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lianluqin

连潞琴《乐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22: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师说:
昨天讲到,乐同礼异,乐通心礼别等,异同为一
乐礼在功能上互为表里
——被教化者的表里建设
今天的文字说礼乐的作用路径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乐生于作者内心(而达于听者内心),礼生于环境事实和自然规律,作用于“听者”的外部输出
也就是,乐活动于内心,礼活动于各种输出构建的“行为场”
因此,乐必须要以静致敬,礼必须要能够以行致文
作乐的人心要自己自净,听乐的人心必然被天理所净化
制礼的人必须要懂的人的行动原理及其效果与天理的悖顺,才能制定出治理社会行为的规矩
制礼的人要自己明礼,礼制的人必然行礼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
乐讲究个自净(静),礼讲究个文(礼运)
通达天理的乐,必然抓得住人心之机(易);至善有效的礼,必然抓得住人类型为之枢
简易
如此才能保障礼乐的效能和建设性
所以才会有效而成为大乐、大礼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这就是礼乐通过作揖磕头智力天下的功能
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怎么样算是乐的功效?
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
怎么样算是礼的效能?
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乐以内制内,礼以外制外。
每个人自己则以内制外
如此礼乐成


今天就到这里了。大家预习一下明天的内容: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把天子当天子好一些
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还是要靠父子长幼自己。

神如果是拟人化的有人神的话,中国人是不信神的,自己知道天地之神,照他的做就行——有(吉祥之)用就是道理。
对百姓来说不等领导示范,对领导来说,关键在位尊,照下而不示下,明足以照下,以明示下者暗。
乐之功,在于人把自己的心提起来,放到心里,接受人物的刺激(乐),从而生音(通常说的有自己的想法),进而依想而行而接人接物应事。
接应不当,礼做标尺,从而对人的输出产出反馈性的刺激(乐),礼之功。
我们经常遇到的麻烦状况在于,把一颗心吊在裆下时刻搓磨自娱而不用来感物。
所生之音声,就荒腔走板
被礼一检测就进入应激反应
大家在西方心理学里头应该能知道所谓的创伤后引起反应,其情绪内容非常复杂丰富:恐惧,愤怒,绝望,喜悦
受这些情绪(音)支配,我们的态度(声)就出来了
喜惧怒哀,都来源和服务于心的自娱
而与接应无关
而生新的音
如此循环
便靡靡之音绕梁啊
创伤后应激反应“英文缩写PTSR”,不是创伤后引起反应
这个反应中的情绪,几乎包含着人类的全部情绪种类,所以用四个基本情绪代表(其它情绪由这四个复合而成,所以称基本情绪)。


原文: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偕,造字本义:动词,两人步调一致地行动。、
失,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
節,(竹,竹子)+(即,就餐),表示竹制餐具,带结的一截竹子。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作为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正如一些陶器(如缶)作为打击乐器一样,远古时代的竹碗,也被古人当作临时代替的打击乐器——倒扣竹碗,以箸击之,震荡之声,伴奏慷慨激昂的即兴说唱,即,击节 = 敲击倒扣的竹碗。
情,造字本义:名词,痴心,美意。

疏通文意:
大乐于天地同和,大礼于天地同节。圣人之制礼作乐能够教化人心,是因为礼乐于天地相合。
乐与天地同和,故万物不失其时;
礼与天地同节,故大礼非常重视祭天祀地。
国家政治清明,则有礼乐之教;政治黑暗,则鬼神之说盛行。
如此,四海之人民合敬同爱(民心一)。
礼,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礼,但所有事都主敬;
乐,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为了人心相亲相爱(调和统一人心)。
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会沿用以往的礼乐之教。因此,事与时并,而名与功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3 07: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4-11-24 21:42 编辑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大乐,至高至善的完美的乐,大礼,至善完美的礼
乐为同,同则相亲,亲则和,大乐响彻天地之间,与天地一起,使得天下万类都能接收到大乐教化
礼为异,异则相敬,敬则节,大礼遍行天地之间,与天地一起节制万物。
因为和,故万物不会有丢失,大家都在
因为节,所以天下人祭祀天地
天下人有道明德则有礼乐,天下昏暗则鬼神横行
如此,四海之内,揣同样的敬(节、祭祀),怀同样的爱(亲、和)
合敬同爱,心中的敬爱相同,敬于“合”,祭祀天地这个唯一“神”。爱相“同”,天下万类怀有同样的爱心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道行于天下则有礼乐,大道不存则鬼神横行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故钟鼓管磬羽龠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缀:舞队的位置。
兆:舞蹈的活动界限。
作:造字本义:动词,木匠用刀具砍斫削刻,制成器物。古籍常“做作”并用,词义偏指“做”,行为夸张、不自然。“做”的所指范围小,“作”的所指范围大,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交叉,因此准确区别使用“做”和“作”颇为不易。“做”强调人类行事的姿态,带有表现、表演的意味,只用于描述显性的、直观的人类活动(比如“做事、做生意”,不能写成“作事、作生意”);“作”强调从无到有的前后变化,可以、并用常常描述隐性、非直观的行为、以及大自然的状态(如不外露的创造性思维,文艺“创作”不能写成“创做”;“风雨大作”不可写成“风雨大做”)。大体上说,“做”的行为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对应于“作”的行为抽象性、自然性、自发性;但实际用字习惯中,二者存在一定交叉,如“做学问”虽然不强调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却不能写成“作学问”;“认作、当作”,也可用“认做、当做”代替。
述:造字本义:动词,遵循着原有路径行进。


文意疏通:礼,以不同的仪节是人们彼此敬重;乐,以不同的形式使人相亲相爱。礼乐的内在精神是相同的,所以历代明君都重视礼乐,世代相沿。因此,圣王制定的仪礼与所处的时代相符,所制定的乐名与所建的功业相称。

故钟鼓管磬羽龠干戚,都是表现乐的器具。
屈伸俯仰,舞队的位置、舞蹈的范围、动作的节奏的快慢,都是表现乐的形式。
簠簋俎豆,衣食住行的仪节制度,图案文饰,都是表现礼的器具。
升阶降阶、上堂下堂,环绕转身、袒露外衣,掩住外衣,都是表现礼的形式。
因此懂得礼乐的内在精髓的人才能够作礼乐,懂得礼乐的表现形式的人才能够讲述礼乐。
圣人作礼乐,明人述礼乐。明圣者,是主要是说述作礼乐的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16: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各别。乐由天作,礼由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疏通文意:
乐,象征天地的和谐,
礼,象征天地的秩序。
天地和谐,故百物皆化。
天地有序,故群物各别。
乐,是按照天的道理而作,
礼,是按照地的道理而制。
礼乐过度,就会产生混乱与暴虐,
明白天地的运行,然后才能制礼作乐。

查字正音:
作,造字本义:动词,木匠用刀具砍斫削刻,制成器物。古籍常“做作”并用,词义偏指“做”,行为夸张、不自然。“做”的所指范围小,“作”的所指范围大,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交叉,因此准确区别使用“做”和“作”颇为不易。“做”强调人类行事的姿态,带有表现、表演的意味,只用于描述显性的、直观的人类活动(比如“做事、做生意”,不能写成“作事、作生意”);“作”强调从无到有的前后变化, 可以、并用常常描述隐性、非直观的行为、以及大自然的状态(如不外露的创造性思维,文艺“创作”不能写成“创做”;“风雨大作”不可写成“风雨大做”)。大体上说,“做”的行为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对应于“作”的行为抽象性、自然性、自发性;但实际用字习惯中,二者存在一定交叉,如“做学问”虽然不强调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却不能写成“作学问”;“认作、当作”,也可用“认做、当做”代替。 

制,(木,树)+(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16: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各别。乐由天作,礼由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疏通文意:
乐,象征天地的和谐,
礼,象征天地的秩序。
天地和谐,故百物皆化。
天地有序,故群物各别。
乐,是按照天的道理而作,
礼,是按照地的道理而制。
礼乐过度,就会产生混乱与暴虐,
明白天地的运行,然后才能制礼作乐。

查字正音:
作,造字本义:动词,木匠用刀具砍斫削刻,制成器物。古籍常“做作”并用,词义偏指“做”,行为夸张、不自然。“做”的所指范围小,“作”的所指范围大,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交叉,因此准确区别使用“做”和“作”颇为不易。“做”强调人类行事的姿态,带有表现、表演的意味,只用于描述显性的、直观的人类活动(比如“做事、做生意”,不能写成“作事、作生意”);“作”强调从无到有的前后变化, 可以、并用常常描述隐性、非直观的行为、以及大自然的状态(如不外露的创造性思维,文艺“创作”不能写成“创做”;“风雨大作”不可写成“风雨大做”)。大体上说,“做”的行为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对应于“作”的行为抽象性、自然性、自发性;但实际用字习惯中,二者存在一定交叉,如“做学问”虽然不强调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却不能写成“作学问”;“认作、当作”,也可用“认做、当做”代替。 

制,(木,树)+(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21: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查字正音:
越,表示逃避死亡、灾难。古时代中原地区战争频仍,不堪兵灾的人士纷纷逃往南方的蛮荒之境以求长安。造字本义:动词,避开战乱的北方,远逃南方蛮荒偏安之地。


文意疏通:
言辞合道合伦无患,这是乐的情理。
欣喜欢爱,这是乐的功能。
中正无邪,这是礼的本质。
庄敬恭顺,这是礼的节制。
如果礼乐用金石等乐器来表现,通过声音传播出去,用于宗庙社稷的祭祀用于山川鬼神的祭奠,这个和用于对老百姓的教化和治疗是一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21: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孰亨而祀非达礼也。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查字正音:
孰通熟。孰亨即祭祀的用的熟肉。
忧,造字本义:动词,多思多虑, 放心不下
偏;造字本义:动词,脸不正,侧向一边。


文意疏通:
王者功成之后作乐,(乐有歌功颂德的德功能)
国家安定后制礼。
王道功业大者其乐完备,
其政治治理比较清明的其礼制就周全。
干戚之舞为武舞,算不得完备之乐,
祭祀的时候使用了熟肉,也算不得你得礼制就通达了。
五帝时代不同,乐就不同。三王世代不同,礼也就不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礼乐)
乐过度了就会产生忧患,
礼过于粗鄙就会失之偏狭。
如果能做到乐敦而无忧,礼备而不偏的。那这就算是圣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21: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文意疏通:
天高地下,万物各别,则礼制行矣。
天地之气流而不息,阴阳和同而化,则乐兴焉。
春生夏长,这是天地之仁,
秋收冬藏,这是天地之义。
仁,近乎乐,义,近乎礼。
乐,敦睦亲和,率神而从天,
礼,区别相异,居鬼而从地。
是以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
礼乐明备,天地功能就发挥出来了。

乐--天--仁--神--求同
礼--地--义--鬼--存异


查字正音:
敦,(享,即“谆)+(攴,持械打击)造字本义:动词,恳切耐心地劝戒勉励,并以体罚的权威督促。
率,(水,河道)+(幺,丝线、绳索),像一根绳索拖行在河水中。造字本义:动词,用纤绳在河岸拉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9 21: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文意疏通:
天高而尊,地低而卑,君尊臣卑,取法于天地。  
天地、君臣、尊卑分明,身份的高低贵贱自然也就出来了。
天地动静有规律,万物大小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飞禽走兽,因类而聚,草木竹树,族群以分,万物秉性形态各异。
在天的日月星辰因时而呈现的天象不同,在地的山村草木虫鱼形成各种形式的生态。
如此,礼就能够显示天地之别。
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阴阳二气相摩相荡,雷霆震动,风雨飘摇,四季更迭,日月朗照,万物生生不息。
如此乐就是天地万物和合的表现。


查字正音:
地气上齐--地气上跻
奋,奮,金文(衣,服装)(隹,鸟雀)(田,田野),表示用衣服捕捉田间草丛的鸟雀。远古时代天人无界,鸟雀多且不惧人类,所以容易徒手捕捉。篆文 用“大”(农人)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衣”,将金文字形中的“隹”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农夫用衣物全力捕捉田野草丛中的鸟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0 19: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天地之情也。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着大始,而礼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乐”云。

文意疏通:
生化不遵循天地之时节则不能生化,男女没有区别则会产生混乱,天地之情如此。
礼乐,上达于天下至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极高远,探至深厚。
乐处万物始生之天,礼居于生成万物之地。
天至动,不息;地至静,不动。有动有静者,是天地之间的万物,所以圣人常说“礼乐”。

查字正音:
著,“箸”是“著”和“着”的本字。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煮”的省略,表示煮熟的食物。箸,金文(竹,借代竹制餐具)(者,即“煮”,代表熟食),表示将竹制餐具插在熟食上。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者”写成。籀文写成象形字,字形像两根筷子。有的籀文用“力”(使劲)代替“者”(煮熟),表示手指将筷子用力夹紧,以夹取食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者”写成。当“箸”引申出形容词“突出、显著”后,俗体隶书用“草字头”的“著”代替“竹字头”的“箸”。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宰牲或祭祀的日子,将筷子插在煮熟的猪头或其它兽头上,以示敬请祖先和神灵钦享他们虔诚的供献。直到今天,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一传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者”写成。当“著”的引申义动词“穿着”消失后,俗体隶书又用变形的“着”代替“著”。古人常常用随手可得的筷子在桌上或地上标示、写字,因此“箸”有“撰写”的引申义,后由“著”代替。

蟠,篆文(虫,蛇)+(番,频繁更替),表示大蛇盘绕着树枝移动。造字本义:动词,长蛇盘绕着树枝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22: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

文意疏通:
昔者,舜帝作五弦琴以歌《南风》,当时乐官夔开始了制乐以赏诸侯的先例。
因此天子作乐来封赏诸侯之有德行者。
德盛而教尊,五谷能依时而熟,然后就赏之以乐。
如果诸侯治国劳民伤财的,赏给他的礼乐之舞的人就少,舞者与舞者之间的距离就拉的远;
如果诸侯治国安民以逸的,赏给他的礼乐之舞的人就多,舞者与舞者之间的距离就比较近。
因此上,观诸侯之乐舞,根据其舞舞者的间距,就能够知道他的治理水平和德行。听到他死后的谥号,我们就能了解她生前的品行。

《大章》,盛大地彰显尧的德治。
《咸池》,是说黄帝之德遍布天下。
《韶》,体现舜对尧的继承。
《夏》,反映大禹光大尧舜之德。
殷周之乐,充分反映了当时文治武功的盛况。




查字正音:
尊,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
韶,(殸,磬,乐器)+(召,感召),表示有感召力的音乐。相传远古时代圣人演奏韶乐,能感召凤凰百兽,雅俗皆从。篆文以“音”(乐音)代替“殸”。造字本义:名词,王宫的召乐,能感召四夷、定国安邦的雅乐。

夏,(口,圆圈,代表天体、太阳)+(頁,动脑筋思考的人),表示太阳当头,阳光直射,农人考虑生计。对于远古时代靠天吃饭的中原先祖来说,在秋冬季节农耕难有作为,因而一年一度太阳回归北方的季节,显得特别宝贵,值得高度重视,抓紧时间耕种生产。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或开创性的文明功绩来敬称他们的首领——最早推广焚山造田的首领为“炎帝”;最早推广射箭习武的首领为“黄帝”;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为“华”;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为“夏”;最早推广制陶的首领为“尧”;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为“舜”;最早推广渔业的首领为“鲧”;最早推广治蛇治水的首领为“禹”。“夏、商、周”是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朝代,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始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1:21 , Processed in 1.086673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