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机器猫

机器猫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3-3 11: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原文: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对圣人后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天地永恒存在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生生不息的外物构成了它的长久。
             天地不以己为生,而是以万物为生;所以圣人不以自身为生,而以天下为生,以天下成其生方能成天下志。
             圣人没有一己之私邪,才能成其为天下大志的大师。

理解:天地之所以为天地,是因为万物构成了他而己,天地因被构成而存在,他自己不能被抽离万物而独立存在。万物一茬茬的生了,又一茬茬的死了,生生不息,这样的图景,离散的片段,
             古往今来全部世间合起来,所有的各个方向的无边无际的片段都拼凑在一起,则构成一副宇宙的长画卷。天长地久,天地所以所长久,并不是它让自己生存得长久,而是生生不息的万物
             才构成了它的长久。天地无万物之生生不自息,无以成其为天地。圣人无百姓之生生不息,无以成其为圣人。圣人后其生,是以无私;外其生才能对天下不偏不依,对百姓不厚此薄彼,
            是以无邪,无邪则正。后其生,无私则天下公;外其生,无邪,则天下正。公则平, 正则安,天下长治久安,百姓方能生生不息。

第八章  上善若水
  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做像水一样合道的方法和行为。
            像水一样能够通利万物,而不与万物撞击,流过众人所厌恶的虚空之处,也正是道之所在。
            不管世事如何,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安身之处;安身之后,虚其心,使自己的心沉入虚静之处,如同沉入不可知的潭渊之底;身安心静,故与人相处才平易近人;
            与人相处好了,则能不动则己,动则必成,言必行,行必果;能做到以上这些,治理国家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实物操作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把上面所有事都做到了,圣人得其时则佳。
            圣人如果像水利万物去治理天下,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也不会有什么过失。

理解:水无常形,它是根据万物的情况来改变自己的形状,沿着空虚的地方使自己通利过去,从而也防止与万物发生碰撞,这就是水利万物而不争。众人崇尚智巧,争强好胜,互相撞击,追求
            溢满,没有止境,他们所厌恶的则正是虚。水沿着这些虚空的方向前行,避开了和万物撞击,不管它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并都能找到通利的办法和出路,它所寻找的这些为众人所厌恶的
            虚空之处不正是道之所在吗?如果圣人治理天下,能像水那样沿着道的虚空而循循,那么就无不通,无不利,无不治。不管现实出现什么样的状况,都能应对自如,找到对策。如果非要
           和万物撞击,即便有什么解决办法,那也是个事倍功半的选项,而往往还会两败俱伤。像水那样去行事吧,并按这样的道理去治理天下,任何事都会被化解,任何障碍都会被通利,天下
           大治,并且整个过程中也没有损害到什么,也自然不会出现什么责过之处。

两章小结:第七章由天地生万物而不自生,故能长生的道理,递推到圣人治天下,因后身外身故能天下治的道理。第八章侧重讲圣人如何在具体的方法上治理天下。 这两章读起来感觉离自己很
                  远,够不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0 13: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功成事遂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理解:
君王持
人道积人德而满,不如停止;不断增加量度积人德为有极,有极则失道而物化,物状则锐,难保长久。贵难得之货,是人之道,不足以治天下,那么天下必然将招致败亡,天下败亡,那么君王所积难得之货,金玉满堂也就守不住了;圣人以名物为富贵,至此,天道沦亡,因此过失而自亡天下。所以功成身退,这才是天道。


心得:
1、有些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不断加任务,各种才能都要样样精通,这就是“持而盈之”,“揣而锐之”吧,其结果是某一天孩子厌学了,逃课了,甚至得抑郁症跳楼了,家长也就“自遗其咎”了。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看过身边有些钻进钱眼里的人,过于看重钱,钱反而离他们而去,最终破产。很欣赏顺丰的老总王卫说过一段话“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没有关系的,成就与福报有关系,所以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拥有本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而己。”

第十章 抱一无离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理解:
灵魂和形体合一守道,能够不分离吗?任使自然之气来修养自身,能达到婴儿般的柔和吗?洗清心境,能没有一点瑕疵吗?爱民治国,能无为而治吗?感知触及外物时,能安宁柔静吗?明白通达,能不用心智吗?生养万物,生养它却不占有它,助长它却不主宰它,这就是最深妙的德。
心得:
1、对于个人的健康和心灵的修炼来说,也应达到形神合一的理想状态,做事的时侯应该更加专注。

小结:第九章功成事遂讲的是圣王功成事遂之后,应该退人道,全天道。第十章抱一无离讲具体应该如何去人道全天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0 15: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抱一无离讲具体应该如何去人道全天道
    --继续展开…(和前面重复也要讲,重复/不断去确认、去下田的作用)。半喇子了(是不是机器猫后续会来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2: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以无为用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理解: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上,有了车毂的中空,才有车的作用。和泥制作陶器,有了器皿有中空,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的空,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和“无”相互依存,共同发挥作用。

心得:
1、“有”与“无”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我们往往过多的关注“有”,忽略“无”。我们应该为自己多留出一些空间来,不要低质量地急于赶路,有时侯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行为,收获将会更多。
2、以清空欲望的状态去积极做事,身体要“有“,做事要”有“,欲望要”无”。

第十二章 去彼存此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理解:
如果沉湎于五色万物,那么就会蒙蔽人的视觉;沉湎于五音听觉上的感观享受,那么就会让人的听觉受到蒙蔽;美食带给人口腔刺激,从而使人的味觉麻痹,就会丧失自然而然的恬淡甘洌之味;纵情狩猎使人心狂妄;奇珍异宝容易诱使人们行为不轨。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但求肚子吃饱,不求纵情声色,所以抛弃物欲,只求温饱。

心得:
1、不要把眼光汇聚到“浮光掠影“上,要时刻保持初心。心中欲望太多,会导致我们失去对事物基本的判断。

小结:第十一章主要讲天道集虚,圣王用道,贵于用无。唯有以道之无,才能御天下万物之有。第十二章具体讲如何去人道,存天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8 11: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器猫 发表于 2018-3-16 22:14
第十一章 以无为用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有时间也参与大家微信群里的讨论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4 13: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tammy 发表于 2018-3-18 11:07
有时间也参与大家微信群里的讨论哦!

这一直是我的一个障碍。外部的原因是:上班一般不用手机,下班后上网的时侯也不太多,还有孩子每天要用我的手机做作业。内部的原因是:偶尔上网看聊天记录,接不上话。有时侯冒个泡,说一句话后,后面又因其它原因没上网,思维就中断。好像是 我的内部姿态就是不想说,于是我的外部就有客观原因来成就我不说的愿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4 15: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器猫 于 2018-3-29 22:05 编辑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理解:
受宠受辱,都会惊惶失措。过于看重这些宠辱,就如同过于看重自身一样。
什么叫“宠辱若惊”?卑下的人得宠时感到惊恐,失宠受辱时也感到惊恐,这就叫宠辱若惊。
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所以感到忧患,是因为我以己身为身。如果我不以己身为身,而以天下为身,那么还会有什么一己的忧患呢?
所以,只有不以己为身,以天下为身,看重天下的圣人,才可以将天下寄托给他。
以天下为身的圣人,能做到以天下为己任,所以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
心得:
1、本章讲圣人、身和天下三者的关系,什么样的人才有德行成为治理天下的圣人。2、这章用在我们平常百姓身上就可以理解为:不管是面对“宠幸”或是“侮辱”时都能泰然自若,承受起那份幸运或是苦难,那他的人生就不会有太多纠结和伤感了。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理解:
去看却看不见它,这就叫夷;去听却听不到它,这就叫希;去探索它,却无形迹可察。
此三者,夷、希、微,无法再向更原始的层面追问了。它们都是道的不同特征,追溯到道这里,就会发现,它们合而为一。
道,既不是明亮的,也不是晦暗的。
无法用人为制定的准则和法则去定义标划,无可索、不可描述、不可说,一番探索之后,道还是道的样子,只是它不表现出任何的物质形式和属性。
无状之状,道的形状,无物之象,道的形象,是有是无,若存若亡。
因为道,无状无像,故迎无可迎,随无可随。
如果能够了解掌握万物变迁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迹规律和源流脉络,那么我们就可以驾驭现在正在发生的存在的事物。
能知道事物在过去是怎么起源的,就可以为道演化出万物做纪传。
心得:
1、今天的有,都来自过去的无。
2、若要不被纷纭变换的事物变迁蒙蔽了眼睛,并进而把握它们的本质。那就要返回到,万物萌生的起源,知道它们的根源,才能了解它们的本质。只有了解了本质和原理的事物,才可能驾驭它们。
3、有道者,通天彻地,无所不知。若要通天彻道,须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月结:
      本月阅读了从七章到十四章,第七章天长地久,主要讲天地既已生,进而造化出万物,天地以万物为根本,是以圣人应该以天地之道为法则,而不是以人之道为法则。第八章上善若水侧重讲圣人如何在具体方法上治理天理天下。第九章功成事遂,主要讲圣王功成事遂之后,应该退人道,全天道。第十章抱一无离,具体讲应该如何去人道全天道。第十一章以无为用,主要讲天道集虚,圣王用道,贵于用无。唯有以道之无,才能御天下万物之有。第十二章去彼存在,主要讲具体如何去人之道,存天之道。第十三章宠辱若惊,主要讲圣人以天建道,而不以人建道,故能无身无患,宠辱不惊。第十四章执古之道,与大道浑然为一的道理。
      整个读到后面,有的章节背起来比较困难,理解起来感觉也有些吃力了,有时侯害怕当油漆工,但又不得不当油漆工。      守住分享的底线,多读多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器猫 于 2018-3-30 22:35 编辑

第九周分享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理解:古之善为道之人,他们不可捉摸,深不可识。因为得道之人深不可识,所以也只能免强形容一下得道之人的样子。有道之人就犹如大象冬天步行过河(心迹难料);像犹猴畏惧周围的邻居(行迹难查);像宾客,恭敬而不露声色(声色不露);像即将消融的冰一样,涣然消释。谁能从浑然一片的大道中,在漫长的静寂之中,演化出清然可辩的万物之根?谁又能以道安定天下,使天下长久地太平安康,使天下万物因任天地泽被和自然造化,从而生生不息繁荣兴旺?保此道者,不以世俗的智巧知见装满自己的心智。正因为大道盈天地万物而不自盈,所以道才能永恒的独立而不改,不改,故无新成。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理解:
通达于大道无物至虚之境,抱一守神,内葆之而不荡。以天道观万物,见万物同时一起循天运而生生不息。如此众多的万物,它们来来往往的生死循环,最后总是要回归于造化之门那里,那就是万物之根。万物一次次回归到造化之门那里,然后走向极致的虚静,从极致的虚静里,又再一次造化出生命的喧动。复天之命,禀天之道,为常。知常,才能明白四达。不了解天道,就会胡乱妄为。知道常道就能包容一切,无所不包容就能坦荡公正,坦荡公正就能成为天下的王,王与天合,天合于道,道则永恒长久,这样终身没有危险。

心得:读这两章整体感受是“烦燥”,那股要拽着跑的劲好强大,只能当油漆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21: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器猫 于 2018-4-7 22:59 编辑

第十周分享

第十七章  皆谓自然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无信焉。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理解:最好的统治是圣王以天道治天下,百姓只知道有君,而不知道治;其次,统治者以仁政治国,百姓就会爱戴他称颂他;其次,以刑政治国,百姓就会畏惧他;其次,以暴治国,百姓就会唾骂他。
有不信焉,指奉开道治国,行不言之教。天地不言,而万物莫不法则天伦,是谓有不信焉。
以道治天天,天下自化,又何须多言。
天下恢复太平安宁,百姓只知道有天,而不知道有治,只知道有君,而不知道其政。百姓都说,天下太平,生活美好,我们不知道政治,只是以本真的状态生活。

心得:
1、这章第一句用在父母教育孩子身上挺有感觉的:一流的父母,孩子下知有之;二流的父母,孩子亲之誉之;三流的父母,孩子畏之;四流的父母,孩子侮之。
2、“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谨慎,每句话都很重要,不会滥用言语。完成了工作,百姓自己说这是我们自然而然做的。隐身于背后,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真正的“无为”----制定规则。

第十八章  仁义之伪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理解:大道废出了,才会出现仁义;用“智慧”来治理天下,就会出现巧伪之术;家庭关系不和睦时,就会提出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显出忠臣。

心得:1、“仁义、智慧、慈孝、忠诚”本身是好的,但失去与大道相依持就显得独立难支,显示出人为造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23: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器猫 于 2018-4-14 22:49 编辑

第十一周分享
原文: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理解:摒弃圣智,百姓就依遁天道自然而然地生产生活,而且会更加富足和幸福。摒弃仁义,百姓就会淳朴清澈,自然的孝顺父母,慈爱孩子。禁绝巧利,社会就会杜绝行贿和盗窃。以圣智、仁义、巧利三者立为礼仪来教化百姓,不足以。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自然就会少私寡欲,绝文饰之伪学,复自然之天真。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
儡儡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理解:
恭维与批评,相差的就那么多吗?美好与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害怕的,也会害怕人。世人荒废于伪学,失之于天道之中正。人们熙熙攘攘,按照礼制,在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按照礼制和节气,在春分的时候,登上祭祀天神的祭坛,举行祭礼。我独泊静居于天道,未有任何的出离之心。就如同初生的婴儿那样,心中无杂念,无欲望,放松自我。洞悉世间的奥秘,不刻意地去在意回报,也许会获得更多更好的回报。人们以文伪之学为所得,我以同于道而与道相得。悟道之人的心态看起来很愚笨,不争,像混沌的状态。一般没有悟道的人显示自己,让光亮聚集到自己身上,悟道之人会将自己放低,不显示自己。一般人很精明,审查他人的缺点,悟道之人并不挑剔他人的缺点。大道深不可测,就像海洋那样,又如同虚漠之风那样,驰骋于无穷之境,莫之能止。众人皆有多待,而我却混同于道,待无所待。悟道之人与其他人不同,尊重用“道”。

心得:
1、幼儿园有从其他地方转过来的看起来有一些行为问题的孩子,来幼儿园几个月后都会很大的改变。其实并不是我们的老师有多厉害,只是每天让孩子在山上享受大自然的滋养,行不言之教,孩子自然变好。
2、读到现在,有种严重读不下去的阻碍,想绕道而行,却找不到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5:31 , Processed in 1.123555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