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陶毅

陶毅《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22: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4日  持枢
  持枢, 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二释字
  1持造字本义:动词,保守,维护,控制
    ②动词:动词:抓握,抓住
2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建筑中扣住木板门轴两端的臼槽
    ②名词:中心,关键
3藏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
    ②动词:小心珍存,秘密收存、存储  cáng
4逆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
   ②动词:反向而行 ③动词:违背,反对
5盛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
   ②形容词:至极的,广大的,深厚的 shèng
6衰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
   ②形容词:干枯的,枯萎的,退化的
7纲造字本义:名词,提网的总绳
   ②名词:生物学分类中比科、目更大的类 ③名词:思想中的要点
8正造字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
   ②动词:收缴,课罚,收税 zhēng
③形容词:合乎公义的,有道理的 zhèng
9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
   ②动词:停战和解,媾和
10败造字本义:动词,敲破尊鼎或宝贝,损毁家当
    ②动词:破坏,毁坏 ③动词:损失,失利,失误
三翻译
   抓住关键,就是说顺从春季让万物生长,夏季让万物得到充分的养育,秋季让万物充分长成,冬季让万物得到储藏保证,这是自然运行的正常法则,不可触犯而违背它。违背自然法则,事情即便一时做成功最终也是失败,所以人主为政治治国的关键就是顺应自然之道,出生,养育,长成,保有,是不可违背的,未必自然之道,即使一时兴盛,最终也要走向衰败。这就是天道,是最为国君的根本纲领。
四理解联想事宜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超前,小学就开始使劲补奥数,写作,到了成年应该拼搏学习的时候却在大学里躺平混日子。在应该耍的年龄却使劲拔苗助长,在应该拼的年龄却躺平。就是没有追随孩子成长的天道。在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五提问:
   结合自己对华夏思想的理解,说说鬼谷子讲要持的枢,可能是个什么样的枢?
  鬼谷子讲要持的枢,就是什么人做什么事,国君要做装着天下人的事;为人臣要做对国君忠诚负责的事;父母对孩子以身作则,在父母的位置上尽职尽责,为人子女要在子女的位置上做好自己。单位领导要心系单位,员工要对老板负责!枢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尽职尽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5 21: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周第二天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二释字:
1造字本义:动词,石器时代的先民手持石器,伐木锄草,垦田耕作,辛勤忙碌
    ②动词:奋力挥动,使劲挥动、摇动,使进入紧张状态
2造字本义:形容词,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
   ②形容词:困顿的,不得志的
3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
   ②动词:散布,给予③动词:采用,进行
4造字本义:动词,逮捕,捆绑嫌犯,看押
   ②动词:限制,控制
5造字本义:动词,在地上活埋反抗者
  ②动词:设圈套无情陷害③名词:地面凹陷的地方
6造字本义:动词,一针针一线线,通过大量手工劳动将碎布缝缀成衣
   ②动词:连接,组合
7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
   ②动词:轻松抓取,悄然捕捉
8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
   ②动词:记载,记录 ③动词:约束,管理
9造字本义:名词,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
   ②名词:与两端等距离的位置 zhōng
10造字本义:动词,追究伤害,攻击报复。
    ②名词:恨意,所恨的人 chóu
三翻译:
  “中经”所说的是,那些为了振穷趋急,而施用厚德和言能的人。如果他们救助了困境中的人,那些被救者,是不会忘记其恩德的。所谓能言(策士),不失善人之类而广施恩惠;所谓施德,动能循理而能依道而行。所谓救拘执者,小人在拘执能被救养,则小人可得而使用之。策士生不逢时时,或者仅仅是免于填坑,或者成为善于加害嫉妒得能言善辩之人,或者放弃仁德而崇尚武力而成为一世雄主,或者被拘成为罪人,或者独守善道,或者在不断失败之中自立。
因此,道(中经之道)的关键贵在施道于人,而不是人施于道。施道于人者手中握权,人施于道者会失去天命。因此有“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等方法。《本经》中记载的如何做到这些的原理,运用变化的要点则在《持枢》、《中经》两篇中。
四理解联想事宜
  我想到企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规则管人,而不是人管规则
五提问:
今天的经文讲,中经的意思大概是说,有道之人固守道义于天下的道术,可以称之为中经之道。中经之道在于“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中经之要在于“贵制人,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制人而不是制于人的道术有: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并指出这些道术有其基本原理和运用中的变化规律。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在鬼谷子的论述体系中,持枢、中经、本经及本经阴符七术之间是什么关系?
本经阴符七术是根,
本经是本,
持枢和中经是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22: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周第三天
第十三周 第三天任务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微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下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二释字
1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
    ②动词:显示,表现③名词:外观,样子
2容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
    ②动词:存放,接纳,接受,包含
3象造字本义:名词,鼻子超长、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
   ②名词:事物的可观外形
4貌造字本义名词,人与动物丰富而各异的头部发型、发色特征
    ②名词:外形,形态,样子
5爻造字本义:动词,古人效法天地之变的规律,用阴阳的组合(八卦 变化,推测、计算世事的变化
   ②名词:八卦的基本单位,一个阴阳组合
6淫造字本义:动词,降雨过度,雨天连绵不尽
    ②动词:在积水中长期浸泡浸渍而改变内质
③动词:由于雨天或意外原因而长久停滞
④形容词:泛滥的,放纵的,过度的
7僻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可怕灾难而躲进偏远岩穴
    ②形容词:独处自闭的,缺乏沟通而难于理解的
8翼造字本义:动词,在肩背上系人工翅膀,助跑试飞
    ②动词:强烈渴望,企图,希望③名词:翅膀
9商造字本义:名词,远古凿岩而居、或穴居于大型溶洞的部族
    ②名词:从事贸易、买卖的人③名词:贸易活动
10微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
   ②副词:缓缓地,小幅度地,不明显地
③形容词:迟缓的,衰落的
三翻译
所谓见形为容,象体为貌,就是根据卦爻和卦象来推测事物的吉凶征兆,这也就是爻所起到的作用,就像依据阴阳爻的位置和卦象之理,可以推测吉凶,可以从一个人的外在行动,声音,体态容貌等信息推测他的内心世界。有道德操守的人,目不斜视,而不旁听,说话必定称引《诗经》《尚书》中的文句,行为既不过分,也不邪僻越轨,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容貌庄重,表情温和,不能通过外在相貌来猜测他的内心。遇到这种情况就更快隐藏在的真情,弥补好语言和行为中的漏洞,离他而去。
所谓闻声知道音,就是处理双方意气不合,彼此之间施恩惠和行友爱不能想通的一种方法。因为商与角不相合,徽和羽也不相配,能作为四声之主的,只有宫声了。所以音调不和谐,人听起来就会感到难受。因而言谈话语或说话声音中如果有散,伤,丑,害的毛病。那么,说出的话必然是非常刺耳而无法让人接受的。即使有美好的品行,受人赞誉,也不能象比目鱼,比翼鸟那么亲密无间,互相配合,这都是由于意气不合,言语不协调的缘故。     
四理解联想事例
相由心生,一个人30岁以前的样貌是爹妈给的,30岁以后就是自己的经历,心性,德行所决定的。
五提问:
昨天的经文列举了中经制人而不制于人之法,今天的经文讲述其中的形容体貌和声音之法。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形容体貌和声音之法,为什么能够制人而不制于人。
一个温和善良的人一个奸诈的人,它们是否有德,能否守道能从体貌上声音之法上可以判断,从而是制于人还是受制于人也能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7 22: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陶毅 于 2022-9-7 23:15 编辑

  9月7日  十三周第四天
“解仇斗郄”,谓解羸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二释字
1解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
②动词:分割动物肢体,剖析
2羸造字本义:形容词,羊只因老幼瘦弱而毫无抵抗力
②形容词:动物因老幼瘦弱而无抵抗力
3微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
   ②副词:缓缓地,小幅度地,不明显地
   ③形容词:迟缓的,衰落的
4斗造字本义:名词,长柄勺子
②名词:鼓形量器 dǒu
5耻造字本义:形容词,耳听批评,内心羞愧
②名词:令人羞愧的事
6盅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用于司酒或司茶的小圆壶,常置于茶盘或酒盘的中央
   ②名词:品茶品酒的无把小杯③量词:杯
7郄造字本义:名词,山谷中的城邑,据传为晋国大夫叔虎所受封的城邑,即今山西沁水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

8御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用于司酒或司茶的小圆壶,常置于茶盘或酒盘的中央
   ②名词:品茶品酒的无把小杯
9胁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强力挟持,威逼其接受要求

10负造字本义:动词,用肩驮贝而行
②动词:把重物放在背上,背,驮,担荷
③动词:承受,遭受,承担
三翻译
  解仇斗郄”的方法是消除那些微不足道的仇隙,使强者相互争斗;“斗郄”就是使强者相互争斗。强者已经相互争斗,就要称颂胜利的一方,拔高胜者的功劳,盛赞他的气势。对于弱者,就要为他的失败哀伤,为他的力量卑微,名声受损,祖宗受辱而表示痛心。所以,胜利的一方就会宣扬自己的功劳和气势,一味进取不知退让。弱者听说对方哀怜他的失败,看见他的伤痛,就会加倍增强自己的势力,和对方殊死搏斗。这样,强者的力量不会过于强大,防御也不强大,那就“我”就可以从中取利,胁迫双方,将其吞并。

四理解联想事例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五提问:
昨天的经文讲中经之术中的形体容貌和闻声知音,今天讲述解仇斗郄,“辩说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故羸微为仇,从而解之;强者为隙,从而斗之也 ”,弱者之间相斗,宜解之;强者之间相斗,宜斗之。提请思考的问题是,解仇斗郄与中经之道“振穷趋急”的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都是斗争,方式不一样。解仇斗郄,就是团结弱者,使强者互相斗争。振穷趋急是解救陷入困境和危险的人。一个是挑起斗争,或者让斗争更激烈。一个是解救陷入斗争中的人。如果用火来形容,一个是让火烧得更大,是救部分人。一个是灭或救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8 22: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8日
  十三周第五天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
“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外,议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因以怀惧,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尽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二释字
1缀:一针针一线线,通过大量手工劳动将碎布缝缀成衣。
2去:离开住地,前往他方。
3贞:在神鼎上祭拜占卜,察看神迹。
4庶:在家炊煮。
5款:焚木祭天。
6却: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
7伺:侍从等候在主事者身边,以便随时听从驱使。
8验:相马师检测马匹。
9忌:想法受约束,不能随心所欲。
10讳:有违感情、道义的话题。
11恐:强调心脏因惧怕猛跳,犹如遭受重杵撞击。
三翻译:
缀去”的方法是,对那些离去的人,用套近乎的言语联络,使他们不忘自己,旧情仍存。对于忠贞信义的人,要称颂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说他们将来可以大有作为,也可以回来和自己共事,对方领会意思必然满怀期望和喜悦。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检验自己的经历,表达依依不舍的心意,和要走的人联络感情。那么,此人虽已离去,必定把“我”的情谊铭记于心。
“却语”的方法是,伺机观察对方的短处。所以,人话多了必然会有过失,要议论他的失误并加以验证。要用那些触犯禁令的言谈来吓唬他,使他畏惧。然后,真诚地安抚他恐惧的心向他表明自己没有恶意,让他安心,收起话语为其保密并离开。还要叮嘱他不要再把这些过失暴露给有见识的人。
四理解联想事例
  用人用其长,避其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五提问:
  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两术的共同性在哪里?
两术“缀去”“却语”都是攻心,术不一样,结果是一样的,为我所用,按我的意图用两术达到我想要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9 23: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陶毅 于 2022-9-9 23:33 编辑

9.9日
十三周第6天

“摄心”者,谓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敬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己。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诚于己。遭淫酒色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其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之。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唤存也。

释字
1摄:攝,籀文手,表示抓持、控制双手捏耳),表示耳提面命,控制对方。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双耳手,表示抓持、控制聶,小声说话),表示小声命令对方。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摄”,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双耳简化成“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攝,引持也。从手,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摄,引入并操持。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聶”作声旁。


2逢: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双方在封建的边界相遇。逢,金文辵,行进夆,在边界相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双方在行进中相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旅途相见为“遭”;称未经邀约的到访为“遇”;称在地界上相见为“逢”;称意外相见为“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逢,遇也。从辵,峯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逢,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用省略了“山”的“峯”作声旁。


3伎: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技”的本字,表示巧能。伎,籀文支,即“技”的本字,巧能),表示有一技之长的人。造字本义:名词,古代表演百戏杂技的艺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支”写成古籍常假借“伎”代替“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伎,與也。从人,支聲。《詩》曰:人伎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伎,党与。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支”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穷究他人,伤害他人而手段多端。”


4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甲骨文袁,衣物又,抓、持亍,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简体甲骨文将“袁”简写成“衣”。金文加“止”(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袁”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远”,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袁”简化成“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遠,遼也。从辵,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远,辽远。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袁”作声旁。


5遭:”是“”的本字。,甲骨文两个“東”,两个行囊,借代两个旅人口,说话),表示旅途上相遇的两个旅人互致问候。金文用“曰”(说话)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口”,明确“问候聊天”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的“相遇问候”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辵”(行进)另造“”代替,表示旅人相遇。造字本义:动词,旅途相遇,互致问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旅途相见为“遭”;称未经邀约的到访为“遇”;称在地界上相见为“逢”;称意外相见为“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遭,遇也。从辵,曹聲。一曰邐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遭,路上偶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曹”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遭”是迤逦而行。


6观: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着两只大眼的大鸟,两只大眼之上是夸张醒目的眉羽,整个字形像类似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当雚”的“大眼睛猛禽瞪大眼睛察看”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見”另造“觀”代替,强调猛禽夸张的大眼“无所不见”的洞察力。造字本义:动词,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观”,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雚”简写成“又”,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简写成“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觀,諦視也。从見,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观,审谛察看。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雚”作声旁。


7漫: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慢”的省略,表示低速度、徐缓。漫,甲金篆字形暂缺,隶书水,水体曼,即“慢”的省略,徐缓),表示水向四周缓慢地流动。推测造字本义:动词,水满横溢后缓慢地、无方向地四处流动。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冃”(“帽”的本字)误写成“日”,将隶书字形中的“寸”写成“又”
8澜: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欄”(栏)的省略,表示小栅门。澜,篆文水,波阑,门栏,栅门),表示如栅大波。造字本义:名词,高大如栅的水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澜”,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闌”简化成“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瀾,大波爲瀾。从水,闌聲。漣,瀾或从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澜,大波为澜。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阑”作声旁。涟,这是“澜”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连”作边旁。


9守: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10由: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由”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水”另造“油”代替。
11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借代居所。存,籀文“才”的变形,居所子,后代),表示表示定居生活,繁衍后代。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才”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安居乐业,传宗接代,世代延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存,恤問也。从子,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存,体恤而关切。字形采用“子”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三翻译:
“摄心”的三法是,见到好学而技艺高超的人,就四处宣扬他的名声;他的才能一旦得到证明,就真心惊叹他的名声,这样对方就会在心里和自己拉近关系。把他的成就显示给众人,用过去的经验证明他的成就,并表示自己真心为他高兴。碰到贪酒好色的人,要想办法打动他,用音乐感动他,说明沉湎酒色必然会加速灭亡,表达人生苦短的忧愁。这样他会因为学到了技艺和音乐而欢喜,同时也因戒绝酒色而延长生命,最终明白自己对他的心意,并相约后会有期。
“守义”的方法是,与人交往要坚守仁义,并且用仁义来打动对方的内心,使其心意相通。既然是探知对方内心,就应该明白对方的心意所在。通过仁义之道,从外在到内里控制他的内心,由此就能无往而不胜,使其跟随。所以,小人和对方勾结,用旁门左道就会败坏国家,夺取政权。不是贤明智慧的人,不可能用道义来保家卫国。圣人崇尚道义的精微玄妙,确实是因为“道”可以转危为安,救亡图存。
四理解联想事例
   如何用人,用好人。摄心,为名还是为利?用他偏好的利益留住他。
五提问
   今天经文讲述中经最后两术摄心和守义,提请思考的问题是,对“好学伎术者”和“淫色酒者”如何摄心?守义之术的核心环节在哪儿?
对“好学伎术者”和“淫色酒者”摄心上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适合这种人的方式方法,达到摄心掌控。守义的核心在于守天道,遵循天道规律,先守己再牧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9 23: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陶毅 于 2022-9-10 21:14 编辑

    第十三周 第七天任务
  整理中经之术的逻辑体系,并说说自己的心得。
   中经主要是外在立世的策略和技巧。制人而不被人所制。
根: 制人而不被人所制
本: 贵制人,不贵制于人
末: 见形为容
   象体为貌
   闻声知音
   解仇斗郗
   缀去,却语,摄心,守义
心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何观察对方,考察对方,利用对方,控制对方,不被对方控制,是有策略和技巧。如何运用好这些技术使我们的工作生活得心应手,这才是我们需要学习,思考的本质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22: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陶毅 于 2022-9-11 22:43 编辑

  9月11日    十四周第一天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二:释字
1盛:chéng,shèng
shènɡ 繁荣;兴旺,强烈;旺盛,(规模、声势等方面)大;隆重,深厚,普遍;广泛,丰富;充足,表示程度深;力度大,(Shèng)姓 ;
chénɡ把东西放进容器,容纳;
神:shén 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古代神话传说中指神仙或道德、能力高超的人死后的精灵,不平凡的;极其高超的;不可思议的,精神;注意力,表情;神气
道的使者
纪:1jǐ姓;
2jì法度,同“记”,用于“纪念、纪元、纪年、纪要、纪行、纪实、纪事(跟“记事”不同)”等词中,时期,年龄,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级,在代之下,世之上,跟年代地层单位的“系”对应。如古生代有寒武纪、奥陶纪等,中生代有侏罗纪、白垩纪等。,料理;经营;
术:通道 ,不是能力。是能力所为所显,能力是术的母亲,术是能力的儿女,能力就是气。
    不正的术为无术,非术。
3莫:mò没有谁;没有什么,不,不要;别,表示揣测或反问,( Mò )姓
4: xíng 形状;样子;外表,实体;身体,显露;表现,对照;比较
5名:mínɡ名字;名称,取名;名字叫做,说出;称说,名义,声誉,有名的;出名的,占有,用于人,用于名次
6舍:1shě 放弃,把财物送给出家人或穷人;2shè 房屋;住所,谦辞 ,用于对人称自己亲属中的晚辈或年纪比自己小的同辈,谦辞 ,对人称自己的家,饲养家禽、家畜的圈,用于距离(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7源:yuán 水源,来源
8端:duān端正,(东西的)一头,(事情的)开头,起因;根源,方面;项目,用手平举(东西)
9使:shǐ 差人做事;派遣,用,令;叫;让,使者,奉命代表国家出国办事的人,假如
10窍:qiào 孔;窟窿,比喻事情的关键
三:翻译
   盛神中有五气,五气是指志、思、神、心、德 。五气之间的关系是志与思负责运物化物成物,负责提供推动力。神是让这种推动力,变得更加源源不断和充沛的力量。心,是储蓄和输出五气的场所,宿舍。德,是负责把五气之功所能运化的范围,输布到最高极致。故说,神谓之长,心谓之舍,德为之大。
养神之所归诸道。所,是根由之意,不是场所。归诸道,诸是于的意思。养神之本,在于复归于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道是天地的造始者,纲纪,是远古时期结绳记事的产物
物之所造,天之所生。道是万物的创造者,也是天地的创生者。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
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看不到它的形质,不知道它的名状,被人称之为神灵。
道,是神明之源,是造化的开端。圣人以德来养五气,心能得一,是说心得神明,就会获有道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七术,全是通过对心气的运用来造化和改变世界。这便是心气之道。所由,是说心气源于道。要运用心气,得先有心气,气怎么来呢?在于合道修德。有了心气怎么运用?用在什么地方上面呢?神灵舍于心,心气所专注之志虑思意,所行之事,便是所舍。
九窍,双眼,双耳,嘴巴,两个鼻孔,阴门,魄门,为九窍
十二舍,指五脏六腑,加上心包,为十二舍。
九窍十二舍,都是心来总摄。
真人,是指能够与天为一,神气与天相通之人。
四:理解联想事例
  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无论做什么人,圣人,真人,普通人,都要有德,德之根本。无德人这条路就走不长。
  
五:提问:
   2段经文讲述了道德神心及九窍之间的关系,并定义了心术。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心是怎么形成的?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信息通过九窍十二舍进来,心气化物,有个地方收集转化,这个地方就形成了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23: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2日   十四周第二天
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二释字
   1摄:shè 吸取,用摄影机、摄像机等拍下人或物体的影像,兼理;代理
受:shòu 接纳;得到,遭到(某种不幸或损失),忍耐,适合
真:zhēn符合客观事实的(跟“假、伪”相对),的确,清楚;确实,指真书,即楷书,人的肖像;事物的本样,本性;本原
修:xiū 装饰使完美;使恢复原来的面貌和功能,兴建;建造,撰写,学习、研究,宗教徒学习教义,并遵照教义立身处世,削或剪,长(cháng),(Xiū)姓
练:liàn反复学习或操作,经验多;纯熟,简要,白色的绢,把生丝放在沸水里煮,使柔软洁白
2通:1tōng 可以穿过;能够到达,连接;交往,告诉;使知道,使不堵塞,全部了解;彻底懂得,熟知某方面的人,顺畅;运行无阻,普遍的;共同的,全;整个的,用于文书告示等;2tòng 用于动作;
3化:huà变化;改变,用言行引导、影响,使有所转变,风俗;风气,融解;消除,(僧人、道士)求人施舍,(僧人、道士)死,指化学,后缀。附着在某些成分后面,构成动词
4静:jìng没有声响;不出声,安定;不动(跟“动”相对),使平静或安静
养:yǎng 供给生活所需的钱物,饲养(动物);培植(花草),生育,非亲生而具有抚养关系的,培养,品德、学识等方面的良好积累,使身心得到休息和滋补,保护;维修
5衰:shuāi 由强变弱;减退
6威:wēi 强大的力量;使人敬畏的气势,凭借力量、气势震慑或逼迫
7势:shì 势力,事物表现出来的状态或趋向,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样子;姿态,雄性生殖器
8同:1tóng 一样,没有差别,跟(某事物)一样,一起;一齐(做或从事),引入跟动作有关的另一方,引入比较的对象,和,(Tóng)姓 ;2tòng【胡同 】巷子;小街道 ;
9执:zhí拿着;握着,主持;掌管,施行,坚持,凭单
10施:shī 实行;推行,给予,加上;加给,施舍,把自己的财物送给穷人、僧尼或寺庙,(Shī)姓
11怀:huái胸部;胸前,心意;心胸,思念,心里存有,腹中有(胎)
12包:bāo裹起来的东西,装东西的袋子,用于成包的东西,鼓起来呈半球形的东西,四面围13住;围绕,容纳;总括,总揽任务;全面承办,担保;做出承诺,约定专用,(Bāo)姓,把东西裹起来
14虑lǜ思考,担忧;忧愁:
三翻译
  圣人通过修炼,可以使人与天复能相应,复合而为一。认识万物的关键,在于人身的九窍。人以九窍与物相接,再反馈到心中,如果心中无术,就无法理解事物。
人和人,同样都是九窍,同样都是以九窍感知外物,有的人聪明很快能理解事物,而有的人不能理解,就是在于心有其术,在于舍神,心无其术,在于心不舍神。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通是指通于一,则五气得养。通道之后,再内守精神,可得化气。道生之,神化之。人得之,复运之化之。化气,是神化之气。化气,再进一步分化为五气。圣人再以心气对五气的运行,来制御天下。
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志是锁定目标任务,思是锁定解决任务的最佳选择,也就是谋划。神是负责供持续向前推进的动力。心是动力的发源地。德是行动产生的效用,所能覆盖惠及的范围。失败的关键,事业能够持续多长远,功能立多大,关键在于神的驱动力。所以说,神其一长也。
静和者,指圣人恬淡虚静,抱神合道,精神内守。精神守于内,则能养气。养气得其和,心养气,与天地通于一气,与万物处其和,则志、思、神、德四者不衰。四者不衰,则能四边威势无所不为,把四者存而舍于心中,这便是以神明之能,运化百姓和万物。
能以神化归于身,运化万物者,这样的人便是真人。具体的来说,真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他与天同一,与道相合。执道之一,而衣养天下万物。怀天心,施德养,真人以天心为心,以天德为德,衣养万物。他能够以自然无为虚静自守,包宏志虑思意,而以威势施于天下。这样的人,便是真人。
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为士之人,能够通达真人之道,抱一内守,其神全盛,故可以养志。
四理解联想事例
  圣人,真人通过修炼,志,思,神,心,德各自在位运行,能做到天人合一。人也是一样,通过志,思,神,心,德的在位运行,能做合格的人,不是伪人。
五提问
     2段经文讲述了圣人和真人是什么。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圣人借此获得真人的能力,请你说说圣人是如何获得真人能力的?
  真人能让志,思,神,心,德每个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正常运行,互相促进,彼此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2: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3日 十四周第三天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识明矣。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二.释字
、欲: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
2、使:外交官手持旌节护照,奉命与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文件。
3、散:持械打、扯麻皮,使麻缕与麻青分离。
4、徨:步伐不坚定,慌慌张张地走。
5、烦:思虑过度,头脑发热如火烧。
6、识:辨认武器。
7、安: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
8、外:远离居所、发生坠亡的风险环境。
9、法: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
10、养:牧羊或圈羊喂草。
三.翻译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   要立志,然后才能立事。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首先取决于他的气志。所以,立事之前,先立志。养志就是需要知道自己 到底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我们之所以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因为心气,思虑不够通达.
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心生欲,进而生志.志存于心,接着就会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欲求. 所以说志是欲的使者.志是连接梦想和成功之间的桥梁.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生而为人,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原因在于有的人志大,有的志小.志大志小的根源在于欲求过多,心气散了,心气散了,志气就会衰,志气衰,则思虑不足以通达世界.
故心气一,则欲不偟       怎么样才能让心气不至于消耗在无意义的欲望之上?在于恬淡虚静,抱身守一.这样人的欲望就不会过度.
欲不徨,则志意不衰, 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欲望不重,人的意志就不会衰弱,始终处于盛满的状态,意志不衰,则思想就通达.
                          人笨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欲望太多,精神不能内守,是自己精神衰弱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  人与万物相同和通,  则乱气就不会烦于胸中.志衰之人不能理物,等物撞进自己的内心,无法理解,应对无措,这样就会产生乱气,所有的烦劳都是因为愚蠢所产生的乱气,在心中浮荡.
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      当人的精神处于一种恬静的状态,这样就更能够进一步养气,.养气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和通万物.先知己,方能后知人.
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识明矣. 养志,则心能与万物和通.知人,则能对各种人都一览无余,达其本质.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  知人知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通心识人之术,用来识人用人,必须先了解他所养的气志.看他养志养的有多坚实,考察其所志心笃行之事,这样就可以了解其真实才智.人的才智取决于一个人养志的状况.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人如果不养志,就不能万物和通,就不能养气.乱气烦胸,必然心气不固,心气不固思虑就不能通达外物,什么都想不明白.如果连理解都无法执行,思不能理,则志不能注.志无法灌注充满,者不足以驾驭和控制事物,人无法欲求他不能理解的事物,人也不能控制他所不能欲求的事.心中没有和气,全是乱气冲撞浮荡,这种状态神明不能舍心,就会导致丧失心神.人丧神以后就会陷入迷惑,看不清事实真相.如果 一个人连神都没有了,他和外物无法相会,就如同行尸走肉,这就是参会不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养志的根源在于安己.安己在于同天合道,抱神.守一,人不离道,知常不妄,恬淡虚无,神明舍心,不役于物,不累于欲,这样就是安己.这样的状态人才能意志坚实,能成就事业.
四.理解联想事例
     人一旦有志立志了,就不会散下去,干任何事就有支撑,能坚持下去。一旦无志,就会一事无成。
五.提问:
本段经文讲述志得养的运行逻辑,欲-使者为志-多则心散志衰 -思不达-不和通-乱气烦于胸中-欲徨........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欲不徨在养志中为什么这么重要?
志(桥梁)—养志-立志—立事—成就
     心气足{养气足}—产生志
:心生欲—生志
欲多-心散-志衰
养志—心通—通万物
用人-知其养气—察其所安—知其所能  
己安—志坚-神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9-18 12:06 , Processed in 1.099606 second(s), 14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