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黑河女

黑河女的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9 22: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采用何种模型描述德,德对欲的德化,是德存在的客观依据。讲清楚德化的相关方面,是本课应该考虑完成的任务。
  1、德化的加工对象和成果是什么?
  2、德化进程
  3、德化过程的基本问题——好恶。
第五十二课 德与好恶
一、课程进程
1、回顾从第一堂课到现在, 对德与心的关系进行描述。德的根本末。
2、你什么时候能感受到德?要想对德进行振穷趋急,我们要了解什么?德的具体工作进程是什么样的?这也是德的本。是今天要去看的。
3、分享。结合德的具体操作进程反馈。
4、德的具体工作进程就是体现在德化这个操作上。德化的加工对象:欲。成果:志。德化进程:就是对对象进行调查研究。这里有一个开关, 是谁在调查研究。是德还是嘚。后者就是人依据自己的好恶在调查。
二、课后练习
完善德的模型, 说说振穷趋急对德可以工作的部分有哪些?
三、课文
不管采用何种模型描述德,德对欲的德化,是德存在的客观依据。德的具体工作进程就是体现在德化这个操作上。德化的加工对象:欲。成果:志。德化进程:就是对对象进行调查研究。这里有一个开关, 是谁在调查研究。是德还是嘚。后者就是人依据自己的好恶在调查。当依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调查研究时, 德化过程中对劳动对象的加工是不全面的,最后的加工成果也是可能是痔或痣。后者就无法转圆,无法实现求其合的功能, 如此人是脱离世界的,在自己的世界里打转转,所以会穷。
四、心得
越来越细致地找准振穷趋急的工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31 10: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二课 德与好恶  评课
一、课堂进程
1、回顾:通过建模,对心和德作为振穷趋急的对象有没有新的认识?更确定一些。对象之中还有更精准的对象。但对象以后不能对象化。既要重视对象的重要性又不要陷入对象的误区。
2、引入:对心与德的运行更细致深入地研究,今天说德,对德化环节的控制性因素进行探索。一个人出现各种穷急往往是德化过程出现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德化过程的细节和德本身的品质也就是它的好恶问题。
3、分享:顺着思搞清楚志,顺着志认到那个缺的德(难受——失望和焦虑——悲伤——使命——你体会一下这个使命,可以怎么说?——“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讲?”——一边要催一边怕他太累——调查研究——堵在那个地方。不是怕累,而是怕考不上——怕考不上背后有很多东西。继续调查研究。——遗憾——达不到那个标准(到不了那个位置)就宁愿不去——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藏着一个什么东西在家魂里。——识别出动力不足,来源不正。——身份认定是不够的。动力的底层是软的,没底气的。——松土——要帮他建设这个底气。把那个松土和不是松土的地方搞清楚搞明白,让他们成为一个整体。——检验妈妈有没有这个决心去研究这个松土。)
4、新课:把显微镜的倍数放大一点, 再看这个对象看细一些。
德是开关,基本功能是通神的, 德有缺,就通不了神。不认识的东西是拿不回来的。德的缺是怎么让我们被拒绝的。德的相关过程是要搞清楚的。说了四点。
第一点是欲。欲进入内部以后才叫欲, 进入人内部之前叫形势。形势在身心上的体现(本体)是物理上的压迫。形势来了之后你必须做抉择。形势是天欲, 这个欲是人欲。
第二点是德化的操作成果。天欲进入人内部后从人欲变成志。这里涉及到主体化和狭义的德化,(内容发生变化)。德化就构成了一个通道就是心术。志启动思, 从心输出到九窍十二舍。
第三点,德化的进程。第一个环节, 天欲内化并显化成人欲, 没有德时, 就不会产生人欲。缺德, 就会堵回去。第二个环节,德使欲转化为主体性的志。饿了——我去吃东西。很多问题都是我饿了、你帮我吃。
第三个环节, 德对志的执行过程做最基本的反馈调节。
前面是基本原理,第四点, 德化过程的基本困难——症状, 就是好恶。来的有要求, 没来的也有要求。好恶的对象是对缺的要求。好恶:一个是在德的层次上的一个是在志的层次上的。在志上的好恶——我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主体是谁?做下来的利益归属者?第一个是德, 第二个是经验(的操作程序部分),是嘚, 第三个是跌。重点关注那个事情中我这个主体的体验, 对其它不关注, 就是创伤,。一切以自己快乐为标准的东西。好恶就是病灶。找到它把它转化掉。
二、不同及思考
1、对德化进程尤其是第一步(天欲内化并显化成人欲)没有认识到,对这个欲在意志模型那一部分时思考了很多,欲是外部世界的反应,具体是外部世界的什么,是形势,对于形势这一点思考不够到位。说形势就会有一种压迫感,就是不得不反应的,”迫而后应“,如此就理解了天欲,能够从操作上区分天欲和人欲尤其是人的邪欲、奇欲这一部分。
2、对好恶的对象,老师的阐释也是非常地细致和操作化,自己也是没有这么区分的,这反映出来自己对事物的思考和探究很容易跑到”为什么、要做什么“这些地方,对”是什么“还是琢磨不够的。
3、在分享部分,第一遍听的时候”在藏着一个什么东西“那里开始感觉到一个像是很突兀的转折,好奇老师的这个知是从哪里来的,重新听一遍的时候,能感觉到从头到尾的那个语言背后的那种无、像是低气压的那种感觉,在那里那里感觉到老师的那种低低地感觉认,就是知雄守雌、为溪为谷的那个感觉。因此从开始一直都有,咨询师一直有神,那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如此才能在后面合适的时候提出这个东西,让来访者也能呆在那里去认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5 22: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节放假周课程设计
一、课程内容
引导学员重视并关注清明节过程中的内部体会

二、编后心得
这也是不勤吧!放不放假都活在天地中, 看天看地过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2 22: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假周的评课
——对于我来说放假就是放假, 一种割裂的体验, 放假、学习,横跳不停。老师对清明节放假体会的引导是让学员呆在相位上玄有玄无,回到生活的根本,回答大道本身。
53课 主体性与主题感
一、课堂进程:
1、回顾第二年课开课以来, 我们先是诚心正意确定了振穷趋急的初心, 然后确定劳动对象是心与德, 然后对心与德建立了模型, 现在分开对德进行进一步研究, 找到临床操作的工位。上一次课重点说了德化进程及德化过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好恶。
2、那么好恶是怎么样影响德化的呢?今天会从德
3、分享。
4、新课:德化与主体感、好恶与主体性、什么是主体性、什么是主体感、情绪与主体感的区别。
5、布置作业。
说说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感?情绪和主体感的区别。
二、课文:
是人之本,确保人能通神接物;德化是德的基本实现形式,是具体的通神接物,使人的每一次内部运转所指导的对外输出,都符合形势要求, 从而内外一体、天人合一,混沌质朴;德化的基本障碍是个人好恶,好恶使人脱离整体而成就了主体;主体性受好恶进一步异化,导致人感受到的主体存在变异为情绪而不再是主体感。
人的主体性,是人心的功能输出。作为形势的一个接收单元和九窍十二舍的有机结合体,自然的形成了一个质性结构,要么作为被对待的功能对象,要么作为对待他人他物的功能主体
也就是说人以输出端自居时就是主体, 对自己作为主题身份的认识叫做主体性,  围绕这种主体身份的感受性体验则被称之为主体感。主体性是人和世界分裂的产物, 主体感的获得是人重新回归世界的精神产物。当人获得了主体性之后,把主体不良的“责任”归咎到对象上,从而在事实上放弃了主体意识,主观上不承认所谓客体的主体性),从而产生情绪。  情绪的本质追求是,“都是你的错-你的责任-你的权力”,彻底放弃主观主体性,而事实上把自己置于了当初设定的客体身份上。好恶这种自我选择机制是导致人在情绪还是主体感中的根源。
  课后练习 说说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感,好恶是怎么推动主体、主体感的产生的?
三、编制心得
提前预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8 17: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3-4-19 21:55 编辑

53课 主体性与主体感
一、课程进程记录
1、课前回顾:学了心理学就是要来做教化做治疗,就是振穷趋急,振穷趋急要找到对象,就是人的穷和急,具体就是人的结构当中的德与心部分,德是内容要使它丰富,就是积德,心就是使得它结构用得好,就是养心。对这两个对象进行建模可以看到这里面更具体的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德进行建模就要涉及到德化过程,德化过程会受到好恶的影响。无论什么样的好恶,无论德化进程有什么问题,都会体现出来主体性特征。对对主体性征的运用、主体性特征的来源性质,以及对它自己的主体性特征的感知的把握,就是把握了穷急的体。
2、分享。今天是我分享。主体性是假的那种感觉得以凸显。有很多内容感觉还没有消化。
3、新课部分:结合分享讲主体是主观主体性,是自己想出来的,但很有作用,是要主宰一切的。这是主体的本质。主体性的主观主体性和客观功能性是基础。主体感是对主体性的感知。人的问题很多,主体性本身就有问题, 对主体性的感知缺乏。主体性鬼占神位也有神威。主体性的功能是有限制的,只是调动是为实现客观功能性的,不能过官瘾。二、不同及思考

1、老师通过课前回顾把大家从清明节的体验中拉回来, 没有互动,直接走了高路。之前是会有些排斥这种方式的,现在发现其实方式的好坏在于应用在什么样的学情上。
2、主体性和主体感对我来说仍然是有些懵的,就像是又多了两个概念,在底层还不太能连成一体,在自己设计的课程中也还是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9 22: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五十四课心与行为》的课程编写
一、课文编写:
1、心的结构
心:乃志思神德的合体
心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2、心的功能——散势
散势与间
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
3、心的进程:化
化,舍神而心术通而五气得养
真人者,生受之天。化归于身,而与天为一而知之者
圣人: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
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
进程分为三类:
道知(真人)、类知(圣人)、窍知(伪人)
二、课程进程
1、回顾总结好恶是怎么推动主体和主体感的产生的。
2、养心如何养?引入心与行为。
3、同学分享。
4、讲课:心的结构(通)、进程(化)、功能(散势), 心作为一个结构, 心装的是气, 心之前端是九窍十二舍。通过前段输出行为实现散势。
心出现的问题就在于不通。散势失败。在于心对九窍十二舍没有统摄, 出去的东西没有回来。
5、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练习
说说心在穷急中的具体体现。
编后感:
找到养心的具体工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26 22: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五十四课心与行为》的评课
一、课程记录
1、回顾:利用心里有的来回答什么是主体性?为什么我们要把主体性叫主观主体性,并且跟客观功能性相对应,是想表达什么?主体性可能有偏差,但不影响来源,最原始的推动结构是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决定我们人必然会出现主体性?(德化机制)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后,你现在想说什么?
2、引入新课:在以上感觉基础上,问如果没有偏差的主体性是什么样子呢?存不存在没有偏差的主体性?没有偏差的主体性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今天晚上的主题。
3、分享:关于资格感“差一点”。呈现了主观主体性的主观性,来源于对边界这个德积累不足。
4、讲新课
1)、上一次课谈到的主体性有两个内容, 一个是以“我”开头的, 即使无我的人也还是要说“我”,也就是天定的主体性, 一个是我自己定的主体性。
2)、怎么定义天定的主体性?天定的主体性叫心。我定的主体性也叫心,我定义的心包含着(主要是)我定的主体性,这个心基本上就不是心。“怀天心,施德养”里的天心是人心, 人的真心。
3)、把握课程脉络:第一单元梳理振穷趋急的逻辑原理, 把从天地形势到人的输出到人的主观生活体验用一个模型完整描述出来, 在这个模型描述环节上去定义人的穷和急,然后去调整相关元素从而使得它得到振、趋。振穷趋急要明确对象,一开始在说德。形势显化为人欲,人欲被德所德化,成了志思。德化之后就获得主体性,志是主体性的明确、具体表达。振穷趋急就是积德养心,不知不觉就滑到心这里来了。今天定义了心, 这样德和心连上了。模型要完成了, 可以用了。主体性是德化的结果,客观主体性就是心。模型的有机性出来了。
4)、心有什么用?
第一个功能:统摄九窍十二舍,把它们凝结成一个人的样子。主观主体性把九窍十二舍凝结成伪人样子。把自己凝结成人就是无事。事无事,为无为。
第二个功能:心自身就是检验自己的标准。把人凝结成人的样子,可以做人的原理是什么?把从老天爷那里收到的对象不增不减地传递给凝结成的人控制范围内的对象上去接通。
5、课后练习 尝试用自己建立的心的模型,描述自己。先要建个心的模型,描述自己的心, 怎么凝结起来的?通、接是怎么完成的?
二、我的不同及思考
1、我没有把主体性与心连接起来, 在我那里主体性还只是德里面的内容, 心就是心, 设计的课程里也就只是说心。对客观主体性是天心也没什么体会。这么体会了几天才有了感觉。
2、对心的功能第一点, 统摄九窍十二舍从而凝结成人的样子, 我只关注统摄,没有关注凝结这个点, 后者老师一说感觉就不一样了, 对统摄本身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心的功能的第二点, 通和接这一部分也有设计, 但没想到把它作为检验标准。总之对心的体会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26 22: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3-4-26 22:42 编辑

第五十四课 心与行为一、课程进程
1、回顾这几周在做什么?上一周在对心进行建模,找到心里面的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心?心与德的关系?
2、知道了德化生心。心是客观的主体性。那么心作为一个通神接物的结构,它是通过什么去实现接物的?这是这节课的内容,心的输出,行为。
3、分享。
4、新课:心统摄九窍十二舍,通过九窍十二舍实现心的输出,也就是行为。这个行为输出的过程也就是散势的过程。散势从而有所得。积德,心也得以扩容。

二、练习
心是如何输出行为的?在输出行为的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环节?
三、课文
德化之后,人对天之形势有了把握,从而有了主体性,这种天定的主体性就是心。心能使得形势不增不减地传递到心所控制的范围里的对象上去。所以心输出行为是这条思想和精神流水线的末端。这个过程中人实现了作为人的主体性,天定的那个主体性。这个过程出现任何偏差,这个天定的任务就无法完成,人就成了闭门造车,自绝于世界,造成与世界的完全隔离。所以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散势。在这个行为输出过程中,散天之形势。如何散势?

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四、编制心得
对心在体验上还是不是那么熟悉,我每天都是自以为在用心。不过,从德到心,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这么琢磨下来有了更多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3 23: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5课评课——
一、课程进程记录
1、回顾上节课:我们通过德来定义了心。提问互动:
1)什么是心?心最基本的最需要接受检验的就是你接不接物。心就是天心, 我们自己那个心思不叫心。
2)关于心的振穷趋急,它的最核心的要点在哪里,操作要点在哪里?所谓最核心的就是,如果我们所有的方法和工作都做完了,还没解决问题,那么最后解决问题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就是要检查我们客观主体性的主体性的客观性。去检查它的主体性的输出功能如何或者说自我控制的功能如何。
3、引出新课:心,客观的主体性,它上通神下接物,心去接物心会发生什么?就发生行为,我们会关注到后面很远的地方去找,接到了没有?接正确没有?我们往往会关心这些东西,关心这些之前,要先去研究行为。这个行为是个什么东西,我们都努力的在质上找行为,在质上找心在,这样就上流水线了。
4、同学分享:标签为推责任的风筝, 对主观主体性有了质性的把握。
5、新课:
1)用本和末来定义行为。行为的本是心的运动,是主体性,不管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心在做工。末是功能样子状态现象。
2)行为的描述模型:内部行为,包含“我”的内部行为内紧而造人和造出来的人的内部行为:志思。通过去分析“我”的行为就能理解主体性是主观主体性还是客观主体性。外部行为, 能量性的(气场)和功能性行为(能力)。
(3)不管内部还是外部,只能分析同一个行为,注意把握这种整体性。
6、尝试用自己设计的行为描述模型,描述自己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
二、我的不同及思考:
1、第二个问题互动的时间挺长,老师一直在等和引导,在这个点上呆了很久,就是让我们从质性上把握振穷趋急在心上的核心操作要点。我的回答只是从功能上而没有在本体特征上。各种回答接不了物也是一种主观主体性的表现吧。回顾那个内部操作,当时有点急就像是在猜,经验驱动, 没能回到流水线上去。
2、关于行为的具体分类,内部行为、外部行为,外部行为又有能量和能力两个方面去描述。这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自己的教案也仍然是经验驱动,没有回到行为的本体上去说, 所以不能完整地描述它。

停课周设计
劳动节周停课, 劳动本质上就是心在接物,就是行为本身啊, 刚好是观察行为的好时机。引导学员觉察自己的行为本身。

编后心得——
发现虽是停课其实也没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17: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6课 建设行为和交换行为
  一、课程进程设计1、回顾这几节课,从德的主体感到心,心是客观主体性,对心进行建模,通过建立的模型来评估人的功能和预测人的行为,对行为进行建模,行为的本和末,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
2、分享
3、这节课要继续看外部行为,从行为的功能上进一步辨析。
1)为什么要从功能上理解人类行为?行为是心的输出,心输出是要散势的,是要对外部做功的,通过行为的功能去判断这个心输出的有效性,来判断心的穷和急。
2)人类行为功能类型及两者之间关系。
3)什么是建设行为。
4)什么是交换行为。
5)梳理振穷趋急的模型,德,德的穷急;心,心的穷急。
二、课后练习
从行为功能角度去分析自己的建设行为和交换行为。
三、课文
   行为是心的输出,心输出是要散势的,是要对外部做功的,通过行为的功能去判断这个心输出的有效性,来判断心的穷和急。行为的功能从内部来说是要建设自我,也就是积德,所谓的长见识、长智慧。包含了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之外世界的认识。
   从外部来说是要完成和外界的交换,和物的交换,和人的交换,所谓“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相安。”最终目标是实现和天地整个大系统的相安。所谓“各得其所欲”。本质上是气的交换。



四、编制心得
从心又回到了德,到这里对振穷趋急有了一个整体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6-1 16:29 , Processed in 1.084363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