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3-30 23:03 编辑
第十五周 第十四课 知觉种类(3)运动知觉的上法 一、对第十一课 知觉种类(2)时间知觉评课 评课: 1、复习空间知觉,由大家的心得引发提问:什么是空间?根据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继续提问:在回答前一个问题的时候到此时此刻,自己这个人是什么感觉或状态。让同学去回炉感受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时的状态。会发现有不同之处:人有主心骨了,让人去接纳吸收,心心变得大了。再依据练习回答第一个问题。再次举例解释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我们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它的体性,质性,它的本,它的值,就是它的本体,空间知觉它不是一个物质现象。 2、真正的空间在心里,管理建构好我们自己心里边的空间(本体),这是真空间,我们自己就对了。日常生活中说的空间,一个是人,一个是事,人对了,和世界对了(或者说和事对了)。人有了空间,得了空间之后,空间这个心理现象在我们心里边所发生的作用的功能是什么啊?我们人怎么样了?有了空间,笃定自信,底气、尊严、身份。好好的体会一下这种感觉。空间知觉里边的位置感跟身份尊严、底气、威严、威势(位置决定势能)。心理活动跟身体活动一样需要空间。 3、由空间知觉转入今晚的内容:时间知觉(我们说空间被我们这样从体验的地方挖掘出来有那么多的东西,那么什么东西挖掘出来是活着的感觉,这个是我们今晚要跟大家说的。时间,你光有空间没时间那不就是死了嘛。)时间是什么样的一个知觉,带给我们知觉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变换存在形态,它在我们心里建构了这样一种体验的那种体性,那种质,让我们堆积起来各种各样的活着的感觉,时间。 4、同学分享。 回顾空间知觉时感觉到整个人很困,犯困,困到人好像是抽离了,人在听心已经跑了。心好像有一个防护层,散射的样子。我自己也处在困的状态,由坐桌子前上课到瘫在沙发上,人好像是空的,要睡着了,但是又没睡着。 5、时间知觉 时间的概念让我们建立起活动感。时间知觉练习说两点,时间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持续性,一个是顺序性。 持续性,体会持续感。从持续性里边获得持续感,感知觉有一个特点:当一个刺激是稳定的刺激,没有变化的时候,我们是感知不到的。体会持续性和瞬时性放在一起有对比,有变化我们才能感知到,把瞬时感和持续感放在一起体会。把一个东西放在眼前放了之后马上拿开,再放一次不马上拿走,心里就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心里边干了很多的事情,这个时间就是体验表达。心里边干的事越多,所体验的持续感就越强。妄想。 时间知觉,3—5秒的时间窗口,瞬时记忆3—5秒,就是说的那个“刚刚”。工作记忆。 顺序性(通过相续性来表达顺序性)。体会顺序性,同时性和相续性同时体验,两个球同时放在桌子上,一个先放一个后放这样体验。 时间知觉就是时间窗口,试着连续说话一两分钟,说刚才的那个刚才就已经成为过去了。 差距: 老师从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总结,发现同学们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再进一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同学们在上节课内容再巩固,打包。两节课之间的内容自然的过渡。 讲解时间知觉的内容,是从时间的理解上开始体会,相对比的练习能让同学们在进行练习中更加明确的体验时间和时间知觉。 二、第十二课 知觉种类(3)运动知觉的教学方案 (一)、课堂进程 1、对时间知觉进行回顾,总结,从同学的反馈中发现问题,进行解答。对时间知觉进行打包。引出今晚课程的内容。 2、同学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提取今晚课程的素材 3、同学对分享进行反馈。 4、讲解运动知觉内容。 5、课后作业 (二)、编写课文 运动知觉: 就是客体或客体的部分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化以及变化速度的知觉,其对有机体的意义不言而喻。我们对客观事物不断变化及变化速度的知觉,是透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 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例如,鸟在飞,鱼在游,火车在奔驰,河水在流动等。 运动知觉的意义对于动物和人都非常重要。对于动物来说,比如青蛙能够观察到运动的小虫,而对静止的小虫没有反应;猎豹在捕猎的时候,需要有对猎物的速度、与自己的距离的知觉才可能捕猎成功。对于人来说,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对于要对车速自己与车的距离进行估计;我们在进行网球、乒乓球等运动时,需要对球的速度、方向进行估计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运动知觉的参与才能够完成。如果失去了运动知觉,我们不仅不能骑自行车或驾驶汽车,甚至连写字、吃饭和走路都有困难。 运动牵涉到时间和空间的交互作用,因此运动知觉与时间和空间知觉密切相关。 一、运动知觉的参考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和运动之中。运动与静止,运动速度的快与慢,都是相对而言的。人观察某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都要用另一物体来做比较。这个被比较的物体,就是运动知觉的参考系。例如,我们在公路上看到行人来来往往、汽车南来北去,这种运动知觉是以它的背景(地球)静止作为参考系的。 生活实践使我们形成了一条基本经验:知觉对象是活动的,而背景是固定的。平时我们就是按这条基本经验行事的。例如:坐火车时,另一条轨道上的并行列车开动了,本来没动的你却感到自己坐的车子开动了。因为窗外的景物被感知为背景,你以为背景是固定不动的,结果背景的活动反倒使你感到自己在反方向运动。类似这样的知觉对象和背景的相互关系为我们提供了物体运动变化的许多信息: 1、出现位移时,往往倾向于把知觉对象看作运动的,而背景则被当作固定的; 2、一个小物体在大背景中运动,比起一个大物体在小背景中运动看起来要慢的多; 3、一个物体通过较为单一的背景时看起来显得慢,而通过一个多样化的背景时,由于提供了多个参考点而看起来显得快; 4、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同时发生位移,较小的物体容易被看成运动的; 5、明暗不同的物体,发生位移的时候,较暗的物体容易被看作运动的; 6、被注视的物体容易被看作运动的,不被注视,模糊不清的无题容易被看成静止的背景。 二、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运动知觉可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发生的位移及移动速度的知觉。虽然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但并不是任何种类的运动变化都能被我们察觉到。有些运动太慢,如钟的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花的开放,我们无法看清;有些运动太快,如飞行中的子弹、白炽灯的闪烁,我们也看不出来。我们刚刚可以辩认出来的最慢的运动速度,即是运动知觉的下阈限;运动速度加快,超过一定的限度,我们看到的只是弥漫性的闪烁,这种刚刚能看到闪烁时的速度,即是运动知觉的上阈限。据测定,距离为2米时,运动知觉的下阈限为0.66毫米/秒,上阈限为605.22毫米/秒。运动知觉的差别阈限符合韦伯定律,在速度为200~400毫米/秒的情况下韦伯常数约为0.2。对运动的知觉受到经验和训练的影响,如专业球手。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似动知觉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 (一)动景运动 不同位置的A、B两条线段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3秒,看到的是两线同时出现;而时间间隔长于1秒,看到的是两线先后出现,如果间隔时间适当(0.06秒),便会看到A向B运动。像这种物体本身并未移动,而只是刺激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距条件下连续交替呈现所产生的似动现象,称为动景运动,也称Φ现象。电影、卡通片的制作,都采用了这一原理。这是视觉后像的作用,使我们把断续的刺激融合知觉为一个整体连续刺激。 (二)自主运动 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亮点(如烟灰缸里一支点燃的香烟,或一个不透光的盒子里放一个亮着的灯泡,在盒子壁上戳一个小孔),注视一段时间后,光点会古怪地动荡起来,此即自主运动。造成自主运动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是由于人的眼睛总是不随意地运动着,即使在注视时仍有微弱的颤动,这些眼动信息的输入反而使人觉得亮点在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是视野中缺乏参照物之故,因为一旦视野里有某个参照物,自主运动随即消失。看来,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可能起作用。 (三)诱导运动 周围其他物体运动,使本来静止的物体看上去在运动,这样一种错觉叫作诱导运动。在没有更多的参照物的条件下,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人们可能把它们中的任何一个看成是运动的。我们可以把月亮看成在云彩后面移动,也可以把云彩看成在月亮前面移动。其实,相对于人来说,月亮并没有移动,只是运动着的云彩“诱导”出静物月亮好像在运动。 (四)运动后效 大多数运动都会产生朝相反方向的运动后效。典型的情况是,当我们注视瀑布一会儿后,将视线移至旁边的悬崖上时,悬崖看起来像是在往上运动似的,这也称瀑布效应。此外,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快速旋转的车轮或风扇在某个速度上会让人产生反转知觉。 老师: 运动知觉,可以谈三个主题,一个是运动知觉是什么?另一个是运动知觉的机制是什么?第三个是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定义运动知觉,可以先定义运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世界的存在形式。运动知觉则可以区分为运动知觉过程和运动知觉结果。运动知觉结果尤其要注意知觉中的背景。
运动知觉的机制,涉及到运动知觉的信息来源(网动知觉、大小、背景?)、内在知觉动机(指令信号)、阈限。
真动知觉,是真的在运动。似动知觉是真的没动,但知觉为运动。比如自主运动和诱导运动
本课重点在于,如何运用上述三个问题,促进学员获得直接的运动知觉,积累体验。
课后练习 课前编制课文、教学进程和课后练习方案,课后及时评课,并修订自己的教学方案。 (三)、课后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各种运动知觉。每天作分享。 三、方案编制心得 在编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是在熟悉运动知觉的内容,还是在对内容的理解上,所以把握不了其中的细节。发现自己的内容和老师的内容相差甚远,水平的差异,自己还是在做熟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