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15999336089

韩志华的《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21: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6日中经
第十三周 第三天任务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微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下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一、查字正音
1. “邪”的字源解说
“琊”和“邪”是“玡”的异体字。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讶”的省略,表示惊诧无语。玡,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   (王,玉,即“琅”,玉砌回廊)  (牙,即“讶”),表示美得令人惊讶的玉砌回廊。楷书异体字“琊” 加“双耳旁” (邑,借代宫殿),强调宫殿区内的玉砌廷廊。楷书异体字“邪” (篆文 )省去“琊”字 中的“王” (玉)。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令人惊艳的玉砌回廊。古籍多以“琊”代替“玡”。“琅”和“瑯”(郎)是宫殿区内用冰清玉洁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廷廊;“玡”和“琊”(邪)是宫殿区内令人惊艳的玉砌回廊。因此古籍中“琅玡”也写作“琅琊”,或写作“琅邪”,或写作“瑯琊”,或写作“瑯邪”。
2. “僻”的字源解说
“僻”是“ ”的异体字。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避”的省略,表示表示躲避。 ,篆文   (厂,岩崖)  (辟,即“避”,躲避),表示为逃开野兽、逃开兵灾而躲进偏远岩穴。篆文异体字 用“人” 代替“厂” (岩崖),表示逃避者。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可怕灾难而躲进偏远岩穴。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多以“僻”代替“ ”。
3. “淫”的字源解说
“淫”是“霪”的本字。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婬”的本字,表示帝王在宫廷中与众多宫女放纵性爱,寻欢无度。淫,篆文   (水,雨水)  (㸒,即“婬”,放纵性欲),表示降雨放纵,即雨天连绵不断。造字本义:动词,降雨过度,雨天连绵不尽。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㸒” 写成 。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字音相同,古籍常假借“淫”(降雨过度)代替“婬”(纵欲过度)。当“淫”被习惯性假借代替“婬”后,俗体楷书 再加“雨” 另造“霪”代替,强调久雨不停。古籍多假借“淫”代替“婬”和“霪”。
4. “温”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1分2分3分4分5分

网友总评: 4分
“𥁕”的是“溫”的本字;“昷”是“𥁕”的异体字;“温”是“溫”的异体字。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盆”的省略,表示宽敞的盛器。𥁕,甲骨文   (像一个人站在水中)  (皿,即“盆”的省略,浴盆),表示站在浴盆里洗澡。简体甲骨文 省去“止” ,将 简化成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站在水中的人 写成“囚” (“泅”的省略,浮游),表示漂浮在浴盆中。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囚”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当“𥁕”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 再加“水” 另造“溫”代替。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𥁕” 写成 。俗体隶书 将“𥁕” 简写成“昷” 。造字本义:动词,将浴盆里的水加热到不冷不热的宜人温度,以便浸泡洗浴。古籍多以“温”代替“𥁕”和“溫”。古籍常“温暖”并用,“温”的本义是加热浴盆;“暖”的本义是烤火或晒太阳。
5.“商”的字源解说
商,甲骨文   (辛,锥、凿)  (穴,岩洞、石洞),表示开凿安全栖居的岩洞。有的甲骨文 将“辛” 写成“双辛” ,强调集体开凿岩洞。有的甲骨文 加“囗” (即“囧”,窗洞),表示在岩石上凿穴凿窗。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加四个“口” (大量窗洞),表示在岩洞里开凿众多采光通风的开口。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古凿岩而居、或穴居于大型溶洞的部族。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辛” 写成“立”头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据记载,距今约4500年以前的五帝时代,帝喾之女简狄生下智慧超群的儿子,他善于契刻作书,被尊称为“契”;契善于在家中驯养飞禽,因此也被荣称为“阏伯”;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地(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境),商地人的先祖为穴居部落。契的六世孙王亥驯养牛马,制作车具,在各部落之间进行以物易物贸易,开创初始的商业文明;而王亥的七世孙成汤,凭借商业经济获得的部族实力,推翻夏朝,以始祖的封号为国号建立商朝。从契到汤的14代,商人8次迁徙,在中原留下了许多以“商”为名的地名,诸如“商丘、商山、商州、商县、商水、商河”等。契的后代出于对始祖契的高度遵崇,将契的诞生美化为“玄鸟生商”的神话,有意无意地隐去先祖与落后的穴居部族之间的联系。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启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6. “角”的字源解说
角,甲骨文 、 像牛或其他大型动物头上弯曲、尖硬、带纹路的自卫器官,古人将其用作量器和乐器。金文 、 在顶端加 、 ,表示挂扣。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的挂扣状 写成了“人” 。造字本义:名词,牛、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亦用作量器和乐器。隶化后楷书 有较大变形。
7. “徽”的字源解说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微”的省略,表示不显眼的、极少的。徽,篆文   ( ,即“微”,不显眼、极少)  (糸,系丝),表示暗中系结、作为辨识记号的丝线。造字本义:名词,系结在物品上作为辨识记号的丝线或绳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
8. “羽”的字源解说
羽,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鸟类体表轻韧防水、护身保温的器官,画出了羽轴 和羽枝形状 。有的甲骨文 像鸟的正羽,用羽枝形状 代替羽毛形状 ,并将羽枝 高度简化为 ,并在羽轴下端画出植入鸟类皮肤的羽根 。重复结构 表示鸟类身上有大量这种轻韧防水的器官。简体甲骨文 省去羽根形状 。金文 、篆文 基本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鸟的翎毛,覆盖体表的器官,轻韧防水,有护身保温作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简写成 ,鸟毛的细绒和枝状形象消失。
9. “翼”的字源解说
“翼”与“冀”本同源,后分化。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戴”的本字,表示披戴面具。翼,金文   (飞,飞翔)  (異,即“戴”的本字,披戴),表示身披羽装,尝试飞行。有的金文   (羽,翅膀)  (異,披戴)  (双脚,奔跑),强调飞行所需的羽装和助跑。人类自古渴望飞翔,中国古人尝试在肩背上系着人工翅膀,借助跑产生的风力实现飞天梦想。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在肩背上系人工翅膀,助跑试飞。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羽”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異” 写成 。当“翼”的“系翅试飞”动词含义消失后,人们将表示“梦想、渴望”的“翼”写成“冀”。
10. “须”的字源解说
“須”是“鬚”的本字。須,甲骨文   (人,成年男子)  (像下巴)  (彡,毛发),表示长在下巴上的毛发。有的甲骨文 将“人” 与下巴上的毛发 分写。金文 以“面” 代甲骨文的下巴形象 ,表示“須”为长在面部的毛发。有的金文 写成“页” 、“彡” 会义。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古人敬重自生自长的毛发,所以两腮和下巴粗茂的毛发便成了男子的非有不可的标志。造字本义:名词,男子两腮和下巴标志性的毛发。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頁”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须”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 简化成“页” 。古籍多以“須”代替“鬚”。
二、翻译
所谓“见形为容、象体为貌”,就是根据卦爻和卦象来推测事物的吉凶征兆,这也就是爻所起到的作用。就像依据阴爻阳爻的位置和卦象之理可以推断吉凶,可以从一个人的外在行动、声音、体态容貌等信息推测出他的内心世界。有道德操守的人,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说话必定引用《诗经》和《尚书》中的文句,行为既不过分,也不邪僻越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遵循道德的要求,容貌庄重,表情温和。这种人不可能凭借外表来了解他的真情并取得他的信任。遇见这种人,就要赶快隐藏自己的真情,堵塞好语言和行为中的漏洞,离他而去。所谓“闻声知音”,就是处理双方意气不合,彼此之间施恩惠和行友爱不能相通的一种方法。在五音中,商音与角音不相合,徵音与羽音不协调,能够主宰协调四声的,只有宫音了。所以音调不和谐,人听起来就会感到难受,因而言谈话语或说话声音中如果有散、伤、丑、害的毛病,那么说出的话必然是非常刺耳而无法让人接受的。即使有美好的德行和盛大的声誉,彼此间也不能像比目鱼和比翼鸟那样亲密无间和谐相处。这都是因为彼此意气不合、语言不协调的缘故。
三、理解联想事例
如果想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陶冶情操,安徐正静,不说不合适的话,知行不二,与人与物和谐相处。
四、今日提问
提问:昨天的经文列举了中经制人而不制于人之法,今天的经文讲述其中的形容体貌和声音之法。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形容体貌和声音之法,为什么能够制人而不制于人
答: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一个道德情操高尚,行为举止端庄,谈吐得体高雅的人即使静默不说话,就能起到牧人制人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7 21: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7日中经
第十三周 第四天任务
“解仇斗郄”,谓解羸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一、查字正音
1. “解”的字源解说
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解,甲骨文   (双手,抓持)  (角,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  (牛,长角的动物),表示屠夫双手 从牛的头 上剖取牛角 ,牛角上的两点指事符号 ,表示血滴。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代表剖牛。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角”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牛” 写成 ,并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手 ,另加“刀” (切割),强调剖宰,字形结构有所调整。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角”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和“牛” 简写成 。汉语中常“解剖”并用,“解”表示分割动物肢体,目的是化整为零;“剖”表示切开动物的胸腹,目的是进入内部观察。
2. “胜”的字源解说
“胜”是“鮏”的异体字;而“腥”是“胜”的异体字。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性”的省略或假借,表示事物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鮏,甲骨文   (自,鼻,嗅、闻)  (鱼,水生动物),表示从生鱼嗅到的难闻气味。有的甲骨文 简化字形,用“生” (“性”的省略)代替“自” (鼻子、嗅觉),表示鱼类难闻的骚臊特性。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异体字“胜” 用“肉” (动物的有机组织)代替“鱼” ,强调野生动物发臊的普遍特性。有的篆文异体字“腥” 用近音的“星” (xīng)代替“生” (性 xìng )。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鱼等野生动物发出的气味,粗浊呛鼻,恶臊难闻。“胜”被异体字“腥”代替之后,“胜”字中本该读“性”( xìng )的“生”,被误读成 shēng 。而《汉字简化方案》则用字形简单、字音相近的“胜”合并代替字义毫不相关的“勝”。
3. “功”的字源解说
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   (工,巧具)  (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力”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力” 写成 。
4.“势”的字源解说
埶(艺yì),疑为“執”(执zhí)的变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拘捕罪犯。勢,篆文   (埶,疑为“執”的误写,拘捕)  (力,强力),表示强力拘捕。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势”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埶” 简写成“执” 。
5. “耻”的字源解说
“耻”是“恥”的异体字。恥,金文   (耳,听)  (心,感受)。在古人看来,耳朵和良心都是敏感的器官,能分辨是非。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耳听批评,内心羞愧。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止” 。
6. “盅”的字源解说
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核心。盅,金文   (中,核心)  (皿,器皿),表示置中的器皿。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中” 简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用于司酒或司茶的小圆壶,常置于茶盘或酒盘的中央。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
7. “苟”的字源解说
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勾”同源,表示勾连。苟,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人 头发上沾满了带刺芒的蒺藜 。有的甲骨文 将蒺藜形状的 简化成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由“人”形 和表示植物的“艹” 所构成的 简化成 ,并加“口” ,写成会义字。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句” (勾),并以“勾”为声旁;同时加“艸” ,强调其植物属性。造字本义:名词,中国特有的伞形科藁本植物,果实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皱纹,体轻质硬,果柄易折断,果球表面的芒刺容易粘附人或家畜的毛发,以便四处传播。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卄” ,将篆文字形中的“句” 写成 。
8. “倍”的字源解说
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呸”的本字,表示唾弃、不接受。倍,篆文   (人,当事者)  (咅,即“呸”的本字,唾弃),表示唾弃、背叛。造字本义:动词,唾弃、背叛。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咅” 写成 。
9. “胁”的字源解说
脅,篆文   (劦,即“协”,众人合力)  (肉,代身体)。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强力挟持,威逼其接受要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10. “退”的字源解说
退,甲骨文   (豆,食器)  (止,即“趾”,脚板),脚趾朝着与食器相反的方向,表示离开进食的餐桌。有的甲骨文 把食器“豆” 写成空的“皿” ,表示食物吃完。金文 加“彳” (行),强调从餐桌走开。籀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器“豆” 写成“日”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同时再加“止” 。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止” 。造字本义:动词,餐毕下桌离席。隶书 承续籀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 。
二、翻译
“解仇斗郄”,谓解羸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所谓“解仇斗郄”,就是团结弱者,使强者互相争斗;所谓“斗郄”,就是使强者互相争斗。强者相斗之后,取胜的一方,就会夸耀功劳,壮大声势;失败的一方,就会为自己的失败感到悲哀,为自己地位低下感到伤心,为自己的名声感到污辱,为自己的宗族感到羞耻。取胜的一方宣扬自己的武功、威势,一味地进攻而不知后退;失败的一方,看到自己的损伤便奋发图强,于是增加了成倍的力量,拼死抵抗,那么结果也许会改变。无论对方的威势有多强大,我的防御也会更强大,甚至可以胁迫他们服从自己并吞并他们。
三、理解联想事例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想起越王勾践非常典型卧薪尝胆的故事,如果吴王夫差打了胜仗之后不骄傲不图享乐,继续激励自己,也是使用抵巇之术,那么越王复仇的计划可能就要灰飞烟灭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常常使用抵巇之术不断完善和警戒自己,还要有败不馁的勇气,以主体感做主,不做情绪的奴隶。
四、提问 昨天的经文讲中经之术中的形体容貌和闻声知音,今天讲述解仇斗郄,“辩说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故羸微为仇,从而解之;强者为隙,从而斗之也 ”,弱者之间相斗,宜解之;强者之间相斗,宜斗之。提请思考的问题是,解仇斗郄与中经之道“振穷趋急”的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仇斗郄”,就是团结弱者,使强者互相争斗。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人同强者去斗争,做自己的主人,造成两者之间的争斗,强者胜。
《中经》,说的是能救助陷入困境或有急难的人。特指帮助有困难陷入困境的人,使他们能够心怀感恩,日后为我所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8 19: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8日中经
第十三周 第五天任务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外,议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因以怀惧,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尽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一、查字正音
1. “余”的字源解说
余,甲骨文   (尖圆屋顶)  (才,房柱和横梁),表示单柱尖顶的简易建筑。有的甲骨文 将尖圆屋顶 写成“宀” ,明确“余”与“建筑”的关联。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在房柱 两侧加两点指事符号 ,表示用三角支撑方式加固房柱。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单柱、无壁的尖顶茅屋,一种最简易的建筑,用于存放一般农资、杂物。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2. “贞”的字源解说
“貞”是“偵”的本字。貞,甲骨文   (卜,神杖)  (鼎,祭祀的神器),表示用神鼎占卜。有的甲骨文 假借“鼎”代替“貞”。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鼎” 写成“貝” 。造字本义:动词,在神鼎上祭拜占卜,察看神迹。隶化后楷书 继承篆文字。《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贞”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当“貞”的“察看神迹”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偵”代替。
3. “厉”的字源解说
厲,金文   (厂,石崖)  (萬,两螯多足的毒蝎),表示石间毒蝎。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两螯多足的蜘蛛类节肢动物,一种大量分布在山涧石崖的巨毒蝎子。隶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两螯的形象 写成“草头”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厉”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萬” 简化成“万” 。
4. “庶”的字源解说
庶,甲骨文   (宀,房屋)  (石,指石垒的灶)  (火,炊火),表示在家炊煮。有的甲骨文 省去房屋“宀” 。有的甲骨文 将“石” 写成 ,将“火” 写成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火” 简化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石” 写成 ,导致“石”形消失,本义线索隐晦。造字本义:动词,在家里开灶煮饭。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火” 写成“四点底” 。
5. “款”的字源解说
款,甲骨文   (木柴)  (示,祭祀)  (又,抓持),表示焚木祭天。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示” 写成 。金文异体字 误将“木” 写成“出” ,并用“欠” (咏叹)代替“又”,表示祭祀时虔诚地祝祷咏叹。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 承续金文异体字。造字本义:动词,焚木祭天时虔诚地祝祷咏叹。隶化后楷书 则误将篆文字形 中的“木” 写成“士” ,将篆文字形中的“示”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欠” 写成 。
6. “伺”的字源解说
“覗”是“伺”的异体字;“𥄶”是“覗”的异体字。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号施令、主持、管理。伺,篆文   (人,侍从)  (司,发号施令、主持、管理),表示侍从等候在主事者身边,以便随时听从驱使。造字本义:动词,侍从等候在主事者身边,现场观察照顾,随时恭候驱使。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司” 写成 。 当“伺”引申出动词“监视侦察,以待时机”后,楷书异体字“覗” 用“見” (看到)代替“人” (侍从),强调“监视、侦探”的含义。楷书异体字“𥄶” 用“目” (看)代替“見” (看到)。古籍多以“伺”代替“覗”和“𥄶”。
7. “忌”的字源解说
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纪”,系扎、约束。忌,金文   (己,即“纪”,系扎、约束)  (心,想法),表示约束想法。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想法受约束,不能随心所欲。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
8. “讳”的字源解说
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違”的本字,表示逆反。諱,金文   (言,话语)  (韋,即“违”)会义,造字本义:名词,有违感情、道义的话题。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讳”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韋” 简化成“韦” 。
9. “尽”的字源解说
“盡”是“燼”的本字;“㶳”是“盡”的异体字;“儘”也是“盡”的异体字。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盛器、陶罐。盡,甲骨文   (保存火种的无足尖底陶罐,可安插土坑或炉洞中)  (又,抓持)  (毛,毛刷),表示手持毛刷清理火爟中的灰烬,字形 中的两点指事符号 表示火爟中火炭完全燃烧氧化后化成的粉尘状死灰。有的甲骨文 将保存火种的无足尖底火罐 写成“皿”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毛刷 简化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并加“火” (灰烬),表示火炭烧透成粉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保存火种的火爟中火炭完全烧透,化成冷灰,热量彻底消失,不可再燃,需要清理火爟后更新火种。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火” 写成四点 ,将篆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狂草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略写成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略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尽” ,则将狂草字形中的“ ” 楷化成“尺” ,将狂草字形中的“皿” 楷化成两点 。当“盡”的“火炭烧透,热量彻底消失”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 再加“火” (燃烧)另造“燼”代替,强调烧透烧完、不再有复燃热量的冷灰。“盡” 的篆文异体字“㶳” 省去“皿”(保存火种的陶爟) 。当“盡”从动词“彻底消耗完”引申出动词“穷极可能与限度”后,楷书异体字 再加“人” (主观)另造“儘”代替,表示主观上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古籍多以“盡”代替“儘”。《汉字简化方案》用“盡(尽)”合并代替“儘(侭)”。
10. “却”的字源解说
“去”是“却”的本字;“卻”是“却”的异体字。去,甲骨文   (大,人)  (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囗” (村邑)写成“凵” (厶)。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 再加“卩” (人)另造“却”代替。造字本义:动词,迫使眼前的人向后撤,迫使对方退步。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去”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卩” 写成“单耳旁” 。篆文异体字“卻” 误将“去” 写成“谷” 。古籍多以“却”代替“卻”。《汉字简化方案》用“却”合并代替“卻”。
二、翻译
所谓“缀去”,是指联络将要离开自己的人,用关心他的话去挽留他,让他离开后还想念不止。对待忠贞守信的人,要称赞他的品行,鼓励他的志向,言辞中流露出希望他们回来的愿望,表达出再次相会的喜悦之情。引证过去别人相似的成功案例来验证自己的话,希望对方能够明白将来仍能与自己保持密切关系,然后在他离开时,自己明白表示出依依不舍的样子。所谓“却语”,就是善于发觉别人言语的缺陷或漏洞,利用它来为自己服务。对方言语一多,必定有所失误,暴露出很多短处。要研讨他的短处,加以验证。可以指出他犯了忌讳,这样来触动他,也可以明白指出他违反了当时的某个禁令。等对方恐惧害怕的时候,与他交好,使他安心,把话收藏起来,为他保密,再让他离开。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弱点显示给见闻广博的人。
三、理解联想事例
第一种缀去比较好做到,是因为相处下来确实做到相益则亲,依依不舍,发自内心的希望挽留对方,真情总是能被人接受和感受到的,同学、战友、同事之间感情相处下来,遇到不得已要与对方分别,就可采用这种话术,但是前提是真,却语让我想到了重之袭之的这种话术,打蛇打七寸,怕什么说什么,就能知道对方的恐惧,然后为我所用。
四、提问
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两术的共同性在哪里?
呈现需求,显示效果,显示信任都是使用同一环节,主要显示在忠诚无真和话术的使用上,对话术的要求极高,要能打动人产生信任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9 16: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8日中经
第十三周 第六天任务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敬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已。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于诚已。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辱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一、查字正音
1. “摄”的字源解说
攝,籀文   (手,表示抓持、控制)  (双手 捏耳 ),表示耳提面命,控制对方。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双手 写成双耳 ,   (手,表示抓持、控制)  (聶,小声说话),表示小声命令对方。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摄”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双耳 简化成“双” 。
2. “逢”的字源解说
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双方在封建的边界相遇。逢,金文   (辵,行进)  (夆,在边界相遇)。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双方在行进中相遇。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人称旅途相见为“遭”;称未经邀约的到访为“遇”;称在地界上相见为“逢”;称意外相见为“邂”。
3. “乱”的字源解说
“𤔔”是“亂”的本字;而“𤔐”是“𤔔”的异体字。𤔔,金文   (上下两只手相配合,精细操作)  (缠绕在织机上的交错丝线),表示两只手相互配合,精细操作,理顺交织在织机 上的混乱丝线 ,以便持续纺织。当“𤔔”的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乙” (不打结的顺滑丝线)另造“亂”代替。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工理顺织机上交错混杂的丝线。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𤔔” 写成 。俗体隶书“ ” 将篆文字形中由爪 、糸 、工 、又 所构成的“𤔔” 省略成“爪” (抓持、操作),强调“手动”理顺混杂或打结的丝线。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爪”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双手“廾” 。魏碑中的俗体楷书“乱” 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𤔔” 当作“辭”的省略,并用“舌” 代替简化“辭”,表示辩、讼双方所陈虚实难断,头绪混杂不清。古籍多以“亂”代替“𤔔”和“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乱”采用俗体楷书字形。
4. “漫”的字源解说
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慢”的省略,表示低速度、徐缓。漫,甲金篆字形暂缺,隶书   (水,水体)  (曼,即“慢”的省略,徐缓),表示水向四周缓慢地流动。推测造字本义:动词,水满横溢后缓慢地、无方向地四处流动。楷书 将隶书字形中的“冃” (“帽”的本字)误写成“日” ,将隶书字形中的“寸” 写成“又” 。
5. “澜”的字源解说
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欄”(栏)的省略,表示小栅门。澜,篆文   (水,波)  (阑,门栏,栅门),表示如栅大波。造字本义:名词,高大如栅的水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澜”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闌” 简化成“阑” 。
6. “随”的字源解说
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墮”的省略,表示坠崖。隨,篆文   (辵,行进)  (隋,是“坠”的异体字,抛崖天葬),表示跟进入葬,即活体陪葬。造字本义:动词,生者跟着死者陪葬。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隋”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随”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
7. “败”的字源解说
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财宝。敗,甲骨文   (貝,财宝)  (攴,持械敲打),表示毁坏宝贝。有的甲骨文 用“鼎” (至尊的象征)代替“貝” (财宝),表示毁坏尊鼎。金文 用“賏” 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貝” ,强调毁坏大量钱财。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敲破尊鼎或宝贝,损毁家当。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攴” 写成“反文旁”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败”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
8. “辱”的字源解说
“辰”是“ ”的异体字;而“辰”是“䢅”、“振”和“辱”的本字;而“辱”又是“耨”的本字。 ,甲骨文   ( ,是“石”的简写,借代石器)  (是“丮”的简写,即“执”的本字,双手持握),表示手执石器,进行原始的劳作生产;其中“ ” 是“石” 的简写、 是“丮” (执,双手抓持)的简写。简体甲骨文 将“石” 简写成 ,将“丮” 简写成 。甲骨文异体字 用“又” (单手抓持)代替“丮” (执,双手抓持)。当“辰”的“手持石器、砍斫挖凿”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再加“又” (抓持)另造“辱”代替、或甲骨文 加双手“廾” 另造“䢅”代替、或金文 再加“手” 另造“振”代替,强调手持石器的劳作的含义。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辰” 写成 。有的金文 将“又” 写成“寸” ,强调“持握”的含义。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辰”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石器时代的先民手持石器,伐木锄草,垦田耕作,辛勤忙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辰”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寸” 写成 。当“辱”的“垦田耕作”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耒”(翻土耕地)另造“耨”代替。
9. “贤”的字源解说
“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   (臣,官吏)  (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 再加“貝” (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臤”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贤”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 简化成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古籍多以“贤”代替“臤”。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10. “妙”的字源解说
“竗”是“妙”的异体字。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玅”的省略,表示单丝极为细微玄秘,难以看清辨别。妙,甲金篆字形资料暂缺,隶书   (女,女子)  (少,即“玅”的省略,细微玄秘,难以看清辨别),表示青春萌动的女子,气质神秘迷人而难以捉摸,难以形容。推测造字本义:形容词,青春萌动的少女,形体与气质神秘迷人,又难以捉摸,难以形容。古籍多以“妙”代替“竗”。   

二、翻译
所谓“摄心”,就是收买人心。如果遇到爱好技艺道术的人,就为他宣传,使他的名声远播。再用本身所知晓的道术来验证他的所学,对他的特长表示惊叹,他就会把他的心意系属在你身上。然后,把他的特长放在别人面前验证,并用他过去使用过的获得成功的技术作为案例,摆在众人面前,他就会更加诚心地归属于你。如果碰上沉迷酒色的人,就用音乐去感动他,使他认识到贪恋酒色必然早死,从而产生担心生命短促的想法。再用他所不知道的高雅事情来引导他,使他喜悦,并最终感受到生活中灿烂的生命价值,然后有所体悟。
所谓“守义”,就是要谨守做人的道义,探寻对方的内心想法,以求彼此相合。深入探寻对方的内心,就可以掌握他的真正想法,然后从外到内来控制他的内心,让他因有事求于我而委曲于我。而小人以利与人结交,不是用仁义而是用旁门左道来迎合对方的内心,导致对方国破家亡。不是贤能智慧的人,不能用义来守家,不能用道来治国。圣人之所以推崇微妙之道,就是因为它的确可以使国家和家庭转危为安,可以救亡图存。
三、理解联想事例
正确的引导别人,是在考量一个人自己的胸襟有多宽广,自己的学识是否渊博,才能有为师或者引导别人的本领。
四、提问
今天经文讲述中经最后两术摄心和守义,提请思考的问题是,对“好学伎术者”和“淫色酒者”如何摄心?守义之术的核心环节在哪儿?
答:对于爱好技艺道术的人,要为他宣传使他名声远播。再用本身所学道术来验证他的所学,对他的特长表示惊叹,他就会把他的心意与我一体。然后,找机会在别人面前验证,用他过去获得成功案例,摆在众人面前,他就会更加诚心地归属。
沉迷酒色的人,就用音乐去感动他,使他认识到贪恋酒色必然早死,知道生命短促的想法。再用他所不知道的高雅事情来引导他,使他喜悦感受到生活中灿烂的生命价值,就有所体悟。
所谓“守义”,就是要谨守做人的道义,探寻对方的内心想法,以求彼此相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17: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1日
    第十四周 本经阴符七术
第一天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一、查字正音
1. “盛”的字源解说
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   (益,即“溢”的本字,满溢)  (“成”的省略,用武力实现霸业),表示“溢之成”或“成而溢”,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益” 写成“皿” 。有的金文 将“成”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
2. “舍”的字源解说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余”的省略,表示简易茅屋。舍,甲骨文   (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  (囗,代表村邑,民众集会、祭祀的公共广场),表示村邑中的公共简易建筑,即供旅人、客人暂住。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和客人暂住的简易客店。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余”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用“舍”合并代替“捨”。
3. “归”的字源解说
歸,甲骨文   ( ,兵符,代表中央朝廷授权的军政权力)  (方,方国、边境势力),表示边境方国依附中央,获得中央的军政授权。繁体甲骨文 将“方” 写成 ,并加“止” (即“趾”的本字,前行),表示顺服并前往中央受权。有的甲骨文 将“止” 写成似“爪”又似“帚”的 。有的甲骨文 误将本为“止”的 与“方” 所组成的 ,混写成了“帚”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加“行” ,表示与中央朝廷保持来往。有的金文 加“口” (讲和),表示讲和调停。有的金文 加“辵” (行进)。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 ” 和“行” 的上半部,合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边境方国顺服中央朝廷,获得军政授权。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和“止”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帚” 写成 。楷书异体字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略写成 ,“止”字被省略成一横。《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归” ,依据草书字形 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帚” 简化成 。
4. “端”的字源解说
“耑”是“端”和“湍”的本字。耑,甲骨文   (“止”上有水,即涉水)  (老,拄杖者),表示老人拄杖涉水。有的甲骨文   (止,脚)  (支,竹杖), 两点表示水滴。金文 严重变形,误将甲骨文字形中上部的“止” 写成“爪”形的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下部的“老” 写成“而”形的 。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当“耑”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 再加“立” (站直)另造“端”代替,表示老人拄杖直立。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借着拐杖站直、站稳。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立”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耑” 写成 。作为动词时,古籍多以“端”代替“耑”。
5. “窍”的字源解说
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徼”的省略,表示循行。竅,篆文   (穴,洞)  (敫,即“徼”的省略,循行),表示洞穴可循行。造字本义:动词,洞穴贯通可循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穴”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敫”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窍” ,用既表音也表义的“巧” (灵活)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敫” ,强调“窍”的灵活奇妙。
6. “使”的字源解说
“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   (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  (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 将国旗“中” 简写成 ,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 则进一步将国旗“中” 简化成 。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动词本义“出使”消失后,篆文 加“人” (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强调外交官员的职责。造字本义:动词,外交官手持旌节护照,奉命与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文件。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吏” 写成 。作为动词“外交官出国谈判”时,古籍多以“使”代替“史”。
7. “源”的字源解说
“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   (穴,石洞)  (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繁体甲骨文 加“下” (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简体甲骨文 将表示向下的水流 省略成“下” 。金文 综合甲骨文字形。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厂” (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泉” 写成 。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 又再加“水” 另造“源”代替。造字本义:名词,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山涧溪流河川之始。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原” 写成 。古籍中“原”和“源”通用,“原”可以表示时间、空间上的起始,而“源”特指水流的起始。
8. “真”的字源解说
“真”与“貞”同源,后分化。真,甲骨文   (人,巫师)  (鼎,祭祀神器),表示用神鼎祭祀占卜的巫师。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 (巫师)写成“卜” (神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卜” 写成“匕” ,将金文字形中的“鼎” 写成 。篆文 则将金文字形中的“鼎”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占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匕” 写成“十”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具” ,至此字形面目全非。
9. “德”的字源解说
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   (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  (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 用“行” 代替“彳”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 写成 。繁体金文 加“心” ,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10. “神”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1分2分3分4分5分

网友总评: 4.67分
“申”与“电”同源,后分化;“申”是“神”的本字。申,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示”另造“神”代替:   (示,祭祀)  (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申” 写成由两个“爪”和一竖指事符号组成的 。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示” 写成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申” 写成“申” 。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翻译: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须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伟大,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道是天地的开始,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没有谁能看到它,没有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只好叫它做"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一是变化的开端。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能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气按规律活动的结果。精神是道术的使者。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器官,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直接从上天获得本性的人,叫做真人。真人是与上天结成一体而掌握道的人。
三、理解联想事例
始终安徐正静,保持虚状态,才能修养道德修养身心
四:  提问:本2段经文讲述了道德神心及九窍之间的关系,并定义了心术。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心是怎么形成的?
心是由道由无产生德,也是有处于无。万物都是无中生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22: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2日
     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一、查字正音
1. “修”的字源解说
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悠”的省略,表示小心。修,金文   (攸,即“悠”的省略,小心)  (二,疑为“彡”的简写,光彩),表示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攸”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二” 写成“彡” 。造字本义:动词,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攸” 写成 。由于“脩”字与“修”字的读音相同、且字形相近,古籍常将“修”字与“脩”字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修”字合并代替“脩”字。
2. “知”的字源解说
“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   (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  (口,谈论)  (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省去“干” ,简化字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 再加“曰” (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3. “气”的字源解说
气,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地的“二” 的两横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 ,代表天地之间的汽流。金文 为了使之区别于数目字“三”,将第一横写成折笔 。为了有交区别于数目字“三”,有的金文 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天地的上下两横都写成折笔 。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横都写成了波浪线,字形由指事字变成了象形字,像汽流起伏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隶书 有所变形。“气”是天地间容易飘逸、扩散的自然汽流;“氣”是人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汉字简化方案》用“气”合并“氣”。“乞”是“气”字减去中间一笔的特殊指事字:飘逸、扩散的汽流为“气”;短气为“乞”。
4. “和”的字源解说
“咊”是“龢”的简化异体字;“和”是“咊”的异体字;“訸”也是“和”的异体字。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龢,甲骨文   (侖,即“龠”,吹奏排笛)  (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 写成“龠”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 写成 。简体金文“和” 省去“龠” 的中下部分 ,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 写成 ,或将金文字形 写成 ,或将篆文字形 写成 。篆文“和”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禾” 写成 。金文异体字“訸” 用“言” (说话)代替“口” (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和”代“龢”、“咊”与“訸”。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5. “养”的字源解说
“䍩”和“養”是“𢼝”的异体字。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𢼝,甲骨文   (羊,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  (攴,持械打击),表示手持鞭子在山地驱赶羊群。甲骨文异体字 将“羊” 写成 ,并用“行” (行进)代替“攴” (挥鞭驱赶),表示驱羊出门放牧。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羊”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攴” 写成 。篆文异体字“飬” 将籀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用“食” (喂饲料)代替籀文字形中的“攴” (挥鞭驱赶),表示以圈羊喂草代替户外放牧。造字本义:动词,牧羊或圈羊喂草。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羊”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食”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 ,依据狂草字形 中“食”字下部的“良”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 局部简化成两点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 简化成“介” 。古籍多以“養”代替“𢼝”和“䍩”。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6. “存”的字源解说
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借代居所。存,籀文   (“才”的变形,居所)  (子,后代),表示表示定居生活,繁衍后代。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才”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安居乐业,传宗接代,世代延续。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才”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子” 写成 。“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7. “类”的字源解说
“頪”是“類”的异体字。類,金文   (米,借代谷物、植物)  (犬,借代动物、野兽)  (頁,人头,借代思考、认识),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金文异体字“頪” 省去“犬”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頪” 写成 ,并将篆文字形中的“犬” 写成“大”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类”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页” 。古籍多以“類”代替“頪”。
8. “思”的字源解说
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细”的本字,表示细致、讲究。思,金文   (囟,即“细”的本字)  (心,考虑),表示心虑审慎细密。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囟”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审慎细密地反复考虑。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囟”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自虑为“思”;他念为“想”。
9. “通”的字源解说
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使器物。通,甲骨文   (辵,行进)  (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 写成 。篆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 写成“甬” 。造字本义:动词,不同部落或聚邑彼此来往,交换物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10. “达”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1分2分3分4分5分

网友总评: 4.5分
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   (彳,大道)  (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 加“止” (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竹” ,同时加“羊” (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简体字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 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翻译:
通过学习气体修炼的方法认识道,可以称为圣人,虽然人与道同生内在本性相同,但却随着外物不同而发生变化,人通过九窍等外在感官来实现对同类事物的认识,心与九窍之间德气不同就会思路堵塞无法认识事物,如果思路通畅五气能得到滋养就产生志、思、神、德等不同效果,神居于首位。宁静平和才能养气,五气融合为一,志、思、神、德四者旺盛威势齐发无所不能归之体内,便成真人,真人同于天地合于大道,坚守一而养育万物,遵行上天旨意,施行道德恩惠,以无为之道来指导众生,普通人要是能理解,精神旺盛才能长养志意。
三、理解联想事例
主体感产生的是心术,心有其术与九窍相连,观察理解周知万物,宁静平和做出合理应对,而情绪产生的是人格,时常会不稳定。
四: 提问:2段经文讲述了圣人和真人是什么。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圣人借此获得真人的能力,请你说说圣人是如何获得真人能力的
圣人通过学习修炼,把握万物德变化和生生不息的法则,抱神以静,精神内守养气得其和,与天地万物通于一气,能以神化归于身,运化万物时,才能称为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2: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3日 14周第三天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一、查字正音
1. “志”的字源解说
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   (之,前往)  (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 写成“士”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2. “存”的字源解说
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借代居所。存,籀文   (“才”的变形,居所)  (子,后代),表示表示定居生活,繁衍后代。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才”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安居乐业,传宗接代,世代延续。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才”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子” 写成 。“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3. “徨”的字源解说
“徨”是“遑”的异体字。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惶”的省略,表示恐慌。遑,篆文   (辵,行进)  (皇,即“惶”),表示恐慌而行。造字本义:动词,步伐不坚定,慌慌张张地走。俗体隶书 用“彳” (行进)代替篆文字形中的“辵” (行进)。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多以“徨”代替“遑”。古籍中常“彷徨”并用,“彷”强调不知所向而举步犹豫;“徨”强调因为不知所向而内心惶恐。
4. “识”的字源解说
“戠”是“識”和“幟”的本字。戠,金文   (戈,武器)  (言,辨认),表示辨认武器。当“戠”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 再加“言” 另造“識”(识)代替,强调辨认指称。造字本义:动词,辨认、指称武器的归属或来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识” ,采用俗体隶书 的字形,将正体楷书的“戠” 简化成作为声旁的“只”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
5. “察”的字源解说
察,篆文   (宀,庙宇)  (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祭” 写成 。
6. “安”的字源解说
安,繁体甲骨文   (宀,新房)  (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 ,忧伤落泪 。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简体甲骨文 省去“三点水” (眼泪),将 写成“女” 。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女”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女” 写成 。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7. “衰”的字源解说
“衰”是“蓑”的本字。衰,金文   (“衣”的省略,借代衣领)  (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 连写成 ,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 明确写成“衣” 。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有的隶书 误将棕毛披垂的 (似“冄”非“冄”)写成“口”加一横 ,导致“衰”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 ;有的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 。当“衰”的“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艹”(草)另造“蓑”代替。
8. “散”的字源解说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麻”的本字,表示麻林。 ,甲骨文   (林,麻林)  (攴,持械打击),表示持械打、扯麻皮,使麻缕与麻青分离。金文 将甲骨文 写成 ;同时加“夕” (肉),表示从骨头上剔析分离的零碎杂肉。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以外力破坏物体原有结构,使之分离成若干部分。隶化后楷书 、 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麻林的 写成似“脊”非“脊”的 、似“林”非“林”的 。
9. “欲”的字源解说
“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   (谷,高深空阔的沟壑)  (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 以“人” 代“心” 。 篆文 用“欠” (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 ,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谷”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欠” 写成 。楷书异体字“慾”加“心”,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
10. “烦”的字源解说
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烧烤。煩,篆文   (火,烧烤)  (頁,头),比喻思虑过度,头脑发热如火烧。造字本义:形容词,因思想负担而焦燥不安。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頁”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烦”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 简化成“页” 。
翻译:修养心志的办法是效法灵龟。修养心志是由于思虑还没有通达。如果一个人有什么欲望,就会在心中想着去满足欲望。所以说心志不过是欲望的使者。欲望多了,心神就会涣散,意志就会消沉。意志消沉,思虑就无法通达。因此,心神专一,欲望就不会过多;欲望不多,意志就不会消沉;意志不消沉,思想脉络就会畅通;思想脉络畅通,就能心气和顺;心气和通就没有乱气郁积于心中。因此,对内要以修养自己的五气为主。对外,要明察各种人物。修养自己可以使心情舒畅;了解他人可以知人善任。如果想重用一个人,应先知道他的养气功夫,因为只有了解了一个人的五气和心志的盛衰之后,才能继续修养他的五气和心志,然后再观察他的心志是否安稳,了解他的才能到底有多大。
三、理解联想事例
立志方能立事,心气足以通物方能立志。只要做到恬淡虚静抱神守一就能让志不做无谓消耗。
四: 提问:本段经文讲述志得养的运行逻辑,欲-使者为志-多则心散志衰 -思不达-不和通-乱气烦于胸中-欲徨........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欲不徨在养志中为什么这么重要?
答: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不放纵欲望,人的志意不会衰弱,保持专注状态,就能主事日成,主兵日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4 22: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4日第四天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一、查字正音
1. “养”的字源解说
“䍩”和“養”是“𢼝”的异体字。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𢼝,甲骨文   (羊,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  (攴,持械打击),表示手持鞭子在山地驱赶羊群。甲骨文异体字 将“羊” 写成 ,并用“行” (行进)代替“攴” (挥鞭驱赶),表示驱羊出门放牧。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羊”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攴” 写成 。篆文异体字“飬” 将籀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用“食” (喂饲料)代替籀文字形中的“攴” (挥鞭驱赶),表示以圈羊喂草代替户外放牧。造字本义:动词,牧羊或圈羊喂草。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羊”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食”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 ,依据狂草字形 中“食”字下部的“良”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 局部简化成两点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 简化成“介” 。古籍多以“養”代替“𢼝”和“䍩”。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2. “固”的字源解说
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篆文对金文字形 中的字形 的误写。固,金文   (盾甲)  (束,缠绕、捆束),表示对盾甲进行某种加强。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加强型的盾 写成“古” ;也就是说“古” 中的“十” 其实是“甲” ,“古” 中的“口” ,其实是捆束 。造字本义:动词,给盾甲捆扎或加层,使之牢不可破。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
3. “实”的字源解说
實,金文   (宀,家)  (伫物柜)  (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 误将伫物柜 与“貝” 写成合“貫” ,表示钱财万贯。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头” 。   
4. “猛”的字源解说
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第一。猛,篆文   (犬,狗)  (孟,第一),表示最好的狗。造字本义:名词,最高大健壮的狗。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犬”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孟” 写成 。
5. “丧”的字源解说
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养蚕的树。丧,甲骨文   (桑,养蚕的树)  (众多“口”),表示桑树上众多蚕虫蚕食桑叶。造字本义:动词,满树蚕虫将桑树的叶子吃光。金文 有所变形,将甲骨文字形中“桑” 形写成 ,同时加“亡” ,强调“消失”的含义。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犬” ,“桑”形消失。隶书 进一步变形,将篆文字形中的“犬”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亡” 写成“衣字底”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丧”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 中的两个“口” 简化成两点 。
6. “仿”的字源解说
“仿”是“彷”的异体字。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朝向。彷,甲骨文   (行,四通大道)  (四个“止”,即四个“趾”,借代四双脚),表示在十字路口的四个相似路口来回踱步,无法确定正确的方向。简体甲骨文 将“行” 简化成“亍” ,将四只脚 简化成一只脚 ,并且加“方” ,强调方向的迷惑。有的简体甲骨 “彷”将四个“止” 都省去。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 。当“彷”引申出“相似、近似”的含义后,篆文异体字“仿” 用“人” 代替“彳” ,表示两人的形象相似或言行举止相似。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的形象或言行举止相似。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彷”表示十字路口的四个路口相似;“仿”表示两人的言行举止相似;“髣”表示两人发型、容貌相似。古籍多以“仿”代替“彷”和“髣”。古籍也多以“仿佛”代替“彷彿”和“髣髴”
7. “佛”的字源解说
“佛”和“髴”是“彿”的异体字。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否定、不确定。彿,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   (彳,即“行”的省略,十字路口)  (弗,不确定),表示叉路口与曾经的印象迥异不同,难以判断。“彿”的异体字篆文 写作“佛”,用“人” (言行举止)代替“彳” (路口),表示言行举止之迥异不同。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的言行举止迥异不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弗” 写成 。“佛”的异体字隶 书写作“髴”,用“髟” (头发,借代容貌)代替“人” (言行举止),强调发型、容貌之迥异不同(古人留长发,因此发型成为容貌的重要特征之一)。“彿”表示叉路口与曾经的印象迥异不同;“佛”表示两人言行举止之迥异不同;“髴”表示两人发型、容貌之迥异不同。古籍多以“佛”代替“彿”和“髴”。古籍也多以“仿佛”代替“彷彿”和“髣髴”。汉语中常“仿佛”并用,“仿”强调二者之相似;“佛”强调二者之不同;“仿佛”一词偏指二者之相似。
8. “始”的字源解说
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始,金文   (司,掌管)  (女,妇女),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的金文 又加 (厶,头朝下的胎儿或幼婴),强调生育能力;有的金文   (台,即“胎”的省略,怀胎)  (女,妇女),表示怀胎妇女。篆文承 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台” 写成 。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9. “务”的字源解说
務,篆文   (矛,武器)  (攴,持械攻击)  (力,竭力),表示竭力攻击。造字本义:动词,战场上持械竭力搏杀。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攴” 写成反“夂”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务”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
10. “已”的字源解说
已,金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刚出生的婴儿。“已”与“厶”的字形相反:“厶” 的头部朝下,表示婴儿将要出生,“已” 的头部朝上,表示婴儿已经出生。造字本义:动词,胎儿出生了。隶化后楷书 有所变形。
翻译:
人如果不养志,志气衰弱,心里的空间就小也就是心眼小,看到的世界就小,则会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就会削弱人的计算能力,对许多事情很难理解,就会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就会对很多事情无法理解想不通,就会应对不猛,就是对许多理解不了想不通的事无法给出解决方案,忙忙碌碌不见成绩屡屡失败,挫败感和失望之后会导致志衰弱心气虚,,这种挫败感再遇到重大事情的失败打击就会让人心里一片空白,神丧,心里完全没了主张,整个人都迷糊,人处于仿佛的状态,什么事情都处理不了,看到的现象和事物实质对不上,也就是参会不易。怎么样才能养志,就是安己,自己先安定了,才能志意实坚,做到志意实坚,人的气的威势才不至于被耗散儿减弱,,才能保持长期的盛神状态。
三、理解联想事例
现在理解了之前老师讲课时多次提到紧志这两个字,在没读鬼谷子之前还不是太明白,紧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志不紧就没有盛神,不足以解决和处理每天遇到的事情
四: 今天的经文讲志不养的发展逻辑,指出如果一个人的志不得养,最终导致的后果是神丧,最后导致参会不一,也就是不能正确认识所见所闻。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养志之始,务在安己,而不是从别的地方开始?
养志,就是安己,自己先安定了,才能志意实坚,做到志意实坚,人的气的威势才不至于被耗散儿减弱,,才能保持长期的盛神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5 16: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5日第四天
   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之也。
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起。
一、查字正音
1. “凝”的字源解说
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困惑、无知。凝,篆文   (仌,冰)  (疑,困惑、无知),表示可疑的结冰现象。在造字先民眼里,流水成坚冰,是不可思议的自然奇迹。造字本义:动词,流水不可思议地结成坚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仌” 写成“两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疑” 写成 。
2. “寄”的字源解说
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倚”的省略,表示倚靠。寄,篆文   (宀,住房,代居住)  (奇,即“倚”的省略,表示倚靠),表示倚靠而居。造字本义:动词,倚靠他人而居,即借住在他人家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奇” 写成 。
3. “诈”的字源解说
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作”的本字,表示创造。詐,金文   (言,说话)  (乍,即“作”的本字,创造),表示说自己编造的无事实依据的假话。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乍”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出于功利目的精心编造假话,蒙骗对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乍”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诈”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
4. “率”的字源解说
率,甲骨文   (水,河道)  (幺,丝线、绳索),像一根绳索拖行在河水中。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河水的“水” 改写成“行” ,强调拉船前进。篆文 在水中的纤绳 上下两端各加一个 (十,即“又” 的变形,表示抓握),强调双手抓纤拉船。造字本义:动词,用纤绳在河岸拉船。隶书 误将篆文上面的“十” 写成 。
5. “会”的字源解说
“會”是“燴”的本字,“徻”是“會”的异体字。會,金文   (合,合并)  (米,米饭,借代主食),表示将菜肴与米饭主食同锅合煮。繁体金文 将食物“米” 写成两团食物糅合状 ,进一步明确“糅合食物”的含义。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物糅合状 写成不知所云的 ,并误将金文字形下端的“口” 写成“曰” 。造字本义:动词,把主食米饭和菜肴混合在一起烹煮。隶书 基本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会” ,依据草书字形 ,对繁体楷书字形 进行大幅度整体简化。当“會”的“合煮”本义消失后,后代楷书再加“火”(炊煮)另造“燴”代替,强调炊煮”的含义。表示本义时,古籍多以“燴”代替“會”。表示“相遇、聚集”以及相关引申义时,古籍多以“會”代替“徻”。《汉字简化方案》用“會”合并代替“徻”。
6. “侯”的字源解说
“侯”是“候”的本字。侯,甲骨文   (厂,山崖)  (矢,箭),表示狩猎于山崖。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箭矢形状 写成 。有的金文 加“人” ,强调猎人的狩猎行为。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带着弓箭埋伏山崖,守候猎物。俗体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同时误将篆文字形中山崖的形状“厂” 写成“工” ,山崖形象消失。当“侯”的“设伏候猎”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候”代替。
7. “间”的字源解说
“間”与“閒”同源,后分化。閒,金文   (門,借代家居)  (“夕”或“月”),表示月明之夜,居家而无所事事。篆文 、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在生产力落后的远古农业时代,人们为求生存不得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觉和劳作,是时间的两大形态,因此夜而不寐、醒而不作的月明之夜,就成了难得的放松自在的时光片断,在这个宝贵的时光片断里,可以无所事事而坦然。“当“閒”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之后,俗体隶书 用“日” 代替“月” 另造“間”代替,表示时光片断。造字本义:名词,月明之夜无所事事而坦然的时光片断。《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间”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简化成“门” 。古籍常以“閒”代替“間”。《汉字简化方案》用“間”合并代替“閒”。
8. “荣”的字源解说
“燊”、“爃”是“榮”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熒”的本字,表示花丛密集的花蕊和花粉色彩明亮,眩人眼目。榮,篆文   (“”,即“熒”的本字,花蕊荧亮)  (木,树),表示树木花开满枝,眩目荧亮。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繁花绽放。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荣”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篆文异体字“燊” 用“ 焱” 代替“” 。楷书异体字“爃” 再加“火” ,写成左右结构。古籍多以“榮”代替“燊”和“爃”。古籍常“荣华”并用,表示草木花开繁盛,也比喻地位出众,风光气派,引人称羡;“荣”多指木本开花;“华”多指草本开花。
9. “神”的字源解说
“申”与“电”同源,后分化;“申”是“神”的本字。申,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示”另造“神”代替:   (示,祭祀)  (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申” 写成由两个“爪”和一竖指事符号组成的 。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示” 写成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申” 写成“申” 。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10. “明”的字源解说
“朙”是“明”的异体字;“眀”是“朙”的异体字。明,甲骨文   (日,太阳)  (月,月亮),表示太阳和月亮发光照耀。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日” 写成 。籀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隶化后楷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日” 写成 ,将籀文字形中的“月” 写成 。甲骨文异体字“朙”   (月,月亮)  (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黑暗房间的角落。“朙”的隶书异体字“眀” 误将“囧” 写成“目” 。古籍多以“明”代替“朙”和“眀”。“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翻译:
心里想到的东西能够调动回忆出来就是意实,该用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想的又深又远就是虑,志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存储在心里进行长期调用和计算,意不实就无法养志无法做成事。让自己的心保持安静,安徐正静才能保持住,神可以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体察万物通透明澈,还原事物真实情况,计谋不会出错,实施行动时结果也不会出错,计谋正确心也就安静了,神开始休息回到心里,从之前外散出去做工的状态回归到凝聚状态,人想不通一件事就会非常不安,神越衰弱,心就越虚,就丧神了,人的气是每次能把事情做好能了解掌控转化持续成功,进而能壮气养气,让气越长越旺,对什么事都不畏惧,这就是自信,人的内心活动表露在外面被观察到就是识气,表露出来在什么部位就是寄,如果对方观察到我方有识气,就会根据我们所暴露出来的意图来针对性的设计诡计来害我们,因我们的神跑出去了没有主宰,心乱就拿不出什么好主意,谋虑深远一定要内心安静,真正的心术没有偏差的使用,就是抱神于心让神不外现,自己保持内心安静神气旺盛,专注听对方并理解,推测出对方的意思,一听就明白是意虑之交会
三、理解联想事例
自信的获得基础是一定要成功过,学习和实践的经历必不可少,但是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的能够把事情始终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成功的经验越多,就会越壮气养气就会越自信,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今天多学习了一个小时,都可以滋养五气。
四:提问:
    今天的经文定义了思的操作,指出所谓思,其关键在于实意,而实意则是气之虑。指出意虑定则心遂安的根本运行逻辑。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实意必从心术起”?
答:需要调动时马上能提取信息就是意实,意实能保持内心安静神气旺盛,专注地观察对方推测对方所想,明白调动什么资源能够应对对方,真正的心术没有偏差的运用,就是抱神于心让神不外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6 15: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6日第四天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一、查字正音
1. “脏”的字源解说
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隐匿。臟,甲金篆隶字形资料暂缺,印刷体楷书   (月,即“肉”,借代生理组织)  (藏,隐匿),表示内藏于胸腔、腹腔的生理组织。简化字 以字形简单的声旁“庄” 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字形复杂的“藏” 。推测造字本义:名词,隐藏在胸腔、腹腔内部的组织器官,古人将它们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器官。古籍多以“脏”代替“臟”。由于读音与含义相近,《汉字简化方案》中用“臟”(脏)代替“髒”。
2.“腑”的字源解说
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国库。腑,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   (月,“肉”,代组织器官)  (府,国库),表示身体的器官库。推测造字本义:名词,中医思想中储存安放胃、胆、膀胱、三焦、大小肠等诸多器官的体腔,也常泛指内脏器官。
3. “魂”的字源解说
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空中流动、变幻的气流。魂,篆文   (云,气流,处于流动、变幻状态)  (鬼,指支配心灵的神秘能量),表示如云气般神秘的能量。造字本义:名词,人体内的神秘能量,为生命最重要的元素,统领精神;但这种能量如云气般流动而不可捉摸,一旦失守则飘散于人体之外。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云”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鬼” 写成 。俗体楷书 将“鬼” 简写成 。古人认为,肉体是“魄”的泊处,当肉体死亡,“魄”便不复存在;但“魂”可以在肉体死后“云游”。在古代中医观念中,“神”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4.“魄”的字源解说
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泊”的省略,表示停靠。魄,篆文   (白,即“泊”的省略,停靠)  (鬼,指支配肉体的神秘能量),表示泊魂所在。造字本义:名词,支配肉体、并依附肉体而存在的神秘性静态能量。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白”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鬼” 写成 。古人认为,肉体是“魄”的泊处,当肉体死亡,“魄”便不复存在;但“魂”可以在肉体死后“云游”。在古代中医观念中,“神”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5. “视”的字源解说
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告。視,甲骨文   (示,祭告)  (目,看),表示祭告而且察看。金文 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将“目” 写成“見” ,将 写成 。籀文 写成目 、示 会义,表示察看征兆。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向神祭告时仔细察看显示的征兆。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示”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見”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视”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简化成“见” 。
6. “造”的字源解说
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祀祝祷,祈求顺心顺愿。艁,金文   (舟,代表器物、交通工具等)  (告,祝祷祈愿),表示为造船祈愿。有的金文 加“宀” ,扩大“艁”的含义,表示筑屋、建船。有的金文 用“辵” (前行)代替“舟” 。有的金文 省去金文字形 中的“宀” 。籀文 承续金文字形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在铸器、做船时祝祷,祈愿进展顺利,器物坚固耐用。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告” 写成 。
7. “政”的字源解说
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征”的本字,表示出兵讨伐不义之地。政,甲骨文   (正,征伐不义之地)  (攴,持械攻击),表示武力征服。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并用暴力统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8. “观”的字源解说
“雚”是“觀”的本字。雚,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长着两只大眼 的大鸟 ,两只大眼 之上是夸张醒目的眉羽 ,整个字形像类似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当“雚”的“大眼睛猛禽瞪大眼睛察看”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見” 另造“觀”代替,强调猛禽夸张的大眼“无所不见”的洞察力。造字本义:动词,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观”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雚” 简写成“又”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简写成“见” 。
9. “宿”的字源解说
宿,甲骨文   (人,休息者)  (席子),表示人睡在席子上。有的甲骨文 再加“宀” (房屋),强调在家睡觉。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卧席形象 写成形象不明的 。造字本义:动词,在屋里卧席过夜。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由于“宿”与“夙”音相同、义相近,古籍中常将“夙敌”、“夙根”、“夙愿”等词语写成“宿敌”、“宿根”、“宿愿”等词语。
10. “辟”的字源解说
“辟”是“劈”的本字。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具。辟,甲骨文   (人,跪着人)  (口,宣读判决)  (辛,刑具),表示宣读官方的死亡判决,并行刑斩首。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辛”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和“口”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辛”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宣读官方的死亡判决,行刑砍头。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辛” 写成 。当“辟”的“砍头”本义消失后,篆文
翻译: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无为而求就要安静五脏通六腑,精神魂魄就可以固守不动,可以内视反听定志,平素用眼睛看内视用神看,反听用神听,探查对方内心得到真实信息,在此基础之上做出计谋才正确才可定志,把准确的确定的信息存入心里,能做到内视反听,气就无所不通,看什么都是一览无余,不用亲身验证,就可以准确预知事情的变化结果,是谓道知。
三、理解联想事例
用自己内心的神去观看去听话,得出的结论才是真实有效的,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的计谋才正确,把准确的确定的信息存入心里就是定志。
四:今天的经文讲了心术通道的情况,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心术?这条通道上有些什么环节?

  心术是不偏不倚没有偏差的运用,抱神于心,神不外观,自己保持足够内心安定和神气旺盛,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起,也就是无为而求,安静五脏通六腑,能内视、反听、定志,则心术必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6-1 15:13 , Processed in 1.100069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