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周(5月25日-5月31日)
豹韬之
林战第四十三
突战第四十四
敌强第四十五
林战第四十三 武王问太公曰: 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大林,与敌人分林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军深入敌国境内,遇到森林地,与敌人各占森林一部相对峙。我要防御就能稳固,进攻就能取胜,应该怎么办?”
太公曰: 使吾三军,分为冲阵。便兵所处,弓弩为表,戟盾为里。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高置旌旗,谨敕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林战。
林战之法,率吾矛戟,相与为伍。林间木疏,以骑为辅,战车居前,见便则战,不见便则止。林多险阻,必置冲阵,以备前后。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走。更战更息,各按其部,是为林战之纪。
【译文】
大公答道:“将我军部署为冲阵,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地方,弓弩布设在外层,戟盾布设在里层,斩除草木,广开道路,以便于我军战斗行动。高挂旗帜,严格约束全军,不要让敌人了解我军情况,这就是所说的森林地作战。森林地作战的方法是:将我军使用矛敦等不同兵器的士兵,混合编组为战斗分队。森林中树木稀疏,就以骑兵辅助作战,把战车配置在前面,泼现有利时就战斗,没有发现有利时就停止。森林中多是险阻地形,就必须部署为冲阵队形,以防备敌人攻击我军前后。故斗财务必使全军迅速勇猛地进行战斗。这样,敌人即使人数众多,也会被我击败逃遁。我军在战斗过程中要轮番作战,轮番休息,各部均按编组行动。这就是森林地作战的一般原则。”
突战第四十四
武王问太公曰: 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敌人长驱直入,侵掠我土地,抢夺我牛马,敌人大军蜂涌而来,迫近我城下。我军士卒大为恐惧,民众被拘禁成为俘虏。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进行防守能够稳固,进行战斗能够取胜,该怎么办?”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其后。审其期日,必会于晦。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
【译文】
太公答道:“象这类敌军,叫做突袭性的敌军。它的牛马必定缺乏饲料,它的士卒必定没有粮食,所以凶猛地向我发动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应命令我驻扎在远方的其他部队,挑选精锐的士兵,迅速袭击敌人的后方,详细计算并确定会攻的时间,务必使其在夜色昏暗时与我会合,全军迅速猛烈地同敌战斗。这样,敌人虽然众多,敌将也可被我俘虏。”
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如果敌军分为三、四部分,以一部向我发动进攻以侵占我方土地,以一部驻止以掠夺我牛马财物,其主力部队尚未完全到达,而使一部兵力进逼我城下,以致我全军恐惧,应该怎么办?”
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垒上,多精强弩。百步一突门,门有行马。车骑居外,勇力锐士,隐而处。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 令我城上立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守城,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充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走,名曰突战。敌人虽众,其将必走。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太公答道:“应仔细观察情况,在敌人尚未完全到达前,就完善守备,严阵以待。在离城四里的地方构筑营垒,把金鼓旌旗,都布列张扬起来,并另派一支部队为伏兵。令我营垒上的部队多集中强弩,每百步设置一个可供部队出击的暗门,门前安置拒马等障碍物,战车、骑兵配置在营垒外面,勇锐士卒隐蔽埋伏起来。如果敌人来到,先派我轻装部队与敌交战,旋即佯装不敌退走,并令我守军在城上竖立旗帜,敲击鼙鼓,作好充分的防守准备。敌人认为我主力在防守城邑,因而必然进逼城下。这时我突然出动伏兵,突人敌军阵内,或攻击敌人阵外。同时再令我全军迅猛出击,勇猛战斗,既攻击敌人正面,又攻击敌人后方,使敌人勇敢的无法格斗,轻快的来不及逃跑。这种战法称为突战。敌人虽然众多,其将领也必定由于战败而逃走。”
武王说:“好啊!”
敌强第四十五
武王问太公曰: 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冲军相当。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人夜来,或攻吾左,或攻吾右,三军震动,吾欲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与敌军突击部队正面接触,敌众我寡,敌强我弱,而敌人又利用夜暗掩护前来攻击,或攻我左翼,或攻我右翼,使我全军震恐。我想进攻能够取胜,防御能够稳固,应该怎么办?”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震寇。利以出战,不可以守。选吾材士强弩车骑为左右,疾击其前,急攻其后; 或击其表,或击其里。其卒必乱,其将必骇。
【译文】
太公答道:“这样的敌人叫做震寇。对付这样的敌人,我军利于出战,而不适宜防守。应该挑选材士强弩,以战车、骑兵为左右两翼,迅猛地攻击敌人正面,急速地攻击敌人侧后。既攻击敌人阵外,又攻击敌人阵内。这样,敌人士兵必然混乱,敌人将帅必然惊恐骇惧而被打败。”
武王曰:敌人远遮我前,急攻我后,断我锐兵,绝我材士。吾内外不得相闻,三军扰乱,皆败而走。士卒无斗志,将吏无守心,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敌人如果在远处阻截我的前方,急速地攻击我的后人,遮断我精锐的部队,阻我应援的材士,使我前后方失去联系,以致全军扰乱,散乱逃走,士卒没有斗志,将官无心固守,应该怎么办?”
太公曰:明哉王之问也。当明号审令,出我勇锐冒将之士,人操炬火,二人同鼓。必知敌人所在,或击其表里。微号相知,令之灭火,鼓音皆止。中外相应,期约皆当。三军疾战,敌必败亡。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太公答道:“高明啊!君王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明审号令,出动我勇猛精锐的士兵,使每个人手持火炬,两人同击一鼓,必须探知敌人的准确位置,然后发起攻击,或攻击敌人的外部,或冲击敌人的内部。攻击时,部队都佩带暗号,便于互相识别,并扑灭火炬,停止击鼓,之后内外互相策应,各部按预先约定的计划行动。全军迅猛出击,英勇奋战,敌人必然失败灭亡。”
武王说:“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