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4-21 21:36 编辑
第二十一章 皆谓自然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理解:
玄德之所蓄所容之万物,莫不禀受于道,法则于道。道是什么样的呢?它混一而未分,非有非无。道虽无形无状,但万象莫不出于道,万物莫不出于道。道虽鸿蒙未开,但万物的种子已蕴含其中。它恒常地生化万物之真。其真非象,不可言之以为信。道未有终始,不可以名言之,君子以道观物,阅万物之所以生。我是如何知万物之所以然的呢?以道。
曲己而全道,枉己而直道,虚己合道,敝己而复道,解曲学弊,天地万物齐同为一,则能得见大道。道术为天下所裂,才多方多有,则曲学炽盛,邪僻之理丛生,大行其道,蒙惑天下。圣人须臾不离大道,并法则大道来治理天下,以道为天下立教,化育百姓。曲己全道,才能明大道。枉己直道,大道才会彰显于天下。圣人不自盈,才能功成事遂于天下。功成事遂身退,天下才能长久的安宁太平。圣人不与天争功,佐天道而立,天下无不治。其功业之大,莫能加之,莫能止之。上古所谓曲己全道、抱一而治天下的道术,岂会是虚言呢?这才是圣王治天下的至真大道。
心得:
1、大道恍兮惚兮,生化万物,只有守道,才能了解万物之所以然。认识事物不能仅停留于表面,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要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返朴归真,以道去认识万物。
2、圣人曲己全道,抱一而治,返古圣至真之道,自然之教于天下,才能成全而归。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为纷繁万象的事物所迷惑,为一己之见所蒙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或陷于一时之困苦,或扰于一时之得失,若能真正做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内心会清明无比,到达“如婴儿之未孩”的状态吧。
月度总结:
本月读17到24章,相对于前面的内容生疏了一些,在背诵的时候感觉篇幅较长,原来一天都能背完的,这几周有时要到星期三才能完成背诵的任务。而且在理解方面有些困难,往往对照读完书本和公众号的内容,还有些似懂非懂,更难与生活相结合。 今天有个发现,公众号的解读与书本的解读在很多章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也是变化的。想到了在生活中往往想要一个正确的答案,或者在与人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总想要有个对错的评判,这种想法本身便是僵化的。所谓的发现,实际情况是这个事实已存在很久了,以前没有关注到这个方面,或者说忽略了,视而不见了。从这个层面来说,个人的认知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的,想起了老师说的对象化思维和管道视野,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好多。 回顾一下这个月读过的内容 : 17章描述了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得道之人: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18章讲有道圣王致虚极守静笃,归根复命,倚着造化之门观万物生生不息,守常不妄,故能使万化安定,天下太平。 19章讲得道圣王治理天下,效法大道,施不言之教,行无为之治,便可天下太平,百姓生生不息,怡然自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有大德亦不言,以道治天下,天下自化。 20章讲述了大道崩废,终至国家昏乱。从反面阐明,如果不以道治理天下,就会招致天下大乱。先有以人害天,接着以言称信,继而以信称义,再有以信起伪,最后以伪起诈。这就是大道崩废后的人类文化-思想-社会构型路线图。 21章讲述如果天下已经无道,应该怎么挽回呢?首先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更妥帖些的做法应该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22章阐述有道之人,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生的情景:“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有道之人和失道之人如此截然不同,一个汲求于道,一个汲求于物,汲于道者,归根而复命,复命而无有终。汲于物者,物生则壮,物壮则老,物老则已;已而复汲于他物,他物复他物,他物复又已,常求常老已,人汲于常已者,何以能不已? 23章阐述了道创生万物的根本原理和具体过程。造化生万物,有四个要素:象、物、精、信。只要掌握了这个造化生万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可以对纷纭并作的万物了如指掌。 24章讲述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故能:曲则全,全则明;枉则直,直则彰;洼则盈,盈则有功;少则得,得则长。分别从四个方面讲了虚于应物的道理:曲,强调的是整体统御;枉,强调的是与万物普遍联系才能保证向前演进,也就是虚与委蛇;洼,强调的是生长靠的是外物奉养;敝,强调的是向前发展要立足于过去和当前的基础;少,强调的是,知常不妄。 道,虚极静极,所以才能化生推动万物生生不息。圣人治理天下,也应该虚极静极,效法天道,才能让百姓生生不息。道化万物,圣人治理天下,皆因极虚极静,无身无己,故万物无可与之争。正因为道不与万物争,故能天地万物才能生生不息。正因为圣人不与百姓争,所以天下才能任运自然,在造化之能的推动下生生不息。谁能化万物呢,唯有道。道化万物,万物莫能与之争。谁能安天下呢,唯有有道者,圣人不争而有天下,无为而治天下,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