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6-23 23:56 编辑
20220623 第五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反应第二 第一天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提问:本篇讲述怎么从对方说的话中,听出真实想法的捭阖之术。今天的经文,讲述在认识中如何处理现象和本质。今天的问题是:什么是反?什么是复?什么是“事有反而得复”? 第二天: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 提问:昨天的文字讲了如何认识现象本质和往来古今彼己,指出反与复两种工作方法:“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事有反而得复。 指出反复这种工作方法的对象是:本质和往来古今彼己。 指出反复这种工作方法的内容是:动静虚实之理。 今天的经文开始讲述“动静虚实”。所提问题是:本节讲的动-静,象比,是怎么编织出了“钓人之网”的? 第三天: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听着,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提问:昨天的文字重点在于讲述什么是运用动静、象比的反复之术反听而编织钓人之网。那如果人不说话呢,反复之术怎么用呢?今天的内容讲述到用重袭之术,使人继续讲话。问题是:重之袭之是一种什么操作? 第四天: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提问:昨天的文字讲述以重袭反复之术“变鬼神以得其情”,愚智不疑。今天的文字讲述象比在反复重袭操作中的运用方法(如何得其情)。请问:打开对方的内部世界(开情)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第五天: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提问:提问:前面的文字讲到,动静虚实是重要的,讲了如何采用反复之术来实现动静虚实;讲述了动静(人言己默)虚实(言有象事有比)是如何编织“钓人之网”。讲述了在不言无比的情况下要重袭,开情才能继续以言钓心的工作。至此以言钓心的外围工作,和可能遇到的困难都解决了。 今天的文字则专心致力于核心操作:如何跟着对方的动作言默出入其心,实现以言钓心进而做到“符应不失”。问题是:今天鬼谷子的文字完整的呈现了“反应”的核心环节,我们能不能尝试对鬼谷子这段文字“以反求服,观其所托”,看看鬼谷子认定如此“以言钓心”可以成功的人性基础是什么? 一、 原文抄写 二、查字正音 此: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 ( 人) ( 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 写成左右结构。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屬皆从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此,脚趾踩着的地方。字形采用“止、匕”会义。匕,表示相并列。所有与此相关的字,都采用“此”作边旁。
上:“丄”是“上”的异体字。上,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底端一横 较长,顶端的一横 较短。古人用一横 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两横 (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 ,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天”的顶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地”的底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为了在字形上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 之间再加一竖指事符号 ,表示纵的方向。篆文 承续繁体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与地相对的天。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异体字“丄” 综合两款金文字形 、 ,将金文字形顶端 的短横的短横 写成竖线 。古籍多以“上”代替“丄”。“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上,篆文丄。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丄,高处。此古文写法的“上”字,是指事字。所有与“丄”相关的字,都采用“丄”作字根。上,这是篆文写法的“丄”字。
下:“丅”是“下”的异体字。下,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 较长,底端的一横 较短。古人用一横 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两横 (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 ,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天”的顶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地”的底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 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 ,以显示纵的方向。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异体字“丄” 综合两款金文字形 、 ,将金文字形顶端 的短横的短横 写成竖线 。古籍多以“下”代替“丅”。“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丅,底也。指事。下,篆文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丅,底部。这是指事字。下,篆文写法的“丅”字。
伪:“爲”是“僞”和“撝”的本字。爲,甲骨文 ( 又,抓、牵) ( 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 用“爪” (抓)代替“又” (抓),将“象” 写成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 写成长鼻大耳的“象” 。当“爲”引申出“人为的、不自然的”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 再加“人” 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为的主观意志因素。篆文 调整金文字形结构的左右顺序,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象” 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 。 造字本义:动词,人为,有意识地加工、做作。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爲”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伪”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為” 简化成“为” 。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 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僞,詐也。从人,爲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伪,欺诈。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为”作声旁。
作:“乍”是“作”的本字。乍,甲骨文 ( 刀,匠具) ( 纵横的刻纹),表示用斧削刻器物。有的甲骨文 在刀形 上方加一个缺口 ,表示用刀斧砍斫木头。有的甲骨文 省去纵横刻纹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的缺口“V“ 写成“卜” 。当“乍”的“砍斫制作”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木匠)另造“作”代替,强调巧匠“人为创造”的含义。 造字本义:动词,木匠用刀具砍斫削刻,制成器物。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乍” 写成 。古籍常“做作”并用,词义偏指“做”,行为夸张、不自然。“做”的所指范围小,“作”的所指范围大,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交叉,因此准确区别使用“做”和“作”颇为不易。“做”强调人类行事的姿态,带有表现、表演的意味,只用于描述显性的、直观的人类活动(比如“做事、做生意”,不能写成“作事、作生意”);“作”强调从无到有的前后变化, 可以、并用常常描述隐性、非直观的行为、以及大自然的状态(如不外露的创造性思维,文艺“创作”不能写成“创做”;“风雨大作”不可写成“风雨大做”)。大体上说,“做”的行为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对应于“作”的行为抽象性、自然性、自发性;但实际用字习惯中,二者存在一定交叉,如“做学问”虽然不强调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却不能写成“作学问”;“认作、当作”,也可用“认做、当做”代替。 入:入,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盒盖向下,表示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写成屋形的“宀”。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隶书 有所变形,写成“反人”的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入,内也。象从上俱下也。凡入之屬皆从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入,进到内部。字形像什么东西一齐从上面落下的样子。所有与入相关的字,都采用“入”作边旁。
式:式,籀文 ( 弋,干,武器) ( 工,生产、劳动器具),表示武器或工具。古代的先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打仗,因此劳动工具与武器的使用方法至关重要。篆文 承续籀文字形。 造字本义:工具、武器的使用套路。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式,法也。从工,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式,法则、程序。字形采用“工”作边旁,采用“弋”作声旁。
托:“乇”是“托”的本字。乇,甲骨文 是象形字,是方向朝上的“力” ,表示手向上用力托举。篆文 为了将字形区别于“七” ,在手臂 顶端另加一撇指事符号 。当“乇”成为单纯字件后,楷书 再加“手” 另造“托”代替,强调手的动作。造字本义:动词,用手掌向上用力持举物品。古籍多以“托”代替“乇”。古籍有时假借“托”代替“讬”。《汉字简化方案》以“托”合并“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乇,艸葉也。从垂穗,上貫一,下有根。象形。凡乇之屬皆从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乇,草叶。字形上部的像下垂的穗子,竖笔像上穿于表示地面的“一”,表示地下有根。“乇”是象形字。所有与“乇”相关的字,都采用 “乇”作边旁。
平:“平”与“乎”同源。乎, ( 于,号角) ( 向上的“气”、或发出的响声),表示号角吹得紧急、响亮,表示危机来临,部落紧急“呼叫”。平,金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乎” (吹号示警,招集部落)顶部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号音悠长、稳定,无起伏,以此号音代表部落安全无事,安定众民。简体金文 将“气” 和“于” 构成的“乎” ,连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乎” 写成“兮” 。 造字本义:动词,号音稳定悠长,没有起伏变化,表示警情安定。隶书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号角吹不出任何声音叫“亏”(表示完全缺乏中气);号角吹得“嘘嘘”无力叫“兮”;号角高亢并紧急叫“乎”(“呼”,部落紧急招集的号角);号吹得音调悠长、稳定、没有起伏变化叫“平”(号音平直,表示平安无事,没有警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平,語平舒也。从亏,从八。八,分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平,语调平缓舒放。字形采用“亏、八”会义。字形中的“八”,表示分散。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 ( 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 ( 口,谈论) ( 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省去“干” ,简化字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 再加“曰” (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量: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装行李的布包、布袋。量,甲骨文 ( 口,即“日”,代替日月星辰——参见“日”、“天”) ( 束,即“囊”,行囊,代表旅行),表示行者以日月星辰为参照,计算行程。有的甲骨文 将“口” 明确写成“日” ,将“束” 明确写成“东” 。金文 字形中“日” 与“东” 的形象更加明确。有的金文 在“东”下面加一横,形成“土”形 ,表示将行囊放在地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以日月星辰为参照,估算行程。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東”的字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量,稱輕重也。从重省,曏省聲。,古文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量,用秤子测出物品的轻重。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重”作边旁,采用省略了“鄉”的“曏”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量”。
符: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府”的省略,表示官署。符,篆文 ( 竹,借代竹片,轻便、易于直劈二分的材料) ( 付,即“府”,官署),表示有官署标记的竹片。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竹制的核验信物,即,古人将刻有特殊图文的竹片剖成两半,一半留在上级,一半留在下级,作为朝廷或官署封爵、置官、命使和调遣兵将时双方核验的凭证,以双方所持竹片图文是否相吻合来检验持符者的身份真假。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符,朝庭授权的信物。朝中信物,汉代的制式是以竹为材,长六寸,切分后可以准确相合。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付”作声旁。
指: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含义、意思。指,篆文 ( 手,手枝子) ( 旨,意思),表示用手枝子表达意思。籀文 误将“旨”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用手比画,用手语表达意思。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指,手指也。从手,旨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指,手指。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旨”作声旁。
三、翻译 反听之法,或者用在此处,或者用在彼处,或者用来侍奉上司,或者用来驾驭下属。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听到实情或不实之情,知道与已方是同或是异,能够看出对方是真诚或是伪诈。对方外在的身体行动或者内心的喜怒,都与反听之法相合拍,也都由反听之法来掌握它的规律。所有这些,都以已方要先做好准备为法则。用“反”来求对方回应,然后观察对方的真实意图,所以用这种方法。已方要平心静气来听对方的言辞,察明事理,议论万物,分别好坏。即使不是这个事,也可以从同类事物的微小征兆来推理认识此事的类别、实质和发展趋势。这就像钻到人的心中来探测人一样,知悉对方的能力,捕捉对方的意图。这种方法就像螣蛇所指祸福不差,后羿发箭必定命中那样百验不失。 四、理解联想事例 把网撒开,用反听钓情之术,把对方的心声意图钓出来兜住,用途就是事上和牧下。读到这里好像可内心的抗争一下消失了,这些操作最终都是为人主谋事作事,统治百姓,并非我们理解上的阴诡之术。用同理实归来检验对方是否在使诈。 精神内守,己之先定是根本法则。神散、不定,即使是对方来咬钩我们也没有能力把实情钓出来。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翻译整理,各个事物之间的内在构架,与关系都给连通理顺了,才能有条理有章法的制定战略。见微知类,来检验符应不失,则能直中标靶。 出现无效沟通好像都是命不中标靶,见微知类, 五、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前面的文字讲到,动静虚实是重要的,讲了如何采用反复之术来实现动静虚实;讲述了动静(人言己默)虚实(言有象事有比)是如何编织“钓人之网”。讲述了在不言无比的情况下要重袭,开情才能继续以言钓心的工作。至此以言钓心的外围工作,和可能遇到的困难都解决了。 今天的文字则专心致力于核心操作:如何跟着对方的动作言默出入其心,实现以言钓心进而做到“符应不失”。问题是:今天鬼谷子的文字完整的呈现了“反应”的核心环节,我们能不能尝试对鬼谷子这段文字“以反求服,观其所托”,看看鬼谷子认定如此“以言钓心”可以成功的人性基础是什么? 也就是一司守门户的“一”和“门户”是什么?这答案不在字面,而在字里行间,需要“以反求符,观其所托”才能找到。 人性基础:对方也许也在等着你来钓。 一就是虚静无为,神复归于道,精神内守的状态,则能定。能以神察物,见微知类。 门户:心是神的房子,口是这座房子的门户,心生万言,通过言来察明对方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