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yp燕子

燕子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 11: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yp燕子 于 2025-5-1 11:41 编辑

第十一周
    虎韬之
    军用第三十一
    三陈第三十二
     疾战第三十三


军用第三十一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三军器用,攻守之具,科品众寡,岂有法乎?”
太公曰:“大哉,王之问也!夫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之大威也。”
武王曰:“愿闻之。”
太公曰:“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冲大扶胥三十六乘[shèng],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一车二十四人推之。以八尺车轮,车上立旗鼓,兵法谓之震骇,陷坚陈,败强敌。
武翼大橹矛戟扶胥七十二具,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以五尺车轮,绞车连弩自副,陷坚陈,败强敌。
提翼小橹扶胥一百四十四具,绞车连弩自副,以鹿车轮,陷坚陈,败强敌。
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昼则以绛缟[gǎo],长六尺,广六寸,为光耀;夜则以白缟,长六尺,广六寸,为流星,陷坚陈,败步骑。
大扶胥冲车三十六乘,螳螂武士共载,可以纵击横,可以败敌。
辎车骑寇,一名电车,兵法谓之电击,陷坚陈,败步骑寇夜来前。
矛戟扶胥轻车一百六千乘,螳螂武士三人共载,兵法谓之霆击,陷坚陈,败步骑。
方首铁棓[bàng]维朌[同“颁”],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棓[bàng];大柯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钺[yuè];方首铁槌,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槌,败步骑群寇。
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千二百枚,以投其众。
三军拒守,木螳螂剑刃扶胥,广二丈,百二十具,一名行马,平易地,以步兵败车骑。
木蒺藜[jí lí],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轴旋短冲矛戟扶胥,百二十具,黄帝所以败蚩尤氏,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败步骑。
突瞑来前促战,白刃接,涨地罗,铺两镞蒺藜,参连织女,芒间相去二寸,万二千具。旷野草中,方胸鋋[yán]矛,千二百具,张鋋矛法,高一尺五寸,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狭路微径地陷,铁械锁参连,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垒门拒守,矛戟小橹十二具,绞车连弩自副。三军拒守,天罗虎落锁链,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虎落剑刃扶胥,广一丈五尺,高八尺,五百二十具。
渡沟堑,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辘轳[lù lú]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渡大水,飞江,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天浮铁螳螂,矩内圆外,径四尺以上,环络自副,三十二具。以天浮张飞江,济大海,谓之天潢,一名天舡[chuán]。
山林野居,结虎落柴营,环利铁锁长二丈以上,千二百枚;环利大通索大四寸,长四丈以上,六百枚;环利中通索大二寸,长四丈以上,三百枚;环利小徽缧长二丈以上,万二千枚。
天雨盖重车上板,结枲[xǐ]鉏铻[jǔyǔ],广四尺,长四丈以上,车一具,以铁杙[yǐ]张之。
伐木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三百枚。棨镢[qǐ jué],刃广六寸,柄长五尺以上,三百枚。铜筑固为垂,长五尺以上,三百枚。鹰爪方胸铁耙,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两枝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
芟[shān]草木大镰,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大橹刀,重八斤,柄长六尺,三百枚。委环铁杙[yǐ],长三尺以上,三百枚。椓[zhuó]杙大锤,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百二十枚。
甲士万人,强弩六千,戟楯[jǐ dùn]二千,矛楯二千,修治攻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此举兵军用之大数也。”
武王曰:“允哉!”

查字正音:
品:品,甲骨文(口,嘴巴)(口,嘴巴)(口,嘴巴),三个“口”相集,表示一口一口慢慢地吃,非一大口吞下。有的甲骨文颠倒上下结构顺序。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一小口一小口地啜吃,慢慢地辨别滋味,享受食物。
钺:yuè,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将帅使用的长柄圆刃青铜大斧。
缟:gǎo,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蒿”的省略,表示叶如白丝状的草本植物。縞,篆文(糸,丝品)(高,“蒿”),表示用白蒿织成的粗布。造字本义:名词,用白蒿织成的极朴素的粗布。
鋋:
椓:zhuó,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啄”的省略,表示鸟用嘴叼食。椓,篆文(木,椎器)(豖,即“啄”的省略,鸟用嘴叼食),表示用椎器啄击。造字本义:动词,用椎器啄击、椎刺。
杙:yì,造字本义:名词,尾端系绳的带倒钩的木制短箭。
枲:xǐ,大麻的雄株,开雄花,不结子,纤维可织麻布。也泛指麻。
鉏:“锄”是“鉏”的异体字。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耝”即“耡”的省略,表示除草松土,护苗助长。锄,篆文(金,金属)(且,即“耡”),表示除草松土、护苗助长的金属耡具。造字本义:名词,一种除草松土、护苗助长的长柄金属耡具。
铻:wú,互相抵触,格格不入。
棨:qǐ,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啓”的本字,表示守城卫兵为兵临城下的军队打开城门。棨,篆文(𢼄,即“啓”的本字,打开城门)(木,器械),表示出入城关的特别器械。造字本义:名词,写着将帅名号的木戟,作用相当于将帅的令牌,代表传令者渡津通关的特别权力。
楯:dùn,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士兵作战时使用的护身硬牌。楯,篆文(木,器械)(盾,护身硬牌),表示木制盾牌。造字本义:名词,木制的盾牌。
芟:shān,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长柄大锤杀敌。芟,篆文(艸,植物)(殳,手持长柄大锤杀敌),表示用大刀割草。造字本义:动词,用大镰刀扫割野草。

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君王发兵攻伐,三军使用的武器装备与攻守器械,其种类数量的多少,是不是有一定的标准呢?”
    太公答道:“君王您问的是一个大问题啊!部队使用的攻守器械,各有不同的种类,这是军队能否产生巨大威力的关键。
    武王说:“愿意听您指教。”
   太公说:“凡是出兵打仗,武器装备的配置是有一个大概标准的,如果率领甲士一万人,标准是:武冲大扶胥战车三十六辆,有技能而又作战勇敢的兵士使用强弩、矛、戟,在战车两旁护卫,每辆战车用二十四人推行。车轮高八尺,车上设置旗鼓。在兵法上将这种战车称之为“震骇’,用这种战车能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强大的敌人。
     “武翼大橹矛戟扶胥战车七十二辆,有技能而又作战勇敢的士兵使用强弩、矛、载,在战车两旁护卫。车轮高五尺,车上配有较车连弩。用这种战车能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强大的敌人。
     “提翼小橹扶胥战车一百四十辆,车 上配有绞车连弩,车轮与鹿车大小相近。用这种战车能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强大的敌人。
“大黄参连弩大扶胥战车三十六辆,有技能而又作战勇敢的兵十用强弩、矛、戟,在战车两旁护卫。车上插有’飞凫’、‘电影’两种旗帜。’飞凫’的旗杆是红色的,旗子上装饰有白色的羽毛,用铜做旗杆的头; ‘电影’的旗杆是青色的,旗子上装饰有红色的羽毛,用铁做旗杆的头。白天车上用的旗面是红绢,长六尺,宽六寸,称为‘光耀;夜晚车上用的旗面是白绢,长六尺,宽六寸,称为‘流星’。用这种战车可以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敌人的步兵和骑兵。
     “大扶胥冲车三十六辆,车上载有奋勇杀敌的螳螂武士,用这种战车可以纵横冲击,击败敌人。
     “辎车骑寇这种战车又名‘电车’,在兵法称之为“电击’。 用这种战车可以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在夜晚前来偷袭的敌方步兵和骑兵。
     “矛戟扶胥轻车一百六十辆。车上载有三名奋勇杀敌的螳螂武士,在兵法上称之为‘霆击’。用这种战车可以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敌人的步兵和骑兵。
    “方头大铁棒,重十二斤,柄的长度五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把,这种铁棒又名“天棓”。长柄斧,刃的长度为八寸,重八斤、柄的长度五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把,这种长斧又名“天钺”。方头铁锤,重八斤,柄的长度五尺以上,一共一千二百把,这种铁锤又名“天锤”。用这些兵器可以打败敌人成群的步兵和骑兵。
    “飞钩的长度为八寸,钩实的长度为四寸,柄的长度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把,用它投掷钓取敌人。
    “军队防守时,可使用木螳螂剑刃扶胥战车,这种战车宽度为两丈。共一百二十辆,它又名‘行马’。在平坦的地形上,步兵可以用它来打败敌人战车和骑兵的攻击。
     “木蒺藜,设置这种障碍物时要让它高于地面二尺五寸,共一百二十具。可以用它来打败敌人的步兵和骑兵,拦截穷途末路的敌寇,阻击战败逃跑的敌人。
     “轴旋短冲矛戟扶胥战车共一百二十辆,黄帝当 年打败蚩尤氏用的就是这种战车。可以用它击败敌人的步兵、骑兵,拦截穷途末路的敌寇,阻击战败逃跑的敌人。
     “在狭窄的小路上,可以设置铁蒺藜这种障碍物,它的刺长为四寸,宽度为八寸,长度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具,可以用来打败敌人的步兵、骑兵。
      “天色昏暗时敌人突然来袭,双方短兵相接,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地罗,铺设两镞蒺藜和参连织女,它们的刺尖相距为两寸,共一万两千具。在空旷的长满野草的地区,可配备方胸铤矛,共一千两百把。设置铤矛的方法,是让它高出地面一尺五寸。可以用它击败敌人的步兵、骑兵,拦截穷途末路的敌寇,阻击战败逃跑的敌人。
       “在狭窄的小路和地势低洼之处,可设置铁械锁参连,共下i二十具。可以用它击败敌人的步兵、骑兵,拦截穷途末路的敌寇,阻击战败逃跑的敌人。
      “守卫营门,可配备矛戟小橹十二具,附带配置绞车连弩。军队驻守时,可配备天罗虎落锁连,每部宽度为一丈五尺,高度为八尺,共一百二十具。还可配置虎落剑刃扶胥,宽度为一丈五尺,高度为八尺,共一百二十具。
     “跨越沟堑时应配备飞桥,每座飞桥的宽度为一丈五尺,长度两丈以上,装有转关辘轳,共八具,用连环铁锁架设。渡大江大河时,应配备飞江浮桥,它的宽度为一丈五尺,长度两丈以上,共八具,用连环铁锁架设。天浮与铁螳螂,内方外圆, 直径四尺以上,附带配置铁环绳索,共三十二具。把飞江浮桥架设在天浮上,可以渡过大江,这就叫‘天潢’,又名‘天舡’。
    “军队在山林野外宿营时,应构筑营垒虎落柴营,届时需要配备连环铁锁链,其长度为两丈以上,共一千两百条。还应配备环利大通案,这种连环铁锁链的宽度为四寸,长度四丈以上,共六百条。还应配备环利中通索,这种连环铁锁链的宽度为两寸,长度四丈以上,,共二百条。还应配备环铁小徽缧,这种连环铁锁链的长度为两丈以上,共一万两千条。
      ““天雨盖’,下雨时将它盖在辎重车的车顶,它是用麻绳编织而成的防雨车篷,宽度为四尺,长度四丈以上,每车一付,用小铁桩固定在车顶上。
     “砍伐树木时用的大斧,每把重八斤,柄的长度三尺以上,共三百枚。榮锂是一种大锄,刃的广度为六寸,柄的长度五尺以上,共三百把。铜筑固为垂是一种大锤,长度五尺以上,共三百把。鹰爪方胸铁耙。这种铁把的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方胸铁又,这种铁又的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方胸两枝铁又,这种铁叉的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
     “割除草木的大镰,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 大橹刀,重八斤,长六尺,共三百把。带环的铁橛子,长度三尺以上,共三百把。打木桩的大锤,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共一百二十把。
一万人的军队,应配备强弩六千张,戟和盾两千套,矛和盾两千套。还需要修理攻城器械和磨快兵器的能工巧匠三百人。这是发”兵作战时需要的军用器材与人员的大致教目。”
     武王日:“您说得真对啊!”


三陈第三十二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为天陈[zhèn]、地陈、人陈,奈何?”
     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dǒu biāo],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为天陈。丘陵水泉,亦有前后左右之利,此为地陈。用车用马,用文用武,此为人陈。”
     武王曰:“善哉!

查字正音:
杓:sháo,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长柄巨匙。杓,篆文(木,木材)(勺,长柄巨匙),表示勺木,即长柄木勺。造字本义:名词,长柄的木勺。

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凡是出兵打仗,有天阵、地阵、人阵的不同布阵方式,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太公答道:“根据天.上的日月、星辰、北斗柄是在我军的左与右还是前与后来布阵,这就是天阵;丘陵、水泉是在我军的前与后还是左与右,利弊也是有所不同的,依据这种地形来布阵就是地阵;出兵是使用战车还是使用骑兵,是使用计谋还是使用勇力,根据这些情况来布阵就是人阵。”
     大武王说:“您说得真好啊!”


疾战第三十三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为之奈何?”
    太公曰:“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如此者,为四武冲陈,以武车骁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武王曰:“若已出围地,欲因以为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左军疾左,右军疾右,无与敌人争道。中军迭[dié]前迭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

查字正音:
徐:xú,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茅屋,借代简易建筑。徐,篆文(彳,即“行”的省略,旅行)(余,茅屋,借代路边供行人歇息的简易建筑),表示在旅途中歇宿路边简易客店。造字本义:动词,且住且行,旅程从容。
疾:造字本义:动词,中箭受伤,卧床休养。形容词:快速的,急速的。
迭:迭,篆文(辵,行进、进程)(失,未抓牢,不能控制),表示进程失控。造字本义:动词,在不同时间到达。

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敌人将我军包围,阻断了我军的粮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该如何突围?”
     太公答道:“这是天下处境最困难的军队了。这时如果我军反应灵活、行动迅速就能突围取胜,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就会失败。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应该摆出四武冲阵,把武冲大扶胥摆在四周以阻挡敌人进攻,用骁勇善战的骑兵惊扰并打乱敌人的部署,向敌人发起快速冲击,这样就可以畅行无阻,实现突围。”
    武王问道:“如果已经冲出敌人的包围,想要乘势打击敌人取得胜利,该怎么做呢?”
   太公说:“左翼的军队快速向左冲击,右翼的军队快速向右冲击,不要与敌人争抢道路,中路的军队忽而向前冲击,忽而向后冲击。这样敌人即使人数众多,也能打败敌人,使其主将败逃。”

心得体会:
    对装备这么精确的规划,怎么做到的?天阵、地阵、人阵,天地人,视野永远是立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20: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yp燕子 于 2025-5-9 20:52 编辑

第十二周(5月4日-10日)任务:
必出第三十四
军略第三十五
临境第三十六



必出第三十四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食,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阻又固,我欲必出,为之奈何?”
太公曰:“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审知敌人空虚之地,无人之处,可以必出。将士人持玄旗,操器械,设衔枚,夜出,勇力、飞足、冒将之士居前平垒,为军开道;材士强弩,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陈毕徐行,慎无惊骇。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武翼大橹以蔽左右。敌人若惊,勇力冒将之士疾击而前,弱卒车骑以属其后,材士强弩隐伏而处。审候敌人追我,伏兵疾击其后,多其火鼓、若从地出,若从天下。三军勇斗,莫我能御。”
武王曰:“前有大水、广堑、深坑,我欲逾渡,无舟楫之备,敌人屯垒,限我军前,塞我归道,斥候常戒,险塞尽守,车骑要我前,勇士击我后,为之奈何?”
太公曰:“大水、广堑、深坑,敌人所不守,或能守之,其卒必寡。若此者,以飞江、转关与天潢以济吾军。勇力材士从我所指,冲敌绝陈,皆致其死。先燔吾辎重,烧吾粮食,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已出,令我踵[zhǒng]军设云火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敌人车骑,必不敢远追长驱。因以火为记,先出者令至火而止,为四武冲陈。如此,则吾三军皆精锐勇斗,莫我能止。”
武王曰:“善哉!”

查字正音:
衔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以系于颈上。
天潢:古代作战渡水用的大船。
踵军:zhǒng,后卫部队。

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如果率领军队深入敌国作战,敌人从四面将我军合围,阻断了我军的退路,切断了我军的粮道。敌人人数众多,粮食充裕,占据险要难攻的地形,阵地非常坚固。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要想成功突围,应该怎样做呢?”
太公答道:“成功突围的方法,最关键的是要拥有必备的军用器械,同时最重要的是将士们要能勇敢作战。察明敌人空虚薄弱的地方,以及无人防守之处,从这些地方突围就可以成功。将士们人人举着黑旗,拿着器械,口中街枚以禁喧哗,趁着夜色突围。安排勇猛有力、善于奔跑,敢于冒险的战士在前面行动,攻占敌人的营垒为我军打开通道,让作战本领高强的士兵拿着强弩,作为伏兵断后,弱卒和车兵、骑兵处于中部。阵形安排好了以后缓慢行进,小心谨慎,不可惊慌失措。将武冲大扶胥战车置于前后以护卫部队,让武翼大橹矛戟战车防御部队的左右两翼,敌人如果被惊动,发现我军的突国意图,就命令勇猛有力、敢于冒险的士兵快速在前面冲去,弱卒和车兵、骑兵紧紧在后面跟随,让作战本领高强的士兵拿着强弩隐藏起来以伏击敌人。确切察知敌人这赶我军,就命令伏兵快速攻击敌人的尾部,多拿火把和战鼓,好像从地下冒出,又像从天而降。全军勇敢战手,这样就谁也阻截不了我们了。”
武王问道:“假如前方有大水、宽沟、深坑,我军想要渡过去,却没有准备船只。敌人屯兵筑垒,阻止我军前进,堵住我军归路,他们的侦察兵常备不懈,高度警戒,凡是地势险要的地方都有人驻守。敌人的车兵、骑兵在前面阻拦,勇士在后面追击,该怎么做才能突围出去呢?”
太公答道:“大水、宽沟、深坑,这些地方敌人往往不派兵防守,有的即使派兵防守了,兵力也必定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飞江、转关与天潢把我军渡过去,让勇武善战的精兵听从指挥,冲锋陷阵,都尽全力拼死作战。先烧掉我们的军需物资,再烧掉我们的粮食,明确地告诉全体官兵,只有勇敢战斗才有活路,不勇敢战斗就死路一条。突围以后,命令断后的部队设置篝火信号,远远地侦察敌军动态,一定要依靠草木、坟墓以及各种险要地势打击敌人,这样敌人的车兵、骑兵必定不敢长途追赶。之所以用火作为信号,是因为要让先期突围出去的部队到达有火的地方就停下来,并摆出四武冲阵的阵形。这样,我三军将士就精悍锐利,勇猛善战,无人能挡了。”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军略第三十五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溪大谷险阻之水,吾三军未得毕济,而天暴雨流水大至,后不得属于前,无有舟梁之备,又无水草之资。吾欲毕济,使三军不稽留,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素信,士卒不习。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攻城围邑,则有轒辒[fěnwēn]、临冲;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三军行止,则有武冲、大橹,前后拒守;绝道遮街,则有材士强弩卫其两旁;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昼则登云梯远望,立五色旌旗;夜则设云火万炬,击雷鼓,振鼙[pí]铎,吹鸣笳[jiā];越沟堑,则有飞桥、转关、辘轳、鉏铻[chú yǔ];济大水,则有天潢、飞江;逆波上流,则有浮海、绝江。三军用备,主将何忧?”

查字正音:
轒辒:fěnwēn,一种攻城器械。
鉏铻:chú yǔ,齿状物。
鸣笳:笳(jiā)笛。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

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如果领兵深入敌国作战,遇到深山险谷中阻碍我军前进的河流,我军尚未全部过河时,突然天降暴雨,水流迅疾,水位大涨,后面的部队与前方部队接连不上,而我们事先没有准备好船只,同时又没有水草供给。我想让全军都能顺利过河,不让他们在此停留过久,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凡是将帅领兵出征,如果作战计划不事先制定,装备器械不提前备好,军事训练平素不扎实管用,士卒不能熟练掌握各种武器装备,这样的军队就不能称作王者之师。凡是军队有大的战事,没有不训练士卒使其熟练使用各种器械的。如果要围攻敌人的城邑,就用轒辒、临车、冲车;如果要观察城中敌情,就用云梯、飞楼;在三军行进止息时,就用武冲、大橹在前后防卫;如果要断绝道路街道,就命令有作战本领的士卒拿着强弩守卫在两侧;如果要构筑营垒,就用天罗、武落、行马、蒺藜;白天登上云梯远望,并竖立五色旌旗;夜晚燃起众多冲天火炬,并去雷鼓,敲章鼓,摇大铃,吹鸣茄;如果要越过深沟,就用飞桥、转关、维护、鉏铻;如果要渡过大河,就用天潢、飞江;逆水而行,就用浮海、 绝江。如果上述器械全军都准备好了,主将还有什么可优虑的呢?”

临境第三十六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我与敌人国境相拒,彼可以来,我可以往,陈皆坚固,莫敢先举,我欲往而袭之,彼亦可来,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兵三处,令我前军深沟增垒而无出。列雄旗,击鼙鼓,完为守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无使敌人知我意;发我锐士,潜袭其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不知我情,则止不来矣。”
武王曰:“敌人知我之情,通我之谋,动而得我事,其锐士伏于深草,要隘路,击我便处,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前军,日出挑战,以劳其意;令我老弱,曳柴扬尘,鼓呼而往来,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去敌无过百步,其将必劳,其卒必骇。如此,则敌人不敢来。吾往者不止,或袭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敌人必败。”

查字正音:
情:生活的实况。
隘:“隘”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嗌”的本字,金文字形表示喉咙因衰老或发炎吞咽能力差。,篆文“”(两个“阜”,表示陡峭的岩壁夹道)(,即“嗌”的本字,喉咙因衰老或发炎难以吞咽),表示山沟幽谷底部的小道,岩壁夹道,只有一线穿行,窄如生病的咽喉,勉强缓慢通过。篆文异体字“隘”用“益”(即“溢”的本字,水满横流)代替“”(喉咙生病难以吞咽),表示谷底窄道,稍遇雨情,就有被谷底山洪吞没的危险。造字本义:形容词,谷底通道如咽喉一样狭窄,难以通行。
曳:yè,“曳”是“拽”的本字。古代字形中,“臾”、“曳”似同源,后分化。篆文“臾”字形中的“人”字被分写成一撇一捺,便成了“曳”。造字本义:动词,双手拽着一个人。

翻译:
武王问太公说:“我军与敌人在国境线上相互对抗。敌人可以前来攻我,我也可以前去攻敌,双方的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率先采取行动。我想前去袭击敌人,但又担心敌人前来袭击我军,应该怎么办?”
国太公答道:“可将我军兵力一分为三,命令我军的前部,要挖深沟筑高垒,不要出击,要多插挂旗,敲击战鼓,严密守卫,高度戒备;命令我军的后部,要多积粮食,不要让敌人了解我方意图。发动我方精锐部队偷袭敌人内部,攻击它没有想到的地方,攻打它没有防备之处,敌人不了解我方情况,就会停止行动,不敢来犯了。”
   武王问道:“敌人了解我方内情,掌握我方计谋,我们一行动他们就知道我军的意图。他们的精锐士卒理伏于深草之中,在险要路段拦截我军,在方便他们作战的地方发动对我军的攻击,在上述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命令我军的前部,每天前去挑战,以消磨敌人的斗志,命令军中的老弱士卒,拖动木柴,扬起尘王,击鼓呼叫,往来走动,有的出现在敌人左方,有的出现在敌人右方,距离敌人不要超过一百步,这样敌将一定会疲于应付,敌兵一定会惊慌害怕。这样,敌人就不敢来犯。我军如此不间断地袭抚敌人,或袭抗敌人的内部,或攻击敌人的外部,全军上下迅速地发动进攻,一定会打败敌人。


心得体会:
    人心最重要,人心志坚,就可以成事。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对抗战,就是有力的证明。在生活中,做事好像有很多困难,放弃,可能有很多理由,其实还是志不够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6 10: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yp燕子 于 2025-5-16 10:49 编辑

第十三周 (5月11-17日)任务
虎韬之
动静第三十七
金鼓第三十八
绝道第三十九




动静第三十七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之军相当,两陈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háng]陈不固,后陈欲走,前陈数顾;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军必败。”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避。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
武王曰:“善哉!”

查字正音:
势:埶(艺yì),疑为“執”(执zhí)的变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拘捕罪犯。勢,篆文(埶,疑为“執”的误写,拘捕)(力,强力),表示强力拘捕。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
动: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

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率领军队深入敌国作战,我军实力与敌军旗鼓相当,双方阵地相对,多少强弱相等,谁也不敢首先发动进攻。我想让对方将帅心生恐惧,士卒悲观怯战。敌军阵形不稳,后阵的人想要临阵逃跑,前阵的人屡次回头观望,我军击鼓呼叫,乘机出兵,敌人就此败透,该怎么做呢?
   太公答道:“如果想达此目的,就要命令部队赶到距离敌人十里的地方,在敌军两侧理伏下来,还要派遣战车、骑兵赶到距离敌人百里的地方,忽而出现在敌人的前方,忽而迂回到敌人的后方,各部队都要多备旌旗,增设战鼓。两军一旦交战,我军击鼓呼叫,各部队同时展开攻击,敌将必定恐惧,敌兵必定惊骇,大小部队不相救援,官兵上下只顾自己,互不关照,这样敌军必败无疑。”
   武王问道,“如果敌人所处的地势,使我军无法在其两旁设置伏兵,兵车、骑兵又无法在其前后运动,而且敌人还掌握了我军的谋略,事先做了防备,我军士卒悲观怯战,将帅心生恐惧,与敌交战无法取胜。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大王您提的这个问题很微妙啊!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在双方交战前的五天,就要派出侦察兵赶赴远方,前往侦察敌人的动静,确切地查明敌军前来进攻的情况,设置伏兵,等待敌人,一定要在敌人无法逃脱的死地避开敌人,远远设置我军的旌旗,使我军的行列显得稀疏不整,一定要派出一支部队赶到敌军前方,与敌对阵交锋。刚一交战就佯装败逃,不停地击鼓鸣金,后退三里再转而回击,伏兵伺机发动攻击,有的攻陷敌军两旁,有的袭击敌军前后,全军上下快速发动进攻,敌人必定败逃。”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金鼓第三十八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当,而天大寒甚暑,日夜霖雨,旬日不止,沟垒悉坏,隘塞不守,斥堠懈怠,士卒不戒,敌人夜来。三军无备,上下惑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谁何不绝,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号相命,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诫而约之,各慎其处。敌人若来,视我军之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武王曰:“敌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锐士,佯北不止,过伏而还,或击我前,或击我后,或薄我垒,吾三军大恐,扰乱失次,离其处所,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为三队,随而追之,勿越其伏,三队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前,敌人必败。”

查字正音:
堠:hòu,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斥堠(“斥”,侦察的意思;侦察敌情的建筑物,亦指探测敌情的士兵)。
佯:yáng,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祥”的本字,表示祥和、柔和。佯,篆文(人,当事人)(羊,即“祥”的本字),表示人的行为安祥柔和。造字本义:形容词,行为安祥柔和,留有余地。

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率领军队深入敌国作战,我军实力与敌军旗鼓相当,而天气要么十分寒冷,要么酷热难耐,要么日夜阴雨连绵,十几天不停,沟壕与营垒全都崩毁,险隘要塞无人把守,侦察人员消极懈怠,士卒疏于警戒,敌人夜晚来袭,三军没有防备,上下迷惑,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大凡军队只有保持戒备,才能坚不可摧;如果懈怠了,就会招致失败。应命令我军营垒上的哨兵,使要求口令之声连续不断,人人手持旌旗,前后相望,传递口令,不要让金鼓之声断绝,向外表示均已做好战斗准备。以三千人为一屯,郑重告诫,严格约束,使每一屯都慎重守护好各自的区域。敌人如果来犯,发现我军高度戒备,即使到达了也必定返还。我军应乘敌人筋疲力尽、精神懈怠之际,派遣精锐部队,紧随其后实施攻击。”
   武王问道:“如果敌人知道我军紧追不舍,就会埋状下精锐部故、假装败北,不停后退,越过埋伏圈以引诱我军进入埋伏圈,有的攻击我军前方,有的攻击我军后方,有的逼近我军营垒,这样就会使我全军产生极大恐慌,队列混乱失序,士卒偏离各自的战位,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大公答道。“将我军分成三队,每队跟随追击不同的目标,不要要进入敌人理伏之处,三队要赶在到达敌人伏兵处之前同时追到敌人,有的攻击敌人的前后,有的攻击敌人的两侧、严明号令,快速出击,奋勇向前,这样敌人必败无疑。


绝道第三十九

原文: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守,敌人绝我粮道,又越我前后,吾欲战则不可胜,欲守则不可久,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深入敌人之境,必察地之形势,务求便利,依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为之固,谨守关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则我军坚固,敌人不能绝我粮道,又不能越我前后。”
武王曰:“吾三军过大林、广泽、平易之地,吾盟误失,卒[cù]与敌人相薄,以战则不胜,以守则不固,敌人翼我两旁,越我前后,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之法,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审知敌人所在。地势不利,则以武冲为垒而前,又置两踵军于后,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即有警急,前后相救。吾三军常完坚,必无毁伤。”
武王曰:“善哉!”

查字正音:

盟: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公开、显示。盟,有的甲骨文假借“血”。古人认为血是生命的象征,将各自的鲜血滴入同一个盛器的水或酒中,对天地发誓后喝下融合彼此鲜血的水或酒,表示生命相连,命运与共。有的甲骨文(“血”的省略)(明,表示公开),强调互喝血酒,公开发誓缔结生死之交。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明”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共饮融合彼此鲜血的液体,公开发誓缔结生死之交。
薄: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水大、四处漫延。薄,篆文(艸,野草)(溥,漫延),表示草丛漫延生长。造字本义:名词,漫延生长的草丛。
踵:zhǒng,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负载量大。踵,金文(止,即“趾”,代脚)(重,负载量大),表示脚的承重部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有的篆文以“足”代“止”。造字本义:名词,全身最承重的器官,脚跟。

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率领军队深入敌国作战,与敌军对峙,敌人截断了我军的粮道,还在我军前后肆意运动。我想与敌军作战,却难以取胜;想要防守,却又难以持久。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凡是深入敌境作战,一定要考察当地的地形地貌,务必占据有利地势,依托山林、险阻、水泉、林木等构筑坚固的阵地,严守关隘、桥梁,还应了解城邑、坟墓等区域当中哪些地形对我军有利。这样,我军就能坚不可摧,敌人既不能截断我军的粮道,也不能在我军前后肆意运动。”
      武王问道:“我军通过大片的丘陵、广阔的沼泽地以及平坦之地时,盟军因失误而未能与我军会合,我军突然与敌人相遇,想与敌人交战却不能取胜,想防守又怕守不住,敌人已经包抄我军两侧,还在我军前后肆意运动,我军官兵非常恐慌,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大凡统帅军队的法则,应当是首先向远方派遣侦察兵,在距离敌人二百里的地方,探查敌人所处的位置。如果地势对我军不利,就用武冲车作为壁垒,在前面抵挡敌人,又安排两支部队殿后,它们与大部队的距离远的可达百里,近的可达五十里,一旦预警告急,就可前后相互救援。我军各部队一直完好无恙,坚不可摧,必定不会遭受敌人的损害。”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心得体会:想到符言里面说的人的状态(心静),恭心;太公做到了,才可能这样明,对战局的清晰应对,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感觉就是糊涂的,所以应对生活这个战场,也就是乱七八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yp燕子 于 2025-5-23 11:22 编辑

第十四周(5月18日-5月24日)任务
虎韬之
略地第四十
火战第四十一
垒虚第四十二




略地第四十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胜深入,略其地,有大城不可下。其别军守险,与我相拒。我欲攻城围邑,恐其别军卒至而击我,中外相合,击我表里,三军大乱,上下恐骇,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围邑,车骑必远,屯卫警戒,阻其外内,中人绝粮,外不得输,城人恐怖,其将必降。”
武王曰:“中人绝粮,外不得输,阴为约誓,相与密谋,夜出穷寇死战,其车骑锐士,或冲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当分为三军,谨视地形而处。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敌人恐惧,不入山林,即归大邑。走其别军,车骑远要[yāo]其前,勿令遗脱。中人以为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其老弱独在。车骑深入长驱,敌人之军,必莫敢至。慎勿与战,绝其粮道,围而守之,必久其日。无燔人积聚,无坏人宫室,冢树社丛勿伐,降者勿杀,得而勿戮,示之以仁义,施之以厚德。令其士民曰:‘罪在一人。’如此,则天下和服。”
武王曰:“善哉!”

查字正音:
骇: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咳”的省略,表示由喉咙发出声音。駭,篆文(馬,马匹)(亥,即“咳”的省略,喉咙受刺激发出声音),表示马匹发出鸣咽声。造字本义:动词,马遇警受惊而嘶鸣。
略:“各”是“略”的本字。当“各”的“进犯”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田”(“疆”的省略)另造“略”代替。金文(田,即“疆”,边界)(各,进犯他邑),表示犯边。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侵入他邑,重定疆界。
寇:寇,金文(宀,房屋、民宅)(万,是“方”的简写,边塞、边境)(攴,持械攻击),表示边匪武力袭击民宅。有的金文误将“方”写成“元”。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域外暴徒袭击边民,武力劫掠。
别:“别”是“捌”的本字。别,甲骨文(刀,屠刀)(像多关节的骨头),表示用刀剔骨。篆文将甲骨文字形的左右顺序反转,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关节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解剖,剔骨。

翻译:
      武王问大公道:“我军与敌交战取胜,接着乘胜深入敌境,占领了敌国的土地,还有一座大城未能攻下,另外敌人还有一支部队固守险要地形与我军对抗,我军想要敌国这座城,又怕那支部队突然到达城外教援,攻击我军。敌军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我军,导致我军各部大乱,官兵上下惊恐。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大公答道:“大凡围攻敌人的城邑,必须把战车、骑兵安排到离城较远的地方,负责守卫、警或,阻断城内城外敌人联系。城内的敌人断粮,城外的敌人无法把粮食送进去。这公司城中的敌人难买你惊恐害怕,敌将一定会投降。
    武王问道:“城内敌人断粮,城外敌人却无法把粮食输送进去,这时敌人暗中订约发誓,相互密谋突围,夜晚派出那些自知身陷绝境的勇士拼死作战,还派遣车兵、骑兵以及精锐战士,或者冲入我军营内攻击,出者在我军营外发动攻击。我军士卒惊慌迷惑,全军溃败混乱,在这种楼况下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全军分成三个部分,审看地形分别驻扎。要查明城外敌军所处的位置,以及其他城邑与军事堡垒的情况,为城内的敌军开设一条特别通道,以诱其外逃,但工作布置要周密完备,万无一失。这时敌人恐惧万分,不是想逃入山林,就是想撤回大城。这时我军要设法赶走前来教援的另外一支部队,车兵、骑兵要在城外远处拦截城内突国出来的先头部队,不要让他们逃脱。城内敌军误以为先头部队已经打开通道,突围成功,他们的精锐士兵必定开始外逃,城内仅留下老弱士卒。这时我军的车兵,骑兵可以长驱直入,试图突围的士兵一定不敢迎战,我军切记不要与敌军交战,要切断敌人的粮道,把敌人围困在城里,时间一久,敌人自会投降。攻克大城后,不要焚烧敌人的粮食,不要毁坏敌人的房屋,不要砍伐坟地和神庙的树木,不要杀掉降者,不要虐待俘虏,要向他们表明我们的仁义立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大德。向敌国的士民宣告道:有罪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们的无道君主。这样,天下人就会心悦诚服。”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火战第四十一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草蓊[wěng]秽,周吾军前后左右,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疲倦休止。敌人因天燥疾风之利,燔吾上风,车骑锐士,坚伏吾后,吾三军恐怖,散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又燔吾后。敌人若至,即引军而却,按黑地而坚处[chǔ]。敌人之来,犹在吾后,见火起,必还走。吾按黑地而处,强弩材士,卫吾左右,又燔吾前后。若此,则敌不能害我。”
武王曰:“敌人燔吾左右,又燔吾前后,烟覆吾军,其大兵按黑地而起,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为四武冲陈,强弩翼吾左右。其法无胜亦无负。”

查字正音:
蓊:wěng,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鸟颈毛。蓊,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艸,植物)(翁,鸟颈毛),比喻植物的茎杆上长满枝叶。推测造字本义:形容词,草木茎杆上枝叶茂盛。
秽:huì“秽”是“薉”的异体字。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年终祭祀时对逃犯斫足的酷刑。薉,篆文(艸,植物)(歲,斫足),比喻刈锄杂草,以免杂草的草籽污染收获的谷物。隶书异体字“穢”用“禾”(庄稼)代替“艸”,强调“薉”和庄稼的冲突关系。造字本义:名词,在收获谷物之前必须刈锄的杂草。
燔:fán,造字本义:动词,烤熟用于祭祀的全牲,祭祀之后参与祭典的人们可以直接用手抓食。动词:整体焚烧。

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率领军队深入敌国作战,进入深草灌木地带,我军前后左右都被荒草围绕,全军行进数百里,人马疲惫,宿营休息。敌人利用天干风急之便,在上风处放火,他们的战车、骑兵以及精锐战士顽强地理伏在我军的后面。我军官兵陷入恐慌,秩序散乱,四下逃跑,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遇到这种情况,要利用云梯、飞楼登高嘹望,严密观察左右前后的情况。发现敌人放火烧草,就在我军军营的前方放火,清理出一个开阔的防火带,接着又在军营的后方放火。敌人如果来攻,就领兵退却,将部队带到黑地坚守。敌人来攻,此时他们还位于我军后面,看见大火烧起来必定转身逃走。我军占据黑地坚守着,作战本领高强的士卒拿着强弩护卫在大军的左右,又按照上述办法在前后放火。这样,敌人就不能加害我军了。”
     武王问道:“敌人不仅在我军的左右放火,还在我军的前后放火,烟雾笼罩住了我军,敌人大军占据了黑地并向我进攻,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军就布下四武冲阵,让士卒拿着强弩护卫在我军的左右,使用这种战术虽然无法取胜,但也不会失败。”


垒虚第四十二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何以知敌垒之虚实,自来自去?”
太公曰:“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登高下望,以观敌之变动;望其垒,即知其虚实;望其士卒,则知其去来。”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也。敌人卒[cù]去不远,未定而复返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太疾则前后不相次;不相次则行[háng]陈必乱。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胜矣。”

查字正音:
氛:“雰”是“氛”的异体字。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纷”的省略,表示飘动而富于变化。氛,篆文(气,云气或雾霭)(分,即“纷”的省略,飘动而富于变化),表示云气或雾霭缤纷飘散。造字本义:名词,缤纷飘散的云气或雾霭。
偶: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面具娱乐表演。偶,金文(人,杂耍艺人)(禺,手持面具表演)(内,藏在其中),表示杂耍艺人藏身于舞台背后,利用假人道具表演。简体金文省去“内”,将“禺”的字形简化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傀儡戏中艺人利用绳线操作进行表演的假人道具。

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怎样才能知道敌军营垒的虚实状况以及他们的调兵意图?”
     太公答道:“主将必须上能懂天道,下能懂地理,中能懂人事。登高嘹望敌情,以观察敌人的变化。观测敌人的营垒,就能了解敌人的虚实;观察敌人的士卒,就能了解主将的军事部署。”
     武王问道:“凭什么就能知道这些呢?”
     太公答道:“听不到敌人的鼓音,也听不到敌人的铎声,远观敌人营垒上方虽有很多飞鸟,却没有受到惊扰,空中没有飞扬的尘土,据此可知敌人必定有诈,在军营中放置了一些假人以迷惑我们。如果敌人仓促撤退,士卒还没安定下来就又匆忙返回,那就能说明他们调动士卒太过急促。这方面太过急促,军队就会前后次序混乱;前后次序混乱,队伍的行列就会混乱。像这种情况,我军就应快速出兵攻击敌人,即使以少击众,也一定能够取胜。


心得体会:
    “上能懂天道,下能懂地理,中能懂人事”古人比我们厉害,这样通神接物的状态,有什么局解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25 23:30 , Processed in 1.075695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