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蒺藜 于 2019-2-16 21:23 编辑
第十一周作业
一、原文
治本于农 (zhì běn yú nóng), 务兹稼穑 (wùzī jià sè)。
俶载南亩 (chù zǎi nán mǔ), 我艺黍稷 (wǒyì shǔ jì)。
税熟贡新 (shuì shú gòng xīn), 劝赏黜陟 (quàn shǎng chù zhì)。
孟轲敦素 (mèng kē dūn sù), 史鱼秉直 (shǐyú bǐng zhí)。
庶几中庸 (shù jǐ zhōng yōng), 劳谦谨敕 (láo qiān jǐn chì)。
聆音察理 (líng yīn chá lǐ), 鉴貌辨色 (jiànmào biàn sè)。
贻厥嘉猷 (yí jué jiā yóu), 勉其祗植 (miǎnqí zhī zhí)。
省躬讥诫 (xǐng gōng jī jiè), 宠增抗极 (chǒngzēng kàng jí)。
殆辱近耻 (dài rǔ jìn chǐ), 林皋幸即 (língāo xìng jí)。
二、需要查询的语句字
1、治本于农 , 务兹稼穑。 把农业作为治国的根本,一定要做好播种与收获。 治国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直至今天中国还是农本国家,农民问题、农业议题仍然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客观地认识这一点,盲目乐观,以为我们完全可以工商手段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民问题,就大错而特错了。 前文已经说过,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黄河从昆仑山下的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将挟带下来黄土覆盖了华北几个省的地区,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黄土纤细,土质疏松不板结,便于原始农业的耕作。且黄土中有无数垂直的细管,能保证地下水不断地向上浸润,即使短期不下雨也没有关系。这是发展农业绝好的自然条件,所以自夏朝开始,中国的基本国策就是农本,连毛泽东都提出“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方针。 发展农业就要有水,降雨量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中国农产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三月,完全靠由南海(菲律宾海)吹过来的东南风(术语叫季风),加上由西域(新疆)横向扫过来西风(术语叫旋风),将季风气流升高,使其温度降低,才能“云腾致雨”。有风才能有水,可见中国人讲“风水”的历史太悠久了。 要是这两个冤家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不对头,靠天吃饭的农夫就该倒霉了。一受灾,诸侯国之间就为争水、抢粮而争斗,《左传》里多处记载,邻国的军队越界抢收他国庄稼,诸侯国之间互相筑坝拦水,大打出手。《孟子》中提到的饥荒就有十七次之多。前文提到的齐桓公、晋文公大会诸侯,歃血为盟的议题之一也就是为此。可见要发展农业,中国就需要统一,这才有后来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务兹稼穑”的务是从事、致力于的意思,兹是代词,代替此,一定要从事于此。此是什么呢?就是后面说的两个字“稼穑”。稼这个字的本义是禾苗的穗和果实,《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十月纳禾稼”的话。
2、俶载南亩,我艺黍稷。
一年的农活开始了,我在向阳的土地上先种上黄米和小米。 俶是开始,载是从事,南是向阳的方向,亩是土地。“俶载南亩”就是说要在向阳的土地上开始从事农作了、开始种地了。如果查查字典,开始从事某种工作叫俶载。 南亩是指向阳的耕地,《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 诗句。 亩是土地测量单位的量 词,时代不同,亩的数量单位大小也不一样。上古时代(先秦)宽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六尺为一步,如《 孟子》书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按秦制,240步为一亩,现代的一亩为60平方丈,合667平米。十分地为一亩,一百亩为一顷。古今时代不同,度量衡的单位也有所变化。 周朝的农业,全国耕地的管理采取“井田制”,大约100亩耕地为一井,平分为九块,形如井字,为八户人家所有。井字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属诸侯所有;其余的八块为私田,每户各一块。干活的时候,先公后私,干完了公事再做私事,所以“大公无私”是非常可敬的。 我指的是我自己,艺是种植的意思。我们常说的园艺一 词,其中的艺不是说园林艺术,而是种植、栽培的意思。 黍稷是古人最主要的两种粮食作物,黄米(黏米)叫黍,谷子(小米)叫稷。黍稷在此地就代表了五谷,中国人讲究五谷丰登。《三字经》里提到六谷:“稻梁菽,麦黍稷”,为什么又出来六谷了呢?讲五谷不包括稻米,中国在上古时代没有稻子,稻子是后来从南方引进的,中国北方早期没有稻子,只有梁菽麦黍稷五谷。 中国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此五谷的种子。通过用同位素炭14测定年代,这些五谷的种子距现在有多少年呢?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黄帝距离现在有5000年,但种植五谷,从事农业活动并不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而是从神农氏时代开始的。从伏羲氏开始至今有12000年,黄帝到现在是5000年,伏羲氏到黄帝是7000年,中间还有神农氏,神农氏再到黄帝也有几千的时间,所以河姆渡遗址推测是7000年以前的遗迹,是可信的。我们中国人要相信自己的历史,相信自己的祖先,不要听信外国人胡说,自贬祖先,自己缩短自己的历史。这也证明了,中国以农业立国的历史太悠久了,至少有7000年。
3、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谷交纳税粮,庄稼种得好的受到表彰和赏赐,种得不好的就要受到处罚。 庄稼熟了,把新收获的庄稼交给国家叫做纳税,所以税是禾木旁。如果我们查查《说文解字》,可以查到:敛财曰赋,敛谷曰税,因此赋和税是两个概念。缴现金的为纳赋,赋字是贝字旁。上古人类主要活动于黄河流域,见不到大海,贝壳很稀少故此用来作流通的货币,像今天的铜板、纸币一样。贝壳上打洞,用绳子串起来,五个一串叫一系,二系十贝叫一朋。老友来了,在脖子上挂两串贝壳去喝酒,就叫“朋”友,所以 汉字中的财、贵、贱、赛等与钱财有关的字都是贝字旁。缴纳现金的叫赋,缴纳谷物的叫税,二者完全不一样。 庄稼收割下来了要把打下来的新粮食作为税交给国家就是“税熟贡新”。税和贡两个字又不一样,由下位献上叫做贡,由上位向下面收叫税。缴税要贡新粮,国库的存粮一般都要存三年,我们市场上买到的都是陈米,一不香,二没有油性,因为不是新米。粮仓的大敌是水火再加老鼠。每屯藏粮都要用红笔标明因老鼠造成的自然耗损数字,写成“耗字多少”,因此老鼠又叫耗子。 劝是勉励,赏是奖赏,黜是惩罚,陟是晋升。“劝赏”是对农户的奖惩制度,“黜陟”是对政府官员的撤职、升迁制度。要客观地按照务农的成果和纳税的情况,对农户予以奖励或惩罚,对有关的官吏也要据此予以职务的或升迁。
4、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孟子崇尚朴素,史官子鱼秉性刚直。 敦是推崇、崇尚,没有染过色的丝是生丝,叫素。白色的生丝就是素,无字的石碑叫素碑,引申义就是质朴、纯真、不加装饰的意思。“孟轲敦素” 的第一重意思是说,孟子崇尚质朴的本色。第二重意思是要我们恪守伦常之理,素位做人。素位就是你的本位,是你做人的本分,我们应该是在什么位置行什么道,在什么山上 唱什么歌。越位而行,劳而无功,为智者所不取。 史鱼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它是卫国的大夫,也是著名的史官。史鱼为人正直,看不得朝中的丑恶现象,这也正和他史官的职位相称。史鱼以正值敢谏闻名,他的君主卫灵公并不是一个贤明的君王,且信用宠臣。当时卫国朝中的群臣都不敢讲话,怕受打击迫害。史鱼就不这样,即便是卫灵公有毛病,他也照说不误。直至临终前,史鱼还是在讲直话,给卫灵公提建议,罢黜佞臣,任用贤士。所以孔子在《论语》里称赞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不管环境如何,无论社会动乱还是安定,他的言行永远都像箭一样,尖锐而正直。禀字的本义是赋予、给予,引申义才是秉受、天生的意思,所以“史鱼禀直”就是说:史鱼有坚持正直的品德。 我们不要曲解孔子的话,“直哉”是说一个人做人要心地方正、端直,不可以圆滑,但处众办事要圆融,要注意方式方法。说话办事也直来直去,别人就接受不了。《易经》中也反复强调“天圆地方”,众人为天,天圆就是处众要圆融,要有智慧;心田为地,地方就是心地方正,要有操守,我们千万不能错会了圣人的用意。
5、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必须勤劳谦逊,谨慎检点,懂得规劝告诫自己。
庶几是差不多、大概的意思。“庶几中庸”,这就差不多中庸了,近乎中庸之道的标准了。中庸是儒家学说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孔子在《论语》里面提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的孙子子思,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进行发挥,写了一篇论文,就是现在我们读到的《中庸》。这篇文章原是《 礼记》中的一篇,宋儒朱熹将其抽出与《论语》、《孟子》《大学》放在一起,并称《四书》。 《三字经》中说:“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什么是中呢?中不偏,不偏是中。任何事情都有三个方向:左、右、中;好、坏、不好不坏。我们不取好,不取坏,取一个中。有人说中庸就是耍滑头、是老奸巨滑,其实中庸根本没有耍滑头意思。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的好好主义,而是既听了你的意见,也听了他的意见,综合你们意见中合理的部分,然后采取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不走左,也不走右;不过,也非不及,这才是中庸。孔子作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不叫《冬夏》呢?因为冬冷夏热,冬短夏长,都有所偏颇,所以不取。只有春秋才是冷热均匀,长短一致,可以作为衡准来评判历史,这也是为什么称史为鉴。鉴是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明因果,这才是中。 庸的意思是庸常,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古人常说:没事别找事,平安就是福。我们现代人都不甘于寂寞,要来点激情,要异峰突起、来点儿刺激。偶尔来一下固然可以振奋精神,但做人处事,居家过日子,一定要中庸,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这是最平庸的,也是最正常的、最健康的,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 一个人要有象孟子推崇的那样质朴的本色,又有象史鱼一样方正秉直的品德,就差不多达到中庸的标准了。前文讲过,直指的是人内心要方正,要端直,内直并不等于外表见棱见角,说话直来直去。你看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也是提醒你心性要方正,处事要圆融。说话直来直去,举止棱角分明,会伤人坏事。 庶几中庸是差不多近乎中庸了,为什么说差不多呢?因为只有敦素、秉直还不够中庸的标准,还有四点要做到。那就是下一句的“劳谦谨敕”。劳是勤劳、勤勉,谦是谦虚、谦逊,谨是严谨、小心,敕是检点、不随便。如果我们能保持本性的质朴,保持内心的方正,再能够勤勉、谦逊、谨慎、检点,这才是合格的中庸标准。 儒家学说之所以宝贵,在于它提出的做人处事的原则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做不到的孔子绝对不说,因为说了没用,只好“存而不论”。
6、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听人说话要审察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看出他的心情。
聆是聆听,但聆和听不一样。聆是仔细听,十分专心地听,而听只是一个泛泛的听的动作。听别人讲话要仔细地听,就是聆音。察是审察、考察,理是话里面的道理,话里面深一层的含义。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人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一定要搞明白。古人很含蓄,表达问题的方式也很婉转,我们读古书时就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假语存”而“真事隐”。《庄子》一书寓言占了十之七八,如果不懂得聆音察理,不但书读不懂,还会闹出笑话来。 鉴的本义是铜镜子,有观察、鉴别的意思在里面。貌是一个人的容貌和外表,包括了言谈举止、动作表情。“鉴貌辨色”是说,通过观察人的容貌来辨别他内心的活动,因为有其内必有其外,由此发展出中国文化的另一支,就是相学。 相学,又叫风鉴之学,里面有大学问,绝不是随随便便读几本麻衣、柳庄就算懂了。那是相术,是江湖术士用来糊口的玩意儿,相学则是博大精深,非有大智慧,否则一辈子连门也入不了。古代做官的都多少懂一点,断案问审不会察言观色怎么能行呢?是不是惯犯、有没有前科、是好人歹人,一眼得能看出个大概,象曾国藩用人看一眼就知道其人能干什么。他挑选湘勇组建湘军,有个鉴貌辨色的“三字诀”:黄、长、昂。黄是面色黄,俗话说:小白脸儿没好心眼儿,土色黄才是种地人的本色,这样的人忠厚、听话。长是手脚要长大,这样的人有力量、有耐力、跑起来还快。昂是精神旺盛、气宇轩昂,这样的队伍有斗志,打不垮。所以曾国藩能成功绝对不是侥幸的,他是清朝中兴人物之一,也是清朝新儒家学派的抗鼎人物。我们的讲座中安排有陈抟的《心相篇》,届时再详细谈心与相的关系,这里就不罗嗦了。
7、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处世立身。 贻的本义是赠送、送给,引伸义为遗留、留给,直接把它当作通假字,看作是遗留的遗字也可以。厥是代词,是其、他的什么什么。嘉是美好,猷者谋也,即谋略的谋字。“贻厥嘉猷”就是将其美好的谋略遗留下来,指的是祖先要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嘉猷,忠告遗留给子孙后代。 历代先贤都有宝贵的家书、家语遗留下来,例如《了凡四训》、《周公戒子书》、《诸葛亮戒子书》、《曾国藩家书》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家书、家语早已超越了家族的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字字都值千金。 “勉其祗植”的勉是勉励,其是代词,指代子孙后辈,“勉其”就是勉励子孙后代。祗是恭敬,植是树立,树立什么?子孙们要立身、立命。“勉其祗植”就是,勉励子孙们要谨慎小心地立身处世。 对比之下,我们留给子孙的是什么?是多多益善的金银财宝,因为我们怕子女不成器,怕他们受苦。但是我们要明白,子女是父母的命,你积财给子孙就是从心里已经认定他们不会成才,也就等于变相地希望他们不成才。种了这样的因,子孙会到什么样的果报就十分清楚了。他们守着钱财坐吃山空,什么也不会,等他们老了钱也用光了,又没有本领,你让他们怎么办?古人说:“糊涂的爷娘,败家的儿郎”,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8、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备受恩宠不要得意忘形,对抗权尊。 省是反省,躬是自己的身体,引伸义为自己、自身,反躬自身。《论语.尧典》里有两句话“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常被后世帝王引用,是不是真话就很难说了。果真能做到一身担起天下人的不是,不但自己的错误不推卸责任,百姓或下属的失误,也由我一人来承担。这才是大慈、才是孔子讲的仁,这样的人就是圣人,就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地藏王菩萨。 讥是讥讽、嘲笑,诫是告诫、劝慰。听到别人的讥讽嘲笑、规劝批评要好好地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急赤白脸地分辩,就是“省躬讥诫”的意思。 不是自己的过错,别人说也没有说你嘛,真是自己的错就一定要感谢人家。古人说:天堂的人闻过则喜,苦海的人闻过饰非,地狱的人闻过则怒。我们是哪一界的人,不用等死了以后,现在不就清楚得很吗? 荣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顺境和逆境。荣宠、尊荣是多数人追求的目标,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的高潮。辱是外辱,外来的他人的污辱,是一个人倒霉难堪的低潮时期。人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祸不单行。人在倒霉的时候是墙倒众人推,位置爬得越高,跌得也越重。 荣和辱是一对,有荣就有辱,所谓荣辱与共。不愿有辱的结局就不要拼命追求荣,荣来了,辱也就同时到了。老子对此看得非常清楚,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辱都不是好东西,哪个来了都吓我一跳,跟大病在身没什么两样。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要“宠增抗极”。 抗是通假字,通亢,极是极限。荣宠增加到了极点,物极必反,宠就变成辱了,所以说殆辱近耻。乾隆的宠臣和绅还不是宠增亢极吗?乾隆对他的荣宠无以复加,人称他“二皇帝”,结果是乾隆死后第三天就开始清算他,第十一天他就被赐死了。真是“生前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人去了”,最终弄了个“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9、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如果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就退隐山林,还可以幸免于祸。 殆是时间副词,表示将要、迫近的意思。耻辱还不一样,内心的羞愧为耻,外来的欺凌为辱。《论语》有“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一句。无礼就会变宠为辱,外有辱,内必有耻,耻辱就一起都来了。感觉到势头不对劲,要倒霉,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避免呢?有啊!那就是“林皋幸即”。 林是山林,皋是水边之地。庄子说过:“山林欤!皋址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庄子.知北游》)“林皋幸即”就是,赶快退隐山林,辞官别作了。这个时间、空间既然已经不属于你,就赶快退隐,还能幸免于难。幸就是庆幸、吉而免灾,即是接近、靠近的意思。 古代做官,官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事事处处都得临深履薄。一个不检点,自己受辱事小,家族、老师都要跟着受牵连,责任就大了,所以一见势头不对,就要准备辞官下野,退归林泉,作隐士去了。古代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看看《隐士传》就明白了。下一句的“两疏见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需要查的字 稼:甲骨文 ( 三个“禾”,禾堆,榖堆) ( 田,农耕地),表示将收割的谷物堆放在田间。 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居住处。 古籍中常“稼穑”并用,将收割的谷物从农田搬运到家里称作“稼”;将搬运到家的谷物脱粒归仓称作“穑” * 。 ①本义,动词:将农田收割的谷物搬运到家里。 稼,家事也。——《说文 • 禾部》
士爰稼穑。——《书 • 洪范》
司稼。——《周礼 • 地官 • 序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论语 • 子路》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 • 魏风 • 伐檀》
宜稼于田。——《仪礼 • 少牢礼》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 • 滕文公上》
天下晏然,民务稼穑。——《汉书 • 高后纪赞》
②名词:谷物,农作物。 / 庄稼 庄稼地 庄稼汉
稼,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说文 • 禾部》
九月筑城圃,十月纳禾稼。——《诗 • 豳风 • 七月》 稼欲生于尘而殖于坚者。——《吕氏春秋 • 辩土》
稼生于野而藏于仓。——《吕氏春秋 • 审己》
太湖泛溢,所在害稼。——宋 • 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
一亩之稼。——宋 • 沈括《梦溪笔谈》
共说今年秋稼好,碧湖红稻鲤鱼肥。——清 • 郑燮《喜雨》
俶:〈形〉 (1) (形声。从人,叔声。经传皆以淑为之。本义:善;美好) (2) 同本义 [good] 有俶其城。——《诗·大雅·崧高》 (3) 又如:俶辰(良辰);俶灵(天赋的聪明才智);俶献(古时把应时珍美新物献给国君) (4) 厚 [thick] 俶,厚也。俶甚者,厚甚也。平地七尺雪,厚莫甚于此矣。——王引之《经义述闻·公羊传》 (5) 奇异 [strange] 俶傥瑰玮。——司马相如《子虚赋》 (6) 又如:俶奇(奇异);俶诡(奇异滑稽);俶乱(诡奇杂乱) 词性变化 ◎ 俶 chù 〈副〉 (1) 开始[at beginning;first] 令终有俶。——《诗·大雅·既醉》 俶拢天经。——《书·伪允征》 (2) 又如:俶扰(开始扰乱);俶载(始事,开始从事某种工作);俶俶(初受上天福佑) (3) 忽然,倏 [suddenly]。如:俶尔 ◎ 俶 chù 〈动〉 (1) 作,建造 [build] 有俶其城。——《诗·大雅·菘高》 (2) 又如:俶建(建造,建立) (3) 整理 [put in order] 占既吉而无悔兮,简元辰而俶装。——《后汉书·张衡传》 夕饮饯以俶装,旦出宿而言辞。——《宋书·谢灵运传》 (4) 又如:俶装(出门远行前,整理准备行装)
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哉”的本字,表示临刑。載,金文(,“哉”,临刑)(幸,刑具),表示临刑。有的金文以“車”(囚车)代“幸”,表示将囚犯投入囚车游街示众。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年终施刑, 将重罪犯投入囚车游行示众后行刑作活祭。
①本义,动词:年终行刑警世, 用囚车游行后行刑活祭 zài 。 本义只见于古文
癸卯,大哭殇祀而载。——《 穆天子传 》
②动词:装运,运输 zài。 载荷 载运 载重 载货 载客 载体 / 超载 混载 装载 承载 拒载 车载斗量
载,乘也。——《说文》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诗 • 小雅 • 縣蛮》
载鬼一车。——《易 • 暌》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易 • 大有》
载卷契而行。——《战国策 • 齐策四》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史记》
上载公子上坐。——《史记 • 魏公子列传》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 • 陌上桑》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三戒》
③动词:承担,带着,传播 zài。 载歌载舞 载笑载言 载誉而归 / 文以载道
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韩非子》
④动词:覆盖,充满 zài。 / 风雪载途 怨声载道
厥声载路。——《诗 • 大雅 • 生民》
号泣载道。——《明史》
⑤动词:记录,登录,刊载 zài。 载入史册 / 登载 记载 刊载 转载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左传 • 昭公十五年》
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⑥名词:年 zǎi。 / 千载难逢 三年五载 十年八载 一年半载 同窗三载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尔雅 • 释天》
朕在位七十载。——《书 • 尧典》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史记 • 文帝本纪》
艺: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执握。埶,甲骨文(丮,双手执握)(木,幼苗),表示执苗种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屮”,表示种植草本花卉。有的金文加“土”、加“女”,表示女子培土种植。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当“埶”的“种植”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芸”(“耘”,锄草)另造“藝”代替,表示栽种植物、培土锄草。造字本义:动词,种植庄稼草木,培土锄草。 ①本义,动词:种植庄稼草木,培土锄草。 本义只见于古文
藝,种也。——《说文 • 艸部》
埶,《说文》:“种也。”或作藝。——《集韵 • 祭韵》
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诗 • 齐风 • 南山》
不能艺稷黍。——《诗 • 唐风 • 鸨羽》
艺山林也。——《左传 • 昭公十六年》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 • 滕文公上》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晋 • 陶潜《桃花源诗》
命营田使邓懿文籍逃田,募民耕艺出租。——《资治通鉴 • 後晋齐王天福八年》
②名词:富于创造力的高超技能。 艺高胆大 / 才艺 橱艺 技艺 手艺 六艺 多材多艺
艺,才能也。——《广韵 • 祭韵》
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书 • 金縢》
便学一日有一日受用,学一件有一件助胆,所谓艺高人胆大也。——明 • 戚继光《练兵实纪 • 练营阵》
求也艺。——《论语 • 雍也》
用人无艺。——《国语 • 越语》
艺天下无双。——宋 • 王谠《唐语林 • 雅量》
③名词: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艺妓 艺人 艺界 艺廊 艺林 艺坛 艺苑 艺龄 艺名 艺术 艺文 艺术家 艺术品 艺术性 / 工艺 园艺 曲艺 文艺 工艺品 德艺双馨 六艺经传 文艺复兴
顷因暇日,属意艺林。——《魏书 • 儒林传 • 常爽》
游目艺苑。——晋 • 傅亮《感物赋序》
生游艺府,逸思超群,翦水为神,製霞作文。——明 • 宋濂《王生致远冠字祝辞》
敦:〈形〉 (1) (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2) 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honest;sincere] 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笺 (3) 又如:敦雅(敦厚文雅);敦固(敦厚巩固);敦笃(敦厚笃实);敦勉(敦厚勤勉);敦至(笃实周全);敦善(敦良,敦厚善良) (4) 厚实 [thick] 使虞敦匠。——《孟子·公孙丑下》。注:“敦匠,厚作棺也。” (5) 又如:敦实的身材;敦丘(一层的小山丘);敦崇(结实高大);敦然(粗厚结实);敦密(厚实密致);敦敦实实(身体壮实) (6) 勤勉,专心且刻苦地完成任务 [diligent] 軥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荀子·荣辱》 (7) 又如:敦习(敦学。勤勉学习);敦敦(孜孜不息);敦比(孜孜不息地工作) (8) 友谊深厚 [intimate]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9) 又如:敦故(敦旧。亲厚故旧);敦序(亲睦和顺);敦伦(夫妻间的性生活) (10) 丰富,丰厚 [rich] (11) 又如:敦物(丰富的物产);敦庞(丰厚富足;同“敦厐”) 〈动〉 (1) 督促;管理 [urge;manage] (2) 又如:敦逼(催促逼迫);敦率(遵守,恪守);敦比(治理;办理);敦世厉俗(促使世俗风尚纯朴起来) (3) 劝导并勉励 [advise andencourage] (4) 又如:敦晓(劝勉开导);敦诱(劝勉诱导);敦教(勉励教诲) (5) 注重 [attach importance to]。如:敦教(注重礼教);敦友(重视友情) (6) 推崇,崇尚 [attach great weight to]。如:敦乐(崇尚音乐);敦奖(推崇褒扬);敦礼(尊崇礼教);敦本务实(崇尚根本, 注重实际)
素:素,金文(来,麦子)(索,编绳),表示用麦杆编织。籀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収”,同时加“糸”(织),表示编织。造字本义:名词,以麦杆为原料的草编工艺品。 ①本义,名词:以麦杆为原料的草编。 本义消失
②名词:未染色的丝绸。 义项只见于古文
素,白致缯也。——《说文》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玉台新咏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 • 魏策》
③形容词:纯净的,无彩的,白色的。 素白 素洁 素净 素淡 素雅 素服 素装 素手
素服哭于库门之外。——《礼记 • 檀弓》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
秦伯素服郊次,乡向而器。——《左传 • 僖公三十二年》
服尚素玄。——班固《东都赋》
④形容词:无油脂的,低蛋白的。 素菜 素食 / 吃素’ 三荤一素’
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墨子 • 辞过篇》
果蓏素食当十石。——《管子 • 禁藏》
⑤形容词:原始的,质朴的,简单的。 素材 素心若雪 / 朴素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诗 • 魏风 • 伐檀》
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然则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汉 • 王充《论衡超奇》
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毋二,…竭智能,示情素。——《战国策》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曹植《洛神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唐 • 刘禹锡《陋室铭》
⑥形容词:日常的,平时的,一向的。 素常 素愿 素养 素质
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文选 • 张华 • 励志诗》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唐 • 韦应物《慈恩伽蓝清会》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明 •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⑦名词:日常,平时,往常。 素来 素日 素不相识 素昧平生 / 平素 安之若素
⑧名词:原始的、最小的组成单位。 / 词素 语素 毒素 核素 霉素 色素 象素 因素 元素 维生素
中庸:《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如“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这种“叩其两端”的处理方式,也着实不容易。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四、译文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应该使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一年的农活开始了,我在向阳的土地上先种上黄米和小米。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谷交纳税粮,客观地按照务农的成果和纳税的情况,对农户予以奖励或惩罚,对有关的官吏也要据此予以职务的或升迁 。孟子崇尚敦厚质朴的本色,史官子鱼坚持秉性刚直的品德。为人处事尽可能符合中庸之道,要勤劳、谦虚、谨慎,懂得告戒自己。听人说话要分析其中的是非曲直,与人交往要察言观色。教育后辈要给子孙留下好的建议,勉励他们恭敬的处世立身。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恩宠日增,要防范到达极点。临近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时就归隐山林,免于祸乱。
五、体会 本周的学习有两方面比较大的收获,一方面是了解了“赋税”、“稼穑”等很有意思的原始含义;另一方面是感慨为人处事的中道,以及“ 宠增抗极”的祸患、“林皋幸即”的建议好象至古以来很多人都了知,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很难运用和履行,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德行”不够,对”名闻利养”还很贪着。就好比我们学习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是行事的时候往往是那个“狭隘”和“有私心”的“自我”在帮我们做决定。所以当务之急在学习的同时应该要多关照和修炼内在,光学不练不行,这只会增长“我慢”,要先让内心变软,心的弹性大了,才能处于中道,不偏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