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22 22:32 编辑
第五周 3月16日-3月22日任务:
武韬之发启十三
文启十四
文伐十五
发启十三
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谋划。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全胜不半,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
“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
一查字正音:
1酆[fēng]释义:1.亦作“丰”。见“丰㊁“仿佛⑤”。 2.姓。丰,甲骨文  (“未”的变形,枝叶茂盛的树木) (土,土埂),表示种植在土埂上高大茂盛的树木。古人在帝王所赐的土地四周种植高大茂盛的树木,以标志所属的地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土” 写成“十”形的 。造字本义:形容词,封地四周作为地界标志的草木,长势旺盛,枝叶茂密。隶书 继续简化字形,连篆文字形中的“屮”形 也不见了。由于“豐”(禮,礼)字包含两个“丰”的字形,古籍也常假借含义毫不相关的“丰”来代替“豐”(禮,礼),以致古代字书误将读音本为lǐ的“豐”(禮,礼),读成“丰”的读音fēng。《汉字简化方案》用“丰”(fēng)合并简化“豐”(l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丰,艸盛丰也。从生,上下達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丰,草势茂盛。字形采用“生”作边旁,像上下相达的样子。
2虐[nüè]虐,甲骨文  (人) (张着大口的老虎),表示猛虎残噬活人。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 写成 。有的金文 将“人” 置于虎头 与虎爪 之间,强调虎爪的“残虐”。籀文 则将“人” 置于虎头 与虎口 之间,强调猛虎“吞噬”活人。篆文 字形像“人” 在虎爪 下。造字本义:动词,猛虎残噬活人。隶化后楷书 省去“人”形 ,并将虎爪 写成“ ”。虎猎人为 ;兽猎鱼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虐,殘也。从虍,虎足反爪人也。 ,古文虐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虐,虎豹残杀猎物。字形采用“虍”作边旁,像虎足扳抓人。 ,古文的“虐”如此写法。
3辜[gū]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籀文对“士” 的误写,表示大砍斧。辜,诅楚文  (字形像“古”,疑是后人对“士”的误写,大砍斧) (辛,借代犯罪受刑的人),表示死罪犯人施行斩刑。籀文  (死,死刑) (字形像“古”,实为“士”,大砍刀),强调“辜”执行的是“死刑”。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大斧对重罪犯执行砍头或腰斩极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古”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辛” 写成 。
4殃[yāng]: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绞刑。殃,篆文  (歹,残骨,借代活剐) (央,绞刑),表示施行活剐或绞刑。造字本义:动词,活剐或绞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歺”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央”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殃,咎也。从歺,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殃,神降的惩罚。字形采用“歺”作边旁,采用“央”作声旁。
5疏[shū]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足”的本字,表示行走的脚。 ,篆文  (西,包囊) (疋,行走的脚),表示带着包囊离家而行。 ,篆文异体字“ ”  (爻,希,稀少) (足,即“疋”的误写,行走的脚),表示引导出离,以减小人口密度。篆文异体字“ ”  (足,即“疋”的误写,行走的脚) ( ,即“流”的省略),表示人员行走、流动。造字本义:动词,引导人员从一个固定地点向其他地方流动,以减小现有人口密度,减轻天灾或人祸的毁灭性破坏。隶书异体字“ ” 、楷书异体字“ ” 承续篆文异体字“ ” 。楷书“疏” 综合篆文“ ”和篆文异体字“ ”,并将篆文字形中的“疋”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疏,通也。从㐬,从疋,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疏,使流通。字形采用“足、疋”会义,“疋”同时也作声旁。
6哉[zāi]“找”是“ ”的异体字;“ ”与“𤈮(灾)”同源;“ ”是“哉”的本字。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灾”的甲骨文 或甲骨文 的省略,表示火灾或洪灾的大劫难。 ,甲骨文  (才,即“灾”的省略,火灾或洪灾) (戈,兵器,借代兵灾),表示使人痛失亲人的火灾、洪灾、兵灾等大劫难。金文 (周公华钟“哉”字局部)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才” 简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戈” 写成 。简体金文 误将“才” 写成“十” 。篆文 (“𤈮”字局部)将金文字形中的“才” 写成 。当“ ”(找)的“呼唤寻亲”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口” (呼唤)另造“哉”代替,强调幸存者的悲伤呼唤或祭祀唤魂。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才”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灾后寻亲,即洪灾、火灾、兵灾等劫难之后,悲伤的幸存者呼唤寻觅失散的亲人,或为死去的亲人祭祀招魂。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才” 写成“十” ,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 。古籍多以“找”或“哉”代替“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哉,言之閒也。从口, 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哉,表示言语间歇的语气虚词。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7堑[qiàn]“壍”是“漸”的异体字,而“塹”又是“壍”的异体字。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续的水流在漫长地质年代里缓慢地、逐步地侵蚀地表,最终开山劈地,深凿出河床、沟谷。壍,籀文  (漸,缓慢积累地、逐步地) (斬,砍,劈) (土,地面),表示劈地为沟,即水流冲蚀出两岸陡直的沟谷。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水” 。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地面挖掘很深的壕沟,注入水,作为防御工事。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堑”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斬” 简化成“斩”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塹,阬也。一曰大也。从土,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堑,壕沟。一种说法认为,“堑”是“大”的意思。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斩”作声旁。
8皆[jiē]“皆”是“谐”的本字。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相并列。皆,金文  (比,两相并列) (曰,言说),表示两人一齐说。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曰” 改成“白” (说明)。造字本义:动词,两人或众人异口同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比”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白” 写成 。当“皆”的“异口同声”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谐”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皆,俱詞也。从比,从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皆,口径一致。字形采用“比、白”会义。
9渺[miǎo]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因看不清而眯起眼睛。渺,篆文  (水,水域) (眇,因看不清而眯眼),表示眯眼看遥远水际。篆文异体字 用三个“白” (白茫茫)代替“眇” ,强调水面广阔,茫茫一片。造字本义:形容词,水面辽阔,一眼望不到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处理粘贴的字体颜色()。“淼”与“渺”近义:“淼”强调水域浩瀚的客观性,水面充满整个视野;“渺”强调目力不及的主观视觉,水阔看不到边。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淼,大水也。或作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淼,水面浩大。有的书也写作“渺”。
二译文:
文王在酆宫召见太公道:”唉!商王暴虐至极,随意定罪,滥杀无辜,您也许可以帮我一起为百姓忧虑,该怎么做才能救民于水火呢?’
太公答道:“君王要修养德行,礼贤下士,施惠民众,观察天象吉凶。天象没有预示祸殃,您就不能先行倡导征伐;人间的征兆没有预示灾祸,您就不能先行谋划战争。必须既见到上天降下祸殃,又见到下民遭灾,才可谋划战争。必须既见到上天降下祸殃,又见到下民遭灾,才可以谋划。必须既看到商王在公开场所合的言行,又看到他在私下里的表现,才能知晓他的内心;必须既看到商王对外的治国安民表现,又看到他的朝廷内部百官司是否清廉,才能知晓他的意图;必须看到商王疏远哪些人,亲近哪些人,才能知晓他的实情。遵行吊民伐罪之道,就能获得道的真谛;追求称王天下的理想,就能实现这种理想;制订合理的军国制度,这种制度就能成功;敢与强敌竞争,就能战胜强敌。完全彻底的胜利应无需通过战斗就能获得,强大的军队应征服了敌人而自身却毫发无损,其中的道理十分神秘,与鬼神相通。微妙啊!微妙啊!”
“对臣下的病痛感同身受,就能获得相互救援;与臣下情意相投,又方就能互相成就;与臣下憎恶相同,双方就能互相帮助;与臣下爱好一致,双方就能奔向同一个目标。能做到这些,即使没有铠甲与士兵也能战胜敌人,没有战车与机弩也能向敌人发起戟主,没有沟垒也能防守御敌。有大智慧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智慧,有大谋略的人不炫耀自己的谋略,有大勇气的人不炫耀自己的勇气,获得大利的人不炫耀自己人的利益。让天下人获利的,天下人就会与他一起开创事业;让天下人受害的,天下人就会阻塞他的事业。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获取天下,就像追逐野兽,而天下人都有分尝肉味的心愿。如同与臣下同船渡河,渡过河大家一同获利,船沉了大家一起遭殃.遵循这样的道理去行事,臣下就会都来开拓君王的事业,而不会阻塞君王的事业.不掠取百姓利的人,就能获取民心;不掠取国家利益的人,就能获得国家;不掠取天下利闪的,天下人会让他获利.所以道理之高妙在于一般人看不到,事情这机密在于一般人听不到,获胜之机巧在于一般人不懂得.微妙啊!微妙啊!"
凶狠的禽鸟将要发动袭击,一定会低飞收翼;凶猛的猛兽将要搏击猎物,一定会帖耳伏地;圣人将要展开军事行动,一定会显出愚笨的表情.现在在那个殷商国度,民众议论纷纷,困惑不安,社会动荡不已,国王荒淫无度,这是亡国的征兆。我观察殷商的官吏,都是暴虐凶残的恶徒,纷纷败坏法规扰乱刑律。殷商上下对国家的乱象浑然不察,这是到了他们该亡国的一时候了。日月散发光辉,便能普照万物,正义的事业开展起来,便能让万物获利,大军行动起来,便能让万物顺服。圣人的德行真伟大啊!只有他独自一人能够了解把握,他真高兴啊!“
三心得:要想做成功事,要观察天机,依天机行事,不可想人的私欲行事。否则就会失败,被天罪。
文启第十四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优之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成舅,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令之曰大失。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夫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一查字正音:
1啬[sè]“嗇”是“穡”的本字。嗇,甲骨文  (不完整的“來”,即没有根部的“麦”,被收割的稻麦等庄稼) (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建筑),表示农人在田野建筑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谷物。有的甲骨文 用两个不完整的“禾” (稻堆)代替不完整的“來” (麦堆)。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不完整的“來”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墙简易建筑 写成 。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不完整的“來” 写成完整的“來” ,将甲骨文字形中尖顶双墙的简易建筑 写成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两面土墙 写成“回” 。造字本义:动词,在田野建筑简易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稻麦谷物。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來”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啬”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写成 。当“嗇”的“仓储粮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禾”另造“穡”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嗇,愛瀒也。从來,从 。來者, 而藏之。故田夫謂之嗇夫。凡嗇之屬皆从嗇。 ,古文嗇从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啬,爱惜不舍。字形采用“來、 ”会义。来,表示将谷物归仓收藏。所以田夫被称作“啬夫”。所有与啬相关的字,都采用“啬”作边 旁。 ,古文的“啬”字采用“田”作边旁。
2遒[qiú]酉,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酒”的本字,表示粮食加工成的令人兴奋的饮料。遒,篆文  (辵,行进) (酉,“酒”),表示酒后兴奋而行。篆文异体字 误将“酉” 写成“酋” 。造字本义:形容词,喝过酒后步履矫健。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字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逎,迫也。从辵,酉聲。遒,逎或从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逎,急迫。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酉”作声旁。遒,有的逎采用“酋”作边旁。
3莫[mò]“莫”是“暮”的本字。莫,甲骨文  (两个“林”,林莽) (日,太阳),表示太阳下山,阳光隐没在丛林草野。简体甲骨文 将丛林 改成草丛“茻” 。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下端的“艸” (草丛)当作两只手而连写成“大” 。当“莫”的“太阳下山”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日”另造“暮”代替。日在草上为“早”,日在草中为“莫”(暮),日在树下为“杳”。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旦”,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莫”(通“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艸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莫,太阳快下山。字形采用“日”作边旁,像太阳落在草丛中。
4刑[xíng]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井”形的木枷。刑,金文  (“井”中加一点,表示套在头上的木枷) (刀,刑具),表示戴着木枷受刑。有的金文 省去“井” 中的一点。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的“井” 写成“开” 。造字本义:动词,用刀砍杀披枷戴锁的罪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刀” 写成“立刀旁”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刑,剄也。从刀,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刑,割颈砍头。字形采用“刀”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5累[lěi]“畾”是“纍”的本字;“絫”是“纍”异体字;“累”是“纍”简体字。畾(“纍”局部),篆文  (田,即“囟”的变形,丝线绕成的线团) (田,即“囟”的变形,丝线绕成的线团) (田,即“囟”的变形,丝线绕成的线团),表示一堆线团,其中“田” 是篆文“囟” (线团)的变形。当“畾””的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糸” (丝线)另造“纍”代替,强调储积丝线。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简体隶书 将“畾” 省略为“田” 。造字本义:动词,将加工好的丝线缠绕成线团,将线团堆放在、累积一起,以备纺织使用。古籍多以“累”代替“畾”、“纍”和“絫”。《汉字简化方案》用“累”代替“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纍,綴得理也。一曰大索也。从糸,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累,将丝线连缀得有条理。另一种说法认为,“累”是粗绳索。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畾”作声旁。
6夙[sù]夙,甲骨文  (夕,残月) (丮,即“执”,像双手有所操持),像一个人在月夜下劳动,表示天未亮就开工。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加“女” ,表示男权时代妇女任劳任怨,天没亮就起床备炊劳作。有的金文 调整成左右结构。篆文 承续左右结构的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星月下通宵劳作。隶化后楷书 改成包围结构,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丮” (执)写成“凡” 。由于“宿”与“夙”音相同、义相近,古籍中常将“夙敌”、“夙根”、“夙愿”等词语写成“宿敌”、“宿根”、“宿愿”等词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夙,早敬也。从丮,持事雖夕不休,早敬者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夙,早上起床后向天地祖先作敬拜。采用“丮”(执)作边旁,表示日夜操劳,天黑不歇,一早敬拜。
二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圣人应该遵守什么思想原则?“
太公答道:”圣人既不忧虑什么也不吝啬什么,宇宙万物都会各得其所;圣人既不吝啬什么也不忧虑什么,宇宙万物都会茁壮生长。对于圣人实施的政令,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潜移默化的;如同对于四时变化,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暗中更替的。圣人遵守无为而治的原则,适应宇宙万物的自然转化。宇宙哪有什么穷尽?运动变化周而复始。圣人从容自如,反复探求规律;探求已得,不可不藏于心中;已经藏在心中,,不可不去实行,已经实行了,就无需阐明。天地从不炫耀自己的世界各地所以长生不衰;圣人从不炫耀自己的世界各地故而声名昭彰。古代的圣人,将众人聚集一起组成家庭,将众多家庭聚集一起组成国家,将众多国家聚集一起组成天下,分封贤人让他们成为各国的诸侯,这叫做国家政治的大纲领。圣人宣传政治教化,顺应民俗,将众多不良习气改造成正直,移风易俗。各国习俗虽不相同,但各自都乐其所在,人人敬爱君上,这叫做国家政治的大安定。唉!圣人致力于清静无为,贤君致力于端正行为。昏君不能端正自己的行为,所以才与民众争利。国君劳碌不堪,刑律必然繁多;刑律一旦繁多,人民就会忧惧;人民一旦忧惧,就会流散逃亡。上下生活都不安定,长期动荡不安,这叫做国家政治的大失败。天下人心如同流水,阻塞它就会停止,开放它们就会流动,让它保持安静就会清澈。唉,真神妙啊!圣人一旦看见事物的开端,就能了解它的结局。
文王问道:”怎样使天下清静?“
太公答道:”上天有恒常不变的现象,民众有恒常不变的生活。与天下百姓共同遵循繁衍生息的准则,天下就会清静。最好的方法是顺应民心以统治人民,其次是通过政教手段以感化人民,民众受到教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上天看起来似乎无所作为而万物自会生长,民众看起来并未获得施予而生活自能富足,这就是圣人的德行。“
文王说:”你的言论甚合我意,我一定每天早思晚念,永不忘怀,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准则。“
三心得: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做事,要合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