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xiaomeng160824

红梅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2 18: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舒服,气变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5 23: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你读书有困难,然而一直努力。分享文字不多,但心中有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7: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8-8-25 23:41
感觉你读书有困难,然而一直努力。分享文字不多,但心中有感觉。

谢谢黑雪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1周读书分享:

2018.8.30

默写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若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默写第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 16: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堵。
看我这读的啥哟!
我决定不像以前那么读书了。
我就只读,只吟,只抄写默写。
反复读反复吟就好了。
有体会就写。
能概括就概括。
没有不硬来。
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8 16: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32周

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9-8 17:15 编辑

20180908
一、经文
道德经第61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牧,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道德经第62章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方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
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二、大意
大国如果谦卑处下似江海,就能成为天下文化的汇归之处,就会成为天下依赖的母亲。
雌性坚持以柔静征服雄性,在于她以静为下的自性。
所以大国若对小国谦卑处下,便能赢得小国的信赖。
小国若对大国谦卑处下,便能获得大国的保护。
所以或者因谦卑处下而赢得信赖,或者因谦卑处下而获得保护。
大国希望有小国的加盟而强大,小国希望借大国的力量而生存。
若想让两者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目的,大国的谦卑尤其重要。

大道是万物的至尊至贵,渗透到万物的骨髓,存在于人的内心最深处,也是万物的庇护之所。
善人(有德之人)得万物之奥的道,就像得到了法宝;不善人(还没得道之人)虽然没有得到万物之奥,但他也不敢轻易违逆天道,并且还会借用依靠道来保护自己。
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
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
所以,修道、悟道是天下最尊贵的事,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比“得道”更为重要。


张武忠: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ecc1c300102xbh1.html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流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于此,故称“大国者下流”。一个国家之所以成为大国,就在于它以道治国,天下小国莫不交汇于此,故称“天下之交”。这里是天下文明的源泉和中心,像母体一样源源不断地向天下诸国输出道德和文明,故称“天下之牝”。牝代表雌性的柔软清净包容无为,牡代表雄性的刚强燥热排斥有为,柔弱胜刚强,清净治燥热,清静无为就相当于处在天下的下流,故称“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因此大国如果对小国谦下包容,就能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则能取得大国的支持和保护。所以说,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以下”的策略都能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大国不要过分想兼并统治小国,小国也不要过分想事事依赖大国而丧失国格和自主权,那么两方面都能各得其所各遂其愿和平相处,是为“夫两者各得所欲”。尤其是大国首先要做出表率,展现出谦下忍让的姿态和诚意,故称“大者宜为下”。

大道是万物的至尊至贵,渗透到万物的骨髓,存在于人的内心最深处,也是万物的庇护之所。
善人(有德之人)得万物之奥的道,就像得到了法宝;不善人(还没得道之人)虽然没有得到万物之奥,但他不仅不敢轻易违逆天道,而且还会借用依靠道来保护自己。
不善之人如果偶然取得了天下,就会竭力靠自己的智慧去维持这一切,自以为这样就可以长久地保有天下。因为不善之人自尊自贵,会用所谓的甜言蜜语换取天下人的好感和尊重,就像在市场上做生意,并且用自认为美好的行为加之于人,故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这些美言和美行都是有为有欲的表现,看似有善其实是不善。真正的善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不善之人则相反,弃人弃物离弃大道,最后自己也会被天下所遗弃。世人有诸多不善,都是由“有”而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抛弃去除人们内心和行为上的“有”?故称“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所以就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政权来教化民众,首先树立一个最高统治者,代表天道作为天之子莅临天下,称之为“立天子”。接着选拔几位德高望重者,既辅助天子又监督百官,称之为“置三公”。三公作为国家重臣,既要辅助天子,还有监督制约天子的责任。每当天子驾着驷马拉着的大车飞奔脱离大道之时,就及时手持象征大道的玉璧及时进谏加以制止,让天子对照着大道沉静下来面壁思过从善如流,故称“拱璧以先驷马”。有道之君能见贤思齐闻道改过,但是遇到无道的不善天子就没有办法了,这些措施还属于有为而治的范畴,根本的办法还是体道悟道,故称“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上古的圣人为什么如此以道为贵?他们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深知咎莫大于欲得,罪莫大于不知足,以有为取得或治理天下是最大的欲得,是最大的不知足,也是最大的咎和罪。并不是说找到了“道”,这个最大的罪就可以免除了,故称“不曰,求以得,有罪而免邪”。有德的圣人得到了治理天下的法宝,所以成为了天下的至尊至贵,是以“故为天下贵”。

三、心得体会

1、体会最深的是“妻子之道”,以静/下取之,而不是唠叨、抱怨、咆哮。

2、感觉自己定了一些。


四、两章总体概括
这两章阐述大国的外交策略,大国如何治理天下。拿我们个人来说,就是要找到我们的领导啊,发挥领导作用。

五、月结
1、经文能背吗?默写或素背一遍。
2、回顾这一个月的感受和心得,再整理一下。

忽然发现,这读《道德经》,原来也是在练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09: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9-21 16:30 编辑

2018.9.15

上周,居然没有被记名。
上上周,只有我一个人榜上有名。
这一周,完全没有读书。税局查账,焦头烂额,但这不是理由。


一、经文
道德经第63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第64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二、大意
要想治理好天下,就要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生事端的原则去处理事务,以恬淡的心态去品味人生百味。
换句话说,就是既不在乎自己的权势是大还是小,是伟大还是渺小,也不计较自己得到的是多还是少,即使招致别人的误解和抱怨也不放在心上,依然用德去感化他。

解决一个难题要从容易的地方突破,目标远大要从细微之处着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容易的事情做起,从微细的部分做起。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少成多,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习坎如常履险如夷。所以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做大事,所以才能最终成就大事。
那些轻易做出承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容易的,势必遭受诸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不会轻视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天下就会安定太平,社会处于安定状态就容易保持;当安宁的社会出现一点不好的苗头要马上就能察觉到,等征兆还未完全显现,此时容易谋划想出办法及时制止。处于萌芽状态的不好的事物表面上看似坚硬,其实结构比较脆弱,就像冰块一样,此时最容易分解消融;不好的苗头征兆被消解成微细的碎片,就会消散得无影无踪,再聚起来就很难了。
所以治理天下,不要等到妖魔鬼怪大行其道才去匆忙应付,应该居安思危处盛防衰,在天下安定之时就时刻警觉,在大乱还未形成之时,就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像是人一样,不要等到病入膏肓才想起看医生。
纵观天下万事万物,莫不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苗开始生长的,九层楼台是用土一层一层积累起来的,千里之行是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治理天下也是这个道理,天下因大乱而败亡都是由小事端积累引起的,而事端是由强势有为和把持造成的,这就注定强势而为必然失败,强力把持最后必然失去。而有道的圣人无为所以不败,不执所以不会失去天下。
万事万物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世人做事却往往喜欢急功近利,也常常会在即将成功之时遭遇失败。唯有自始至终慎终如始,才不会功败垂成。
有道的圣人不会好大喜功晚节不保,因为他追求的是世人所不追求的大道,看重的不是世人稀罕的珍奇异宝,学习修养的是世人不愿学习的德行。因此圣人既能补救众生所经常犯的错,也能辅助万物顺应自然本性而不敢妄为,所以圣人终成大业不会功亏一篑。

三、心得体会
1、治理天下的策略: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对自身的治理也一样,无为无事无味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乱做,把心力收回来,用于自身建设。
2、防微杜渐:对孩子对自己,尤其对自己要时刻警觉,不要以为事小没关系。
3、万事万物都是从易到难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不可急躁。这一点对我尤为重要。我是一做事就慌,尤其是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那个乱哪!无法形容。现在老板给我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把心沉下来,一步一步,好好做上三五年,积累。
4、慎终如始。这个对我太重要了!

四、总体概括
要治理好天下,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天下安定下来又怎么维持呢: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打包:不妄为,循序渐进,防微杜渐,慎终如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6 22: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meng160824 发表于 2018-9-15 09:26
2018.9.15

上周,居然没有被记名。

循序渐进,防微杜渐,这个理解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2: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sxwxzho 发表于 2018-9-16 22:39
循序渐进,防微杜渐,这个理解好!


谢谢你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2: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9-22 16:21 编辑

又是最后一天。。。
第34周第65-66章

一、经文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而以愚之。
      民之难治,在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人,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经文理解

      65  上古时期的得道之人,不是教导世人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诲人们保持纯厚朴实。
     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的智巧伪诈太多了。所以如果以世间的所谓小智慧来治理国家,人们反而会越来越聪明,找制度的缺陷,钻法律的漏洞,民众淳朴的纯真天性不知不觉就像被贼偷去了,国家会越来越混乱如果不以世智辩聪来治理,只是启蒙激发出民众身心的敦厚天性,民众就会安居乐业,幸福的指数也越来越高,这是国家的福祉人民的福音。
     知道了这两者的区别,就能考察出什么才是正确的的治国方式。 如果既知晓大道,又能长期坚持以德教化民众,民众就会返璞归真,社会处处充满感恩祥和,整个天下沐浴在德的阳光里,这就是神奇玄妙的德的功用。此玄德能够直达人的心灵最深处,对世人的影响也无边无际无法估量,与世间众生的思维背道而驰正好相反,且能弃物救人引导众生一起返回道德的纯真境界,整个天下合于天地顺应大道,最终达到极为和谐顺畅的境界。

     66  江海之蓄百川,以其地势最低,而为川谷之王。君王之所以为君王,是因为:以天德府天下,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益,畏万物常自然,是以善下之。
     所以圣人要成天下之王,治国治民 ,必须行不言之教,而不是用伎巧巧智,假智。圣人要教化百姓,必须去身全道,去人全天,不以自己为天下师,不以自己一已之人德为天下之资。
     这样圣人处帝王之上位,因为圣人无为百姓自化,所以百姓也感觉不到重威的宰制;圣人无为教化天下,不宰制百姓,不伤物害命,所以百姓不会造反推翻他。
     天下皆得所安,百姓皆得所富,天下宾服。天下安定,百姓富足,这是天道之功,圣人只是辅佐天道,不与天争功,不自傲,不居功,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

三、整体概括
       六十五章强调了“以人之道治国不可为、以天道治国不可违”的治国之道:非以明民,将以愚之。非以人智明民,开民之天智,人智不开,似若愚之。
       六十六章揭示了圣王在君王之位,怎么做到“处上”和“处前”: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两章概括:常知稽式和不争之争两章,阐述了玄德的内涵之一:人之道不可为、天之道不可违,不争天功。


四、心得体会
     最有感觉的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妙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5:12 , Processed in 1.108570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