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桃子

桃子的《学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8 22: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9-10 21:40 编辑

第二周第三天

一、阅读内容: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二、查字
:“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頪”是“類”的异体字。類,金文(米,借代谷物、植物)(犬,借代动物、野兽)(頁,人头,借代思考、认识),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金文异体字“頪”省去“犬”。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
:“”是“通”的本字。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王宫禁城周围高墙夹道、出口众多的专用道。,简体甲骨文(用,是“甬”的本字,高墙夹道、出口众多的甬道)(亍,即“彳”,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表示王宫禁城周围出口众多、纵横畅通的甬道。为了确保帝王出行时可“见天光”,甬道必须保持半开放的“露天”状态;为了在“露天”状态下保证帝王的安全,甬道两边的护墙必须建到足够的高度;为了确保帝王可以畅达禁城各部,高墙甬道必须有众多的出口,与其他甬道连结。有的甲骨文将“用”写成。繁体甲骨文加“止”,将“彳”写成“辵”(行进),强调甬道的“通行”功能。简体金文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繁体金文在繁体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再加“日”(“口”的变形,出口)写成“通”,强调“出口众多”对于“通行”的意义。造字本义:形容词,道路纵横相连,可畅行无阻。
: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繁体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彳”写成“辵”,强调“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
知类通达:谈论和传授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的经验,在纵横相连的大道上畅行无阻。
: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
: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的脚底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站在地上。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站着的人写成“介”形的造字本义:动词,站在地上。

:“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岩石)(又,抓),表示手抓岩石,即攀岩、攀崖。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厂”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
强立而不反:像呼啸声震撼人的大型爬行动物一样站在地上,不攀岩翻山。
: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三、正音及朗读——见微盘

四、翻译:
九年,能谈论和传授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的经验,在纵横相连的大道上畅行无阻,像呼啸声震撼人的大型爬行动物一样站在地上,不攀岩翻山。叫这个为成为了顶天立地的成年人(大成)。


师说:
陈刚 9/9 06:35:04
在生活区的“门口”设置学校,这是一件重要的社会事实,这跟我们在生活区的门口开小卖部一样重要

陈刚 9/9 06:37:20
这样设置的视觉意义,让“学”像当今每日需要的柴米油盐,方便你就近购买一样,就近可以入学,到处都是学区房

陈刚 9/9 06:38:51
从办学思想上讲,我们新进几十年变革了的社会组织,远远不如古代社会,跟其他方面一样,在社会组织上是五千看来最糟糕的

陈刚 9/9 06:39:56
教育不是需要身份才可以获得的东西,只要是个人都该有,就像空气

陈刚 9/9 06:41:37
这是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不像现在宣称和实际上做的——学区房现象择校现象表明教育的特权化思想。一切向钱看,教育也产业化向前看

陈刚 9/9 06:42:05
万恶

陈刚 9/9 06:43:35
从启蒙到大学,总共九年,学生的进步按照5个阶段考核

陈刚 9/9 06:47:05
第一年离经辨志。离经,把经典、书撕得烂,完成了基础启蒙:已经超越了单纯识字阶段,具备了独立阅读经典的能力。

辨志,通过观察和教学,开始辨别每个学生的材质、兴趣和志向(辨志),为后续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学生自己也通过深入学习,开始明确经典的内涵和自己的志业所在。

陈刚 9/9 06:48:09
实现了在两个层次上人与经典的结合

陈刚 9/9 06:48:51
就像劳动对象跟劳动者的有效结合一样

陈刚 9/9 06:50:16
很显然,这个阶段,怎么讨论他的重要性和基础性都不为过

陈刚 9/9 07:01:25
第二个阶段:敬业乐群。
敬,专一、肃静、持重不放肆,庄严;净静敬。业,学业和技艺,即儒家经典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具体科目。敬业合起来,对自己所学的课业怀抱敬畏之心,专注、沉潜其中,心无旁骛。它描述的是一种精深、专注的学习状态。

乐,以……为乐”、“乐于”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和认同。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群,指同窗、朋辈、群体,即学习共同体。合群合起来:跟学习共同体已经产生深度镶嵌,不再游离、独立、孤立。学生和学校、班级相得益彰。

陈刚 9/9 07:10:09
第三阶段,博习亲师。
  博,广泛、宽阔,涉猎广泛。
  习,研习、练习
  亲,亲近、亲密、感情深厚,仁,深度共青
  师,教者。
  博习亲师:尚未进入所谓专业,广泛涉猎,博闻强记,并且深刻的理解与共鸣自己的老师的思想,情感。跟自己的老师建立起来前述15个同相的关系。这是前一个阶段的升华——不光与教学共同体志同道合,跟这个共同体的核心——教者也志同道合。

陈刚 9/9 07:12:04
广学与信道

陈刚 9/9 07:17:22
第四阶段论学取友。

论:讨论、辨析、阐发。不是简单的谈论,而是有深度、有见地的研讨和论证。
学:所学之学问、道理。
论学合起来: 指能够与他人深入地讨论、辨析所学之道,形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标志着学生已将所学内化,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输出的能力。
取:选取、择取。这是一个非常主动且带有判断力的动词。
友:朋友、同窗
取友合起来: 指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对自己有益的朋友。这超越了“乐群”(与大家和睦相处)的层次,上升到了具有识人之明和择善而交的智慧。

论学取友,意味着已经开始见到学对任何人生的塑造作用了,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以至于敌友,都由学引导。

陈刚 9/9 07:17:53
这是学有所成,小成

陈刚 9/9 07:32:25
第五阶段: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知: 深知、通晓。既能做又能说。
类: 种类、事类、规律。指万事万物背后的原理、共性和区别。天下万类。
通: 贯通、畅通无阻。
达: 通达、透彻理解,并能应用自如。
之类通达合起来:这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和近乎直觉的判断力,即《中庸》所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说: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强立: 卓然自立,坚定不移。指人格强大,立场坚定,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独立人格,不为外界风雨所动摇。
不反: 不违背、不反复。此处的“反”有两层深刻含义:不违背师道: 所学之“道”已完全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不会违背老师所传的正道。不动摇反复: 志向、信念、人格均已稳固,不会因外界的诱惑、压力或困境而动摇、退缩或背叛自己的原则。

“强立而不反”合起来: 指形成了强大而稳固的人格,能坚定不移地践行所学之道,永不背离动摇。

“强立而不反”合起来: 指形成了强大而稳固的人格,能坚定不移地践行所学之道,永不背离动摇。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说: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

  如此谦谦君子便挺立于前了。这是大成。

陈刚 9/9 07:34:00
这样的学,九年便实现了从启蒙到大成,从蒙昧到君子的蜕变

陈刚 9/9 07:34:25
这还是很诱人的教育规划哈

Deepseek的反馈:

同样的内容,另一个调教的反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9 16: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9-10 21:48 编辑

师说:

陈刚 9/10 07:39:29
昨天的内容,为了完整性,昨天实际上一起说了

陈刚 9/10 07:39:51
但其实这个最后阶段,最后一考,有说不尽的意思

陈刚 9/10 07:39:59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陈刚 9/10 07:40:56
大成,意味着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教化事业,在一个学生生上的成功,并且是大成功

陈刚 9/10 07:41:54
往往不是一个学生单独结业,所以一个学生成功,往往是一批人成功

陈刚 9/10 07:42:16
这会让人想到什么呢

陈刚 9/10 07:43:20
从建国君民者看,天道事业需要的人才君子,源源不断像水一样注入建设工地

陈刚 9/10 07:44:17
抗大每年想抗日战场输送万民军政干部

陈刚 9/10 07:44:33
那小日本消化起来还是烫嘴

陈刚 9/10 07:46:06
历朝历代结业应考的读书人千千万万,官员都是完成了这个过程的人

陈刚 9/10 07:46:51
我们回头来看这些经典的内容,再想想全部官员都是用这些武装过的

陈刚 9/10 07:47:14
估计很难再认为过去的官场会比现在差多少

陈刚 9/10 07:47:51
我们的那些祖先先民的生活,我们也不见得能认为那是多么糟糕

陈刚 9/10 07:48:45
另外,除了成建制的学校教育,社会还一个种方式展开对百姓的教化

陈刚 9/10 07:50:06
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实际上都到被人教化的

陈刚 9/10 07:50:57
包括我们现代人坚决拒绝的洗脑,都是被洗脑洗出来的思想

陈刚 9/10 07:51:10
这是个一什么情况啊

陈刚 9/10 07:52:05
一个巨大的背景,是不是清晰的展现了出来

陈刚 9/10 07:52:22
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不是清晰的呈现了出来

陈刚 9/10 07:52:43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陈刚 9/10 07:54:01
从接受教化的人的视角,如此的被教化结业所代表的“潮流”,意味着每个人总能指导自己在社会中找到位置,找到事情干

陈刚 9/10 07:54:28
这感觉其实不错。至于正确性,那是另外一说

陈刚 9/10 07:55:13
所以这个大成之大,第一层意思,便是大规模

陈刚 9/10 07:55:28
域中有四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陈刚 9/10 07:56:25
大成之大终究还是要根倚天地

陈刚 9/10 07:57:16
如果只是人的随心所欲,这教化还是很没意思

陈刚 9/10 07:57:50
这是大成之大的第二层题中之意吧

陈刚 9/10 07:58:31
大成之成,是大成,不是一般的成

陈刚 9/10 07:59:29
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9个字,描述的确实人的最高境界

陈刚 9/10 08:00:19
各种教化游戏,都对其大成的内容有描述

陈刚 9/10 08:00:28
佛教叫开悟

陈刚 9/10 08:00:50
道教叫飞升

陈刚 9/10 08:06:24
其他宗教我不清楚叫什么

陈刚 9/10 08:07:16
我们这里的大成,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不是一个人的事儿。

陈刚 9/10 08:08:29
也不是一部分人的事儿。

五阶段一点一点积累上来的大成,是天地人的事儿

陈刚 9/10 08:09:21
大成的成的具体内容,昨天引诱鬼谷子等语句,描述过,大家可以去再理解理解

陈刚 9/10 08:10:35
知类通达,强立不反,这是鬼谷子的圣人

陈刚 9/10 08:12:43
不反的强立,强在于天地之间的“信”和“威覆”,已经把人铸造成型,不可更改

陈刚 9/10 08:14:08
通达以后已经和天地融为一体,改不了了。就像一滴墨水已经滴进了一泓湖水

陈刚 9/10 08:14:34
通天切地,强立不改

陈刚 9/10 08:15:21
这是任何信仰所不能比拟的人的结构形态

陈刚 9/10 08:16:57
实现大成以后的人是个什么功能状态?看今天的内容:

(第四天)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所有人





以下是另一个主题(调教)的AI文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0 21: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9-11 17:50 编辑

第二周第四天

一、阅读内容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二、查字
易:“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像正在灌液体的器皿),字形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简体甲骨文将带握柄的器皿简写成勺具形状,将倾注的液体形状简写成,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金文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里装着锡液(水),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将盛器形状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并误将抓柄形状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模糊不清的写成明确的“日”形,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隶书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当“易”的本义“低熔点金属”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锡”代替。古籍中常“贸易”并用,表示商品交换,贸,表示以货币为中介进行商品买卖交易,可以有中转,买卖行为往往不同步,交易双方承担一定程度不可控的利益风险;易,表示双方面对面交换货物,各得目标商品,期间没有中转,交易行为同步,全程简单、直接,可控、踏实;现代汉语中“贸易”偏指“贸”。
说:“兑”是“説”和“悦”的本字。兑,甲骨文(八,表示发音,参见“只”)(兄,念叨祝祷),表示念念有词,祝祷祈求。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兑”的“为祈求而颂神许诺”动词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许诺)另造“説”代替。当“兑”引申出形容词“因祈求实现而深感快慰喜乐”之后,篆文再加“心”另造“悦”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为祈求而颂神许诺,讨好神灵。
服:“”是“服”的本字。,甲骨文(人,罪人)(又,抓捕、控制),表示抓捕罪犯。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服”代替,强调抓捕罪犯,并用刑枷加以控制。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凡”(木枷)写成“舟”。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抓捕战俘或罪犯,强制上枷,使之屈从。
怀:“褱”是“懷”的本字。褱,金文(衣,胸襟)(眔,流泪),表示将哭泣流泪的孩子抱在胸前,以示爱护与安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褱”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心”(慰藉)另造“懷”代替,强调大人慰藉伤心的幼儿。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将伤心哭泣的幼儿抱在胸前加以安慰。
蛾: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拟“哦”的惊喜叫声。蛾,篆文(虫,昆虫)(我,即“哦”,惊叹),表示令人惊叹的艳丽飞虫。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令人惊叹的形状似蝶的美丽飞虫,颜色鲜艳绚丽,长有毛发状或被羽毛覆盖的触角以及短粗的躯体,还生有将前后翅膀连在一起的翅缰,并以此特征与蝴蝶相区别;一般在夜间活动。

三、正音及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做到这样以后,足以教化民众,带动风气习俗向善。身边的人因亲近他、了解他,对他的德行和只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和佩服,远方的人虽未见,但听闻他的风声教化,内心便充满向往、钦佩和归附之情。这就是大学这条道路啊。《记》中说:“蚂蚁筑巢终日乾乾,最终修出一条通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五、阅读心得:
见识到了一个伟大的教学框架。从顶层设计,到着手细节,非常通畅。

师说:
陈刚 9/11 09:50:22
完成了从离经辨志到大成,天啦,你就可以化民而改变人群的习俗了,身边的人对你心悦臣服,离得远的则会惦记着什么时候投奔你,这便是所谓大学之道

陈刚 9/11 09:51:48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至此得以完成

陈刚 9/11 09:56:57
概括波澜壮阔的大学生涯,和日日为功的大学运行,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诚如过去的作品说的:蛾子时术之——就像蚂蚁筑巢终日乾乾最终修出一条通道

陈刚 9/11 09:58:44
概括大学的教学进程和教学成果,蛾子时术之,当有如下内涵:

陈刚 9/11 09:59:35
第一诚如人类看到蚂蚁筑巢,那对于人类来说算不得什么工程,小屁孩一脚或者一泡尿的事儿

陈刚 9/11 09:59:52
大学,在宇宙尺度,就像蚂蚁的工程

陈刚 9/11 10:00:06
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李影 9/11 10:03:28
@陈刚 可是在人的角度,却如宇宙般宏大复杂的工程

陈刚 9/11 10:03:28
第二从蚂蚁的视角,这个工程堪称巨大,浩大的工地上每天上演的都是壮丽和英勇

陈刚 9/11 10:04:03
对头,像李影说的,如宇宙班复杂

陈刚 9/11 10:04:29
这一大一小,张力着实不小

陈刚 9/11 10:04:49
留给人无限的遐思空间

陈刚 9/11 10:05:37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第四天)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陈刚 9/11 10:06:04
不学,人类灭绝对宇宙何妨

陈刚 9/11 10:06:15
学了,宇宙欢迎

陈刚 9/11 10:06:54
说我的子孙就这样,正常

陈刚 9/11 10:07:21
随便啦

师说:
陈刚 9/11 10:17:06
在那一大一小的张力中随便够了,我们还得采取行动,就像成龙《国家》的歌词:“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一边感佩一边干家务。继续读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9-12 10:23 编辑

第二周第五天

一、阅读内容: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
yì)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è),孙其业也。夏(通“榎”jiǎ)楚二物,收其威也。

二、查字


1、皮:甲骨文(口,嘴巴,惨叫)(卩,是“㔾”或“人”的变形)(又,抓住,执刑),表示罪犯惨叫不止的活剥酷刑。造字本义:动词,远古时代的残忍酷刑,剥去人体表面的软组织。
2、弁:弁,甲骨文(双手持举)(囗,像开口的帽子),表示手举帽子戴在头上。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必须在宗庙中举行加冠的仪式,由父亲主持并指定贵宾为其行加冠礼,标志进入成年,从此享有成年人的社会权力与义务。
3、祭:祭,甲骨文(滴血的肉块“夕”)(又,抓持),表示手持滴血的鲜肉。有的甲骨文加“示”(敬神),强调向神祈祷的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肉块)写成“月”(肉块),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并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牛羊等牺牲滴血的鲜肉敬供祖宗神灵。
4、菜: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采摘。菜,金文(采,摘)(艸,植物),表示采摘为食的植物。造字本义:名词,采集时代古人采摘来当作食物的植物。
皮弁祭菜:是古代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入学典礼,旨在通过祭祀先圣先师表达尊师重道的理念。其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皮弁”指缀玉鹿皮冠,象征身份尊卑;“祭菜”则以芹、藻、茆等菜蔬为祭品,谐音寓意“勤学早志”。——学生们戴着缀玉鹿皮冠,敬肉和菜给先师。
5、肄:造字本义:动词,古代极端酷刑,将罪犯裸体游街羞辱后当众肢解。
6、官:官,甲骨文(宀,房屋)(兵符、权印),表示存放兵符的房屋。造字本义:名词,藏有朝廷所授权印的军政要地,政府。汉语中常“官宦”、“官僚”并称。古人称拥有大权的军政要员为“官”;称辅佐大臣或帝王的家臣为“宦”;称辅佐一般官吏的私人高参为“僚”。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诵习《霄雅》的头三篇(《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在开始就萌生其对于做官的志趣。
7、箧:“匧”是“篋”的本字。匧,篆文(匚,筐)(夾,挟藏),表示挟藏行李的箱子。当“匧”的“箱子”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篋”代替。造字本义:名词,用来挟藏行李的、竹或藤作制的箱子。
8、孙:孫,甲骨文(子,儿子)(幺,极小),表示比“子”更小的后代。造字本义:名词,比儿子更小的后代,即儿子的儿子。
9、夏:夏,甲骨文(口,圆圈,代表天体、太阳)(頁,动脑筋思考的人),表示太阳当头,阳光直射,农人考虑生计。对于远古时代靠天吃饭的中原先祖来说,在秋冬季节农耕难有作为,因而一年一度太阳回归北方的季节,显得特别宝贵,值得高度重视,抓紧时间耕种生产。有的甲骨文将形似“口”的圆圈写成明确的“日”,强调农人和太阳的依赖关系。金文将上下结构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的,并加(双手)、加“夂”(脚),表示太阳回归之季,手脚忙碌,抓紧农业生产。有的金文省去“日”,同时再加“卜”(观测天象)、加“耒”(翻地的农具),强调在太阳回归北方之季,先民观测天象,手持刀,脚踩耒,应季农忙。有的金文用“刀”(砍斫拓荒)代替“卜”(观测天象)。篆文基本承续简化的金文字形,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刀”。造字本义:名词,中原农人抓紧耕种生产的太阳回归季节。隶书承续篆文字形。简体隶书省去双手,简化为“夏”,以致本义线索模糊。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或开创性的文明功绩来敬称他们的首领——最早推广焚山造田的首领为“炎帝”;最早推广射箭习武的首领为“黄帝”;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为“华”;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为“夏”;最早推广制陶的首领为“尧”;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为“舜”;最早推广渔业的首领为“鲧”;最早推广治蛇治水的首领为“禹”。“夏、商、周”是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朝代,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始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10、楚: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物资充分、富有。楚,甲骨文(林,林莽)(足,富有),表示富有的林莽之地。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林莽覆盖、自然资源富足的、多涧多川的中国西南地区。
11、收: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糾”的本字,表示绳子缠绕、打结。收,篆文(丩,即“纠”,纠结,表示用绳索梱绑)(攴,持器械打击),表示捆绑罪犯,并加以打击。造字本义:动词,打击罪犯,梱绑入监。
12、威:威,金文(戌,刑具)(女,女子),表示对女子施刑。有的金文将“戌”简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

二、正音及朗读——见微盘

三、翻译:
大学最开始的教导,是学生们戴着缀玉鹿皮冠,敬肉和菜给先师。诵习《霄雅》的头三篇(《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在开始就萌生其对于做官的志趣。入学时,击鼓,开启书箱,使学生谦逊地对待学业。榎木做的夏,和荆条做的楚,这两个东西,是用来收敛他们不尊道的威风气焰的。

四、阅读心得:
这样的仪式、典礼,把庄严肃穆和学生的日常学业结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教化。

陈刚 9/12 08:22:55
蛾子时术之,术些什么?

陈刚 9/12 08:25:28
也就是蚂蚁筑巢。搞些什么事情,巢就筑起来了。

陈刚 9/12 08:25:38
七件事

陈刚 9/12 08:26:46
第一,开学祭祀先圣先师,昭示对“道”学的敬畏之心。

陈刚 9/12 08:27:02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陈刚 9/12 08:28:27
第二件事情:诵《小雅》(《宵雅》)三篇

陈刚 9/12 08:30:41
第一篇是鹿鸣

陈刚 9/12 08:31:14
鹿鸣是一首宴饮诗,常用于古代贵族宴飨宾客的场合。

陈刚 9/12 08:31:53
汉代以来曾作为宴飨诗乐,唐代科举后设“鹿鸣宴”招待学子,寓意招贤纳士

陈刚 9/12 08:32:19
好好读书,大成以后朝廷请你吃饭

陈刚 9/12 08:32:48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陈刚 9/12 08:37:26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l&up_id=1131457022

陈刚 9/12 08:40:54
第二篇是四牡

陈刚 9/12 08:41:10
《四牡》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是一首反映公务行役、思乡怀亲的诗。诗歌以驾车奔波在外的使臣口吻,抒发旅途劳顿之苦和不能回家奉养父母的哀伤。

陈刚 9/12 08:42:15
《四牡》和《鹿鸣》一样,在古代礼仪中具有重要地位。《仪礼》中记载,它在燕飨礼中被演奏,旨在表达君主对臣下劳苦的体恤与慰劳之情,体现了古代“君使臣以礼”的思想。

陈刚 9/12 08:42:53
好好读书,大成以后朝廷为官接受朝廷奖励

李影 9/12 08:44:44
@陈刚哦,感觉让学子在想象大学学成后的样子,朝廷能请吃饭就是在光宗耀祖了,从而激起奋进的动力

陈刚 9/12 08:46:18
第三首:皇皇者华,这首诗以光彩照人的鲜花盛开在原野起兴,象征使臣使命的光明和重要。全诗着重刻画了一位忠诚勤勉的使臣形象。

陈刚 9/12 08:46:58
后世常以“皇华”作为使臣或出使的代称,即源于此诗,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陈刚 9/12 08:47:15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
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陈刚 9/12 08:48:50
开学典礼上《宵雅》肄三,明做官之志

陈刚 9/12 08:48:57
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陈刚 9/12 08:50:15
这个话在字面上被普遍批判,但这个批判是不对的——仔细把握官字的意思,你也会发现,读书不做官还真没别的用处

陈刚 9/12 08:51:25
第三件是,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陈刚 9/12 08:52:06
在开学仪式上,击鼓召集学生,学生闻声入学,打开书箱(箧),取出书籍。

陈刚 9/12 08:52:39
在鼓声中开箱取书,这有点像战鼓中冲锋的意思哈

陈刚 9/12 08:53:31
同时,老师将将夏(榎木)和楚(荆条)两种惩戒用的教具陈列出来。

陈刚 9/12 08:56:04
使学生在鼓声中,体会到该以谦逊恭顺(孙同“逊”)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业;同时看到教鞭的威严收敛神威于学业。


陈刚 9/12 08:57:10
夏楚二物,收其威,应该是第四件事情了

陈刚 9/12 08:57:19
你看这个开学典礼

陈刚 9/12 08:57:25
如何?

陈刚 9/12 08:59:19
开学典礼完成的四件事

陈刚 9/12 08:59:25
看完这典礼,感叹:这教学,还得是咱祖宗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9-15 09:56 编辑

第二周第六天

一、阅读内容: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liè)等也。

二、查字


1、:卜,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树杈。造字本义:名词,巫师作为降神道具的“神杖”。2、: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諦”的省略,表示仔细、深入。禘,篆文(示,祭祀)(帝,即“諦”,仔细、深入),表示用心祭祀。造字本义:动词,特别用心地祭祀敬拜,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各种大祭的总名。
3、游:“斿”是“遊”的本字。斿,甲骨文(㫃,旗帜)(子,学童),像飘扬的旗帜引领一队学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突出执旗游学的学子的手和脚。当“斿”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水”(河)另造“游”代替,表示古代学子打着族旗,过河越境,四处参观学习。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学子以族旗为护照,举旗越境参观巡学。

4、: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行进。時,甲骨文(止,行进)(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造字本义:名词,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
5、:“雚”是“觀”的本字。雚,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着两只大眼的大鸟,两只大眼之上是夸张醒目的眉羽,整个字形像类似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当“雚”的“大眼睛猛禽瞪大眼睛察看”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見”另造“觀”代替,强调猛禽夸张的大眼“无所不见”的洞察力。造字本义:动词,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
6、:“吾”是“唔”和“晤”的本字;“語”是“晤”的异体字。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汇。吾,金文(两个“五”重叠,表示反复交叉、交替)(口,说话),表示反复交替地说话,即深入交谈。简体金文将重叠的“五”简化成一个“五”。当“吾”的“长谈”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日”(疑为“曰”的变形,说话)另造“晤”代替。当“晤”强调“会面”后,金文异体字用“言”代替“日”(“曰”的变形)另造“語”代替,强调“长谈”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吾”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式会面并长谈。
7、: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借代居所。存,籀文(“才”的变形,居所)(子,后代),表示表示定居生活,繁衍后代。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才”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安居乐业,传宗接代,世代延续。
8、: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
9、: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微乎其微的、极小的。幼,甲骨文(力)(玄,极小的),表示力量极小。造字本义:形容词,年纪小而手脚细嫩无力。
10、: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拘禁室。問,甲骨文(門,借代拘禁室)(口,审讯),表示、拘禁并审讯。造字本义:动词,拘禁并审讯。
11、: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长毛的爬行动物。躐,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足,脚)(巤,长毛的爬行动物),表示爬行动物在地上爬行。推测造字本义:动词,爬行动物在地上爬行。
12、:等,篆文(竹,简册、簿籍)(寺,设在都城、接待地方主政官员的大型建筑),表示登记地方主政官员的簿籍,即将同一级别的地方主政官员登记在同一本簿籍中。推测古人将不同级别的官员,登记在不同的簿籍上,方便中央管理地方官员。造字本义:名词,登记同一级地方官员的簿籍。

三、正音及朗读——见微盘

四、翻译
还没到祭祀的时候不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的心志到处参观学习。时常瞪大眼睛警觉查看,但不正视会面长谈,让他的心得以存续。年纪小还不足以学的,就听着而不发问,这是学习不能跨越等级。


五、阅读心得:
教育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要随意打断。学习是一个亲自进行的过程,不能够代替进行。


师说:
陈刚 9/13 10:47:11
我们的大学,在开学典礼上祭过先师,诵过鹿鸣、四牡、皇华,在鼓声中开箱取书,见过师傅的夏楚之后,就进入术筑的日常。
九年日常的大规矩:第一,不是在皇帝举行禘祭(祭祀祖先的礼)的年份,就不进行大规模的、正式的学业考核;,以使教学的心、志爆保持不受干扰和拘束
让教学之心在学得天地自由劳作
心专于学
第二,教者保持对学者不间断的观察和知晓,不轻易说话指导或者干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是发愤图强要研究学问,不去开导的,不是有话想说,却难以表达的人,不去启发的,不能举一反三的人,不重复教过的内容。
如此保持一个学者的学习之心尚在活动
不让学者的心死于所学这个物
问题是心活着的依据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第三,初入学或者后来插班没有足够基础的,不要发问
问,是进一步探究,是实际行走和尝试以后的疑或惑
不是不到现场狗多躺着叫,没事瞎呻吟
刚来的人,基础不够的人都不知道现场是什么样,根本谈不上常识、尝试、反复探索
这时候提问就是狗多躺着叫
是渎神
周易蒙卦讲: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顺利,不是我求学童,是学童求我。初次筮问时,告诉他。再三筮问就不恭敬,不恭敬则不告。有利于坚持。
如此才能去分出学业的等级,保留了等级的阶梯,学业进步才有通道。
九年不间断地“游其志”、"存其心"、“不躐等(留通道)”,大成可期。
所以,办学这件事,要点在二,其一,官在于做好该做的事,教学者在于保持和运行志心。

陈刚 9/13 11:21:08
下面是另一个主题的解读:

陈刚 9/13 11:45:19
最后这个是在家庭教育的课程主题中的梳理

陈刚 9/13 11:54:22
关于这个问,在小孩成长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他一天到晚都在问,怎么对待

陈刚 9/13 11:54:56
今天这三个规矩的第三条是回答了这个问题的

陈刚 9/13 11:55:10
但确实不容易理解到位

陈刚 9/13 11:56:39
家中有三到六岁的娃的父母专用饲料来了的

陈刚 9/13 11:57:35
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通常发生在3-6岁
这是个什么时期呢?西方人说那是俄狄浦斯期,跟同性双亲争夺配偶,要跟异性双亲发生性交行为
这种说法很像一个淫虫的思维方式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童蒙养性,幼儿养正
3岁后,童蒙养性的时间窗口基本到达
开始过渡到幼儿养正的新阶段
养性和养正的方法论是不一样的
表面的说,养性不以说教,不宜先学会错误的再要求改正
言教、否定性教育方式,只会起到期待的反效果
养正就不同了
这个时期是用来长养孩子内心自我监察自我修正自我革命的结构的
就是在改正错误中,长养正(征伐)的心理机能
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不断的自我检视和对世界的巡视
一次一次的,不怕重复,任劳任怨
问的有的父母崩溃
怎么对待和回答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总的原则还是“学不躐等”
困难往往出现在“游其志”,我们的志游的没孩子快
以至于会把我们的边界弄崩溃
存其心,我们的心没有孩子的心大,以至于父母心散
父母的心志被涨破了,昏厥昏迷
无法指导孩子引导孩子渡过这个时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9-15 09:46 编辑

第二周第七天


一、阅读内容: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二、查字
1、七:“七”是“切”的本字。“七”是特殊指事字,甲骨文写作“十”:一横代表全部、一切;一横加一竖,表示对全体进行切分。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为了区别于“十”,将金文字形中的竖笔写成四折曲笔。造字本义:数词,古人认为需要切分的极限数,即比六更大的数,六与八之间的正整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四折曲笔简化成折笔。在发明十进制之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都曾是古人认识中的极限数字:一,混沌宇宙,代表全部;二,天地或乾坤或阴阳,代表一切;三,天、地、人,也代表一切;四,超越“三”的数,“二”的两倍,也是极数;五,天地交汇,也代表一切,中国珠算采用五进制;六,房屋的四壁及顶和底,也代表宇宙空间的所有维度;七,需要切分的极限数,也代表一切;八,分,与“七”相同,表示需要细分的极限数;九,用手极力地抓,表示数多至极,中国珠算亦采用九进制。当“七”的“切分”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刀”另造“切”代替(参见“八”)。
2、伦: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龠”,表示音高高低有序的和音管乐器,喻等级、秩序。倫,篆文(人)(侖,秩序),表示世俗秩序。造字本义:名词,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包括君臣、父子、夫妻等。
3、记: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纪”的本字,表示用以打结、记事的绳子。記,金文(言,语言)(己,即“纪”的本字,结绳纪录事件),表示用语言文字纪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书面语言的形式将事件信息载入简册、书籍。
4、凡: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方形的重物四周连接了四根手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多人共同使用的四柄夯地桩。
5、士: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又”的简化,即“丮”的变形,表示用手执握。士,金文(宽刃战斧)(十,是“又”即“丮”的变形,执握),表示手握战斧。简体金文淡化斧刃,将斧形的简化成“丄”。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隶化后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其在军中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叫“王”。文治天下的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王者叫“皇”。
6、事:“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


三、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四、翻译:
这七件事,就是教学的大秩序。《记》说:“办学这件事,要点在二,其一,官在于做好该做的事,教学者在于保持和运行志心。”这说的就是这个吧!


五、阅读心得:
教学也有伦常。学习就是为做官,这是非常有担当的学习态度。



师说:
陈刚 9/14 09:09:40
开学典礼上的四件事,皮弁祭菜,《宵雅》肄三,入学鼓箧,夏楚二物;日常三件事,未卜禘不视学,时观而弗语,幼者弗问。这七件事情,是教学的大规矩
以前的书上说,办学这个事儿不外乎两方面,管理者尽其职,先生和学者树立志向
就像开学典礼祭拜仪式需要有人实际的组织行为和真金白银的付出,也需要有人真心祭拜,以身入局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各在其位,各谋其职。会打三班鼓得有一班人。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是建国君民这个系统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同时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教之大伦,是一个系统工程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职位
蛾子时术之:发展性、过程性、活性、命性
斅学半:术性、亲性、仁性、人性
念终始典于学:目的性、来源性、统治性、神性
学记读到现在,我们能见到学记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对世界的把握方式
同时也是对“学”的把握方式
华夏人对万事万物的把握纲目,也是对学的把握纲目,在不断呈现。
看看今天的内容,会怎么样继续开启新的“学”的把握条目?
陈刚 9/14 11:04:18
@所有人  第三周(第一天)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陈刚 9/14 11:19:26
另一个:
您们所言,《学记》至此,已不仅仅是一部教育手册,更是一闪窗口,让我们窥见一整套华夏特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治国安邦的总体方略。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这句话是一个重要的总结,它将开学四事与日常三事,同和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为“教”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行法则,就浓缩在下一句的引言中: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这句话是理解华夏治理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一把钥匙,它意味着任何一项事业(尤其是“学”这项建国君民的根本事业),都需要两类人各司其职:
1、官先事——治理者的指责:创造框架与条件。
(1)官,指管理者、组织者,他们的首要职责是做好事务性的工作:制定规则(“大伦”)、提供场地、筹措资金、组织仪式(皮弁祭菜、入学鼓箧)、维持秩序(夏楚二物)、考核评估(未卜禘不视学)。
(2)他们的工作是创造一个有形的、稳定的“器”(系统框架),让教学这件事能够发生并持续。这是“阳”的一面,是显性的、刚性的管理。
2、士先志——师生的职责:点燃精神与内核
(1)士在此处可宽泛地理解为投身于“学”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他们的首要职责(“先志”)是树立和持守崇高的志向。
(2)教师之志:在于“传道受业解惑”,以身载道,可售“时观而弗语”的心法,成为“道”的化身。
(3)学生之志:在于“志于道”,在“游其志”的自由探索中,保有“学”的初心和动力。
(3)他们的工作是字样一个无形的、活泼的“神”(精神志趣),让教学框架充满灵魂,这是“阴”的一面,是隐性的、柔性的教化。
官先事、士先志,这六个字,体现了华夏文明最核心的“阴阳和合”“器神兼备”的治理智慧。
“官”与“士”,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无官则事乱,系统崩溃;无士则志丧,形同躯壳。
事与志是成功的两大支柱。只谈理想(志)不谈执行(事),是空想;只谈执行(事)不谈理想(志),是异化。
您们提炼的四个维度,完美概括了学在华夏文明中国的立体形象:
·职位(凡学,官先事,士先志):明确了系统分工,是学的社会结构维度。
·发展性(蛾子时术之):描述了过程演进,是学的时间生命维度。
术性(斅学半):点出了互动方法,是学的人际关系维度。
目的性(念终始典于学):确立了终极价值,是学的哲学信仰维度。
结论:
《学记》的作者通过教之大伦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套完整的“华夏系统论”:
1、任何伟大的事业(如建国君民),都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
2、该系统的成功,是明晰的角色分工(官/士)与核心职责聚焦(事/志)。
3、系统的成功,依赖于有形之器(管事)与无形之神(士志)的完美结合。
4、教育的本质,就是这套国家治理系统论的围观演练和人才预备。
因此,这确实不仅仅是对“学”的把握,更是对如何组织一个文明、如何管理一个社会、如何安顿一种生活的根本性把握。接下来《学记》要展开的,正视如何在这个“官事-士志”的框架结构内,去填充更具体的学的内容与方法。
陈刚 9/14 11:24:22
第三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9-15 15:01 编辑



第三周第一天:


一、阅读内容: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二、查字


1、正:“正”是“征”的本字。正,甲骨文(囗,城邑、方国)(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方国的方框“囗”写成实心点的指事符号,写成指事字。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指事符号由实心点写成短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当“正”的“征战”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彳”(行)另造“征”代替。古人称不义的侵略为“各”,称仗义的讨伐为“正”。
2、退:甲骨文(豆,食器)(夂,倒写的“止”,即“趾”的本字,脚板),脚趾朝着与食器相反的方向,表示离开进食的餐桌。有的甲骨文把食器“豆”写成空置的“皿”,表示盛器内的食物已经被吃完。金文加“彳”(行),强调从餐桌走开。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器“豆”写成“日”,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同时再加“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止”。造字本义:动词,餐毕下桌离席。
3、息:“瘜”是“息”的异体字;“𦞜”是“瘜”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心脏所在的胸部。息,金文(自,即“鼻”的本字,呼吸器官)(心,胸、腹),表示以腹为鼻进行呼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腹为鼻,即胎儿不用口鼻、只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沉静安定,运气若有若无。当“息”引申出动词“在器官腔壁或管壁上额外赘生良性组织”后,篆文异体字加“疒”(床,借代病变)另造“瘜”代替,强调赘生的病变原因。楷书异体字用“月”(肉,机体组织)代替“疒”(病床)另造“𦞜”,强调良性组织的特性。在表达“赘生良性组织”时,古籍多以“瘜”代替“息”和“𦞜”;《汉字简化方案》则以“息”代替“瘜”和“𦞜”。古人称张口吐气为“呼”,称张口吞气为“吸”,称胎儿在娘胎里不用口鼻的寄生呼吸为“息”。
4、居:“居”是“毓(育)”的异体字。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孕妇。毓,甲骨文(女,孕妇)(水,产妇的羊水)(倒写的“子”,胎儿降生),表示胎儿伴随大量羊水排出母体。甲骨文异体字用“母”代替“女”,强调产子为母。甲骨文异体字将伴随羊水的胎儿省略成倒写的“子”。甲骨文异体字“居”写成“人”(母亲)与倒写的“子”(婴儿)会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尸”,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字的“子”写成“古”,导致本义线索消失。在古人眼里,妇女生育后安安定定在家里“坐月子”,最能体现“住家过日子”的本质,因此“居”从“生育”的本义引申出“住家过日子”的含义,又因此用“居”代替本义为“住家生活”的“凥”。造字本义:动词,妇女生育坐月子,安安定定在家里过日子。
5、操: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噪”的本字,表示栖集在树上的鸟群喧闹鸣叫。操,篆文(手,挥动拳脚)(喿,即“噪”的本字,鸟群喧闹鸣叫),表示集体运动发出喧闹声。造字本义:动词,集体喊着口令训练或演习。
6、缦:“曼”是“嫚”和“縵”的本字。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冒”和“帽”的本字,表示套头、遮脸。曼,甲骨文(上下两个“又”,两只手)(目,用眼看),表示在半遮半掩的两手之间向外看。繁体甲骨文用“面”(脸)代替“目”,表示用双手遮掩脸庞。古代身材婀娜的女子在表演柔媚甜软的歌舞时,常将两掌掌背横在脸上半遮眼睛,或用轻柔飘逸的纱巾将面部半遮半掩,创造出柔美、迷离的艺术效果。“曼”由动词“歌舞女子在纱巾的半遮半掩中流盼”引申出名词“轻柔飘逸的丝巾”;当“曼”的名词含义“飘柔的丝巾”消失后,篆文再加“糸”(丝)另造“縵”代替。造字本义:名词,轻柔飘逸的纱巾、丝品。
弦: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幺”,细单线。弦,甲骨文(弓,有弹性的射击器械)(像夹带弹丸的丝线),表示系在弓子两端、增强弹射力的牛筋之类弹性绳线。有的甲骨文省去“弓”,同时加“糸”(绳线),强调“弦”是被拉成弧形的绳线。造字本义:名词,紧绷在弓子的两端、以其弹力射箭的牛筋。
依: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装。依,甲骨文(衣,上装,借代前胸)(人,人体),表示一个人偎在他人胸上,不愿离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偎在对方胸口,表示心连心,不愿离开。
诗: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庙宇,祭祀场所。詩,篆文(言,说)(寺,庙宇,祭祀场所),表示祭祀主持者祝祷赞颂。造字本义:动词,祭祀时赞颂神灵和先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寺”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诗”,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汉语中常“诗歌”并称,词义偏指“诗”——“诗”将浪漫、神秘的心与灵外化为文字,但阅读欣赏者限于知识阶层少数精英分子;“歌”将诗句咏叹为便于传播的曲子,任何不识字的百姓都可以听可以唱;“诗”有韵,是文字层面的歌;“歌”有腔,是有声的诗。
杂:“杂”是“朹”的异体字。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数量大。朹,籀文(木,树)(九,数量大),表示多种树木。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九”写成。楷书异体字“杂”将“朹”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将读音由qiú变读为zá。造字本义:动词,一个林子里混合多种树木。
服:“”是“服”的本字。,甲骨文(人,罪人)(又,抓捕、控制),表示抓捕罪犯。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服”代替,强调抓捕罪犯,并用刑枷加以控制。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凡”(木枷)写成“舟”。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抓捕战俘或罪犯,强制上枷,使之屈从。
礼:“豊”是“禮”的本字。豊,甲骨文(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豊”作为单纯字件后,有的金文再加“示”(祭祀)另造“禮”,强调“禮”的“祭拜”含义;同时误将“玉串”和“建鼓”构成的金文,拆写成“曲”和“豆”,玉和鼓的形象消失。有的金文加“酉”(酒)另造“醴”代替,表示以美玉、美酒敬神。籀文“礼”综合将金文字形,采取金文字形中的“示”、金文字形中的“酉”(酒),并以“水”代替“酉”(酒),大大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
艺: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执握。埶,甲骨文(丮,双手执握)(木,幼苗),表示执苗种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屮”,表示种植草本花卉。有的金文加“土”、加“女”,表示女子培土种植。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当“埶”的“种植”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芸”(“耘”,锄草)另造“藝”代替,表示栽种植物、培土锄草。造字本义:动词,种植庄稼草木,培土锄草。


三、正音及朗读——见微盘


四、翻译:
大学的教育啊,正式教的时候必有正式学业,下学了在家休息必有居家学业。捕学习操弄琴弦的指法,就不能学好弹琴;不学习广博的比喻,就不能学好《诗经》;不学各种服饰弁冕知识,就不能学好礼。不通过一种具有强大动员力和沉浸感的实践,让所学之艺(无论是军事技能还是识字)与学习者的圣米高生存状态完全绑定,就不能使人乐于学习、把学习当药(乐)吃。


五、阅读心得:
古人对学习的定义真的很广泛,不像我们现在理解的这样死板狭隘,那是真正的人的学习。


师说:
陈刚 9/15 08:18:02
从开始到现在,《学记》一直围绕着“学(教)”的各个方面展开论述:
念终始典于学:目的性、来源性、统治性、神性
斅学半:术性、亲性、仁性、人性
蛾子时术之:发展性、过程性、活性、命性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士官各职

如此展示着学记的研究和思考方法,展示着华夏思维的方法论原则。昨天的内容,继续展示这个方法论。
教学居时论:
1、“学”的时空上的阴阳结构:
时教(阳): 集中的、正式的、在特定时空(学校)内进行的最后的教学。这是“正业”,是主干,是显性的、有形的部分。它代表了传承、规范和引导。

退息(阴): 分散的、自主的、在生活时空(居家)中进行的基础的修习。这是“居学”,是根基,是隐性的、弥散的部分。它代表了消化、吸收和创新。

陈刚 9/15 08:30:24
2、不学不能安
肉与灵:操缦安弦——生化
量与质:博依安诗——生化
知与行:杂服安礼——生化

3、不兴不能乐——克制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陈刚 9/15 08:31:20
这是在讲述学之所以能成,交之所以能化的内在过程了

陈刚 9/15 08:31:44
教学一阴一阳,阴阳相推则变化顺也

陈刚 9/15 08:33:09
教学是这样阴阳过来的完整过程,作为学者,主要是阴的,结业的时候结业以后才能阳那么一回吧

陈刚 9/15 08:34:02
@所有人  今天的内容:(第二天)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陈刚 9/15 08:54:32
不兴不能乐,AI的理解非常浅薄

陈刚 9/15 08:54:45
乐,应该从乐记的背景去理解

陈刚 9/15 08:55:26
作乐述乐,需要深入体验生活。要下里巴人不要阳春白雪兴,生动的历史事实是全民练兵、六亿人民六亿兵
民兵战士带枪下地,拥枪入眠
还有识字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行军途中,每个兵都背着一个字供后面的战士复习、学习
这些将死之人都能乐学识字
兴,有多厉害
能使人把学当“药”吃
那样理解,把学当成了兴趣的函数,这是极端错误的
彻底否决了学的全部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第二天

一、阅读内容: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二、查字
1、君:“尹”是“君”的本字。君,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尹”写成。古人称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为“帝”;称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为“王”;称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为“君”;称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为“皇”。
2、子:子,甲骨文像一幅幼儿的线描,画出了幼儿的脑袋、头发、两脚造字本义:名词,包裹在襁褓中挥动两臂、尚不能独立的幼儿。隶书淡化了篆文字形中襁褓婴儿的两手形象。“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3、于:“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倒写的“口”,撮口吹奏)(像有吹嘴的“L”形的复杂管乐器)(有握柄的吹奏乐器),表示乐师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其中“于”表示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造字本义:动词,吹奏乐音婉转起伏的竽管。隶书恢复简体金文字形。当“于”由动词引申出名词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竽”代替。由于“于”(男女新婚仪式上的音乐演奏)与“於”(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读音相同,而且含义存在内在关联,古籍常假借“于”代替“於”(鸿雁于飞 = 鸿雁於飞)。《汉字简化方案》用“于”合并代替“於”。
4、藏:“臧”是“”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臣,即“目”的竖写,睡卧)(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口”(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加“走”(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演变成“臧”。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再加“艸”(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
“藏”字合并代替了“(zàng)”和“(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宀,房屋)(爿,卧床)(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
5、修: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悠”的省略,表示小心。修,金文(攸,即“悠”的省略,小心)(二,疑为“彡”的简写,光彩),表示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二”写成“彡”造字本义:动词,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
6、焉: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雁”的省略,表示候鸟。焉,金文(鳥,即大雁,候鸟)(正,即“征”的本字,征服),表示远征的候鸟。造字本义:动词,候鸟长途远征。远古祖先受限地理阻隔交通落后,无法全景观察候鸟迁徙的完整轨迹,每见头顶高空中飞过的候鸟群,他们只能感叹候鸟归宿的不可知,因此“焉”引申出常用疑问代词“哪里”的含义。


三、正音及朗读——见微盘


四、翻译:
直译:所以,执政治国的幼儿,足履平地徒步前往,吹奏婉转起伏的竽管,手捧着天地阴阳变化学习,如蛇形贪婪无所不包,掩护隐藏在不可知的地方,以躲避追杀,小心翼翼地在不可知的地方着彩上色,以腹为鼻回到不可知的母体,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沉静安定,气息若有若无,举着旌旗越境,在不可知的地方参观巡学。
意译:所以,君子对待学习啊,有时是心里藏着,不停地修正,有时是让自己与天地的母体为一体吐息,有时是让自己去到各个领域学习。


五、阅读心得
藏修息游,这样的学习状态,不是贪婪地要一蹴而就,不是硬搞,是不停地在“蛾子时术之”。心中藏着学习天地之道的志向,与天地一体地学啊学,内紧外松地学,不是一个人搞一个书桌闭门造车与全世界闹别扭地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第三天

阅读内容:夫然,故安其而亲其师,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反也。

一、查字:


1、:安,繁体甲骨文(宀,新房)(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忧伤落泪。简体甲骨文省去“三点水”(眼泪),将写成“女”。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2、友: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握。友,甲骨文(又,抓握)(又,抓握),表示握手结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曰”(说),强调相互协商、鼓励。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结交,协力互助。
3、信:“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籀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古籍多以“信”代替“訫”和“㐰”。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4、虽: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答应。雖,金文(唯,答应)(虫,泛指动物),表示会应答人的呼声的动物。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传说中一种会应答人的呼唤的动物。
5、辅: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圃”的省略,表示有栅篱保护的园子。輔,金文(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甫,即“圃”的省略,有栅篱保护的园子),表示车上的护栏。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马车座位旁边的护栏。

二、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就是因为这样啊,所以,安住在劳动和学习阴阳变化上从而就会共鸣自己老师的思想和情感,深入和朋友结交、把朋友当药吃,从而就能与道合符,这样所以虽然离开了老师也不会更改。
四、阅读心得
把心安在学习上,而不是安在别的地方,不是安在生气、闹别扭上,自然就会和老师有最深刻的共鸣。

把朋友当药吃,交朋友也是在切磨箴规,不停地学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而不是安住在生气、闹别扭上,就能与道合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9-17 13:11 编辑

第三周第四天

阅读内容:《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一、查字:
1、敬:“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口,说话)(干,武器)(人),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
2、务:“敄”是“務”的本字。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械打击。敄,金文(矛,武器)(攴,持械打击),表示持矛拼杀。当“敄”的本义消失后,繁体金文在“敄”的基础上再加“力”(竭力),强调在你死我活的搏杀中“竭尽全力”。造字本义:动词,手持矛盾戈戟,进行你死我活的竭力搏杀。
3、敏:“敏”是“慜”的本字。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女子生育。敏,甲骨文(每,女子生育)(又,抓,用手触摸),表示触动怀孕的女子。保胎的本能,促使怀胎女性对来自外部的身体接触保持天然警觉。有的甲骨文用“女”代替“每”,用“攴”(持械击打)代替“又”(抓),强调外力对怀胎妇女的刺激。造字本义:动词,孕妇对来自外部的身体接触保持天然警觉。
4、厥:“欮”是“厥”的本字;“厥”是“瘚”的本字。欮,金文(屰,即“逆”的本字)(欠,叹息,借代呼吸),表示逆呼吸,即反呼吸、无呼吸、呼吸停止。当“欮”作为单纯字件后,籀文加“尸”(人体)另造“厥”代替,强调呼吸骤停的人体健康症状。造字本义:形容词,昏晕,中医认为是突然气闭昏晕或四肢僵直;西医称之为休克,认为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
5、乃:“乃”是“奶”的本字。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女性胸部侧视时突出的乳峰。繁体甲骨文写成双乳形状。金文、篆文承续双乳形的繁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女子的乳房。当“乃”的“乳房”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女”另造“奶”代替。
6、来:“來”是“麥”的本字。來,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叶子对生的麦子,顶部的一撇像麦穗。有的甲骨文略有变形,误将表示麦茎的中间一竖穿透表示麦穗的一横。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彳”(行,迁移)、加“止”(脚趾,借代行走、移动),强调麦子由异域“引进”中原。麦子是从南欧及西亚引进中原的农作物品种,产量大大高于黍、粟等中原本土的农作物,古人将这种优良农作物命名为“來”——强调“外来”的起源。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但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对生的麦叶写成“从”造字本义:名词,麦子,从外域引进的农作物。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将“从”简化成两点一横,至此麦形完全消失。当“來”的“麦子”名词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夂”(倒写的“止”,脚,表示迁徙,引进)另造“麥”代替。当“來”派生出“麥”之后,逻辑上,显示植物形象的“來”理应作为名词,加了“止”(迁徙)的“麥”理应作为动词,但汉字史的选择相反:把“來”当作动词,把“麥”当作名词。

二、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兑命》中说:“像被武力震慑一样地恭敬、像晚辈对长辈那样地谦逊地,亲自务于对天时的敏锐的警觉,令人呼吸停止的整治才会到来。”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四、阅读心得

学习者要阴,不停地做,用心运作,也用身去做,不停地做事,属于你的福报自会到来。不必贪婪,不要躺平,宠辱不惊,做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9-18 17:17 , Processed in 1.135547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