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9-29 23:20 编辑
第35周第68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一、 字 善为士者,不武--武:人德之勇武 善战者,不怒--怒:为人欲而战 是谓配天古之极--极:炉火纯青(我理解的) 二、理解经文 以天道治天下的圣人,不尚人德之勇武。 进行正义之战,不尚“为人欲而战”(怒),而是为天道而战。 胜敌之道,在于避实击虚,而不能“怒之以先、示之以实”(与)。示之以虚,隐于无形而无可击之,故能立于不败之地,后发先至。 合道的用人之道,是不自贵为人师,不与天争天,行不言之教,以天德天下。 这就是不争之德。这就是用人之力(为之以天,天下莫不为其所用)。这就是以德配天,唯有上古圣人极于此道。
三、概括 第六十八章(以德配天):揭示了以德配天之理。用治天下、战、胜敌、用人来具体说的:“治天下,不尚人德之武”、“正义之战,不尚人欲之战(怒)”、“胜敌之道,避实击虚,反之,我方不怒之以先、示之以实”、“善用者为之下”。 第六十七到六十八章:圣人之学,天道治天下的持而保之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样就是做到了以德配天。
四、心得 1、读到“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想到美国挑起的战争,无一不是为了美国利益集团的利益,它盯上哪,哪就变成战场变成灾难,无一不武、无一不怒。 2、把《道德经》理解为世俗陋智,再加以运用,越读越愚蠢。-----世俗陋智。世俗陋智。世俗陋智。多读了几遍,开始知道所指内容为何了,是歪了,邪了。还不是深浅的问题。比如“无为就是什么都不用干。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先让别人上,我躲后面。比如慈就是包容一切,妖邪也要包容,不能反击不能绝弃。” 3、《道德经》是圣王之学,读者是君王,不是普通人。切勿以治天下的道理、对号入座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而应该对号入座应用到治身治家才对。对普通人来说,自己并不是天下之君,而只是一身之君,一家之君,目标是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子孙满堂。----“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应用到--以治身治家”区别不大呀,自己的生活不就是身和家吗? ----意思是不要试图“篡位”(当别人的君),如:我读道德经了,我教别人怎么做吧。为天下先,好为人师了。先做好自己。 4、对“天”有了点这样的感觉:上班,单位就是我的天,--然后“具体的工作、同事们(人)、设备、工具材料(物)”这个整体似乎又成为一个小点的天,我要事天,把天交给我的这些事都装在心里,周到和学专业技能掌握关键。感觉心端正了。有行动力了。 5、为之下 “为之下”,“下”,有很多具体一些的含义,比如“不自贵为人师、行不言之教”。我还是会直接具体化狭化地理解为“就是不能为人师”,可是就得有人当老师,我看毛主席选集里,日本投降后还要打仗,很多同志们不理解,毛主席在会议上给大家用同志们能理解的大白话、道理、掰开了揉碎了地讲解,这是为人师,这是自贵为人师吗?毛主席明白形势、同志们不理解,毛主席能说清,就说了。--这不是“自贵为人师”,我知道了—我迷糊在不知道“自贵为人师是指什么”,是指“你并不能给大家指明方向,而你自认为能、非要指”,你不明白,你站的位置不对不正,但是你以自己是对是正的。 “不自贵为人师=不能当老师” “ 行不言之教=不能有言教” ----这个理解过程挺自动化的,我这里有个智障,障在形式上了,障在“有形”上了。
6、读和背 我说老实话:老师说每天打卡值得推广。老师一说话,我就想动。别人天天打,我也不理。----信我认为的权威,同学们也权威,我不认。信人了,没信人背后的东西,因为没体会没滋味。连续早晨读背了三天,基本上背下来了,带着不懂读,带着不懂背,查字典、看书滞后了几天。前几天我的惰性特别大,眼睛累,一身懒肉,而看手机微信信息,眼睛累了还看。这周坚持读和背坚持了三四天,生出了信心,读吧,投进去读吧,足够多了我就能记住一部分、大部分,上下文连贯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