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3-4-20 18:07 编辑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微妙玄通,微是拄杖的老人,妙是神秘的少女,这是两个反差蛮大的两种状态,圣人居于玄位,在玄位上这两个状态其实是相通的,所以叫玄通。
在玄位上通
深不可识,外人看,也就是不在玄位看的人就会觉得深不可识,这两个不同的状态是怎么合在一个人身上的?这是没办法用感官用言语用窍知来认识的,所以感觉深不了测,眩。但是在玄位的人就知道,这是为道者居玄位,处渊的那种自然呈现。
这个深不可识的深,会让我联想到深渊
深不可识,跟前一章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意思相通。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本章有两个夫唯,感受到善道者的德和威,这种深不可识的威德会让善道者成为很多有心向道但苦于不得其门的人的榜样。有意地逼着自己像哪怕只是从外面看着像善道者。
善道者从外面看是怎样的呢?
豫兮若冬涉川,像大象缓慢悠然地渉过冬日的山间小河 (自然-信:心安静,守现场而不是守情绪)
犹兮若畏四邻,动作迟缓反常,像醉酒的巫师在周边的小村落表演逐鬼驱邪的舞蹈(不可预期,不是理智所能预设的)
涣兮若冰之将释,和合聚散,像冰将要溶解的样子;(不执:有冰有水,有聚有散,有分有合,不执)
俨兮其若客,严肃自律像是进入异乡的客人。(慎独:抱道自守)
敦兮其若朴,化人,有时谆谆善诱好像很温和,有时又有体罚人的威严,像是一个未经加工的原木(不器:具有成为任何器物的可能,但又不是什么器物。)
旷兮其若谷,像山谷一样空阔明亮,(虚-明)
浑兮其若浊,浑浊不清像多泥沙的河流一样。(合和:不是单一的)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带着困惑用煮熟的香肉献祭,向祖先问卜,之后以不可阻挡的行动力践行的修行者在混浊中依靠清除污染,而使其从从容容地澄澈明丽。
带着困惑用煮熟的香肉献祭,向祖先问卜,之后以不可阻挡的行动力践行的修行者依靠长久地安心劳作而获得从从容容的生机。
保此道者不欲盈
能够把这种(以静、以安)修行之道像抱宝贝一样抱在身上寸步不离的人,像山谷一样(虚怀若谷)永远不会满盈而溢。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修道者学习善道者的样子,若能做到像山谷一样不盈不满,就可以用茂盛的草遮蔽住自己那些想要通过刀斧砍伐武力征服以称霸一方的雄心壮志。
师说:
道德经开篇提出道、有无、妙徼、始母的概念,并落脚到玄上,一直到第十四章,似乎都集中在论述玄到第六章为止,论述玄本身
从第七章开始,论述人与玄
就是,玄这种天地操作,在身上该怎么运作
天德和人德
人有了天德便是玄人了,便是天地之子了
便脱离了伪人
怎么样才是具有了天德
天德之人怎么做事怎么思考 ?
第七章讲人要至私
第八章讲至私成人之后,人的日常要如水如水银,跟世界万物无间“亲密”以推其间,把自己置于一个直接的生活现场。立此功,以安顿好自己
第九章讲,安顿好自己的处所,安身之后,如何输出以立命
七八九章,描述了天德之人的从内到外,根本末
第十章开始讲述前述结构的运行运用运转
也就是人德——人应该学会的知识技能
应知应会
第十章首先把这个人德用玄德之名定义下来
第十一章开始展开讲述玄德,指出,玄德之要当无致用
如何能够保障当无致用的玄位不移
第十二章指出,要有彼此之选
如何保障彼此之选,第十三章指出,需要有身无身之选
为啥要这样才能保障当无致用之玄?第十四章说,这是道纪
只有守了道纪,才是有了玄德
才算是有了人德
有德之人的输出怎么样的?
输出值基础在于通
今天第十五章,将要定义这个通。
人(有德之人叫做人,无德之人不是人,虚有人形而伪),要有个人样子,这个样子是建立在“通”的基础上的,不是白通,而是玄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