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沙子

沙子的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23: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课:
1、提问:把行为分为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以前也做过,这一次跟之前有什么区别?玄位上说内外。
2、从行为倒回去梳理,行为-心-(主体性)-德-形势,这个框架把握人和人的穷急,感觉更能摸到点什么了。
3、在关系系统中把握人的行为和对别人的功能,建设性和交换性能够比较清晰的有所理解。
4、学员分享后提示主人在处理两个打架的人的事情上,没有主体性,这个提示像点睛之笔。
5、我的比较:还在志思神心德上套,实际上这里是德和心的更进一步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23: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课编写:四十九课-五十六课的总结
一、课堂进程
1、本单元内容串讲
2、学员分享:既然是总结,按照之前的总结方法,让学员上来讲,预计5-6个学员进行。
3、下单元内容提示
二、课程内容
1、教化与振穷趋急,目前大家觉得振穷趋急要怎么做?我们回到之前的问题:振穷趋急是在对什么做工作?
2、梳理形势-德-(主体性)-心-行为这个架构模型,德这里有了好恶,从德到心中间有了主体性的参与。
3、内部行为与外部行为,建设与交换,在我们临床应用中,是比较好的切入点。

编后感:
要观整体,还要观枝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23: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课:
一、这个单元的总结,老师是用几个问题来拎的:1、为什么教化治疗就是振穷趋急?2、振穷趋急的对象,为什么是心和德?3、你自己对对心德模型的建模思路是什么?4、模型中的关键点:好恶、主体性、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建设和交换。5、模型的初稿你什么时候可以完成?最后,根据学员回答情况请两位同学上麦分享。
二、这样的总结方式感觉更能捋清楚一些,尤其是回答问题时,能保持比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而最后两位同学的分享,也是让同学们高效率的在课堂上完成建设。
三、我在课程设计的时候,仍然循规蹈矩的按照以前的模式开展,设想还是同学上来分享,却没有清晰的在这个大框架下的方向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23: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八课   教化不良
一、编制课堂进程?
1、对模型进行复习,请学员确认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不是心、德?
2、确定了工作对象,那么什么是行动?
3、学员分享
4、什么是行动?我们从振穷趋急中会有什么行动?
二、课堂材料
1、当好恶在德化是发生作用的时候,我们会生出不同的行为。德化是看不到的,但是行为是显现的,行为都可以怎么划分呢?
2、人的基本生存依据和生命活动终点在于完成有效任务,这就落实到行为上了。由此观之,人可以区分为三六九等。  如果划分为三等,通常可以区分为贤、愚、不肖。
  所谓贤,是指善于组织和管理各种资源,包括可以带领多人有效完成任务
3、我们把行为分为贤、愚、不肖。

三、编后感:
感受到了从内到外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31 23: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课:
1、提问知道模型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引导学员承上启下,又有梳理和思考。
2、学员分享,从没有交换到要有销售,说到销售的时候,学员突然就说出传销,我个人听到这里的时候,心理马上有个声音,“你在想啥呢?”但是老师不急,慢慢挖,细细挖,这才是带领。
3、新课部分振穷趋急要重视输出,人怎样分为三六九等,体会教化和治疗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31 23: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一课   行为问题(失礼)(按照老师的编排更改课程编号)
一、编制课堂进程
1、振穷趋急的模型怎样去应用,才能完成教化?
2、什么是教化?什么是治疗?这样的输出是什么?
3、学员分享
4、什么是礼?行为作为一种输出,要怎么合道?不合道会怎样?
二、课堂材料
1、“礼”:为庆贺、纪念、追悼等重大事件举行的仪式。2.表示敬意的礼节。3.我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4.礼品。5.敬重;以礼相待。
2、“礼”:此字初文作“豊”,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礼”本指祭神、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还引申指“礼物”,即表示敬意的物品。古代在祭祀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规范,演变为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以此相适应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礼”引申为指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祭祀神灵往往是有一套严格而隆重的仪式的,所以“礼”引申指“礼节”“礼仪”。还引申指“敬重”“以礼相待”,如“礼贤下士”。
三、编后感:
在懵懵懂懂中看经典,如水中月,雾中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8: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课:
1、把病理学和症状学串起来,引导学员思考按病机分道德仁义礼和按功能等级分贤、愚、不肖,这两种怎样在临床的应用,对上节课的内容有了一个复习巩固,贤愚不肖可以直接用于治疗。
2、学员分享后,让大家对分享打包贴标签,以同一个材料对“不道,缺德,不仁,不义,无礼”五种类型的模型打包,指出同一个材料的大家的诊断不同,但都是合理的,因为观察的深度不同,深度浅的可以成为阶段性工作诊断。兼收并蓄,不能兼蓄就是不仁,就是不玄。
3、讲我们的输出行为是别人的根,我们在影响世界秩序。后半句我没有问题,但是对前半句的理解有点困难,我的行为输出,为啥是别人的根?听课的时候就有疑问,做作业和评课的时候还是觉得疑惑。
4、失礼有两种:缺德和仅仅”礼“本身有 问题。
5、我的不同,在编制课程时没有抓住行为这种外显和内在的联系上下功夫,仅仅在礼上做表面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9: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课   情绪问题(失义)(老师的编号又改过来了)
一、编制课堂进程
1、回顾失礼行为为什么会发生,德、仁、义、礼分别是什么,失礼的两种根源。
2、情绪是人的另一种输出,情绪有哪些表现?
3、学员分享
4、情绪在表现啥?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人为啥会出现情绪?
二、课堂材料
1、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2、失义,则是人没有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
3、从志思神心德模型中找找看,情绪在什么时候萌生?
课后作业:
讲讲什么是失义?操作(治疗)关键是什么?
三、编后感
顺着上节课的思路去梳理,结合遵义章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4 20: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课  评课
1、复习阶段通过几个问题来梳理:所有的行为问题从功能上来看都是失礼,那么失礼是什么意思?(失礼就意味着跟人伦之序发生了冲突);用以失礼来作为行为问题的性质判断,这样来描述问题行为,跟我们那种自发的、下意识的,或者是习惯的问题行为的描述方式比较,作用有什么不同?(直接把人拉到了生活现场);回顾这一周的体会和对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怎么样矫正?(外部输出,内部是有一条控制线的,到控制线上去查);以这样的方式来做行为矫正,临床上是否有效?
2、同学分享:从志思神心德来进行临床应用,仁义礼来梳理,从行为、情绪上去找好恶,去查“不德之德”,这个方法我好像有点感觉又好像还是生疏。
3、新课:只要是情绪那就是问题,情和情绪的区别,情绪和主体感(好像对当下的直接反映,是主体感,对长时间的反映是情绪?);情绪和义,我之前是没有联系起来的;最后老师给出了解决情绪的四个步骤。
4、我在编写课程的时候,对情绪和义,还是不能联系起来,整个课程和我的编写还是差异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4 20: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一课   人格问题(本质是主体性和主体感问题,不仁)
一、编制课堂进程
1、回顾解决情绪问题的四个步奏,带领学员分辨主体感和情绪。
2、带领大家回顾主体性和主体感。
3、学员分享
4、什么是人格,和人格问题。人格问题怎样用志思神心德结构去分析。
二、课堂材料
1、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2、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3、结合志思神心德模型,不仁是怎样产生的?
课后作业:
人格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要在哪里做工作?
三、编后感
中西结合的时候,还是一团混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26 10:45 , Processed in 1.097958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