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7-5 23:13 编辑
20220705星期二 第四周第三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抵巇第四 第一天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提问:前一章内揵讲事物合离之根本在于内结,功用在于外合,所谓结合。本篇以“物有自然,事有离合”开篇转承,指出结合的事实中,存在“近而不可见”和“远而可知”的情况,进而阐述了离合进程及其应对之道术——抵巇。指出,抵巇之术使用在“事之危之”的场景,技术基本环节是“独保其身、因化说事以识其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提问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你如何理解独保其身,在整个抵巇操作中的作用? 第二天 天下纷错,士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提问:昨天的经文定义了抵巇及其使用场景。今天的文字讲述在“萌牙巇罅”的时候,如何“抵之以法”。 给大家提出的思考问题是:君臣相惑、社会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而乖乱反目,其发生原理是什么? 第三天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此道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述了“萌牙巇罅”之时,可治抵而塞,不可治则抵而得,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今天的经文,是本篇章最后的内容,概述在事物存续的开始和结束之时,必然会出现巇隙,一定要保持警觉。圣人职责便在于“察之以捭阖”,并能用抵巇之道上合,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今天提给大家的思考问题是:圣人为天地守神,需要做些什么? 一、 原文抄写 二、查字正音 自:“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 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 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 。简体金文 将两侧鼻翼 连写成封闭的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隶书 进一步失去鼻形。在向他人表达“我”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即头部正面)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自”(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再加 (像蛇信,感觉器官)另造“鼻”代替,表示“鼻”的嗅觉功能。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自,鼻子。字形像鼻骨与鼻弯的形状。所有与自相关的字,都采用“自”作边旁。
离: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擒”的本字,表示捕鸟。離,甲骨文 ( 隹,飞鸟) ( 禽,即“擒”,捕鸟),表示用网罩抓捕飞鸟。简体甲骨文 将“禽” 简化为 。繁体甲骨文 再加“又” (抓捕),强调“擒捕”的含义。金文 用“林” (树林)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隹” ,表示在林中捕鸟,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禽” 写成 。篆文 用“屮” (草丛)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林” (树林),表示在草丛捕鸟。繁体篆文 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加“隹” 。 造字本义:动词,鸟儿落入猎人抓捕的网罩。简体隶书 承续简体篆文结构,将篆文字形中的“屮” (草丛)简写成一点一横的 ,将篆文字形中的“禽” 写成 。繁体隶书 承续繁体篆文结构。古籍多以“離”代替“离”。《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离” ,采用简体隶书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離,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离,就是离黃,仓庚鸟。仓庚鸟鸣噪的季节,蠢虫就四处繁生了。字形采用“隹”作边旁,采用“离”作声旁。
终:“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 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 的两端打结 (参见“系” ),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 将实心的绳结 写成空心的小圈 ,突出“终结”形象。金文 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 的“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 ( 终结) ( 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 将金文字形 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 承续金文字形 。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 ,同时加“仌” (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 冬”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纟” (结绳)另造“终”代替。 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終,絿絲也。从糸,冬聲。,古文终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终,将丝线缠紧。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冬”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终”字。
察:察,篆文 ( 宀,庙宇) ( 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 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祭”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察,覆也。一说“复审也”。从宀、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祭”作声旁。
使:“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 ( 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 ( 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 将国旗“中” 简写成 ,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 则进一步将国旗“中” 简化成 。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动词本义“出使”消失后,篆文 加“人” (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强调外交官员的职责。 造字本义:动词,外交官手持旌节护照,奉命与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文件。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吏” 写成 。作为动词“外交官出国谈判”时,古籍多以“使”代替“史”。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使,伶也。从人,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使,摆布,命令。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吏”作声旁。
世:“丗、卋、世”是“卅”的异体字。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传统数学进制的满数,九加一之和。卅,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三道表示“十”的竖线指事符号 下面再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三个“十”相连相加,三十。金文 在甲骨文字形中的竖笔指事符号 上加一圆点指事符号,写成 。有的金文 将三竖笔画上的圆点连写成一横。篆文 写成由三个“十” 、 、 构成的会义字,明确“三十”的含义。隶书“丗” 将篆文字形中的三个“十” 、 、 连写成“卅” ,并在第一个“ 十”的竖笔上加一折笔,写成“ 七”形的 。有的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 :在三个“十” 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三个十相加。楷书 简化字形,写成三个“十” 相连的结构。楷书异体字 写成一个“十” 和一个“廿” 。由于“ 卅”的金文异体字“ ”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三个“十”的 写成“止” ,“ 卅”的字形分由此化出篆文的“ ” 和篆文的“ ” ;篆文“ ” 隶化后楷书写成“卅” ,篆文“ ” 未见相应的隶书和楷书字形,隶书字形“世” 是隶书字形“丗” 的演变发展;楷书异体字“丗” 是隶书字形“丗” 的楷化;楷书异体字“卋” 是隶书字形“卋” 的楷化。 造字本义:数词,三十。古籍多以“世”代替“丗”和“卋”。现代汉语多以双音词“三十”代替单音单字的“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世,三十年爲一世。从卅而曳長之。亦取其聲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世,三十年算作一世。字形采用“”作字形根,通过拉长一竖而成。同时也采用作声旁。
深: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探”的本字,表示伸手探穴。深,金文 ( 水,潭) ( 罙,即“探”,伸手探洞),表示探测潭底。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伸手或用工具探测潭底。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木”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深,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从水,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深,河川。源出桂阳南平,向西流入营道。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罙”作声旁。
隐:隱,籀文 ( 穴,山崖、洞穴) ( 工,生产器具) ( 又,持守) ( 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 ( 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 ( 爪,抓) ( 工,生产器具) ( 又,持守) ( 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 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阜” 写成“左耳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 ,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𢚩” 简写成“急” 。“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隱,蔽也。从,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隐,蔽匿。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㥯”作声旁。
待:待,金文 ( 彳,前行) ( 寺,持),表示有所持而前往。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持礼前往,表达敬意。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待,竢也。从彳,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待,等着。字形采用“彳”作边旁,“寺”作声旁。
检: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簽”的省略,表示标记。檢,金文 ( 木,札,简册) ( 僉,即“簽”,标记),表示标记简册位置的题签片。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标明简册内容以便查索的题签木片。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检”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 简化成“佥”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檢,書署也。从木,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检,书内的标签。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佥”作声旁。
守:守,甲骨文 ( 六,即“庐”的本字,房屋) ( 寸,手持器械)。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寸”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神:“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 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示” 另造“神”代替: ( 示,祭祀) ( 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申” 。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神,天神,引出万物的存在。字形采用“示、申”会义。
三、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四、翻译 天地万物之间有合有离,有开始有终结,必然会产生缝隙。这是不可不详察的。觉察到这一点,能够用抵巇之术加以掌控的,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时世没有缝隙可利用的,就深深地隐居起来等待时机;如果有缝隙可利用的话,就为之策谋。用这个方法,上可暗合君王,助其治国;下可以约束民众,收拾局面。如果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来运用,那么就能掌握天地间一切变化的规律。 五、理解联想事例 天地万物之间的合离终始,必然会有巇隙,没有静态的完美恒稳系统,都是动态的恒系统,面对变化要不停的做出更新和迭代。要一直保持着警觉和洞察力来识别系统的漏洞,随时对这个系统进行补漏洞和升级。 现在有多少家庭会有想过家庭合与离,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离,抱着这样的态度过日子,合的力量在这个家庭存在的力量就很微弱,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合的力量抵不过离的力量,家就分崩离析了。以捭阖之道随时观察漏洞,用抵巇之术把这个漏洞给塞上。 圣人保持警觉和洞察能力为老天爷管理着天,维护着老天爷所建立的秩序。而小人却是时时盯着秩序漏洞好捡便宜,他们办法破坏秩序好食腐苟活。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述了“萌牙巇罅”之时,可治抵而塞,不可治则抵而得,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今天的经文,是本篇章最后的内容,概述在事物存续的开始和结束之时,必然会出现巇隙,一定要保持警觉。圣人职责便在于“察之以捭阖”,并能用抵巇之道上合,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今天提给大家的思考问题是:圣人为天地守神,需要做些什么? 天地之使,独保其身,察之以捭阖,以抵巇之理,能因能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