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 |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将赴天津示二子 | 信内容简要 | 体会记录 |
体会对象 |
作者自己 | 1、即将前往天津,处理打死洋人焚毁教堂一案。外国人性性凶悍,天津民风轻浮险躁,很难协调解决,恐结仇动兵致大变局。反复筹划根本没有好方案。
2、前途未卜,不会舍不得死,只担心仓促遇难,儿子们各方面拿不定主意,现为指示一些,以防万一。
3、若死后的嘱咐。灵柩怎么运,书籍,家具怎么去留。谢绝一切收礼。
4、历年奏折全部抄录副本存家留子孙观览,不能送人。所创作的古文不能刻版送人。
5、希望子孙能在忮(嫉妒德才功)与求(贪名利)两个方面戒除毛病。
6、自己这辈子很以勤勉,但实际做不到真正勤勉。儿子以后持家要限定每月钱银具体用数,,只许有余,不许有亏。希望子孙努力崇尚节俭。
7、供养母亲有欠缺,得到兄弟们很多帮助。要像侍奉父母一样侍奉两位叔叔,叔母,将堂兄弟当作亲兄弟一样。从孝,友上可以为父亲弥补缺憾。 | 国家被殖民,民间对洋人的侵略跋扈怨气很深。国家的衰败,洋人盛气凌人,虽是朝廷大员,也是低人一等。一边是民怨,一边是洋人的强势,军舰列于海上的威胁。民积怨爆发是真,洋人凶悍是真,都不好按平。偏向百姓,洋人怒而发动战争,朝廷恐慌;偏向洋人,可以保政权,百姓定视我为汉奸。两头都是崖,没有办法。如此困局,还不如死了算了。但心中不是没有方案,站在朝廷角度的方案,舍弃百姓,向朝廷献祭自己。自己认为的诽谤流言会四起,凡有关自己可以流传的东西,只限在家里,低调做人。 |
对长子的作用 | 了解局势与父亲的困局,为父亲担忧,为家族担忧。感受到父亲对家族延续的希望, 不管有没有准备好接手家族,不得不根据父亲象遗言一样的要求去思考,去准备。 |
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 着急恐慌,担忧父亲,如果出现万一,将依靠寄托在大哥身上。 |
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 担忧,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万一的发生,照顾好家里 |
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 高不胜寒,后悔当初让儿子去当官。只念此事的处理能使儿子与家庭安全 |
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 做最坏打算的准备 |
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 有些局中的选择特别能显示人的实际位置与能力。要么一开始就不入局,要么在选择中面临着舍弃。舍弃什么有关价值取向,决定价值取向的是人的德,是否德足在危机中特别能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