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周 一、对第十五课 知觉总结引出概念评课 评课: 1、感知觉单元结束,一个总结周,阶段性停。同学们此时此刻的状态,在想什么?开心是什么状态?(用内紧外松来说)。得到了啥?总结的两种方式:由心的总结和由脑的总结或有理的总结。 2、感知觉单元:知道了一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到底获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原来没有的?这个问题一层层的往细上去问,不要跑歪了,回到这个问题上来。知道辨明真假,区分内外,要把内紧外松的状态做成日常的练习模式,遇到特殊困难、特别重要的情境时可以用内外坐标向度来描述当前事实,把所有事实分成内外,区分之后会发生非常重要的变化和领悟。 在现下的时代识别真假很重要,接收到信息之后在自己心里多停留一下,用自己的主体性去做个分辨,直接听会有问题。 3、感知觉内容跟自己初进这个课程的初心相联系,在表面或深刻。已经开始真正的知道什么是心理。心理是我们人精神生活的所谓本体。 主动心理:所谓的主动的,那些信息跟内容张牙舞爪的。我们人以自己的主体性去运动而产生的心理。感觉不是主动心理,只是一个信号或者一个信号的转化。知觉是人的真正的第一步的主动心理。内紧(志)外松,世界撞进来。 4、总结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在前头时想后头,到了后头想前头。做总结时避免非此即彼,知道回家的路。找到我们过去或者是现在,跟未来要去的地方接连的路。 5、第二个任务,找到感知觉跟心理操作---思维之间的那条连接的路。总结打个包收拾整齐装起来。接着是我们要去哪里?那条路怎么走。 6、同学分享:我的志和我的身体。偏神的气没问题,跟精相关的气不通顺。神和精不协调,和整个精气神、人的精气神跟天时不协调,是有问题的。用阳气不足的末(输入和输出的指标)来判断阳气不足是西医的操作模式---用症状来判断。内耗,消耗阳气,消耗精气,消耗阳精。 万物之源---元,一物之源---原,感知觉---元心理。 7、感知觉---元心理,是在源头上下功夫。好比要整体把握长江一样,在江的源头上待着去冥想。找到源的力量。 《道德经》中关于源头的讲法: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1)、感知觉练习的补足:知觉家族,对特定对象的空间性时间性和运动性的把握;社会知觉和物的知觉。社会知觉,以人为对象,不管什么层次的人,都有特定的习性(生物和心理)。物知觉:以物为对象。 2)、知觉总结怎么做?描述框架: 结构、进程和功能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不会挂一漏万,不会成为盲人摸象。 根本末 根,决定知觉能否发生,往哪个方向发生;末,因为有这个知觉,就有相应的输出;本,因为有这些结构元素、构造相互关联,决定事物是此不是彼。 开、阖、枢。开,开放出来看得到往外输出的部分;阖,看不见内部运转的;枢,开、阖之间的枢纽,连接部。 劳动三要素 3)、总结知觉的时候,要把感觉带上,对象必须有背景陪衬,选择和组织。 4)、完整的概括感知觉操作的两个概念:觉观,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也;罩场,知道就好。 5)、把感知觉操作和元心理联系一下。 8、讲解课程内容: 总结的最基本目标:合。把前后两个单元连接起来。感知觉和思维联系的接口——概念;在知觉的现场里是能找到和思维相关的——概念。 举例:这是苹果。这苹果具体的知觉信息,在身上存放的体验,身体的一个位置;苹果代表的体验在另一个位置,不是知觉本身,在(这)之前存在于数据库,记忆里,是概念。 自上而下的知觉:从概念出发获得知觉,触媒,催化剂;自下而上的知觉:知觉借助概念来表达。 概念是存在的并且在过程当中它能发挥作用。 9、布置课后作业。 差距: 没有想过总结的意义是什么?心中没有总结,所以也就不会处理,按照自己的模式,就是把学过的知识,都扫一下,真正的总结是要带着任务去做的。是让我们记住回家的路,不是就在那个地方终止了。总结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