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昨天讲到,乐同礼异,乐通心礼别等,异同为一
乐礼在功能上互为表里
——被教化者的表里建设
今天的文字说礼乐的作用路径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乐生于作者内心(而达于听者内心),礼生于环境事实和自然规律,作用于“听者”的外部输出
也就是,乐活动于内心,礼活动于各种输出构建的“行为场”
因此,乐必须要以静致敬,礼必须要能够以行致文
作乐的人心要自己自净,听乐的人心必然被天理所净化
制礼的人必须要懂的人的行动原理及其效果与天理的悖顺,才能制定出治理社会行为的规矩
制礼的人要自己明礼,礼制的人必然行礼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
乐讲究个自净(静),礼讲究个文(礼运)
通达天理的乐,必然抓得住人心之机(易);至善有效的礼,必然抓得住人类型为之枢
简易
如此才能保障礼乐的效能和建设性
所以才会有效而成为大乐、大礼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这就是礼乐通过作揖磕头智力天下的功能
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怎么样算是乐的功效?
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
怎么样算是礼的效能?
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乐以内制内,礼以外制外。
每个人自己则以内制外
如此礼乐成
今天就到这里了。大家预习一下明天的内容: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把天子当天子好一些
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还是要靠父子长幼自己。
神如果是拟人化的有人神的话,中国人是不信神的,自己知道天地之神,照他的做就行——有(吉祥之)用就是道理。
对百姓来说不等领导示范,对领导来说,关键在位尊,照下而不示下,明足以照下,以明示下者暗。
乐之功,在于人把自己的心提起来,放到心里,接受人物的刺激(乐),从而生音(通常说的有自己的想法),进而依想而行而接人接物应事。
接应不当,礼做标尺,从而对人的输出产出反馈性的刺激(乐),礼之功。
我们经常遇到的麻烦状况在于,把一颗心吊在裆下时刻搓磨自娱而不用来感物。
所生之音声,就荒腔走板
被礼一检测就进入应激反应
大家在西方心理学里头应该能知道所谓的创伤后引起反应,其情绪内容非常复杂丰富:恐惧,愤怒,绝望,喜悦
受这些情绪(音)支配,我们的态度(声)就出来了
喜惧怒哀,都来源和服务于心的自娱
而与接应无关
而生新的音
如此循环
便靡靡之音绕梁啊
创伤后应激反应“英文缩写PTSR”,不是创伤后引起反应
这个反应中的情绪,几乎包含着人类的全部情绪种类,所以用四个基本情绪代表(其它情绪由这四个复合而成,所以称基本情绪)。
原文: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偕,造字本义:动词,两人步调一致地行动。、
失,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
節,(竹,竹子)+(即,就餐),表示竹制餐具,带结的一截竹子。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作为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正如一些陶器(如缶)作为打击乐器一样,远古时代的竹碗,也被古人当作临时代替的打击乐器——倒扣竹碗,以箸击之,震荡之声,伴奏慷慨激昂的即兴说唱,即,击节 = 敲击倒扣的竹碗。
情,造字本义:名词,痴心,美意。
疏通文意:
大乐于天地同和,大礼于天地同节。圣人之制礼作乐能够教化人心,是因为礼乐于天地相合。
乐与天地同和,故万物不失其时;
礼与天地同节,故大礼非常重视祭天祀地。
国家政治清明,则有礼乐之教;政治黑暗,则鬼神之说盛行。
如此,四海之人民合敬同爱(民心一)。
礼,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礼,但所有事都主敬;
乐,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为了人心相亲相爱(调和统一人心)。
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会沿用以往的礼乐之教。因此,事与时并,而名与功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