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18-9-2 17:10 编辑
第三十周
一、原文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二、字义
1、奇( qí) (1) 本义:奇特,奇异 (2) 单数,偶之对 奇,一曰不耦。——《说文》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3)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4) 非法的。如:奇车(不合制度的车);奇请它比(于法律正文以外,另行请示或比附他例判案) (5) [遭遇不顺当的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老将行》 (6) 又如:奇人(坎坷不遇之人);数奇(命运不好);奇薄(数奇命薄。命运不好);奇蹇(命运不好) 2、忌 形声。从心,己声。本义:憎恨 《說文》憎惡也。《增韻》嫉也。《詩·周南·小星箋》以色曰妒,以行曰忌。 又《廣韻》忌諱也。《周禮·春官·小史》詔王之忌諱。《疏》謂告王以先王之忌諱也。 又《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註》不避其忌,則其方以爲苟于言語也。 又憚也。《左傳·昭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 又怨也。《晉語》小人忌而不思。《註》怨也。 又戒也。《書·呂》敬忌罔有擇言在身。《註》忌之言戒也。 又敬也。《左傳·昭元年》非羇何忌。《註》言不敬羇客,當誰敬哉。 又忌日,親喪日也。《禮·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 又龍忌,謂禁火日也。《後漢·周舉傳》有龍忌之禁。 又《集韻》居利切《正韻》吉器切,音懻。語助辭。《詩·鄭風》叔善射忌。 又《五音集韻》巨己切,音芑,亦戒也。《詩·大雅》維此聖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說文》己心爲忌。會意。 3、讳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說文》誋也。《廣韻》避也。《玉篇》隱也,忌也。《春秋序》隱諱以辟患。《公羊傳·閔元年》春秋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戰國策》罰不諱强大。《註》諱,猶避也。《史記·秦始皇紀》秦俗多忌諱之禁。 又畏也。《史記·商君傳》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 又《增韻》護短曰諱。 又生曰名,死曰諱。《左傳·桓六年》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疏》自殷以往,未有諱法,諱始於周。《禮·檀弓》卒哭而諱。《疏》古者生不相諱,卒哭,乃有神諱也。 又不諱,謂死也。《史記·商君傳》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後漢·桓榮傳》如有不諱,無憂家室也。《註》死者人之常,故言不諱也。 又叶呼韋切,音揮。《東方朔·七諫》願乗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諱。卒撫情以寂漠兮,然怊悵而自悲。 4、弥 形声。从弓,尔声。本义:放松弓弦 《說文》弛弓也。 又《玉篇》徧也。《周禮·春官·大祝》彌祀社稷禱。《註》彌猶徧也。 又《類篇》終也。《詩·大雅》誕彌厥月。《傳》彌,終也。 又《廣韻》益也。《論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又《廣韻》長也,久也。 又遠也。《左傳·哀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備彌甥也。《註》彌遠也。 又祲也。《周禮·春官·祲》掌十煇之法,七曰彌。《註》彌者,白虹彌天也。 又彌縫,補闕也。《易·繫辭》彌綸天地之道。《疏》彌,謂彌逢補合。《左傳·僖二十六年》彌縫其闕。 又彌彌,猶稍稍也。《前漢·韋賢傳》彌彌其失。 5、滋 水名。《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又霸水之別名。《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又蒔也,長也,益也。《書·泰誓》樹德務滋。 又液也。《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又多也,蕃也。《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又滋味也。《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又濁也。《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6、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1、闷 (1) 形声。从心,门声。本义:烦闷;愤懑 闷,懑也。——《说文》 遯世无闷。——《易·乾卦》。疏:“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中闷瞀之忳忳。——《楚辞·九章·惜诵》 (2) 又如:闷闷渴渴(形容烦闷苦恼);闷怀顿释(心中的忧虑、烦闷一下子就消失了);闷恹恹(精神疲乏,心情烦闷);闷嗗咄(闷闷的一声不响) (3) 密闭不透气。如:闷子车 2、察 (1) 形声。从宀( 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2)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3)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4)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5)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6)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7)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8)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9)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3、方 (1)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2)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3) 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4、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 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 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罭》 5、廉 (1) 形声。从广( yǎn),兼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厅堂的侧边 廉,仄也。——《说文》。按,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户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 设席于堂廉东上。——《仪礼·乡饮礼》。郑玄注:“侧边曰廉。” 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汉书·贾谊传》 (2) 边 边谓之廉,角谓之隅。——《九章算术》 入鲜水北句廉上。——《汉书·赵充国传》。注:“谓水岸曲而有廉棱也。” (3) 棱角。亦指物体露出棱角;有棱角 进而眂之,欲其帱之廉也。——《周礼》 哀以立廉。——《礼记·乐记》。注:“廉,廉隅也。” (4) 又如:廉正(有棱角而方正);廉利(锋利);廉角(廉隅,廉棱。棱角);廉锷(棱角锋利) (5) 旧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 廉干如古人某。——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若翁廉。——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6、刿 【康熙字典】《說文》利傷也。从刀,歲聲。《廣韻》割也。《禮·聘義》君子比德于玉,廉而不劌,義也。 7、肆 (1)形声。从长,聿( yù)声。本义:摆设;陈列 肆,极陈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长。” 肆,陈也。——《广韵》 (2) 又如:肆筵(摆设筵席);肆肆(并列的样子) (3) 古时处死刑后陈尸示众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论语·宪局》 (4) 又如:肆刑(极刑);肆掠(陈尸示众和鞭笞);肆鬯(陈尸设鬯。为古浴尸之礼)肆器(古代陈尸之器) (5) 进献解体牺牲 以肆献裸享先王。——《周礼·春官·大宗伯》 (6) 又如:肆享(祭祀宗庙);肆献(进牺牲,献醴酒。古代吉礼的一种);肆祀(祭名。谓以全牛全羊祭祀祖先);肆瘗(祭名。谓祭山后将所用牲玉埋于山中);肆类(类,祭名。称祭天之礼) (7) 侵犯;冲突 [intrude]。如:肆凶(逞凶);肆毒([蜂、蝎等以毒刺螫人);肆诈(肆行诈骗);肆剽(大肆劫掠);肆暴(滥施暴力,行凶) (8) 恣纵,放肆 不得安肆矣。——《汉书·吴王濞传》。师古曰:“肆,纵也。” 故不为轩冕肆志。——《庄子·缮性》。注:“肆志,放纵其志。” (9) 又如:肆逆(随意虐害百姓);肆毒(任意毒害);肆讥腾谤(大肆讥诮,谤言沸腾);肆掠(大肆掠夺);肆奢(放纵,奢侈);肆欲(纵欲);肆饮(纵情饮酒);肆横(恣意横行);肆纵(肆意放纵);肆手(放手。谓随意,任意);肆心(恣意);肆志(快意;随心;纵情);肆言(无所顾忌地说话;纵言)
三、译文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不妄为,不妄施;对于奇道,则用兵;不与民争利,百姓就会安居乐业,自然就会吸引天下之人前来归附。我是怎么知道这个道理的呢?因为如此:天下百姓内心多有憎恨,大多都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那人民就会越来越贫困;如果人们有很多种治理国家的制度,那国家就会陷入昏乱;如果人们多用人智技巧,就会产生很多奇物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如果法令胜行,那么就会出现更多的盗贼。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们就会承天运而自化;我守静笃,以道正己,人们就会自正;我不和人们争利,人们就能自足自富;我无欲,常使民无欲无知,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故百姓复归于朴。
第五十八章
以正治国,无事无为,如闷闷,老百姓就会天真而淳朴;治国施政条例太多太明细,老百姓就会失去天德而缺。灾祸后,紧接着就是福;而人们享受着幸福时,灾祸却伏藏其中,不时就会降临。谁知道其中的标准呢?其无正也。正的反面为奇,善的反面为妖。人们沉迷于追求其极,时间已经很久了。所以,圣人并行两船而不会割裂开来;有棱角不会伤害别人;虽直但不会只陈列而不知收敛;有光但不晃眼。
四、两章整体概括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故政闷民淳,政察民缺,以无事取天下。
具体怎么做: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这样做后的结果: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五、分享
在“以奇用兵”与“以无事取天下”两者之间打转,总是要选择一头,无事就不能用兵,用兵就不能无事了,做不到“方而不割”,心里那把刀子始终存在,总是想出来这割割那割割。看同学们在家天下群里讨论白云先生的文章,猛地发现,无事的状态下也能用兵,而且能打胜仗。 有棱角就想磨平,有直就想呈现,有点光就想灿烂,总是想丢弃不好的自己,突显好的自己,内在的那个世界怎么不会昏乱?!
外出旅游时,妈妈不吃饭却以挑衅表情有意看着我。我一直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想站在妈妈的角度去理解她,直到回家几天后才突然发觉,那个时候妈妈看的不是女儿,她要挑衅的可能是丈夫或是爸爸。那我作为女儿要怎么做才能满足妈妈对丈夫或是爸爸的需要?一时无解,后又一时豁然开朗:妈妈要的归根到底就是被全心全意的照顾。我要做到的就是:无为好静无事无欲。
儿子的暑假作业还没有做完,作业确实是真的很多,比其他好几个学校的作业都多。什么都不做,不埋怨学校,不想办法帮助儿子减轻压力,闷闷,儿子也就闷闷而淳淳,比以往几个假期都平静。
六、第五十七、五十八章录音 |