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23-7-4 20:56 编辑
第五周 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一、查字正音
绝:絕,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两缕丝线的中间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造字本义:动词,将丝线切断。“断”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绝山依谷、绝水必远水、绝斥泽----这里的绝字,引申义:越、横渡
亟:造字本义:动词:极力威逼,极力催促。
斥:“斥”是“㡿”的异体字;“斥”也是“拆”的本字。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逆”的本字,表示反向、逆序。造字本义:动词,整体拆除或部分拆除建筑,以便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建或扩建。在本文中,斥,咸卤之地。
潢井:潢者,池也。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用黄水浸染物品。
葭jia1苇:即芦苇
蘙yi4荟:指草木茂盛,可供遮蔽。
覆: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往返、反转。覆,金文(像罩盖)(復,往返、反转),表示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篆文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
谆:zhun1,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祀。諄,篆文(言,祷告)(,祭祀),表示祭祀时的祷告。造字本义:动词,祭祀时虔诚地向神坦白实情,以求获得宽恕或指引。
翕: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鸟的翅膀。翕,篆文(合,并)(羽,翅膀),表示翅膀挨着翅膀。造字本义:动词,幼鸟聚集,彼此拍翅嬉戏。
二、翻译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 孙子说:概括说来,在不同地形条件下,指挥部队与观察敌情要遵循的原则是:
【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行军经过山地要靠近山谷,驻扎时要选择向阳的高地;与地势高的敌人作战,我军不可采取仰攻,这是在山地指挥部队时要掌握的原则。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我军渡过河流后,一定要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宿营;敌军渡水来进攻,不要在水上与敌人迎战,要等敌人渡过一半儿再出击,这才有利;要想与敌决战,不要贴靠水边抗击敌人;我军要处于江河的上游,不要驻扎在河江河的下游,这是在水边指挥部队时要掌握的原则。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部队经过盐碱沼泽地带,应迅速离开,不要停留;如果与敌军在盐碱沼泽地带交战,必须依傍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严碱沼泽地带指挥部队时要掌握的原则。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在平原地带,应选择平坦之地安营扎寨,部队的右面和背面为高地,前为低地、后为高地,这是在平原地带指挥部队时要掌握的原则。以上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是黄帝战胜四帝的原则所在。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一般说来,军队安营扎寨喜好干爽的高地,厌恶潮湿的湿地,重视向阳的地方,避免向阴的地方。在水草丰茂、便于放牧且地势高的地方宿营,军中没有各种疾病流行,这是必胜的重要前提。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在丘陵提防地域,必须居于它的阳面,背靠着它,这种情况下用兵获利,是地形辅助的结果。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上流有雨,洪水突至,要过河的军人须等水势平稳下来。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凡是从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六种地形经过,必须赶快离开,不要接近。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对这六种险恶地形,我军远离它,让敌军接近它;我军面向他,让敌军背靠他。行军途中,遇到险峻难行的丘阜之地或低下积水之地,若上面长有水草,林木茂盛密集,可供遮蔽,一定要谨慎小心,审查搜索,因为这里可能有敌人的伏兵。
----------------------------------------------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敌人离我军很近,却保持安静,是因为有险要地形可依靠;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敌人离我军很远,却发出挑战,是因为想引诱我军进兵;
【其所居易者,利也;】敌人住在平坦之地,这样做必定有利可图;
【众树动者,来也;】许多树木摇动不停,说明有敌隐蔽前来;
【众草多障者,疑也;】敌人在草木丛中设置了许多障碍物,这样做是为了迷惑我们;
【鸟起者,伏也;】鸟儿惊飞,说明下面藏有伏兵;
【兽骇者,覆也;】野兽惊骇奔逃,说明旁边有伏兵;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尘土高扬锐直,说明敌人的战车正向我们驶来;
【卑而广者,徒来也;】尘土低飞而宽广,说明敌人正徒步向我们走来;
【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尘土分散,断续不连,说明敌人正在遣人砍柴;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尘土少,此起彼落,说明敌人在安营扎寨;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敌人来使言辞谦卑,却在加强战备,说明要向我们进攻;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敌人来使措辞强硬,部队显示出要挥师进攻的架势,说明他们要撤退了;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敌人的战车先出动,部署在大军的侧翼,说明敌人正在布阵,要开战了;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敌人无缘无故而请求和解,说明其中藏有阴谋;
【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敌人士卒奔走,兵车不好阵型,说明敌人期待与我们决战;
【半进半退者,诱也;】敌人半进半退,这样做是想诱骗我们我军上当。
【杖而立者,饥也;】敌人倚靠着兵器站立,说明他们处于饥饿状态;
【汲而先饮者,渴也;】士卒去取水,自己先饮用,说明敌军干渴;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见到好处却不愿进去,说明敌军疲劳;
【鸟集者,虚也;】敌营上方群鸟飞集,说明敌营已空;
【夜呼者,恐也;】士卒夜晚呼叫,说明军心恐慌;
【军扰者,将不重也;】军中士卒惊扰,说明将领没有威望;
【旌旗动者,乱也;】敌军旗帜乱摇,说明他们阵形已乱;
【吏怒者,倦也;】军士乱发脾气,说明敌人已倦怠;
【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拿粮食喂马,让士卒吃肉,军中吊着的铁锅被打烂,部队不返回军营,说明这是陷入绝境的敌人;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絮絮叨叨,低声下气,语调和缓的与世族说话,说明敌将已失去人心
【数赏者,窘也;】多次实行奖励,说明敌军处境困窘;
【数罚者,困也;】不断实行处罚,说明敌军陷入困境;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先是粗暴地对待部下,后又害怕部下叛离,说明敌将不精明到了极点;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敌人前来送礼道歉,说明他们希望停战;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敌人盛怒前来迎战,却久久不与我军交锋,也不撤退,这种情况一定要仔细观察。
---------------------------------------------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兵力并非越多越好,不可一味迷信武力轻举妄动,而是要足以做到集中兵力(并力)、查明敌情(料敌)、战胜敌人(取人)罢了。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既无深谋远虑又一味轻敌的人,一定会被敌人擒获。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如果士卒还未倾心拥护,就施加刑法,他们会不服,不服就难以使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如果已经获得士卒的倾心拥护,却未对士卒施加刑罚,那也不能使用。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所以要用仁义之道教育他们,用法令规章约束他们,这样才能必胜。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 法令平时得到执行,用来训练民众,那么民众就不会信服。
【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法令平时未得到执行,用来训练民众,那么民众就不会信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法令平时得到执行,说明将领与士卒之间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
三、简单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