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未知 于 2018-3-24 21:33 编辑
以上为经文抄写。今天要写完分享,还要写月总结,心里慌,不能静下心来背诵,所以明天再背诵。 以下为这两章的理解。 第十三章:受宠受辱,都会惊惶失措。惊惶,于是忧心忡忡,如临大患。过于看重这些宠辱,就如同看重自身一样。什么是宠辱若惊呢?只有对居于人道的人来说,才有所谓的受宠。得宠了,会惊惶失措;失宠了,也会惊惶失措。这就是所谓的宠辱若惊。什么是贵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会感到忧患,是因为我以己身为身,我就会算计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如果我不以己身为身,而以天下为身,那么对于一己之身而言,就无所谓得失,那么还有什么忧患呢?所以,如果贵以天下为身,则可以寄天下。更进一步,不仅以身为天下,还爱天下,则可以托天下。 老师的理解,我还有没通的地方,所以目前我比较倾向于白云先生的理解。 第十四章:去看却看不见它,这就叫“夷”;去听却听不见它,这就叫“希”;去探索它,却无行迹可察,这就叫“希”。夷、希、微这三者,无法再向更源始的层面追问了,因为它们都是道的不同特征。追溯到道这里,就会发现,它们合而为一。道,它的上面既不显得明亮,下面也不显得晦暗。道为虚漠鸿蒙之气,连绵一片,无处不在,无边无际,不可命名。所以探索一番之后,道还是道的样子——不表现出任何的“物质”形式和属性。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形象,也可以叫做“惚恍”。迎着道,看不见它的前端;跟着道,看不见它的末尾。只有执持万物之所宗的道,才能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万物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主要心得: 1、以天下为身,故能不患得患失;以一己之身为身,尚贤、贵货、积物,患得患失。 这句话真的说的好对啊,我们现在的人之所以计较个人的得失,就是因为我们只是以一己之身为身,做不到以天下为身。真的全天下都是我身了,哪还有个人得失。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尚贤、贵货、积物、追名逐利,生怕自己吃亏,别人占了便宜。 前两天一个科研很牛逼的同事说,她之前有个项目被学校一校领导给占为己有,她敢怒不敢言。当时听到的时候,我感觉这校领导太过分了,太无德了。后来想想,这样的想法是以一己之身为身,如果是以天下为身的话,这个科研只要能够利益大众,就实现了它的价值,哪还管这个成果算在谁的头上呢?所以这个校领导也好,这位同事也好,都没有以天下为身。我个人也是的,常常患得患失,计较个人得失,也是以一己之身为身。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大局为重,不着眼于个人利益得失。 2、人、道为一。 道无处不在、无边无际,但又无形无相,不可见、不可闻、不可察,那如何才能体会到道的存在呢?不看、不听、不索、不思,与道合而为一,进入惚恍之境。人道为一,才能解除物蔽、以道御物、统御天下。这样才是合乎天伦、顺乎大道之纲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