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2-1 11:51 编辑
2.1.今天任务: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1.富fù 富,金文  (宀,房屋) (酉,酒坛)。远古时代粮食匮乏,酒品稀有,家中有酒是生活宽裕的标志。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酒坛形状 写成“畐” 。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宽裕,有余粮酿酒。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富,備也。一曰厚也。从宀,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富,所需皆备。另一种说法认为,“富”是家底厚实。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畐”作声旁。
2在zài 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在,金文  (才,房柱房梁,借代居所) (土,田地),表示赖以生存的居所和田地。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才”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土”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有屋有地,定居生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才” 写成 ,变形较大。“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在,存也。从土,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在,存于某处。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3迎yíng 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仰视。迎,篆文  (辵,行进) (卬,仰视),表示上前仰视接客。造字本义:动词,仰面上前接待,以示敬重和热情。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卬”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迎,逢也。从辵,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迎,相逢也。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卬”作声旁。
4来lái “來”是“麥”的本字。來,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叶子对生 的麦子,顶部的一撇 像麦穗。有的甲骨文 略有变形,误将表示麦茎的中间一竖 穿透表示麦穗的一横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加“彳” (行,迁移)、加“止” (脚趾,借代行走、移动),强调麦子由异域“引进”中原。麦子是从南欧及西亚引进的作物品种,产量大大高于黍、粟等本土作物,古人将这种优良作物命名为“來”——外来的。篆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但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对生的麦叶 写成“从” 。造字本义:名词,麦子,从外域引进的作物。隶书 基本承续篆文字形,将“从” 简化成两点一横 ,至此麦形完全消失。当“來”的“麦子”名词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夂”(倒写的“止”,脚,表示迁徙,引进)另造“麥”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峰,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来,周代先人所接受的西域瑞麦。一支來麦有二支麦峰(指篆文“來”字形中的 ),象麦子的芒刺形状。它是上天送来的宝贵礼物,所以称 这种庄稼为“行来”的“来”。《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诒我來麰。”所有与来相关的字,都采用“来”作边旁。
5贫pín 貧,籀文  (宀,家) (分)。篆文  (分) (貝,财产),强调分割财产。造字本义:动词,分割家产。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贫”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貧,財分少也。从貝,从分,分亦聲。 ,古文从宀、分。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贫,家产而众人分割而减少。字形采用“贝”会义,“分”也是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贫”,字形采用“宀、分”会义。
6弃qì 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箕”的本字,表示箕筐,农用盛具。棄,甲骨文  (子,幼婴) (其,即“箕”,竹筐) (双手),表示双手持箕,将箕筐中的幼婴送出家门。远古时代有些先民出于生存环境的压力,被迫将病婴、女婴、或无力养育的婴儿装在箕筐里,送到确信有人经过的地方,让善心人收养。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子” 写成倒写的形状 ,表示初生的婴儿。篆文 则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其” 写成 。籀文 简化字形,省去篆文字形中的“其” 。造字本义:动词,将幼婴装在箕筐里送出门外等人收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子”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双手持箕的形状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弃” ,承续简体的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弃,遗弃婴儿。字形采用“廾”作边旁,表示双手推着箕筐 将婴孩丢在有人过往的地方。字形也用 作边旁。 ,是头朝下的孩子,表示被 遗弃的婴孩。弃,这是古文写法的“弃”。
7时shí 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行进。時,甲骨文  (止,行进) (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 (趾)写成 。籀文 承续金文字形。篆文 将籀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加“寸” (抓持),表示力图抓住易逝的光阴。造字本义:名词,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寺”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止” (趾)写成“土”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时” ,依据草书字形 删减字件“土”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寺” 简化成“寸” 。四季为“时”;一天为“日”。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時,四時也。从日,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时,四季。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8上shàng “上”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底端一横较长,顶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 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 (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 ,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 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 ,以显示纵的方向。籀文 省去短横。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地相对的天。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9无wú 无,篆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 字上加一横 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兀” 写成 。“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無,亡也。从亡,無聲。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無,没有。字形采用“亡”作边旁,采用“無”作声旁。“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向西 北弓屈叫作“无”。
10常cháng “裳”是“常”的异体字。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崇尚的、流行的。常,金文  (尚,崇尚、流行) (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 。篆文异体字“裳” 用“衣” 代替“巾” 。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代称连体裙为“裳”,称长裙为“常”。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常,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裳,这是“常”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11操cāo 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群小鸟在树上呱叫。操,篆文  (手,挥动拳脚) (噪,集体呐喊),造字本义:动词,集体喊着口令训练或演习。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操,把持也。从手,喿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操,把持。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喿”作声旁。
12下xià “下”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 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 (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 ,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 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 ,以显示纵的方向。籀文 省去短横。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底也。指事。下,篆文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底部。“下”是指事字。下,篆文写作“ ”。
13多duō 多,甲骨文  (夕,肉块) (夕,肉块),表示两份肉食。在物质匮乏的原始共产平分时代,人们均分物用,尤其均分对生在影响重大的肉食,一人独占双份或数份肉食,就是“超额”的破例。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一人独占双份、数份肉食。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平分肉食为“宜”;独享双份肉食为“多”;堆积大量肉食为“叠”。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凡多之屬皆从多。 ,古文多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多,重复。字形采用“重夕”会义。夕,表示相演绎,所以变成多。重叠“夕”字叫“多”;重叠“日”字叫“曡”。所有与多相关的字,都 采用“多”作边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多”。
14疑yí 疑,甲骨文 像一个拄着手杖的人 发傻地张大嘴巴 ,困惑而不知所向的样子。有的甲骨文 加“彳” (十字路口),强调在十字路口迷路含义。金文  (牛,可能是“屰”之误写,迎面而来的人) (困惑地张着大嘴的人) (“彳”的误写) (止,行进),表示迷路者向迎面而来的行人问路。篆文 误将金文中张大的嘴巴 写成“匕”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 (人)写成“矢” ,并以“子” 代替“牛” (“屰”之误写),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15心xīn 心,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 在包形器官 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 ,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 ,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 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 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 。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 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心,人的心脏,是属于土性的臟器,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也有博学之士说,心是属火的臟器。所有与心相关的 字,都采用“心”作边旁。
16轻qīng 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徑”的省略,表示便道、小道。輕,篆文  (車,战车) (巠,即“徑”,便道、小道),表示可以在小道上运转自如的小型战车。造字本义:形容词,战车负重少、运转自如。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轻”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 简化成“车”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輕,輕車也。从車,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轻,轻型战车。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巠”作声旁。
17生shēng 生,甲骨文 是指事字,在草叶 (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 ,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 用“土” 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 ,成为会义字:  (屮,新芽) (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 将篆文上部的“屮” 简化成 ,失去植物嫩叶萌发 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生,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所有与生相关的字,都采用“生”作边旁。
18罪zuì 非,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非法。罪,篆文  (网,缉捕) (非,非法),表示缉凶。造字本义:动词,抓捕、惩罚犯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的“网” 写成“四”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罪,捕魚竹网。从网、非。秦以罪爲辠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罪,捕鱼的竹网。字形采用“网、非”会义。秦人用“罪”字代替“辠”字。
19侮wǔ 侮,甲骨文  (又,抓住、控制) (女) (人,冒犯者),表示依仗暴力对被控制的妇女进行欺辱伤害。金文 省去甲骨文的“又” ,以“每” 代“女” 。籀文 、 写成“人、女”会义或“人、母”会义。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欺辱妇女,以暴力做违背妇女意愿的事。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侮,傷也。从人,每聲。㑄,古文从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侮,轻慢。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每”作声旁。㑄,这是古文写法的“侮”字,字形采用“母”作声旁。
20下xià “下”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 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 (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 ,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 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 ,以显示纵的方向。籀文 省去短横。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底也。指事。下,篆文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底部。“下”是指事字。下,篆文写作“ ”。
21无wú 无,篆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 字上加一横 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兀” 写成 。“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無,亡也。从亡,無聲。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無,没有。字形采用“亡”作边旁,采用“無”作声旁。“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向西 北弓屈叫作“无”。
22亲qīn 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  (辛,受刑、受监) (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辛” 写成“亲” ,将金文字形中的“見” 写成 。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亲”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親,至也。从見,亲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亲,关系至近至密者。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亲”作声旁。
23近jìn 近,籀文  (止,即“趾”的本字,指行进) (在“水”字 上切入两横指事符号 ,表示渡河),表示行军的部队徒步涉水,以为捷径。有的金文 将表示渡河的字形 反转成 。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两横指事符号 写成一折 。有的籀文 将“水” (河流)误写成 ,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非“斤”非“斤”的 ,将金文字形中的“止” 写成“辵” ,强调行进。篆文 误将籀文字形中似“斤”非“斤”的 写成“斤” ,并将“斤” 当作声旁。造字本义:动词,行军的部队徒步涉水,以为捷径。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字底”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近,附也。从辵,斤聲。 ,古文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近,攀附、亲近。字形采用“辵”作边旁,“斤”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近”。
24臣chén “臣”是象形字,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 像一只眼睛 向下看,表示俯首下视。有的甲骨文 有所变形,突出了眼珠的球状 。金文 淡化了“目”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眼形 写成 ,更深地淡化“目”形。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隶书 基本继承篆文字形,“目”形基本消失。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从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臣,被牵拉。表示侍奉君王。字形像一个人屈服之形。所有与臣相关的字,都采用“臣”作边旁。
25不bù “不”是“帝”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 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 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 是指事字,字形在“木” (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 ,写成 ,上端的“才” (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 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 将树杈形状 简化成倒三角形 ,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 简化成横写的“工”状 。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 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 。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帝”的甲骨文字形 省去表示系束的“工” 就成为“不” ,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 省去隶书字形 中的倒三角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26重zhòng 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重,甲骨文  (人,旅者) (束,是“東”的简写,行囊),表示旅人背负行囊旅行。有的甲骨文 将左右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像行囊 落在了旅人 的脚跟位置,强调脚跟所感受到的行囊的下沉份量。金文 画出了旅人 和行囊 之间的背带 ,画出了脚板 ,强调行囊对脚板的作用力。金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有的金文 加“土” ,表示背负装土的筐子,双脚感受到的负担大。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人” 和“東” 构成的 简化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导致“人”形、“東”形消失。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重,厚也。从壬,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重,厚重。字形采用“壬”作边旁,采用“東”作声旁。所有与重相关的字,都采用“重”作边旁。
27远yuǎn 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遠,甲骨文  (袁,衣物) (又,抓、持) (亍,即“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简体甲骨文 将“袁” 简写成“衣” 。金文 加“止” (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袁”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袁”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远”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袁” 简化成“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遠,遼也。从辵,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远,辽远。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袁”作声旁。
28臣chén “臣”是象形字,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 像一只眼睛 向下看,表示俯首下视。有的甲骨文 有所变形,突出了眼珠的球状 。金文 淡化了“目”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眼形 写成 ,更深地淡化“目”形。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隶书 基本继承篆文字形,“目”形基本消失。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从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臣,被牵拉。表示侍奉君王。字形像一个人屈服之形。所有与臣相关的字,都采用“臣”作边旁。
29轻qīng 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徑”的省略,表示便道、小道。輕,篆文  (車,战车) (巠,即“徑”,便道、小道),表示可以在小道上运转自如的小型战车。造字本义:形容词,战车负重少、运转自如。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轻”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 简化成“车”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輕,輕車也。从車,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轻,轻型战车。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巠”作声旁。
30之zhī 之,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止” (脚)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脚踏大地。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隶书 严重变形。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2.1.今天任务: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1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直译:家境宽裕,有余粮酿酒(富)有屋有地,定居生活(在)仰面上前接待,以示敬重和热情(迎)麦子从外域引进的作物(来),分割家产(贫)有屋有地,定居生活(在)将幼婴装在箕筐里送出门外等人收养(弃)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时)。 翻译:要想家境宽裕,有余粮酿酒就要仰面上前接待,以示敬重和热情(迎)麦子,从外域引进的作物(来)。----迎天时地利来到。) 将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时)装在箕筐里送出门外,会导致分割家产(贫)。 2. 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直译:与地相对的天(上)头顶全秃,没有头发。(无)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常)集体喊着口令训练或演习(操)。 与天相对的地(下)一人独占双份、数份肉食。(多)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疑)。 翻译:天没有全部长期集体喊着口令训练或演习(操)。 地便会在无数个十安路口不知所往。 3.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 直译:战车负重少、运转自如。(轻)与地相对的天(上)草木破土萌发(生)抓捕、惩罚犯人(罪)。 欺辱妇女,以暴力做违背妇女意愿的事(侮)与天相对的地。(下)头顶全秃,没有头发。(无)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亲) 翻译:地小看,不重视天会破土萌发惩罚。 天欺辱地,以暴力做违背地意愿的事,则会全部没有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亲)。 4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行军的部队徒步涉水,以为捷径(近)俯首下视,屈服听命(臣)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重) 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远)俯首下视,屈服听命(臣)战车负重少、运转自如。(轻)足履平地,徒步前往。(之) 翻译:在自己身边直接管理的大臣都不给予其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重用),间接管理的远臣则会不能足履平地,跟随你徒步向前。 简单心得:1. 富在迎来------得有观天之道的观,要迎,意思就是做好了准备就在那里恭迎天时,地利。-------明莫明于体物,先莫先于修德,长莫长于博谋。 贫在弃时--------不懂得观天之道,把天时丢在门外,无法天人合发。--------短莫短于苟得。 2. 上无常操------上头的领导没有长期的喊口令集中起大家一起训练或演习 。--------病莫病于无常。 下多疑心。--下面的职员则会在各个十字路口生出无数个疑惑,不知该如何行事,以为可以松懈在某些地方。 3. 轻上生罪-----轻视上面的领导,将会被惩罚。-----短莫短于苟得。 侮下无亲-----欺辱自己的手下小辈,则去丢失亲,被对方疏远,使他们在你这里亲不了。------短莫短于苟得 4. 近臣不重--------对自己直接管理的手下不委以重任,------危莫危于任疑。 远臣轻之-------那么自己间接管理的手下,则不会脚踏实地的跟着你前进。------危莫危于任疑。 五吟诵已发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