而行事。
将飞箝之术推广应用到与人打交道,则必须先考量对方的智慧、衡量对方的才干,估量他的气势。把对对方的充分了解作为与之相处的关键。先迎合他、附和他,然后再用飞箝之术控制他,使对方与己方相合,这些用对方之意以达到显示己方目的的手法,都是飞箝的方法。飞箝之术用在与人打交道上,己方往往没有付出却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使对方与自己紧密连结而不会失去控制,然后再在其言辞上探究实情。做到这些,就能钳制对方,或者使他向纵的方向,或者使他向横的方向;或者使他向东,或者使他向西;或者使他向南,或者使他向北;或者使他从起点返回,或者使他返回后再翻过来。反反复复,都始终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五、理解联想事例
飞箝之术的运用范围很广,用之于人和用之于天下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前提是要对运用飞箝之术的事物人要先进行实力调查清楚,要了解天时、地利和人的状况了解清楚。再用飞箝之术来钩钳住对方。
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昨天的经文,完整的定义了飞钳术的操作是:以天道使命为出发点,然后度权量能、征远来近、最后立事制事,并讲述了每个环节的细节。今天的经文讲述把飞箝术用于社会和用于人的情况。
给大家提出思考的问题是:对于你来说,将飞钳术用于人的最基本障碍是什么?
自己的志不够坚实,和对对方了解不够。在过程当中自己会经常在摇摆,而且对对方也不太了解,经常会被自己的好恶引导了自己,只在自己的好恶里,何谈来钩钳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1-5 13:00 , Processed in 1.203475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