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XIA

Xia的《曾国藩家训》读书会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00:0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这封信比较简短,涉及的方面不多,主要从儿子所看书目,所写文章和练字入手。可以见得曾国藩对儿子的要求更为细化,哪些书可看,哪些书暂缓,哪些书缓看,作业布置得非常细致。在写文章方面对儿子要求更高,具体到每月三篇四书文,还有诗赋和论策都要寄给他看。显然,这一部分是为了接下来的科考做准备。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是否和不愿儿子做大官的想法相背而驰,但转念又想,他是想让儿子做一个有品有德,心正身直的人呀,那不是应该比做大官的要求更高吗?那么科考对于曾国藩来说是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检验而已是否学成的试验?
1.对于儿子的习作和书法有了很高的要求,有一种期待儿子学成的心情,希望儿子能明白自己的安排,并按照安排实施落地。
2.父亲的要求颇高,备感压力同时也不想让父亲失望。
3.努力学习,争取不落下。
4.丈夫很辛苦,一边工作一边还要辅导儿子功课。儿子也辛苦,课业压力挺大。
5.儿子孙子都不容易,但严父必定能教出好儿子,严师出高徒。
6.感觉这个人走得更快,目标更明确了。
7.大户人家果然更不容易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00:4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读这封信,感觉到父亲对儿子的一些规训和要求,备感压力,读完长叹一口气。信一开头就是问儿子为什么一个月没有向自己汇报情况,然后对儿子写讣信一事提出指正。尤其到第三段,压力倍增,体会到曾国藩为何被称为“完人”,去年在家中争辩细事都无法忘怀,备感自责,可见自我要求相当高,对儿子的要求更高。不知道是不是体会这些压力,还是对作赋和“涵养”无甚体会所以没有在回信中向父亲报告。我读此信,第一次感觉到儿子开始鲜活起来,不再是我想的那种“听话照做”的形象,他也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他肯定也不想让父亲失望,我想他在这两者之前一定产生了很多自己的思考,如何不让父亲失望但又保持独立清醒自我成长。
1.希望儿子能明白自己的苦心,不要掉链子。
2.有一些压力,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尽力跟上父亲的步伐。
3.同样感受到父亲的威严。
4.不知道是不是父子之间有一些对抗,再观察看看。
5.父与子,如君与臣有一个磨合“拉扯”的过程。
6.也会有些交流磨合。
7. 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家族成长的亲子关系,保存孩子的个体性和家族的延续性以什么样的方式共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22:49: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六年三月初三日
看了群里的讨论,开始明白为什么老师列出这七个问题,家庭里面每一人的位置,对应了一个问题。同时父亲为什么对儿子如此严格,如此事无巨细,因为他得让儿子立起来,把他的父母交代给他的课题延续下去,这就是木生火,火生土。
1.此篇作者主要是在书法和写作上面多做了一些指导,这不仅是为儿子七月的乡试做准备,同时也是为儿子入仕做准备,信的最后也有提到奏折稿也会抄录一份送回家。
2.感受到父亲一步一步的引导皆有思考,他为儿子规划好了每一步路,像一盏明灯一样。
3.父亲的威严同样辐射到了其他的孩子,参照父亲对大哥的标准,其他孩子的自我发展有了一个基础。
4.结合到金生水,足以见得,母亲在孩子里面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说明母亲并不是无脑追随一家之主,她需要对这个家族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如何帮助丈夫建设好家庭。
5.对儿子放心,同时对孙子放心。
6.能感到这家人在逐步的整个统一。
7.制定好自己家的发展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22:4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这封信比起前一封更能体会到曾国藩的神威从何而来,他一步一步为儿子制定详细的计划,但又不刻板,了解儿子的同时调整培养计划,可见他是把儿子放在心里的,所以儿子才能切切实实感受到他的神威。
1.这封信明显能感觉到曾国藩高兴和自豪,儿子有了明显进步,并且得到了同事们的称赞,甚感荣光。
2.高兴,获得了父亲的认可,再接再厉。
3.为长兄高兴,跟着长兄的步子。
4.为什么高兴,同时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5.可喜可贺,望孙辈少走弯路。
6.越来越步入正轨。
7.也感受到喜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23:1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此信通篇讲的如何看书,如何择书,从中穿插了曾国藩自己的看法和推荐书目。而我在想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给儿子,让儿子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需要对自身包括对自己的上一辈极大的认可,自己相信这条路是对的,才能让儿子也无条件的相信父亲是对的。可见这也是这个家庭的一种“文化自信”。而我常常在建设家庭时都有自我怀疑的部分,又怎么能让孩子完完全全的相信我,追随我呢。
1.望儿子追随自己的步伐,并超过自己。仿佛是曾国藩一步一步带着儿子走路。曾国藩又说你有收获,随时告诉我,我随时指点,这当中父子的互动,情感的交互和知识流动都活了起来。
2.除了父亲的指导和所教授的方法,还有一句给我印象深刻,“凡家中所无者,尔可开一单来,余当一一够得寄回”感到父亲为了自己,不惜倾尽全力。
3.读书重要,读书不能死读瞎读,也需要选择和方法。
4.在家中也做好后勤,多多支持儿子。
5.看到儿子倾其所能教导孙子,父子间紧密的互动,让人非常放心。
6.父带子前行,过程中不断地互动修正才能走得更远。
7.受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23:2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九年五月初四日
看这篇的感受是,看来写文章不仅要言之有物,还得词藻华丽,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写公文不要求词藻华丽,甚至不可以写得华丽,以防有些人啰里啰嗦过于追求词藻而抓不住重点。而这篇曾国藩说“尔去年乡试之文,太无词藻,几不能敷衍成篇”。可见科考对文章要求之高。
1.希望儿子多多提升文章技能,多看多写多抄录。
2.父亲的要求很高,要跟上。
3.自我检视。
4.做这些买书等后勤工作。
5.很细致,不错。
6.继续调整,更强一层楼。
7.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23:4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九年六月十四日
1.希望儿子不要看存疑之书,并《尚书》为何存疑,看书不在于多和杂,在于看经典,看懂看深。最后一句“尔每日起得早否”,体现了父亲关注孩子的细节。
2.读此信终于慢慢懂了,为何子会对父如此信任,因为父亲对书不仅做了诸多考证,还能耐心一一解释给儿子,而并非以自己的“淫威”让儿子听话。
3.深感父亲对知识挖掘的态度。
4.儿子少走弯路,甚欣慰。
5.这个家族能少走弯路,甚欣慰。
6.感觉到家庭联系得更紧密。
7.作为家长自己也要多学习,多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23:4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心得:本周读信,心态有了一个变化,从质疑到半信半疑到恍然大悟。贯穿了一个“信”字,父亲对家族传承下来的信,对自己的自信,对儿子的相信。儿子父辈传下来的信,对父亲的相信。为何家风得以传承,首先得相信这个家风是值得传承的,好的家风,这是父亲神威的基础。我虽然没有学习过家庭五行,对此一知半解,但也能从本周的七封信中体会到父子间,家庭间,家族间一些情感和能量的流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23:1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
        此篇主要是父亲对儿子作业的批复和对儿子问题的回答,解释得非常细致。尤其最后一段给我印象最深,可以从中看出父亲在家中的决策权和经济地位。
1.首先父亲对儿子进步给予了肯给你,希望自己对儿子问题的解答能起到作用。同时在人情世故,待人接物方面也在做一些示范。
2.收到父亲对自己的问题认真细致的解答,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重视。
3.同样受教。
4.感受到丈夫的威仪。
5.感到自己的儿子在各方面都能独当一面了。
6.有问有答有交流。
7.对如何当一个父亲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咸丰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此信主要安排了一些家事,可见曾国藩作为一家之主,并不是只管大事不管小事,大到儿女婚嫁,小到衣物书籍,皆要做安排。同时儿子也是夫妻俩沟通的桥梁,父亲的想法,由儿子转述和母亲商量,可见夫妻之间有商有量。大姐婚期提前,可能是因为对方家里人身体不好,曾家考虑了对方家里的情况,也很善解人意,信守承诺。
1.开篇问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情况甚为关心。另接下来安排交代了几件事给儿子,让儿子慢慢在这个家中立起来,学习处理一些家务事。
2.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器重,同时又有一些压力。
3.感受到父亲对家中儿女的成长皆有所期望。
4.感受到丈夫对儿子一种培养,自己也可以从中帮助。
5.一家之主,有责任有担当,希望儿子把这一份责任担当好好传承下去。
6.上行下效。
7.学习这种潜移默化的上行下效的方式方法。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此篇主要讲了早起、有恒、稳重三件事。从细微处入手,检验君子德行。读到最后一段,让人压力很大,父亲对儿子的问题逐一回复,同时也要求儿子条条回复,可见父亲的要求之严格。
1.希望儿子能延续祖辈良好家风,补自己之遗憾,同时也希望儿子越来越稳重成熟,将来接自己的班。同时儿子既已成婚,也需要带领妻子一起守护好家风。
2.压力更甚,同时开始学习建设家庭。
3.感受到父亲给予的压力。
4.儿子长大了,需要习得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儿子越来越有担当。
5.所以结婚了,希望帮助能一代一代交下去。
6.感受到上对下的一种匡正,像是园丁都树苗的剪枝扶正。
7.教育孩子不能忽略小事,一个人能把小事做得长久也不是易事。
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
       此信主要是曾国藩从当家和读书两方面给儿子的建议。信的一开头就是父亲对儿子说“尔为一家之主矣”,可见儿子肩上的担子又重了。虽然已经成家,但学习仍然不可懈怠,这和现代社会不太一样,我们常常被动学习知识,成家之后很多人都不再继续学习,殊不知人生中许多解法可以从学习中来,我们应不辍学习,常常思考。
1.首先希望儿子延续治家之法,重视“书、蔬、鱼、猪”,四者缺一不可,可见读书不能死读,不仅要懂庙堂之高,还要懂农民之苦。其次,祭祀非常重要,虽然祭祀是一种活人的仪式,但确实为了祭奠先人,提醒后辈继承好遗志,同时要向母亲学习。最后,读书要懂得读其精妙,希望儿子能在读书上更入佳境。
2.感受到自己成为一家之主的担子,不仅要学会事事兼顾,还要学会安排人员。
3.体会到父亲的期望和大哥角色的变化。
4.希望自己在家事上对儿子有所帮助,儿子能把家料理得越来越好。
5.感慨,一代一代的孩子成长起来了。
6.家庭的担子慢慢交到下一代了。
7.一个家族就是这样延续下来的。
咸丰十年四月初四日
1.希望儿子在文章细节处下功夫,并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对训诂和词章两方面,不要受其他影响而走偏,将古人好的地方承袭下来。
2.父亲对自己提了新的要求,要尽力完成。
3.父亲要求颇高,替兄长感到压力。
4.儿子不容易,但这也是儿子必须要承担的,希望自己能将自己知道的好好交给儿子,让他少走弯路。
5.要当一家之长必定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有能力的人才对得起这份担当。
6.感受到这个整体各个部分都在努力。
7.一个家庭须得同心协力,统一目标,共同努力。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此信和上一封内容衔接很紧密,先讲了各路文人文章各有各的圆润,要学习。后写了如今局势严重,父亲坦荡荡,无惧生死。同时也是对儿子的放心,可以将一个家交到儿子手上了。
1.父亲将文章的“圆”似乎也在将做人的道理,将来儿子会成为一家之主,那么做事不仅要稳重,也要圆融,正如之前的信中所讲,家中各个方面都必须要顾及到,才能让一个家成为一个整体,和和美美。希望儿子能体会到自己的苦心。
2.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认可和作用一个家族长子的责任。
3.希望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多帮助兄长。
4.丈夫正处在危险之中,希望孩子能团结一致,守护好这个家族。
5.一个家族哪里没有经历过风雨,相信孩子们能完成好自己的使命,让家庭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平安渡过难关。
6.更加团结。
7.体会到一个家族的魂之所在。
咸丰十年十月十六日
        此信与上一封相隔近半年,想必战事吃紧,家中人想来十分挂念曾国藩,小儿子也给父亲寄去了祝寿文。曾国藩肯定也感受到了家人的关心,细细讲了当前的情况宽家人的心。然后再次提到了大儿子之“轻”,可见对其稳重一方面要求之高,又欣慰小儿子文笔劲健,为家族传承和孩子们的成长感到开心。最后叮嘱家中不要滋长奢靡之风,但又对朋友之子慷慨解囊,可见其心思细腻,善待朋友,又对自我和家庭要求极高。
1.孩子们都成长起来,甚感欣慰,但不可懈怠,仍然要时时刻刻提点监督,希望孩子们越来越好,能独当一面。
2.感受到时局动荡,体会到父亲的严格有他的道理。
3.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家族给予自己的责任感。
4.对孩子们的成长感到欣慰,对丈夫的想法和做法更加理解。
5.儿子作为一家之主很稳重,看来家族的“魂”有好好延续下去。
6.不慌不忙,继续往前走。
7.在国家面前,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不易,最重要的是对家族之“魂”的坚守,“魂”在,家就在。而一家之主就是“魂”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23:1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心得:本周最大的感受是,曾国藩对儿子的教育开始从抓学习转为对一家之主各类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在“稳重”这一点上提了三次,说话要稳重,行为要稳重。这不仅和一个父亲对国家和家族局势的判断有关,也和孩子行进到什么阶段有关。可见这位一家之长不仅心中有家国,也有孩子,国是家的基础,而孩子才是国家的延续和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9-8 08:52 , Processed in 1.079780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