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睿涵

睿涵《六韬》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12: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4 13:51 编辑

守国第八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太公曰:”斋,将语君天地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
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
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因其常而视之,则民安。夫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为之先唱,天下和之。极反其常,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
一查字正音
1斋[zhāi]释义:,金文示,祭祀齊,众人一致),表示众人一齐祭祀。篆文将金文字形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将金文字形的“齊”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皇帝或王侯举行特别重大的祭祀活动前,要求全国或全城的臣民上下一齐净身、他居、戒欲、素食,向神灵极尽虔敬,以确保祭祀灵验,求得福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示”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把正体楷书字形简化成“文”和“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齋,戒,潔也。从示,齊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斋,禁戒肉欲,使身心素洁。字形采用“示”作边旁,用有所省略的“齊”作声旁。


2牧[]牧,甲骨文持械打击牛,力畜),表示鞭打驱赶牛羊。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调整了结构顺序。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放养牛群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牛角形象消失,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古人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牧,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詩》曰:“牧人乃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牧,饲养牛的人。字形采用“攴、牛”会义。《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牧人于是进入梦乡。”


3生[shēng]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繁体甲骨文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写成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生,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所有与生相关的字,都采用“生”作边旁。


4荣[róng]“燊”、“爃”是“榮”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熒”的本字,表示花丛密集的花蕊和花粉色彩明亮,眩人眼目。榮,篆文“”,即“熒”的本字,花蕊荧亮木,树),表示树木花开满枝,眩目荧亮。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繁花绽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荣”,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篆文异体字“燊”用“ 焱”代替“”。楷书异体字“爃”再加“火”,写成左右结构。古籍多以“榮”代替“燊”和“爃”。古籍常“荣华”并用,表示草木花开繁盛,也比喻地位出众,风光气派,引人称羡;“荣”多指木本开花;“华”多指草本开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榮,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荣,桐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用省略了“火”的“熒”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荣”是屋梠两


5长[zhǎng]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里面加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長,久遠也。从兀,从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纼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从長。仧,古文長。,亦古文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长,时空久远。字形采用“兀、匕”作边旁。兀,是高远的意思。匕,表示久则变化。字形采用“亡”作声旁。,是倒写的“亡”字。所
有与长相关的字,都采用“长”作边旁。仧,这是古文写法的“长”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长”字。


6成[chéng],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成,就也。从戊,丁聲。,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7敛[liǎn]“斂”是“”的异体字。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力排众议,统一认识,执行命令。,金文僉,统一执行命令曰,说话、命令攴,持械打击),表示以行罚的权威强制统一认识,接受命令。篆文异体字省去金文字形中的“曰”,将金文字形中的“僉”写成,将金文字形“”简写成“斂”。造字本义:动词,朝庭以行罚的权威强制臣民统一认识,征收赋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僉”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敛”,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简化成“佥”古籍多以“斂”代替“”。古籍有时将“敛”与“征”相提并论(如“横征暴敛”),“征”强调官方强制取用民间资源,多带有正义性;“敛”强调官方或强权势力以行罚手段强制收税,多带非正义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斂,收也。从攴,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敛,收聚。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佥”作声旁。


8盈[yíng]夃”和“”是“溋”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器皿中水满外流。溋,甲骨文两个人益,即“溢”),表示两人进入浴缸后,缸内的水满出。有的甲骨文用“止”(趾,双脚)代替“人”,强调人站在装满水的浴缸里。有的甲骨文用“太”(即“汰”,淘洗)代替“止”(趾,双脚)。金文综合甲骨文和甲骨文两款字形,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误写成“乃”,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夃”省去“皿”造字本义:动词,人进浴缸,缸水满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夂”(止)写成“乂”。而印刷体楷书又误将俗体楷书字形中的“乂”写成“又”(用手抓),以致字形费解。楷书异体字“夃”省去“皿”。楷书异体字“盈盈”将“又”写成“夂”古籍多以“盈”代替“溋”和“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盈,滿器也。从皿、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盈,液体装满盛器。字形采用“皿、夃”会义。


9藏[cáng]”是“”的异体字;而“”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臣,即“目”的竖写,睡卧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口”(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加“走”(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形成“”会义的结构,字形由“”演变成“”。当“”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再加“艸”(遮蔽)另造“”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臧”写成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和“”。
--------------------------------------------------------------------------------------------------------------------------------------------------------------------------------------------------
“藏”字合并代替了“(zàng)”和“(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宀,房屋爿,卧床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和“”;而“”字和“”字已被废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藏,匿也。臣鉉等案:《漢書》通用臧字。从艸,後人所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藏,隐匿。臣铉等案:《汉书》上“臧”字与“藏”字相通用。字形采用“艸”作边旁,这个“草头”是后人所加。



10静[jìng]”和“”是“”的异体字;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11退[tuì]退,甲骨文豆,食器夂,倒写的“止”,即”的本字,脚板),脚趾朝着与食器相反的方向,表示离开进食的餐桌。有的甲骨文把食器豆”写成空置的,表示盛器内的食物已经被吃完。金文(行),强调从餐桌走开。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器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同时再加。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止”造字本义:动词,餐毕下桌离席隶书承续籀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走之底”,将籀文字形中的“豆”和“夂”写成“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退,郤也。一曰行遲也。从彳,从日,从夂。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退,却步。一种说法认为“退”是走得慢。字形采用“彳、日、夂”会义。


12让[rà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佐助、配合。,金文言,许诺襄,佐助),表示许诺、佐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退位,协助对方获得权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字“让”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并用字形简单的声旁“上”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讓,相責讓。从言,襄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让,相互责难。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襄”作声旁。


二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怎样才能守卫好国家?“
    太公答道:”您先斋戒,之后我将告诉您天地运行的原则,四季变化的规律,仁人圣君的治国道理,以及民心生变的征兆隐情。“
    文王于是斋戒七天,面朝北向太公拜了两下才开始询问。
    太公答道:“上天有四时转换,大地有万物生长,天下有百姓万民,他们由仁人圣君治理。所以春天的规律是滋生,万物欣欣向荣;夏天的规律是生长,万物茁壮生长;秋天 的规律是收获,万物果实饱满;冬天 的规律是收藏,万物静止蛰伏。秋天 果实饱满,到了冬天 就应收藏;冬天 收藏起来,到了来年就会重新萌芽生长,如此循环往复,没有人知道它的终点在何方,也没有人知道它的起点在何处。圣人的德行与之匹配,遵循的是天地运行的规则。所以天下清平,仁人圣君就会隐藏起来;天下动乱,仁人圣君就会昌盛壮大,遵循自然规律必然会有那样的结果。圣人在天地之间活动,他们所珍视的天道确实非常伟大。按照自然法则去处理国事,民众就会生活安定。民众若生活动荡,就会出现动乱的苗头,动乱的苗头一旦发展下去,就会有得失争斗。所以圣人以动用兵刑来平息民乱,以普施恩泽来团结民众。圣人首先行动倡导除暴,天下必然群起响应。应极端混乱的局面返回常态之后,圣王既不上前与民争利,也不后退让出王位。守卫国家做到这些,就能与天地一样久远。
三心得:治国,管理家庭,都要遵循自然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13: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7 21:54 编辑

上贤第九
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文王曰:“愿闻其道。”
太公曰:“夫六贼者;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议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賎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陵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
“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悻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划;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谇,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七曰,伪方异伎,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
“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未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文王曰:”善哉!“一查字正音:
1奢[shē]奢,金文者,烹煮)。籀文多,一人独享双份肉食),肉食数量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大鼎熬煮膏汤,排场出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用大鼎熬汤为奢”,一人独占两份肉食为“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奢,張也。从大,者聲。凡奢之屬皆从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奢,铺张。字形采用“大”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所有与奢相关的字,都采用“奢”作边旁。


2侈[chǐ]侈,篆文多,两份肉食)。造字本义:动词,一人享有两份肉食,超出平均水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原始共产、食物平分的时代,一人拥有两份肉食,属于过度享受。用大鼎熬汤为奢”,一人独占两份肉食为“侈”。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侈,掩脅也。从人,多聲。一曰奢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侈,掩盖、胁迫。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多”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侈”是“奢”的意思。


3陵[líng]
陵,甲骨文人,登山者止,即“趾”,借代脚板阜,盘山石阶),表示踏着石阶上行登山。有的甲骨文省略“止”,用“大”(成年人)代替“人”。有的甲骨文将“阜”简化成齿状的,将登山者写成一脚蹬地一脚高抬的登山姿势。繁体甲骨文加“又”(用手抓),表示手、脚并用,攀登陡直的山岩。金文加“土”(山地),表示在石阶或土路上攀登;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攀登形象上下重叠成“夌”,导致字形费解。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土”,将金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拾阶而上,登上高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夌”写成。当“陵”的“登山”本义消失后,后人用同音字“凌”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陵,大也。从,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陵,高大的山阜。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夌”作声旁。


4侮[wǔ]侮,甲骨文又,抓住、控制人,冒犯者),表示依仗暴力对被控制的妇女进行欺辱伤害。金文省去甲骨文的“又”,以“每”代“女”。籀文写成“人、女会义或人、母”会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欺辱妇女,以暴力做违背妇女意愿的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侮,傷也。从人,每聲。㑄,古文从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侮,轻慢。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每”作声旁。㑄,这是古文写法的“侮”字,字形采用“母”作声旁。


5侥[jiǎo]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饒”的省略,表示宽待、宽恕。僥,篆文人,罪人堯,即“”省略,宽待、宽恕),表示宽恕罪人。造字本义:动词,宽恕罪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堯”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侥”,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堯”简化成“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僥,南方有焦僥。人長三尺,短之極。从人,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侥,南方有一个叫焦侥的人,此人身高三尺,矮小至极。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尧”作声旁。


6悻[xìng]“㚔”是“”的异体字;“羍”是“㚔”的异体字;“𦍒”是“羍”的异体字;“幸”是“𦍒”的异体字;“𡴘”是“㚔”的异体字;“幸”也是“婞”的本字;“悻”是“婞”的异体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由颈枷、脚镣(“夂”的变形)、脚镣(“止”的变形)构成的死囚刑具,以脚颈连锁的重锁,避免死囚逃脱。有的甲骨文将脚镣(“夂”的变形)简写成半“竹”形,将脚镣(“夂”的变形)简写成“屮”形。繁体甲骨文在“”字基础上加“止”(即“趾”),强调“脚颈连锁”的刑具特征。楷书异体字将“”写成“幸”。当“幸”引申出戏剧性改变生死兴衰的“帝王恩宠”含义后,甲骨文在“”字(即“幸”)基础上加“女”(女俘、宫女)另造“婞”,强调帝王的赦免或恩宠,戏剧性改变女俘或宫女的命运。繁体甲骨文加双手“廾”,表示将女犯的手脚与颈枷连锁。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当“婞”引申出动词“愤恨不从”的含义后,籀文异体字“悻”用“心”(愤恨)代替“女”(女俘女囚),表示女俘女囚的愤恨。造字本义:动词,愤恨而不从,抗拒而怨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幸”写成
7谇[suì]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啐”的省略,表示唾人以示鄙视。誶,篆文言,说话卒,即“啐”,唾弃),表示鄙视责骂。造字本义:动词,因鄙视而责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谇”,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誶,讓也。从言,卒聲。《国語》曰:“誶申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谇,责让。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卒”作声旁。《国语》上说:“责骂伍子胥。”


8镂[lòu]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搂抱。,金文金,金属“婁”的变形,即“摟”的省略,搂抱),比喻金属丝线交错相抱。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金”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婁”写成造字本义:动词,通过浮雕使文字或图象立体地抱附在金、银、铜等金属器物表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金”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镂”,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婁”简化成“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鏤,剛鐵,可以刻鏤。从金,婁聲。《夏書》曰:“梁州貢鏤。”一曰鏤,釜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镂,刚硬的铁尖,可以用来在金属上刻镂。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娄”作声旁。《夏书》上说:“梁州进贡了镂铁。”一种说法认
为,“镂”就是“釜”。


9伎[]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技”的本字,表示巧能。伎,籀文支,即“技”的本字,巧能),表示有一技之长的人。造字本义:名词,古代表演百戏杂技的艺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支”写成古籍常假借“伎”代替“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伎,與也。从人,支聲。《詩》曰:人伎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伎,党与。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支”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穷究他人,伤害他人而手段多端。”


10秩[zhì]秩”是“豑”的异体字。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为篆文“中的“失”对篆文字形“豑”中“弟”的误写。豑,籀文豊,即,隆重的祭祀弟,次序),表示在隆重、正式的祭祀仪式中,不同等级的礼器所排列的次序。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误将“弟”写成“失”。当“豑”字偏废后,篆文异体字“秩”用“禾”(作为朝庭官员的福禄粮食)代替“豊”(礼器),表示官员以官阶为序享受福禄粮食。造字本义:名词,朝庭官员以不同官阶领受不同俸禄的高下等级与先后次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秩”代替“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秩,積也。从禾,失聲。《詩》曰:“積之秩秩。”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秩,有序堆积。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失”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禾谷堆积起来,整齐而有序。”


二译文
   文王询问太公道:”身为君王,应该尊崇什么黜退什么?应该取法什么摒弃什么?应该严禁什么废止什么?“
   太公答道:”身为君王,应该尊崇贤人,废黜奸邪,取法诚信,去除诈伪,禁止暴乱,废止奢靡。所以君王应该警惕六种贼与七类坏人。“
    文王说:”我愿意听您讲讲其中的道理。“
    太公说:”六种贼人分别为:一是大臣有大肆造宫室园池台榭,以供君王游乐观赏的,这种人会损害君王的德行;二是民众有不从事农业生产,意气用事,交游侠士,违反法令条规,不服从官吏管教的,这种人会损害君王的教化;三是大臣有勾结朋党,抑制贤智,阻碍君王明断是非的,这种人会损害君王的权力;四是士人中有高扬志向节操,以此形成气焰权势,在外交结诸侯,不尊重君王的,这种人会损害君王的权威;五是轻视爵位,藐视官员,耻于为君王赴汤蹈火的,这种人会损害功臣的辛劳。六是强宗大族恃强掠夺,欺负贫弱的,这种人会损害民众的生业。
      “七种坏人分别为;一是没有韬略智谋,却因获得重赏高位的缘故,逞强恃勇草率开战,企图侥幸战胜外敌,君王切记不要让这类似当将帅;二是有虚名无实才,言行不一,遮掩别人的优点,夸大别人的缺点,做事投机取巧,君王切记不要与这类人谋议国事;三是行为质朴,衣着劣质,嘴里说着无为,内心却谋求声誉,口头讲着无欲,内心却谋求利益,这类人是虚伪的人,君王切记不要与他们接近;四是装扮奇特,穿着新异,见多识广,能言善辩,谈吐空洞,议论玄虚,自以为美妙可观,身居简陋安静之处,来意诽谤时事风俗,这类人是奸诈的人,君王切记不要宠幸他们;五是谗言佞行,苟且获利,以此求得官职,果断勇猛轻视死亡,以此贪得俸禄品阶,不谋划国家大事,有利可图才有所行动,凭借玄谈空论以取悦君王的,君王切记不要使用这类人;六是制作雕刻讲究、工艺精巧的装饰物,却对农业生产有损害的,君王必须禁锢这类人;七是骗术异能,害人巫术,旁门邪道,不祥言论,以此迷惑善良民众的,君王必须禁用这类人。
    ”所以民众若不尽力,就不是国家的良民;士人若不讲诚信,就不是国家的善士;大臣若不忠心进谏,就不是称职的大臣;官吏若不公平廉洁爱护百姓,就不是称职的官吏;宰相若不能富国强兵,协调天地阴阳,以此安定君王,端正群臣言行,核定名分与实际,明确赏罚,安乐万民,就不是称职的宰相。君王的治国之术犹如龙首,处在高处,眼望远方,仔细观察问题,审慎听取意见,显示自己的形貌,隐藏自己的实情,就像天空之高,没有尽头,又像渊水之深,无法测量。所以应该发怒却不发怒,奸臣就会作恶;应该诛杀而不诛杀,坏人就会生乱;应该兴兵讨伐却没有行动,敌国就会强大。“
    文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三心得:建设家庭,也似管理国家。家中的领导人管理家庭,家族,也是要处在高处,眼望远方,仔细观察问题审慎听取意见,显示自己的形貌,隐藏自己的实情。该发怒时就要发怒,该罚就要罚,赏罚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18: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15 18:55 编辑

第四周 3月9日-3月15日任务:举贤第十
赏罚第十一


兵道第十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18: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15 22:28 编辑

举贤第十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二查字正音:誉[]: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众人认同、推选。,金文與,即,众人认同、推选口,评说),表示众人评说,一致认同。篆文评论、评价)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评说)。造字本义:动词,众人评说,认同称赞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誉”,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與”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譽,稱也。从言,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誉,称赞。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與”作声旁。

蔽:[
bì]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扯破布帛。蔽,篆文(艸,草木)(敝,扯破),表示扯下树枝草叶。造字本义:动词,扯下树枝草叶作为伪装加以遮盖隐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敝”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蔽,蔽蔽,小艸也。从艸,敝聲。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蔽,细细密密地覆盖,是密集的小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敝”作声旁。

贤[xián]:“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臣,官吏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貝”(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臤”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贤”,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古籍多以“贤”代替“臤”。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賢,多才也。从貝,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贤,多才多能。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臤”作声旁。



三译文: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但却不能收到实效,社会越来越动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答道:“之所以出现这种选拔了贤臣,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胜任的情况,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
文王问道:“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说:“导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任用世俗所称赞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了。”
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肖之徒,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排斥。这样邪恶之人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能,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越来越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文王问道:“应该怎样举贤呢?”
太公答道:“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根据官吏的职责考核其工作实绩,选拔各类人才。考查其能力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
三心得: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根据官吏的职责考核其工作实绩,选拔各类人才。德才与官位相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19: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15 22:16 编辑

赏罚第十一


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而况于人乎?”
一查字正音:赏[shǎng]: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尊崇、追求。賞,金文尚,尊崇、追求貝,钱财),表示赐予钱财,以激励对方崇尚某种价值观。有的金文把“尚”简化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奖赐财物,以激励对方崇尚某种价值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赏”,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賞,賜有功也。从貝,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赏,奖赐有功的人。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

阴[
yīn]:,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天空多云、没有阳光、有雨情。金文阜,山地侌,天空多云、没有阳光),表示山地背阳、缺少阳光的北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山地背阳的潮湿北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与相对,表示没有阳光)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天空多云而没有阳光)另造会义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阴,昏暗无光。阴坡,在河川南面、山岭北面。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侌”作声旁


畅[
chàng]:“暢”是“畼”的异体字。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陽”(阳)的本字,表示红日高照。畼,篆文(田,百谷生长的田野)(昜,艳阳高照),表示太阳照耀田野。篆文异体字“畅以“申”(伸张、扩展)代“田”(百谷生长的田野),强调作物在日照下茁壮伸展。造字本义:形容词,田野百谷在阳光普照下茁壮生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畅”,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昜”简化成。古籍多以“畅”代替“畼”。
附一 文言版《说文解字》:畼,不生也。从田,昜聲。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畼,田地荒芜,不生谷物。字形采用“田”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



二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奖赏是用来鼓励人的,惩罚是用来警诫人的,我想用奖赏一人来鼓励百人,惩罚一人以警诫大众,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道:“奖赏贵在守信,惩罚贵在必行。奖赏守信,惩罚必行,是人们耳朵能听到、眼睛能看见的。即使是没有听到和看见,也都会因此而潜移默化了。诚信能够畅行于天地之间,上通于神明,更何况是对人呢?”
三:心得:奖赏要守信,惩罚贵在必行。在家中对于孩子或者是大家庭子女较多的家中,说是要按什么奖赏,就要说到做到。惩罚也是说到做到,不可,依据不同,只说不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19: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15 22:40 编辑

兵道第十二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
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一查字正音:
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殃[yā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绞刑。殃,篆文歹,残骨,借代活剐央,绞刑),表示施行活剐或绞刑。造字本义:动词,活剐或绞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央”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殃,咎也。从歺,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殃,神降的惩罚。字形采用“歺”作边旁,采用“央”作声旁。


二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的原则是什么?”太公回答道:“一般用兵的原则,就在于以一合万物。以无形胜有形,独往独来。黄帝说:‘用兵如一,能接近于道。’进行战争决策,在于准确料敌,见机行事。发起进攻,在于能够针对性地排兵布阵,发挥出军队最大的战斗力。在两军交战时,在于统帅能够随机应变,作出英明的战场指挥决策。所以古代圣王称战争为凶器,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它。现在商王只知道他的国家存在,而不知道他的国家已面临危亡;只知道纵情享乐,而不知道他已面临祸殃。国家能否长存,不在于谋虑它怎么才能保存,而在于谋虑如何消除国家灭亡的风险。国家的长久安定,不在于怎么保持天下一时的安乐状态,而在于消除国家所面临的潜在祸患。现在您已思虑到国家存亡的根本大道,谋虑怎么‘畏亡’了,又何必为‘图存’的事情而担忧呢?”武王问道:“两军相遇,敌人不能来进攻我,我也不能去攻打敌人,双方都设置坚固的守备,谁都不敢率先发起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袭击他,应该怎么做呢?”太公回答说:“要外表佯装混乱,而内部实际严整;外表伪装缺粮,而实际储备充足;实际战斗力强大,而装做战斗力衰弱。使军队或合或离,或聚或散,装作没有节制纪律以迷惑敌人。隐匿自己的计谋,保守自己的意图,加高巩固壁垒。埋伏精锐,隐蔽肃静,无形无声,使敌人无从知道我方的兵力部署。想要从西边发起攻击,则先从东边进行佯攻。”武王问道:“如果敌人已经知道我军情况,了解了我方计谋,那该怎么办?”太公答说:“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察明敌情,抓住有利的战机,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给予迅猛的打击。”
三心得:将帅是一种内紧外松的状态,时刻能够接近道,因而能随机应变。同时,军队的拥有着一致性的战斗力,上下一盘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10: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22 22:32 编辑

第五周 3月16日-3月22日任务:
武韬之发启十三
          文启十四
          文伐十五
发启十三
    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谋划。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全胜不半,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
    “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

一查字正音:
1酆[fēng]释义:1.亦作“丰”。见“丰㊁“仿佛⑤”。 2.姓。丰,甲骨文的变形,枝叶茂盛的树木土,土埂),表示种植在土埂上高大茂盛的树木。古人在帝王所赐的土地四周种植高大茂盛的树木,以标志所属的地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土”写成“十”形的造字本义:形容词,封地四周作为地界标志的草木,长势旺盛,枝叶茂密。隶书继续简化字形,连篆文字形中的“屮”形也不见了。由于“豐”(禮,礼)字包含两个“丰”的字形,古籍也常假借含义毫不相关的“丰”来代替“豐”(禮,礼),以致古代字书误将读音本为lǐ的“豐”(禮,礼),读成“丰”的读音fēng。《汉字简化方案》用“丰”(fēng)合并简化“豐”(l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丰,艸盛丰也。从生,上下達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丰,草势茂盛。字形采用“生”作边旁,像上下相达的样子。


2虐[nüè]虐,甲骨文张着大口的老虎),表示猛虎残噬活人。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写成。有的金文置于虎头与虎爪之间,强调虎爪的“残虐”。籀文则将置于虎头与虎口之间,强调猛虎“吞噬”活人。篆文字形像在虎爪下。造字本义:动词,猛虎残噬活人隶化后楷书省去“,并将虎爪写成“”。虎猎人为;兽猎鱼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虐,殘也。从虍,虎足反爪人也。,古文虐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虐,虎豹残杀猎物。字形采用“虍”作边旁,像虎足扳抓人。,古文的“虐”如此写法。


3辜[gū]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籀文对“士”的误写,表示大砍斧。辜,诅楚文字形像”,疑是后人对的误写,大砍斧辛,借代犯罪受刑的人),表示死罪犯人施行斩刑。籀文死,死刑字形像,实为“士”,大砍刀),强调执行的是死刑”。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大斧对重罪犯执行砍头或腰斩极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古”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辛”写成
4殃[yā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绞刑。殃,篆文歹,残骨,借代活剐央,绞刑),表示施行活剐或绞刑。造字本义:动词,活剐或绞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央”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殃,咎也。从歺,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殃,神降的惩罚。字形采用“歺”作边旁,采用“央”作声旁。




5疏[shū]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足”的本字,表示行走的脚。,篆文西,包囊疋,行走的脚),表示带着包囊离家而行。,篆文异体字“爻,希,稀少足,即“疋”的误写,行走的脚),表示引导出离,以减小人口密度。篆文异体字“足,即“疋”的误写,行走的脚,即“流”的省略),表示人员行走、流动。造字本义:动词,引导人员从一个固定地点向其他地方流动,以减小现有人口密度,减轻天灾或人祸的毁灭性破坏隶书异体字“、楷书异体字“承续篆文异体字“。楷书“疏”综合篆文“”和篆文异体字“”,并将篆文字形中的“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疏,通也。从㐬,从疋,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疏,使流通。字形采用“足、疋”会义,“疋”同时也作声旁。


6哉[zāi]”是“”的异体字;“”与“𤈮(灾)”同源;“”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甲骨文或甲骨文的省略,表示火灾或洪灾的大劫难。,甲骨文才,即“灾”的省略,火灾或洪灾戈,兵器,借代兵灾),表示使人痛失亲人的火灾、洪灾、兵灾等大劫难。金文(周公华钟“哉”字局部)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才”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戈”写成。简体金文误将“才”写成“十”。篆文(“𤈮”字局部)将金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当“”(找)的“呼唤寻亲”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口”(呼唤)另造“”代替,强调幸存者的悲伤呼唤或祭祀唤魂。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才”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灾后寻亲,即洪灾、火灾、兵灾等劫难之后,悲伤的幸存者呼唤寻觅失散的亲人,或为死去的亲人祭祀招魂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找”或“哉”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哉,言之閒也。从口,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哉,表示言语间歇的语气虚词。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7堑[
qiàn]”是“”的异体字,而“”又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续的水流在漫长地质年代里缓慢地、逐步地侵蚀地表,最终开山劈地,深凿出河床、沟谷。,籀文漸,缓慢积累地、逐步地斬,砍,劈土,地面),表示劈地为沟,即水流冲蚀出两岸陡直的沟谷。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水”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地面挖掘很深的壕沟,注入水,作为防御工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堑”,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斬”简化成“斩”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塹,阬也。一曰大也。从土,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堑,壕沟。一种说法认为,“堑”是“大”的意思。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斩”作声旁。


8皆[jiē]皆”是“谐”的本字。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相并列。皆,金文比,两相并列曰,言说),表示两人一齐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曰”改成“白”(说明)。造字本义:动词,两人或众人异口同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比”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当“皆”的“异口同声”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谐”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皆,俱詞也。从比,从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皆,口径一致。字形采用“比、白”会义。


9渺[miǎo]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因看不清而眯起眼睛。渺,篆文水,水域眇,因看不清而眯眼),表示眯眼看遥远水际。篆文异体字用三个“白”(白茫茫)代替“眇”,强调水面广阔,茫茫一片。造字本义:形容词,水面辽阔,一眼望不到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处理粘贴的字体颜色()。“淼”与“渺”近义:“淼”强调水域浩瀚的客观性,水面充满整个视野;“渺”强调目力不及的主观视觉,水阔看不到边。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淼,大水也。或作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淼,水面浩大。有的书也写作“渺”。




二译文:
  文王在酆宫召见太公道:”唉!商王暴虐至极,随意定罪,滥杀无辜,您也许可以帮我一起为百姓忧虑,该怎么做才能救民于水火呢?’
   太公答道:“君王要修养德行,礼贤下士,施惠民众,观察天象吉凶。天象没有预示祸殃,您就不能先行倡导征伐;人间的征兆没有预示灾祸,您就不能先行谋划战争。必须既见到上天降下祸殃,又见到下民遭灾,才可谋划战争。必须既见到上天降下祸殃,又见到下民遭灾,才可以谋划。必须既看到商王在公开场所合的言行,又看到他在私下里的表现,才能知晓他的内心;必须既看到商王对外的治国安民表现,又看到他的朝廷内部百官司是否清廉,才能知晓他的意图;必须看到商王疏远哪些人,亲近哪些人,才能知晓他的实情。遵行吊民伐罪之道,就能获得道的真谛;追求称王天下的理想,就能实现这种理想;制订合理的军国制度,这种制度就能成功;敢与强敌竞争,就能战胜强敌。完全彻底的胜利应无需通过战斗就能获得,强大的军队应征服了敌人而自身却毫发无损,其中的道理十分神秘,与鬼神相通。微妙啊!微妙啊!”
  “对臣下的病痛感同身受,就能获得相互救援;与臣下情意相投,又方就能互相成就;与臣下憎恶相同,双方就能互相帮助;与臣下爱好一致,双方就能奔向同一个目标。能做到这些,即使没有铠甲与士兵也能战胜敌人,没有战车与机弩也能向敌人发起戟主,没有沟垒也能防守御敌。有大智慧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智慧,有大谋略的人不炫耀自己的谋略,有大勇气的人不炫耀自己的勇气,获得大利的人不炫耀自己人的利益。让天下人获利的,天下人就会与他一起开创事业;让天下人受害的,天下人就会阻塞他的事业。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获取天下,就像追逐野兽,而天下人都有分尝肉味的心愿。如同与臣下同船渡河,渡过河大家一同获利,船沉了大家一起遭殃.遵循这样的道理去行事,臣下就会都来开拓君王的事业,而不会阻塞君王的事业.不掠取百姓利的人,就能获取民心;不掠取国家利益的人,就能获得国家;不掠取天下利闪的,天下人会让他获利.所以道理之高妙在于一般人看不到,事情这机密在于一般人听不到,获胜之机巧在于一般人不懂得.微妙啊!微妙啊!"
    凶狠的禽鸟将要发动袭击,一定会低飞收翼;凶猛的猛兽将要搏击猎物,一定会帖耳伏地;圣人将要展开军事行动,一定会显出愚笨的表情.现在在那个殷商国度,民众议论纷纷,困惑不安,社会动荡不已,国王荒淫无度,这是亡国的征兆。我观察殷商的官吏,都是暴虐凶残的恶徒,纷纷败坏法规扰乱刑律。殷商上下对国家的乱象浑然不察,这是到了他们该亡国的一时候了。日月散发光辉,便能普照万物,正义的事业开展起来,便能让万物获利,大军行动起来,便能让万物顺服。圣人的德行真伟大啊!只有他独自一人能够了解把握,他真高兴啊!“
   

三心得:要想做成功事,要观察天机,依天机行事,不可想人的私欲行事。否则就会失败,被天罪。


文启第十四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优之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成舅,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令之曰大失。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夫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一查字正音:
1啬[]嗇”是“穡”的本字。嗇,甲骨文不完整的“來”,即没有根部的“麦”,被收割的稻麦等庄稼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建筑),表示农人在田野建筑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谷物。有的甲骨文用两个不完整的“禾”(稻堆)代替不完整的“來”(麦堆)。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不完整的“來”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墙简易建筑写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不完整的“來”写成完整的“來”,将甲骨文字形中尖顶双墙的简易建筑写成,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两面土墙写成“回”造字本义:动词,在田野建筑简易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稻麦谷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來”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啬”,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当“嗇”的“仓储粮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禾”另造“穡”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嗇,愛瀒也。从來,从。來者,而藏之。故田夫謂之嗇夫。凡嗇之屬皆从嗇。,古文嗇从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啬,爱惜不舍。字形采用“來、”会义。来,表示将谷物归仓收藏。所以田夫被称作“啬夫”。所有与啬相关的字,都采用“啬”作边
旁。,古文的“啬”字采用“田”作边旁。


2遒[qiú]酉,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酒”的本字,表示粮食加工成的令人兴奋的饮料。遒,篆文辵,行进酉,“酒”),表示酒后兴奋而行。篆文异体字误将“酉”写成“酋”造字本义:形容词,喝过酒后步履矫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字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逎,迫也。从辵,酉聲。遒,逎或从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逎,急迫。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酉”作声旁。遒,有的逎采用“酋”作边旁。


3莫[]“莫”是“暮”的本字。莫,甲骨文两个“林”,林莽日,太阳),表示太阳下山,阳光隐没在丛林草野。简体甲骨文将丛林改成草丛“茻”。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下端的“艸”(草丛)当作两只手而连写成“大”。当“莫”的“太阳下山”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日”另造“暮”代替。日在草上为“早”,日在草中为“莫”(暮),日在树下为“杳”。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旦”,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莫”(通“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艸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莫,太阳快下山。字形采用“日”作边旁,像太阳落在草丛中。


4刑[xí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井”形的木枷。刑,金文“井”中加一点,表示套在头上的木枷刀,刑具),表示戴着木枷受刑。有的金文省去“井”中的一点。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的“井”写成“开”造字本义:动词,用刀砍杀披枷戴锁的罪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刑,剄也。从刀,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刑,割颈砍头。字形采用“刀”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5累[lěi]是“”的本字;“”是“”异体字;“”是“”简体字。(“纍”局部),篆文田,即“囟”的变形,丝线绕成的线团田,即“囟”的变形,丝线绕成的线团田,即“囟”的变形,丝线绕成的线团),表示一堆线团,其中“田”是篆文“囟”(线团)的变形。当“””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糸”(丝线)另造“”代替,强调储积丝线。隶书承续篆文字形。简体隶书将“畾”省略为“田”。造字本义:动词,将加工好的丝线缠绕成线团,将线团堆放在、累积一起,以备纺织使用古籍多以“累”代替“畾”、“纍”和“絫”。《汉字简化方案》用“累”代替“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纍,綴得理也。一曰大索也。从糸,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累,将丝线连缀得有条理。另一种说法认为,“累”是粗绳索。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畾”作声旁。


6夙[]夙,甲骨文夕,残月丮,即,像双手有所操持),像一个人在月夜下劳动,表示天未亮就开工。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表示男权时代妇女任劳任怨,天没亮就起床备炊劳作。有的金文调整成左右结构。篆文承续左右结构的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星月下通宵劳作隶化后楷书改成包围结构,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执)写成由于宿”与“夙”音相同、义相近,古籍中常将“夙敌”、“夙根”、“夙愿”等词语写成“宿敌”、“宿根”、“宿愿”等词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夙,早敬也。从丮,持事雖夕不休,早敬者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夙,早上起床后向天地祖先作敬拜。采用“丮”(执)作边旁,表示日夜操劳,天黑不歇,一早敬拜。


二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圣人应该遵守什么思想原则?“
    太公答道:”圣人既不忧虑什么也不吝啬什么,宇宙万物都会各得其所;圣人既不吝啬什么也不忧虑什么,宇宙万物都会茁壮生长。对于圣人实施的政令,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潜移默化的;如同对于四时变化,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暗中更替的。圣人遵守无为而治的原则,适应宇宙万物的自然转化。宇宙哪有什么穷尽?运动变化周而复始。圣人从容自如,反复探求规律;探求已得,不可不藏于心中;已经藏在心中,,不可不去实行,已经实行了,就无需阐明。天地从不炫耀自己的世界各地所以长生不衰;圣人从不炫耀自己的世界各地故而声名昭彰。古代的圣人,将众人聚集一起组成家庭,将众多家庭聚集一起组成国家,将众多国家聚集一起组成天下,分封贤人让他们成为各国的诸侯,这叫做国家政治的大纲领。圣人宣传政治教化,顺应民俗,将众多不良习气改造成正直,移风易俗。各国习俗虽不相同,但各自都乐其所在,人人敬爱君上,这叫做国家政治的大安定。唉!圣人致力于清静无为,贤君致力于端正行为。昏君不能端正自己的行为,所以才与民众争利。国君劳碌不堪,刑律必然繁多;刑律一旦繁多,人民就会忧惧;人民一旦忧惧,就会流散逃亡。上下生活都不安定,长期动荡不安,这叫做国家政治的大失败。天下人心如同流水,阻塞它就会停止,开放它们就会流动,让它保持安静就会清澈。唉,真神妙啊!圣人一旦看见事物的开端,就能了解它的结局。
      文王问道:”怎样使天下清静?“
      太公答道:”上天有恒常不变的现象,民众有恒常不变的生活。与天下百姓共同遵循繁衍生息的准则,天下就会清静。最好的方法是顺应民心以统治人民,其次是通过政教手段以感化人民,民众受到教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上天看起来似乎无所作为而万物自会生长,民众看起来并未获得施予而生活自能富足,这就是圣人的德行。“
    文王说:”你的言论甚合我意,我一定每天早思晚念,永不忘怀,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准则。“

三心得: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做事,要合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18: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22 22:45 编辑

文伐第十五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
“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合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共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
“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未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一查字正音:
1苟[gǒu]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勾”同源,表示勾连。苟,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人头发上沾满了带刺芒的蒺藜。有的甲骨文将蒺藜形状的简化成。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由“人”形和表示植物的“艹”所构成的简化成,并加“口”,写成会义字。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句”(勾),并以“勾”为声旁;同时加“艸”,强调其植物属性。造字本义:名词,中国特有的伞形科藁本植物,果实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皱纹,体轻质硬,果柄易折断,果球表面的芒刺容易粘附人或家畜的毛发,以便四处传播。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艹”,将篆文字形中的“句”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苟,艸也。从艸,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苟,一种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句”作声旁。


2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拢络。賂,篆文貝,钱财各,即“络”的省略,拢络),用钱财拢络人。造字本义:动词,用钱财拢络、收买他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赂”,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賂,遺也。从貝,各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赂,(向有利可图的人)赠送钱财。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各”作声旁。


3稽[]: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品尝美食。稽,金文旨,品尝美食頁,头脑,省思、审察),表示代尝并审查食物的安全性。籀文在“旨”的中间误加一横,并将金文字形中的“頁”省略成“首”。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頁”,并加“禾”(稻米,代粮食),强调代尝食物;同时在“旨”(品尝、试吃)上加“尤”(特别),表示有安全针对性地品尝试吃。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忠臣为帝王的日常食品代尝检查,以身试毒,排除帝王饮食的安全隐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稽,畱止也。从,从尤,旨聲。凡稽之屬皆从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稽,停留。字形采用“、尤”会义,采用“旨”作声旁。所有与稽相关的字都采用“稽”作边旁。


4亟[]是“”的本字;“”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而“”是“”的本字。,甲骨文二,天和地人,世人),表示人之上的天,与人之下的地,即天地两个极端。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上端的一横写成“二”(上天),明确天地两端的含义。当“”字偏废后,金文加“口”(说话、催逼)另造“”代替,表示极力催逼。当“”字偏废后,金文再加“攴”(持械击打)另造“”代替,表示极力威逼、催促。篆文“亟”将金文字形中的“攴”省略成“又”(抓)。造字本义:动词:极力威逼,极力催促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和“又”写成“勹”和“又”,淡化“”形。印刷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 勹”的字形简写成“了”,导致“”形完全消失。当“”的“极限”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亟,敏疾也。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亟,敏捷迅速。字形采用“人、口、又、二”会义。二,表示天地。


5锢[]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使定位、使定形。錮,篆文金,金属),表示以金属加固。造字本义:动词,用金属熔液浇灌器物周围的空隙,使器物达到完全的固定。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锢”,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錮,鑄塞也。从金,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锢,熔化金属填塞空隙。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固”作声旁。



6淫[yín]”是“”的本字。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帝王在宫廷中与众多宫女放纵性爱,寻欢无度。,篆文水,雨水㸒,即“”,放纵性欲),表示降雨放纵,即雨天连绵不断。造字本义:动词,降雨过度,雨天连绵不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㸒写成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字音相同,古籍常假借“”(降雨过度)代替“”(性欲过度)。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字音相同,古籍常假借“淫”(降雨过度)代替“婬”(纵欲过度)。当“淫”被习惯性假借代替“婬”后,俗体楷书再加“雨”另造“霪”代替,强调久雨不停。古籍多假借“淫”代替“婬”和“霪”。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淫,侵淫隨理也。从水,㸒聲。一曰久雨爲淫。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淫,隨其脉理慢慢浸渍。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㸒”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久雨不停为“淫”。


7诱[yòu]:誘,籀文羊,美好),表示将人向善引导。篆文(代婴幼),表示引导幼儿。有的篆文言,说秀,漂亮),表示用好话吸引和引导孩子;或言,说,渐进),表示耐心渐进地引导孩子。造字本义:动词,用好话吸引孩子,一步步开导孩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诱”,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㕗,相訹呼也。从厶,从羑。誘,或从言、秀。䛻,或如此。羑,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㕗,诱导,招呼别人。字形采用“厶、羑”会义。诱,这是的异体,字形采用“言”作边旁,“秀”作声旁。䛻,异体字写成这样。羑,这是
古文写法的㕗。


8伐[]:伐,甲骨文人,受刑者戈,击杀武器),表示用戈戟砍杀人的颈项。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杀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征”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多褒义;“伐”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多中性。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伐,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伐,击杀。字形采用“人、戈”会义,像人手持戈。一种说法认为,“伐”是“毁坏”的意思。


二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怎样使用政治、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打击敌人?“
太公答道:”使用政治、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打击敌人的方法有以下十二种:“一,依照敌人的喜好,顺从他的心愿,他将会心生傲慢,必定干出邪恶的事情。如果利用敌人的这一弱点,就必能除掉他;
”二,拉拢敌君的宠臣,以削弱他的威力。宠臣一旦怀有贰心,他的忠君意识必定会淡薄。敌人朝中没有忠臣,国家必定陷入危亡。“三,暗地贿赂敌君的近臣,深入全面地掌握敌情,近臣身在国内,感情却向着国外籍和国必将发生患害。
”四,助长敌君荒淫享乐的行为,以扩大他的生活欲望,用贵重的珠玉贿赂他,送美人让他欢娱。对他言辞卑逊,曲意逢迎听从役使,顺从他的命令,迎合他的想法。他将不会与我们争雄,图谋我方的奸险用意于是就会停歇。
“五,表面尊敬敌国的忠臣实则离间他与敌君的关系,有意给他微薄的礼物。斤他出使我国时含冤诉时间,不处理他的事务。极力撺掇敌君贬黜忠臣,改派他人出使,随后我方故意给新来的使者透露一些真实的国事信息,让他感觉我方亲近信任他,他会期待他的国君与我们重新建立和谐关系。如果能以这种方式尊敬忠臣却达到除掉他的目的,就可以谋取敌国了;
”六,收买敌君的朝中近臣,离间他出任在外的大臣,有才能的大臣暗中帮助外国,敌人入侵国内,这种国家很少能不灭亡;
“七,想要抑制敌君的争雄志向,一定要用大量财化贿赂他,收买原本忠诚于他的左右宠臣,暗中给他们好处,让他轻视生产事业,终致国家积蓄耗光;”八,用价值连城的宝物贿赂敌君,趁机与他携手共谋,所图谋划的要有利于他。一旦对他有利,他一定会信任我们,这就能加深彼此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不断加深,他就能被我们所利用。他有国家大权却被外国利用,必定大败丧国。
“九,用显赫的名字尊崇敌君,不让他遭受危难,给他权倾天下的地位,顺从他,让他对我们坚信不疑。经他至高无上的尊崇,使他妄自尊大,先是让他深感荣耀,再假装恭维他是圣人,他就会大大地懈怠国事;“十,对敌君态度谦卑,必定能取得他的信任,以获得他的友善之情。顺从他的意图办事,与他如同亲生兄弟一般亲密。已经得到他的充分信任,就秘密会议夺取他的利益。时机到了,就让他灭亡,如同上天灭亡他一样;
”十一,采用各种方法闭塞敌君的视听。人臣没有哪一个是不看重显贵与富裕,而厌恶危难与灾祸的。暗中允诺他们以尊贵的高位,偷偷送给他们贵重的宝物,用这些手段来收买敌君的英雄豪杰。我国物资积蓄非常丰厚,但表面上却显得很贫乏。暗地收纳智士,让他们出谋划策。暗地接纳勇士,让他们高扬士气。他们富贵的愿望已经得到很大的满足,常能得到滋养蔓延,力量不断壮大,势力遂得以形成,这样就能闭塞敌君的视听。敌君虽有国家,但耳目视听却被堵塞,又怎么能保住他的国家?
“十二,培养叛乱臣子以迷惑敌君,进献美女淫乐以惑乱敌君,赠送良狗好马以劳顿敌君,常用权倾天下的地位诱惑敌君,其后观察天时,与天下人图谋划攻取他的国家。
”以上十二种手段都能妥善运用,就可以发动对敌人的军事行动了。所谓上察天时,下察地利,各种征候都已显现,就可以讨伐敌人了。
三心得:寻找对方的弱点,喜好,专攻其弱点,观察天时,地利,寻机而动。我们在寻机。其实对方也在寻机。我们不要让对方发现,我们的弱点和喜好。否则同样会被寻到机而被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12: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27 16:14 编辑

第六周(3月23日——29日)任务@所有人  
武韬   顺启第十六
          三疑第十七

龙韬
           王翼第十八

顺启第十六
  文王问太公曰:“何如而可为天下?”
  太公:”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乇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处之。“
一查字正音
1何[]: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作战武器。何,甲骨文丮,伸手扶持的人横放的戈,武器),表示士卒肩戈戟武器,保持警戒。有的甲骨文将“戈”简写成。繁体甲骨文加“口”(盘问,呵斥),表示守关士卒肩扛戈戟,盘问路人。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由“口”(张口吆喝)、“丮”(肩扛手扶)所构成的,写成“欠”形的,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戈”写成“丁”,再加“口”,写成“可”,并以“可”为声旁,至此“何”的“戈”形消失,“武气”不再。简体金文将繁体金文字形中表示张口吆喝的省略成“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守关的士卒肩扛戈戟,盘问过往行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可”写成古籍常假借“荷”代替“何”,表示“扛着,担着,负担,负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何,儋也。从人,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何,挑担。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可”作声旁。

2盖[
gài]盍(),金文字形像护罩盒,器皿),表示器皿的护罩。当“盍”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草,茅)另造“蓋”代替,强调以茅草为材料。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茅草遮蔽屋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盍”;有的隶书则误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羊”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葢,苫也。从艸,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盖,茅苫。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盇”作声旁。


3容[
róng]“容”与“冏”(“冏”也写作“冋”)同源,后分化。“㝐”是“容”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简写,即囧”的简写,表示窗洞。冏,甲骨文穴,岩穴囗,即“囧”的简写,窗洞),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便寄居栖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冏”由“山洞中采光通风的窗口”引申出形容词“光明、灿亮”后,金文异体字将“穴”写成,突出了人造建筑的形象“宀”,将字形写成“容”,强调以岩穴为居所。有的金文异体字“容”误将表示窗洞的“囗”写成“,以致于字形呈现“宀、谷”会义的结构。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窗洞的“囗”写成“厶”,以致于将“容”的字形写成“㝐”。篆文承续金文异体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窗洞“写成古籍多以“容”代替“㝐”。作为动词表示“栖身洞穴”时,古籍以“容”代替“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容,盛也。从宀、谷。㝐,古文容从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容,装盛。字形采用“宀、谷”会义。㝐,这是古文写法的“容”字,字形采用“公”作声旁。


4信[
xìn]“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籀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古籍多以“信”代替“訫”和“㐰”。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3约[yuē]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約,纏束也。从糸,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约,缠绕捆缚。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勺”作声旁。
4迁[qiān]“千”是“迁”的本字。千,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人”的小腿部位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不停地行走(参见的侯马盟书字形)。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千”的动词本义“不停地行走位移”消失后,俗体隶书“迁”再加“走字底”(行进)另造会义字“迁”:走字底,行进千,不停地行走),表示不停地行进、位移。造字本义:动词,不停地行走,不断地位移。“遷”和“迁”都有长距离位移的意思,不同之处在于:“遷”强调长途移徙是为了新的居住地,“迁”强调行进、位移的路程漫长。古籍多以“遷”代替“迁”。《汉字简化方案》用“迁”合并代替“遷”。
5仇[chóu,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挥臂攻击。仇,篆文九,“究”的省略,追究),表示追究对方。造字本义:动词,追究伤害,攻击报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仇”合并“雠”之后,“仇”只在作为姓氏或地名时读它原有的读音 qiú ;作动词时转读被合并字“雠”的读音 chóu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发生的“变读”现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仇,讎也。从人,九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仇,配偶。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九”作声旁。


二译文:文王问太公道:”怎样做才可以治理好天下呢?”

    太公答道:“以宏大的器量覆盖天下,这样做了以后就能容纳天下;诚信覆盖天下,这样做了以后就能约束天下;用仁爱覆盖天下,这样做了以后就能安抚天下;用恩惠覆盖天下,这样做了以后就能保住天下;用权力覆盖天下,这样做了以后才能不失去天下;遇事果断不疑惑,犹如天命不可改变,时令更替不能变易。上述这六个条件齐备,都按照这样做了就可以治理天下政事了。所以让天下人获利的,天下人就会与他一起开创事业;让天下人受害的,天下人就会阻塞他的事业;使天下人得以生存的,天下人就会感激他;使天下人遭到杀戮的,天下人就会除掉他;使天下人能够明晰表达见识的,天下人就会归顺他;使天下人生活困窘的,天下人就会憎恨他;使天下人生活安定的,天下人就会依靠他;使天下人陷入危殆的,天下人就会所他看成祸害。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治理天下。。”三心得: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治理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13: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27 16:18 编辑

三疑第十七
     武王问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强、离亲、散众,为之奈何?”
     太公曰:“因之,慎谋,用财。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设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欲离其亲,因其所爱,与其宠人。与之所欲,示之所利。因以疏之,无使得志。彼贪利甚喜,遗疑乃止。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后攻其强,毁其大,除民之害。淫之以色,啖之以利,养之以味,娱之以乐。
    “既离其亲,必使远民,勿使知谋,扶而纳之,莫觉其意,然后可成。”
    “惠施于民,必无爱财,民如牛马,数喂食之,从而爱之。”
    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
一查字正音:
1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捕鸟。,甲骨文隹,飞鸟禽,即“擒”的本字,捕鸟),表示用网罩抓捕飞鸟。简体甲骨文将“禽”简化为。繁体甲骨文再加“又”(抓捕),强调“擒捕”的含义。金文用“林”(树林)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隹”,表示在林中捕鸟,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禽”写成。篆文用“屮”(草丛)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林”(树林),表示在草丛捕鸟。繁体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加“隹”造字本义:动词,鸟儿落入猎人抓捕的网罩。简体隶书承续简体篆文结构,将篆文字形中的“屮”(草丛)简写成一点一横的,将篆文字形中的“禽”写成。繁体隶书承续繁体篆文结构。古籍多以“離”代替“离”。《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离”,采用简体隶书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離,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离,就是离黃,仓庚鸟。仓庚鸟鸣噪的季节,蠢虫就四处繁生了。字形采用“隹”作边旁,采用“离”作声旁。


2散[sǎn],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麻”的本字,表示麻林。,甲骨文林,麻林攴,持械打击),表示持械打、扯麻皮,使麻缕与麻青分离。金文将甲骨文写成;同时加“夕”(肉),表示从骨头上剔析分离的零碎杂肉。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外力破坏物体原有结构,使之分离成若干部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麻林的写成似“脊”非“脊”的、似“林”非“林”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雜肉也。从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散,杂肉。字形采用“肉”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3慎[shèn]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贞人。,金文心,态度真,贞人),表示贞人贞卜时态度谨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贞人贞卜,小心翼翼,深思谨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真”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慎,謹也。从心,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慎,谨严小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真”作声旁。


4谋[móu],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金文言,商议某,不确定),表示为不确定的问题而商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因为对策略没把握而找人商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谋”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謀,慮難曰謀。从言,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谋,讨论、筹划如何解决困难叫“谋”。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某”作声旁。


5益[]益”是“溢”的本字。益,甲骨文(皿,盛器水,液体),表示液体从盛器的开口处溢出。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四点的“水”简写成三点的。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横写的“水”,强调“水横溢”。造字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有的隶书将横写的“水”写成当“益”的“横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溢”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益,饒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益,富饶有盈余。字形采用“水、皿”会义,“皿”表示水从器皿上满出来。


6折[zhé],甲骨文被截成两段的树斤,斧子),表示用斧子将一棵树砍成两段。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断开的“木”写成两截“屮”。籀文将金文的写成,并加“二”,强调砍成“两段”。篆文误将两截草写成“手”,严重变形。造字本义:动词,用斧子将树木砍成两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折,断也。从斤断艸,谭长说。,籀文折。从艸在仌中,仌寒,故折。,篆文折,从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折,砍断。字形采用“斤”作边旁,表示用斧断草,这是谭长的说法。,这是籀文写法的“折”。籀文字形采用“艸”作边旁,像草在仌
中,“仌”表示天气大寒,天寒草所以折断。,这是篆文写法的“折”,字形采用“手”作边旁。


7张[zhāng]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空间距离大。張,金文弓,搭弦的射击武器“長”的简写,距离大),表示拉开弦与弓的距离,即将松驰的弓弦处于绷紧状态,即使之进入高弹力状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拉开弦与弓的距离,使弓弦紧绷,增加弹力,为射箭作准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長”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张”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長”简化成“长”“张”是绷紧弓子上的弦,使弓子处于有弹力状态;“弛”是拆解紧绷在弓上的弦,使弓子处于没有弹力的休养状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張,施弓弦也。从弓,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张,将弦系在弓上。字形采用“弓”作边旁,采用“长”作声旁。


8缺[quē]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决”的省略,表示开口。缺,篆文皿,盛器夬,开口),表示盛器被打开破口;有的篆文以“缶”(瓦罐)代“皿”,表示瓦罐被打开破口。造字本义:动词,瓦罐等盛器被打开破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缺,器破也。从缶,決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缺,盛器被打破。字形采用“缶”作边旁,采用省略了“水”的“决”作声旁。


9密[]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密,金文宓,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山,深岰),表示没有战乱之忧的、太平安定的山岰。远古时代追求和平的人们,为逃避战乱而避隐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岰。有的金文将戈戟堆写成“二”和“戈”组成的“二戈”。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二戈”写成“必”,导致本义线索消失。造字本义:名词,与外界俗世隔绝、无战乱之忧的大山深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宓”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山”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密,山如堂者。从山,宓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密,形状像堂室的山。字形采用“山”作边旁 ,采用“宓”作声旁。


10宠[chǒng]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巨蟒。,甲骨文宀,房屋张着大口的巨蟒),表示豢蟒的房屋。古人称蛇为小龙,视为与龙同类的崇拜对象;认为家中养一条大蛇,可以带来吉祥平安和福气。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虫”(蛇)写成“龙”。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把蛇养在家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宠”,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龍”简化成“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寵,尊居也。从宀,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宠,尊贵的居所。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龙”作声旁。


11疏[shū]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足”的本字,表示行走的脚。,篆文西,包囊疋,行走的脚),表示带着包囊离家而行。,篆文异体字“爻,希,稀少足,即“疋”的误写,行走的脚),表示引导出离,以减小人口密度。篆文异体字“足,即“疋”的误写,行走的脚,即“流”的省略),表示人员行走、流动。造字本义:动词,引导人员从一个固定地点向其他地方流动,以减小现有人口密度,减轻天灾或人祸的毁灭性破坏隶书异体字“、楷书异体字“承续篆文异体字“。楷书“疏”综合篆文“”和篆文异体字“”,并将篆文字形中的“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疏,通也。从㐬,从疋,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疏,使流通。字形采用“足、疋”会义,“疋”同时也作声旁。


12遗[wèi]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价值高的。,金文彳,前行貴,价值高的),表示持有价值的好东西前往赠送他人。有的金文以“辵”(行进)代替“彳”,强调“前往”含义。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双手持贝,前往馈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遗”,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貴”简化成“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遺,亾也。从辵,貴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遗,丢失。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贵”作声旁。


13塞[],甲骨文宀,房屋两个,表示大量器械、材料双手操持),表示借用工具修补房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加“土”(泥巴),强调胶泥的补砌作用。造字本义:动词,借助工具、材料,用泥土填堵房墙的漏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塞,隔也。从土,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塞,筑在边区的隔障。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14毁[huǐ]“燬”和“譭”是“毁”的异体字。毁,金文像陶器壬,即“任”的本字,聪明能干攴,持械打击),表示持械打破精工制作的陶器。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陶器形状写成“臼”。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壬”聪明能干)写成“土”土制陶器),强调打破精美而脆弱的陶器。造字本义:动词,将宝贵而脆弱的精美陶器打破,使之失去盛器作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土”写成“工”(精巧),表示打破精巧做工的陶器。古籍多以“毁”代替“燬”和“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毁,缺也。从土,毇省聲。,古文毁从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毁,陶器打破缺口。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省略了“米”的“毇”字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毁”字,采用“壬”作边旁。


15启[]“𢻻”和“𢼄”都是“”的异体字;而“”、“啓”、“啟”、“启”、“啔”、“𠶶”都是“𢼄”的异体字。,甲骨文户,小门、窗又,抓持),表示伸手开门。甲骨文异体字“𢻻用“攴”(持械打击,借代武力)代替“又”,表示武力开门。金文“𢻻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异体字加“矢”(箭只,借代军队),表示守城卫兵为军队打开城门。当“𢻻”的本义消失后,繁体骨文再加“口”(城邑)另造“”代替,强调打开城门。简体甲骨文“启”省去“又”。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简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守城卫兵为兵临城下的军队打开城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繁体金文“啓”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𢻻”。篆文“啟”将金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金文异体字“啔”用“戈”(戈戟,借代军队)代替“攴”(持械打击)。楷书异体字“𠶶”将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古籍多以“啓”代替“𢻻、𢼄、啟、启、啔、𠶶”。《汉字简化方案》用“启”代替“𢻻、𢼄、啓、啟、启、啔、𠶶”。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启,開也。从戶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启,开门。字形采用“户、口”会义。

二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我想建立功勋,却有三点疑虑:恐怕力量不能攻克强敌,恐怕不能离间敌人的亲信,恐怕不能瓦解敌人的民众,我该怎样做呢?”
    太公说:“要做因势利导,慎用计谋舍得花费钱财。要攻克强敌必须养护它,使它强大起来,必须增强它,使它壮大起来。太过强大就必会遇挫,太过壮大就必有失误。用让敌人愈加强大的方式去攻克强敌,用收买敌人亲信的方式去离间他的亲信,用争取敌人民心的方式去瓦解他的民众。”
    “在使用计谋的方法当中,以思虑周密最为重要。巧施迷局以误导敌人,贿赂财货以玩弄敌人,这样敌人争斗的欲望就会被挑起。想要离间敌君信任的忠臣,必须依靠他喜爱的奸臣与受他宠幸的小人。送给这些人想要的好处,许给这些人贪图的利益。他们就会进谗言使敌君疏远忠臣,不让忠臣实现抱负。他们获利后会非常高兴,就会不再对我们产生怀疑。”
   ”若要攻克强敌,首先必须闭塞敌君的耳目,其后必须攻克他的强大军队,摧毁他的庞大国家,铲除民众的祸患。用女色迷惑他,用厚利诱惑他,用美味供养他,用音乐腐蚀他。”
    “已经离间敌君的亲信,还必须使他疏远民众,不要让他知道我们的计谋,搀扶敌君,把他推入陷阱,而敌国上下均未察觉我们的意图,这样做了以后就可以取得成功了。”
    “施恩于人民,一定不要吝惜钱财,民众就像牛马,要经常别致养它们,民众才会追随与爱戴你。”
    “用思考开启智慧,用智慧开启财富,用财富赢利民心,用民心赢得贤才,能够拥有贤才,就可以依靠他们称王天下了。”
三心得:要想攻克强敌,就要找到其强处,一一击破其长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国家的强处,笼络好自己国家的民心和贤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25 23:43 , Processed in 1.170692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