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桃子

桃子的《千字文》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6: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19-2-3 19:32 编辑



第一部分 大千世界篇 1,天地玄黄;2,龙师火帝;

第二部分 人之修养篇 3,盖此身发;4,德建名立;5,川流不息;6,外受傅训;
第三部分 秀美河山篇 7,都邑华夏;8,右通广内;9,盘溪伊尹;10,起翦颇牧;
第四部分 质朴生活篇 11,治本于农;12,两疏见机;13,耽读玩市;14,弦歌酒宴;15,驴骡犊特;16,年矢每催。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需要查询的语句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




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
从这里开始举出一系列文臣武将的事例,说明他们策功茂实的经过,都是一段段感人的事迹,都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戏文故事。
第一个出场的是太公姜子牙,他的事迹是渭水垂钓,文王访贤的故事。磻溪是在渭水河畔(在今陕西宝鸡附近)的一个溪潭,水旁有一块大石头(磻),姜子牙曾坐在上面钓鱼。
姜尚,字子牙,是东方夷人。他的祖先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他以地为姓,故又称吕尚。姜子牙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负的人。但在纣王的统治下,他怀才不遇,后来听说西帛侯,文王姬昌思贤若渴,便来到陕西岐山脚下的渭水河边,那时他已八十七岁了。他坐在磻石上用直钩钓鱼,不但不用鱼饵,鱼钩还悬在水面上三寸。有人问他这样能否钓到鱼,他回答说愿者上钩。
周文王精通《易经》,曾著过《周易》。这一天,文王要出外狩猎,他就先卜了一卦。结果显示:此次狩猎的猎物不是野兽,而是独霸天下的辅臣。果然在渭水遇到姜子牙,两人谈论之后,文王大喜,说:"我的先祖曾经预言说,将来会有圣人帮助周国振兴,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姜子牙为"太公望",立为国师。
姜太公给文王制定的战略,首先是"修德以倾商政"。这样就有四十多国先后归顺了周。到周文王晚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完成了对商的战略性包围。
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姜太公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在出师前卜了一卦,结果很不吉利,偏又赶上暴风雨,诸侯们都很恐惧。吕尚却认为,决定大事不能靠占卜,应抓住战机立即出兵。结果是大获全胜,商朝被灭。武王占领殷都后,把纣王存放在鹿台的钱和储藏在钜桥的粮食散发给穷苦的百姓,并且为商朝的忠臣比干的墓加土,还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从而深得民心。
吕尚作为周朝的开国功臣,受封于齐,都城在营丘(今日的山东临淄)。吕尚到齐国后,开始改革政治制度、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使齐国很快成为大国之一。太公吕尚活了一百多岁,但葬地始终不详。
第二位出场的是伊尹,他辅佐成汤灭了夏桀,开创了殷商六百载的天下。伊尹的手艺是烹调,他本来就是汤王的厨子。中国的手艺人讲究拜祖师爷,厨子要拜伊尹,戏子要拜唐明皇,唐明皇是戏班子的祖师爷。如果读一读《吕氏春秋·本味篇》,你就知道伊尹的厨艺有多高了。这篇文章记载了伊尹与成汤两个人,就饮食烹饪方面的对话。
伊尹是一个孤儿,出生以后就被扔在伊水旁边,他以水为姓,所以姓伊。有辛氏的家人在河边发现了伊尹,就把他抱回来由家里的厨师代为收养。伊尹从小跟厨师学艺,以后随着有辛氏嫁给了成汤,伊尹也就成了成汤的厨师。这个人极其聪明,很有谋略,很想帮着成汤干一番大事业。但一个厨子,怎样才能接近成汤呢?他就想了一个奇招。
成汤有一段时间发觉饭菜的味道不对,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于是把厨子伊尹叫来,问问他这菜是怎么回事。伊尹于是根据烹调的道理,纵谈天下大事。成汤听得大喜过望,知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经过几次长谈以后决定拜伊尹为宰相。商朝宰相之位的官名叫做阿衡,如《诗经·商颂·长发》中有诗曰:"寮维阿衡,左右商王。"因为伊尹适时地辅佐成汤建立了商朝,所以此地称他为"佐时阿衡"。
古代饮食和医药是不分家的,自古就有"药疗不如食疗"的说法,所以伊尹还是中医煎汤药的祖师爷。至今还流传说,煮中药的沙锅是伊尹传下来的。
  ——现在,厨子是个不太“体面”的职业。也没有听说,哪个厨子还能对国政有见解的。由此似乎可以窥见,人们对于“吃”的一个态度。吃东西,已经变成了一个很低俗的事情。其实原本,也不是那个样。原本,什么职业又有什么要紧呢,不妨碍你匹夫有责,不妨碍你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辅政哪里能成?

第三位介绍的是周公旦。周公旦,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四子,武王的亲弟弟。因为他的采邑在周(陕西岐山北),所以被称为周公。他为周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的功勋。

周朝建立以后不久,武王就病死了,成王姬诵继位。当时成王还是年幼,根本不懂治国之道,只得由他的叔叔,周公旦代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

周公摄政不久,分封商地的管叔和蔡叔就到处造谣,说周公欺成王年幼,企图篡夺王位。被封在商地的纣王的儿子武庚认为有机可乘,便与管叔、蔡叔等人互相勾结,扯旗造反。在这紧急关头,周公决定亲自率军东征。经过三年的战争,平定了叛乱,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周公东征归来之后,制礼作乐,从事文化建设。为不失去一个贤人,周公洗一次头发,曾多次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出来会客;吃一顿饭,也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去接待客人,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的典故。周公非常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重,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成王还小不懂事,过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长大成人,周公将政权归还给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尚书·无逸》篇,就是周公归政时,对成王的一番谆谆告诫,为成王执政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曾经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祝祷辞,被感动得留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他辅佐武王、成王两代人,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为周朝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奄宅曲阜"的意思是说,取得曲阜这样的居住地,作为安身之地、食邑之所。奄是时间副词,有一下子、突然之间就如何的意思。宅是动词,居住的意思。曲阜就是今天山东省的曲阜市,古代鲁国的都邑。

奄宅是汉语词汇,一说,指抚定,统治;一说,“奄”是周代一个国名,“奄宅曲阜”解作“奄国位于曲阜这个地方”,或“位于曲阜这个地方的奄国”。

周开朝后,开始分封建国,周公被封在鲁。由于成王幼小需要辅政,周公脱不开身,就由周公的儿子伯禽代替父亲受封于鲁国。伯禽临行前,周公对他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那就是《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载的: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伯禽到任三年以后才来向父亲汇报工作,周公问:"你怎么这么久才来报政"?伯禽说:我要改变那里的风俗、实施礼仪、还要服三年的丧礼,所以晚了。姜太公同时被封在齐国,他五个月就回来汇报工作。周公问:你怎么这么快就来报政了?太公回答:我适应那里的风俗、革除不必要的礼仪,精兵简政,所以来得快。周公将齐鲁两国的情形一对比,叹了一口气,说:"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微旦孰营

微是假定副词,是如果没有、要不是就如何的意思,例如《岳阳楼记》的最后一句话:"微斯人,吾谁与归?"除了这样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仁人,我还能崇敬谁呢?这里的"微旦孰赢"也是一个设问句,意思是:除了周公旦,还有谁人有资格得到这样的封地呢?

我们要清楚,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设这样一个问句,为什么言外之意说除了周公以外,谁也不配拥有曲阜鲁地,原因何在?

我们要知道,曲阜曾是神农氏的故都、黄帝的出生地、少昊氏之墟、商殷故国、周公旦的封地、孔子的故乡,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周代的文化,周公整理了周以前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周的文化,也为后世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基础。周公是历史上第一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所以作者才说,除了周公之外,还有谁有资格拥有鲁地呢?

  接下来的孔子又出生在曲阜,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继承了中国文化的血脉传承,又一次整理中国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以孔子是第二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因为他们的故乡都在曲阜,曲阜也就成为集中国文化大成之地。几代圣人的基奠和足迹都留在这里,至今曲阜市还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前几天看一篇报道,孔府里原有一块"至圣先师大圣文王孔子"之碑,文化革命期间被砸碎后散失了。曲阜市几年前要将碑复原,当地政府号召居民有收藏原碑碎片的,就交回来,以便将碑复原。曲阜居民就将收藏的碎碑交了回来,一共收回来一百零八块,将其拼起来以后,刚好就是原来完完整整的那块碑。曲阜人不简单啊!鲁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啊!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

齐桓公匡正天下诸侯,都打着“帮助弱小”、“拯救危亡”的旗号。

下面是春秋五霸登台,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第一个就是齐桓公。齐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第一大国,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好、有渔盐之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民的素质和修养高。上文提及,姜太公帮助武王统一了天下,被封在齐地,姜氏一系发展出的文化,代表了传统的道家文化。周公被封在鲁地,周氏一脉保存了周代的人文文化,发展出后世的儒家文化。因此,后世有用齐鲁文化一词,代称中国传统文化。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用管仲当宰相发展经济、富国强兵。齐国临海,于是就晒盐捕鱼,又发展商业,使齐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类似今天的美国,难怪孟子、荀子等知名人士都要先来齐国看一看。

"桓公匡合"中的匡是匡正,合是汇合。齐桓公匡正天下之乱,汇合各路诸侯。《论语》里记载:"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九次召开诸侯大会,像现在的联合国大会,他是秘书长,与各诸侯国一起制定盟约。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济弱扶倾",要帮助救济弱小的国家,要扶植将要倾覆的周王室。周朝到了末期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虽然如此,这杆大旗还是要举着,所以要扶倾。

齐桓公并没有说空话,他北伐山戎以救燕国,平定狄乱以助邢国、卫国,曾解周王室之祸,定周襄王之位。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的联军,征伐南方的楚国,迫使楚国订定了盟约,阻止了楚国的北进。齐桓公在位43年,先后纠合诸侯26次,真正是匡合天下、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传说。

这里出场的是商山四皓和傅说,五位志士能人。

绮是绮里季,加上东园公、夏黄公、用里先生,一共四个人。秦朝末期,天下大乱,这四个德高望重的老头儿,为避乱世隐居在商山,所以人称商山四皓,皓是皓首白头,胡子眉毛都白了的意思。楚汉相争,刘邦想请他们出来辅佐自己打天下,无奈四个人都不干。刘邦建立汉朝以后,立了吕后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就是后来继位的汉惠帝。

刘盈生性若弱,否则也不会让吕后反了天。刘邦死看不上这位太子,就想废了他,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急了眼,就找张良出主意。张良就想方设法,请出商山四皓与太子刘盈同游。刘邦看到后,说:"羽翼已成,难以动矣"。于是就打消了换立太子的念头,刘盈才才保住了太子位。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就是历史上的汉惠帝。以绮里季为首的商山四皓,帮助汉惠帝夺回了他太子的位子,故称"绮回汉惠"。

刘盈保住了太子位,吕后可恨死了如意和戚夫人。刘邦死后,吕后便做了太后,她令戚夫人穿上囚衣、戴上铁枷在永春巷舂米。戚夫人悲痛欲绝,作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吕后知道后,就毒死了赵王如意并下令斩断戚夫人的手脚、挖眼熏耳、喂以哑药,丢入厕所,称为"人彘",并带儿子汉惠帝前来观看。刘盈一边痛哭,一边指斥吕后说:"你如此残害戚夫人,狠毒如此,实非常人所能为"。惠帝身心受到极大刺激,从此一厥不振,没几年就死了,死时年仅22岁。

说感武丁

"说感武丁"的故事见于《史记·殷本纪》。傅悦是继伊尹之后,商朝第二位奴隶出身的贤臣。傅说是古代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出身奴隶,曾在傅岩山一带劳动,因发明了"版筑法"(干打垒筑墙)而闻名遐迩。

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在位59年。继位前,武丁被父亲送到下面去体验生活、增长才干,故而结识了傅说。傅说知识渊博,很有雄才大略,但他是奴隶身份,无法重用。武丁继位做了商王,很想振兴殷商,苦于没有良相辅佐,就想到了傅说。但怎样才能让大臣们同意呢?武丁苦思冥想。

有一天上朝的时候,他说:我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上天给我派了一个能臣,帮助我复兴殷商。这个人现在傅岩山修路,长得什么样子等等,说得有鼻子有眼。商朝人都迷信,敬重鬼神,对武丁所说坚信不己,就在傅岩山找到了傅说。

傅说被拜为相,辅佐国政,实行了"治乱罚恶、畏天保民、选贤取士、辅治开化"等一系列政治措施,缓解了各种社会矛盾,很快使商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史称"殷道复兴"。由于傅说是通过托梦,感传给武丁的,所以是"说感武丁"。

傅说年老后,武丁赏赐了很多财物,让他安度晚年,并辅导王室子弟们读书明理,颇受后人尊敬。山西省平陆县至今还保存有傅说当年的版筑遗址、傅说庙、傅说墓等古迹,供后人凭吊。

俊乂密勿 , 多士寔宁。
  贤才的勤奋谨慎,换来了百官的各安其位。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仁人志士的勤勉努力,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

俊乂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人才,在古代“千人之英曰俊,百人之英曰乂”。一百个人里挑出来一个精英叫乂,一千个人里挑一个出来的叫俊,《尚书·皋陶谟》里有“俊乂在官”的话。密勿是勤勤恳恳的意思,《汉书·刘向传》里有“密勿从事”一句话。

“寔宁”的寔字,现代简化字将其等同于“实”字,但两个字并不完全相同。实字的繁体形“實”是会意字,从宀、从贯。宀代表房屋,贯代表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为實。因此實的本义是财物粮食充足、富有,引申义是真实、确实。

“寔”是通假字,既通“实”字,也通“是”字,此地的“寔”就是代词,通“是”字,有兹、此的意思。

“多士寔宁”的意思就是,天下赖此多士以宁,这句话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如此众多的能人志士、如此众多的英雄豪杰,正是依靠了他们,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

总结以上六句话的意思,就是:

春秋时期,齐桓公多次纠合诸侯,

救济弱小的国家,扶持将要倾倒的周王室。
汉惠帝作太子时靠了商山四皓,才幸免被废黜,商君武丁因梦境所感而得贤相傅说。

这些人物才能出众,勤勉努力,

正是依靠了这样的贤士,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

“俊乂密勿,多士寔宁。”这八个字重在总论与感慨前面文中所提到的众多贤德之才。意思是说:有这么多的仁人志士,雄才大略的贤才勤勤恳恳辅佐君王,才有了国家的稳定与安宁!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得人才者得天下,《孟子》明确提出“得人心者得天下”,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以人为本,正是孟子的民本思想的曙光,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慧眼识才,善用人才,但知人善任何其难矣!“江山代有才人出”,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需要明君贤主才有发挥才能的机会。另一方面,“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真正杰出的人才通常只愿意追随具有良好的修为、崇高的志向、勇敢果断的性格、宽广的胸怀、懂得知人善任……的明君贤主,这些实属不易做到,稍有差迟,将一败涂地,不得不令人深思。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赵国、魏国受困于连横。

五霸的头一名是齐桓公,第二位就是晋文公了。孔子对这二位的评价是:"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论语·宪问》。晋文公的经历非常坎坷,因家庭变故在外流浪19年,饱尝人间冷暖。所以他的为人处事,用诡诈计谋的时候多,谲就是诡诈。齐桓公就不是这样,世家贵族出身,为人处事都有绅士的派头。

晋文公,名重耳,为晋献公之子。因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生,他在外避难十九年,后借秦穆公之力回国即位,时年已经62岁了。在位期间,他重用有才干的赵衰、狐偃等人发奋图强,国力日益强盛,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同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逃出避难。晋文公利用这一机会兴兵勤王,护送襄王回国,提高了晋在中原诸侯中的威望。晋国在晋文公时代达到鼎盛,极盛时的晋国据有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的一部分。直到春秋末期的"三家分晋",才有赵韩魏跻身战国七雄之 列。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为夺霸主地位在城濮大战,楚国战败,晋文公当上了霸主。

五霸之中的楚国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所以发展很快。在春秋时代,历史资料里留下了170个国家的名字,楚一国就先后吞并了170个国家中的40个。

公元前614年楚庄王继位,执政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缅声色。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灾荒,戎人骚扰,附属的庸国、麋国勾结百濮叛楚。庄王集中力量伐灭威胁最大的庸国,又吞并了麋国控制住局面。此后,又极力整顿内政,任用贤才,厉行法治,加强兵备,使楚国出现一派国富兵强的景象。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与楚国大战,晋国惨败。公元前594年冬,楚鲁蔡秦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开会结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其儿子审继位,称楚共王。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郢城内原有庄王庙,今已废。

赵魏困横

"赵魏困横"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说客苏秦、张仪所实行的合纵和连横的策略。苏秦、张仪与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代人,同是鬼谷子王诩的学生,而且是肄业,没有正式毕业的学生。孙膑、庞涓走了军事路线,苏秦、张仪走政治路线。半吊子学生本领都如此,可以想见鬼古子的本领学问得有多大。

苏秦第一次的游说失败,回来后"头悬梁,锥刺骨"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研究三略六韬等谋略学,一年以后再次出山。这次他改变策略,先从弱小的国家开始游说,说动了赵王、燕王,燕国更是提供他全部活动经费。最后连南方的楚国也被说动,结果是"并相六国",当了六国的辅相。苏秦提出"合纵"战略,就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防御秦国,秦国敢犯任何一国,六国一起上。他提出的"合纵"战略受到普遍欢迎,六国都把副宰相的位置空着留给苏秦。合纵的结果是"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战国策》)。苏秦后来在齐国被人刺杀而死,其弟苏代、苏厉继续他的路线。

六国合纵之后,秦国处于长达十余年的四面围困之中,秦惠文王很想改变这一局面,但苦无良策。就在这时,张仪拜会了秦王,陈述了"近交远攻、远交近攻"的连横破纵之策,秦王闻而心悦,肃然起敬,特拜张仪为上卿。

张仪是魏国人,本是苏秦的同学。他胸怀大志,审时度势,善于通过权变立于不败之地。张仪的连横策略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友好,谁也不要侵犯谁,大家联合起来对付一个假想敌是不可取的。这样既不友好,而且是逼着秦与六国为敌。六国被张仪连劝带哄地说服了,都与秦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就像二战前的欧洲国家与跟希特勒签订友好条约一样,苏秦的"合纵"就被拆散了。秦国随之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秦惠文王曾御诏"张仪为秦建功树勋如天之覆地之载,日月常昭,永著千秋",封张仪武信君、采邑五城。

"连横"实施以后,秦国首先打击赵、魏,因为赵魏距离秦国最近,所以说是"赵魏困横"。被困于张仪提出的"连横"策略上。秦占据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一带,赵占据今天河北南部、山西的中部和北部;魏在河南北部、山西西部和南部。

假途灭虢 , 践土会盟 。

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歃血会盟。

假途灭虢

假途灭虢的故事见于《左传·僖公五年》。虞国与虢国领土接壤,均在今天的山西省平陆县。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消灭虢国,其实在三年前晋侯就向虞借过道,攻占了虢国的领地下阳,此次是第二次借路。

虞国的大夫宫之奇,看出其中有阴谋,就力谏虢公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宫之奇劝谏虢公说:虞虢两家表里相依,是腮帮与牙床、嘴唇与牙齿的关系。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您不是不知道。晋侯的贪心不能放纵,晋侯的野心不得不防。虞公说:不会吧!晋侯与我是同姓同宗,哪能害我呢?宫之奇说:晋虞虢三家都姓姬,你们都是同一个祖宗。晋侯能忍心灭虢国,就不忍心灭虞国吗?虞公又说:不会吧!我祭祀很虔诚,鬼神一定保佑我的。宫之奇说:鬼神亲德不亲人,不修德政的祭祀是没有用的。

虞侯不听劝谏,宫之奇说:虞国算完了!于是就率领全族人离开了虞国。同年十二月,晋国灭掉了虢国,回兵的路上就把虞国也给灭了。

践土会盟

践土会盟的故事发生在晋文公时期,晋献公晚年,景国发生了内乱,公子重耳等人流亡国外19年,才有机会重会晋国即位,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他任用贤良、整顿政治、发展经济,使晋国的国势日渐强盛。他效法齐桓公的尊王政策,于公元前636年平定了周王室的内乱,使自己名声大振。此时齐国的霸业已经衰落了,南方的楚国欲问鼎中原,争夺霸主的地位。于是晋楚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战。

晋文公下令退避三舍,以守当年流亡楚国时的诺言。晋军才一交手便自败退,楚人不识是计,中了埋伏,被杀得大败。晋文公连忙下令,不再追杀。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将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僖公28年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慰劳晋军。晋文公也趁此机会,在践土召集诸侯会盟。就这样,晋文公凭借自己的实力,继齐桓公之后,成为五霸的第二位。

今天河南省荥阳县西北还有一个践土台,就是当年践土会盟的遗址。盟是会意字,其字形下面是个接血的盘盂,上面是个明字,表示在神前发誓,明志结盟的意思。古人是歃血为盟,歃血是在盟会时,喝一点牲血,或含一点在口里,表示诚意。以后发展成在嘴唇涂上牲畜的血,现代是割自己的血喝血酒,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何遵约法 , 韩弊烦刑 。

萧何遵奉汉高祖简约的法律,韩非惨死在他自己所主张的苛刑之下。

这两句话引出历史上的另外两个名士:萧何与韩非。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治国良相,曾与张良、韩信、陈平等人一起辅佐刘邦战胜了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朝。他原是沛县丰邑(今属江苏丰县)人,《史记·萧相国世家》和《汉书·萧何传》都有记述他的事迹。司马迁评价他说:"以文无害""奉法顺流",因萧何遵循简约的原则,制定了汉律九章,故称"何遵约法"。

公元前二○七年八月,刘邦进兵武关,赵高杀了秦二世,派人来接洽投降的事,条件是要封他为关中王。刘邦没有答应,赵高不久也被秦王子婴杀死了。十月,刘邦进军咸阳附近的霸上。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就乘了素车白马,带着玉玺亲自到霸上向刘邦投降。刘邦一进阿房宫就不想再出来了,樊哙、张良再三劝说,刘邦才回兵霸上。《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只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其余秦朝的法律一概废除,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

汉朝建立以后,萧何负责制定法律。《汉书·刑法志》说他收拾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可见汉律乃承秦律,秦律又是商鞅根据《法经》化法为律以后,逐渐发展而成的。汉朝初兴之时,本应一切从简,所以立法三章。"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秦,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韩弊烦刑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刑名学派的大家,关于他的身世《史记·老子韓非列传》中记载得非常清晰。"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黃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則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內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於秦,不能自脫"。

韩非本是韩国的贵族子弟,有口吃的毛病,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韩王,无奈韩王不纳。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的权势来管理部下,不能任用贤能之士富国强兵,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文人用文字钻国家法律的空子,游侠靠武艺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宠信那些徒有虚名的文人,形势危急时,又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养的人并不是所需要的,而要用的人又不养,所以写下《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他的著作传到了秦国,秦始皇一见如获至宝,立即攻打韩国,为的就是要韩非。

韩非一到秦国,秦始皇即与他日夜长谈,非常喜欢他。秦朝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韩非子的理论制定的。还没等始皇重用韩非,李斯、姚贾等人因嫉妒而毁谤韩非,说:"韩非本是韩国的贵族后裔。现在大王要吞并六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的。如果大王不用他,再放他回去,这是自种祸根啊,不如以过法诛之!给他随便加个罪名,处死算了。"秦始皇以为此话有理,就下令有司给韩非定罪。李斯乘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述说是非,又见不到。韩非悲愤交加,在狱中服毒自尽而亡。秦王下令后即悔,马上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子最终死在自己制定的烦苛的刑法之下,司马迁说他"明知游说帝王之难,还写了部《說難》的专著,但他本人却逃脱不了游说君主的灾祸",所以称为"韩毙烦刑"。弊就是自弊,自己倒毙、死亡的意思。

需要查询的字词:

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托”的本字,表示上举。宅,甲骨文(宀,房架)(乂,即“又”的变形,用手抓),表示抓住房柱房梁并托举起来,使房架竖立。有的甲骨文将“又”写成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变形的“又”写成。籀文加“土”(地基),强调在地基上撑起房架。造字本义:动词,托举房架,建筑房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文言版《説文解字》:宅,所託也。从宀,乇聲。,古文宅。,亦古文宅。         
白话版《说文解字》:宅,寄托人身的居所。字形用“宀”作边旁,用“乇”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宅”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宅”。
宅,从宀,乇声。这里的“乇”,应读zhé,指草叶。
《说文解字注》:宅,人所託居也。依御览补字。託者、寄也。人部亦曰。侂、寄也。引伸之凡物所安皆曰宅。宅託叠韵。釋名曰。宅、擇也。擇揀吉處而營之。从宀。乇聲。場伯切。古音在五部。

市居也。从宮,熒省聲。帀居謂围绕而居,如市營曰闤,軍壘曰營皆是也。
“匡”是“筐”的本字。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行。匡,甲骨文(即,竹筐)(羊,羊羔),表示用来装羊糕的竹筐,以免羊糕乱跑逸失。金文(竹筐)(往,前行),强调防止小动物乱跑的竹筐。造字本义:名词,防止小动物乱跑逸失的竹筐。
文言版《説文解字》:匡,飲器,筥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匡,盛饭用具,竹箱。

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扶,甲骨文(人)(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造字本义:动词,搀着病弱或年老的人。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独体结构写成左右结构,把“大”写成“夫”。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
文言版《説文解字》:扶,左也。从手,夫聲。,古文扶。
白话版《说文解字》:扶,佐助。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夫”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扶”字。

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动作一致,节奏相同。濟,金文(水,渡河)(齊,相等,统一),表示动作统一划水渡河。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同一船上喊着号子,以统一节奏发劲,整齐划桨,强渡激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齊”简化为“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从水,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济,河川名。源于常山郡房子县的赞皇山,向东流入泜河。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齐”作声旁。     

俊乂
俊乂,亦作“ 俊艾 ”。汉语词汇。
拼音:jùn yì
释义:指才德出众的人。

俊,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幼儿蹒跚学步,天真可爱。俊,篆文(人,成人)(夋,幼儿学步,天真可爱),表示健康漂亮,单纯可爱。造字本义:形容词,健康漂亮,单纯可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俊,材千人也。从人,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俊,才智胜过千人。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夋”作声旁。
俊,大徐本無過字。尹文子曰。千人才曰俊。萬人曰傑。淮南泰俗訓曰。智過萬人者謂之英。千人者謂之俊。百人者謂之豪。十人者謂之傑。春秋繁露曰。萬人者曰英。千人者曰俊。百人者曰傑。十人者曰豪。皋陶謨鄭注曰。才德過千人爲俊。百人爲乂。呂氏春秋孟秋紀高注曰。才過萬人曰桀。千人曰俊。王逸注懷沙曰。千人才爲俊。一國高爲桀。諸家說俊皆同。

 1. 治理,安定:~安(太平无事)。
 2. 贤才:俊~在官。

 3. 割:~草。~麦。
芟(shān)艸也。从丿从乀,相交。刈,乂或从刀。魚廢切。

密勿
[ mì wù ]
1.勤勉努力。《诗·小雅·十月之交》:“黽(mǐn)勉从事,不敢告劳。”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谓“鲁‘黽勉’作‘密勿’。”
2.机要;机密。《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寧有恳恳忧此者乎?”
3.指机要之职。宋 王禹偁《怀贤诗·王枢密》:“文学中甲科,风云参霸府。直躬在密勿,未始畏强御。”
山如堂者。从山宓聲。美畢切
勿,甲骨文上加两点代表毒液的指事符号,表示用毒液浸泡的利刃进行谋杀。有的甲骨文误将两点写成一撇。有的甲骨文以“弓”代替“刀”,表示用毒液浸泡过的箭矢进行谋杀。造字本义:动词,用带毒的利刃或带毒的箭矢进行谋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凡勿之屬皆从勿。,勿或从。   
白话版《说文解字》:勿,州郡里竖立的旗帜。字形像旗杆,有三条飘带。旗子由杂色布帛构成,旗幅半白半赤。“勿”是用来麾集民众的标识,所以有急速

          召集的作用,叫作“勿勿”。所有与勿相关的字,都采用“勿”作边旁。,“勿”的异体字采用“”作边旁。   

止也。从宀是聲。常隻切。
◎ 寔 shí
〈代〉
(1) 通“是”。此,这 [this]
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寔来。——《左传·恒公六年》
(2) 又如:寔来者(此来人)
词性变化
◎ 寔 shí
〈副〉
(1) 通“实”。确实;实在 [really]
寔蕃有徒。(徒众确实很多。)——张衡《东京赋》
(2) 又如:寔命不同(确实命不同)
◎ 寔 shí
〈动〉
通“置”。放置 [lay up] 。如:寔于(置于)
假途
[ jiǎ tú ]
1.亦作“假涂”。亦作“假途”。借路。《公羊传·僖公四年》:“桓公 假涂於 陈 而伐 楚。”《战国策·赵策三》:“将之 薛,假涂於 邹。”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途”。汉 牟融《理惑论》:“君文武兼备,有专对才,今欲相屈,之 零陵、桂阳,假涂於通路,何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张贡生 道:‘赴京廷试,假途贵省,特来一覲台光。’”参见“假道”。
2.见“假涂”。
“叚”是“假”的本字。叚,金文(石崖)(手,石崖上的手)(又,石崖下的手),表示崖下的手拉住崖上的手,即崖下的人借助崖上的人的力量,攀上石崖。“叚”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人” 另造“假”,强调借助他人之力。造字本义:动词,借助他人之力达到目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文言版《説文解字》:假,非眞也。从人,叚聲。一曰至也。《虞書》曰:“假于上下。”      
白话版《说文解字》:假,不真实。字形采用“人”作边旁,“叚”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假”是“到”的意思。《虞书》上提到“到达天地。”

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茅屋。途,甲骨文(余,简易茅屋,客舍、客栈)(止,停歇),表示旅程中在客舍宿夜。造字本义:动词,旅客在路边的客舍歇宿。隶书“途”以“辵”代“止”写成。古人称陆路旅行夜宿客舍为“途”,称水路旅行夜宿客舍为“涂”。
《说文解字》:途,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从水余聲。同都切。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译文:磻溪的姜尚,商代的厨子伊尹,都能辅佐帝王,被封为宰相。治理鲁国,如果不是周公旦,又谁来治理它呢?齐桓公匡正天下,救济弱小,帮助微国。绮季里挽回汉惠帝的太子位,傅说使商王武丁感梦而找到他。正是因为这些贤德的人兢兢业业,勤勉努力,天下才得以安宁。春秋时晋和楚更替称霸,战国时赵国和魏国受困于连横政策。晋向虞国借路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会盟成为霸主。萧何遵循约法制定律法,韩非子死于自己主张的苛刑之下。

感受:一开始查资料很累,累得快睡着了。回到心里面之后,查这些资料觉得很清醒、轻松,和一种兴趣的感觉。这些材料在心里面,暂时还没发酵出什么感觉,没什么话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6: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周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19-2-6 23:02 编辑

第一部分 大千世界篇 1,天地玄黄;2,龙师火帝;第二部分 人之修养篇 3,盖此身发;4,德建名立;5,川流不息;6,外受傅训;
第三部分 秀美河山篇 7,都邑华夏;8,右通广内;9,盘溪伊尹;10,起翦颇牧;
第四部分 质朴生活篇 11,治本于农;12,两疏见机;13,耽读玩市;14,弦歌酒宴;15,驴骡犊特;16,年矢每催。

原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需要查阅的语句: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用兵作战最为精通。

前面说到的都是文臣,现在开始说说武将了。"起翦颇牧",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将,就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白起、王翦是秦国的名将,廉颇、李牧是赵国的名将。

白起是战国第一名将,有战神之称,秦国眉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十六岁从军,历经70余战,从无败绩,是秦国的军事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后受封武安君。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故六国之兵闻白起之名而胆寒。据梁启超的说法,战国时代在战场上的直接死亡人数,大约有两百万左右。白起一个人领兵就屠杀了一百六十五万,可以想象他率军打仗有多么凶猛。象秦国与赵国长平一战,纸上谈兵的赵括统帅赵军,白起统帅秦师。赵适哪里是白起的对手,败得一败涂地,四十五万赵军人当了俘虏。如何处理这么多的人是个大问题。白起最后说,挖个坑埋了!可怜四十五万人全部被活埋,此后的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实力与秦国抗衡了。

王翦也很了不起,他是关中频阳县(今陕西富平县)人,曾率军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等国。最后又以秦国的优势兵力灭了楚国,对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有《将相和》的故事,说的就是老将廉颇嫉妒丞相蔺相如。蔺相如的出身没有廉颇高贵,也没有什么功劳,只是代表赵国出使秦国,完璧归赵,才当了丞相。他因此看不起蔺相如,不但言语冲创,走路也是每每蔺相如给他让路。有人问起此事,蔺相如说:我并非怕他,而是怕将相不合,给外寇以可乘之机。老廉颇听到后很惭愧,亲自负荆请罪,才有将相和得故事。

  李牧是赵国守边抗击匈奴的名将,曾奉命常年驻守在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他廉洁奉公,"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因而深得士兵的拥护。同时,坚持慎重防守的方针,凭长城之险,加强战备。"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使匈奴数年一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此时,他才选用精兵良马,巧设奇阵,诱敌深人。"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 ,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他戍边保民的战功。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他们的声威远扬到北方的沙漠,美名和肖像永远流传在千古史册之中。

这四位将军作战最高明,用兵最精当,他们的威名远播到沙漠边地,连塞北的胡人也敬佩不已,所以称为"宣威沙漠"。他们的肖像被画师用丹青妙笔画下来,永垂青史,就是"驰誉丹青"。丹青本是作画用的颜色,此处有载入历史画卷的意思,因为汉朝有为功臣画像立卷的习俗,例如汉宣帝时将有功之臣的画像藏于麒麟阁,汉明帝时将这类画像藏于云台。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九州之内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全国各郡在秦并六国后归于统一。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提到过中国天文学上有"九州分野"的概念,九州已经成了中国领土的代言词。最早是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12州,大禹治水以后仍确定为九州(兖冀青徐杨荆豫梁雍),并铸九鼎,以永定九州。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推位让国"禅让制度的最后一位受益人,禹以后开始了"夏传子,家天下"等历史。但这并不是禹的错,实在是除了禹的儿子启,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接班人;而且启是大家推选上来的,不是禹自己定的。

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孔子都说,我实在挑不出禹的过失。他婚后第四天就治理洪水去了,一去就是十三年,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特别是有一次刚好禹的儿子出生。禹硬是听着儿子的哭声不进家门,而且"一馈十起身,慰劳人间事,出外见罪人,下车而问泣"。禹在位27年,享年一百岁。禹治水累得腿胫上的汗毛都磨没了,又得了风湿病,弯腰驼背的根本迈不开步子走路。后世的书呆子有专门学走禹步的,他们不知道只有得了风湿才能走好禹步。

"九州禹迹"的第一层意思是说,中国九州之内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第二层意义是,大禹治平水患之后,第一次开始丈量中国的土地。他派使臣大章从中国的极东(辽左)至极西(流沙),用脚步测量,得到的结果是中国东西共计2亿33500里零75步。又派使臣竖亥自极北(沙漠)至极南(海表)步量,中国南北共计2亿30500里零71步。

这里要注意,上古时代十进制的数字概念与今天不完全相同,上古是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兆就是十进制最大的数了。今天以万万为亿,古今数字概念不同。

百郡秦并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分天下为36郡,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又将天下分为103郡,取个整数说,就是百郡。汉朝的百郡是在秦灭六国、并土地的基础上而来的,所以叫做"百郡秦并"。前面"户封八县"中提到县,这里有提到郡,就是古代两级区域行政管理单位,叫郡县制,大体相当于现在省县制的概念。

秦以前郡小县大,周时天下分为百县,一县下辖四郡,所以《春秋》各传上说: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秦以后郡大县小。县者悬也,或悬在郡的上面,或悬在郡的下面,是一级行政管理单位。秦汉以后万户县的长官为县令,不足万户的称县长,明清时候均为七品芝麻官。

唐朝以郡为第一级单位,下有州道县,宋时加入府一级,明清时期设有府道州县,其行政区域的划分又不一样了。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五岳以泰山为尊,历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禅礼。

岳指五岳,宗指宗主,五岳的宗主是泰岱。岱是泰山的名字,也叫岱山,因为位于山东泰安州,所以这里称为泰岱,简称泰山。五岳以泰山为尊,《诗经》就有很多歌颂泰山的诗句。孔子曾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又在逝世前低声吟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历代的帝王在政权更替、新君登基的时候,都首先要来泰山举行祭拜天地的封禅大典,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就在泰山、云山和亭山。祭天的仪式叫做"封",封都在泰山举行;祭地的仪式叫做"禅",禅在泰山脚下的云山和亭山举行。由于历朝的规矩不同,具体地点也就有异,例如三皇的封禅,羲农封在泰山,禅在云山;黄帝封在泰山,禅在亭山;尧舜都是封泰山,禅云山。云山在泰山的东南,亭山在泰山的南面,都离泰山很近,山很小。

  封是祭天,要在泰山顶上搭起很高的土台子,烧起火来,对天 (实际上是天下)表明自己的心迹,请天来见证并佑护,等于现代新任国家领导人的就职演说一样。谁是天呢?众人为天,闹了半天还是说给天下人听的。老天爷一是听不见,二是不爱听,换来换去的老搞这一套把戏,看得烦也烦死了。

封和禅一般都是同时举行,但是封重于禅。南宋以后,长江以北被金人占据,就无法封泰山了,于是改为封禅与郊祀合一。明成祖时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坛,合祭天地;嘉靖帝时在北郊建地坛祭地,南郊的天地坛改称天坛,专门祭天。

唐玄宗封禅泰山的时候,张说任"封禅使",全权负责封禅大典的准备和仪式。张说大权在手,就乘机将女婿郑镒的官位,从九品一下子升到了五品。玄宗很奇怪,就问郑镒是怎么回事。郑镒支支吾吾,讲不出口,旁边的人就为他打圆场说:此泰山之力也。玄宗一下子没有听懂,那人就指了指张说。玄宗明白了,说:原来是岳父老泰山的功劳啊!此后,老丈人就称为"岳父",也就是"老泰山"了。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 。

名关有北疆雁门,要塞有万里长城,驿站有边地鸡田,奇山有天台赤城。

以下几句了描绘了祖国河山之壮丽,风景之秀美,是其他任何国家和地方都比不了的。以前我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不觉得如此,现在全世界转了一圈,再回过头来确实体会到古人说的没错,风景最好的旅游胜地还是在中国,令人百看不厌。

你要看雄伟的关隘,首屈一指的是北疆的雁门关,因为《吕氏春秋》上说:"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山位于山西代县北境,属北岳恒山山脉,雁门关得名于《山海经》:"雁门,飞雁出于其门。"为什么大雁要从关门飞过?原来雁门山群峰海拔1950米以上,周围群山峻岭环抱,只有过雁峰两旁有两道比较低矮的山口。大雁不能从其他处飞过,只能从这里经过,雁门关正好坐落在这个山口之上。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阵过关的奇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此后历代名将如卫青、霍去病、李广,薛仁贵、杨家将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关内外,保家卫国。自春秋以来直至20世纪,发生在雁门关前的战事,有记载的就有100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的徽钦二帝是从这里被押走的,昭君出塞也是从这里离开的,慈喜被洋人追赶逃至此地,多少古今故事都发生在雁门关。

你要看长城就要看在西北的"紫塞",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渤海全长一万二千华里。在西北一段尤为壮观,因西北植被少、地域辽阔,一望无际。其地表又多红土,车马过后腾起的烟尘,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尘滚滚。尘埃中若隐若现的关塞真像梦幻一般,故称为"紫塞"。

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赏池赴昆明滇池,观海临河北碣石,看泽去山东巨野,望湖上湖南洞庭。

"昆池"就是云南昆明的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滇池古称滇南泽、昆明湖,因其水似倒流,故称为滇(颠)。滇池的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高原之湖更是难得一见的风景。

古滇池有五百里方圆,清朝的孙髯称其"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四周群山环绕,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战国时期的楚将庄桥曾率兵进驻滇池,以后变服从俗建立了滇国。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湖光山色,气象万千,是看池水的绝好去处。

"碣石"是河北的碣石山,位于昌黎县城北,距避暑胜地北戴河约30公里,自古就是观海的胜地。碣石山主峰为仙台顶,海拔695米,上有古刹水岩寺,峭壁上仍有古代镌刻的"碣石"两字。

登临仙台顶,山海奇观尽入眼帘,几公里外的大海上,有两块突出海面的巨石,人称孟姜女坟。在这里出土了草云纹瓦当,经鉴定是秦汉时期的观海建筑的遗址,秦始皇曾在此入海求仙,汉武帝曾"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曹操曾在征伐乌桓回军的路上东临碣石,写下千古名篇《观沧海》,诗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李世民出临榆关(今山海关)征辽时也曾几次临碣石观沧海,并有诗篇传世。

巨野洞庭

  巨野在山东的巨野县是著名的水泽,其中水草丛生,鱼虫很多。山东是古代的齐鲁之地,古时有很多这样的水泽、港汊、沼泽之地,象梁山水泊、巨野水泽都在山东。今天的山东巨野却旱得很,不用说泽水都没有了。这里说的巨野之泽早已干涸,成为历史典故了。
  洞庭是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面积为2,82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范仲淹描述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浑天际崖,朝晖夕阳,气象万千"。与古代相比,洞庭湖的面积虽然缩小了多一半,但还是全国第二大湖,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说法。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是当年三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的地方。湖中有岛名洞庭山,因舜帝的二妃在此泣血染竹,故又名君山。上有二妃墓、秦始皇的封山印、柳毅井和传书亭、吕洞宾的朗吟亭,汉武帝的酒香亭等多处古迹。壮美的洞庭湖,那种天水一色、气象万千的景致是红尘中人永远看不够的风光。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中国的土地辽阔遥远,没有穷极,名山奇谷幽深秀丽,气象万千。

  在介绍了以上中国著名的风景圣地以后,作者用这两句话进行总结,就是"旷远绵邈,岩岫沓冥",描写我们祖国的疆域辽阔,连绵遥远,山高峻而谷幽深,景致千奇百怪,变化莫测。同时也暗含着赞美中国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诸子百家,蔚为大观。

旷远是幅员辽阔,没有边际;绵邈是连绵遥远的样子。岩是岩石代表高山,岫是岩洞、山穴,代表山谷。沓冥是昏暗幽深,不可知不可测,神秘又令人向往。


需要查询的字词

丹青
1.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
  ①《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
  ②《史记·李斯列传》:“ 江 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③《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垩”,颜师古注:“张揖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 [2]

2.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
  ①汉陆贾《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
  ②唐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2]

3.指画像图画
  ①唐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杨伦笺注:“丹青,谓画像也。”
  ②宋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涉江亲到 锦屏 上,却望城郭如丹青。”
  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2]

4.画家代称
  ①三国 魏曹丕《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
  ②唐 李白《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 翻在深宫里。”
  ③明徐渭《为杭人题画》诗之二:“无端士女如云集,也要丹青费笔描。”
  ④《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华夷楼 上。” [2]

5.绘画作画
  ①《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
  ②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
  ③清周亮工《题许子韶郁李》:“ 子韶服道有年,尝弃人间事,闭阁学仙,则丹青伎俩宜非所措意,而工逸至此。”
  ④杨朔茶花赋》:“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6.丹青色艳而不易泯灭,故以比喻始终不渝。
  ①《后汉书·公孙述传》:“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
  ②晋傅玄《董逃行历九秋篇》:“妾心结意丹青,何忧君心中倾。” [2]

7.指史籍
  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
  ①汉王充《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
  ②宋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③清钱谦益《刑科给事中薛大中授征仕郎》:“在昔三原 ,粤有前哲,奏牍流播,炳若丹青。”
  ④清秋瑾《精卫石》第五回:“不思名誉扬中外,不思勋业染丹青。” [2]

8.谓使增辉生色
  ①唐张九龄《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圣后,丹青元化;陈皋陶之谟谋,尽仲山之夙夜。”
  ②唐杜牧《代裴相公让平章事表》:“伏乞俯回天鉴,更择时贤,必能丹青帝图,金玉王度。” [2]
  ③宋苏舜钦《杜公谢官表》:“盖以师表外廷,丹青万务,天下之所想望,王者之所仰成。”

9.丹墀、青琐的合称。见“ 丹青地”。
郡,金文(君,国王)(邑,城市),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朝廷直辖的大都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邑”写成“双耳旁”。
文言版《説文解字》: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故《春秋傳》曰“上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監其縣。从邑君聲。
白话版《说文解字》:郡,周代的行政区划制度是, 天子拥有的土地纵横千里,分为一百个县,每个县有四个郡。所以《春秋左传》上说“能杀敌立功的上大夫将荣受封郡”,说的就是这个郡县制。到秦朝初年,在全国设置三十六个郡,用来监管属下的各县。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君”作声旁。
◎ 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

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戰”的省略,表示战争。禪,金文(示,祭祀,祈求)(單,“戰”的省略,战争),表示祈求息战。造字本义:动词,祭天求神,免于争端与战乱,赐予和平安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在古代哲学体系中,精通军事谋略为“智”*  ,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  ;醒来感知清晰为“觉”*  ;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  ;简单无为、自然率性为“禅”。      
文言版《説文解字》:禪,祭天也。从示,單聲。         
白话版《说文解字》:禪,祭天。字形采用“示”作边旁,采用“单”作声旁。   

 1. 坚硬的铁。
 2. 同“巨”,大。
 3. 钩。
 4. 悬挂钟、磬的架子的立柱。
 5. 古通“距”,距离。
 6. 古通“讵”,岂,怎么。
 7. 姓。
大剛也。从金巨聲。其呂切。《荀子·议兵篇》:宛钜铁釶,慘如蜂虿(chài,是蛇、蝎类的毒虫的古称。)。史記禮書本之曰。宛之鉅鐵施。鑽如蠭蠆。徐廣云。大剛曰鉅。按引申爲鉅大字。从金。巨聲。其吕切。五部。

 1. 山洞:“云无心以出~,鸟倦飞而知还”。~居。岩~。
 2. 山:远~。巫~。
山穴也。从山由聲。籒文从穴。似又切。《说文解字注》:(岫) 山有穴也。有字各本奪。今依文張景陽襍詩注補。有穴之山謂之岫。非山穴謂之岫也。東京賦。王鮪岫居。薛解云。山有穴曰岫。然則岫居、言居有穴之山。从山。由聲。似又切。三部。

原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译文: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都擅长作战。他们的威名远扬到西域,功绩记载在史册上流芳百世。华夏九州遍布夏禹治水的足迹,天下郡县在秦并六国后归于统一。五岳以泰山为宗主,祭地都在云山、亭山上举行。雄关有北疆雁门关,城墙有万里长城;名驿有西北鸡田,奇山有天台赤城。赏池要到昆明滇池,观海到云河北碣石;看泽要云钜野泽,望湖要去洞庭湖。中国大地幅员辽阔,江河连绵遥远;名山奇谷幽深秀丽,变幻莫测。
感受:这一节读下来感受到的是雄伟,气荡山河的壮观。还是有点儿看不懂,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7: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周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19-2-23 12:31 编辑

第一部分 大千世界篇 1,天地玄黄;2,龙师火帝;第二部分 人之修养篇 3,盖此身发;4,德建名立;5,川流不息;6,外受傅训;
第三部分 秀美河山篇 7,都邑华夏;8,右通广内;9,盘溪伊尹;10,起翦颇牧;
第四部分 质朴生活篇 11,治本于农;12,两疏见机;13,耽读玩市;14,弦歌酒宴;15,驴骡犊特;16,年矢每催。

原文: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治本于农 , 务兹稼穑。

把农业作为治国的根本,一定要做好播种与收获。

首先说明,治国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直至今天中国还是农本国家,农民问题、农业议题仍然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客观地认识这一点,盲目乐观,以为我们完全可以工商手段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民问题,就大错而特错了。

  前文已经说过,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黄河从昆仑山下的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将挟带下来黄土覆盖了华北几个省的地区,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黄土纤细,土质疏松不板结,便于原始农业的耕作。且黄土中有无数垂直的细管,能保证地下水不断地向上浸润,即使短期不下雨也没有关系。这是发展农业绝好的自然条件,所以自夏朝开始,中国的基本国策就是农本,连毛泽东都提出“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方针。
  发展农业就要有水,降雨量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中国农产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三月,完全靠由南海(菲律宾海)吹过来的东南风(术语叫季风),加上由西域(新疆)横向扫过来西风(术语叫旋风),将季风气流升高,使其温度降低,才能“云腾致雨”。有风才能有水,可见中国人讲“风水”的历史太悠久了。

要是这两个冤家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不对头,靠天吃饭的农夫就该倒霉了。一受灾,诸侯国之间就为争水、抢粮而争斗,《左传》里多处记载,邻国的军队越界抢收他国庄稼,诸侯国之间互相筑坝拦水,大打出手。《孟子》中提到的饥荒就有十七次之多。前文提到的齐桓公、晋文公大会诸侯,歃血为盟的议题之一也就是为此。可见要发展农业,中国就需要统一,这才有后来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务兹稼穑”的务是从事、致力于的意思,兹是代词,代替此,一定要从事于此。此是什么呢?就是后面说的两个字“稼穑”。稼这个字的本义是禾苗的穗和果实,《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十月纳禾稼”的话。穑的本义是收割庄稼,后世把春耕叫稼,秋收叫穑。稼穑两个字就代表了整个的农业,泛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整个农业生产过程。


俶载南亩 , 我艺黍稷。

一年的农活该开始干起来了,种植着小米和黄米。

俶是开始,载是从事,南是向阳的方向,亩是土地。“俶载南亩”就是说要在向阳的土地上开始从事农作了、开始种地了。如果查查字典,开始从事某种工作叫俶载。

南亩是指向阳的耕地,《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诗句。

亩是土地测量单位的量词,时代不同,亩的数量单位大小也不一样。上古时代(先秦)宽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六尺为一步,如《孟子》书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按秦制,240步为一亩,现代的一亩为60平方丈,合667平米。十分地为一亩,一百亩为一顷。古今时代不同,度量衡的单位也有所变化。

周朝的农业,全国耕地的管理采取“井田制”,大约100亩耕地为一井,平分为九块,形如井字,为八户人家所有。井字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属诸侯所有;其余的八块为私田,每户各一块。干活的时候,先公后私,干完了公事再做私事,所以“大公无私”是非常可敬的。

我指的是我自己,艺是种植的意思。我们常说的园艺一词,其中的艺不是说园林艺术,而是种植、栽培的意思。

黍稷是古人最主要的两种粮食作物,黄米(黏米)叫黍,谷子(小米)叫稷。黍稷在此地就代表了五谷,中国人讲究五谷丰登。《三字经》里提到六谷:“稻梁菽,麦黍稷”,为什么又出来六谷了呢?讲五谷不包括稻米,中国在上古时代没有稻子,稻子是后来从南方引进的,中国北方早期没有稻子,只有梁菽麦黍稷五谷。

  中国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此五谷的种子。通过用同位素炭14测定年代,这些五谷的种子距现在有多少年呢?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黄帝距离现在有5000年,但种植五谷,从事农业活动并不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而是从神农氏时代开始的。从伏羲氏开始至今有12000年,黄帝到现在是5000年,伏羲氏到黄帝是7000年,中间还有神农氏,神农氏再到黄帝也有几千的时间,所以河姆渡遗址推测是7000年以前的遗迹,是可信的。我们中国人要相信自己的历史,相信自己的祖先,不要听信外国人胡说,自贬祖先,自己缩短自己的历史。这也证明了,中国以农业立国的历史太悠久了,至少有7000年。

这四句话合起来,意思很完整:

治国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

一定要做好播种与收割这些农活。

一年的农活开始了,

我在向阳的土地上先种上黄米和小米。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谷交纳税粮,庄稼种得好的受到表彰和赏赐,种得不好的就要受到处罚。

庄稼熟了,把新收获的庄稼交给国家叫做纳税,所以税是禾木旁。如果我们查查《说文解字》,可以查到:敛财曰赋,敛谷曰税,因此赋和税是两个概念。缴现金的为纳赋,赋字是贝字旁。上古人类主要活动于黄河流域,见不到大海,贝壳很稀少故此用来作流通的货币,像今天的铜板、纸币一样。贝壳上打洞,用绳子串起来,五个一串叫一系,二系十贝叫一朋。老友来了,在脖子上挂两串贝壳去喝酒,就叫“朋”友,所以汉字中的财、贵、贱、赛等与钱财有关的字都是贝字旁。缴纳现金的叫赋,缴纳谷物的叫税,二者完全不一样。

  庄稼收割下来了要把打下来的新粮食作为税交给国家就是“税熟贡新”。税和贡两个字又不一样,由下位献上叫做贡,由上位向下面收叫税。缴税要贡新粮,国库的存粮一般都要存三年,我们市场上买到的都是陈米,一不香,二没有油性,因为不是新米。粮仓的大敌是水火再加老鼠。每屯藏粮都要用红笔标明因老鼠造成的自然耗损数字,写成“耗字多少”,因此老鼠又叫耗子。

权是勉励,赏是奖赏,黜是惩罚,陟是晋升。“劝赏”是对农户的奖惩制度,“黜陟”是对政府官员的撤职、升迁制度。要客观地按照务农的成果和纳税的情况,对农户予以奖励或惩罚,对有关的官吏也要据此予以职务的或升迁。

两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庄稼一成熟就要纳税,把新谷献给国家。

官府要按照贡献对农户予以奖惩,

国家将对有关官吏予以或升迁。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孟子崇尚朴素,史官子鱼秉性刚直。

  孟子,名柯,山东省邹县人,是儒家的亚圣。古时候读书不敢直呼圣人的名讳,要挨板子打的,碰到圣人的名字,要读“某”,所以这里就要读“孟某敦素”。读《论语》也是一样,如读到“丘也不敏”,我孔丘并不聪明,这一句不敢读丘,不能直呼其名,要读“某也不敏”。当然现在不讲这一套了,但是规矩要懂,传统要明白。

敦是推崇、崇尚,没有染过色的丝是生丝,叫素。前面讲过“墨悲丝染”,白色的生丝就是素,无字的石碑叫素碑,引申义就是质朴、纯真、不加装饰的意思。“孟轲敦素” 的第一重意思是说,孟子崇尚质朴的本色。第二重意思是要我们恪守伦常之理,素位做人。素位就是你的本位,是你做人的本分,我们应该是在什么位置行什么道,在什么山上 唱什么歌。越位而行,劳而无功,为智者所不取。

史鱼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它是卫国的大夫,也是著名的史官。史鱼为人正直,看不得朝中的丑恶现象,这也正和他史官的职位相称。史鱼以正值敢谏闻名,他的君主卫灵公并不是一个贤明的君王,且信用宠臣。当时卫国朝中的群臣都不敢讲话,怕受打击迫害。史鱼就不这样,即便是卫灵公有毛病,他也照说不误。直至临终前,史鱼还是在讲直话,给卫灵公提建议,罢黜佞臣,任用贤士。所以孔子在《论语》里称赞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不管环境如何,无论社会动乱还是安定,他的言行永远都像箭一样,尖锐而正直。禀字的本义是赋予、给予,引申义才是秉受、天生的意思,所以“史鱼禀直”就是说:史鱼有坚持正直的品德。

我们不要曲解孔子的话,“直哉”是说一个人做人要心地方正、端直,不可以圆滑,但处众办事要圆融,要注意方式方法。说话办事也直来直去,别人就接受不了。《易经》中也反复强调“天圆地方”,众人为天,天圆就是处众要圆融,要有智慧;心田为地,地方就是心地方正,要有操守,我们千万不能错会了圣人的用意。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必须勤劳谦逊,谨慎检点,懂得规劝告诫自己。

庶几是差不多、大概的意思。“庶几中庸”,这就差不多中庸了,近乎中庸之道的标准了。中庸是儒家学说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孔子在《论语》里面提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的孙子子思,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进行发挥,写了一篇论文,就是现在我们读到的《中庸》。这篇文章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宋儒朱熹将其抽出与《论语》、《孟子》《大学》放在一起,并称《四书》。

《三字经》中说:“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什么是中呢?中不偏,不偏是中。任何事情都有三个方向:左、右、中;好、坏、不好不坏。我们不取好,不取坏,取一个中。有人说中庸就是耍滑头、是老奸巨滑,其实中庸根本没有耍滑头意思。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的好好主义,而是既听了你的意见,也听了他的意见,综合你们意见中合理的部分,然后采取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不走左,也不走右;不过,也非不及,这才是中庸。孔子作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不叫《冬夏》呢?因为冬冷夏热,冬短夏长,都有所偏颇,所以不取。只有春秋才是冷热均匀,长短一致,可以作为衡准来评判历史,这也是为什么称史为鉴。鉴是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明因果,这才是中。

庸的意思是庸常,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古人常说:没事别找事,平安就是福。我们现代人都不甘于寂寞,要来点激情,要异峰突起、来点儿刺激。偶尔来一下固然可以振奋精神,但做人处事,居家过日子,一定要中庸,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这是最平庸的,也是最正常的、最健康的,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

一个人要有象孟子推崇的那样质朴的本色,又有象史鱼一样方正秉直的品德,就差不多达到中庸的标准了。前文讲过,直指的是人内心要方正,要端直,内直并不等于外表见棱见角,说话直来直去。你看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也是提醒你心性要方正,处事要圆融。说话直来直去,举止棱角分明,会伤人坏事。

庶几中庸是差不多近乎中庸了,为什么说差不多呢?因为只有敦素、秉直还不够中庸的标准,还有四点要做到。那就是下一句的“劳谦谨敕”。劳是勤劳、勤勉,谦是谦虚、谦逊,谨是严谨、小心,敕是检点、不随便。如果我们能保持本性的质朴,保持内心的方正,再能够勤勉、谦逊、谨慎、检点,这才是合格的中庸标准。

儒家学说之所以宝贵,在于它提出的做人处事的原则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做不到的孔子绝对不说,因为说了没用,只好“存而不论”。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听人说话要审察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看出他的心情。 

聆是聆听,但聆和听不一样。聆是仔细听,十分专心地听,而听只是一个泛泛的听的动作。听别人讲话要仔细地听,就是聆音。察是审察、考察,理是话里面的道理,话里面深一层的含义。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人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一定要搞明白。古人很含蓄,表达问题的方式也很婉转,我们读古书时就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假语存”而“真事隐”。《庄子》一书寓言占了十之七八,如果不懂得聆音察理,不但书读不懂,还会闹出笑话来。

鉴的本义是铜镜子,有观察、鉴别的意思在里面。貌是一个人的容貌和外表,包括了言谈举止、动作表情。“鉴貌辨色”是说,通过观察人的容貌来辨别他内心的活动,因为有其内必有其外,由此发展出中国文化的另一支,就是相学。

  相学,又叫风鉴之学,里面有大学问,绝不是随随便便读几本麻衣、柳庄就算懂了。那是相术,是江湖术士用来糊口的玩意儿,相学则是博大精深,非有大智慧,否则一辈子连门也入不了。古代做官的都多少懂一点,断案问审不会察言观色怎么能行呢?是不是惯犯、有没有前科、是好人歹人,一眼得能看出个大概,象曾国藩用人看一眼就知道其人能干什么。他挑选湘勇组建湘军,有个鉴貌辨色的“三字诀”:黄、长、昂。黄是面色黄,俗话说:小白脸儿没好心眼儿,土色黄才是种地人的本色,这样的人忠厚、听话。长是手脚要长大,这样的人有力量、有耐力、跑起来还快。昂是精神旺盛、气宇轩昂,这样的队伍有斗志,打不垮。所以曾国藩能成功绝对不是侥幸的,他是清朝中兴人物之一,也是清朝新儒家学派的抗鼎人物。我们的讲座中安排有陈抟的《心相篇》,届时再详细谈心与相的关系,这里就不罗嗦了。
  这两句话连起来,意思就是:

听人之言要审察其是非道理,

看人容貌要辨别其邪正。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处世立身。

贻的本义是赠送、送给,引伸义为遗留、留给,直接把它当作通假字,看作是遗留的遗字也可以。厥是代词,是其、他的什么什么。嘉是美好,猷者谋也,即谋略的谋字。“贻厥嘉猷”就是将其美好的谋略遗留下来,指的是祖先要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嘉猷,忠告遗留给子孙后代。

历代先贤都有宝贵的家书、家语遗留下来,例如《了凡四训》、《周公戒子书》、《诸葛亮戒子书》、《曾国藩家书》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家书、家语早已超越了家族的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字字都值千金。

“勉其祗植”的勉是勉励,其是代词,指代子孙后辈,“勉其”就是勉励子孙后代。祗是恭敬,植是树立,树立什么?子孙们要立身、立命。“勉其祗植”就是,勉励子孙们要谨慎小心地立身处世。

对比之下,我们留给子孙的是什么?是多多益善的金银财宝,因为我们怕子女不成器,怕他们受苦。但是我们要明白,子女是父母的命,你积财给子孙就是从心里已经认定他们不会成才,也就等于变相地希望他们不成才。种了这样的因,子孙会到什么样的果报就十分清楚了。他们守着钱财坐吃山空,什么也不会,等他们老了钱也用光了,又没有本领,你让他们怎么办?古人说:“糊涂的爷娘,败家的儿郎”,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此处两句话的完整意思是:

遗留给子孙的是最好的家语忠告,

勉励他们要谨慎小心地立身处世。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备受恩宠不要得意忘形,对抗权尊。

省是反省,躬是自己的身体,引伸义为自己、自身,反躬自身。《论语?尧典》里有两句话“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常被后世帝王引用,是不是真话就很难说了。果真能做到一身担起天下人的不是,不但自己的错误不推卸责任,百姓或下属的失误,也由我一人来承担。这才是大慈、才是孔子讲的仁,这样的人就是圣人,就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地藏王菩萨。

讥是讥讽、嘲笑,诫是告诫、劝慰。听到别人的讥讽嘲笑、规劝批评要好好地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急赤白脸地分辩,就是“省躬讥诫”的意思。

不是自己的过错,别人说也没有说你嘛,真是自己的错就一定要感谢人家。古人说:天堂的人闻过则喜,苦海的人闻过饰非,地狱的人闻过则怒。我们是哪一界的人,不用等死了以后,现在不就清楚得很吗?

荣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顺境和逆境。荣宠、尊荣是多数人追求的目标,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的高潮。辱是外辱,外来的他人的污辱,是一个人倒霉难堪的低潮时期。人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祸不单行。人在倒霉的时候是墙倒众人推,位置爬得越高,跌得也越重。

荣和辱是一对,有荣就有辱,所谓荣辱与共。不愿有辱的结局就不要拼命追求荣,荣来了,辱也就同时到了。老子对此看得非常清楚,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辱都不是好东西,哪个来了都吓我一跳,跟大病在身没什么两样。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要“宠增抗极”。

抗是通假字,通亢,极是极限。荣宠增加到了极点,物极必反,宠就变成辱了,所以说殆辱近耻。乾隆的宠臣和绅还不是宠增亢极吗?乾隆对他的荣宠无以复加,人称他“二皇帝”,结果是乾隆死后第三天就开始清算他,第十一天他就被赐死了。真是“生前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人去了”,最终弄了个“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如果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就退隐山林,还可以幸免于祸。

  殆是时间副词,表示将要、迫近的意思。耻辱还不一样,内心的羞愧为耻,外来的欺凌为辱。《论语》有“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一句。无礼就会变宠为辱,外有辱,内必有耻,耻辱就一起都来了。感觉到势头不对劲,要倒霉,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避免呢?有啊!那就是“林皋幸即”。

林是山林,皋是水边之地。庄子说过:“山林欤!皋址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庄子?知北游》)“林皋幸即”就是,赶快退隐山林,辞官别作了。这个时间、空间既然已经不属于你,就赶快退隐,还能幸免于难。幸就是庆幸、吉而免灾,即是接近、靠近的意思。

古代做官,官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事事处处都得临深履薄。一个不检点,自己受辱事小,家族、老师都要跟着受牵连,责任就大了,所以一见势头不对,就要准备辞官下野,退归林泉,作隐士去了。古代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看看《隐士传》就明白了。下一句的“两疏见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要查询的字词

  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居住处。稼,甲骨文(三个“禾”,禾堆,榖堆)(田,农耕地),表示将收割的谷物堆放在田间。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榖堆省略成“禾”,并用“家”(居所)代替金文字形中的“田”,表示将收割的谷物搬回家。造字本义:动词,将农田收割的谷物搬运到家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中常“稼穑”并用,将收割的谷物从农田搬运到家里称作“稼”;将搬运到家的谷物脱粒归仓称作“穑” *
  文言版《説文解字》:稼,禾之秀實爲稼,莖節爲禾。从禾,家聲。一曰稼,家事也。一曰在野曰稼。   
  白话版《说文解字》:稼,禾苗开花抽穗成为稼,茎节为稻草。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家”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稼,是家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野外劳作叫“稼”。   

  “啬”是“穑”的本字。啬,甲骨文(不完整的“來”,即没有根部的“麦”,被收割的稻麦等庄稼)(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建筑),表示农人在田野建筑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谷物。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不完整的“來”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墙简易建筑写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不完整的“來”写成完整的“來”,将甲骨文字形中尖顶双墙的简易建筑写成,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两面土墙当作两个“口”写成“回”。当“啬”的“仓储粮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禾”(谷物)另造“穑”代替,强调仓储谷物。造字本义:动词,在田野建筑简易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稻麦谷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古籍多以“穑”代替“啬”。古籍中常“稼穑”并用,将收割的谷物从农田搬运到家里称作“稼” *;将搬运到家的谷物脱粒归仓称作“穑”。
  文言版《説文解字》:穡,榖可收曰穡。从禾,嗇聲。   
  白话版《说文解字》:穑,谷物可以收割叫“穑”。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啬”作声旁。   

chù 善也。从人叔聲。《詩》曰:“令終有俶。”一曰始也。昌六切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哉”的本字,表示临刑。載,金文(,“哉”,临刑)(幸,刑具),表示临刑。有的金文以“車”(囚车)代“幸”,表示将囚犯投入囚车游街示众。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年终施刑, 将重罪犯投入囚车游行示众后行刑作活祭。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十”
  文言版《説文解字》:載,椉也。从車,聲。         
  白话版《说文解字》:载,搭乘车辆。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执握。埶,甲骨文(丮,双手执握)(木,幼苗),表示执苗种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屮”,表示种植草本花卉。有的金文加“土”、加“女”,表示女子培土种植。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当“埶”的“种植”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芸”(“耘”,锄草)另造“藝”代替,表示栽种植物、培土锄草。造字本义:动词,种植庄稼草木,培土锄草。《汉字简化方案》另造简单字形“艺”: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埶”,并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云”简化成“乙”。对早期的农业社会来说,种植是一项事关生存的极其重要的技能,因此“艺”也代表“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埶,種也。从坴、丮,持亟種之。《詩》曰:“我埶黍稷。”
  白话版《说文解字》: 埶,种植。字形采用“坴、丮”会义,像手持种苗而急于种植。《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我种黍稷。”

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皆責問之意。邶風。王事敦我。毛曰。敦厚也。按心部惇、厚也。然則凡云敦厚者、皆假敦爲惇。此字本義訓責問。故從攵。誰何見言部。从攴。都昆切。十三部。

  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编绳子。素,金文(来,麦子)(索,编绳),表示用麦杆编织。籀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収”,同时加“糸”(织),表示编织。造字本义:名词,以麦杆为原料的草编工艺品。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糸”。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来” 写成
  文言版《説文解字》:素,白緻繒也。从糸、,取其澤也。凡素之屬皆从素。     
  白话版《说文解字》:素,未染色的白色原丝织成的丝品。字形采用“糸、”会义,表示润泽。所有与素相关的字,都采用“素”作边旁。
中庸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原文: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译文:治国的根本在于农业,要致力于农事。一年的农活在农田中开始了,我种上小米和高粱。秋天收获之后,将刚熟的新粮作为税粮交上;官府按照进攻情况,分别给予奖励和处罚。孟子崇尚朴素,史鱼秉性刚直。做人要尽可能符合中庸之道,要勤劳、谦虚、谨慎,懂的告诫自己。仔细听别人说话,审查是否有道理;要善于察言观色。要给别人留下好的建议,勉励别人恭敬的处世立身。听到别人讽刺告诫,要反省自身;恩宠日增,要防范到达极点。临近耻辱的事,能归隐山林是幸运的。
感受:对前两周的“懵”有了一个理解。懵,的确是心的状态,心在干一件雾蒙蒙的事情。所以经典落不进地里来,飘在面上。看到一堆的生僻字词,生僻的组织在一起,心说这什么玩意儿啊,这不是我要干的事,我跟它不熟,这是陌生人,我不想见陌生人。旁边的人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这个懵,像我对人际关系的懵。而搞懂懵、理解懵的方法,却恰恰就是这周说的,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贻厥嘉猷,勉其祗植。只有这样才有出路。是这些“陌生人”的话。有点儿什么神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8: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周 两疏见机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19-2-23 13:19 编辑

第一部分 大千世界篇 1,天地玄黄;2,龙师火帝;第二部分 人之修养篇 3,盖此身发;4,德建名立;5,川流不息;6,外受傅训;
第三部分 秀美河山篇 7,都邑华夏;8,右通广内;9,盘溪伊尹;10,起翦颇牧;
第四部分 质朴生活篇 11,治本于农;12,两疏见机;13,耽读玩市;14,弦歌酒宴;15,驴骡犊特;16,年矢每催。

原文: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心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两疏见机 (liǎng shū jiàn jī), 解徂谁逼 (jiě cú shuí bī)。

翻译:汉代疏广、疏受叔侄见机归隐,有谁逼迫他们辞去官职呢?

  两疏是汉宣帝时候的疏广、疏受叔侄两个人。此二人曾为太子太傅与太子少傅,是皇帝的两位老师,位高名显。二人怕树大招风,只干了五年就主动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人皆高之。机是机兆、先兆,是事机萌动,但还尚未发出之时的微小状态,《易经》里就有“几者动之微,君子见机而作”的话。

解是解除,组是组绶的简称。组绶是一种丝质有刺绣的缎带,窄的叫组,宽的叫绶。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或用来拴勋章。后世有受勋,用不同颜色的绶带挂在胸肩等部位,以示自己的官阶、品级,象袁世凯的大元帅服,绶带颜色挂得快开染坊了。

解组是将组绶解下来,表示辞官不干了。“谁逼”是有谁逼你了吗?没有,是自己辞官不做的。疏广、疏受叔侄见到事情苗头不对,就见机归隐,辞官不做了,有谁逼迫他们这样做呢?

归隐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下面一段话很有意味、很美,文学意境极高,是《千字文》里文学意境最高的几句话。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能随文入观,随着文字的描写,我们的视野要随之在字里行间展开,象摄影机的镜头一样,时而是长镜头的远眺,时而是近距离的特写,才能体验诗文的美和读书乐的享受。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翻译:离君独居,悠闲度日,整天不用多费唇舌,清静无为岂不是好事。

索居是一个人独处,索是萧索、冷冷清清,闲处是无所事事、清静悠闲。沉默是沉静、不多讲话,寂寥是心中空空洞洞、没有杂念。

  两句话联起来意思是:离群独居,悠闲度日,不谈是非,何等清静。这是人常说的“享清福”。但世间的鸿福好享,清福不好享。整天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车水马龙,儿孙绕膝,忙不完的事,待不完的客,这是鸿福。一旦退下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到了屋内形影相吊,屋外叶落鸟鸣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受不了,“享清福”享死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呢?你的修养不够,定力不够。

前面讲过了,“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内心追逐外物习惯了,又没有修心的训练,内心守不住,没有定力。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成大事,能够享受孤独的人才有真享受。当然,这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翻译:探求古人古事,读点至理名言,就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遥。
  “求古”是探求古人古事,“寻论”是读点至理名言,所获得的结果就是“散虑逍遥”,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遥了。为什么呢?因为“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更何况“德能养性,理能养心”,如能坚持用圣贤之言洗涤自己的心灵,“散虑逍遥”是一定的道理。

散是驱散、放逐的意思,虑是心中的忧虑、杂念。逍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优游自得的样子。庄子最善于“逍遥游”,所谓逍遥于六合之外,游戏乎太虚之间。上下左右前后为六合,到宇宙之外去逍遥,到形而上的太虚去作神仙,那才是真逍遥、真自在。


欣奏累遣 , 戚谢欢招:
  翻译:轻松的事凑到一起,费力的事丢在一边,消除不尽的烦恼,得来无限的快乐。

欣是欢欣、喜悦。奏者进也,奏的本义为送上、奉献,臣子呈给皇帝的本章称奏章。累是心中的牵挂、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心事。遣是排遣、排除。戚是戚字的通假,是心中的忧虑、悲哀。谢是分离开、拒绝的意思,花开败了不是叫谢了吗?招是招致、招募、聚集的意思,如《易经》里的话“满招损,谦受益”。

我们之所以有戚、有累,还不都是我们自己找寻的,能怨天尤人么?人的五官是我们的信息寻感器,神经系统是传感器,大脑是存储器,但是我们每天都在搜寻、传导、存储些什么呢?都是些垃圾,都是别人的不对、社会的不好,家人的不是。总之好东西你总也见不到,别人的垃圾你倒收了不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国的、外国的,凡是垃圾统统回收,白天收不够晚上还要加班上网络上去收,你是“破烂大王”。

这些脏东西传感进来,让我们心里阴沉、寒冷,时间久了就会生病,非用“暖心丸”治不好。什么是暖心丸?就是前面我们讲到的仁爱之心、仁慈之心、测隐之心。如果你能够处处找别人的好处,事事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能聚阳光,就可以暖心,就能解冻你那颗“冷酷的心”,你也就能享受“欣奏累遣,戚谢欢招”了。这两句话要常常地读,最好当做座右铭

喜悦一增添,牵挂就排除了;烦恼一丢开,欢乐就到来了。我们感觉上形容得很贴切,刻划得很真实,不是吗?闲来无事,再到庭院和郊野中走一走,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致呢?


渠荷的历 , 园莽抽条:

翻译:池塘中的荷花开得多么鲜艳,园林内的青草抽出嫩芽。

“渠荷的历”,渠水所居也,水停之处为渠,此处指水塘。的历是花开得光彩灿烂的样子。三月的桃花,六月的荷花,池塘中六月的荷花开得那么鲜艳,光彩照人。

荷花又称莲花,是植物中最特殊的一种,东方文化将其视为吉祥物,佛教特别将其作为标志。儒家也推崇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德,宋儒周敦颐专门写有《爱莲说》,称赞“莲,花之君子者也”。古人也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

莲花的可贵之处,一是处染不染。泥水越污浊莲花开得越美,象征着世道越乱,越能造就一个人。古今中外的圣贤,没有一个不是生于乱世。孟子也说:“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点也不假。

莲花的可贵之二是花果同时。荷花开了,花芯即是莲蓬,花蕊就是莲子,象征着宇宙间因果同生,祸福与共。老子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世界,既然是相对,一切事物、一切现象就都是两两成双,共生共存。没有坏就没有好,没有恶也就没有善,没有祸也就没有福。所以老子才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亦迷”。善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善人的资源。没有恶人,善人从何而来?没有善人恶人如何才能改恶从善呢?不放弃世间的恶人,能够帮助他们站起来的就是佛。

  “园莽抽条”,园是园林、园圃;莽是草木茂盛、莽莽苍苍的样子;抽条是草木的拔枝、长出新枝嫩芽。园林里的草木抽出了新的枝条就是这个意思。有植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木本植物春天会抽条长叶,草本植物会拔节,尤其是在农村呆过的人都有体会,庄稼有拔节追肥期,拔节之后就要秀穗了。老农民最幸福的时刻一是秋收,二就是听稼禾拔节的声音。在明亮的夜晚蹲在地头,抽上一袋烟,聆听麦子、水稻“咔咔”的拔节声,象听孙儿哭笑一样,享受之极。

竹子拔节也“咔咔”响,竹笋更是猛然间破土而出,吓人一跳。老人们都不让小孩子去竹林里玩,特别是不许在竹林里大便,说是有蛇。哪里是有什么蛇,是怕破土而出的尖笋刺了小孩子的屁股,说有蛇他就害怕,不敢去了。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翻译:到了冬天枇杷叶子还是绿的,梧桐一到秋天叶子就凋了。

“枇杷晚翠”,枇杷是枇杷树,植物学上属蔷薇科常绿的小乔木。枇杷果甘酸润肺、止渴、下气。枇杷叶可以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是枇杷膏与青草茶的主要原料。古代隐居的人,没有条件喝茶叶水,就用枇杷叶煮青草茶,烧焦枣茶,炒大麦煮麦香茶,味道更淳朴、更自然。

枇杷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悠悠的,不会凋谢,所以说“枇杷晚翠”。到了冬天晚景了,枇杷叶子还是那么青绿,还是苍翠欲滴。

  “梧桐蚤凋”,梧桐树是应秋的树,对应着立秋的节气。立秋一到,梧桐树的叶子准有一片先落地。成语中“落叶知秋”就是指梧桐树说的。蚤凋的蚤是通假字,等于早晚的早字。立秋是在阴历的八月,天气还很热,立秋后面还有一个节气叫处暑。俗话说:晚立秋,热死牛。夏天还没过完,梧桐树就落叶了,所以说它早凋。

梧桐树开花也很奇特,其他树都是先长叶后开花,梧桐树却是先开花后长叶,花开喇叭状,内有两条长蕊。法国梧桐是世界知名树种,树冠大,用作人行道两侧的遮荫树最适宜。光绪十三年,清政府曾拨银1000两从法国购买梧桐树苗。现在上海静安公园的梧桐树群就植于1897年,是中国少有的古梧桐树群。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翻译:老树根蜿蜒曲折,落叶在秋风里四处飘荡。

  人不能总在书房里求古寻论啊,出来看看四季的风景,低下头看看:陈根萎翳。抬头看看:落叶飘摇。陈根是老树陈根,委是枯萎,衰败。翳是荒芜、暗昧,枝叶遮盖的意思。陈根老树枯萎倒伏,落下的树叶在空中随风飘荡。

再猛地一昂头,看到空中“游鵾独运,凌摩绛霄”。远游的鵾鸟在空中独自翱翔,一个高飞,冲到紫红色的云上面去了。独运、绛霄四个字用得准确、贴切,且合典。


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翻译:只有远游的鲲鹏独立翱翔,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

常常有人用《庄子?逍遥游》里面“鲲鹏南徒”的寓言来解释这里的鵾字,我认为不确切。庄子的气魄更加庞大恢宏,他说的鲲是一种大鱼,“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个叫鲲的鱼大得很,不知道有多长,鲲一变成为大鹏鸟,鸟的背也不知道有多大。而这里的鵾字是鸟字旁,是长得像鹤一样的一种大鸟,不是大鹏。

鵾和鹤都喜欢独居,性情孤傲,没有一群鹤在一块的。鵾可以飞得很高,所以这里说游鵾独运,同时也对应前文的“索居闲处,沉默寂寥”,衬托出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处染而不染的操守。

凌是向上升高,摩是迫近、接近,如摩天大楼。绛是紫红色,绛霄是紫红色的云气,又叫紫霄。“凌摩绛霄”的意思就是高飞接天,直冲九霄。

紫霄宫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是九霄中的第八层。九霄分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越往上,神仙的功力和道行越高。九霄之上还有九天,层层递进,《神仙传》里对此描述的很具体,也很热闹。


字词——

机: 几,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凳子。机,篆文](木,树)(几,凳子),表示做凳子的树木。造字本义:名词,做凳子的条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机”合并简化“機” 。
《说文解字》: 机,作凳子的条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几”作声旁。
(機)《唐韻》《韻會》居衣切《集韻》居希切,并音幾。《說文》主發謂之機。《書·太甲》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尚書·大傳》捕獸機檻陷。《大學》其機如此。《註》發動所由。《疏》關機也。動於近,成於遠。
又星名。《博雅》斗星三爲機。《通卦驗》遂皇始出,握機矩,法北斗七星,而立七政。
又《集韻》織具謂之機杼,機以轉軸,杼以持緯。
又氣運之變化曰機。《莊子·天運篇》意者有機,緘而不得已耶。《至樂篇》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又機械,巧術也。《莊子·天地篇》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又天機,天眞也。《莊子·大宗師篇》嗜慾深者天機淺。
又《韻會》要也,會也,密也。《書·臯陶謨》一日二日萬幾。《疏》作機。
又木名。《山海經》單狐之山多機木。《郭註》機,去聲。

解:
解,甲骨文(双手)(角)(牛),字形像屠夫双手从牛的头上剖取牛角,牛角上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血滴。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代表剖牛。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手,另加“刀”(切割),强调剖宰,字形结构有所调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牛角形象尽失。
《说文解字》:解,分开,剖开。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表示用刀判牛角。一种说法认为,是解廌,剖解兽体。
文言版《説文解字》: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一曰解廌,獸也。廌,zhì,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一说独角兽),能辩是非曲直。古代法庭上用它来辨别罪犯,它会攻击无理者使其离去。
逼:
“畐”是“富”的省略,表示财产。逼,篆文(辵,行进,表示追迫)(畐,即“富”,财产),表示追讨财物、钱款。造字本义:动词,债主催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文言版《説文解字》:逼,近也。从辵,畐聲。     
白话版《说文解字》:逼,兵临城下。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畐”作声旁。
《廣韻》迫也。《正韻》驅也。 《集韻》或作偪。


索:
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草”的本字,表示禾本科植物,草。索,甲骨文(“屮”形表示草料,“口”形表示绳股)(相对的两只手,用双手搓),表示双手抓持草茎,拧搓成绳。有的甲骨文省去双手,表示用草搓成的粗草绳。金文用“来”(麦)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屮”(草),表示稻杆、麦杆搓绳。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形状简化成。有的金文加“宀”(房屋),表示室内的手工劳作。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两个“乙”(即“纪”),表示用绳子系绑。造字本义:动词,双手将草茎拧搓成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常用系绳的箭只射鸟,或用绳索作为捕猎的陷阱机关,受伤的鸟兽常带着绳索挣扎逃窜,猎人沿着绳索便可以找到受伤逃跑的猎物,由此“索”字引申出“搜寻、找寻”的含义。
《说文解字》:索,草有茎叶可以揉编成绳索。字形采用“、糸”会义。杜林说,,也是“朱市”的“市”字。

闲:
  本字“闲”閑,金文(門)(木,柱子),表示顶门的柱子。造字本义:动词,用柱子顶住门板,以防私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合并字“閒”“间”与“閒”同源,后分化。閒,金文(“夕”或“月”,代表夜晚)(門,代表家居),表示入夜后居家而无所事事。有的金文将月亮“夕”置于“门”内。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外”,强调“閒”是由“野外”奔波转入“屋内”安歇。造字本义:动词,由白天的外出奔波,转入夜晚的家居休闲,含义与“闲”字近同。在照明技术落后的远古时代,夜晚没有足够的照明可以提供正常的劳动环境,于是“入夜”加“家居”,便构成无所事事的“安闲”。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说文解字》:闲,木欄。字形采用“门、木”会义,表示门中有木。《说文解字》:閒,空隙。字形采用“门、月”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的“閒”字。

求:
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求,金文(九,用手抓、揪)(尾),表示揪住动物尾巴。造字本义:动词,追逮动物。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俗体隶书将手形的“九”简化成“十”加一点的,手形消失。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尾”写成“水”,尾形消失。当“求”的“追逮野兽”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辵”另造“逑”代替。
  文言版《説文解字》:裘,皮衣也……求,古文省衣。

  白话版《说文解字》:裘,兽皮制的保暖外衣……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字,字形省略了“衣”。

寻:
尋,甲骨文(像一个人张开两臂)(睡席),表示张开两臂,测量席子的长度。古人用测量平展的睡席长度,计算睡卧者的精确高度。有的甲骨文(长条形状)代席,强调测量“长度”;同时加“口”(有长、宽、高特征的物品),表示测量物品的长或宽或高。造字本义:动词,张开两臂测量物品长度。代替甲骨文的,强调用专用的工尺测量长度;同时加“彡”(毛发,代头部),表示从头到脚测量人的高度。隶书省去“彡”(毛发)。俗体楷书又省去“工”(工尺)和“口”(物品)。
  文言版《説文解字》:尋,繹理也。从工,从口,从又,从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彡聲,此與同意,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寻,抽出乱丝加以整理。字形采用“工、口、又、寸”会义。工、口的边旁,表示丝绪紊乱。又、寸的边旁,表示分别整理。“彡”是声旁。这个字与的造字方法相似。“寻”也作度量单位,两臂张开的总长度为一“寻”,八尺左右。

委:
委,甲骨(女,农妇)(禾,庄稼),表示农妇负禾。造字本义:动词,农妇低头弯腰,将堆放在田地里割而未收的稻谷抱到打谷场。推测古代收割场景,男人负责重活,执镰割稻,打谷脱粒,而女人则承担轻活,拾抱稻谷,后勤配合。篆文整理成上下结构。
  文言版《説文解字》:委,隨也。从女,从禾。   
  白话版《说文解字》:委,顺从跟随。字形采用“女、禾”会义。

独:
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西北地域。獨,篆文(犬,表示行猎)(蜀,四川),造字本义:名词,一种活跃于蜀地的不合群的野兽。
  文言版《説文解字》:獨,犬相得而鬬也。从犬,蜀聲。羊爲羣,犬爲獨也。一曰北嚻山有獨獸,如虎,白身,豕鬣,尾如馬。      
  白话版《说文解字》:独,狗相遇时总是互相争斗。字形采用“犬”作边旁,“蜀”作声旁。羊的品性乐于合群,狗的特性倾向独处。一种说法认为,北嚻山有一种叫“独”的野兽,形体如虎,白身,豕鬣,尾如马。   

霄:
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霄,金文(雨,雲雾)(肖,小),表示似有非有的云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有的篆文用“气”代替“雨”(雲),强调云气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晴朗高天上的淡淡云气。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文言版《説文解字》:霄,雨,爲霄。从雨,肖聲。齊語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霄,下米雪叫“霄”。字形采用“雨字头”作边旁,采用“肖”作声旁。“霄”,是齐地的方言。  


鹍:

《廣韻》古渾切《集韻》《韻會》公渾切,音昆。《玉篇》似鸡而大也。《廣韻》鵾鸡。《楚辭·九辯》鵾雞啁哳而悲鳴。
又作鶤。《韻會》陽溝巨鶤,古之雞名。亦作昆。《前漢·司馬相如傳》亂昆雞。《註》昆同鵾。
又叶俱倫切,音君。《傅毅·洛都賦》屬蒲且以矰繳,命詹何使沈綸。維高冥之獨鵠,連軒翥之雙鵾。


考證:〔《楚辭·九辯》鵾雞啁唽而悲鳴。〕 謹照原文啁唽改啁哳。


原文: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译文:译文:汉代疏广和疏受,懂得见机辞官,有谁逼迫他们告老还乡呢?离群索居,悠闲度日,安于沉默寂静。探求古人古事,搜寻名言高论,忧虑消散,逍遥自在。欢欣到来,烦累消逝。忧愁消退,招来欢乐。池塘荷花光彩鲜艳,园中草木抽出新枝。琵琶到了冬天仍然苍翠,梧桐刚入秋便早早凋谢。老树根枯萎死去,落叶在风中飘落。鹍鸟独自高飞,凌空直冲云霄。

心得:这一节说了很多索居闲处的景象。疏广疏受叔侄俩位至太子太傅和少傅,可谓是得道者。但是位高名重并不是人的最终归宿。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最终回归的是沉默寂寥,冲破束缚,游鹍独运,自由自在地拥抱天地大道。回到这样的境界是不容易的,眼前要做的是解开这个樊笼的迷哦,不能偷懒,不能自欺欺人要做什么散虑逍遥的事。我觉得是这样一个路径。有的人拿隐士文化作为自己逃避现实的借口,我觉得实在是不应该的,连汲汲营营去追求的人都还不如。拿起来才能放得下。这一节我觉得是在说一个底线,描述了一个最高境界。我还真有点儿怕自己拿这些来作为偷懒和不长大的借口。是的我有这样的一部分。这部分还很严重。

月总结:
09,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10,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11,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12,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心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这一个月的千字文,讲了很多别人的故事。有的策功茂实,勒碑刻铭。有的索居闲处,沉默寂寥。这两种相反的状态在心里矛盾。读磻溪伊尹,起翦颇牧的事,让我觉得有阻碍,感觉这与我没什么关系。读枇杷晚翠梧桐蚤凋我感觉有点儿喘过气来了。也许他们都是一个人。我觉得理解透彻了其中一个,另一个相反的也理解了。高下相倾,前后相随。父亲母亲本是一个人。这个着实困难起来了。心在外头,一听人家策功茂实就跑到了硝烟战场,羡慕起人家世禄侈富车驾肥轻;一听人家散虑逍遥,就回到了摇篮里,向往起枇杷晚翠,梧桐蚤凋。这真是一颗逐物意移的心。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8: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周 耽读玩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19-3-1 11:58 编辑

第一部分 大千世界篇 1,天地玄黄;2,龙师火帝;第二部分 人之修养篇 3,盖此身发;4,德建名立;5,川流不息;6,外受傅训;
第三部分 秀美河山篇 7,都邑华夏;8,右通广内;9,盘溪伊尹;10,起翦颇牧;
第四部分 质朴生活篇 11,治本于农;12,两疏见机;13,耽读玩市;14,弦歌酒宴;15,驴骡犊特;16,年矢每催。

原文: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要查询的字词:

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沈”的省略,即“沉”的本字,表示沉迷。耽,篆文(耳,倾听)(冘,即“沈”的省略,沉迷),表示沉迷于听。造字本义:动词,沉迷于靡靡之音或甜言蜜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耽,耳大垂也。从耳,冘聲。《詩》曰:“士之耽兮。” (男人沉溺于快乐)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耽,耳大坠垂。字形采用“耳”作边旁,“冘”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美士的耳朵,硕大下垂。”  
毛傳曰。耽、樂也。耽本不訓樂、而可叚爲媅字。女部曰。媅者、樂也。

“具”是“俱”的本字。具,甲骨文(双手,持举)(鼎,既是祭器也是高级饮食器皿),表示为招待客人拿出高级饮食器皿。造字本义:动词,拿出高贵的饮食器皿铜鼎来宴请佳宾,意即准备齐全,招待贵宾。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篆文又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当“具”的“准备齐全,招待贵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俱”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具,共置也。从廾,从貝省。古以貝爲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具,多人一起抬举。字形采用“手”和有所省略的“貝”会义。因为古代人们将“贝”视作财货的象征。

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贡奉,祭拜。侍,篆文(人)(寺,祭拜),造字本义:动词,神职人员从事敬神活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侍,承也。从人,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侍,承奉。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素也。从糸丸聲。胡官切。
纨者,白致繒也。紈卽?也。故从丸、言其滑易也。商頌毛傳曰。丸丸、易直也。釋名曰。紈、渙也。細澤有光渙渙然也。
“眠”是“瞑”的替代字。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阴宅、阴间。瞑,金文(目)(冥,阴间) ,表示遗体双目冥闭,幽秘沉静。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大”(人)写成“六”(庐,屋)。“瞑”表示死者紧闭的双目,也借以表示活人深睡的沉静状态。后来隶书以同音的“民”(“泯”的省略,消失)代替篆文的“冥”(阴间)另造“眠”代替,表示意识消失的深睡状态,以区别于死者闭目的“瞑”。造字本义:动词,深睡后进入无意识的沉静状态。古籍中“眠”与“瞑”都有“深睡”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用“眠”代替“瞑”表示“深睡”。“睡”与“眠”近义,现代汉语中常常“睡眠”并用,区别在于:“睡”强调“闭目”的眼部动作,“眠”强调深睡后“无意识”的沉静状态;“眠”是最深的“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瞑,翕目也。从目、冥,冥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瞑,合目睡觉。字形采用“目、冥”会义,“冥”也是声旁。
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没有完成。寐,甲骨文(宀,房屋)(人)(木,代木床),表示古人劳作一天后躺在床上睡觉。有的甲骨文将“人”写成“女”。金文(“寝”的省略,躺卧、睡觉)(未,没完成),表示睡而未眠。籀文(梦,深度睡眠)(睡而未眠),强调“寐”与“梦”的睡眠关系。造字本义:动词,躺在床上,睡而未眠。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寐,睡着。字形采用省略了“夢”的“”作边旁,采用“未”作声旁。

要查询的语句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

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全是书袋和书籍。
耽是沉浸、沉恋、入迷了,以致别人叫也听不见,叫耽,所以耽是耳字旁。寓是寄托,玩市是热闹的集市、游玩的场所,相当于现代的购物中心。“耽读玩市”是在噪杂的市场里还能潜心读书,对外面的一切境界充耳不闻,这个典故说的是东汉学者王充。“寓目囊箱”也是说,在王充眼里只有书囊和书箱,除此而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早年曾入太学受业,师事班彪,博通百家言。年轻时游学洛阳,因家境不富,买不起书,便经常到书肆站立着读书,可以过目成诵。他曾做过小官,但不久就辞官回乡,一面教书,一面著书立说。他以毕生心血写下四部哲学巨著:《讥俗》、《政务》、《养生》、《论衡》,但保留下来的只有《论衡》一部。
《论衡》八十五篇,是王充用了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被称为奇书。公元189年蔡邕来到浙江,看到《论衡》一书如获至宝,密藏而归。蔡邕的友人发现他自浙江回来以后,学问突有大进,猜想他可能得了奇书,便去寻找。果然在他帐间隐蔽处发现了《论衡》一书,抢了几卷就走。蔡邕急忙叮嘱:“此书只能你我共读,千万不要外传”。友人读后亦称,真乃其书也。
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
换了轻便的车子要注意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
易是轻易、疏忽;輶是一种很轻巧的车子,有轻忽、轻率的意思。对一些小事很容易轻视、疏忽叫“易輶”。“攸畏”是所畏,有所畏惧。不要轻视小事,不要疏忽很容易的事情,人往往是在阴沟里翻船,一定要重视,这就是“易輶攸畏”。例如讲话时要小心,不能旁若无人。为什么呢?因为“属耳垣墙”。
属的本义是连接,有关联。耳是耳朵,耳朵与墙是连着的。什么意思呢?隔墙有耳,讲话要小心,要有所畏惧,不要旁若无人。垣是用土坯垒的矮墙,这两句话,语出《诗经?小雅》“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一句。修辞上属于引经,但没有注明出处,所以是暗引。
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爱打探别人的隐私,“张家长李家短、七个碟子八个碗”,凡事都爱包打听。扒窗台、听墙根是常有的事,尤其古代是土坯墙,挖个洞就可以属耳,更方便。老人们常说:“屋里说话外边有人听,树下说话树上有人听,大道上说话草窠里有人听”,现代观念叫“保密”,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不密则失之于人”,不能不小心、不谨慎。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
平时的饭菜,要适合口味,让人吃得饱。
下面几句话讲的是我们普通的居家生活。具是动词有准备、料理的意思。餐在古汉语中也是动词,有吞食的意思,如餐风饮露。膳、饭是同一类概念,是不同的饮食种类,含义不一样。膳字带个肉月旁,肉食为膳;五谷煮的素食叫饭。我们平头百姓说吃饭,家常便饭,帝王叫传膳,钟鸣鼎食。我们吃饭的长寿,帝王进膳吃肉的短命,如果那时可以验血的话,进膳的一定都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具膳餐饭”说的是荤素饮食的准备,要注意两个原则。一个是适口,一个是充肠。适口是可口、咸淡适宜;充肠是能吃饱。人的饮食越简单,身体越健康,所以我们在饮食上能适口充肠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浪费,不要奢侈。
适口是因人而异,因地治宜,没有统一的标准。饮食上的五味是要根据空间和世间来调整的,所谓冬不吃夏物,北不餐南食。你非要冬天吃西瓜,鸡命吃鸭食,就有违卫生之道。五味大致上的分类就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不注意就会不服水土。山西人爱吃醋,因为山西水土碱性大,酸碱中和,所以叫西酸。山东近海,潮湿寒冷,所以山东人吃葱蒜像吃巧克力一样,叫东辣。湖南人用大辣椒哄孩子,小孩子自小就被辣得昏天黑地。
由地域和五味的不同,形成鲁、川、粤、淮阳四大风味,再发展出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闽南八大菜系,以及煎煮蒸炸,熬炒扒熘炖等烹调手艺。这又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烹饪在五行八作里面属“勤行”,厨子的祖师爷是伊尹。但是为了这口腹之欲,人这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大漏斗,不知吃绝了多少物种,这是口福还是口祸呢,真是说不清楚。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饱的时候自然厌倦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则满足于粗菜淡饭。
“饱饫烹宰”是说,吃饱了以后,再好的东西来了也不想吃了。饫是因为吃饱了而厌倦,不想再吃了叫饫。烹是水煮,宰是宰杀。烹宰是肉食的准备。吃饱了还杀鸡炖鱼的干什么呢?
“饥厌糟糠”是说,没吃的时候,有糟糠也就满足了。厌是满足的意思,如《论语》中孔子的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糟是酒渣,古代没有提纯技术,酒不过滤,这样的酒也称为糟。现在南方也还盛行吃醪糟酒,淮阳菜里也还有糟鱼、糟鸡等名菜。糠是谷子的外壳,用作饲料。掺糠使水是古人形容奸商的行为,今天换成假冒伪劣了。
文化革命中,实行吃“忆苦饭”,我有幸享受过“吃糠咽菜”的感觉,一个糠窝头,一碗猪菜汤,多了还没有。麸子窝头挺香的,现代营养学还提倡吃,说是富含维他命B。
糠就难吃死了,像锯末一样,不用猪菜汤往下送根本就难以下咽。糟糠就是指粗劣的食物,代指艰苦的生活,以后专指共过患难的妻子为糟糠之妻。如苏东坡言:“居富贵者不易糟糠”。
实际上这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俗话说的:“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亲属、朋友会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小孩的食物应和自己不同。
亲戚朋友会面要尽量盛情款待,老人和孩子的食物应注意有所不同。请客人吃顿饭是待客之道,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注意老少区别开。老人牙口不好,消化功能弱,要吃软的、暖的;小孩子身体正值发育,牙齿好,胃火大,爱吃凉的、硬的、粘的。
请老年人吃饭一定要注意,例如,“烫甜粘”是老人饮食上的大忌,有一个孝子在街上给他母亲买的炸元宵,赶快跑回家让老太太趁热吃。儿子一片孝心,老太太只好吃了,吃下去心脏病就发作了,送到医院人就死了。炸元宵是“烫甜粘”三条全占了,老太太等于吃毒药,还有不死的吗?所以请老人吃东西千万要注意。古人说:“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七十岁以上的人,你就不要留他吃饭,万一老病复发了,你说不清楚。八十岁以上的人,就不要留他在家中过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没法向人家的儿女交待。
故旧是故友旧识的简称,也就是老朋友、老相识,另一重含义包括我们的传统也是故旧,做人固不可以喜新厌旧,不尊重自己的传统也是不应该的。
亲戚两个字含义不同,现代汉语里面重叠连用了,在古文中要注意区别。父亲一支、父属同姓的为亲,母亲一支、妻子一支,母属、妻属不同性的为戚,内亲外戚,在血缘关系上不一样。读两汉的历史,常常有外戚和宦官把持朝纲的记述。外戚持政,是由于皇帝幼小,汉代有十个皇帝登基时不满14岁。国事只好由母后一系的人协助治理,但是一到尾大不掉,外戚就想篡权。王莽毒死了孝平帝自己篡位当皇帝,就是个例子。
妾御绩纺 , 侍巾帷房 。
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务,尽心恭敬地服待好主人。
古人有妻有妾,但妻妾有别,妻子只有一个,妾可以有几个。按照《礼记?内则篇》所下的定义,“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明媒正娶的为妻,不依礼法、私自结合,私奔而来的叫妾。帝王尽管有三公六院七十二偏妃,加在一起108个女人,但朝阳正宫的娘娘只有一位。
御是治理、管理的意思,古代上对下的治理叫御。绩纺:绩是缉麻,就是把麻纤维披开来搓成线,纺是将丝纤维制成纱或线。上古时代还不懂种棉花,上古的布不是棉织品,而是麻织品或葛织品,丝织品则称为帛。穷人穿不起帛只能穿布衣,但最粗劣的衣服是褐,是用粗毛编织的。老子说“披褐怀玉”,就是人不可貌相。妻子要总体管理家务,妾就要负责缉麻纺线、织布做鞋一类的女工、女红。
妾的另一件工作是“侍巾帷房”,就是要服侍好主人的起居穿戴。侍是服侍,巾是拢发包头的布。先秦时代,男子是十八岁至二十行冠礼,戴帽子,表示成人了。秦汉以后,有官职、有禄位的人才可以戴冠,没有功名的白丁只能戴头巾。这里的巾,泛指衣冠。
帷房是自己的寝房内室,古代的房中都有帷幕,床上有幔帐,既可以隔音,又可以保护隐私。布幔在两旁的叫帷,在上的叫幕。
纨扇圆洁 , 银烛炜煌。
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白白的蜡烛明亮辉煌。
白色生丝织成帛叫做绢,齐地(齐国)出产的绢最有名,叫作纨。古语有称“纨绔子弟”的话,就是说穿着用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衣着华美。纨扇是女孩子用的白而园的绢扇,可以在纨扇上面题字、做画。《训蒙骈句》里面就有“含愁班女题纨扇,行乐王维赴鹿柴”,《西游记》里也有“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纨”的诗句。
绢、绸、缎,统称为帛,我们现代人认为是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三种丝织品。绢是厚而疏的生丝织物,绢都是白的,没有染色的,故此女子多用绢(娟)取名以示女子的贞洁,《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嫂子就叫李纨。原始的绢就是帛,帛者白巾也,有钱人可以把帛当成纸用以书写,秦汉时期就有帛书。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内有老子《道德经》、《易经》等帛书,非常宝贵,是我们见到的最古老的《道德经》本子,相信汉以后的古人都没有见过。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战国中期的竹简804枚,内有《老子》、《孙子兵法》等古书,几乎就是原版的经典著作,使我们一下子解决了连司马迁都糊涂的问题。原版的《老子》才二千言,后世五千言的《老子》显然是修订版,很多历史上待考证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用熟丝(染色丝)密织的帛叫做“锦帛”,其中薄者为绸,厚者为缎,不要搞混。
上古时代没有蜡,所谓的“烛”是照明用的火炬、火把,不是蜡烛。唐以后才有了由动物、植物或矿物油质制作的蜡烛,如有石蜡、蜂蜡、密蜡等。素蜡就是白色的蜡烛,形容人的脸色不好称为“蜡白”。“银烛”就是银白色的蜡烛,炜煌是火光炫耀的样子。
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
银白的蜡烛明亮辉煌。
昼眠夕寐 , 蓝笋象床。
白日小憩,晚上就寝,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雕屏的床榻。
“昼眠夕寐”是白天午休,晚上睡觉的意思,很容易理解。眠者寐也,二者都是熟睡,睡着了的意思。眠,目字旁偏于闭目安然的样子,寐,上面的宀代表房子,下面是床,表示安卧熟睡的样子。眠是很随便的闭目小憩一下,寐可就是正规地躺在床上大睡。寐字用的很正规,如说,梦寐以求、夜不能寐。眠就用得很随便了,如春眠、冬眠。
“蓝笋象床”说的是卧具,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装饰的床榻。蓝是古代用于染青之草,从中可以提取出青颜色,荀子在《劝学篇》说过“青取之于兰而青于兰”的话。笋是嫩竹子,用嫩竹篾编的席子既柔软又凉爽,再用蓝草染成青色,是很贵重的。《书经?顾命》里就有“敷重笋席”的话。象床指的是用象牙装饰的床,床架用硬木雕花镂空,中间镶有象牙和贝壳等装饰品。
上面四句话描写了南朝金陵士大夫阶层奢靡侈富的生活:
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
银白的蜡烛明亮辉煌。
白天小憩,晚间安寝,
象牙装饰的床榻铺着软软的竹席。
原文: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译文:汉代王充在书铺里沉迷读书,眼睛里看到的都是书袋和书籍。要注意小事不要疏忽,要留心隔墙有耳。安排一日三餐饭食,适合口味填饱肚子就好。肚子饱时不会想着烹羊宰牛,肚子饿时吃着酒糟和米糠也满足。招待亲戚朋友,老人小孩的食物要有所不同。妻妾要做好纺织,管好家务,恭敬服侍丈夫。绢善又圆又白,银色烛台上烛火通明。白天小憩,夜晚就寝,有青竹的席子,象牙雕饰的床。
    感受:
这一节,从怎么读书,讲到说话做事注意隔墙有耳,做饭怎么做,吃东西有些什么现象,亲戚来了怎么招待,老人小孩的饭要另外煮,妾怎么照顾丈夫,家庭用具要注意洁白明亮,睡眠要注意养生,睡具要材料恰当……这一系列的事情,说了好多的细节,好多的“有”。这些有,在无的带领下,显得那么有生命力,有质感。整个呈现出一种精气神完整充沛,自然流露到每一个物件的意境。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见森林不见树木,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么细节繁琐而没有生命力,要么大节高远而落不实。细节出问题,是很能看出问题的,说明统帅出了问题,上意矛盾,下面就乱。而这种混乱局面背后常是一个阴险的黑手,贪腐之类的恶习。大节落不实也是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9: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周 弦歌酒宴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19-3-9 21:22 编辑

第一部分 大千世界篇 1,天地玄黄;2,龙师火帝;第二部分 人之修养篇 3,盖此身发;4,德建名立;5,川流不息;6,外受傅训;
第三部分 秀美河山篇 7,都邑华夏;8,右通广内;9,盘溪伊尹;10,起翦颇牧;
第四部分 质朴生活篇 11,治本于农;12,两疏见机;13,耽读玩市;14,弦歌酒宴;15,驴骡犊特;16,年矢每催。
---------------------------------------------------------------------------------------------------------------------------------------------------------------------------------------------------------------------------------------

原文: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需要查询的字词:

  本字“弦”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幺”,细单线。弦,篆文(弓)(幺,丝线),造字本义:名词,紧绷在弓的两端、以其弹力射箭的牛筋。
  合并字“絃”絃,楷书(丝)(幺,丝线),造字本义:名词,乐器上绷紧的丝线或金属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弦,弓弦也。从弓,象絲軫之形。凡弦之屬皆从弦。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弦,系在弓弩两端的弦。字形采用“弓”作边旁,象弦丝系绑在弓子两端的样子。所有与弓相关的字,都采用“弓”作边旁。

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歌”的本字,表示吹笙唱歌。当“哥”的“对唱情歌”本义消失后,再加“言”或“欠”另造“歌”代替。歌,金文(言,倾诉)(可,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表示倾诉衷情求偶。篆文(言,倾诉)(哥,对唱情歌);有的篆文(哥,对唱情歌)(欠,感叹),表示欢唱咏叹。造字本义:动词,求偶男女对唱恋曲,咏叹衷情。古人称拼出字音为“读”;称自言自语为“念”; 和曲念词为“歌”,称无曲伴奏的高声诵念为“唱”;称背书为“诵”;称节奏和缓地诵读为“咏”。在汉语中常“诗歌”并称,但“诗”与“歌”有明显不同:“诗”将浪漫、神秘的心与灵外化为文字,但阅读欣赏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歌”将诗句咏叹为便于传播的曲子,任何不识字的百姓都可以听可以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歌,詠也。从欠,哥聲。謌,謌或从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歌,咏唱。字形采用“欠”作边旁,“哥”作声旁。“謌”,有的“歌”采用“言”作边旁。
“酉”是“酒”的本字。酉,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像是有酒篓伸进大缸的酒坛,大缸中的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酒液。当“酉”的“酒坛”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水”、,强调坛中饮料的液态性质。造字本义:名词,用粮食的淀粉糖发酵制成的香甜兴奋饮料。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从水,从酉,酉亦聲。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 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杜康作秫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酒,迁就满足。用来迁就满足人性中的善恶激情的刺激性饮料。字形采用“水、酉”会义,“酉”也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 “酒”是成就的意思,是导致或吉或凶之事的原因。古昔时代仪狄发明了酒,大禹尝酒后大加赞美,并因仪狄的天才而疏远了他。还有说法认为, 是杜康最早发明了高梁酒。

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丽日美女相伴的闲情逸致。宴,金文(宀,安居)(妟,丽日美女相伴),表示有美女相伴的闲情安居。造字本义:动词,闲情安居,调情作乐。有的金文将“宀”写成。有的金文假借“匽”。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宴,安也。从宀,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宴,安乐。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妟”作声旁。


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妻子之外另娶的女人。接,篆文(手,招纳)(妾),表示纳妾。造字本义:动词,娶妻之后纳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接,交也。从手,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接,手握手牵拉对方。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妾”作声旁。
“杯”的篆文字形多样化。杯,篆文(曲,表示竹品加工)(不,斜口竹罐,用于盛水),造字本义:名词,用竹罐加工成的饮器。有的篆文用“皿”代替“曲”,表示烧制的饮用器皿。有的篆文加“口”(喝),强调盛器的饮用用途。的“缶”(陶器)和的“木”(木器),分别代表制造“杯”的陶质材料和木质材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不”变形成。有的隶书又将早期隶书字形中的简化成。楷书则将隶书字形中的定型成

“舉”是“擧”的异体字。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众人参与。擧,金文(余,简易建筑)(才,房柱、房梁)(两个人),表示众人将房梁托起,架在房柱上。有的金文(围绕物体四周的四只手)(像用绳子捆绑加固的巨大物体),表示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巨大而沉重的物体托起。有的金文省去绳子捆绑的重物形状,强调众人的手的合力运作。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四只手形的写成,同时再加“与”、加“手”,表示众人参与,用手共同抬或托。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合力,用手托起重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隶书异体字“舉”将“手”简写成“才”,字形由“擧”变成“舉”。简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與”简写成了“兴”。古籍多以“舉”代替“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擧,對舉也。从手,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举,两手相对,同时举起。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與”作声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桮,也。从木,否聲。,籀文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桮,杯子。字形采用“木”作边旁,“否”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桮”字。

曰觞。虛曰觯投壷。命酌曰,請行觴。觴者、實酒於爵也。韓詩說爵觚觶角散五者緫名曰爵。其實曰觴。觴者、餉也。觥者罰爵。非所以餉。不得名觴。然投壷之請行觴固罰爵也。凡禮經曰實者皆得曰觴。獨於觶言者、觶之用多舉觶以該他也。
矫: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迁移,改变。矯,篆文(矢,箭)(喬,迁移、改变),表示改变箭矢。造字本义:动词,使弯箭变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矯,揉箭箝也。从矢,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矫,揉压弯曲的箭杆,使之恢复平直。字形采用“矢”作边旁,采用“乔”作声旁。

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向下扎根。頓,篆文(屯,向下扎根)(頁,头),造字本义:动词,比喻把头垂到地上,叩响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頓,下首也。从頁,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顿,以头叩地。字形采用“页”作边旁,采用“屯”作声旁。

甲骨文中“正”(征)与“足”本是同一个字,后被转注成两个字。足,甲骨文(囗,村邑或部落) (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得胜,凯旋归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 字,“疋”* 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脚板构成的脚部。古人称得胜凯旋为“足”,称征而无获为“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足,人的下肢,在人体的下部。字形采用“止、口”会义。所有与足相关的字,都采用“足”作边旁。

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说”的省略,表示讲话。悦,篆文(心,愉)(兑,即“说”,讲话),表示说话投机,说到心坎上。造字本义:形容词,因为谈话相投机而开心、喜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兑”写成
附   《爾雅• 釋詁上》:悅,樂也。   《廣雅• 釋詁一》:悦,喜也。     


予,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进入,通过。豫,篆文(予,进入,通过)(象),表示大象通过。造字本义:动词,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豫,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从象予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豫,是特大的象。贾侍中说:象对各种动物无害。字形采用“象”作边旁,“予”作声旁。
“且”是“刞”、“祖”和“宜”的本字。且,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肉块“夕”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切肉,将肉块切成均等的若干块。有的甲骨文写成混合结构的会义字,(夕,肉块)(相等),进一步明确“且”是平分肉食。有的甲骨文在肉块的正中间位置加“等号”,强调“平分”。在原始的共产平分时代,食物是平分的重点对象;因此平分食物精品的肉食,就成为祭祖敬神日的重要仪式。造字本义:动词,祭祖日杀牲宰畜,族长平分肉食。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在“夕”字上加一横表示切分的指事符号。有的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在肉块“夕”下面加“等号”。有的金文结构混合,其中的肉块“夕”、“等号”不易辩认。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且”的“祭祖杀牲,平分肉食”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刀”另造“刞”代替;“且”的“祭祖”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示”另造“祖”* 代替;“且”从“平分肉食”的本义中引申出“适宜、恰当”的含义,当“且”的“适宜、恰当”含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两个“夕”(肉)另造“宜”* 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且,薦也。从几,足有二橫,一其下地也。凡且之屬皆从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且,垫桌脚的草垫。字形采用“几”作边旁,像桌脚之间有二道橫杆,下面的一横,表示桌脚下的地面。所有与且相关的字,都采用 “且”作边旁。         

“康”是“穅”的本字,而“糠”是“穅”的异体字。康,甲骨文(倒写的人,“屰”)(倒写的“其”,簸箕)(屑末),表示逆风扬箕,扬去糙米中的屑末糠粉。造字本义:动词,风中扬糠,优选白米。当“康”的“扬糠”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禾”另造“穅”代替。楷书异体字“糠”则用“米”代替“禾”,强调“穅”是谷子舂米产生的粉屑。中医方面,称体形挺拔强壮为“健”*  ,强调躯干外形的结实;称体内滋润和谐为“康”,强调代谢状态的安适自在。
附一   文言版《说文解字》:穅,穀皮也。从禾,从米,庚聲。,穅或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穅,是谷物的皮壳。字形采用“禾、米”作边旁,采用“庚”作声旁。,这是“穅”的异体字,省去了“禾”。
“啇”与“啻”同源,表示最高话语权。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拥有话语权。嫡,篆文(女,妇人)(啻,最高话语权),表示拥有最高话语权的母亲或妻子。造字本义:名词,在封建大家庭的妻妾群中地位最高的合法妻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嫡,孎也。从女,啻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嫡,谨慎。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啻”作声旁。

庶,甲骨文(宀,房屋)(石,指石垒的灶)(火,炊火),表示在家炊煮。有的甲骨文省去房屋“宀”。有的甲骨文写成,将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在家里开灶煮饭。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火”简化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石”写成,导致“石”形消失,本义线索隐晦。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底”。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庶,屋下眾也。从广、炗。炗,古文光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庶,聚集在屋下的群众。字形采用“广、炗”会义。炗,是古文的“光”字。

  本   字“后”    “后”与“司”本同源,后分化。后,甲骨文(卜,权杖)(口,号令、命令),表示发号施令的最高权力者。有的甲骨文 将“后”成“反司”,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掌权者“司”。卜辞中有的甲骨文以“毓”代“后”,表示生育能力强的妇女。造字本义:名词,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发号施令的女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在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社会最高权力者为智慧而生殖力强的妇女“后”;进入父系社会后,最高权力掌握在能征善战的男性手里,“后”的地位由女王下降为第一女性。

  合并字“後”     是“後”的本字。甲骨文(糸,捆绑)(倒写的“止”,脚,表示行走),表示被绑着行进。造字本义:动词,被捆绑的战俘或奴隶,跟在押送者的后面。成为单纯字件后,晚期甲骨文再加“彳”(行进)另造“後”代替。金文加“止” 强调行进含义。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后,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厂之。从一口,發令者,君后也。凡后之屬皆从后。         
   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后,继承王位的君主。象人之形。发布号令通告天下四方,所以广布。字形采用“一、口”会义,发号施令者,就是君王之后。所有与后相关的字,都采用“后”作边旁。      
   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後,遲也。从幺夊者,後也。古文後从辵。         
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後,步伐迟缓而滞后。字形采用“幺、夊”会义,表示的正是“後”的意思。,这是古文写法的“後”,字形采用“辵”作边旁。

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后代。嗣,甲骨文(子,子孙后代)(大,大人,长辈)(册,档案文件),表示在正式文书中记载有关后代子孙的权力与地位。造字本义:动词,帝王册封继承人。有的甲骨文加“口”,表示册封的“命令”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大”写成。篆文在金文字形基础上将甲骨文中“人”与“口”被金文写成“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嗣,諸侯嗣國也。从冊,从口,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嗣,诸侯嗣国。字形采用“冊、口”会义,采用“司”作声旁。
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繼”的省略,表示承接、连接。續,甲骨文(糸,“繼”)(賣,买卖、商业),表示继承财产。造字本义:动词,继承祖传财产。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断”* 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 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 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續,連也。从糸,賣聲。賡,古文續从庚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续,连接不断。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賣”作声旁。賡,这是古文写法的“續”,字形采用“庚、贝”会义。     


“烝”是“蒸”的本字。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登堂献祭。烝,甲骨文(米,米浆)(豆,盛具、炊具),表示利用锅中热汽将盛具里的食物蒸熟。有的金文加双手,表示托举、敬献的动作。有的金文将“豆”写成,像多层的蒸笼。有的金文加“双止”,写成米、登、双手的会义兼形声的结构,表示将香甜的米糕登堂献祭。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年末将蒸笼架在沸水锅上,利用热汽蒸熟米糕,并以此香甜的“年糕”进行冬祭,感恩神祇祖先保佑一年的风调雨顺和收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丞”,同时加“火”,强调蒸糕需要持续烧火。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底”。篆文异体字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止”写成“艸”,导致字形晦涩。……后来“蒸”行“烝”废,“蒸”代替了“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烝,火气上行也。从火,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烝,像蒸笼里火气上升的样子。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丞”作声旁。

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高级的、流行的。嘗,金文(尚,高级的) (旨,品味),造字本义:动词,品味高级美味佳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嘗,口味之也。从旨,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尝,亲口品味食物的味道。字形采用“旨”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

额也。方言。中夏(国家名)謂之额。東齐谓之颡。
《方言》曰:颜,颡也。江湘谓之头,中夏谓之额,东齐谓之颡,河济淮泗之间谓之颜。

懼也。从心,雙省聲。《春秋傳》曰:“駟氏悚。”息拱切

”是“瞿”的本字;“瞿”是“懼”(惧)的本字。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动物的眼。,金文(像鹰眼,瞳孔大的锐眼)(像鹰眼,瞳孔大的锐眼),表示鹰眼锐利,令人生畏。有的金文将鹰眼状的写成人目状的。当“”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加“隹”(鹰隼)另造“瞿”代替,表示肉食性猛禽双眼锐利,令人畏惧。当“瞿”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心”(恐慌)另造“懼”(惧)代替,强调“害怕”的心理含义。篆文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形容词,鹰隼攫取的眼光令人生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具”代替近音的“瞿”,将正体楷书简化成。古籍多以“瞿”或“懼”(惧)代替“”。“惧”是深度不安;“惮”* 是深度惧怕。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懼,恐也。从心,瞿聲。,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惧,恐慌。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瞿”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惧”。

恐,甲骨文(彳,进军)(丮,执)(王,大斧),表示持斧征战,威慑敌人。金文(工,杵)(心,惧),表示内心惧怕,有如杵击。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巩,以杵击土,加固墙体)(心),强调心脏因惧怕猛跳,犹如遭受重杵撞击。造字本义:形容词,内心强烈惧怕,有如大杵击捣心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恐,懼也。从心,巩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恐,惧怕。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巩”作声旁。

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天子,古代帝王。惶,篆文(心,情绪)(皇,天子),表示面对帝王时卑怯不安。造字本义:形容词,古代臣奴面对皇帝时惊慌不安,不知所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惶,恐也。从心,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惶,恐慌。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皇”作声旁。


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刀戟,代表刻写工具。箋,篆文(竹)(戔,刻写工具),造字本义:名词,刻写文字的竹片,即简中简,古代夹在竹简里对竹简中某些文字进行注释的小竹签。隶书与楷书强调“笺”的片状。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箋,表識書也。从竹,戔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笺,夹在简中、记录了阅读理解的竹签。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戋”作声旁。   

文书,证件:通~。度~。尺~。
〈名〉
(1) (会意。从片,葉( yè)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2) 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writing slip]
版,札也。——《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
(3) 又如:金牒;玉牒
(4) 特指谱籍:余读牒记。——《史记·三代世表》。索隐:“记系谥之书,以牒为之。”
(5) 又如:谱牒;家牒
(6) 通常由官方颁发的证明某事的文件
昨夜军牒来,电兵万五千。——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
(7) 如:通牒;牒文(公文;文书);牒旨(命令);牒署(办理;管理)
(8) 书籍,簿册
壮志异时 (将来) 开史牒。——宋·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其高第者上名牒。——《后汉书·质帝纪》
(9) 讼辞,状子 [certificate]
“雇”是“顧”的本字。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家门,借代家居、家园。雇,甲骨文(户,门,家园)(隹,候鸟),表示迁徙的候鸟天鹅降落在家园。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普遍流行的远古时代,纯朴的先民将以“人”字阵形迁徙的候鸟视为“天鹅”加以崇拜,相信它们有特殊而神奇的力量;每当候鸟访问家园,则给水喂食,用心照看,以确保天鹅短暂休整之后可以继续远徙。篆文将甲骨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半包围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雇”的“来访、照看”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頁”(动脑筋)另造“顧”代替,强调用脑、用心。造字本义:动词,迁徙的天鹅每年定期来访,主人给水喂食,用心照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雇”简化成“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顧,還視也。从頁,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顾,回头看。字形采用“页”作边旁,采用“雇”作声旁。

〔古文〕畣(古同“”。)畗(1. 古同“”。1. 古同“”。2. 满。)《廣韻》都合切《集韻》《韻會》《正韻》得合切,音溚。《篇海》竹也。
又當也,報也,合也。《禮·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註》答之,謂應用其言也。
又《前漢·貨殖傳》答布、皮革千石。《註》答布,麤厚之布也。答者,厚重之貌。
又水名。《水經注》婁涿之山,波水出于其隂,謂之百答水。
又答祿,複姓。明答祿奕權,官翰林典籍,預修洪武《正韻》。
又《爾雅·釋言》答,然也。 《廣韻》亦作荅。

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表示安祥、吉利。詳,金文(言,说明)(羊,“祥”,祈祥祝告),表示祝告时向神如实说明。造字本义:动词,祭师或巫师祭祀时向神巨细如实地祝告。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写成。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羊”*  在汉字中通常有“祥”的意思:祭师或巫师祭祀时向神巨细如实地祝告为“详”;水面浩瀚而安祥为“洋”*  ;大鸟展翅在蓝天安祥滑行为“翔”*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詳,審議也。从言,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详,周密地研究讨论。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羊”作声旁。
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骇”的省略,表示惊吓、害怕。骸,篆文(亥,即“骇”,害怕)(骨,遗骨),表示令人害怕的遗骨。造字本义:名词,令人看了害怕的死者遗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骸,脛骨也。从骨,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骸,小腿骨。字形采用“骨”作边旁,采用“亥”作声旁。  

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诟”的省略,表示辱骂。垢,籀文(土,污泥)(勾,“沟”的省略,排污通道),表示水沟里的污泥;篆文(土,污泥)(后,“诟”的省略,辱骂),表示用污泥抹对方的脸以示羞辱。造字本义:动词,用污泥涂抹对方的脸,以满脸污秽表示此人所犯过错极其可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垢,濁也。从土,后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垢,污秽物。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后”作声旁。

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容貌、形象。想,金文(相,容貌、形象)(心,存念),表示心存其容其貌。造字本义:动词,心存其容其貌,追思、怀念。自虑为“思”*  ;念他为“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想,冀思也。从心,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想,因期望得到而思念。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相”作声旁。

浴,甲骨文(身上溅着水花的“人”(皿,水盆),像一个人站在洗澡盆里洗澡。有的甲骨文加“止”(脚),表示整个人站在水盆里。有的甲骨文将“人”写成“倒人”,表示洗头。金文(水)(山谷),表示在山谷溪涧洗澡。造字本义:动词,洗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古人称浸身为“浴”,洗头为“沐”,冲水为“澡”,洗手为“盥”,泡脚为“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浴,洒身也。从水,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浴,冲洗身子。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執,甲骨文(拷手的枷锁)(一个人伸出双手),字形像一个人的双手被锁在木枷里。造字本义:动词,用木枷锁住嫌犯双手,正式逮捕拘押。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枷“幸”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幸”写成,“幸”变成“大”(人)与“辛”会义,同时将金文字形中伸出双手的人写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当“执”的“拘押嫌犯”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手”另造“挚”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執,捕罪人也。从丮,从幸,幸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执,抓捕罪人。字形采用“丮、幸”会义,“幸”也是声旁。   

熱,甲骨文(火炬)(埶,抓握),像一个人双手高举着火炬。篆文(执株种植,表示执、握)(火炬),造字本义:动词,引火加温。隶书写成“四点底”。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熱,溫也。从火,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热,给食物加温。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执”作声旁。  

本字“愿”。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本来的。愿,早期金文(元,原本的)(心,代表意志),造字本义:名词,藏在心中的本来的想法、希望。晚期金文以“原”代替“元”。篆文承续晚期金文字形。
合并字“願”。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本来的。願,篆文(原,本来的)(頁,头部,代表想法、期盼),造字本义:名词,内心原本的、 一向的期许与盼望。   

    说明:“愿”与“願”本义基本相同。
   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愿,謹也。从心,原聲。
   愿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愿,恭谨。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原”作声旁。      
   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願,大頭也。从頁,原聲。

   願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願,大头。字形采用“页”作边旁,“原”作声旁。      
------------------------------------------------------------------------------------------------------------------------------------------------------------------------------------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

奏着乐,唱着歌,摆酒开宴;接过酒杯,开怀畅饮。

  歌舞弹唱伴随着盛大的宴会,人们高擎酒杯,开怀畅饮。弦歌是“鼓弦而歌”的简称,弦字的古写应该是纟旁,弓字旁的弦是弓弦,于丝竹之声的丝弦乐是完全不同的。
此处的“弦歌”是引经,引用《论语》里孔子的话。《论语·阳货篇》里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孔子的学生子游在武城理政,孔子到了那里,听到有弦歌之声。孔子笑着说:这个子游,用高级的礼乐文化教育普通百姓,是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了!

古代的酒具分承酒器和饮酒器,尊觥壶是承酒器,杯觞爵则是饮酒的器具。杯是战国以后才有的,最初是木质的,椭圆形两侧有耳,又称耳杯、羽觞。觞是兽角雕刻的,爵则是古代饮酒具的通称,作为专用名称的爵是三条腿的青铜器,下面可以点火,用来温酒、热酒。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

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乐又安康。

人们手舞足蹈,快乐安康。矫是高举的样子,举手、抬头都可以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顿足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跺脚,悦是喜悦,豫是心里面舒适、安乐,康是身心康泰、康乐。

“矫手顿足”形容体健,“悦豫且康”形容心悦,身心二者都快乐康泰,才是悦豫且康。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歌舞升平,盛排筵宴。

人们接杯举觞,开怀畅饮。

随着音乐的旋律手舞足蹈,

身心既快乐又康泰。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

子孙一代一代传续,四时祭祀不能懈怠。

妻所生之子为嫡,妾所生之子为庶,庶是众多的意思。先秦礼制,嫡子只有一人,是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位之权。嫡庶之争,无论在皇家或士族,历来都是家族动乱的根源。直到现代社会,培养和任用自己的嫡系,也是当权者上台后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后是能够承祖之宗的后代,宗的本义为宗庙、祖庙,后世多指血缘关系。嗣是子嗣,也就是后代子孙的意思,其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长子叫嗣。续是继承、接续的意思。

祭祀是以食物祭奠天、地、祖先的一种大礼。祭天称为祭,祭地叫做祀,祭祖叫做享。古代有五祭: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灶。祭祀时要杀牲,把牲肉放在祭台上,根据祭祀的等级有三牲祭(羊豕犬),有五牲祭(马牛羊豕犬)。

烝尝是礿禘尝烝,四时之祭祀的简称。《礼记·王制》规定:“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这是夏商两朝的祭祀,在一年中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正时的祭祀。周则春曰祠,夏曰礿。这里仅用“烝尝”两个字,代指四时祭祀。

  这句话为引经,语出《诗经·小雅·天宝》“礿祀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普通人家是初一、十五给祖先上供,古人认为阴间和阳间隔界也隔时,就是时间和空间不一样。阴间的一天是我们阳间的一个月,初一、十五给祖先上供,就相当于供养祖先一个早餐、一个午餐。秦以前,古人一日两餐,日出以后一食,日落以前一食。那个时候人的生活不富裕,吃得很少,但身体健康,寿命也长。日本人还是这个规矩,吃得少,但也不是两餐。我们现代人吃宵夜,加之上午茶、下午茶、点心,一天吃七顿,身体反而越来越糟糕,看来还是撑死的比饿死的人多。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

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

稽颡是屈膝下跪,以额触地的一种跪拜礼。稽是停留、到达的意思,颡是额头,额头触地停留一会叫稽颡。拜在古代是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的一种礼节,后世发展为两手着地的大礼。

“稽颡再拜”一句出自《礼记·射义》,其中有“再拜稽首”。再是第二次,古文里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法。一次又一次的行跪拜礼,叫做“稽颡再拜”。拜多少次是个标准呢?按古制,一拜是三叩首,最多是三拜共九次叩首,故此三拜九扣是大礼,是最高的礼节。

“悚惧恐惶”描述敬畏、畏惧、战战兢兢的心理,是一个人诚敬到极点时的心理反应。我们要注意这里描写不同心里层次的四个用词,程度一层比一层严重。

悚是浑身一抖,汗毛乍起,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如毛骨悚然。惧是轻微的害怕,内心有一点揣揣不安。惧为心之志,在人体脏腑中对应的是人的心脏。恐是严重的害怕,为肾之志,对应的是肾脏。人害怕厉害了会大小便失禁的,因为恐伤肾,所谓吓得人屁滚尿流。惧和恐一个伤的是心,一个伤的是肾,且轻重程度有所不同。现代汉语里恐惧连用了,但在古文里要区别开。惶是惊慌失措,指人的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安、烦躁,如有“惶惶不可终日”的说法。

在祭拜祖先的时候,诚敬恭谨、严肃矜庄,这很好理解。为什么这里说会悚惧恐惶,甚至吓得屁滚尿流,大小便失禁呢?

我们在祭祀天地、祖先的时候,在慎终追远的时候,在先人神灵面前要反省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恶劣的想法、龌龊的心理等一切见不得天地、对不起祖先、给祖宗蒙羞的地方,每想到这一些就会悚惧恐惶。犯小错的人毛骨悚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再厉害一点的人,心中揣揣不安。真正行为有失检点,让祖先蒙羞的就会吓得大小便失禁,屁滚尿流。更有甚者则惶惶不可终日,吃饭吃不下,睡觉也睡不着。

这样的人虽然犯了错误,但是还有救,因为他(她)还有羞耻之心。孟子说:“无羞耻之心者非人也”。做了错事,连悚惧恐惶之心也没有,厚颜无耻,没皮没脸,这是“非人”,就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所以古代的祭祀是大典,庄严异常,目的之一就是借天地祖先的力量,净化参与者自己的心灵。如果你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诚敬之心,这样的典礼最好不要参加,去了有过无功,何苦呢!

这四句话的整体意思就是:

子孙一代一代传续,

四时祭祀不能懈怠。

又磕头,又下拜,

虔诚恭敬,自我反省。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

给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时要审慎周详。

笺牒是书信的代称,笺是信纸,如便笺、手笺等。牒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简,小的曰牒,大的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笺牒两个字联用代表了书信。

“笺牒简要”的意思是说:写给他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不要罗嗦。有些人写信就喜欢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真正想说的东西反而被淡化了。你看这样的信都着急,好像吃包子三口下去还没吃到馅。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怀念起当年的小伙伴,想请他们到皇宫来玩玩,就让手下的学士们给写一封信。信写完了,有好几大篇纸。朱元璋一看之乎者也的就火了,说:哪里用得着说这么多废话,他们也看不懂啊!就两行字,我想你们了,来看看我吧!不就完了嘛!

顾是回顾,答是复答。“顾答审详”的意思是:回答别人的问题要审慎周详。相反地,我们回答被人的问题要审慎、要详尽。清宫皇史宬里面保留有全部的清宫档案,我们看到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批复大臣的奏章,朱砂御笔的批字比原奏章的字数还要多上好几倍,尤其是雍正动辄批上数百字,真是苦口婆心,反复叮嘱。可有的批复就三个字“知道了”,显然是嫌他们罗嗦。可见,即使是帝王也一样,既要“笺牒简要”也得“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

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有风把它吹凉。

骸是骨骼,人体有骨有骸,大的骨头叫骨,小的叫骸。现代解剖学证明,人身有骸骨205块,女人比男人多两块,207块。《圣经》上不是说女人取了男人身上的两根肋骨吗?所以女人比男人多两块骨头。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胶质,碳酸钙是大自然固化的二氧化碳,与山石的碳酸钙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人体骨骼的胶质不足,特别是老年人骨胶质流失过多,就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与山石自然风化的道理一样。所以补钙并不重要,补充骨胶质才是最重要的。

古人辞官不做,称“乞骸骨”,意思是请皇帝将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吧。这里的骸是“四肢百骸”的缩略语,代指人的整个身体。

“执热愿凉”是说,人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快点凉,常常有人端着杯热茶不停地吹气,希望它快点凉。这都是人之常情,是人的共同心理。

两句话连起来,意思是:

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

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快点凉。


---------------------------------------------------------------------------------------------------------------------------------------------------------------------------------------------------------------------------------------

原文:弦歌酒宴,接杯举殇。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陈琴版译文:弹奏乐器,奏乐歌舞,摆开酒宴,相互碰杯,开怀畅饮。手舞足蹈,快乐安康。嫡系子孙继承祖业,一年四季都要举行祭祀。跪着磕头,拜了又拜,恭敬畏惧,诚惶诚恐。书信公文要简明扼要,回答要详细全面。身上脏了就会想洗澡,手里拿着烫的东西就会希望它马上变凉。


意译:弹奏乐器,和曲念词,喝着粮食发酵而成的美酒,男男女女欢唱咏叹,互相碰杯,开怀畅饮。舞动手臂,脚踏着节奏,在从容的步伐和相谈甚欢中,身心得到整顿。贤惠的女主人,养育了有才能的后代,继承祖业家宝,春夏秋冬四季举行祭祀。跪拜磕头,心中警觉,如沐祖先目光如炬,如大杵击捣心脏,如面对天子。记录自己做的事,简单扼要;对于别人的真实需要,要像辨认屋里的野兽足迹一样细致,助人走向吉祥。身上脏了就会想着浸身而浴,手执的东西升温了就会希望它变凉,这是人之常情。

心得:这一节一个总的感受是,“该怎样就怎样”。情志希望得到抒发,在合适的时候,就抒发啊。修身,让自己身心康泰,不要一身病恹恹哦。要照顾好自己。肩负使命,向祖先汇报工作的时候,就不是让你抒发情志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如果还不感到悚惧恐惶,那是太没警觉心了哦。要做孝顺子孙。感觉到祖先们活得坦荡而真诚,不执着于非要一个什么状态,而是时时刻刻真诚地和自己在一起,自然之民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9: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周 驴骡犊特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19-3-16 18:06 编辑

第一部分 大千世界篇 1,天地玄黄;2,龙师火帝;第二部分 人之修养篇 3,盖此身发;4,德建名立;5,川流不息;6,外受傅训;
第三部分 秀美河山篇 7,都邑华夏;8,右通广内;9,盘溪伊尹;10,起翦颇牧;
第四部分 质朴生活篇 11,治本于农;12,两疏见机;13,耽读玩市;14,弦歌酒宴;15,驴骡犊特;16,年矢每催。
原文: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释纷利俗,并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需要查询的字词


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招”的本字,表示挥手。超,篆文(走,追赶)(召,招手),表示招手追赶。造字本义:动词,挥手呼叫着追赶。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超,跳也。从走,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超,跳跃。字形采用“走”作边旁,采用“召”作声旁。


〈动〉
(1) 腾跃;昂首奔驰
骧,马之低卬也。从马、襄声。——《说文
乃奋翅而腾骧。——张衡《西京赋》。注:“驰也。”
四骐龙骧。——左思《吴都赋》
载车奔兮马繁骧。——曹植《离友》
(2) 又如:骧腾(驰骋)
(3) 仰;上举 [rise]
臣父骧眉扼腕,恨不从杨涟诸臣后。—— 清· 彭定求《周端孝先生传》
(4) 又如:骧首(抬头)
〈名〉
(1) 后右足白的马
后右足白骧。——《尔雅·释畜》
(2) 泛指马
《诗》云:“两服,上骧”。注云:“骧,马”。是也。——司马贞索隐《史记



解也。从釆;釆,取其分別物也。从睪聲。
睪,,目視也。从橫目,从幸。令吏將目捕罪人也。
解,甲骨文(双手)(角)(牛),字形像屠夫双手从牛的头上剖取牛角,牛角上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血滴。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代表剖牛。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手,另加“刀”(切割),强调剖宰,字形结构有所调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一曰解廌,獸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解,分开,剖开。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表示用刀判牛角。一种说法认为,是解廌,剖解兽体。


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散开。紛,篆文(糸,丝) (分,散开),造字本义:动词,装饰旗帜的众多游丝迎风飘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紛,馬尾韜也。从糸,分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纷,包藏马尾的套子。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分”作声旁。


利,甲骨文(禾,庄稼)(刀),像是用刀收割庄稼,镰刀[与庄稼之间的两点,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利,铦,金属农具。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谐和而后各有所利,所以采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经》上说:“利益,是道义相
          和的结果。”   


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欲”的省略。俗,金文(人)(“欲”的省略),表示人的日常欲求。造字本义:名词,有七情六欲的凡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俗,習也。从人,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俗 ,地方流行的生活习惯。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佳,金文(人)(圭,美玉),比喻美人如玉。造字本义:形容词,女子纯洁美丽温润如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嘉”与“佳”近义,但有所不同,比如“嘉偶”强调配偶美好幸福的内在气质;“佳偶”则强调配偶美丽动人的外在形象。显然“嘉偶”较“佳偶”含义更深,用语正规。古籍中“嘉偶”与“佳偶”并用,但现代汉语中“佳偶”流行,“嘉偶”偏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佳,善也。从人,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佳,美好。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圭”作声旁。


急戾也。从弦省,少聲。於霄切
   淑
清湛也。从水叔聲。殊六切。釋詁曰。淑、善也。此引伸之義。

姿

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叹气、呻吟。姿,篆文(次,叹气、呻吟)(女),造字本义:名词,女子呻吟撒娇、令人心动的样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姿,態也。从女,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姿,女子的美好的体态。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次”作声旁。

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瀕”,表示面对挡路大河摇头皱眉。顰,篆文(“瀕”,面对大河摇头皱眉)(卑,打扇子),造字本义:名词,内心失落的女子,无所事事地打着扇子,忧郁皱眉。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顰,涉水顰蹙。从頻,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颦,涉水时紧张蹙额。字形采用“频”作边旁,采用“卑”作声旁。

幵(非“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研”的省略,表示思虑仔细。妍,篆文(女)(幵,即“研”,思虑仔细),表示女子思虑仔细。造字本义:形容词,女子聪慧,思虑与言行细密周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幵”写成“开”,使“研”的线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妍,技也。一曰不省錄事。一曰難侵也。一曰惠也。一曰安也。从女,幵聲,讀若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妍,女子聪慧有技能。一种说法认为,“妍”是女子单纯不谙世事。一种说法认为,“妍”是女子自持难侵。一种说法认为,“妍”是女子聪慧。另一种说法认为,“妍”是女子安娴。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读音像读“研”。

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歪头扭腰,挥臂起舞。笑,籀文(口,嘴巴)(夭,扭着身体),表示因为快乐而身体扭动、嘴巴张大,发出呵呵声。篆文(甲骨文“眉毛” 的变形,像张大嘴巴哈哈有声时的眼眉眯着的样子)(“夭”的变形,扭动身体),突出当嘴巴张大、发出呵呵声时的眼睛形态。有的篆文用“颜”(脸)代替“夭”(歪头扭腰),强调“笑”的灿烂面容。有的篆文则误将开心的眼眉形状写成“竹”,导致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因身理或心理受刺激,手舞足蹈并发出兴奋、快乐的声音。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夭”写成“天”。            
附一   文言版《説文新附》:笑,此字本闕。〖注〗臣鉉等案:孫愐《唐韻》引《說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義。今俗皆从犬。又案:李陽冰刊定《說文》从竹从夭義云: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審。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笑,此字在《说文解字》中本来没有,是后来附上的。〖注〗臣铉等人案语:孙愐在《唐韵》中引用《说文》说:“笑,喜悦时发出的声音。字形采用‘竹、犬’会义。”然而孙只引用,并未阐述“笑”的会义的道理。现在俗体字都采用“竹、犬”会义。又臣铉等人又案语:李阳冰刊定的《说文》中,“笑”的字形采用“竹、夭”会义,并解释说:当竹林遇风,竹身会夭屈像人发笑的时候一样。但不知这样的解释是否合理可靠。

需要查询的语句:

驴骡犊特 , 骇跃超骧 。

里有了灾祸,连驴子、骡子,大小牲口都会受惊,狂蹦乱跳,东奔西跑。



    小牛为犊,父牛为特,“驴骡犊特”就泛指家中的大小牲畜。骇是惊骇,受到惊吓;跃是跳起来了;超是一个跳到另一个前面去。骧是腾跃不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家中的驴子、骡子,大小牲口,惊奔欢跃,东奔西跑。但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要我们居家谨慎小心,要注意安全。
    每每自然灾害发生以前,人的反应远远不及动物灵敏。如果家中的动物忽然骇跃超骧,象受到惊吓一般,蹦跳不已,你就要小心了,是不是有火山、地震之类的灾害要发生。总之,要你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诛斩贼盗 , 捕获叛亡 。

官府诛杀盗贼,捕获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要严厉惩罚盗贼,要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
秦汉以前,贼指叛国作乱、危害人民的人,如有乱臣贼子,故有讨贼一称。盗是窃货曰盗,偷人家东西的叫盗。盗字的甲骨文字形是:看着别人的器皿流口水,存心不善。秦汉前,把偷窃者叫盗,抢劫财物的叫贼。“偷”字在古文里的意思是苟且、没皮没脸。比如成语“苟且偷生”,不是偷偷地活着,而是该死没死,凑合活着的意思。另外做人不厚道,刻薄也叫偷,如《论语·泰伯》一篇中“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的话。
诛字的本义是声讨、谴责,所以字形从言,所谓“口诛笔伐”是也。引伸义为诛灭、剪除,但偏于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让你自己窝囊死,古人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斩是切开晾着,在六书里属于会意字,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是斧子,是斩首或腰斩的代言辞,所以诛斩二字要分清,一个诛心、一个杀身是完全不一样的。历史上的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韩非被毒死、谭嗣同被斩首,法家人物虽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身后之事如此惨烈,真是发人深省啊!

  有人说,为什么你总是提到秦汉以前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准确一点说,指的是先秦的文化,就是秦汉以前的文化。那时候人心纯朴、民风淳朴、文风也淳朴。我们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著述,无不感到其文字之精纯像百年佳酿一样,入口绵软,回味无穷。汉以后人为的自我复杂,特别是两晋以后,文辞越来越华美,内容越来越空洞,所以才有初唐韩愈等推崇古文的运动。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既然是寻根溯祖,就要直接汲取菁华。上古时代文字少,书写工具和刻印条件都差,不是好东西、没有价值,绝对不会费那么大劲刻在竹简上,这个常识我们要有。
  “叛亡”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自己家里的奴仆,古代大宅门家里都有很多下人,院工仆妇、厨子老妈、门房马夫一大堆,都是有契约关系的非自由人。一旦犯了错误、受了处罚,对主人不满、叛亡而去了,就非同小可。这些人因为没有自由身,在外面很难活下去,所以不是跑到官府去诬告主人,就是跑去做强盗,勾结匪类来捣乱破坏。古典小说里这种仆害主的故事太多了,所以说要“捕获叛亡”,要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国家的叛亡分子自然由国家负责,我们读古文,一定不能脱离当时的那个时间与空间。
布射僚丸 , 嵇琴阮啸 。

吕布善于射箭,宜僚善玩弹丸,嵇康善于弹琴,阮籍善于撮口长啸。

第一位是吕布,“布射”是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袁术不和,袁术就派了大将纪灵领兵三万来伐刘备,刘备不敌,只好求助于吕布。本来陶公祖三让徐州给刘备,但吕布硬是占了徐州,欠了刘备的人情。这一次刘备来求,他不能不管,于是就将纪灵请到营中,对他说:刘备是我兄弟,他的事我不能不管。但是我一向反对人无端厮杀,所以这一次希望能为你们调解。话毕派人将自己的兵器大戟远远地插在辕门,回头对众人说:“我如射中戟上的月牙支,你们双方就和解,否则就是与我吕布过不去。如果射不中,你们的事我就不管了”。话毕发箭,正中戟支,顿时喝采声雷动,纪灵虽然不情愿,也只好乖乖地领兵走了。

第二位是宜僚,“僚丸”是宜僚抛丸的故事。熊宜僚是楚国人,会一手抛球的绝活儿,类似马戏团小丑扔瓶子、抛火把一类的杂耍。但熊宜僚的手艺可就高得太多了,八个球在空中,一个球在手里,一次就抛九个,还是单手。《丸经·序》里面记载:“昔者,楚庄王僵兵宋都,得市南勇士熊宜僚者,工于丸,士众称之。”楚庄王的军队包围了宋国的都城,但久攻不下。一次双方摆开阵势,又准备拼杀。千钧一发之时,熊宜僚来了。老熊露了一手,在两军阵前抛丸,宋军停战观看,都看傻了。突然楚军掩杀过来,宋军不战而败。

  第三位是嵇康,“嵇琴”是嵇康抚琴的故事。嵇康是西晋时的名士,善弹琴赋诗。西晋时有著名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嵇康是其中之一。嵇康精通音乐,著过《琴赋》,善弹奏《广陵散》,相传是一位异士传授给他的。竹林七仙看不惯司马氏的所做所为,常常借酒醉讥讽司马昭,终于把司马昭惹恼了,要杀嵇康。嵇康面不更色,只要求再弹奏一次《广陵散》,三千太学生上书要求学习这首名曲,遭到朝廷拒绝。嵇康轻抚瑶琴,最后弹了一遍《广陵散》,叹息说:“袁孝尼曾经向我请求学奏此曲,可我没有传授给他。我死之后,此曲绝矣”!后来有人盗了东汉蔡邕的墓,据说从中发现了《广陵散》的曲谱,但一经演奏起来浑然不似绝响之曲,属伪谱无疑。
  第四位是阮籍,“阮啸”是阮籍长啸的故事。阮籍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常与刘伶等人借酒抒情,发泄对司马昭的不满。相传阮籍曾在苏门山向一道士学得“啸法”,阮籍听说苏门山有一得道之士,就去访他。道人正在打坐,无论阮籍怎样软磨硬泡,道人也不理他,阮籍无奈只好打道回府了。刚走到半山腰,忽听山上传来长啸之声,阮籍抬头一看,正是道人引吭高啸,声震山谷。阮籍陡然间听懂了道人的啸声,他也悟道了,于是以长啸相和,这就是阮啸的故事。
  啸是古代道家一种吐纳练气的内功法门,要运丹田之气,长啸一声,使内气闯三关、过九窍、直冲顶门。禅宗的洞山禅师就会此啸法,郎州刺史李翱是洞山的弟子,他有两首描写洞山禅师的诗,写得很美、很有意境。

其一: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洞山禅师看似松形鹤立、仙风道骨,哪知他一啸声传三十里,其内功之深可见一斑。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

蒙恬制造了毛笔,蔡伦发明了造纸,马钧发明了水车,任公子善于钓鱼。

第五位是蒙恬,“恬笔”是蒙恬造笔的故事。晋朝崔豹的《古今注》说,蒙恬开始用兔毫竹管造毛笔。蒙恬是秦始皇的大将军,曾领兵驻边,督造修筑万里长城,但是毛笔在他之前就有了,说他发明毛笔似乎欠妥。蒙恬常年在塞北抗击凶奴,打猎捕狼是常有的事,他发现狼毫既柔软又挺直,更适宜用来造笔,于是发明了狼毫毛笔。

第六位是蔡伦,“伦纸”是蔡伦造纸的故事。蔡伦是东汉和帝的常侍,开始时作宫中的杂役,以后负责监制宫廷用具。当时的书信或写在竹简上、或写在锦帛上,前者很不方便,后者又太昂贵了,根本用不起。其时民间已有用麻纤维造的纸,但还是成本高、原料受限制,不能普及使用。蔡伦经过深入观察、研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来造纸,公元105年蔡伦造出第一批纸,人称“蔡侯纸”,事例记载于《后汉书》。

第七位是马钧,“钧巧”是名巧马均的故事。马钧是三国时期的发明家,他性巧又善于动脑筋,曾改进织绫机,使丝织效率提高了五倍。他发明了龙骨水车,可以连续提水灌溉,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他还通过想象力复原了黄帝时代的指南车,并利用水力推动齿轮制造了多种玩具,他制作的木头人能跳舞,奇妙无比,被誉为天下名巧。

第八位是任公子,“任钓”是任公子钓鱼的故事。《庄子·外物》载:“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任公子钓鱼是大手笔,鱼线是粗黑绳,鱼饵是五十头牛。他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整整一年也没钓到鱼。有一天,突然大鱼吞饵,牵动钓钩,沉入水下,又突然冒起。一时间,白浪滔天,海水震荡,声如鬼神,震惊千里。任公子得到此鱼,做成腊肉,从浙江以东,苍梧以北的人无不饱餐这条大鱼。
释纷利俗 , 并皆佳妙 。

他们或者善于为人解决纠纷,或者善于发明创造有利于社会,这些都非常巧妙。

这两句话是对上述八个人的技艺和发明所下的评语。“释纷”是解人纠纷,“利俗”是便利俗民,二者合起来的意思,就是:

他们的技艺或解人纠纷,

或利益百姓,造福社会,

都是高明巧妙,为人们所称道。

  说到世间的技艺和人类的发明创造,其目的在于解人纠纷,方便百姓,仅此而已。技术技巧、发明创造,在上古时代既不提倡,也不禁止。因为人不用教还在机谋巧算,动鬼点子,一旦正面加以提倡,人心会越来越诡诈,技术花样越来越多,于国于民都不利。四大发明,中国很早就有了,但始终没有推广应用。现代的犯罪率越来越高,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歹毒、越高超,其中影视文化起的作用很大,电视里天天在诲淫诲盗,我们的正面教育根本抵挡不住。认识到这一点,就要关心孩子们每天在看些什么、干些什么,要早早地防止孩子的心灵污染。心灵一旦被污染了,再怎么清理也恢复不到污染前的水平了,所以《千字文》前面才有“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的教诲,我们千万要注意。
毛施淑姿 , 工颦妍笑 。

毛嫱、西施,姿容姣美,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的笑。

“毛施”是指毛嫱、西施两个人,这二位是中国成名最早的春秋时期的美人。最早赞美她们的是管子,《管子》书中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也赞叹“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可见沉鱼落雁说的就是这二位。

毛嫱、西施都是越国的美女,其中西施的名气最大,传说她曾帮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雪耻,灭了吴国。以后西施与范蠡一起泛舟西子湖,双双归隐了。这都是野史小说里的戏词,不可信。实际上,西施是春秋时期人,至少与管子同时代,否则管子怎么能赞她是美人呢?但是勾践灭吴发生在战国中晚期,与管子时代差了280年,这不是“关公战秦琼”了吗?

淑是美、善的意思,女子名字中用淑字的很多。姿是仪态、姿容。淑姿是姿容娇美,从音容笑貌,到体态形质无一不美。工是善于干某事,颦是皱眉头,妍是美丽,笑是笑靥。“工颦妍笑”一句语出《庄子?齐物论》,庄子说:“西施病心而颦,人见而美之”。《庄子》一书中有三次说到了西施,可见庄子也是个追星族。

西施姓施,父亲是个打柴的樵夫,因家住施家村的西头,其女故名西施。西施长得很娇美,但有心口疼的毛病,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发作起来就手捂心口,皱眉咬唇,样子很俏皮,惹人爱怜。施家村东头有个丑女叫东施,她看“病西施”样子娇美也学着皱眉捂胸,结果更加难看,庄子把她叫做“东施效颦”。

这两句话的意思联起来就是:

毛嫱、西施,姿容姣美,

皱起眉头都俏丽无比,笑起来就格外动人。


原文: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释纷利俗,并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译文:毛驴、骡子、小牛、公牛,受到惊吓,跑得比马还快。斩杀恶贼强盗,逮捕反叛和逃亡的人。吕布善于射箭,熊宜僚擅长玩弹弓;嵇康善于弹琴,阮籍善于长啸。蒙恬发明毛笔,蔡伦造纸;马均巧手善制作,任公子善于垂钓。他们的技艺能消除纠纷,便利世人,都是高明巧妙的。毛嫱、西施有美貌,皱着眉、笑起来都十分美丽。

心得: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之后,对事情的反应则自然而然,且都是正确的的。什么巧妙的技术,也都跟着大气了起来。整个人看起来也自然而然是妙人、佳人,赏心悦目。人真是万物之灵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9: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周 年矢每催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19-3-23 23:59 编辑

第一部分 大千世界篇 1,天地玄黄;2,龙师火帝;第二部分 人之修养篇 3,盖此身发;4,德建名立;5,川流不息;6,外受傅训;
第三部分 秀美河山篇 7,都邑华夏;8,右通广内;9,盘溪伊尹;10,起翦颇牧;
第四部分 质朴生活篇 11,治本于农;12,两疏见机;13,耽读玩市;14,弦歌酒宴;15,驴骡犊特;16,年矢每催。


原文: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一、需要查询的字词

每,甲骨文(生,产育)(女,“母”),表示妇女生育。有的甲骨文将“生” 淡化为,将“女” 写成“母”,强化生育主题。有的甲骨文将“生”写成“来”。金文综合甲骨文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妇女生育。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生”写成。“每”的“生育”本义消失后,再加“流”另造“毓”代替。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每,草叶茂盛,叶片向上长出的样子。字形采用“屮”作边旁,采用“母”作声旁。
几种说法:
每:大地母亲哺育小草生长,没有偏颇,每个小草,所有小草都得到了滋养。
每:最初表示“生产后散发哺乳婴孩的奶娘”,逐渐表示“吃同一奶长大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最终表示“由母体产生向外附着延伸的现象”。
每:每是生育后的妇女给孩子喂乳的含义,后有每天,每每,常常的含义. 母上的一记是妇女生育后的标志,或头饰或裹饰或是那个时代对生育后的褒奖装饰。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朗,明也。从月,良声。      
良,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精美的玉砌廷廊,是古代帝王侍卫、侍从、顾问、医师等听候召唤的所在。良,善也。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名〉
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宿燎设悬。——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環,璧也。肉好若一謂之環。从玉,睘聲。        
“辛”是“新”的本字;而“新”是“薪”的本字。辛,甲骨文(像刀刃)(木,原木),表示加刃于木,即用刀斧劈柴。当“辛”的“劈柴”动词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斤”(斧子)另造“新”代替,强调用刀斧劈开原木。有的甲骨文将“辛”字中的“木”简化成“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当“新”的名词义项消失后,金文再加“卄”(艸,草料)另造“薪”代替,表示劈柴或割草,预备炊煮的草木燃料。造字本义:动词,劈柴或割草,预备炊煮的草木燃料。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薪,烧火用的草料。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新”作声旁。
福也。當从示古聲。
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公戶切〖注〗臣鉉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古、故也。攵部曰。故、使爲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於古。故曰古、故也。逸周書。天爲古。地爲久。鄭注尚書稽古爲同天。从十口。識前言者也。識前言者口也。至於十則展轉因襲。是爲自古在昔矣。公戸切。五部。凡古之屬皆从古。
示:示,甲骨文是由一横一竖两个指事符号构成的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指事符号 代表“天”,一竖指事符号代表上天向地上人间显露的迹象。有的甲骨文把代表上苍的横指事符号写成两横,用上短下长代表朝上的方向,代表天宇。有的甲骨文加“水”,字形写成“雨”的一半,表示降雨的预兆。甲骨文异体字形将表示雨水的三点简写成抽象的两点。远古先人以自我意识来映射外部世界,将天地宇宙人格化,他们相信无所不能的神居住在天上,诸如烈日与日食、暴雨与干旱、祥云彩虹与龙卷风……都是天神意志的显露,都是天神对凡间态度的征象,都是地上人间将发生某种变化的先兆。于是先人每见特殊天象,就举行祭祀活动,表达对天神的敬畏与虔诚,奉献与牺牲。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籀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点水”写成“川”。篆文承续甲骨文异体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天神以天象显露天意。
《说文解字》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神至切
绥:

妥, 文言版《説文解字》:綏,車中把也。从糸,从妥。  
矩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巨,規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榘,巨或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古文巨。邵瑛群經正字:“巨,今經典多作矩,正字當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巨,常与规并用的矩。字形采用“工”作边旁,像手持矩的样子。榘,这是“巨”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巨、木、矢”会义;矢,表示中正。,这是古文写法的“巨”字。邵瑛群经典正字时说:“巨,当今经典多写作‘矩’,它的本字应当是‘巨’。”
束带

(1) 腰带一类的带子(2) 指整饰衣冠

束带立于朝

矜,矛的手柄。字形里面有一个“矛”字,字形里面的“今”,表示声旁。矜=矛+今。矛是武器,代表威严,今是传达命令。合起来表示手持仪仗法器传达命令,表示庄重、威严,有端着架子等意思。

庄重自持的,小心谨慎的:矜持,矜矜,矜肃,矜严,矜疑,矜重,矜庄,矜容,不矜而庄。——《礼记表礼》,君子矜而不争。——《论语》


矜哀,矜怜,矜悯,矜念,矜此劳人。——《诗 小雅 巷伯》,天矜于民。——《书 泰誓》,哀矜而勿喜。——《石经论语残碑》

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吟”的本字,表示呻吟。矜,籀文(吊,慰问受难者)(今,即“吟”),表示为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低语呻吟安慰。有的籀文用“令”(怜)代替“今”,表示怜悯。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吊”写成“矛”。造字本义:动词,对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谨慎低语安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床”的本字,表示床架,代表病亡。莊,金文(爿,床架,代表病亡)(卜,“骨”的省略,尸骨)(其,即“箕”,建筑工具)(口,墓穴),表示病亡的墓穴。有的金文省去“口”,写成上下结构。籀文用“歹”(残骨,借代死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卜”,明确“庄”与“死亡”的联系;用“丌”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其”(土箕)。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歹”和“丌”,加“艸”(草木,植被)、加“土”(封土),强调在土葬地点种草,以隐匿帝王或高官贵族的墓葬地点,避免盗墓。造字本义:名词,皇家、贵族的大型土葬墓地。


戲也。从人非聲。步皆切

轉也。从囗,中象回轉形。囘,古文。戶恢切。淵、回水也。故顏回字子淵。

焉鸟,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凡字:朋者,羽蟲之屬;烏者,日中之禽;舄者,知太歲之所在;燕者,請子之候,作巢避戊己。所贵者故皆象形。焉亦是也。有乾切。
本义:不知为何不知去向之鸟。

哉,形声。字从“土戈”(zāi),从口,“土戈”亦声。“土戈”指“像军阵般排列整齐的田块”。“土戈”与“口”联合起来表示“军队阵地上发出的集体感叹声”。本义:军阵集体感叹声。引申义:集体感叹声、惊叹声。古代用为语气词。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哉”的本字,表示火灾和兵灾等令哀叹的天灾与祝。,甲骨文(才,“灾”的省略,火灾)(戈,兵灾),表示水火灾害或战争灾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并加“口”(惨叫)写成“哉”,表示因火灾、兵灾等天灾人祸而惨痛呼号。有的金文将“才”误写成“十”。有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令人惨痛呼号的天灾人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承续误写的金文字形

“呼”,呼气,「乎」之字形本义。
乎、呼,甲骨文金文同字。兮甲骨,左上无丨。缺吸满呼。
甲骨文、金文「呼、乎」同字。后造「呼」字以别之,从口,确定「呼」之吐气、呼唤义。看字会意:上面三竖,一口二鼻孔;或竖间同道,指鼻口。符合《说文》「乎」之训『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也。』。丂,《说文》『气欲舒出。』,由「可」字,丂表示肋骨,有关胸腔、舒气。
「吸」无甲骨文、金文;又由《说文》『从丂,八象气越亏也。』训「兮」;又「兮」于「乎」仅一竖之别;⇒「吸、兮」曾同字,不无可能。人可同时鼻口出气,却不可同时鼻口进气,符合字形。以此「兮」定「乎」不定。
「吸、呼」之别,取、舍之别,引申「兮、乎」之取舍含义。兮,《说文》『语所稽也。』,若取。乎,《说文》『语之馀也。』;馀,饱也,满也,犹全集。男乎?⇔是男否?⇔是男是女?人之全集,满也饱也,余也;故须舍。乎,《康熙字典》『又疑辞。』,疑问词,舍是非之任一。

“它”与“虫”、“也”同源,都是“蛇”的本字,后分化。也,甲骨文像头尖、身长的蛇。有的甲骨文、将蛇头写成“箭号”或棱形的“大头”。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头”形状变形成变“大腹”。有的金文则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强调蛇腹神奇的弹性与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造字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篆文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大大变形,淡化了蛇腹形象。隶书隐约还保留蛇头、蛇身的形象,有的隶书变形后蛇形尽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也,女陰也。象形。,秦刻石也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也,女阴。象形。,是秦代刻石的“也”字。  

二、需要查询的句子: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
“年矢每催”的意思,是岁月流逝,每每地催人向老。矢是箭矢,所以有人将此句译为:“时间象飞逝的箭一样,一去不回头”。这样解释不能说一点不对,但很不准确,将本来栩栩如生的一句话,弄得生气全无,一点文学上的美感也没有了。
我的解释:矢是漏矢,古代的计时工具用孔壶滴漏,现在故宫的后三宫里还陈设有此孔壶。《汉书》记载:“孔壶为漏,浮箭为刻”,可见这里的矢为浮箭是没错的。浮箭上有时间刻度,水滴一落,刻箭就上浮,所以叫做“每催”,频频催促,非常形象。我们随文入观,闭目沉思,仿佛能听到水的滴答声,就像现代钟表的“嗒嗒”声一样。如果翻译成“时间象飞逝的箭一样,一去不回头”就味同嚼蜡了。
“曦晖朗曜”的意思是,太阳的光辉永远明朗地照耀在空中。曦、晖皆为日光,曦为晨光,早晨的阳光叫晨曦;晖是阳光外面的那层晕晕的光圈,朗是明朗,曜是照耀。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
高悬的北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晦的月光洒遍人间每个角落。
璇玑是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北斗星是现代天文学所称的大熊星座,其中的第二颗为天璇星,第三颗为天玑星,此处用璇玑来代表北斗七星。悬是悬挂、悬吊起来的意思。斡是旋转、斡旋。高悬的北斗七星不断地转动着斗柄,就是“璇玑悬斡”。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是天枢、第二颗是天璇,二者连线的五倍距离就是北极星所在的位置。北斗七星的勺柄总是围绕着北极星转的,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七星不停地转动,就代表了一年四季不断地推移交替。
要找北斗七星,先要找天上最亮的两颗星,招摇二星,它们在北斗星斗柄的正前方。古人告诫我们不要太招摇,就是借用这两颗星的名字,因为这二位太亮、太抢眼,一眼就可以看到。所以做人不可以太招摇,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晦魄是指月亮而说的,前一句“曦辉朗耀”说的是太阳的光芒,此处再以月亮的光辉与以相对应,修辞上叫做对仗。
前文已经讲过,阴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叫做晦,每个月的第一天叫朔。阴历每月初始见的月光叫魄,也就是初三的新月。环照就表示月亮由朔、望、晦完成一个回环,周而复始,没有穷尽。明亮的月光永远遍洒人间四海,所以才激起人类无限的遐想。苏东坡就把酒问明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月亮本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嫦娥早就上去过。古人早就知道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才说月宫里面有玉兔,我们信以为真,就在八月十五供兔爷、兔奶奶。“兔者吐也”,言月吐日光,也就是月球反射日光,这与兔爷有什么关系?释迦牟尼佛也说过:月之一日,是我们人间的一个月。对此我们半信半疑,直到阿波罗登月成功了,才证明释迦牟尼佛说的没错。

指薪修祜 , 永绥吉劭。
顺应自然,修德积福,永远平安,多么美好。。
“指薪修祜”的用典,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指是脂字的通假,油脂燃烧的时间,比柴草要长得多,所以古代点油灯多用膏,也就是动物脂肪。《楚辞?招魂》上说:“兰膏明烛”,兰膏是加了兰香炼的膏,燃烧起来有香味。庄子说:烛薪的燃烧是有穷尽的,火却可以一直传下去没有穷尽。譬喻人的肉体会死亡而人类的生命现象是延续无穷的。
祜是福德、福禄,修祜就是修福、积德。人一生的福报之中,有福、有禄不一样。福是你的享受和你享受的能力,禄是支持你享受的条件包括财富、妻子、儿女等。有福的人不一定有禄,这样的人只能享清福;有禄的人未必有福,不会享福的暴发户有的是。
福禄很难两全,有福有禄又不长命,没寿也是白搭。世间“福禄寿”俱全的人几乎可以说没有,所以恭贺别人时才说:“三星高照,福禄寿临门”。真正福禄寿俱全的人历史上大概只有乾隆一人,在位60年,寿命89岁,享了一辈子福,自称“十全老人”。据说他的八字是“子丑寅卯”四正,排列组合正好凑个四正,太难了,比中六合彩还难上一万倍,果真如此,乾隆还真不简单。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只是短短的几十年,上寿百岁不过是36500天,所以要赶快修你的福德,因为福德是可以传代的,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个传递的通道就是“孝”。前面已经讲过了,祖先之德是通过“孝”这个管道传承的。你不孝,这个管道就断了,祖先修的祜(积累的福德)你就享受不到了,“指薪修祜”的传承就断掉了。人的一生只有修福积德,才能像薪尽火传那样精神永存,这才是“指薪修祜”的真实含义。
永绥吉劭
前一句“指薪修祜”,是针对自己这一代而言的,它是因;这一句“永绥吉劭”,是针对子孙后代而言的,是果。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栽什么树,就开什么花,这是宇宙间的基本定律,谁也改变不了。如果自己能够利用有生之年,修德积福,子孙万代都会在你这棵大树下“永绥吉劭”。
相反地,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不顾及子孙的利益,现在就吃“子孙饽饽”,让你的子孙们吃什么呢?我们现在不管那一套,重孙子的钱现在都敢给花了,干的都是些绝户事。《元史》上记载,中国人在元代就发现石油可以用来作燃料,并命名“石油”,但是考虑到石油是地球的血脉,不准开采使用,否则对子孙不利。我们现在都像苍蝇一样,急功近利,东挖了西挖,没完没了。早晚有一天,把地球给挖急了,抖一抖就是大地震。
“永绥吉劭”的永是永远、永久;绥是安定、和平;吉是吉祥、幸福;劭是高尚、美好。两句话的意思联起来就是:
人的一生只有修福积德,
才能像薪尽火传那样长存于永久,
子孙后代永远安定、和平、吉祥、幸福,
那有多么美好啊!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头迈步,一举一动都象在神圣的庙宇中一样仪表庄重
矩步是迈着方步,引领是伸着脖子。矩者方也,引者领也。走起路来,伸脖子迈方步,不像鸭公也像鹅太,哪里有美可言呢?古汉语的“矩步引领”就是现代汉语的“昂首阔步”,代表了一个人心胸坦荡无欺,行为正大光明。可以想见,一个内心“常戚戚”的人,一个心中总是“若有所遗”的人,他走起路来如何能昂首阔步呢?
领的本义就是脖子,是后脖子(与项同义),脖子的前半部分叫颈。颈部的左侧是气管、前部是喉管、右侧是颈总动脉。古人性情刚烈,“引颈自刎”是常有的事。但手持宝剑,转圈到脖子后面,“引领自刎”的事还没听说过,也死不了人。
俯仰是一低头、一抬头。廊庙是指朝廷、国家而说的,有一句古话叫“廊庙无才天下求”,就是这个意思。廊在古代指厅堂周围的屋子或有顶的通道。庙是祭祀祖先的宗祠,不是和尚住的地方。“俯仰廊庙”的意思是:你日常的一举一动都要谨慎检点,要像在朝廷上临朝,在祖庙中参加祭祀大典一样,庄严肃穆、恭谨敬畏,不敢有分毫的轻忽之举。
古代天子临朝,庄严肃穆,百官手持笏板,站在陛下,眼观鼻,鼻对口,口问心,无奏对不能抬头。没事瞎寻摸,东看看、西瞅瞅,就有仰面视君之罪,属大不敬,所以不敢随便俯仰。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衣带穿着整齐端庄,举止从容,高瞻远瞩。
束带矜庄的意思是:衣冠严整,举止从容。衣冠文物历来是中国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古今中外穿衣服都讲究内外有别,居家的服饰要宽松、舒适,现在讲要休闲。对外的服饰要严整、要符合你的身份。衣冠严整是对他人的尊重,举止从容是对自己的尊重。
人要想不被人欺,先要不自欺。只有先自尊,然后才有被人尊,这是一定的道理。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卫国的动乱中寡不敌众,被乱军杀死。临死前,子路扯扯衣服,正正帽子,从容地说:“君子死,冠不免”。死不怕,但要死的有尊严,古人死尚且如此,可以想见其生时是怎样的要求自己。
束带是整饰衣冠,束的本义是在木头上加绳圈,即捆绑之义。带是绅带的简称。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在大衣外面要束一条大带,叫绅,所以称士绅。绅的长度是有尺寸限制的,按《礼记?玉藻》所载,“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普通人系的就叫带。
矜是端庄、凝重,如《论语》中所言:“君子矜而不争”。庄是表情严肃、容貌端正。因此“束带矜庄”四个字的意思就是:衣冠严整,举止从容,表情严肃、容貌端正。
徘徊是欲进又止、小心谨慎的样子。前面第二部分里面,我们已经讲过,古人做人做事十分谨慎。象曾子一生谨慎,晚年临终前,手脚都不能动了,才招呼弟子到跟前说:“《诗经》里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马上要断气了,这回可以放松了,再也不用担心了”。
谨慎不同于拘谨,谨慎是将一件事考虑透彻以后再决定做还是不做,一旦决定了就勇往直前。五经之首的《易经》就是教人“洁净精微”,精微就是谨慎,不是胆小怕事。俗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还不是因为诸葛亮懂《易经》吗?这种大智慧岂是事事拘谨、处处避嫌,树叶落了都怕砸头的人可以相比的。
瞻是仰视,俗称高瞻;眺是远望,即是远瞩。一个人没有豁达的胸怀,不能高瞻远瞩,就不可能担当重任。换句话说,一个心小量窄、鼠目寸光、斤斤计较的人,一定是事事拘谨、处处避嫌、相貌猥琐。所以说,心地光明坦荡,然后才能昂首阔步;胸怀大志,高瞻远瞩,而后才能担负天下重任。
孤陋寡闻 , 愚蒙等诮。
这些道理孤陋寡闻就不会明白,只能和愚昧无知的人一样空活一世,让人耻笑。
“孤陋寡闻”是学识浅薄、见闻有限。愚是愚昧无知、顽钝蠢笨,蒙的本义是草木暗昧,此处的意思是昏聩懵瞪、糊糊涂涂之义。等是等候、等待,诮是责备、讥讽、嘲笑。
《千字文》是南朝萧梁时期官拜员外散骑侍郎的文学大家,周兴嗣,奉梁武帝的敕诏编纂的。现在文章完成了,要对圣命有个交待,所以说了最后这四句话。这是周兴嗣的自谦之词,他说: “我自己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愚笨糊涂,难复圣命,只有等待圣上的责问和耻笑了。 ”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
编完「千字文」乌发皆白,最后剩下 “焉、哉、乎、也”这几个语气助词。
《千字文》是南朝萧梁时期官拜员外散骑侍郎的文学大家,周兴嗣,奉梁武帝的敕诏编纂的。现在文章完成了,要对圣命有个交待,所以说了最后这四句话。此处“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两句,意思是“至于我的学识嘛,也就是知道几个谓语助词,焉、哉、乎、也,仅此而已。”
三、译文: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光阴似箭,岁月催人老;太阳的光辉永远照耀。北斗四季变换移动,月亮洒遍人间。行善要像薪火相传,将永远平安、吉祥美好。端正步伐,抬头前行,前往朝廷殿堂。衣带整齐,端正恭敬,内心忐忑,远望等待。我实在孤陋寡闻,愚笨不堪,让人见笑。最后还有几个语气助词:焉、哉、乎、也。
四、本节感受
   这一周很奇怪,我居然没有吟诵。什么情况呢,工作的确忙了点这周,然后到了周末又想彻底放松。这么说工作努力好像是带着一股怨气的。心里有东西被压起来的怨气。这一节对几个字的印象比较深,每,哉,焉,其他似乎都印象模糊。
五、月总结
        这个月,是最后一个月,感觉自己的状态更安静了些,心时不时会跑,也时不时会把自己拉回来。有点比较认真的思考做人这件事,人是什么,如何成为一个人。干了很多事情,但此时回到总结的位置,似乎有点总结不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7 11: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子 发表于 2018-12-23 17:12
第一部分 大千世界篇 1,天地玄黄;2,龙师火帝;第二部分 人之修养篇 3,盖此身发;4,德建名立;5,川流 ...

这提交时间把握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18: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19-4-1 11:40 编辑

一、把全文串联起来,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一)天地人总览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二)祖宗伟业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服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三)诚意正心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得能莫忘。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四)修之于身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出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五)修之于家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六)修之于邦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京。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旁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七)修之于天下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心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欧鹍独云,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洁,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嫡后嗣续,祭祀烝尝。其颡再拜,悚惧恐惶。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九)返朴归真
骸垢想浴,执热愿凉。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释纷利俗,并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十)结语:天地人回顾与略览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二、总结
内容,从天地人,祖宗的璀璨历史,说到具体的人该如何度过这一生,给了一条明确的路径。这是一个有计划的人生,所有人,一起,竞争的竞争,合作的合作,前的前后的后,朝着这条大道走去,我们就指薪修祜,永绥吉劭,天长地久,延绵不绝。这是祖先通过几千年的实践留下来的智慧宝典,是祖先在永恒地守护后代。为什么中华民族可以绵延几千年几万年,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慈爱的父母,日夜不息护佑着我们。
做中国的孩子,真好!

三、推荐优秀同学
coofox  木木  兰兰
觉得这几位同学,坚持得好。作业习惯好,阳气比较足。整体上呈现出发展的、行进的勃勃生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4:38 , Processed in 1.163967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