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xiaomeng160824

红梅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15: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9-29 23:34 编辑

第35周

一、经文抄录 2018.9.25

   第67章 我有三宝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ang)。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68章 以德配天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二、经文理解:
     天下都说我天道之大却不近人情物情,正是因为大所以才不近情。如果近情,时间长了就不大了。有三样法宝可以保持此“不近”:一为慈,二为俭,三为不敢为天下先。慈(德畜天下)故能勇救人救物,俭(人德不生不见)故能天德广大;不为天下先故能天德常足而成就天下神器的长久。现代人舍天德而且勇于积人德并以人德服人,舍不生人德之规而且使人德广布,舍(人德)不为天下先而且以己之下德为天下资,死矣。所以啊,慈以战以御外敌克内贼则胜,以慈事道而守则天下固。天下失道,天将以战救之,天下和平,天将以守固之。
    善为士(事道者)者,尚天德之慈,不尚人德之勇武;正义之战者,不以人欲之武(怒);持天德胜敌者,不怒之以先、示之以实;以天德用人者,行不言之教。这就是不争之德(不武者,无欲以争;不怒者,不争以怒;不与者,不怒以先),这就是用人之力(为之以天,天下莫不为其所用),这就是符合了上古圣人所极于之天德(守不武、战不怒、克不与)。

三、整体概括
这两章讲道的本质。


四、心得体会

1、持保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慈故能勇,无慈则无勇;俭故能广,无俭则不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言教必早已。
2、勤俭: 收敛人智,扩张天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5 22: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10-6 23:24 编辑

第36周
经文抄录
第69章 哀兵必胜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第70章 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理解用兵时说:我不敢主动发起战争,而是以慈卫道守民而伺机而战;不敢进寸而应攘而无臂,应“而退尺”扔而无敌。不以兵克兵而应以道制胜。即,不敢为主而为客,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不敢进寸,不以兵克兵;退而后应,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虽有王师而用兵本于道,人道人德不出。祸莫大于秉持非慈之人德之勇武而战(轻敌),轻敌丧失了全部的法宝(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两军对垒,天哀(慈,生死不入心的大慈大勇)者胜。

    道,所说的都是简单的道理,做起来也很容易。但人道好争人德好积所以天下莫能知,人道不去天道也运行不了。我所说的是以道为宗的,行我说的道需要以天为君。之所以弊于人道而不知我言,是因为不到我的位置来知。想知“道"者少啊,遵循道才可以德交归焉而成为天下贵。所以圣人当外王内圣。

整体概括
第69章,讲圣战:哀兵必胜。
第70章,讲圣人的样子: 被褐怀玉。

心得:
1、两件事
    天下只有两件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这两件事情,其正确道路的本质是一样的。
2、言有宗,事有君
人,闭眼内求啊!这样精神不外驰,领承道的指引,感受道的心得。


第9月总结:
1、本月8章:63-70章。所学内容: 终无难矣、慎终如始、常知稽式、不争之争、我有三宝、以德配天、哀兵必胜、被褐怀玉。这8章都在讲如何做人,和人应该有的样子。
2、心得
       坐进此道,莫迟疑。少即是多,快便是慢。
放下那些没用的!坐进此道!坐进去,安身立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9 17: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10-13 23:48 编辑

第37周

经文抄录

第71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72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理解

由知到不知,去人存天,知“道不可达于知",则知天道,知天道者,遵道资德,谓之尚道。
由不知到知,去天存人。灭天存人者,道德离失,失常不正,精神疲惫,病也。
不合天道的言论,都是病态的思想。圣人不病,是因为圣人须臾不离大道,而且要时刻为天下复其正。
因为天下不正常的人太多,所以后来他们达成了某种协议,不仅自定义自己是正常的,也彼此承认对方也是正常的。即便不承认对方是正常的,也不可以“病病”,不可以认为“不正常”的东西是“不正常”的。
只有意识到所有不合天道的东西都是“不正常”的,并且绝弃这些“不正常的”东西,不离失道德,不丧其天,才能够一直是正常的。

天人未曾决离,人与天为一,民不知畏天,如同不知畏己。不令而行,不为而自化。天下任何力量,都做不到让百姓如此自然而然的生活,循天而已。天不威,而百姓自循之。百姓以天地之间为居,合于天地而自得其乐,乐而不淫,敬而不亲,视万物亦为自然循天而行,无是非无好恶,与万物处其和而不害,胜而不伤,喜恶无所起。

地万物不分离,故不以人解物,故无知。循天而行者,不循知而行,故不病。不病,与天地万物处其自然,相和而相乐,相乐而不知相亲,故不狎。
无亲疏,则无好恶。无好恶,则不知厚此薄彼,爱此恶彼。无甚爱,故无奢欲,无奢欲,故不知满足享乐,是以不厌。

圣人自知不自见,圣人以道观己则无己,与天地万物为一,道德载俱,精神足全,故自知其然,其所以然。人,道生德畜,精神运化,得其时而生。寓于天地,生于天地,死后归于天地。天我不相异,物我不相辨,乘天行,乘时化,身无名。

以物观己者,丧己于物,则自见而不自知。以俗观己者,失性于俗,则见于人而不自见。众人不自知,则自见。
与天地居其一,与万物处其和,载天德而有其慈,故天人者,必自爱。在老子看来,有道德之人,精神足全之人,他的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自爱。自爱不需要引导,也不需要规劝,更不需要启蒙,而是一个正常人的自然表现。
故去人而取天。

两章整体概括
这两章,阐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没病的人,才是一个正常的人,以及如果天下都是正常人,都是没病的人,那么社会会出现的图景。

心得:  有病,要赶快治。最怕是不知道自己有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4 12: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病治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10-20 22:44 编辑

第38周

经文抄录2018.10.15

第73章  天网恢恢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熟知其故?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4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矣。

理解
舍兹且勇,勇而敢为,是为灭天循人。天人相决,则人杀人。慈,不以人灭天,顺于天,循天行,则天生之。
勇于敢,以为能利天下,却损天下;勇于不敢,以为无益于天下,却利天下。
天生什么,杀什么,不是人可以掌握和左右的。
不见可欲,亦不见可得,胜人胜物,救人救物,善于功成。
天道中不方,却能给出所有或利或害的响应。
人做任何事,天图害怕都 会给出回应和反馈。
天下万物,皆不可脱于道 ,皆受道之主宰。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未有能免者就好像 背后 有一个擅长谋划者,在推动着这一切。
天道,就你一张天网,对天下万物,无所不胜,无所不应,无所不验,无所不谋。并且从未有能脱免者,天道也从未有所失验。

整体概括
阐述人道之弊和天道之善以及行人道的后果。

心得体会
1、你以为哭就不用拉出去枪毙了吗?!!
2、顺天,敬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1 14: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梅,你读的越来越深入了,真读进去了!有真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7 22:4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10-27 23:01 编辑

2018.10.2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8 10: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字有点难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09: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10.30 第40周读书分享

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11-1 09:09 编辑

这一周好像要写总结了。只有两三周了。心里挺难过的,觉得自己还在混的状态。

一、经文抄写及大意

第77章  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大意:
天下大道,不就像张弓那样吗?高的部分要抑制,低的部分要推举,有多余的要把减损,有不足的要增补。天之大道,就是减损多的,增补不足的。人智之道则不然,唯有争而夺之,总是越不足越损,以奉养更多的。谁能有多余的回去奉养天下,只有大道。所以圣人治天下不恃身自贵,治理好了国家,天下太平不以有功者自处,他不会想着自己成为天下贤能,尚贤失德。

第78章  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去: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大意:因为水不积,似天德之不积,故天下莫柔弱于水,天德之正,克人德之奇,物不可胜道,人德不可胜天德。水无常形,似道之无极,无极则无以易之。天道之治胜人道之治,天德之慈胜人德之勇,天下人都知道是天造化了天下,是天在主宰天下,但是天下人都好积人德,而不好积天德。所以,圣人说:积天德者,积天下之所恶为,是谓国之君王;唯有道者才能处无为之益,是为天下王。合天道之言,以正治国之道,在世俗之人看来,似乎是刚好和人德相反的。

二、两章整体概括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圣人以天德奉天下,即以天德之柔弱胜人德之刚强,能受国之垢,受国不祥。

三、主要心得

1、损有余以奉不足VS损不足以奉有余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2、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3、转黑雪的,特别有感触,因为这段时间看到自己的常态竟然是 ”耍赖“,不想受,抗拒得不行。分享:受国之垢与不祥
  我们所看见的事物,最柔弱的莫过于水,而攻坚强却无往不利,因为水保持了自己本质的不变。道比水更柔弱,乃至无有,它更有其不变的本质。有道的人 ,能经受全国的屈辱,可以做国家的君主;有道的人,还能经受全国的灾祸,这样可以成为天下之王。
  这虽然是在跟君王讲治理国家。对于个人修身,也同样有很大的帮助。我一个人,既不是社稷主,也不是天下王。但我同样要管理自己身心内所有的多元自我。我要想成为一个真人,一个善人,我同样要有成为多元自我之王的决心与信心。怎么样成王呢?受国之垢,受国不祥。我要把自己放在所有多元自我的下面,即使有的多元自我是那么的丑,那么的猥琐,那么的不堪,那么的令人恐惧,那么的愤怒……我都得经受,一个受字讲清了所有的操作方法。受不了,不可能成王,最多就是一个听命令办事的而已。要成自己的王,我得知道所有的多元自我,我看着它们,它们办事。它们知道有我看着,也感觉有了依靠。王不在位,修身不可能修好,身心不可能清明。

四、月总结:(黑雪的+自己的状态)第71章讲述认知的道理以及对待缺点的态度,知道、面对缺点,则缺点将不成为缺点。
第72章讲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圣人自知、自爱,爱护每一个臣民。而不会自见、自贵。
第73章讲天生天杀之理,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万物生杀,皆本于天道。
第74章讲人生人杀的现象。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第75章讲君王以人道治国,则必然奇欲横生,导致百姓吃不饱,难于治理,轻视死亡。因此唯有无以生为者,才是真正的看重生命。
第76章则具体讲述人道处于劣势,天道处于优势,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第77章阐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道理。
第78章讲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柔弱位于下方,受国之垢,受国之不祥,方能成王。

这个月,上半个月,很有点不想跟了,”不让自己善终(我要让你不得好死)“ 的模式又启动了。坚持每天早上读本周内容三遍,抄一遍,下半个月,比较在状态了。
善始善终。《道德经》第64章讲: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08: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11-10 22:25 编辑

2018.11.5
这周竟然是我值班。前几周老在祈祷,快结束了,别再轮到我值班。隐隐知道可能会轮到,就是不去论坛查,掩耳盗铃。今天做完早课,一看微信,上周班长林溪在群里说,这周是我值班,哈哈!接棒。
对了,上周是唯一没有拖到周六才分享的一周,感觉非常的爽!
41周读书分享
一、经文抄写及大意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大意:
有形者相,交必然相撞,造成伤害,留下怨恨;即便想和解,相撞的根源并末消失,反而会导致越退让越怨恨,大怨难和。唯有以德相交,才不会造成相伤相怨。
以为用善事抵消之前所积的不善就是善?既已不善,岂能以此不善而自鸣为善?
有道之人虽有天下,而不据以为有而责天下。
上德之人以虚相应,应而不藏,不争善胜,胜而不伤,对天下万物辅之以自然,镇之以无名之朴,万作并作,无以观复。
无德之人,则认为天下应按自己设想的某种方法治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天道并无人性,无形无象,无欲无情,无亲无仁,以万物为刍狗,合于天伦,配于天德。

第八十章 至治之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WFLW)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住来。
大意:
国家不要太大,人口也不要太多。使百姓有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的机械而不用;使百姓能安其居,自足自乐,不贵难得之货,不求令人欲得之物,不轻死不远徒;有船用;有军队也派不上用场,因为根本不会打仗。废人之天,复人之天,让百姓返璞归真,使人有智而不妄为,如此则天下太平。圣人知谋而不用,必归其天,天道来复,人道不开,天下无欲无争无事无乱,人主修天之玄德,上事天,下蓄民,天下大顺。人主无为,不以智治国,不开人之天,百姓方能合于天伦而自然,自然故能自化,自化于是能万化安。万化安而天下平,天下平而终至于大顺,至此,天下至治之功业就完成了。
在这样一个天下太平的社会中,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百姓心中恬淡,口中自甘,吃嘛嘛香;以自己族群的衣冠服饰为美;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守其礼,乐其俗,甘美安乐。国家小住得近,就像邻里相望;甚至都能听到邻国的鸡犬之声;百姓皆自足自富,自得其乐。

二、两章整体概括
这两章从反面阐述了柔弱胜刚强,天道胜人道之理(若人主能守天道而摒弃人道,则天下太平,即至治之极),并描述了在太平盛世中人们的日常状况及甘美安乐的精神状态。

三、主要心得
1、原来任何人的甘美安乐,都与他人无关,都是自己和天地之间的关系。正如白云先生所说:万事万物,都有一套准则,这套准则,只能是自然之理,否则宇宙就会瞬间停止运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5:34 , Processed in 1.100395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